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动画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动画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动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面的过程,而不是单一美术技巧训练,更不是软件的学习,更看重的是培养学生动画视听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动画讲故事的能力。动画人才的培养和美术人才的培养是有巨大区别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培养属于动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整体课程结构需要优化

动画专业在进行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时,大一一般是进行美术基础训练,比如素描、色彩、速写;大二是专业基础课程,如动画技法、动画运动规律、视听语言、动画概论等课程;大三是动画角色造型、场景设计、动画分镜设计、动画编剧、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大四是动画短片创作、毕业短片创作。由于专业课程开设时间较晚,往往学生到大三才真正进入动画专业主干课程学习,动画短片创作往往就被拖到大四才进行,由于学生大四要实习、找工作、考研,所以学生难得有时间进行动画创作。往往是学了4年,掌握了动画部分工作的技能,但很少有学生能真正完成一部完整的动画短片。目前,课程设置较难实现让学生能从各个环节去设计一部动画片,所以课程结构要进行相应的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学时要减少,要增加学生实践教学课时数量,专业课程门类要减少,内容相似的课程要优化组合。专业课程教学应集中安排在大一大二,学生应该在这个阶段完成动画的专业技能学习,大三时间应留给学生进行动画实践,通过开设动画联合作业,让学生分组分工完成一部动画短片,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短片创作加以实现,提升学生实际动画创作能力,大四的时间可以留给学生做毕业创作和找工作。这样安排其目的是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既能学习到动画专业知识,更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动画片创作。

专业门类课程教学偏向视觉表达

在动画角色造型、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该如何画、怎么画、画什么这些问题。造型技法训练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重点,但往往忽略了造型、场景、镜头表达是要服务于影片整体的叙事表达,是故事情节的体现,造型表达是和整个影片的叙事密不可分的。割裂影片叙事,单纯地讲绘画技巧,是目前我们教学中进入的一种误区。

理论课程重视不足

现在部分高校在动画课程设置上,较多地安排了动画实践性课程,但动画及其影视理论课程开设较少,师生给予的重视不足。有些人认为动画是技术的艺术,是动手的艺术,动画理论学习无足轻重。动画理论课程设置少、学时少,缺乏相关影视理论课程。高等动画教育区别于动画职业教育,前者更强调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一个掌握熟悉技能的工人。在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高等动画教育的关键。培养高素质人才离不开理论教育,通过理论教育,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个人修养和文化底蕴,让学生有丰富学识,能勤于用脑、善于思考。目前国内动画理论才刚刚起步,动画理论教学由于缺乏经典理论书籍和教材,在课程教学中也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影视理论发展较为成熟,在动画教学中可以引入影视理论教学体系,通过对影视理论的介绍,让学生逐渐掌握影视表现技巧和规律,再结合动画自身特点,动画理论教学是可以发展和深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动画理论教学中多下功夫。所以高校在本科阶段动画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动画及其相关理论课程的建设。

需要“精”而“特”的办学模式

动画专业是一个综合的艺术门类,它现在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涉及电影、电视、动漫、游戏、广告、展示等众多行业,动画的生产有着复杂工作流程和制作工艺,一部高水准的动画片可能是成百上千位工作人员共同分工配合完成的,所以动画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学科。由于动画涉及的领域广泛,高等院校在办动画专业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本学校学科优势,针对某一相关动画领域办“精”而“特”的动画专业,切不可走大而全的动画人才培养方式。比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立足电影学院电影专业的优势学科资源,着力培养电影动画高素质专业人才,经过几十年的电影动画教学探索,为中国电影动画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其中不少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创作了优秀的动画短片,摘得了国内外知名动画赛事的重要奖项。

中国动画的发展,关键在于对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作为高等院校要积极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推陈出新,要不断地完善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探索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大量高素质的动画人才不断地走向市场,中国动画才会走向繁荣。

作者:徐旸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