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群众利益

群众利益

群众利益

群众利益范文第1篇

在数年的房屋征收拆迁过程中,新舟社区三区实现“零上访、零强拆”,这个曾有着“马蜂窝”之称的棚户区为何能如此“风平浪静”?

办法总比困难多

新舟社区居民大都是当地原化工厂、火柴厂的职工家属,所住房屋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阴暗窄小,没有统一的规划和配套设施,房屋建筑标准低,冬天怕火灾,夏天怕水灾,生活环境极差,这样的居住环境一直是汇川区领导心头挥之不去的忧虑。

汇川区委书记徐光华说,看到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状况,深感责任重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刻不容缓,事不宜迟。于是,新舟社区三区棚户区改造被列入党政议事日程;用经适房项目建设推动棚户区改造的目标定位在决策层议事桌上敲定;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部门配合,依法征收的工作思路纳入方案实施。

“我们迫切希望政府加快棚户区改造,早拆早建早回迁,对大家都有好处。”拆迁户王大姐说,她们一家在新舟社区一住就是30多年,期盼改造已经盼了好久。像王大姐这样居住在棚户区的大多数居民都热切期盼早日搬进新楼房。

新舟社区三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涉及402户拆迁户,有384户是原化工厂职工住房。其中,242户已参与房改,对房屋享有所有权;142户未参与房改,对房屋只有使用权而无有权。在房屋征收过程中,未参与房改的住户反应强烈:“同样是一个厂的工人,我们为什么不能享受房改?”棚户区改造遭遇强大阻力。

矛盾与问题汇聚到汇川区政府,怎么办?区政府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后得知,没参与房改的多数是原化工厂下岗老工人,无自由产权房,经济拮据。如何既能显示政策的公平公正,又能解决这部分人的问题?几经讨论,区政府决定参照房改政策解决问题,也就是先进行房改,让这部分人取得房屋所有权后再征收安置,由此阻力得以排除。

在对242户有所有权的住房进行征收时,又有住户提出:“旧房公摊面积少,而电梯楼公摊面积均在20%以上,还房后新房使用面积远不及旧房。”对此,洗马路街道工作人员及时与作为业主的汇川区经适房建设发展中心、市房屋征收中心一起研究,并写出专题报告请示汇川区政府。区政府经专题研究后决定:这部分房屋的公摊面积部分由住户承担,部分由政府买单。

让利于民促安居

“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立足这一指导思想,新舟社区三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处处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在棚户区改造中对公房私建部分如何认定?针对这一问题,几番考量后,汇川区政府决定以《国土法》和《规划法》颁布时间为限,对之前建造的房屋视为合法部分给予征收补偿。

还房后家庭人口多住不下,但又买不起超面积房屋的住户如何办?汇川区政府决定给其提供廉租房解决。

住户对还房后超面积部分一时无钱购买,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几经研究后,“混合产权”这一新名词在决策层议事桌上产生:即超面积部分是公房,住户先住着,何时有钱支付何时获得房屋产权。

让居者有其屋。新舟社区三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把此种理念贯穿于房屋征收拆迁工作全过程。拓宽扶助对象,让有困难的流动人口常租户在住房上也获得实惠。对8户社区流动人口长期租房户,在租住房征收拆迁后享用廉租房。

在经过前期摸底调查和住户认可后,房产公司已拿出设计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批正待实施。此时又有部分住户表示还房方案设计的房型、采光不理想,房产公司立即站在住户的立场上对方案做补充调整,尽量满足住户合理要求。

群众利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群众;群众利益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46-1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群众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意义。人民群众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的利益能不能得到实现。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年前,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振兴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着组织的嘱托、群众的期望,义无反顾地埋下头、沉下身,调研了解振兴村的情况,熟悉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回顾三年历程,伴随着幸福与感动,承载着责任与担当,一路走来,感略最多的就是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群众的朴实让我感动

到村的第一件事,想方设法、积极争取补助经费,对全村的砂石路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修。群众很朴实,一件事就让大家接受了我这个新支书。

二、群众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2010年的10月,一位浙江老板拟流转50亩左右的土地投资葡萄种植项目。流转土地搞设施农业是好事啊,我们一班人兴高采烈地丈量土地、打灰桩,起早贪黑一户户做工作,终于把涉及的十二户流转协议签订好了。可是,浙江老板听说上级补贴的标准将从50亩提高到100亩后,二话没说走了。第一次想让群众增收的愿望,成了失望,大家的情绪陷入了低谷。两天后,签过协议的一位长者,拿着协议找到了我,对我说,“王支书啊,你们尽力了,大家不怪你,还来得及种麦的”。多么朴实的话语,让我如释重负。群众的支持让我产生更大的动力,通过积极招商引资,100亩的葡萄种植项目在时隔一年后,成功落户。如今,葡萄已注册了“紫妆”商标,销往上海、昆山等多地超市。

三、群众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幸福

嘀、嘀、嘀……早上五点不到,电话那头急切地说:“王支书啊,我家今天卖壮猪,没的出脚路,我要路啊!”这是到村后群众打给我的第一个电话。“我们一会儿到,你家在几组,叫什的啊?”我心中一咯,问了句。群众工作无小事,挂了老宋电话,我拨通了孙主任的电话,让他到村办公室,并叫上分组村干。六点不到,我们一行三人,赶到了老宋家。东西两户也姓宋,大路在屋后,原来老宋和两边的宋家全处僵了,巷道都不让他走了。西边宋家,在几年前给老宋送了条烟,就把巷道上盖成了仓库,要走就从家里往后走。东边宋家,在去年因为老宋在巷道边上建了间厨房,也不让他走巷道了。老宋只能和他们两家一样,从自己家中向后上大路。平时走路还行,要是卖壮猪,车子就进不来。东扯西扯,事实基本清楚了,我们约定明天上午三个宋家一起谈。回到村办公室,召集村干部一起商量,明天怎么谈,统一了村干部的意见。第二天上午,经过多方做工作,西边宋家同意拆除搭在巷道上的仓库,老宋赔了他两条香烟。东边宋家经劝说虽然口头表态,两家和好,共走巷道,但心上没过这个坎。我们留下了老宋,再劝了劝他。“老宋啊,你家厨房本来不该不经东边宋家同意就盖嘛。”老宋连连点头。“别担心,时间长了,会和好的。”大家劝说着,“路在脚下,更在人心上。”是啊,我们的工作关系着党在农村的道路方向,更关系着党在农村的人心向背。

四、建议

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必须做到十二字:“立身正、处事公、办事实、待民善”。立身正: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处事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让群众心中这杆秤称出我们的重量、份量。办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待民善:关心群众的疾苦,视群众为衣食父母,用真情和真心去服务群众、奉献群众。

群众利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群众利益;矛盾;有效化解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083-03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社会转型加剧,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从当前来看,可以说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主要表现为群众利益矛盾。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探讨如何有效化解群众利益矛盾,对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群众利益矛盾的主要表现

在当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日渐凸显,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贫富差距引发的利益矛盾。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一些分配不公现象引起群众不满,部分群众利益失衡并引发利益矛盾冲突。

(二)拆迁、征地引发的利益矛盾。一些地方强制拆迁、野蛮拆迁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严重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一些地方由于拆迁安置不到位,导致拆迁户利益受损,引发拆迁户不满情绪;一些地方在征地过程中存在着程序违法、补偿不足、非法买卖土地等问题,严重损害被征地农民的合法利益,导致村民集体上访事件频发。

(三)劳资纠纷引发的利益矛盾。一些企业生产条件恶劣、劳动强度过大、恶意拖欠工人工资,产生劳资纠纷;一些企业未给职工办理医疗、工伤保险,工伤事故发生后得不到合理赔偿,产生工伤纠纷。

(四)民生保障不足引发的利益矛盾。一是部分群众由于教育、医疗、就业、居住环境等基本民生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引发利益冲突;二是由于企业转制过程产生的职工分流、买断工龄等历史遗留问题,引发职工利益纠纷;三是一些企业未按劳动法及时办理“三险”,引发社会保障纠纷。

(五)执法不公、司法不当引发的利益矛盾。一些执法人员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能及时回应和疏导,致使一些应当解决的问题久拖未决,执法中又存在执法不公问题,损害群众合法利益,群众产生抵触情绪;一些司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对案件把握不到位、定性不准,存在司法不公问题,导致群众不满引发矛盾纠纷。

二、群众利益矛盾的成因分析

当前出现各种复杂的群众利益矛盾,究其原因,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有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不到位、处理方法不当的问题,也有群众工作薄弱、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生投入不足,不能满足群众的利益需求。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财力不断增强,民生投入也有所增加。但是一些地方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上,投入仍然不足,距离群众要求全面改善民生的利益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二)群众利益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扶贫解困、就业、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障机制,还存在制度上不够完善、程序上不够规范等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到位,社会利益调节机制不够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还不到位,社会公平正义有待落实。

(三)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工作作风轻浮、群众意识淡薄。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群众正当的利益要求不愿解释处理,推诿扯皮,引起群众的误解,甚至引发激烈地矛盾冲突;有些干部对群众的利益矛盾思想上不重视,总是拈轻怕重,久拖不决;有些干部缺乏群众观念,不愿意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敢做群众工作,群众的疾苦和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致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性的利益矛盾演变为。

(四)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足。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有些部门和干部没有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对环境改善、食品安全、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等涉及群众现实利益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妥善解决,从而引发了许多群众利益矛盾和社会冲突。

三、多管齐下,大力化解群众利益矛盾的对策

当前存在的各种群众利益矛盾,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有效化解群众利益矛盾,已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着力解决好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化解群众利益矛盾,必须把群众最关心、对群众来说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从当前来看,应重点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力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打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和途径。建立健全各种接待制度,对拆迁、土地征用、涉法涉诉等矛盾复杂、最大的重点问题,可探讨建立“专题接访日”制度,接访前先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公布接访日期和接访内容,进一步拓宽群众来访的渠道。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主动“下访”集中排查,既化解了矛盾,又及时、有效地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对城市拆迁、土地征用、社会保障、改革改制等较敏感的工作,坚持公开听证、阳光操作,确保群众利益在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得到保障。如拆迁工作,在先落实安置措施的基础上坚持做好“两公开、四公示”,即实施方案公开、拆迁政策公开;常住人口公示、房屋面积公示、补偿标准和协议签订公示,每个环节都要规范有序,保证拆迁工作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顺利开展。同时,对于人民群众经常抱怨的“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分头调研,对这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剖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整改措施,加以落实解决。三是切实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要把关爱弱势群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落实,特别是对城镇下岗失业职工、低保户、残疾人和农村特困群众、优抚对象,经常检查、落实相应的帮扶政策,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二)保障群众各项民利。维护群众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平公正是群众利益第一位的需求,而民主法治则是根本性保障。只有保障群众各项民利,化解群众利益矛盾,维护群众利益才能取得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效果。要从制度上建立健全各个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机制,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民利,扩大底层群众代表的发言权和政治参与权。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政治诉求,将群众的意愿纳入到各级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过程中,增强党执政的民意基础。要充

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要以完善制度为重点,以健全机制为主线,以发展基层民主为目标,推动村民自治组织制度的建设。要逐步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和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制度的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基层社会自我管理的水平。要善于发挥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机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公益性利益需求。

(三)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机制。确立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化解群众利益矛盾的根本要求。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前,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群众利益矛盾冲突,严重阻碍公平正义的实现。要加大政府调节再分配的力度,合理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现金收入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结构。要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着力解决好各种劳资纠纷。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统筹协调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收入分配、利益分配关系,尽可能达到利益均衡。二要切实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力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通过征收累进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等税收政策,抑制高收入人群收入的过度膨胀,缩小贫富差距。三要逐步消除户籍、教育、就业、身份等方面的制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保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四要加大民生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从制度上逐步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要致力于逐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把尚未纳入社保体系的农民工和农民逐步纳入社保体系。同时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培育慈善组织,开发多种慈善救助项目,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救助困难群体、化解群众利益矛盾方面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调节机制,着力化解群众利益矛盾。完善的利益调节机制,对于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一是要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和形成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有利于各社会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意愿、意见、建议通过相应诉求表达渠道得到反映,进而达到整合协调群众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广开言路,倾听群众呼声。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要通过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起利益诉求表达的制度性平台,如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制度以及信息公开制度、听证制度、协商谈判制度、公民投票制度等,都是公众利益诉求表达的基本制度,应在实践中尽快完善,在公众利益诉求表达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二要构建弱势群体利益维护机制,注重从源头入手、从维权人手,建立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长效机制。当前,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和企业改制中屡屡发生侵害弱势群体利益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及环境保护中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三是构建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建立和完善矛盾排查机制、信息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建立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建立规范的对话和协商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处理群众利益矛盾和冲突,避免矛盾激化。

[参考文献]

群众利益范文第4篇

近日,某乡依法依规制止一起乱占耕地“开天窗”违法建房事件。有人风言风语的说,乡政府太强势,一点儿都不顾及人民群众的利益。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顾及群众的利益,这是党和人民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的利益,代表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我们党65年来执政的主要经验,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让群众从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当中去体验党和政府的温暖,让群众利益在党委、政府的一项项具体工作中得以实现。

但是,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群众是一个广泛的词语,大部分群众和小部分群众有着本质的区别。怂恿、顾忌了极少部分群众的利益就必定会损害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这是和党的群众路线背道而驰的,我们不能这样做。对于以牺牲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赢得一己私利的行为,就该坚决制止,决不姑息,绝不心慈手软。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牢固树立民生优先、民生为本的理念,以维护大多数群众利益为根本,把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事情办好。

群众利益范文第5篇

同在一县为官,两名干部得到的评价天差地别。这就是电影《焦裕禄》带给我们的启示:从政为官,一定要弄清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才是政绩。

问题的备选答案很多:有的干部以GDP论英雄,结果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差;有的干部将形象工程当政绩,大搞面子工程,结果奇形怪状的建筑、不切实际的设施搞了不少,但干部形象在群众心里反而更丑了;有的干部热衷于“吹拉弹唱”,唱功好、做工差,吹得天花乱坠,群众怨声载道……以上答案,得分都为零。

什么叫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同志强调,要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

弄清了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就不难明白什么才是干部应该追求的最根本的政绩,那就是维护群众利益。

维护群众利益,要增强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和要求,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2006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村民们在一份挽留信上按下红手印,要求挂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省财政厅干部沈浩再干一届。2009年,沈浩由于劳累过度去世,乡亲们再次按下红手印,请求把他葬在小岗村。一名挂职干部为什么让群众“生死相留”?原因就是一个“情”字——沈浩挂职期间,真正做到了诚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试想,如果沈浩没有一颗为民的心,乡亲们还会对他如此情深吗?可见,干部只有全身心地融入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才能摸准干事创业的门道,才能干出赢得群众认可的政绩。

维护群众利益,要站稳群众立场,注意换位思考,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来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

2007年8月底,蒋小川就任丰都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上任不久,她就遭遇投诉,一位因为手续问题连跑十几趟都没能办到房产证的市民愤怒地质问她:“你们的牌子是‘服务中心’,可你们是怎么服务的?”面对群众的质问,蒋小川感同身受,她带领同事们多方奔走,最终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打造出“进一次门、办万件事”的新型政务服务中心,让丰都跻身全国政务服务先进行列,蒋小川也被评为首届重庆市人民满意公务员。蒋小川团队的成功,就源于他们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从群众角度想问题、干工作,当然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

维护群众利益,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凝聚群众的力量,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创造卓越成就。

1945年,在党的七大闭幕式上向代表们讲了愚公挖山不止因而感动上帝的故事,然后说:“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伟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