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教育

【论文关键词】公民意识人文关怀互动交流

【论文摘要】中国已进入公民时代,作为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应在实施公民意识教育中,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公民意识教育,即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公民教育列入国家政治发展目标,第一次将公民教育定位为社会主义政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它宣告中国已进入公民时代。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能否在实施公民意识教育中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

一、公民意识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十七大报告将公民意识教育确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任务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成果。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公民意识教育宣传活动虽然开展过,但目前仍然还属比较前沿的内容。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要做好这方面的报道,首先应对公民教育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从十七大报告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公民意识教育分为三大部分,即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人权得到尊重和保护,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自由平等就是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二、实施公民意识教育,要践行“三贴近”,体现人文关怀

公民意识的培养,在今天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是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是多元化的;二是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道德还在滑坡;三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因此,谈到公民意识,首先要关注公民道德建设。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其道德素质应包含基本的社会公德素养、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这些都有赖于大众传媒契而不舍地进行传播和熏陶。这种传播和熏陶不能强行灌输,而是需要我们记者、编辑使其作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新闻媒体和群众血肉联系的角度把握新闻宣传活动。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为报道注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在今年我国抗御五十年一遇的特大雪灾之中,各级和各地新闻媒体就抓住这个机遇,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角度、有深度的公民意识教育。报道没有用悲观、绝望的心态夸大、渲染灾难,而是真实再现了各地干群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讴歌了无私无畏、至诚至真的人性美。

三、加强交流沟通,实现互动双赢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要让民主法治切实得到发扬,自由平等能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可以实现,新闻媒体这个党和人民的喉舌,就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真正成为上下联动的“纽带”和“桥梁”。要打造这个“纽带”和“桥梁”,媒体就必须和受众加强沟通和交流,在传递国家意志的同时,更应反映民众心声,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构建渠道畅通的信息通道,搭建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使受众确立公民意识,做出理性的公民行为,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等主流网络媒体就充分运用其互动性强的独特优势,经常邀请各界嘉宾走进聊天室,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嘉宾为网民答疑解惑,网民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张。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也应避免一些不良倾向。一是要避免大局意识的缺失。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还存在许多矛盾,如城乡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矛盾、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等等,如果没有大局意识,很容易使矛盾得到激化。因此,新闻媒体一方面要搭建好上传下达的平台,另一方面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二是要避免低俗化倾向。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具有基本的社会公德素养,遵守公共秩序,敬业奉献,和睦礼让,作为媒体,应引导公民树立高尚的情趣,不能只注重收视率或收听率,更应讲究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新闻从业人员需提高自身素质

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新闻媒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做好这项工作,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至少要树立五种意识。

第一,要有民主意识。公民不是封建时代的“臣民”、“子民”,因而,我们的新闻报道要大力弘扬主人翁精神,鼓励每个公民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

第二,要有平等意识。追求平等是公民意识中很突出的特征。现在的社会中还存在一些不平等的东西,我们要通过典型报道,引导公民追求平等、享受平等,从而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第三,要有权利意识。权利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它是对权力的一种制约和规范,要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将侵害大众权利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制止权力的越轨和滥用。

第四,要有公共意识。公民生活在社会之中,对于公共生活十分关心。要通过新闻报道,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事物告知公众,树立媒体的公信力。

第五,要有法制意识。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但我们不能以此自居,因为记者首先是公民,好公民必须要有极强的法制意识,其所做所为必须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