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陶艺教育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融合浅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陶艺教育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融合浅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陶艺教育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融合浅谈

内容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地区高校陶艺教育现状为基础,以内蒙古地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元素为灵魂,对非陶瓷产区内蒙古地区高校陶艺教育进行探索,阐述了在内蒙古地区高校陶艺教育融合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特色发展方式,旨在促进高校陶艺教育创新的同时亦能推动传统文化发展。

关键词:陶艺教育、地域文化、民族文化

现代陶艺教育的发展是在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陶艺教育作为陶艺发展的基础、培养陶艺人才的必要条件,到底应该西化亦或继承传统本就值得我们研讨深究。内蒙古地区作为一个独具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特色的区域,如何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寻找到一份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并能融入到世界陶艺文化之中的独特身份,如何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陶艺教育的碰撞、互动、互融、发展的过程中,进行重组形成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多元化方式,从而推动内蒙古地区高校陶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内蒙古地区高校陶艺教育现状

内蒙古地区高校陶艺教学模式主要有专业类高校和综合类高校两种。一般都下设到雕塑专业或者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课程方向,教学模式传统,教师依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多以讲授、示范为主。学生按部就班进行技法训练,创作,最后进行课程观摩、讲评。仅有的几所开设陶艺课程的高校也并没有系统的陶艺文化理论课程的设置,这样对于只有美术基础的大学生对陶艺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更不用说对陶艺泥料、釉色、烧制等生产工艺流程的熟练掌控。很多学生进入三年级陶艺课程以后对陶艺的概念仍旧不清晰,在实际创作中也是困难重重,这都是由于在实际的陶艺实践过程中对陶艺的知识没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仅浮于皮毛。和其他专业类院校遇到的问题一样,有的学生为了追求作品,只重视完成效果,而很少关注陶艺理论教学和内在的文化精神指导。学生一味的盲目模仿,既不理解陶艺材料及其表现语言,也没有掌握和吃透陶瓷工艺技法。在当今艺术语境下,内蒙古地区陶艺教育一直在倡导多元化、创新等概念,但其实并未从源头上将一些先进理念根植于教学实践中,没有根植到学生的实操创作中。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多是独立的、零碎的,没有连贯性,更无法谈及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注入。现状就是对陶艺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技法也不够熟练,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也知之甚少这样一个两边不靠的尴尬状态。很多学生的模仿只是单纯重视造型和釉色装饰效果,而缺乏对作品本身文化内涵的思考和体现。加之有些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偏见,认为当代陶艺在西方国家发展迅速,而忽略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本土陶瓷文化,更多的去关注美国、日本、韩国等陶艺家及作品。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内蒙古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耳目闭塞,更有甚者抛弃传统文化,几层因素叠加,作品便流于形式,陶瓷本身的特色没有被发挥出来,陶瓷艺术本该承载的民族性、本土性也没有体现出来。长此以往,如果仍旧一味的追求作品效果,不但短时间内追赶不上一、二线专业美术学院的陶艺作品水平,也无法企及陶瓷产地的地方性院校水平。所以如何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元素带动学生思考、创作,如何打开学生思路避免一味盲目追逐国外陶瓷艺术而流于形式化、表面化,这是当下内蒙古高校陶艺教学应当认真思考、亟需探索的首要问题。

二、内蒙古高校陶艺教育要建立自己的文化身份

内蒙古地区地处北疆,主体民族为蒙古族。既没有北上广深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性,也没有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山东淄博等陶瓷产教一体的先天地域优势。因为地域限制导致原料贫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陶瓷艺术活动以及陶艺教育学术交流较少,从而使陶艺教育的思维理念上也就相对滞后。但内蒙古地区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特色,充分利用这一点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构建新型陶艺教学模式,以创新、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为思路,逐步打破专业的壁垒,开发院校与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开展民族文化在陶艺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走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陶艺教育发展道路。这一思路也正符合我国陶艺教育体系民族特色的基本内容,即将“中国陶瓷文化艺术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标准有机融入陶艺教育全过程”[1],而陶艺作为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承载和集中体现,它的发展及影响又会直接的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生存和价值意义。“我国民族陶艺教育发展的基本点就是把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思想、审美理念、审美意识、审美趣味与审美标准在陶艺教育中具体化、规范化、体系化、特色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具有民族特色的陶艺教育体系及其教学理论体系”。[2]而内蒙古高校陶艺教育的发展正可以融入民族特色,并且将这一特色在教学中逐渐具体化、体系化,形成特色教学。地域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地方文化,其产生于当地人们生产创造和生活实践中,同时也体现当地居民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信念。地域文化融合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风民俗、自然景观、建筑文化等。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厚,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游牧生活方式及饮食特点,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审美取向,在历史的发展中自然形成了特有的“十大文化体系”,其中包括“草原文化”“黄河文化”“蒙元文化”等。每一个文化体系都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特征。其艺术风格质朴、热情、豪放,这与景德镇、淄博等地的内敛、温婉截然不同,这也是内蒙古地域文化特色所在。陶艺教育融合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这一发展方向也正体现了陶瓷艺术的民族性,即“运用本民族的独特艺术风格、方法、形式来反映不同民族眼中的世界”。[3]陶艺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核心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实操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所以要让内蒙古高校陶艺教育破陈出新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不仅仅需要一个个理论框架和口号,而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并能在陶艺课堂中切实进行。首先,内蒙古地区高校陶艺教学策略和方法要结合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强调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在陶艺教育中的作用。将地方资源与内蒙古地区高校陶艺教育结合起来,丰富陶艺教学资源,促进本土文化在高校陶艺课堂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根据教学情况合理的将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民间文化等元素引入陶艺课堂教学当中,逐渐完善成为一个系统的教学课程。促进以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校企合作,开展民族文化在陶艺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有效提升学生陶艺设计、创作及服务于社会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陶艺课程能真正对民族文化有了解、有启发、有收获,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陶艺创作能力。例如,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理论课程具体化、细化到陶艺理论课程中,在开展陶艺理论课程的同时让学生们能够逐步对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等形成印象,从而建立特色教学体系,形成系统的陶艺理论指导、专业的技能指导,在这一体系下行之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其次,需要营造自由、开放、多元的艺术氛围,在以往常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内蒙古多元文化体系,引导学生开放思维观念。例如,将内蒙古地区特有的非遗文化、蒙古族民俗、蒙古族服饰、蒙古族刺绣、开鲁剪纸等都以适当的形式引入高校陶艺教学中。将非遗传承人、民族文化项目主持人引入课堂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沉浸到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解读中。将民族文化里蕴含的价值标准、精神境界、思维方式具有的恒久表现力和独特的张力,这些内蒙古民族文化最值得珍视、保存和发展的精华在陶艺教学的课堂上得到传承和延伸,从而打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陶艺教育。杜绝单纯的模仿和追赶美院陶艺教育的模式及教学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和钻研其精髓,在完成相关实践操作训练的同时,对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对个人创作有所启发,为下一步将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合理转化为有个性的陶艺创作打下基础,也即是所谓的创新与融合。第三,构建实验创作体验。陶艺作为一门以陶瓷材料为本体的艺术,从当代艺术语境下看,已经进入一个更宽广和自由的表现空间,陶瓷材料和创作技法在陶瓷艺术的创作领域中也充满了无限可能性。所以,陶艺课程既要传承优秀精湛的传统工艺技法,也要打破学科的壁垒,融入当下提倡的多学科交叉。但实际上,在陶艺的教学实践中多学科的交叉实践程度很低,一是实现硬件条件有限,二是学生们的思维意识以及实操水平根本达不到进行多学科交叉的灵活运用。虽然课堂上总在鼓励学生从理论或者实践中都可以尝试这一领域,但付诸实现的效果微乎其微。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很多拥有自己独特的材料、技法和工艺流程,在将非遗继承人或民族文化项目引入陶艺课堂这一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将陶艺创作与这些地域特色的材料、技法结合、创新,逐渐建立起学生独特的认知,让学生在了解和尝试中去积累,去领悟,去感触,更深入的将创作灵感和民族文化结合,将自身的情感表达以理性的材料、技法为载体去创作。例如,传统皮艺的一些制作技法与表现形式与陶艺创作结合,通过一定的变化使其转化为一种创新形式下的实验创作。

三、结语

陶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本身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而陶艺教育则肩负陶瓷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职责。内蒙古地区高校陶艺教育的发展在传统陶瓷艺术基础上融合民族文化、突出地域特色的教育模式,在观念上探索民族文化内涵作为内在支撑,在材料和技法上探索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作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尝试在当代艺术语境下为内蒙古地区高校陶艺教育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身份。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一定会使内蒙古地区高校陶艺教育呈现出一种新面貌。

参考文献:

1.黄宇.普通高校陶艺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索[J].文学教育.2018(07):174-176.

2.杨烨.中外陶艺比较研究之我见[J].美与时代.2009(11):86-88.

3.刘睿颖.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现代陶艺教学[J].艺术评论.2013(03):136-137.

4.张丹.有关当代艺术本土化教学方法的思考[J].艺术工作.2020(02):106-108.

作者:梁丁 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