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群众路线背景下高校制度建设研究

群众路线背景下高校制度建设研究

一、地方高校现代大学在群众路线背景下加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制度对人们的活动具有约束性、指导性和程序性,通过制度的约束和引导,规范人们的行动实践。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可以更为深入地践行群众路线精神。首先,制度建设是党开展群众路线的核心要素。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让群众路线常态化,有效实现群众路线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地方高校要贯彻群众路线,推动大学发展,就需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上。这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也是立足地方,依靠人民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诚然,我们在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已经建立了一些践行群众路线精神的制度,不少制度也是行之有效的。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任何组织都在不断变革和调整,唯有与时俱进、不断调适自己的组织,才能在变革社会中得以生存、成长。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在以前所未有之势蓬勃推进。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人们观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多元化的社会认识不断涌现。因此,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深化思想认识,扫清思想障碍,理清大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建立健全群众工作机制的同时,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完善大学内部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形成“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长效制度机制,形成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其次,高等院校的特性决定了大学一直扮演着教育组织和文化组织的双重角色,作为文化组织,延续、传播、引领文化是其重要的职责,其办学思想、规章制度,活动方式都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性,通过有形或无形的影响对个体的素质、能力、精神进行提升,间接影响到所在地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而推动社会各领域的进步。地方本科院校扎根地方,服务于地方经济,与当地社会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院校教职工是当地知识分子的集聚地,大多数来源于所在地区,他们熟悉地方文化风俗,了解地方群众生活状态,清楚当地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发扬先进文化,抵制不良文化的侵润。在新的形势下,应当把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相结合,发挥地方院校文化引领的功能,推动和普及先进文化,使地方本科院校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真正扎根于群众之中。因此,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之际刻不容缓的事情,是地方院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地方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才能使地方高校不断增强竞争力,从而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调适自身、引领社会发展,完成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二、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对地方高校而言,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入手。

(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在群众路线精神引领下

保持各项工作有明确的方向我国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一直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是一种民主集中制的领导模式,体现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双重集合。这种体制也是内涵丰富、完整统一的科学管理体系,充分展示了“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教授治学是基础、民主管理是保证”。这种管理体制明确了领导和个人的职责,理顺了党委和行政系统的关系,同时也更好地彰显了社会主义公立高校现代管理的特点,具有中国特色鲜明的制度优越性。只有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坚持在群众路线精神的引领下,才能保持高校内部各项工作有明确的方向。

(二)营造良好风气,强化地方高校非正式制度建设

诺斯指出,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主要包括人们的行事准则、行为规范以及惯例等。正式制度其实是形塑人们社会选择的很小一部分,而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换中的很多行为是受非正式制度约束的。由此看来,我们经常强调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不仅需要研究正式制度,也需要深入探讨非正式制度,这是促进地方高校深度变革的重要因素。强化地方高校非正式制度建设,首先要让领导干部做到廉洁务实,一心为公。虽然大学作为一种公益性的非盈利组织,同时也是科层属性相对较为淡化的组织。尽管地方高校领导干部总体是好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古语云:上梁不正,下梁易歪。少数地方高校领导干部的问题,会影响学校各个层级,造成学校不良风气,形成不利于学校和个体发展的亚文化,更会使得地方高校无法承担其所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思维和方法,把教师和学生看成学校发展的主体,坚持广开言路,重大决策问计于教师和学生;做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协调统一,以集体利益为重;以敬业奉献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塑造干部队伍的精神世界;坚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守学术诚信,谨言慎行,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诱惑。

(三)发扬民主作风,完善地方高校内部治理

群众路线是民主精神和民本思想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赖以实现的必要方式,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理念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将教职工利益放在首位,民主管理,依法办学。因此,群众路线和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在基本思想上是一致的。从传统来看,我们的文化具有民主精神和民本思想根源,孟子很早就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故而有学者指出:“吾国先哲立国要义,以民为主,其立等威,辨上下,亦以为民、而非为帝王一人或少数武人、贵族纵欲肆虐而设。故虽未有民主立宪之制度,而实有民治之精神。”梁漱溟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并不依靠武力维持秩序,中国政府历来消极使用政治来维持其统治,而是通过较为民主的方式,以施行教化来进行统治。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地方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地方院校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在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上,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声音,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在“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之间取得平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高校未来发展的趋势就是要“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种“去行政化”模式并不是一味要求取消大学的行政管理,相反,“去行政化”是要理顺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明确在学校内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校长在日常管理中行使行政权力,教授行使学术权力参与学校管理,要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的作用。从当前实践来看,要在大学内部实现民主治理,凸显大学治理的民本思想,还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参与管理的问题。虽然教师处于决策边缘,不管学校还是二级学院,教师一般都不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在践行群众路线,施行大学民主管理中,教师是参与大学管理的一个重要主体。从学校层面,应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的功能,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报名、经费预算与执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应交由学校教代会审议。对二级学院而言,应有效发挥其教师代表大会的作用,重要事项如二级学院的发展定位、重大事项的决定、涉及教师自身利益的表彰和惩罚等,应让二级学院教代会拥有更多权力。当然,无论是学校还是二级学院,都有必要建立教职工代表意见建议咨询制度。发挥教职工代表对学校活动和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审议权、监督权、建言权、决策权。二是学生参与问题。主要指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很多学者都指出,学校办得好坏,教育质量如何,不能完全是政府和学校领导说了算,而应让在学校里感觉收获大不大、生活得充实不充实的学生们成为评价的重要主体。笔者认为学生评价自然有其缺陷性,过于拔高学生评价的重要性也不合适,但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一个主体来认真对待是有必要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中,科研本身水平不高,但教学质量也常有滑坡。因为新建本科院校往往是由成人高校或专科升格而成,在面对全日制本科教学中,需要面对转型的阵痛,涉及观念和技能的一系列转变。践行群众路线精神,在民主办学理念指引下,应当让对教学最有感受的学生这个主体参与。当然,学生怎样参与,参与到什么程度,如何规避学生参与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是需要结合现实思考的问题。另外,学生可以适度参与学校管理。在涉及学生重要利益的管理活动,如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涉及学生食宿的后勤管理等问题上。要真正做到学生实质性的参与,需要给学生赋权,适当让学生分享权力。

三、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改善高校外部治理环境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学校自身内部结构的改革,也有学校外部环境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外部环境包括大学与社会、政府和大学之间的关系等。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方向,搭建地方高校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校和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概括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构建地方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尊重高等教育普遍共识,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决定的,是我国高等院校现代大学制度与西方高等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最重要的区别点。同时也要认识到,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将影响高校的发展,所以,地方院校要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开展办学,搭建地方和学校的良好通道,为学校谋求最大利益的发展。由于地方院校发展历史的相似性,地方院校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和联系,开展多渠道的沟通交流方式,在办学和发展的道路上,相互扶持,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交流和发展平台,不断地整合高校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进一步理顺高校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要明确政府职责,对不同类型的大学实行分类管理,建立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既有统一性也有多样性的现代大学制度。原则性和统一性规范着大学的发展,表明了在社会主义办学的指引下,坚持党的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灵活性和多样性赋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让院校根据自身定位,自主调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自主决定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要提升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地方大学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知识创新的摇篮,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决定》指明了地方高校管理发展的方向,也进一步说明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制度建设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必将成为地方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

作者:郭平 张佳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