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

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

一、群众路线的内在结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行动的主体是我们党和政府,谈的是领导干部及领导行为,作用的是“群众—领导—群众”三段式的领导方法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讲的是党群的关系问题,强调的是党的一切工作目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党开展任何形式工作的依靠力是人民群众。在群众路线的组成部分中,群众观点显然居于基本的位置,群众路线是以群众观点为指导思想,至少包含着四个层面的内在结构:

1.在党的性质与作用问题上。一方面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走在群众前面,领导群众。正如董必武所说,有些同志以为实行群众路线不需要党来领导,这也不对。没有党的领导,群众利益是不能实现的。群众长远的利益或最高的利益,群众自身往往看不见,必须有党领导,群众才不致走错路。[2]p174另一方面,党要自觉地当好群众的工具。指出,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的、他们的领导者。如果被选的人,自以为了不得,不能自觉地当工具,那就错了。中国共产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3]p373-374“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4]p206因此,两方面结合起来,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革命工具;党需要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人民需要党的正确领导,党是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5]

2.在如何看待群众的问题上。一方面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最聪明、最有智慧,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有依靠了人民群众,面对一切困难才形成不可战胜的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作者,真正的历史是人民群众自己的历史。另一方面,群众又是需要唤醒和被教育的对象。领导干部的工作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实行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有效地互动,只有在互动中才能听到群众真正的呼声,汲取群众智慧,内在地培植出群众观点。1933年,在《学习领导群众的艺术》一文中指出:“在群众之中,共产党不过如大海中的一滴,所以除非我们正确地代表群众的意识,我们就不能管理,因为不然,共产党就不能领导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便不能领导群众,于是整个机器便会破碎了。”“要使我们党真正能够变成群众的领导者,我们不只要教育群众,而且要跟群众学习。”

3.在决策问题上。一方面要充分倾听群众的呼声,听取基层群众的想法和经验,根据群众的意愿来形成决策。事实也证明,许多人并非在主观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愿,但是他们在工作中仍然把工作做坏了,使人民群众遭受到重大的损失。这是因为我们领导干部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比群众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因而他们出的主意,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但是,他们又不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以为错误和失败,只是由于群众落后和其他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因而滥用党的威信,继续一意孤行,这就使所犯的错误和失败愈来愈严重。[7]p206另一方面,“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8]p854-855将“群众—领导—群众”的决策过程其实也是“实践—认识—实践”的实践认识过程。在这里,“实践”指的是对群众的特定社会实践和听取群众意见(其实际上价值、利益关涉紧密),“到群众中去”,则是把形成的理论和作出的政策拿回“实践”中去检验,即在群众中宣传和贯彻政策,以群众接受作为检验标准。说到底,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就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4.在如何联系群众问题上。为把党的路线方针的制定和一切决策都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中,应从群众的意愿及其利益表达出发。总结得好,在一切工作中,我们必须既要反对不与群众商量就向他们发号施令的官僚作风,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自愿的原则,害了急性病;同时又要反对听凭“群众要怎样就怎样”的尾巴主义,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群众路线告诉我们要重视倾听群众呼声,要充分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方能形成对群众的正确领导。这也正如所强调的,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我们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各方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还要全面分析可能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把决策的过程变成深入了解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寻求不同利益交汇点、获得群众普遍认同、取得群众支持和拥护的过程。

二、当代意义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群众路线的环境和工作对象以及党的自身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群众路线的基本逻辑没有实质性改变,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路线也将注入新的内容。主要表现在:

1.坚持群众路线有利于凝聚民心、铸造集体意志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逻辑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逻辑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最大政治优势。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路线的时代涵义就是以坚定的政治方式团结人民群众,以切实有效的政策回应人民群众需求,唯有如此方能凝聚民心铸造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集体意志,这应该是群众路线的永恒价值体现。在当今时期,面对社会出现的各种危机冲击下的集体意志松懈和涣散,作为执政党自然要扛起群众路线这面大纛,凝聚和巩固集体意志,并将这种集体意志导向合理的目标。[9]

2.坚持群众路线有助于形成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氛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10]p25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其中的关键是把握好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由于群众路线的执行水准主要有赖于领导者的个人素养,领导干部在不同形势下作出的判断、对群众意愿的了解、对政策目标的关切程度、对不同意见持有者的看法等等,其结果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所作出的决策的质量。因此,群众路线的作风需要经常提倡,要承认基层群众里面蕴藏的智慧,只有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形成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决策。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以民主化决策氛围为依托,才能汇集各方意见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内容,提高决策质量,这是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群众路线的着力点与发展的方向。

3.坚持群众路线有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群众路线一个贯彻始终的内容,就是服务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这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一直重视党对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他不仅从党的本质属性予以阐述,“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位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也从为人民服务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位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2004年我国政府第一次鲜明提出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代表党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代表党在成功完成社会制度改革和取得丰硕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决定将社会的主要财富用之于民、用之于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发展的崭新阶段。可以说,这一历史性的政府转型将会使群众路线更加紧密地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联系在一起。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发掘群众路线的理论资源和历史价值对于发展党的根本路线,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同时,也决定着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做到始终与人民群众紧紧地站在一起,始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而增强对党的认同与支持,从而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曾易单位: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