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画实训报告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精选

动画实训报告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动画;实训条件

一、背景

技能型人才短缺一直是动画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受科技水平发展、国际形势变化及疫情影响,国内动画市场呈现快速多变的发展,行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象尤为突出。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给予高度的重视,2019年先后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并在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将扩招百万,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大力扶持。

二、实训条件现状及问题

高职教育曾经一直被诟病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与本科教育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其主要手段就是实验实训场区的使用——即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实训室的建设和实际管理运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实训效果,高效的实训室管理水平、齐全且高标准的实训设备以及高水平的实训环境是衡量专业实训室建设及使用水平高低的标准,本文结合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专业(以下简称“动画专业”)实训室使用现状及专业发展趋势予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提升建议。

(一)动画专业实训条件现状

由于实训条件紧张,我校目前以教学系部为单位建设实训室,尚没有严格意义上属于某一专业的实训室,系内各专业共同使用,且各系之间互相临时借用实训室的情况也偶有发生。按照实训室条件的区别以及培养侧重的不同,动画专业主要使用的实训室有三个:一是2015年建成的“三维建筑动画实训室”,该实训室是学校第一批图形工作站,配置标准高,但目前已处于服役末期,主要侧重点是满足建筑模型制作、动画设计、渲染、视频特效和虚拟交互等教学需求,针对的是专业核心课:高级建筑模型制作、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动画渲染处理、建筑环境漫游等课程,其中高级建筑模型制作与建筑设计专业共用“3D打印实训室”;二是2017年建成的“建筑效果图实训室”,该实训室相较前一个实训室优势在于设备新、实训设备齐全、环境好,不足之处是当时定位是专业基础课部分,因此配置略低。在教学中主要侧重点是建筑图识读、室内外效果图后期、视频剪辑等,针对的是专业基础课:建筑动画CAD、PHOTOSHOP、建筑模型基础等课程;三是2018年建成的“建筑动画制作中心”,该中心仅有六个工位,主要用于教师科研、学生竞赛、专业社团和专业兴趣小组,优点是建设水平高,配有图形工作站、数位屏、全景相机、VR眼镜等先进的专业设备,目前运行良好,缺点是无法向整个专业学生开放使用[1]。

(二)实训室运行存在的问题

实训室在建设和使用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训室建设前期调研定位不准确,只是综合考虑全系各个专业的使用需求,简单地将实训室建设区分为高标准和一般标准,并分别用于核心课和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没有认真分析,针对专业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块、软件互斥等方面考虑,不利于专业后续发展。

2.实训设备采购经验不足,教学团队的老师通常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对市场上同类产品及性能了解不深入,在实训设备采购时显得经验不足,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对实训设备和实践课程的融合度把控不住。

3.实训室运行和管理水平不高,校系两级在实训室管理方面存在职权不明等问题,计算机类设备归属信息中心,实训厂区归属实验实训中心,使用方是教学系部,加之人手不足等客观原因,导致设备维保、厂区管理、利用率等方面都有欠缺。

4.实训室环境较差,目前正在使用的实训室多数是2015年前后建成且当时没有装修,整体教学环境较差,文化氛围不浓厚。

5.实训条件难以完全对标企业实际岗位,与企业实际项目生产流程相似度低,难以融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职业体验、技能提升等方面受到影响[2]。

6.缺乏实训设备更新标准,计算机类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没有认识到未来很多行业的生产工具就是计算机,而机房的常规使用周期为6-8年,目前我系仍有2010年采购的机器在使用。

三、动画专业实训提升措施

(一)学校层面

实验实训教学是高职层次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针对实训室使用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和管理运行中发现的不足,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和措施。

1.鼓励各专业积极申报高职项目库,提升教学条件。学校抓住2019年河南省财政关于高职项目库改革这一机遇,积极向上级主管机关了解并向省内优秀的兄弟院校学习,同时,在校内多次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宣传解读政策并对申报工作提供大力支持。

2.结合各专业实际,不再统一配置标准。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专业特点决定了其需要高配置的电脑。学校已经批准建设的两个实训室——“角色建模及灯管渲染实训室”“全景交互实训室”的计算机配置均为较高水平,同时还配置了数位板、VR眼镜等配套设备,上述实训室建成后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同时,流畅的设备体验感、良好的室内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会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专业自豪感。

3.由校长亲自挂帅,对尚未使用的实训厂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综合考虑专业特点、各实训室相互跨界合作等因素,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预留发展空间,为专业发展和交叉提供了便利。同时,进一步完善实训室运行和管理规章制度。

(二)专业层面

建设高水平专业实训室应有学校政策和资金支持、知名企业深度合作、高素质实训教学团队的组建与培养、有效的校企教科研创新平台、完备的运行和管理机制、良好的实训环境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物尽其效。

1.完善实训室日常使用管理机制。依据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制订相应的管理运行制度,明确职责,最大化地发挥实训设备的作用,如《实训设备使用须知》《实训室日常卫生及开锁门管理制度》《实训室设备定期维保及故障报修制度》《实训室借用审批流程》等,严格完备的实训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支持专业的发展,还能在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教科研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撑。

2.与时俱进的发展策略。在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各行各业跨界融合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动画专业也应及时调整专业发展路径,这也是及时跟进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侧重的有效途径,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3.高水平实训条件的营造。正确的价值导向、优质的实训室环境、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十分必要,让学生在进入实训室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专业的实力,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愿望也会增强,教学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标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实训室模拟企业生产实际,融入企业岗位职责、安全生产规章、操作流程等,更接近企业生产现场的实训环境可以让同学们提前体验企业的工作氛围,缩短适岗位时间。

5.提升实践教学团队能力。教师的指导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技术水平的进步,激发教师走出去的意愿,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前沿技术,切实有效地提升实践能力,才能让实训室发挥更大的功能。

6.技术服务平台的搭建将帮助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技术能力,与帮助企业提供人才、提升利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促成实质性的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目前动画专业已与本地知名企业开展了将近两年的合作,但还有待进一步加深。经多轮次的考察沟通和协调,目前计划与河南西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进一步的合作,由校方提供场地、设备和学生,校内教师也参与其中,企方派技术人员带着实际项目到校驻点参与教学,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校企双方人员充分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校内师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也可以选择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也能提前锁定人才。校企双方谋求发展,对人才、创新、科研都有巨大需求,这也是校企共赢的一个重要体现[3]。

四、结语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使用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对专业实训教师的培养、与企业有效的实质性合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科研、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这是实训场区建设的重要目的,也是学校、专业发展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于胜男.三维动画制作中心申报方案[C].河南省高职项目库,2020.

[2]李翔.动画专业方案实习实训室硬件建设的讨论与剖析[J].戏剧之家,2020(7):141+143.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一)模式单一

目标指向不明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水平普遍较为薄弱,以致很多学生的听课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学生甚至对于专业知识没有很强的渴求欲望,而且网络时代学生上课玩手机、上网等一系列的负面现象也普遍存在。但造成学生听课不良状态的除了其自身原因,还与学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老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尚且存在不足,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些年,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宏观与微观方面均开展了尝试性改革,然而纵观上下,动画专业培养模式仍然比较传统,甚至灌输式教学方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在一些动画实践课中,许多教师习惯把制作的步骤、流程、方法,甚至下一步将得到什么结果都写得清清楚楚,学生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操作完成,一旦离开教师,学生就不知所措。而且,这种“照葫芦画瓢”的形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的确学会了一个软件或一些流程,但其实学生缺少大量的练习创新时间,因此一旦面对真正的项目制作时,往往很难达到期待值。另外,动画制作是一个非常要求团队分工的流程,它有着明确的分工,并且对每一道工序都有着比较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对于三年制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要求学生在短短三年内学会并且达到每一项分工的要求,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二)实践内容的局限性

动画专业是一个与市场结合很密切的专业,它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是由于我国动画教育起步较晚,教学模式很是借鉴其他设计专业现有的套路。同时因为动画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时刻保持不断更新的状态,所以有些高职动画院校,则依靠与某企业的合作来应对这一问题。当然,如果能够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送到企业进行学习实践,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培养方式,但是目前很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有一些盲目,甚至偏离了原本制定的培养目标。比如,部分企业在与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投入相应的技术人员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而只是看重的是学生的“廉价”,只让学生参与制作大量繁琐但是技术要求很低的操作,很大程度的存在“剥削”的现象。学生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一些在某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也难以被挖掘,甚至会逐渐磨灭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热情。此外,与企业合作也具有一定不持续性的风险。有的企业项目来源得不到稳定持续的保证,如果企业的项目来源中断,那么学生的实践也容易出现随之中断的现象。

二、高职动画实践课教学的策略

(一)以实训为主体的“双轨制”培养模式

在中国,因为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机制,艺术类高职院校对高考的文化成绩要求特别低,而专业类考试一般都是考基础美术绘画技法。因此,高职动画专业的学生的平均文化水平偏低,并且缺乏自我控制力,但是这类艺术考生往往有较高的创造力和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但是,动画创作是融合了美术、音乐、编剧、摄影等多种艺术要素。所以,除了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需要多给学生开拓人文和社科等全方位的知识,而且在安排教学活动时,需要更加关注于因材施教,发挥每名学生的优势并且将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另外一方面,老师要尽可能通过各种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灵感。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主要有四个方面: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对于高职动画实践课而言,这四种能力的关键则是实践能力。动画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然而目前国内院校动画专业教学虽然注意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有学生不论兴趣爱好特长如何,都要求学习一样的东西,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考核评价,最终导致学生泛而不精,毕业之后还要进行二次培训。“双轨制教学”是指通过模拟实训室与正常教室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正常教室授课主要是针对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比如动画软件使用方法、运动规律基础等课程。通过这些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实践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模拟实训室实训模拟了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并且按照行业的制作流程进行工种划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优点特长进行工作分配,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这样一是学生能够更好的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岗位,并且在团队协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学生在一个模拟的企业环境中进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相应的职业能力,比如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些都是企业对毕业生的几项核心能力要求。三是通过实训室的模拟,可以问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时间和更好的场地,因为实训室可以模拟企业的工作时间模式,以“项目”要求来制定实训时间。从而打破传统教学的学时概念,也避免了学生课后不能自学练习的问题。而这种“模块化教学”将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块,然后根据不同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形成教学模块组合,并依此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有所侧重地学习某一方面的技能,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又能培养出动画制作各个不同部分的专门人才,同时还可以减少因需求错位而导致的就业风险。同时,模拟行业分工进行实战式教学,也符合了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现代动画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流程化、无纸化,学习的过程就是实践过程。要提高动画领域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从政策环境到管理体制、老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到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合理化、科学化、人文化,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做到加强实训室的环境与制度建设。真正地向学生幵放,让学生使用,这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动画教育实践的硬件需求。当然,由于动画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校外实训基地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市场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在校企合作中提升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

(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任何阶段的教育中,“激发”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教学过程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近年来,教育界有许多关于学生的激发与目标的理论。Lin.Y.G.Mackeachie.W.J.Kim.Y.C等专家在《大学生内在或外在的动机和学习及个体差异》的调查研究中提出的两种目标激发:“表现指向激发即(PO)与“掌握指向激发”(MO)。PO是通过外在鼓励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表现激发,如课堂表现、考试分数等,而MO则是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是尝试关注与激发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兴趣、热情和满足等内在感受。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通过上述国外多名专家在2003年的调查,得出了两者关系的一个结论:中等强度的外在刺激要优于高强度的外在刺激;最有效的外在刺激是建立在有较高级别的内在刺激的前提下。当学生内在驱动力被激发出来时,往往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我意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外在刺激是作为教师比较好利用的一种方式,因为这种激发能够转化为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及时的作业反馈、合理的奖励措施等。但是也需要注意尺度,不能完全让学生进入一个“过度竞争模式”。

(三)建立项目进课堂及“以赛代练”的教学模式

建立项目进课堂及“以赛代练”的教学模式,是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动手实践,牢固掌握数字动画制作技术,为将来走出校门从事动画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动画教育可以与产业内的企业建立联系,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的创作理念,也解决目前院校动画专业与行业一线技术更新不同步的问题。另外,与行业当中比较规范的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也是一个有效教学策略,因为在与一些企业合作的同时,往往企业将会派送一线制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相应培训。企业人员虽然有自身技术优势,但并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如何能够保证课程质量、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指导和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则需要与专职老师进行分工协作。也可以采取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到动画公司实习,由企业美术师或技工传授动画设计制作技能。可以结合学生掌握情况的不同,将学生分为基础层和提高层,并分别为其设立学习目标。而针对不同的层次与工种,教学目标也应为每一个个体进行设计调整。院校也应派教师跟踪管理学习,作为教学与行业一线制作的桥梁。另外,在没有合适的项目来源或者企业合作的情况下,以教师带领学生制作短片并且选送参加各类行业院校赛事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动画大赛,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看到本院校所处的水平。这也是一个与其他院校交流沟通的平台。如果能够获奖,那么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将来的就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动画实践课程的项目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教师作为总的技术指导,选择的制作内容要易于理解,难度要适中,项目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覆盖。因此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制定项目任务。项目的设计,既要根据教师的自身能力,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做项目。项目应以实用性为基础,以社会服务为原则,主题也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为了项目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对所教班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在分组时,教师要综合分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发散思维等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秀、中等、一般”。“优秀”的学生必须是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自觉性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沟通能力强,成绩优秀,这部分学生是班级的学,可以带领其他学生学习;“中等”的学生拥有的基础知识较牢,学习较自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沟通能力一般,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这部分学生在班上占大多数;“一般”的学生其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缺乏自觉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沟通能力一般较差,成绩不好,这部分学生虽然人数少,但由于其学习的滞后性会对其他同学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会对项目教学产生一定的干扰。教师有了划分“优秀、中等、一般”的依据,就可以对所教班的学生进行分组。如2012年下学期笔者在实施项目教学时,由于所教班的学生有40人,就是按以上要求把班里的同学分成8个项目小组,每组5名同学,其中每一组中必须有由三个等级的学生组成,并且安排了优秀的学生担任项目组长,在项目教学的几个阶段中,项目实施是最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监督每一组学生必须根据自己这组编写的项目开发计划书,按照计划执行,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让每一组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与开发项目相关的知识来开发项目,并严格按照自己组所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这是项目整个开发阶段中最重要的步骤。在此步骤中,教师对每一组学生认真、及时地指导,耐心地为学生讲解疑问: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笔者进行单独辅导。因为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同时监督学生必须按计划执行,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可以寻求与其相应的数字媒体公司签约,推广这种企校合作模式,让数字媒体专业各个培养方向都能有一个企业内部的“教学区”。企业由向学校下订单到全程参与,由外延发展向内核渗透,将会使得学校数字动画教育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数字动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定期参与全国性高校数字动画教育教学论坛和会议,对当前数字动画教学及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刻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字媒体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动画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卓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有所侧重地学习某一方面的技能,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又能培养出动画制作各个不同部分的专门人才,同时还可以减少因需求错位而导致的就业风险。

(四)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从古至今师风师德都是排在教师基本素养的第一位的。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有着良好的师德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另外需要锻炼扎实教学基本功,并将教学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着重提高专业技术及教学水平。准确掌握教学大纲、正确处理教材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建设,晋升学历。不放松思想建设、理论素质建设,倡导青年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提高事业心、责任心、师德水平,展现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积极互助的学习氛围。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科研的能力,并且能将科研与教育教学结合,实现有针对性地、有意义的教研研讨。建议采用青年教师定期听课,由专家、名师讲座辅导等方式进行交流研讨、参与互动、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示范摹仿、反思构建等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必须培养反思教学的能力。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师的反思的意义是多么大。教师要养成善于总结、认真写课后反思日记的习惯。随着时间的积累,会有质的变化的。

三、结语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教本科;综合实训课程;

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是学校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具体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它是对某门具体科目的纲要性描述,即具体阐述一门课程的设计思想,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的核心内容,以及要按照什么方式学习这些内容,并需要提供哪些支持条件等。我国自2019年正式批准部分高职专科升格学校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来,除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专业设置1号文”)和教育部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学校设置1号文”)两个指导性文件外,执行层面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课程标准。对于每所试点学校而言,都应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标准体系。相应的,每一门课都应有课程标准。

一、综合实训课程设置现状

(一)设置依据

按照“专业设置1号文”中提出的“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50%,实验实训项目(任务)开出率达到100%”要求和“学校设置1号文”提出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50%以上”等具体规定,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6个本科试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5~6门不等的综合实训课,每门课40学时,分别开设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学期,旨在让学生掌握职业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素养、技能方法和岗位迁移相应的知识能力等,突出职教本科特色。

(二)课程属性与定位

综合实训课程是实践教学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活动或项目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既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从课程体系的角度看,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由素质模块、通识技能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构成。其中专业模块包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而综合实训课程与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共同构成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从实践教学体系的角度看,实践教学体系由理论课所含课内实训、理实一体课、综合实训课、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构成。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的综合实训课程是一类新颖的纯实践性课程,脱胎于高职专科的集中实践活动教学周,但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实训周。课程的结构更完整、逻辑更严谨,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独特地位与功能,是本科教学中整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而非理论教学课程的简单补充和延伸。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观

课程观决定了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核心素养也称“21世纪型能力”或“关键能力”“通用能力”等,是指新时代的人需要拥有“在特定情境中,能够运用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在内的心理的、社会的资源,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职教本科人才需要“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意味着学生不仅要掌握单纯的知识技能,还应具有应变能力和从经验中学习的多种能力。学生应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通用的、普适性素养,能适应岗位的迁移,通过与人、工作和社会的交往互动实现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决定了职教本科必须坚持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观。

三、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素

课程标准是指导一所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文件,一般为校级标准。尽管课程标准因每个专业的资源禀赋和服务面向呈现不同特色,但就一所学校而言,课程标准的文本格式具有统一性,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也相同,主要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四个基本要素。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开发既要体现职业能力主线,又要关注学生发展和教学有效性,主要考虑的也是这四个基本要素。

(一)课程目标

确定课程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程目标应指向明确且具有可评价性。为了确保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的一致性和合理性,课程目标设计应坚持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目标达成度为目标和导向,并坚持质量持续改进,目标体系非常严密、层级清晰。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目标层层呼应。课程开发的起点是对毕业规格进行细化、拆分,并将毕业指标点落实到课程中,形成课程目标并设计学习内容。职教本科综合实训课程的目标是对实训教学活动想要达到效果的明确表述。课程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但不能将课程目标等同于专业目标,也不能将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内容。为了与专业目标相呼应,实训课程目标主要从三个维度设定:一是知识目标,通过实训活动想要让学生学到哪些专业知识;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实训活动想要培养学生哪些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三是素养目标,通过实训活动想要提升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规定了教学应该完成的具体任务,是课程实施的载体。在实训课程中,课程内容一般都是由项目或任务组成,对每个项目或任务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习标准进行具体规划。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本科层次和职业类型特点,因此,设计时要基于两个角度综合考虑。1.基于本科层次教育的理论教学内容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不仅要重技能培养,让学生掌握工作方法,更要重理论知识学习,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岗位迁移能力。综合实训课程如果只有实操而没有理论,只重工作方法不重专业知识,就达不到本科层次要求,而成为高职专科的延续。如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是依托专科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开设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专科的“员”(如Java程序员)级上升到本科的“师”(如大数据分析工程师)级。“师”级更注重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意味着学生需要打好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基础。因此,职教本科综合实训课程内容的设计要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构建,妥善处理实践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综合实训课程的理论知识应是基于职业岗位相关技术重构的理论知识体系,或称之为“技术知识”,而非学科体系下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简单选取。按照当前科技和产业变革形势下新技术表现出的特点,技术知识应具有复杂、跨界、综合的特点。2.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的课程开发模式职教本科课程的逻辑起点是职业岗位或职业领域。各个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遵循相应的课程开发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企业工作项目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入教学内容。(1)项目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模式是指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和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该模式是对“三段式”课程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应用的改革,体现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具体项目为单位的课程边界,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课程顺序。以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数字动画专业为例,该专业从第二学期到第六学期依次开设原动画设计、CG插画设计、三维模型制作、动画制作、渲染合成五门综合实训课程。这五门综合实训课程构成一个动画产品(项目)的全部流程,因此可以借鉴项目课程模式进行内容设计,将一个综合项目的五个关键工作环节内容分别融入这五门课程。(2)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来构建情境化课程内容,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一体化教学。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由工作领域、学习情境、设计考核评价三个方面构成。适用于相对独立且较长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的职业岗位。例如,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电商网站建设、电商平台运营与推广、网络营销等综合实训课程。(3)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是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整合了理论与实践,加强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适用于工作过程明显、岗位技术变迁灵敏的职业岗位。例如,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按照从基础到复杂的工作流程,依次开设了软件系统设计、大型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应用五门综合实训课程。每门课程对应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岗位,适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

(三)课程实施

1.创新教学模式。宏观上,要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理实一体”转向“知行合一”。通过让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岗位迁移能力。微观上,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能力结构,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可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学习情境,搭建多层级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身的知识能力体系。2.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实施中的手段或者运用的策略。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应根据实习实训内容,结合专业特点选取。实训类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模拟仿真法、任务驱动法等。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依托,围绕项目组织、安排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通过创设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步骤,建立学习小组或团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调整,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3.建设实训基地。综合实训课程应创设与现实工作环境相一致的一体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氛围。实习实训基地不仅要设立教学区,还应设立成果展示区、交流讨论区来营造独特的实训文化氛围。由于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较大,可依据学校实际情况,依托合适的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根据专业特色,瞄准行业头部企业,与科大讯飞有限公司、潇湘电影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产业学院。以产业学院为平台,将直播带货、在线文化传播、语音识别等实际项目引入学校,由教师与企业员工以项目制方式共同完成,并且选拔部分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强化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协同创新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夯实了校企长效合作的基础,实现各方共赢。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基本考量,建立多元化和多样化考核与评价机制。多元化是指参与实训课程考核的主体除了学校教师外,还应有行业企业专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学生共同参与。多样化是指学习成果与评价方式相结合。学习成果可以是学生提供的调研报告、完成的作业和作品;评价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设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可将学生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以及获得的行业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大赛荣誉等作为考量依据。

四、课程标准开发的管理与保障

综合实训课程标准开发需要组建专门的开发团队、制定科学规范的开发流程等。

(一)团队建设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应由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企业专家或技术骨干、优秀学生代表共同组成。职业教育实训课程开发的起点是基于对企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而企业专家或技术骨干往往是最熟悉工作岗位的人,所以开发团队必须包含企业工作人员。专业教师既懂专业又懂教育规律,能对企业任务进行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课程专家负责课程观、课程开发基本原理的落实,保证课程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准确性。

(二)制度制定

课程标准开发是学校重要的系统性工作,包括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内容设计与文本撰写、标准的论证与认定、标准的修改与完善、标准的实施与公开、质量评定与持续优化等系列流程,应针对每一个流程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出台参与人员的工作量评定以及经费使用的相关政策,保障标准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崔宇馨,石伟平.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一个协同创新的机制设计[J].教育与职业,2021(7).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实践课程所需硬件环境及软件环境

计算机机房内学生上机所需的计算机及有关外部设备都要能正常运行,功能完好,适合学生上机实践;要上好实践课,要有较好的实验设备,在经济条件可以的情况下,如果能加大实践设备的更新换代,除此以外,要有较强的实验指导教师。

软件环境。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要根据实践计划,选择好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高级语言环境、应用系统和辅助教学软件,预先把这些软件装入计算机内并调试好随时可供调用。若有网络环境,管理员要为每一个上机的班级设置各自的账号,根据实践计划分配所需的软件和必要的权限。另外,版本新、功能强的杀毒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要随时用它来清除计算机系统内的病毒。

教学方法

我们虽然强调动手能力,但是理论知识也不能忽视,理论课和实训课,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穿插的,但是一堂课的重心在理论还是在实践,这需要教师去权衡比较。为了能让学生适应适应社会需求,我们的做法是,网络基础课部分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加强实践环节,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安排1:1的实验课,保证打好基础并能让学生亲自操作,打好基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而基本概念是抽象的,讲课时应从关联内容展开,思路清晰,步步深入,对相似内容要对比讲解,进一步加大实用性,针对性的内容,使学生真正具备高专教育的特点,成为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应该根据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训力度,多参加社会即将活动,到一些相关的企业参观,或者具体完成某个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并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周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示范教学法、通过网络学习等,主要是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贯穿整个教学,多种教学方法互补。实训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有所用,不流于形式,因此在实训中,要加强对学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在实训中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们讨论解决,具体如下:

实物展示,上机过程中,可以把一些硬件设备进行展示,这样形象直观,加深印象,实物展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在讲计算机硬件部分,主机部分,完全可以把机箱拆开,具体把显卡,声卡,内存,电源,CPU等部件卸下来,然后再由学生组装上,如此下来,学生便不会对理论知识产生很抽象的印象,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任务驱动上机前准备好上机任务,上级任务的提出要调理清晰,由浅入深,紧紧围绕实用这一目的,最好采用案例教学,把知识点融汇在实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指导学生完成,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可以适当实用课件和模拟软件,以及必要的教学管理设备,特别是带有演示效果的课件或模拟软件。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一些理论的东西更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下而采用的一种演示方式,课件应该尽量以动画为主,而不是照搬教材,使用必要的教学管理软件,例如,波多黎各教学管理软件,教师可以控制学生们的电脑,这样比使用投影或者电视教学,学生更能看的清晰,又防止学生使用电脑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在中小学普便使用,可是由于高职高专学生主动认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所以还是有必要的。

实践课的总结

通过上机实践,学生对老师讲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技术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此时,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践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此,要求学生写好实践报告。

结语

动画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1.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对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心要转向教育教学,要引导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积极探索发展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在高校艺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整合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行竞赛发展模式正是积极响应艺术设计教育提倡的“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发展态势。这里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创新,也是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2.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各级竞赛除了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学校挖掘和发现教育人才。我校通过近几年的专业大赛选拔出了一批新人加入梯队建设,也更好地实现和提高了竞赛水平,推动实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计划,为继续实施新的“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造就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推进人才制度创新。

3.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氛围,建立争先创优的校风学风

瑞士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巨匠皮亚杰说过:“教学环境是学习者运用资源开展学习的具体情境,体现了资源组成诸要素之间的各类相互作用。”教学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艺术设计专业可集合年度所有的参赛优秀作品(包括获奖与未获奖的)每年举办除毕业设计作品展之外的教学成果展并举办特色主题的研讨会与讲座,可同时借用网络上的微博平台体现由交互方式带来的交流效果。

二、高校艺术设计竞赛发展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构建

1.对高校艺术设计竞赛类别的划分

宁波大学为了理清名目繁多的各种艺术设计类竞赛,根据主办单位、组织级别及规模、竞赛主题、举办频率等方面将它们进行整理分类,为浙江省的高校组织学生参赛提供了参考依据:按主办单位可分为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美术馆或群艺馆等企事业单位主办、各美术家或设计师协会等行业协会主办;按组织级别及规模可分为国际级、部级、省部级、市级、校级;按举办频率可分为临时、每年或两年一届的竞赛;按内容可分为单科或综合类竞赛、模型制作等专业技能类竞赛。据笔者看还可分为命题类和自拟主题竞赛等等。

2.可优化配置的艺术设计教学资源内容

许多高校领导为打造教育界的优势品牌,特别关注艺术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为鼓励师生参赛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政策,着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教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与岗位适应能力。在管理政策保障之下,资料设备保障和人员成果保障共同构成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保障体系。笔者对本校实际情况全面考量分析后,列出可优化配置的教学资源内容有:

(1)人力资源:专业导师、参赛学生、科研主任及秘书。我校师资方面已建立起一支学历、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学部内设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动画系,所有专业方向各具特色,均衡发展。

(2)信息资源:武汉是国内著名的“大学城”。在武汉师生除了在各大美术馆与博物馆看展览听讲座外,还可在武大等名校听讲座。除传统的图书馆外,网络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形式多样而种类繁多的教学资源。专业导师可通过关注它们的官网及微博高效地获取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视觉中国、设计在线等这些教学及竞赛的信息资源。

(3)设施资源:艺术教育实验实训工作室有室内设计实训室、景观设计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数码图形设计实训室、造型艺术设计中心、综合加工与制作实验室、摄影实验室、陶艺实验室和动画实验室等,师生积极参赛可增加实验室的利用率。

(4)经费资源:除德育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成果奖学金之外,还有教科研项目经费。

(5)成果资源:高校在专业竞赛中的成绩和排名如考研率一样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美誉度,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6)学境资源:在竞赛发展模式下进行教学工作,可建立争先创优的积极心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校风学风建设。

3.高校艺术设计竞赛发展模式下的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实施策略

虽然国内关于高校艺术设计竞赛发展模式已取得一定经验,但在此发展模式下进行教学资源配置的方案设定与实施力度还不够。据考察分析后,笔者认为可按先整合再优化的步骤进行。

(1)实施的思路与内容首先,调研适合湖北高校师生参加的各大美术、设计及论文大赛的相关资料,按级别、内容、频率等项目制成大赛信息汇总表。人员配置上以每门课程的多名主讲教师形成,一边准备精品课程申报材料,一边找到与该课程对接的相关赛事信息,研究近三年的获奖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课题组按专业中具体的主题方向组织若干个子课题组(工作室),各课题组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参赛。深入研究其他高校艺术竞赛发展模式,根据现有的工作室及设备情况,整合相关资源的内容、方法与手段,拟定实践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师生的获奖作品投放在网络上或宣传墙上,中标的作品供企业单位选用并生产,从多维度实现整体方案的实质性建设。年底由实验室工作日志观察设备的利用率并对其加以保养,汇总并分析各工作室的教科研成果情况并拟定来年的工作计划,持续性地将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2)实施方法①类比与要素分析法:比较同类赛事各自的特点,优化资源配置。②多媒体辅助法:以鲜活的案例来完善课程教案和课件。③归纳总结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写成调研报告、论文。④成果展示法:获奖作品在线上线下进行展示,进行学术交流。⑤实效跟踪法:方案实施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观察记录,以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