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投入机制性财政科技论文

投入机制性财政科技论文

1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式不够科学投入方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充分引导社会资金流入科技领域;较多采取直接投入方式,较少采用贴息、担保、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的融资,一些科技开发项目和企业受到融资的制约;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民营企事业、高技术企事业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等科技项目财政投入回报机制尚未建立。

1.2科技投入重研发轻成果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财政科技资金的支持后,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前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两个阶段,一味追求科学论文的发表、科学著作的出版等,不注重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由于缺乏转化资金,使得成果推广的专项活动经费捉襟见肘,企业从科研院所购买科技成果的意愿不高,结果是科技成果很难成为现实生产力。

1.3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体制不健全科技计划项目预算调整较为随意,项目设置有待完善,计划项目申报程序繁琐,科研项目重复立项,资金使用较为分散;科技经费评估有待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的使用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财政资金投入缺乏严格而科学的预算管理,没有形成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管。财政部门参与经费管理不够到位,缺乏对科技投入资金的监管与跟踪。

2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创新的思考

2.1财政科技投入的目标定位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目标定位在于增强创新主体投入能力、提高创新项目的收益预期、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财政投入,帮助创新主体增强投入能力,吸引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提高创新项目的收益预期。同时,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分担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帮助创新主体减少投入,降低创新成本,使创新主体能够控制风险。因此,明确政府在财政科技投入方面的职责和作用非常重要,其主要职责在于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要把政府引导支持和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结合,完善企业投入与政府财政投入相配套的科技投入机制。财政资金要积极支持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对市场导向类项目突出以企业为主体,自主决定研发方向、要素配置等。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搞基础科研,又搞应用研究,促进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成果产业化、市场化。

2.2财政科研投入的主要模式政府科技投入可分为直接投入、间接投入两类模式。直接投入模式主要包括无偿补助贴息、政府采购等方式,通常作为补贴性或奖励性资金,具有无偿性和公益性。间接投入模式主要通过税收、金融等政策优惠手段,降低从事科技开发企业的成本,激励企业投入留存的科技溢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科技型企业的低息贷款,促使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科技服务平台。相比于直接投入模式,间接投入模式作用类似于杠杆,具有放大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科研创新,分担科研创新中的风险。因此,间接投入应作为财政科研投入的主要模式,直接投入仅在特定领域使用。要综合运用无偿资助、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贷款贴息和后补助等多种间接支持方式,引导企业、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作用,以股权投资和贴息等杠杆,支持中小企业商业的融资。

2.3完善科研项目监管机制发达国家实行有差别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科研项目监管机制。它们不仅有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而且对项目实行阶段性的中期检查和评审,从质量进度财务支出等方面跟踪控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项目信息公布、立项申请、评审、签订协议、中期评估、结题报告提交、财务管理等进行全程沟通、公示、公布;建立公开透明的申报、立项、评审和批准制度,健全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要规范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组织财务专家进行审核,严禁编制虚假预算套取项目经费。建立健全集项目前、中、后三项考核为一体的绩效评价制度,强化资金监管,加强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消除行政化定项目、分资金的弊端,把资金用到刀刃上。

作者:刘宗坤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