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影视艺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影视艺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1引言

爱伦•坡短短的一生只有四十年(1809-1849),69篇小说和63首诗奠定了他作为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的文坛地位,他的文学作品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爱伦•坡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也是电影界改编翻拍的宠儿。电影离不开文学,电影繁荣与否,首先要看文学繁荣与否(李尔崴,1998,10-1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随着文学界、文艺界对爱伦•坡作品的深入研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被越来越多的导演改编成电影,从小说文学变成了电影文学,从小说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电影的影视艺术。《厄舍古屋的倒塌》被改编成了《厄舍一家》;《黑猫》前后被不同的导演改编为《魔鬼双瞳》和《恐怖大师之黑猫》;《乌鸦》和《丽姬娅》被进行同名改编。这些都证明了爱伦•坡文学深具影视艺术魅力。这种魅力也很适合运用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极富情节和戏剧性,以此为蓝本改编而成的电影也蕴藏离奇神秘的气氛,这些元素都深得学生的喜爱。采用电影欣赏来辅助文学文本的讲解是近年来英美文学教学的新趋势,爱伦•坡文学影视艺术确实很适合与英美文学教学相结合。

2影视艺术与英美文学多模态教学模态

在本文里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这个定义跟计算机科学里研究人机互动时对模态的定义接近,用这个定义看,教学中个体之间的互动都是多模态的。(顾曰国,2007:3)。所以,多模态教学应指在教学活动的互动过程当中,运用视觉、听觉等感官感知学习内容的活动。听觉可以用解说、对白、音乐等手段;视觉可以通过图像、屏幕文字来感知。现今英美文学教学与多媒体相互结合,教学模式逐渐朝视觉和听觉等多感官结合的多模态化趋势发展。影视艺术的发展也是多模态化的。从开始的黑白无声电影对观众视觉单感官的刺激到现在的3D立体电影对观众视听触觉等多感官的刺激,一路从单模态艺术发展为多模态艺术。这和教学模式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影视艺术丰富的感觉刺激正弥补了英美文学作品纯印刷文字当中的冗长、枯燥和艰涩。而且,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学生在喧嚣的经济环境中多少有些浮躁,希望获取知识的速度跟上经济的发展,读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影视作品在课堂参与文本的解析可以稍微加快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文字立体化,以弥补文字阅读过程缓慢的缺陷。影视艺术参与英美文学的多模态教学,正是学生个体感官的需求、教学发展的要求。

3爱伦•坡文学影视艺术在英美文学多模态教学中的运用

人类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历来是多模态的,多模态感知是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惯性认知心理。人们通过视觉阅读或听觉理解来感知语言文字符号。无论是语言文字或图像画面都是一种表意的形态,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因此,含有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等不同形态的文本就是多模态信息文本。爱伦•坡的恐怖短篇小说文本着眼于引发读者内心的恐惧,要产生恐惧的效应就必须用文本的文字创设情景,调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感官,令他们感应到惊恐的气氛。由此透过文本传递的感知是多模态的。爱伦•坡的恐怖短篇小说就是含有多模态信息的文本,由此改编而成的电影文学也极具多模态性。教师可以通过对电影静态图片以及动态视频的截取配合作品的讲解,甚至可以利用电影的音乐效果增强小说文字的感染力,帮助学生理解。爱伦•坡文学影视艺术具有丰富的多模态元素,很适合运用在英美文学的多模态教学中。

4结论

多模态化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潮流的趋势,得当的多模态课堂元素的运用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爱伦•坡文学影视艺术引进英美文学课堂是文学教学的一大亮点,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由此改编而成的电影都含有丰富的多模态元素,这为多模态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