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摘要:文章阐述了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包括设计操作活动,挖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课堂的实用性;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注重合作学习,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大部分存在生源复杂、学生底子薄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而数学学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对于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较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是摆在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设计操作活动,挖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中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尚不成熟,对于一些基本数学理论理解不足。此时,教师在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如摆一摆、拼一拼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借用手电筒和篮球作为演示道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二维和三维两种情况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

二、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课堂的实用性

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的认识过程,它运用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智力操作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在一堂数学课中如何让学生产生这种意识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中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提升数学素养[1]。教师在备课时应将章节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4)”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某个村庄有两个社,现在在这个村只能建一所乡村卫生所,而两社的实际距离又较远,A社村民建议将卫生所修建到甲处,B社村民又选择了离他们较近的乙处。现在假设学生为该村的村主任,如何解决这个现实问题。教师先不给学生交代本节课的知识点,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村主任并规划建设地址,其他学生扮演两社村民,评价村主任的决定。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动手画图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接近本节课的知识点,而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对最接近知识点的学生进行表彰,以此为契机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于一体,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使数学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等均清晰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小学数学“角的大小比较”这一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两边叉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大角和小角”的Flash动画,通过动态显示,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注重合作学习,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在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先充分考虑每个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四到六人为一组,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会解决电话计费问题,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小明的爸爸每月的通话已超200分钟,对此,移动营业厅客服人员推荐了两款套餐,一是月使用费58元,主叫限定时间150分钟,主叫超时0.25元/分,被叫免费;二是月使用费88元,主叫限定时间350分钟,主叫超时0.19元/分,被叫免费。从节约话费的角度考虑如何选套餐?”对两款套餐方案选择,大家各有争论。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计算费用,从而得出结论。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既实现了教学目标,还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转变民族地区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好数学知识的指导和传授工作,还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3],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雪萍.让数学与生活比翼齐飞: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9(15):81.

[2]胡登远.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中国新通信,2019,21(6):194.

[3]张金禄.浅谈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40-141.

作者:谢延聚 单位:甘肃省永靖县太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