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创新文化生成探究

科技创新文化生成探究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提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列在首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先进的科技成果,需要在科技创新文化中形成的高新科技产业,也迫切需要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辈出,从而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创新文化基础。

【关键词】科技创新;文化;生成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并列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其中创新发展列在第一位,无疑是未来发展方向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创新就是第一驱动力,人才则是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随着科技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文化的生成机制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科技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营造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文化是人类思维的底蕴,是科学技术创新内在的需要和精神动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科技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成果。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主要是指从事科技创新的个人和团体所具有的价值和观念、理想追求、行为准则和伦理道德规范。创新文化建设是科技创新过程中人类不断发展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与水平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深圳市委、市政府早在2004年颁布的1号文件《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中,比较完整地表述了创新文化的内涵,即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宽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32字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建设,不仅要提倡科学精神文明,还要提倡人文精神,要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创新文化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土壤、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规范科技创新行为、约束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历史经验表明,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对国家和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十八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特别是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由弱到强的转移。众所周知,在科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有专家指出,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萌芽或者被扼杀,或者被扭曲成病态。文化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是孕育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温床。在原始性创新已成为科技发展能力核心的时代,在知识产权已成为重要财富源泉的年代,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是一个民族决胜于新世纪的制胜法宝。文化环境是个潜在的、深层次的重要因素。创新要有成果,出成果要有人才,出人才要有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硅谷长盛不衰,其奥秘何在?创造是人类精神之本、力量之源。硅谷的增长是有创新驱动的。专家们普遍认为,硅谷的成功决不是芯片,不是软件,不是电脑,而是创新,是创新的制度和环境。硅谷是成功的家园,创新的沃土”。“硅谷的‘形’是比较容易仿效的,但要仿效硅谷的‘神’却并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有‘形’的硅谷,却少见到有真正仿效和传承了‘硅谷精神’。美国英特尔公司总裁戴夫•饱特鲁克说过:“硅谷产生出来的令人兴奋不已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使硅谷闻名遐迩,但这远不是硅谷最引人入胜的地方,硅谷最精彩的东西是其增长和创新的工作方式和精神”。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国家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或措施以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例如,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的“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推动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锐意科技创新;以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都非常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育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科技创新人才的涌现。

2培育科技创新的土壤环境

创新是需要土壤的。全民的科学素质、良好的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一个创新型国家,应当是科学精神蔚然成风的国家。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科技园和高新区既是科技创新组织载体,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土壤。因此,加快大学科技园和高新区建设,构筑科技创新组织载体,为科技创新培育良好的土壤环境,对于完善和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区域经济和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窗口,肩负着尽快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孵育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小企业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同时也是创新的孵化器。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发展的推动下诞生的,始建于1985年7月成立的深圳科技工业园,国务院1988年5月批准我国第一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中关村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吸引科技人才进入经济建设领域,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科技创新系统不断拓展的过程,既是科技活动的主体互动不断强化的过程,也是其相互作用的组织形式不断变迁的过程。实践经验证明,促进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整合与互动,促进知识和技术在科技创新大系统中的高效流动,既要以已有的知识、技术存量为依托,以相关的制度安排为支撑,同时以必要的组织形式为载体。大学科技园和高技术园区应运而生,是知识经济时代推进科技创新最适宜的社会组织载体,也是“孕育”科技创新的重要土壤环境。这种组织载体具有多种功能:1)集聚功能。凭借在知识、技术或制度方面的比较优势,使原本分散于不同社会组织中的创新资源集聚起来并协同发挥作用;2)孵化功能。孵化并培育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创业者和科技中小企业,促使其逐渐发展和成熟;3)扩散功能。推动科技创新传播并促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繁衍壮大;4)渗透功能,扩散功能的深化。扩散后的科技创新成果被应用于其他产业,并使其经济效益产生质的飞跃;5)示范功能。在知识、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对相关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产生积极影响和示范带动作用;6)辐射作用。科技创新的扩散、渗透和示范对园区和高新区所在地区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3尽快制定出台《科技创新法》

科技创新,对中国这艘巨轮而言不仅是时代的选择,更是历史的传承。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新中国在一次次改革探索中筑起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然而,任何科技创新活动都离不开科技政策法规的支持,保驾护航。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宏观调控对于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尤为重要,国家应通过政策法规、发展战略与规划以及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使各方面协调配合,提高科技创新体系的整合效率,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激励和保护科技创新的作用,并纷纷出台了鼓励科技创新的法律,以保障科技对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在国际公认的权威经济分析报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是否有法律环境的支持”一项我国排名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相关的法律是否完善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在这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多项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初步构筑起我国科技创新法制的基本框架体系。1993年10月10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进步的基本法,为我国科技立法的系统奠定了基础,为推动我国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基本准则。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等诸如此类,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随着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适时地在研究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借鉴国外科技创新立法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4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经济、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激励机制。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层次、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没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技术上表现为进步,在市场表现为独有,在法律上就应当表现为一种权利。然而,目前我国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我国的“三地专利数”份额在国际上所占比例太少。任何大国都是在本国申请的专利较多,因此用任何一个国家专利局的专利数来进行国际比较都不合适。“三地专利”指的是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欧洲专利局和日本专利局都进行了申请,而且至少获得了美国专利商标局批准的专利。这三个专利局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专利局,因此,用某国的“三地专利数”占全世界三地专利数总和的份额来进行国际比较,能较好地反映各国的技术竞争力。一方面,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这将使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市场垄断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可能使我国在高科技方面的技术进口受到更多的限制和付出更高的商业成本。另一方面,许多国外跨国公司在利用保护知识产权制约对手、维护自身利益方面采取了更加有力的行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封锁和威胁。从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趋势看,现代的知识产权制度呈现出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的态势,在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加入WTO以后,我国在科技、经济领域与发达国家的竞争更为复杂、更为激烈。要进一步增强我国科技、经济竞争实力,必须把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和运用放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高度上给予考虑,统筹安排,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18(1)

[2]钟坚:“硅谷”与“硅谷文化”,《深圳特区经济》2000年第5期

[3]本报评论员: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科技日报2012-11-26(1)

[4]本报记者张显峰、陈磊、高博:创新驱动中国巨轮—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改革发展进行时,科技日报2013-11-15(1)

[5]本报评论员: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科技日报2012-11-26(1)

作者:黄叶青 单位:广州航海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