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声乐教学问题研究(4篇)

声乐教学问题研究(4篇)

第一篇: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问题探讨

新课程的改革冲击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它是顺应时代的一次变革,在学生教育方面起着积极地重要的作用,在声乐课堂教学方面,教育更是要与社会和国际接轨。在这种形势下,声乐学科教学更需要声乐教师具备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以及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新课改下的声乐学科不仅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文化的学科。为学生对声乐相关文化知识的探究与学习发掘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及学生声乐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多角度出发,针对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一、教师要端正态度,加强对声乐教学素质教育的重视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及普及,使得我国的声乐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更加体现了教育学生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为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以科学、务实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声乐教学与素质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也是衡量声乐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杠杆。可见,声乐教学素质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声乐学习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声乐教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端正的态度进行声乐教学,并且对声乐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引起重点关注,与此同时,通过进修与自我学习对自身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持续提升。学生是校园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国家新一代栋梁之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声乐教师要秉承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加强对声乐改革与创新教学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和生成声乐高效课堂教学。教师要想从本质上做好声乐的教学改革工作,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对声乐的教学方案进行科学的编写,体现出声乐本身的特色,确保声乐教学方案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进而为更好的声乐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声乐教学的教材进行合理的编排与改进,通过对声乐教学的教材内容进行一个合理的选择,选择与学生年龄段个性相符的的充满阳光与活力的题材,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自主性以及提升学生的演唱等方面的技巧等。

二、教师转变观念,完成从知识传教者到获取知识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是教材内容的口述者、传送者。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学效率低下,减弱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根据学生的特质,认真设计好有趣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教材束缚。并且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尽量不要采用全盘托出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讲解一部分,另一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做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传教者。此外在声乐素质教育改革的大力要求下,声乐老师同学生一样,也应该是学习求知者。作为教师,声乐老师在艺术领域的造诣肯定要比学生高,但是学无止尽,教师也应该具有求知精神。教师应该继续保持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在获取知识的路途中继续探索,开拓视野,不断挑战自己发现自己挖掘自己。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间接影响了学生,为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学术的好榜样。同时教师在充实自己的声乐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把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思想应用到声乐课堂教学实战当中,丰富教学素材,拓宽学生视野。在不断地寻找问题处理问题中,教师也创造了专属自己的声乐教课风格,为音乐领域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三、创新教学体系,革新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的创新是在原有的声乐教学基础上加强对声乐的强化训练。训练方法上再引入别的适合学生的技巧训练,真正让学生达到会唱、敢唱、唱的好的境界。比如说在声乐的教学中,也可以聘请戏曲老师来教导学生,戏曲的“精”“气”“神”看似与声乐无关,但是,学生站在台上的气质也影响整体的表演。因此通过多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革新实践教学平台。声乐老师应该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结合总结传统的声乐教课经验,在传统的教课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谋略新的教课方式,改变教学现状。比如说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方法,教师任命小组,按照小组进行教学。每个小组对声乐只是各抒己见,共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在节省教师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加强了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教师与学生达到共同提高。此外,若要使学生的声乐水平以及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一定要丰富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教师或者学校一定要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学生多提供、多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入社会,多多参加各种音乐比赛,获取美好的音乐体验,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增加就业优势。

四、结论

声乐教学的改革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索声乐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声乐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对声乐教师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机遇,一种挑战。声乐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困难是挑战,而突破困难展现自我又是机遇。实现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个需要时间实践的过程,声乐教师要做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准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声乐课堂教学新方法不断探索、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可用的人才。

作者:胡珺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第二篇:声乐教学问题研究

作为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声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歌唱家,更是为培养出更多能够全面适应时展的实用性和复合型的艺术人才,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现阶段声乐教学中,还存在教学理念和手段深陈旧,教学内容和方法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等问题。因此,各院校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从而促进声乐教学健康、快速发展。

一、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曲目难度系数较高。声带是人体各个器官中较为脆弱的敏感部分,如果学生正处于变声阶段,这时若一味引导学习和练习难度系数较大的曲目,会对学生声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练习的时间越长对学生声带造成的伤害就越大,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甚至可能会造成学生声带出现发炎或是充血的现象。而在当前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选择的教学曲目也不符合学生年龄,以及身心发展特点。二是,学生未重视起稳定喉头的必要性。在声乐教学中稳定喉头是教师反复强调的问题,但是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声音的分辨比较肤浅,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喉头下放会导致自身声音黯淡,而想要音色明亮就要提起喉头,所以常常会错误的进行提喉练唱,最终形成错误的声音状态。三是,重练声轻咬字。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练唱时的气息和喉头的位置,进而有效避免某个声音没有位置共鸣,常常认为咬字会对学生声音的表现力造成妨碍,因而忽视字正腔圆,并没有清楚的演唱出每个字和每句话的意思。四是,忽视情感培养。在演唱过程中,情感的融入能够将歌曲更加生动的呈现给听众,进而使听众被歌声中的情感和含义所感动、感染,而经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学生在实际演唱时也能够将情感把握的更加自如。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要注意声音的位置和共鸣等。学生在演唱时也不懂得怎样恰当的融入自身情感,进而导致学生演唱的曲目很难打动听众。

二、提高声乐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一是,保持正确姿势。在声乐教学初级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和保持则正确的演唱姿势。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描述正确演唱站立姿势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演唱姿势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学保持正确的演唱姿势,并认真监督和观察,对于学生不理解的方面,教师应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与示范。二是,注重呼吸调节。在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呼吸的重要性,并将其科学、灵活的应用到实际演唱中。正确的演唱呼吸,是歌唱艺术的重要基础。呼吸来源于生活,但又与实际生活中的呼吸存在一定差异,呼吸的好坏对歌唱整体有着直接影响。在传统声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演唱高音时都会出现卡、挤,以及声音不自然、不放松等状况,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大多数都是由于呼吸不正确而引起的。在训练学生呼吸时,可以让其多体会自然的呼吸,如,闻花香、叹气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气肌肉群的科学、系统的训练。三是,重视音质训练。中声区使演唱的重要基础,没有良好的中声区,也就难以获得较好的高音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中声区开始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后,在逐步加强高声区的练习。通过科学有效的练习,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做到更加自如,并且在音色和声音方面也能够达到灵活性,在过渡到高声区时,喉头也能够稳定的放在一个位置,从而使学生的每个声区都可以获得连贯、圆润的声音。

(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及由简到繁等原则。发声练习时应尽量选取音域较窄的曲目,音程调度也应该适当降低,速度也不宜太快。在选用母音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声带结构的差异性,进而为每位学生都找到最适合的母音进行练习,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选择练唱曲目时,也要选用曲式结构比较简单,以及情绪自然平稳的曲目,并指导学生将所学演唱方式和技巧运用到练唱中,并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进而使学生能够熟练、灵活的掌握和应用。而对于先天演唱条件较好的学生,也不能拔苗助长,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进行逐步培养。

(三)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年龄、形体和声带结构都存在一定差异,学习声乐课的心态和积极性也多有不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声乐知识和演唱技巧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能反复强调和探究同一个难点与问题,这样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自信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进行讲解,并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还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演唱的机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演唱心态,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专业技术,还要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和手段,转变思维模式,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提升声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推动声乐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翟燕敏 单位:河南省民政学校

第三篇:声乐教学模式新观念问题研究

0前言

声乐教学改革与其他教育改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还要进行技巧教学和方法性教学,使得声乐教学更加困难。当前我国的声乐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不够重视,因此需要积极地对此进行改革,推动我国的声乐教育健康发展。下面将对声乐教学模式新观念进行详细的分析。

1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声乐和教学两者分开来理解,主要是声乐技巧的学习和教育学生对声乐的喜爱以及能力提升。在长时间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对学生的技巧培养,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却比较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制定出明确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技巧还是要培养专业素质和表演的能力,或者是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歌唱的表演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来传递歌曲当中包含的内容,这样所传递出的情感才更加能感染人,同时起到震撼的效果。

(2)缺少实践操作环境。

当前在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只能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和技巧教学,使得很多学生的能力也只停留在了理论知识层面上,难以得到实践。长时间以来即便教师满腹经纶,对声乐教学有着诸多的想法,学生不能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来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对自己的声乐学习的能力和技巧问题难以找到解决的措施。

(3)知识基础与新知识之间存在不协调性。

当前在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要与时代接轨,紧跟时代的步伐。但教师没有认识到一点,那就是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学生的基础能力提升之上才能得以实现。教师应清楚自己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之间相协调,学生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只有当了解了学生实际基础之后,才能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

(4)教学模式老套。

在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并不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划分,而是根据学校的分配来进行任务型的声乐教学。学生一旦被分配到一位老师班中,基本上就是长久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如果教师能找到科学的方式来进行专业的教学,那么学生可能会在基础能力上得到提升,但如果无法根据班上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就会导致学生们的技巧和能力难以提升,反而起到了限制作用。

(5)教师综合素质。

声乐教学专业性比较强,很多时候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使得课程教学进行得不是很顺利。有时学生并不能理解教师所讲的意图,导致教学受到阻碍,无法有效进行接下来的教学。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就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有时甚至会发脾气,对学生进行嘲讽或者批评。这种方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反而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2声乐教学模式新观念

(1)因材施教观念。

声乐教学当中包含着声乐技巧和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的演唱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对此,教师应建立起因材施教的观念,尽量多安排学生进行舞台表演锻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促进学生声乐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应紧密地与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相联系,培养学生声乐的应用能力,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能很快适用于自己的工作,同时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2)师生和谐观念。

教学是教与学之间的统一,在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对学生的主体性多有忽视。同时,教师常常向学生灌输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该怎样呼吸、怎样吐字,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沦为了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要想构建起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教师首先应确定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地位,并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让学生能在教学中多用心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的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促使学生向自我探索方向发展,推动学生更好地适应于社会节奏。其次,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引导者地位。声乐教学本身有着较强的专业性,任何的声乐教学都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单靠学生自学是不可能实现能力提升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身的位置,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意见,使自己成为学生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这是建立起师生良好关系的基础。

(3)课程设置综合性观念。

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性和理论性等特点,使得声乐教学注定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科目。在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演唱技巧,而对于其他的文化教学和历史实践等能力的培养却比较忽视。对此,教师应认识到声乐技巧的教学是声乐课程中的基础,但同时应将技巧与艺术性相结合。如果歌唱的过程中不能融合艺术性,那么演唱的歌曲也是没有灵魂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演唱技巧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性。此外,教师应建立起课程设置的综合性观念。无论哪一门科目,在教学中都不能忽视其发展的历史和文化等内容,这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基础内容。对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将声乐中所包含的其他内容挖掘出来,促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提升,这是声乐教学模式创新中的重要环节。

(4)多媒体教学观念。

积极地建立起多媒体教学观念对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声乐教学质量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深入到了各种不同科目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包含了生动的图像和声音,对学生的声乐技巧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应积极地利用起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将多媒体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始终,这不仅对教学内容丰富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5)自我素质提升观念。

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素质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在教学中不仅要跟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应重视起不断地提升自我素质,无论是在专业课修养上,还是在个人心态和素质上都应得到不断加强。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个人素质的重要性,应以亲切的形象进行教学,这对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构建和教学质量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3结语

声乐教学中融合了多种科学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做出改革,使之能适应于社会的变化。同时,教师应认识到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只有在不断的改革下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推动我国的声乐教学健康发展。

作者:卢忠华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第四篇: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一、技术是支撑个性的重要条件

(一)技术与个性相辅相成。

技术与个性是声乐演唱中两个基本要素,只有将二者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在声乐艺术上达到技术与个性的统一。如果没有技术作支撑,再动人的情感也不能感动观众,相反的,如果演唱缺乏情感和个性,就算技术再高超,也不能使人动容。演唱者应充分把握原作的个性,同时重视对技术的细微处理,这样演唱技术和个性才能浑然天成,实现技术与个性的完美统一,为人们带来一种艺术的最高享受。

(二)演唱技术为不同民族文化而服务。

目前高校声乐教学主要以西洋美声唱法为主,但是美声唱法并不是唯一科学的发声方法。我国很早就开始针对演唱中怎样掌握声韵调的特点进行了描述,“余音绕梁”的典故也正说明了古代歌者已经掌握了头腔共鸣、气息贯通的技术。民歌演唱中也有很多独特的演唱技术,例如蒙古族呼麦,一个人同时可以唱出两个声部,口腔发出的是高亮的泛音,声带发出的是低沉的基音,形成一种非常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三)技术服从于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

演唱技术应该根据作品的不同类型、风格来确定。即使都是中国的民歌,例如蒙古长调、江南民歌等,其演唱方法也有不同,所有的演唱技巧都是为作品的呈现服务的,演唱什么风格的作品要用与其相适应的技巧来演唱。

二、个性是声乐艺术永恒的追求

(一)艺术的魅力在于个性。

歌唱是为了抒发情感,艺术创作实际上就是创作者利用艺术作品将自己的思想传达出来的过程。艺术的本源在于生命,只有将个性融入作品中,才能显示其独特的智慧和魅力,显示出艺术个性的光辉。

(二)民族性中蕴含着声乐艺术的个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滋生了不同的声乐艺术风格,例如我国的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也独特,使人们感受到了最为原始、朴素的美,体现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具有生命力和鲜明民族个性的民族歌曲,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是其他音乐不能替代的,是我国最为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

(三)富有个性的声乐艺术才能被大众接受。

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而大众的审美需求是丰富多彩的。从审美角度上来看,民族声乐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声乐艺术要想吸引大众的关注,就要在其中增加一些本土化、民族化的东西,首先让中国群众对声乐艺术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来关注声乐艺术。

三、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一)高校声乐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个性是声乐艺术永恒的追求,观众通过和作品之间的共鸣,充分了解了创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心境,了解了创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声乐艺术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一种呈现,所以,高校应该在声乐教学中充分重视对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在教学内容上融入大量中国声乐作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情感及民族观念。

(二)高校声乐教学应充分重视对个性潜质的挖掘。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个性潜质进行挖掘,例如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将作品的情感作为切入点,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就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学生在理解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自主了解其内在,进而使学生达到对作品的认同。如果学生在理解作品精神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教师也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引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技术与个性是声乐艺术中两个密不可分的要素,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利用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同时通过研究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对其个性进行培养。

作者:魏潇潇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