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单位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索

农业单位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索

 摘要:农业科研是促进农村发展、经济增效、增收的重要保障途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农业科研事业逐步提升了经费投入,为农业科研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于提升农业科研的经费预算管理工作,不仅提升了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的合法利用,并进一步提高单位科研绩效。文章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工作的重要性、单位绩效评价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际现状,提出加强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法,希望对农业科研单位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优化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随着国家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全面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部署要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业科研单位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增加农业科研创新技术的投入。近年来,各省级政府对农业科研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不断的向科研单位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随着资金的不断增加,在预算管理方面出现了众多问题。为了能够保障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能够落实到实处,本文将通过分析现如今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加强优化管理及改善,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研上的创新。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意义

自2018年国家《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至此说明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次。所以如今针对加强及改善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才是重中之重。预算管理是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以支出为结果的导向预算管理模式,同时其管理方式注重预算的支出结果及效率。

(二)预算绩效的审计与管理

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的审计与管理,属于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范围,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科研单位的预算资金利用效益。在预算绩效的审计与管理中,绩效的审计一般是由第三方人员单独对资金的运行是否合理合法进行判断及评价。所以绩效审计是一种外部监督的行为能力,而预算绩效管理则是内部的管理。

(三)预算绩效管理和评价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工作提出,绩效评价则成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通过对预算执行的情况及结果进行评估,则被称之为绩效评价。而预算绩效管理则是将预算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记录下来进行评价。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科研大量资金投入,使得在资金预算管理上逐渐出现一些隐藏的问题。所以借鉴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在其基础上对预算管理进行加强及优化。

二、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科研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其本质上是将绩效管理理念与单位预算管理相结合而成的一种管理方式。所以预算绩效管理具有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改善预算管理工作、节约成本及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作用。而预算绩效管理在农业科研单位上的重要性有三点:

(一)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适应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

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工作,随着我国颁布了在各项科研项目资金使用要求中,明确指出将绩效目标及指标和科研资金相互结合到一起,使得单位科研项目的资金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同时可以借助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科研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改善优化科研单位的财政资金开支,确保单位科研项目资金预算开支透明化,配合国家财政政策,积极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的迅速发展。

(二)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在管理方面的水平

在农业科研单位中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将整个单位的财政资金放在了一起,如果需要对财政资进行使用时,需要对使用对象从公益性、公平性、效益性等全方面的进行预算绩效评价。需要根据单位实际状况,充分考虑其制度问题、人员问题及组织结构,进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从而逐步提升农业科研单位在管理上的水平。

(三)增加农业科研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率

自国家颁布《财政部门进一步落实中央部门预算项目库的意见》之后,相关的科研单位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项目预算评审机制,将其纳入了单位预算编制之中。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落实了科研单位的财政资金分配过程,确保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落实到项目之中,逐步增加科研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注重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

(一)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内容

在农业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结束之后,科研单位需要及时组织人员对该项目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绩效评价。结合该项目产出结果的经济效率效益,最后在将其绩效评价报告上交。

(二)科研单位的绩效评价依据和方法

结合我国《预算法》中的规定,需要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并对其下属各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向上一级部门进行报告单位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情况[3]。同时需要建立起以绩效为目标的导向,通过绩效评价来优化政府财政资源的配置问题,并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水平。虽然我国的农业科研项目的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未得到完善,但这对于许多农业科研项目工作单位而言,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将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四、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问题

虽然我国财政部门大力推进科研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的要求,进行编制项目绩效,通过相关规定完成其预算编制,并逐步向整个部门覆盖。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对科研单位内部之间的协调合作具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预算绩效对于其他人员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对于编制人员来说再清楚不过了。而大部分科研单位未能正确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二)缺乏认知,过于注重形式

尽管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的资金投入,但是科研单位能够获得多少资金拨款,还需要看农业科研单位所申报的项目可行性如何,是否能够进行项目立项。同时也说明了科研单位中也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性。至今还未制定出一项统一的预算绩效管理标准规范,使得各科研单位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上,工作量逐渐增加。同时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管理还处于发展时期,所以对项目自身的发展与立项较为看重,从而导致单位忽视了对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使得科研项目后期资金随意利用,导致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以施展,造成了科研单位中的不良风气形成。

(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经验缺乏

从目前的农业科研单位中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来看,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并未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设立相关岗位。同时由于财务人员其工作繁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几乎不懂,从而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相关经验,让科研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变得低下,其工作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五、加强优化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方法方向

(一)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加强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相关《预算法》文件,将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规范科研单位项目的财政资金问题,逐步强化科研单位管理人员对财政资金开支预算绩效的管理理念。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各部门的预算责任意识,提升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正确的认识到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并根据自身单位部门制定相关的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到“有章可循”。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体现了一个科研单位中的预算绩效管理实力。所以在相关单位中可以设立一个专项负责预算绩效管理的职位,通过培养与引进预算绩效管理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同时也要了解到农业科研单位项目中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关系,处于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的状态。所以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还需要注重绩效管理工作,可以根据预算管理的实际状况,将绩效管理工作的目标落实到实处之中。从而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最后对单位中的工作人员自身能力及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确保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能够胜任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于人才的引进,需要单位明确对人才的需求,以确保招聘人员懂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加强信息化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科研单位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构建信息化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结合农业科研单位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立相关的绩效评价标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为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可以在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平台中,定期公开预算绩效考核信息,使得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效的查询到自身的绩效考核信息,也进一步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呈现透明化。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

结语

结合以上信息,我国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科研单位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还能够使得科研项目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结合绩效管理考核,全面提升了科研单位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辉.新常态下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9):138-140.

[2]孙洪义,王之旭,孙俊华.浅议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0(25):119-120.

[3]姜南.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探讨[J].财会学习,2020(16):91-91.

[4]王玉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时代经贸,2020(26):84-85.

[5]王素敏,孙海臣,侯彩霞,蒋继平,周颖,董文琦.农业科研单位预算项目绩效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9):57-58.

[6]王敏.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管理质量影响因素探析———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财政监督,2016(23):70-73.

作者:李艳培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