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高校建设师德论文

加强高校建设师德论文

一、对“知行合一”的认识

“知行合一”是明代心学大家王守仁首先提出,不仅仅局限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行合一”思想从历史发展到现在,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和意义,特别是在现代教育的德育领域中。“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就是正确认识、先进理念、科学思想。“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就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其思想包括以下两层重要意义。一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认识知行差异,重视道德践履。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二是以知为行,知决定行,体现了对道德主体的重视,对道德责任感的强调。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实现。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而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则是“知行合一”的完成。

二、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成效显著,广大教师遵循“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准则,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受到来自多方面不良思潮的影响,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偏重知识传授、忽视道德素质要求,导致不同程度地出现师德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为人师表意识淡薄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品德、行为和生活爱好,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起着直接影响的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到人的一生。部分教师因缺乏良好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态度、工作作风、言谈举止、仪表着装等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模范表率。有的教师对学生批评指责较多,尊重爱护不足,不能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进行有针对性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不能起到师表的作用,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

2.教书育人重心失衡高等院校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等问题,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难以起到表率作用。部分从事教学的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单纯思考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忽视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职责;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交流少、沟通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缺乏关心,尤其是对所谓的“问题”学生表现出歧视和有意的疏远,缺少应有的爱心,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品质不关心,难以做到教书育人。

3.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负能量”因素的影响下,高等院校部分教师未把自己的职业看作是承担着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传授应用技能的一项事业,而是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已。由此,有的教师不求功名,不思进取,不悉心敬业,对教学内容缺乏探索和研究;有的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对教学工作用心不到位;有些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技术手段落后,教案缺乏创新,有的甚至上课连教案都没有,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沉闷,学生收获甚少。

4.师德建设管理不力许多高校重视教学科研和产业发展,顾及师德建设不多,师德建设机构职责不清,没有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师德考评制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为薄弱,影响了师德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具体的师德教育活动中,思想畏难、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方法落后,导致有时有活动也收效不佳。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素养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理念的提升。提倡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和人的教育。在具体工作中,不仅教师要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更要重视教师的培养,关心教师的发展。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要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干,充实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这就是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正确理念。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作为一类专业人员,其发展内涵和外延是多层面、宽领域的。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要从学校实际发展目标出发,立足于当前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在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同时,实现教师的个体发展。同时,对教师的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人性化管理。管理者要面向基层、面向教师,为教师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素养。

2.教师要知行统一,积极实践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施教的基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才能使师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高尚的思想道德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和提高道德修养,是加强教师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加强师德修养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环节,努力提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积极投身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努力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3.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建设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高校都有为之探索和贡献的权利和义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长远规划,加强建设。高校作为广大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深入实际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呼声,充分信任、尊重和关心广大教师,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大力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师德建设要适当引入激励机制,按对高校教育事业的贡献大小而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评先、晋职等方面把德行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加强道德修养。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系统的、长远的工程。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要对师德建议进行长远规划,研究和制定一系列符合时代特色、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高校师资管理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校对教师队伍的师德考核应具有可操作性,以求实效。与此同时,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各高校校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宝贵的“知行合一”师德建设经验,推向全国的高等教育界。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高校教师是高校的生存之源、发展之基。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断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校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扎扎实实地抓好师德建设。作为每一名教师,则要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努力为培育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骆乐沈银峰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