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群众路线总结

群众路线总结范文精选

群众路线总结

群众路线总结范文第1篇

一、解决“四风”问题的根源,在于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

“四风”问题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

只有花大力气解决党员干部“四风”中存在的问题,抓好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群众观点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努力初精神之“钙”,筑思想之魂,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够切实解决好入“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为后人留下什么”的等思想根源问题;才能够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折不扣地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够立足本职工作,通过做好本职岗位上的点点滴滴来践行共产党员的标准,做到日常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困难面前豁得出;才能做到坚守遵纪守法的底线,不违规,不违纪,严格守法;才能坚持好党的组织纪律,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多挑重担、多做贡献,以为招商工作付出得多为荣,以碌碌无为而耻,从而树立扎扎实实把招商工作搞好,把服务工作做的精神动力。

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才能牢记党的宗旨,增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才能深刻理解“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要义和内涵,始终坚持依法执政、执政为民;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做到六个必须: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为官之德;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履行职责使命;必须坚持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持自警自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坚持发展要务,以完成任务检验活动成果。

二、实践群众路线、改进作风根本上还要靠制度保障

讨论和思考“怎么走、怎么办、怎么做”固然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但是是否会像过去有的实践活动一样,成为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或是只治标不治本呢?事实上,不管是“群众路线·怎么走”、“改进作风·怎么办”,还是“五好干部·怎么做”,基本都是以领导者为主体,从领导角度看问题,群众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领导干部是否真正施行和如何施行群众路线、改进作风,现实的体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改变群众的被动地位,使群众广泛而有效地参与其中。目前来看,就一个党员或领导干部而言,他是否联系群众以及多大程度上联系群众更多地取决于他个人的思想觉悟和工作作风而非制度,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克服实际中走群众路线的随意性,产生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脱离群众和侵害群众利益自然就成为难以避免的事情。

实践群众路线、改进作风根本上还要靠制度,制度是实践群众路线、作风建设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好的制度,权力无论掌握在谁的手中,都会因为不受约束而滥用。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起决定作用,好的制度使坏人无法干坏事,坏的制度下好人也可能干不好的事。近年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之所以突出,固然有忽视对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原因,更关键的还是制度出了问题,要么是相关的制度缺失,要么是现有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力。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把好的作风用制度的形式巩固,从制度上巩固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从制度上确保党避免脱离群众,从制度上维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像个人修养,一种良好的行为,若想化为个人品格的一部分,从而对个人产生长久促进作用,就要不断重复这种行为,不断强化,将这种行为化为自身的习惯。群众路线和作风建设也是一样,要想真正取得长效,必须不断制度化,将群众路线精神化为党员的自觉行为习惯,从不得不做,转变为自觉去做。当这种做法化为党的正式工作制度时,化为党员习惯工作方法时,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才可以说取得了实效。

要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制度,并且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中央制定的“八项规定”、省委的“十项规定”就是整治“四风”问题的重要制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行性,必须继续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党的一些重要规范性文件和党内法规,也是解决“四风”问题的重要制度,同样要确保执行到位。

三、走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立场要坚定、态度要端正

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决定了他对待群众的看法或者是观点,决定了他对待群众的态度。所以说,要走群众路线,首先立场要端正。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不仅是一个情感因素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现实中有一些干部脱离群众,究其原因:一是宗旨意识淡化了,滋生了官僚主义,不愿面对群众;二是急功近利,功利思想重,不想或不屑面对群众;三是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与群众在一起找不到共同语言,不会面对群众;四是自身不过硬,和群众有距离,格格不入,甚至搞对立,不愿意或者不敢面对群众。

如何解决这些脱离群众的问题,正确对待群众,要把握好四条:一是把群众当主人来对待。要真心对待群众、扎实为群众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就是同志说的“第一等的工作”。要在骨子里把群众当主人来对待,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二要把群众当老师来对待。讲,“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必先做群众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群众当老师对待,实际上我们在很多工作中,经验、实践、甚至动力源泉都来自于群众,所以我们必须要向群众学习。领导干部必须放下架子、放下面子、放下身段,切实尊重人民群众,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甘当人民群众的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敢于创新创造的精神,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学习他们甘于奉献的作风。三要把群众当亲人来对待。历史的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尽管当今社会上有“仇官”的一些现象,但人民群众依然真心拥戴和永远铭记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就是因为他们把群众当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把群众当英雄来敬畏。现在,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所面临的环境与革命战争年代有了很大区别,但在人民群众面前,务必永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永远保持敬仰之情、敬重之念、畏惧之心,永远不能忘记根本、忘记初衷、忘记使命。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走群众路线、改进作风,能力要提升、素质要增强

群众工作的实质是要实现党对人民群众的政治引领、权益维护、素质提升、力量凝聚等作用。党的群众工作的要求是要达到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密切党群血肉联系,增强人民团结,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凝聚人民群众力量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当前,就是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把握群众工作的基本内涵,坚持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抓住群众工作的重点问题,更要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具体能力。要强化党员干部“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要努力提升党员干部了解群众的能力、发动群众的能力、引导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协调关系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等六种能力。

五,认清招商形式,坚定工作目标,是做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方面

群众路线总结范文第2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视频会议结束之后,镇党委召开党委会,对此次会议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讨论,对目前的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同时对继续做好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了安排和部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通过自学、集中学习、集中讨论等方式,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等书籍,学习党章,学习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系列文件和领导讲话,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领会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真谛。

二、加强贯彻,做好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

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坚持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始终,做好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强化正风肃纪,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严格教育管理干部,对软、懒、散的领导班子进行整顿,对存在一般性作风问题的干部,立足于教育提高,促其改进,在活动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要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或有关方面严肃查处;加强制度建设,体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的要求,对单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已有制度进行梳理,坚持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制度,抓紧制定符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制度,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常态化长效化;组织召开老干部参加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会议,听取对单位领导班子、机关作风的意见建议;认真开展谈心活动,单位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谈心,领导干部还要与分管单位或群众谈心,谈心要敢于正视个人存在的问题,坦诚交流思想,诚恳对待群众意见;组织召开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既深刻剖析和检查自己,又诚恳地开展相互批评,明确整改方向。

群众路线总结范文第3篇

(一)加深学员对群众路线理念的理解

要想真正形成群众路线的价值观,以群众路线的思想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就要对群众路线的思想以及理念进行深刻的理解,只有充分认识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才能更好的运用。因此党校在对学员进行教育过程中,就要将群众路线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教育,并且对教材以及教学课程中群众路线的相关教学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以及考核内容,可以以专题的形式、群众路线讲座以及宣传板块的丰富来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还可以通过一些领导干部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来对群众路线进行讲解,以更有说服力的方式来让学员更好的理解,让学员充分认识到群众路线在党的建设以及党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加深学员对群众路线的理解。

(二)增强学员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觉悟

党校要对群众路线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就要让学员充分理解其理念,对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丰富,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并将群众路线的信念身渗透到学员的思想观念中,让学员产生群众观念,增强学员的群众路线的思想觉悟。目前,反腐倡廉是党的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可以以此为中心来进行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一些相关讲座及成果展览的形式来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实际教育活动来培养学员的党性修养以及群众路线思想觉悟,让学员更加坚定群众路线的理念。

(三)提高学员群众路线的执行水平

学员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坚定了群众路线的信念,更重要的是对群众路线的执行,只有在实践中实施才能使群众路线的思想真正发挥作用。党校的教育工作以及培训的目标就是让学员能够有效的运用群众路线的思想观念,让学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群众路线进行贯彻实施,并且使学员的群众路线执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学员的执行能力,就要丰富教育活动,以互动学习的形式,通过学员之间对相关社会热点问题、民生问题的交流探讨来加深对群众路线的理解。党校教育者也可以引导学员到基层进行走访调查,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需求以及面临的问题,以所学理论以及相关工作经验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在自身岗位中对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多样化措施

(一)在解决突出问题中践行群众路线

践行群众路线,就要求党的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真正关心群众生活中的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广大学员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以及积极意义,就要以此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可以通过“走进基层”、“心连心工程”等一些主题活动来丰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反映社会热点以及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并且对一些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二)在落实民主权利中践行群众路线

在党的工作中,在干部工作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积极发扬民主精神,在干部的选拔以及任命等方面能够真正以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满意度,对于更好的维护党群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坚定不移的进行群众路线观点,不断加快对干部人事任命制度的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使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有效维护、保障,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不断丰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总结

群众路线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正确党史观;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

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全党同志要“学党史、悟思想”,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力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1]。总书记在此次大会上首次公开提出的“树立正确党史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方法,把握党史发展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是全党同志学习党史的根本遵循。

一、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与实践要求

(一)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和观点,灵活运用其立场和观点来看待百年党史是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如在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着眼于宏观历史进程分析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同样,我们也唯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和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出发,抓住党史主要发展逻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这也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1]。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准确使用其方法来解决党史学习中的困惑是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另一个重要前提。如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马克思、恩格斯曾做过精辟的论述,“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同志也认为,在研究中共历史问题时要坚持“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3]为此,当我们在评价党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时,要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将其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去分析,实事求是地去研究,绝对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联系,也不能用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去要求和评价前人,否则我们就不能够科学把握党史规律和全面认识党史人物。

(二)实践要求:牢固把握党史主流本质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共产党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有明确指向的政治思潮,近些年来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对党的历史重大问题设置“理论陷阱”,挑起诸多舆论焦点,企图颠倒人们思想认识,以瓦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从根本上动摇党执政合法性地位。对此,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1]。即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指示精神为根本依据,牢固把握党的历史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回顾百年历程,党史的主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做的不懈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守的初心使命。当然,历史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而是复杂曲折的。党的历史上也走过很多弯路。关于党在历史上的曲折和错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给出了自信的答复,“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4]

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演进研究

(一)党的大会决议中群众路线演进研究

从中共一大到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条生命线被贯彻到日常组织路线和工作方法中,延续至今。从党的历次大会决议中探寻群众路线的演变,有助于全党同志深入理解其对党的重要意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党的一大上,虽没有明确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但中国共产党人已明确认识到自身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并积极发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以壮大我们党。在二大上,我们党旗帜鲜明地提出“群众党”的理论,即中国共产党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既然要组成一个做革命运动的并且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就不能忘了两个重大的规律: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去。”[5]中共二大关于“群众党”的论述,是党的大会决议中最早提到党与群众之间关系问题的文件,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根基。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执委会会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6]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1928年6月党的六大报告中总结了原因,“八七会议之前我们是背向群众的”,并提出贯彻群众路线的要求,即“党的中心工作,是争取群众……八七会议之后才转到群众一方面来。现在我们应该要更进一步,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去。”[7]在全党共同努力下,党的六大后,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伴随着党对群众路线认识的深入和升华,以及长期革命战争的锻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在1945年召开的七大后被明确载入了党章,这也标志着群众路线的正式形成。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党的大政方针逐渐以恢复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为主,与之相对应,群众路线也进行了巨大的理论创新,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党的八大通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8]这是党在执政以后对新形势下如何贯彻群众路线所做的相对系统、深刻、集中的论述。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了群众路线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9]。至此,群众路线理论继续作为我们党的基本生命线贯彻下来。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路线理论继续深化。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群众路线被界定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十三大沿用此论述,并在十四大的时候明确规定了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此后的十四大至党代会形成的决议中,一直沿用此论述。

(二)党的指导思想中群众路线演进研究

群众路线在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党的群众路线逐渐形成并完备。1927年3月,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详细论述了相信农民、依靠农民、发动和组织农民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1934年1月,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同志多次强调群众力量的庞大以及开展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1943年6月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系统地对群众路线进行论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10]。此后,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基本路线也在1945年思想诞生后正式载入党章。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其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是对以往群众路线理论的巨大突破。邓小平同志多次在讲话中谈到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同时把群众观点提到与群众路线相并列的地位,从而将群众观点引入群众路线理论之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和意义。邓小平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11]。“两个是否有助于标准”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增量,而“以人民标准为衡量尺度”的标准也成为群众路线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生动典范。同志提出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贯彻群众路线。《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同志指出,“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12]。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是党认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成果的享有者”的鲜活体现,是对群众路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同志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纲领,更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推进群众路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牢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党的报告中,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4]。这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对群众路线的理论创新,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重任的真理性论述,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化为党在新时代贯彻群众路线的理念和方针。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石所在;强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是党避免“脱离群众危险”的重要准则,也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法宝。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再一次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因此,一定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

三、在正确党史观指导下践行群众路线路径研究

群众路线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唯物史观;群众路线;党风廉政;规章制度;群众监督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也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群众路线卓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成效,已经为我们党数十年的奋斗历程所充分证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是保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基本要求。新时期我们应继续站稳唯物史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改革攻坚工作,推动我国社会健康、平稳、和谐、持续发展。

一、唯物史观视角下群众路线审视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可以在唯物史观视角下对群众路线进行如下审视。

1、唯物史观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决定了必须“一切依靠群众”。唯心史观认为,英雄创造历史,天才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而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主体地位,是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肯定。唯物史观不会将历史的发展归功于个别强人、能人或超人,而是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这是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体现。唯物史观为群众路线夯实了理论基础,使党的群众路线具备科学性。

2、群众路线是唯物史观的实践路径

群众路线是唯物史观的实践路径,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保持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工作路线。践行群众路线,就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与遵守,也是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肯定。党在群众路线的指引下发展经济,搞好民生,使最大多数的群众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唯物史观关于执政党的执政实践只能由人民群众评判的观点,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的实践性还体现为用于检验党的工作得失的标准,人民群众可以在群众路线下检验党的各项工作是否符合唯物史观的要求。

二、新时期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新时期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攻坚阶段,这一阶段能否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民生极大改善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键在于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做到了践行群众路线,让群众满意。新时期实践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是为民、务实、清廉。

1、为民是根本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切执政实践都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新时期党员干部需要在工作中做到为民,将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民,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有句古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的就是“为民”的重要性。封建时代的人们尚能产生如此认识,新时期党员干部更要认识到为民的价值所在。当前,我国社会还处在转型期,各类矛盾突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即在于为民执政,以服务于群众为根本的追求。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为民苦干、为民奉献、为民奋斗,才能牢固执政根基,才能迎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贯彻群众路线,基础和前提在于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干部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始终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认识到为民的根本性。

2、务实是基础

务实,即求真务实,出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务实不务虚,应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理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正是一大批求真务实的党员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所取得的,充分体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新时期我国需要进一步革新理念,完善机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我们进一步务实苦干。对党员干部来说,务实就是立足实际,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干好工作,一丝不苟地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务实,它既是一种态度,也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务实体现了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能够做到务实的党员干部,说明他们在内心中是有追求、有理想的,但是追求和理想的实现不是通过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方式得以实现的,而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以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最终获得成功。新时期人民群众要求党员干部严谨务实,以务实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凡是虚假的、浮夸的东西,则为人民群众所厌恶;空谈理想,而无实际行动,或者只追求面子工程和浮夸的政绩,而不为民办实事,同样为人民群众所不齿。

3、清廉是保障

清廉,即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清廉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保障,如果一个党员干部已经背离了清廉的要求,则已经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要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清廉,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具体的规范要求——党政规范、刑法规范、道德规范,都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是廉洁的。新时期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党员干部遵守廉政规范,政府运行也必须透明、廉洁。贪污、腐化、堕落的行为,违反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对社会的发展贻害无穷,甚至也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前党和国家都出台了诸多反腐倡廉措施,并严格执行这些措施,惩罚了一大批违法乱纪、背离清廉要求的党员干部,其中不乏诸多高官、大员。这些反腐行动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赞誉,同样也为国内群众所赞赏。反腐倡廉是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也是党进一步巩固群众基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在改革攻坚时期,群众路线教育需要继续将清廉作为一项基本要求。

三、背离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的行为检视

我党是一个开诚布公的党,从立党之日起就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背离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的行为,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我党通过党纪国法严惩了相关腐败堕落分子,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有必要通过类型化的方式将背离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的行为进行列举和辨识。

1、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指某些只追求形式而无实质内涵,于人民群众无益处,于国家发展无益处,但是具有极大危害性的行为。形式主义集中地表现为假大空,无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采取一些掩人耳目的形式欺骗人民群众,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大反感。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喜欢高喊口号,但是并无实在的惠民之举,反而由于高喊口号浪费了宝贵的时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创优评优,而搞突击运动,一旦创优评优结束,则又一切如故,丝毫没有改变,徒然耗费民力。这些形式主义追求表面化的东西,缺乏实质性的追求,不但于民无益,还会扰民、侵民,群众的意见非常大。形式主义严重背离了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缺乏务实精神,没有脚踏实地和认真苦干的决心,只是“空对空”,行而不远,难以服众。

2、官僚主义

我国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读书做官是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一旦当上官,则鸡犬升天、光宗耀祖、全家得福。这种错误的观念没有认识到权力民授,反而将成为一名官员当作自身努力的成果。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引下,官员不可能为民办实事,而是会利用其地位和资源,实现权力自肥。遗憾的是,这些错误的观念在今天依然很有市场。例如,一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人民群众办事难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现象的成因是一些有权力的部门和人员,高高在上,根本没有考虑过人民群众的需求,权力和官位对他们来说只是升迁的跳板或实现自我利益的工具。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众多,但是归结为一点,官僚主义背离了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是封建权力伦理的延续,背离了现代政治文明。没有公仆意识反而官腔十足的党员干部,令人深恶痛绝,也让干群关系变得十分紧张。一些本应能够得到迅速、及时化解的基层矛盾,也会因官僚主义而不断发酵放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破除官僚主义之道,在于重温唯物史观,重学群众路线,并在新时期的新背景下重新理解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

3、享乐主义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意识松懈,逐渐贪图物质享受。享乐主义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根源是背离了群众路线,只顾自己享受,而不顾群众死活。最为典型的就是公款吃喝问题。曾经就干部接待应酬中的问题提出这样的疑问:“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舒服吗?”被享乐主义思想侵染的党员干部往往不比较各自取得的成绩,相反热衷于比较待遇。在价值取向上,他们把个人利益置于第一位,自己不能吃一点亏;在工作态度上,则虚伪敷衍,怕苦怕累,逃避责任,不能吃一点苦;在个人理想上,则没有一点积极的追求,更多地是贪图当下的享受,丝毫没有远大的抱负。享乐主义同样背离了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这种将个人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党员干部,志趣、格调低下,与艰苦奋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社会转型期的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应抛弃低级趣味,忍受得住清贫,自觉与人民群众一起,严谨朴实,艰苦创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到与民同忧、与民同苦、与民同乐。

4、奢靡之风

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互为表里。奢靡之风说的是外在表现,享乐主义说的是内在追求,两者的共同点是脱离群众,放松约束,堕落腐化。追求奢靡之风的党员干部往往讲究排场,比阔气,不思进取。例如,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区县,甚至建造了豪华的办公大楼,其豪华程度堪比美国白宫或国会大厦,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和愤怒。诸如此类的铺张浪费、奢华攀比的现象不胜枚举。奢靡之风的危害在于:政治上,直观地、形象地破坏党群关系,使人民群众对这些党员干部产生不信任之感,导致党群关系疏离;经济上,浪费和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使真正需要用钱的地方无法获得资金,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因此,奢靡之风同样是背离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的表现之一,其危害性应得到充分的认识。

四、站稳唯物史观立场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对策

那么,党员干部应如何站稳唯物史观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并在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加强认识、革新理念,真正做到端正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呢?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1、深化学习改造

党员干部应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对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的学习,自觉认识到唯物史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断加深思想认识。很多党员干部认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已经结束了,从而放弃了对群众路线的继续学习。事实上,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只是契机,关键在于持续不断地践行群众路线,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加深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和体会,并且能够自觉将群众路线理念运用于实践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使群众路线教育从抽象的教条,具体化为生动的实践。

2、强化规章制度建设

党员干部站稳唯物史观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固然需要党员干部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此处所谓的规章制度,既包括党政规范,也包括法律规章,并且此类规章制度应得到强制性的实施。诸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背离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的行为,均应在规章制度中找到反击依据。如从法律制度角度来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能涉嫌行政不作为、渎职型职务犯罪等,而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则可能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应以规章制度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

3、引入群众监督

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做到了站稳唯物史观立场并坚持群众路线,关键还在于人民群众如何评价。人民群众的意见是衡量我党一切工作得失的圭臬,因此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群众的监督作用。建议积极引入群众监督,丰富群众监督的形式,吸纳新型监督手段如网络监督等,使党员干部面对一张严密的群众监督之网而不敢从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行为。应充分重视群众的每一条举报线索,务必加以认真核实,并给与举报群众以反馈。总之,群众路线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实践性的体现。新时期我国进入了改革攻坚阶段,党员干部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在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

【参考文献】

[1]梅荣政.唯物史观、实践观与党的群众路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