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民环保意识报告

公民环保意识报告

公民环保意识报告

公民环保意识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环境变化;环境意识;环保行为;中国公众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10-0055-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10.010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09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呈增大趋势,但是环境支持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各个支持系统中的能力相对较低[1],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共同的《2006年环境绩效排名》报告指出,2006年中国的环境绩效指数排名在133个国家中居第94位,环境问题可能是中国崛起中最大的变数[2]。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指出:环境问题最好是在全体有关市民的参与下,促进和鼓励公众意识和参与[3],显示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对公众环境意识的研究能较好的反映公众环境意识的水平。以1998年我国首次全国规模的环境意识调查报告《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4]、2001年“联合利华杯公众环境意识调查”[5]、2005年首个环保指数《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5年度报告》[6]、中国环境意识项目主办的《2007 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7]为代表的全国性环境调查,反映了过去10年来对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8-9],调查的社会参与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这些调查之间呈现出持续性与互补性不足的特征,并且缺少对环境变化现象与深层背景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缺少对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以及趋势预测。为此,本文在已有调查报告中公布的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趋势,以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价值,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以1998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2001年“联合利华杯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5-2007)》、《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为基础进行分析,其样本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个年份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见表1)。

1.2 方法

以1998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为基础, 选取报告内容中较为关注的3个方面,分析过去10年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变化;以上述各个年份调查报告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公众环境意识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过去10年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特征及原因,并对未来环境意识的变化进行趋势分析。

2 公众环境意识变化分析

2.1 公众的环保意识

对于公众的环保意识,选取环保知识和环保态度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对于环保知识,以1998年调查中13个环保知识题目的人均得分和2007年调查中对7个环境科学知识基本概念的认知度进行衡量。

1998年调查中环境知识方面的人均得分2.8分,换作百分制,则人均得分仅为21.54分,表明当时的公众环境知识水平尚处于相当低的层次。2007年调查中环境保护的认知方面,81.5%的公众听过至少1项有关环境保护的概念,但是当进一步询问时,仅有10%的公众能够正确阐明其确切含义,表明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总体呈现高知晓率和低正确率的特征,公众对于环境保护认知的实际知晓率偏低。

总体上看,相隔近10年,我国公众的环境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且呈现出随年龄上升而下降、随受教育程度上升而上升的趋势。同时,两个时期的调查数据均显示出城市公众的环境知识水平高于农村公众,且有城乡差距增大的趋势(见图1)。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每百户彩色电视机的拥有量差距从1998年的9.2台增大到2007年的43.3台,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差距从1998年的339.98元增大到2007年的1022.88元[10],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城乡居民环境知识的获取产生影响。

对于环保态度方面,以1998年和2007年调查中公众对于环境问题责任主体的认识和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衡量。两次调查表明,相隔近10年,公众依然认为政府和企业应对环境问题负有重要责任(见图2),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监督职责和企业社会职责的要求。而对于环境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则归咎于公众的环保意识差,显然“谁破坏,谁负责”的环保责任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各类社会问题中,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从1998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4位,重视程度略有提高,但是环境问题仍未成为公众最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相隔近10年,公众认为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的比例升高了20.7%(见图3),公众最关注的具体环境问题也有所变化(1998年:水污染、大气污染、植被破坏。2007年:生活垃圾污染、耕地减少、大气污染)。其中城乡居民对于具体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评价存在一定差异,1998年城市居民最关注大气污染,农村居民最关注水污染,且城乡居民对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评价差别不大;2007年城乡居民都把生活垃圾污染放在了首要位置,城市居民对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评价高于农村居民。

统计资料表明,近10年我国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率逐年增加,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相对较高,2001-2008年均高于80%,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污染问题,这与公众的感受相吻合。对于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约为3.7 亿t,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约为1.7亿t,并正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率增长[11-12],特大城市的垃圾增长率甚至高达20%[13],而我国每年的生活垃圾清运量最高仅为1.5亿t左右,且无害化处理率仅为60%左右,低于国际通用标准的无害化处理率,因此导致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垃圾问题日益严重,这与公众的感受相吻合。

2.2 公众的环保行为

在环保行为方面,以1998年调查中公众参与5项环保活动的程度(低度参与、高度参与、具体活动)和2007年调查中公众的环保经历(主要环保经历、主动性环保经历、具体活动)来衡量。

1998年公众低度、高度参与环保活动的比例分别为65.9%和8.3%,以具体活动为例,当工厂噪音影响个人生活时,选择进行交涉的比例为43.9%,为环境问题投诉、上访的比例为4%。

2007年接收有关环保的电视节目和纪录片(82.9%)、报刊(47.3%)等大众传媒信息成为公众最主要的环保经历,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占18.1%)、环保宣传(占4.2%)、成为民间环保组织成员(占2.1%)等主动性环保经历不足,12.9%的人没有任何环保经历。以具体活动为例,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能够予以制止或劝阻比例为37.1%,为环境问题投诉、上访的比例为1.6%。

相隔近10年,公众的环保参与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主动性环保参与水平有所降低,能获得显而易见的眼前利益是公众参与环保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也是造成环保行为滞后的重要原因。另外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受教育程度与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之间呈现线形相关关系。

2.3 公众的环保满意度

在环保满意度方面,以1998年和2007年调查中公众对于本地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环保工作的满意程度来衡量。

相隔近10年,公众依然认为本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不够,企业忽视环保也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而消费快速增长、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等客观因素被认为是次要原因(见表2),表明环境与经济的矛盾并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公众认为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隔近10年,公众对于国家环保政策法规和环保宣传教育的满意程度上升较快,对于企业环保自觉性的满意程度下降较快。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逐年增加,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强化,而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水平仅为31分,总体水平较低,企业的环境责任在各类社会责任中的水平相对最低[14],这与公众的感受相吻合。

3 公众环境意识变化特征及原因

3.1 变化特征

以上述调查报告的数据为基础,参考2005年和2007年环保民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建立公众环境意识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数据的局限性,选取其中代表性的题目组成三级指标,个别数据进行了加权处理,通过专家打分法修改部分权重(见表3),采用综合评估法计算平均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可见,过去10年,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环保意识呈现N形上升趋势,环保满意度呈现U形上升趋势,环保行为则呈现倒U形下降趋势。以2006年为结点划分为两个阶段:1998-2006年,环保意识的提高是环境意识总体水平提高的主导因素,环保满意度则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其中2001年公众对于空气、水环境问题的满意度较低是环保满意度偏低的主要原因。2006-2007年,环保意识和环保满意度的提高是环境意识总体水平提高的主导因素,环保行为则成为环境意识总体水平能否稳步提高的关键。

3.2 原因分析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被归纳为倒U形关系、同步关系、U形关系和 N形关系[15]。过去10年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发展过程呈现出类似“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是由于环境意识的发展受到经济、政治、环境、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比国内外,美国环境意识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快速觉醒-顶峰-下降-反冲-繁荣的阶段,其中环境意识的上升期基本上就是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16]。在奥地利,公民有强烈环保意识的比例从1990-1997年下降了9%,这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状况的改善使公众的环保满意度增强,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失业、社会治安等问题的日益严峻降低了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在我国公众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中,1999-2005年公众对于环境保护关注度的比例呈现倒U形下降趋势,是因为下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改革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更为引人关注,尤其是下岗就业问题在上述7年中有6年位居首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2006-2008年,环境保护首次连续3年位列热点问题的前3名,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有所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相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公众的环保行为总体水平偏低,是由于我国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起步较晚所造成的。美国在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就最早确立了公众参与原则;在中国,首部环保领域中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从立法角度看,我国公众参与环保活动较美国晚了近40年。起步较晚导致了我国公众参与的能力和机会不足[17],环保行为总体水平偏低。同时由于行为本身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并随个体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过去10年我国公众的环保行为呈现倒U形下降趋势,这与消费和能源的发展趋势相吻合,“生态文明”的提出从国家层面上将环境保护从行为实践提高到理论和伦理的高度。

4 公众环境意识变化趋势分析

利用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得出最佳的拟合方程为y=2E-16e0.0198x。经方差分析、回归系数的t检验表明回归模型成立(R2 = 0.9791>0.8,显著性检验P=0.0017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过去10年,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公众的环境知识水平、环保参与水平和公众对国家环保政策法规和宣传教育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

(2)环境意识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呈现出类似“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其中环保行为呈现倒U形下降趋势,是未来环境意识总体水平能否稳步提高的关键。

(3)未来公众环境意识总体水平将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 2008-2017年进入快速上升阶段,2019年达到较高的稳定水平。

5.2 建议

(1)加强环境认知教育,明确环境变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峻影响和挑战,中老年、农村和低教育群体是未来环境普及教育的重点。

(2)激发公众的环保责任意识,深入挖掘企业的环保积极性,使他们通过技术创新等有效途径提升企业形象,积极履行相应的环境责任。

(3)加大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重点集中在生活垃圾污染治理,提高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水平,鼓励城市公众进行垃圾分类和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ry Study Group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ry Report 2009[M].Beijing: Science Press,2009.]

[2]A collaboration between Yale and Columbia Universitie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EB/OL]. [2009-12-28]. epi.yale.edu/Home

[3]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r.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EB/OL]. [2009-10-20]. 省略/Documents.Multilingual/Default.asp?documentid=78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教育部. 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 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urvey Report on National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 R].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1999.]

[5]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利华杯公众环境意识调查[N/OL].中国环境报,2001-05-29.[2009-10-21].省略/ [China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Unilever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Survey [N/OL].China Environment News, 2001-05-29[2009-10-21]省略/]

[6]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5-2007)[EB/OL].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 [2009-10-22].省略/zhuanti/zhishu/index.htm/ [Chinese Public's Environment and Inhabitant Livelihood Index (2005-2007) [EB/OL]. China Environmental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2009-10-22]. 省略/zhuanti/zhishu/index.htm/]

[7]中国环境意识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EB/OL].中国环境意识项目,〔2009-10-23〕.省略/ 2009-9-10.[ China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Program, China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Program, Institute of Soc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2007 China General Public Environmental Survey [EB/OL]. 〔2009-10-23].省略/]

[8]闫国东,康建成,李煜绍,等.公民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以上海、香港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Yan Guodong, Kang Jiancheng, Li Yushao, e t al.Public Response to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Taking Shanghai,Hong Kong as the Case[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3).]

[9]周志家.环境意识研究:现状、困境与出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Zhou Zhijia .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Status,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J].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ety and Science pages, 2008,(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1999-2008) [M]. China Statistics Press.]

[11]郑琳,赵修军,宋建军,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环境污染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1) .[Zheng Lin,Zhao Xiujun, Song Jianjun, et al. Analysis on Environment Contamination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J].Journal of EMCC,2008,18(1).]

[12]朱兰保,盛蒂.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及其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6,14(3).[ Zhu Lanbao, Sheng Di.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Domestic Waste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J].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2006,14(3).]

[13]郑易生,王世汶.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1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Zheng Yisheng, Wang Shiwen. China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ume I [M].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nd Culture Press, 2001.]

[14]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 [EB/OL]. 中国网, [2009-10-18].省略/zhibo/2009-10/18/content_18709410.ht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lue Book in 2009[EB/OL].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09-10-18]. 省略/zhibo/2009-10/18/content_18709410.htm.]

[15]李玉文,徐中民,王勇,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5(15).[ Li Yuwen,Xu Zhongmin,Wang Yong, et al.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5,5(15).]

公民环保意识报告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为重点,以打造环保制度平台、构建科学发展机制为重要抓手,以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为实践载体,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扎实推进我市“六区联建”、“六城联创”,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目标要求

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解放思想,突出创新创业,使全局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工作更加协调、制度更加完善,使其能真正成为一项“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惠民工程。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凝聚转型共识。在强化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促进生态功能区与主体功能区衔接、把握生产发展方式转变规律与生态环保规律等工作思路上统一思想,努力实现环保工作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良性互动。

(二)解决突出问题,增强工作活力。针对影响我市生态环保工作健康发展的环保管理体制、工作推进机制、队伍能力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解决重点环境问题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克难攻坚,深入调研,鼓励探索,全面推进环保工作。

(三)创新体制机制,凸显工作重点。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环保部门有关体制机制建设的工作要求,认真总结我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突出问题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创新的重点。各科室、下属各单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具体创新建议和意见,并深化落实。

三、基本原则

(一)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使各项举措能更好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宗旨。

(二)深入实践,化解难题。在实践中深化学习,以实践成果检验学习成效。要在联系实际、务求实效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环保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依靠群众,倾听民意。学习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扬民主,结合“环境民主恳谈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吸收群众参与,听取群众评议,接受群众监督,使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上来,体现到破解难题、促进发展上来,体现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效上来。

(四)多管齐下,重在自觉。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注重激发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落实整改。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

四、组织领导

(一)建立机构、落实责任。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余协献任组长,胡修茂、朱松强、应开荣、周建平、郑道福任副组长,薛美妹、李向勇、郑碎泽、余成松、陈宇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胡修茂兼任办公室主任,吴春节、胡立焱为办公室成员,吴春节兼联络员,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各科室、下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学习实践活动”负责。局党组、党总支、各支部及各科室、下属各单位要根据总体安排,扎实开展学习活动。

(二)分类指导、探索创新。根据各科室、下属各单位工作职责和特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分别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具体要求、具体计划。创新学习活动方式,设计符合工作特点的活动载体,努力增强学习实践活动成效。

(三)统筹兼顾、周密安排。正确处理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全局工作,以各项工作的新成果衡量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建立工作台帐,做好材料归档和工作总结。

五、时间安排

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初开始,到2009年8月基本完成。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步骤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阶段:3月至5月上旬。按照“重在深化思想认识、重在转化调研成果”的要求,围绕解放思想开展学习、调研活动,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抓好学习培训。3月13日召开动员大会,邀请市委督导组成员来我局工作指导。为搞好思想发动,采取举办学习报告会、支部学习会、网上学习、党员自学等形式,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有关文献、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工作要求、《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资料,在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上有新进步,在生态环保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上有新提高。邀请专家讲座、局领导报告专门辅导。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党总支、各支部集中学习不少于20小时,科局级党员干部、一般党员干部自学时间不少于30小时、20小时。

(二)开展专题调研。市局结合工作实际,向市委认领一个调研课题,抽调相关专业人员,组建课题调研小组,并由局主要领导带队,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字数3000字以上)。班子成员围绕调研课题,认真梳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寻找破解难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研究对策,每人至少提交1份科学发展建议对策(调研报告,字数1000字以上),其他党员干部每人至少提1条意见或建议。有关材料于4月20日前报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4月30日前市局向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推荐优秀调研报告和建议书。

(三)深入基层宣讲。以“环境民主恳谈活动”为载体,各科室、下属各单位要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等地方宣传科学发展观,推动思想解放,促进公众环保意识增强。各业务科室、片区环境管理所至少组织一次宣传活动,并有文字、图片、视频、新闻报导等记录资料,相关记录资料复印件于4月20日前报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四)广泛研讨交流。以创建服务型机关为载体,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党员代表、妇女代表、青年代表、老协代表等召开座谈会,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征求我市环保工作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建议和意见。局理论中心组要召开专题学习会,进行解放思想专题交流,研讨本局“优化服务,推动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领导干部要有主题发言,并形成书面材料。一般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围绕“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展开讨论,谈认识,谈体会,谈思路。广大党员要立足本职岗位,开展“科学发展从我做起”活动,从现在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杯水、一张纸做起,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工作理念和自觉行动。各支部、科室、下属单位开展研讨情况于4月20日前报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市局于4月底将情况上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五)深入剖析案例。市局结合近年来工作情况,选取环保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事件,分层次召开剖析会、交流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典型寻找差距,借鉴反面典型吸取教训,并组织专人撰写案例分析(字数2500字左右,分主题、概况、分析、启示四个部分),规划科、污管科、法制科、生态建设管理中心、监察大队结合工作实际,于4月15日前各完成一个案例,市局4月底前向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推荐案例分析报告。

(六)开展“双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党企政企联动、共谋经济发展”活动,通过组建环保“专家指导组”、“困难帮扶组”、“项目推进组”等方式,帮助企业克难攻坚,转型升级,做好群众普遍期待的环保方面的实事好事。

根据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下发的“争创示范点、争创好班子、争创先锋岗、争当排头兵”评创活动意见,对照评创要求,制订具体目标与措施,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4月1日前向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推荐候选对象。

第二阶段检查分析问题阶段:5月中旬至6月上旬。按照“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完善发展思路”的要求,抓好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重点是抓好党员群众的民主参与,找准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组织好群众评议。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渲染全民参与氛围。局环境宣教中心合理利用各种主流媒体、宣传橱窗、环保展板、户外广告、联谊活动等形式,提前介入,多形式、多角度、分层次深入展开活动宣传,充分调动各层次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将之有效引导到参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使问题的发现能够真正体现群众意愿,为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奠定坚实群众基础,让机关的转型升级能够朝向最正确、最直接的轨道,充分发扬以人为本精神。

(二)广泛征求意见。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开门搞教育,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发放征求意见稿、12369环保投诉热线、环境民主恳谈、成立环保顾问团、环保问题在线交流等多种方式,扩大征求意见的范围和涵盖面,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开门纳谏、广汇良言。同时充分认识和学习学习调研阶段成果,查摆个人及部门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三)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做好班子成员之间的谈心交心,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好民主生活会。按照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整治建设的要求,开诚布公地谈问题,分析检查个人及部门在思想理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方面不适应、不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组织党员开好支部组织生活会,找准问题,剖析原因,总结教训,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开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环境民主恳谈”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党员代表、妇女代表、青年代表、老协代表等参加,面对面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对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每位党员领导干部至少要主持或者参加一次民主恳谈会。

(五)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民主生活会以及支部组织生活会的成果,围绕分析检查内容,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制定改进具体措施,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再经局党组扩大会议充分讨论,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逐步完善分析检查报告,重点突出分析和检查两个环节,避免写成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局长余协献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

(六)组织群众评议。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及时召开一次民主评议会,认真组织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代表、妇女代表、村民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各个层面的对象代表以及本单位党员群众,着重围绕分析报告中科学发展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工作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行不行等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同时将分析检查报告置于互联网,网上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同步进行。通过对三者反馈意见的汇总分析,对报告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并于6月上旬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备案。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阶段:6月中旬至8月底。该阶段是体现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关键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按照“重在创新体制机制、重在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通过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等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群众反映的意见和查摆的问题。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针对查摆出来的主要突出问题及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意见,结合专题调研报告,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具体措施、整改要求、重点、目标和时限,注重整改措施可操作性和整改目标的可达性。并将整改方案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布,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整改方案于7月中旬上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开展“破难建制”专项活动。各类整改事项落实主要责任人,实行领导干部领衔制、承诺制、公示制、问责制,加强对整改落实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牵头组织抓好各自领衔整改内容的指导、督促、落实工作。活动台帐及时上报市委学习实践办备案。

(三)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按照整改方案,组织力量,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围绕“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的根本要求,在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构建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机制、深化环保审批制度改革、群众环境权益维护、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下功夫,争取取得实效,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契机推动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完成。对于需要多单位联合解决的重大决策难题,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合资源、统筹协调、立足本职、服务大局,切实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开展“创新体制”活动。配合市委“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总要求,制定出台环境保护相关方面工作机制,废止、修改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环境保护机制体制。

公民环保意识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 民营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逐渐得到学术界、公众、消费者、政府等不同社会主体的普遍关注。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7年12月国资委出台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这些规定均对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和披露相关信息作出了指导和规范。自此,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日渐规范和普及,但因企业性质、企业规模、所处行业的地位和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和披露质量亦会存在差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2009》所披露的信息表明,央企社会责任评价指数(43.1分)远远高于民营企业(17.9分) 。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却暴露了许多社会问题。本文拟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就其2007-2012 年间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情况作必要解析,通过对披露数量、行业分布、披露地区以及披露内容等角度的解析,以为引导我国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提供证据支持。

二、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概况分析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在沪市A股主板市场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样本公司在2007-2012年年报中独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或者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进行分析。选取沪市A股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原因主要为:相对中小板、创业板来讲,沪市A股主板市场的民营企业上市时间较长,规模较大,披露信息较多,这些民营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营企业披露的最好水平。本文数据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巨潮资讯网、CCER数据库和新浪财经等网站。

(二)披露数量

经过统计整理,2007-2012年沪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共有84家企业累计了344份专门社会责任报告,绝大多数报告均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命名,另有7份报告则以“环境报告书”的形式。在2007年,只有一家公司披露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增加到56家,大规模增加的原因是因为各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2008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纳入到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在2009年必须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福建证监局在2008年分别了《补充通知》和《福建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社会责任指引》,要求和指导辖区上市公司形成社会责任报告并予以披露。在各种政策的大力推行之下,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比例逐年升高,但增幅并不大,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到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比例只增加了3.84%。自愿性披露的企业从2008年的5家增加到2012年的19家,说明民营企业自愿披露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三)行业分布

2012年,我国沪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共披露79份社会责任报告,占当年民营上市公司总数的26.60%,具体分布见表2。其中,制造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最多,占民营上市公司披露报告的 63.29%,这是由于民营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占大多数决定的。虽然绝对数遥遥领先,但就行业而言,制造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并不高,只有26.04%,该行业中许多属于污染较重的企业均没有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比例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比例为100%,主要原因是金融保险业属于沪市强制披露的公司。

(四)披露地区

根据公司注册地进行统计分析,2012年沪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地区分布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各地区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极不均衡。浙江、上海两地的民营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份数最多;江苏民营上市公司有36家,但披露报告的公司只有3家,披露比例仅仅只有8.33%。披露比例最高的是福建,达到87.50%,这可能与福建证监局的相关规定有关。

三、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内容解读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要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关于职工保护、环境污染、商品质量、社区关系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中指出,在关注自身及全体股东经济利益的同时,充分关注包括公司员工、债权人、客户、消费者及社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基于我国证券交易所条例指引,本文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分为股东类、员工类、消费者类、环境与能源类、社会公益类和其他类,在上述六大类的基础上,再细分为23小类。通过逐一阅读2012年沪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79份社会责任报告,寻找每类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整理出其披露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表4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沪市民营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79份社会责任报告具有如下特点:

对于股东类,大部分民营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公司治理的相关信息,占样本的86.08%。投资者关系、股利支付、经营业绩披露情况也比较好,均在58%以上。总体说来,股东类的信息披露较全面,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多数企业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第二,与相关法律规定有关,证监会在2002年1月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公司治理信息。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尽管如此,现有社会责任报告关于高管薪酬、公司面对的风险与挑战等信息只简略提及,或只字不提。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公司对员工的关注度较高,披露内容也相对较多。87.34%的公司提出公司有完整的薪酬福利体系和激励体系,能保证员工的职业发展。70.89%的公司注重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规定安全生产制度,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安排员工年度体检,但未披露公司员工健康程度。有64.56%的公司披露了每年会安排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为员工提供了各种娱乐活动和便利生活的必要场所,举办各类比赛,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44.30%的公司提出对特殊员工的关注,对于生病的职工、退休职工、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等给予支持和帮助,以实际行动关爱员工。只有26.58%的公司披露了改善厂区环境、厂房设施、生产工艺,修缮员工宿舍等工作和生活环境改善信息。

消费者类信息的披露方式基本上为文字叙述为主,数字化的信息较少。产品质量与提高信息的披露达到了72.15%,包括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控制、品质保障体系的建设、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实施、产品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等方面介绍。但关于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评价、产品报废率、返修率、退货率等指标基本没有提及。有49.37%的公司注重客户服务,设立售后服务部等职能机构,定时回访消费者,召开客户恳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等,但是没有公司披露客户对售后服务的评价、客户的投诉内容以及企业如何处理客户投诉。有34.18%的公司提到加快产品研发,丰富产品品类,推动产业升级,申请专利等方面的信息,但总的来说,披露新产品研发信息的公司较少,研发投入亦没有公司提及。

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因此,节能减排、防止环境污染是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对于环境与能源类信息,各上市公司主要从控制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恢复以及能源节约三方面进行披露,有72.15%的公司披露了能源节约信息,将环保节能和促进绿色发展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63.29%的公司披露了控制环境污染,关于环境污染恢复的信息有31.65%的公司进行了披露,但大部分的公司没有披露资源综合利用率、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等信息。

社会类信息中,79.75%的公司披露了公益与捐赠类信息,具体包括社会捐助的具体项目、具体金额和获得的社会荣誉。44.30%的公司披露了社区服务、参与街道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修建所在社区的活动中心、健身场地等公益活动。30.38%的公司关注老弱病残弱势群体。创造就业机会的信息披露较少,只有21.52%的企业披露。

在其他类中,有53.16%的公司披露了纳税情况和金额。供应商权益方面,有49.37%的公司披露了信用评估等级、供应商服务系统、公平交易的理念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并未披露具体的招投标管理、付款期限、应付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有23家公司披露债权人权益,比例只有29.11%,许多企业对债权人权益仅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负债金额和按时偿还利息的数据披露较少。

为了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关注度,不断改进报告编制工作,有8份报告设置了意见反馈表或者意见反馈的联系方式。为了增强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有3家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第三方审核。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概况分析和报告内容解读,可得出如下结论:(1)现行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增幅并不大,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偏低。在披露报告的企业中,属于强制性披露信息较多,自愿性披露信息较少。(2)部分行业和地区披露信息的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政策规定或者监管部门要求。(3)总体来说,与2008年之前相比,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有了极大的提高,就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具体解析来看,现行民营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多采用文字性描述,缺少必要的数据分析。各公司之间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内容极不均衡,具体到二级披露指标,披露差异更大。大部分民营上市公司选择性的披露对其有利的社会责任信息,回避不利于树立企业形象的负面信息。(4)设置意见反馈表的公司和经过第三方审计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低,报告的真实性、可信度受到质疑。

针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1)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深化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规范民营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民营企业应该认识到及时、规范和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2)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建立分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体系。该体系应规定具体的披露内容、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以避免上市公司逃避披露不利于树立企业形象的社会责任信息。(3)建议对社会责任报告增加意见反馈和第三方审计,加强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钟宏武,张蒽,张唐槟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2009[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许家林,刘海英.我国央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基于2006-2010年100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6):77-84.

3.肖曼,许家林.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与完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1):106-111.

4.杨莎莎.创业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2.

公民环保意识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全程参与

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96-0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在信息公告、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后,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各种社会团体、学者专家、当地居民等,通过法定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定、监督、听证等一系列活动。这实质上也是项目建设单位和规划编制机关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充分体现了项目各方和规划编制各方同公众之间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性。豍

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不足

(一)公众参与环评环节中的局限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1条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从该条中我们可以看出:公众只有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阶段可以参与其中,而在后面的专家小组预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等环节中,我们再难找到公众参与的痕迹,法律也再无相关规定。

(二)公众参与主体的局限性

2006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3月18日开始实施。不少专家学者称,这是国务院各部门中第一部具体规定公众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部门规章,也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第一部从国家层面上规定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对于如此高的舆论评价,笔者还是抱着质疑的态度的。

环境保护这一理念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也显然无法和美国等国家的国民相比。除南水北调,三峡大坝等巨型工程项目可能引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环保团体等的特别关注之外,一般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地方性建设项目,很少能引起公众的关心。而且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在征求公众意见时,大部分时候还是邀请地方代表、相关专家等参加讨论,给出专家评审意见。而对于普通公众,特别是项目周边受影响的居民的意思往往不够重视,没有考虑到他们对项目的了解情况、知识背景和环保意识,因此获得的公众意见也往往形同虚设。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

(一)拓展公众参与环评的环节,实现公众的全程参与

《办法》第5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只体现在编制报告书和审批的过程中。在此之前,公众对建设项目的信息不曾了解,当然也就无法在审批阶段给出最合理有效的建议,这样就降低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环评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一般会将环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发单位对开发行为初步评估后,编制环评说明书提交有权行政机关审核。如果行政机关通过了环评说明书,在颁发许可证之前,需要举行公开听证会,而且会在开发场所附近张贴或公示相关内容一段时间,并在报纸或其他媒体上刊载有关事项。在公示期满后还会举行公开听证会,向计划区居民说明以解众虑。如有关行政机关认为开发行为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则要进入第二阶段:由主管机关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及民众进行现场勘查并举行听证会,确认可行的替代方案及其他有关执行评价的事项,听证会必须对有厉害关系的民众所提问题予以现场说明和答复,而且会议记录中必含“对有关机关及附近居民意见的处理情形”豏。由此可见,在上述程序中,几乎每一步,公众都能够参与其中,且公众在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二)增加公众参与的主体,确保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我国环评的参与主体大多为专家学者,他们具备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到的眼光,应该成为评价主体的中坚力量。但是在选取评价代表的时候也应该兼顾广泛性,要注重那些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普通公众的意见,特别要发挥各种环保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他们和既有建设项目没有利益瓜葛,所提意见往往最为中肯豐。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倾听周边受影响的居民的意见,他们才是最直接的利益关系人,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意见,将可能引发一些列社会问题。另外,在参与方式上也应该实现多元化,除了既有的听证会、论证会、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形式外,还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新闻媒体、互联网论坛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避免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注释:

①郑铭.环境影响评价导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7.

②蔡守秋.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建议[J].上海环境科学,第21期.

公民环保意识报告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五个”建设,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提升城市品质”主题,根据创模整体安排和计划进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模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创模活动,为创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

大力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创模社会氛围,切实提升创模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认可度,努力推动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达到创模指标要求。

三、宣传重点

根据“创模任务攻坚和考核指标基本达标”、“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和迎接国家考核验收”、“技术评估、问题整改、考核验收、接受公示和公告命名”3个阶段的工作安排,采取重点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在创模启动大会、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和迎接国家验收3个时段掀起宣传舆论的高潮。

(一)创模任务攻坚和考核指标基本达标阶段(年月至年)。

全市创模启动大会阶段。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决心和信心,宣传创模的目的意义、工作任务、安排部署等,分析创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让市民广泛知晓创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自己在创模中扮演的角色和应尽的义务,形成人人关心创模、支持创模和参与创模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模任务攻坚阶段。大力宣传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和推进次级河流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发动市民监督、举报环境污染,推进督查督办,推动社会关心的热点、焦点环境问题加快解决;积极倡导环保、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模式,教育、引导市民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考核指标基本达标阶段。全面、深入、持久地宣传创模“六大任务、工程”工作进展情况,广泛发动、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创模活动,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推动创模工作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市民对创模的知晓度、认可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二)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和迎接国家考核验收阶段(2012年)。

考核指标全面达标阶段。大力宣传创模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和各项指标实现情况,宣传创模对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和市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积极作用,通过前后对比,充分肯定创模取得的成绩,集中宣传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情况,努力提升市民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迎接国家考核验收阶段。大力宣传创模取得的明显成效,全面展示创模工作成绩,深入宣传创模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认真总结创模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通过创模前后各项指标的对比和市民切身感受的变化,宣传创模对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巨大推动作用,树立宜居的城市形象。

(三)技术评估、问题整改、考核验收、接受公示和公告命名阶段(2013年)。

本阶段主要发动市民查漏补缺,促进创模整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创模成果,切实提高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度,为创模迎接国家技术评估、考核验收、接受公示和公告命名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主要工作

按照市、区县、镇(街)、社区“四级联动”,单位、媒体、公众“三位一体”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创模各阶段工作重点、难点和社会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全民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活动等,全方位、多形式、多手段开展创模宣传工作。

(一)新闻宣传。

1.在《日报》开设创模专栏,刊发各级领导创模署名文章,空气质量日报、水质周报(月报)等重要环境质量信息;定期不定期对创模的阶段性进展、重大工程、创模重点和难点、市民关心的环境问题等开展深度报道,推出创模《特别关注》栏目;在副刊上有针对性地约稿和发表与创模有关的文学作品,营造创模氛围。《晚报》、《晨报》、《商报》、《时报》等媒体结合自身特点,开设创模专栏,开展创模新闻报道,设立公开栏、曝光台、回音壁等栏目,空气质量日报、水质周报(月报)等重要环境质量信息,公布创模重大工程进展,跟踪报道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解决情况。

2.电视台卫视频道、新闻频道、科教频道、影视频道等播出创模公益广告;《新闻联播》、《新闻纵贯线》等栏目开设创模宣传专栏(专题),《特别关注》栏目不定期对创模工作进行深度报道,《天天630》栏目开设曝光台、回音壁等栏目,跟踪报道环境问题解决情况;在固定的栏目、时段空气质量日报、水质周报(月报)等重要环境质量信息,在电视台卫视频道《天气预报》节目中空气质量日报。

3.电台、交通广播电台的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播出创模公益广告,开设创模宣传专栏,播放创模公益广告,空气质量日报、水质周报(月报)等重要环境质量信息。

4.华龙网设立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专题网页,空气质量日报、水质周报(月报)等重要环境信息,开设创模论坛,开展创模宣传口号、金点子征集以及网上留言、网评、网络调查等互动活动。新华网频道、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大网以及市级有关部门、主城各区人民政府、北部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和单位网站链接创模专题网页,并结合各自特色开展创模新闻报道、网上评论等活动。手机报创模新闻。

5.根据创模工作进展,定期召开新闻(通报)会,组织中央和市属新闻媒体围绕创模重点、难点工作和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解决情况进行采访,通过专版、专栏、专题采访和特别报道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报道创模“六大任务、工程”进展情况和成效,展示创模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大力宣传创模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生动事迹。

6.在《中国环境报》等中央媒体发表市领导创模署名文章,刊登创模系列报道。

7.组织开展创模优秀新闻作品评选、表彰活动。

(二)社会宣传。

1.在内环快速路、绕城高速公路、机场快速路和成、黔、宜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主城各大进出口、车站、码头、机场、商圈、公交站台等规划的公益广告位及商业广告位创模户外公益广告。利用电子屏、显示屏播放创模标语和创模公益广告。在公交车、出租车、旅游车、轻轨车厢内外开展创模公益宣传。

2.全市各级党政机关、街道、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宣传栏等方式营造创模宣传氛围。大型超市、商场、宾馆、酒店等设置创模宣传广告和宣传品。

3.制作《创模宣传画册》、《市民创模宣传手册》等系列宣传资料、宣传品。

4.围绕创模主题,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模宣传活动。

5.举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知识竞赛。

6.实施系列绿色创建工程。深化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宾馆、绿色企业等系列创建活动。

7.组织开展创模摄影大赛及图片展,直观记录和反映创模带来的变化。

(三)全民环境教育。

1.出台《市全民环境教育实施意见》,实施全民“绿色教育行动”。

2.进一步深化“环保课进党校”工作,全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设环境保护课程,推进党政干部环境教育教材使用,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考试、考察范围。

3.抓好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工作。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提高到85%以上,每学年开设环境教育12课时以上,地方课程使用统一的环境教育专题教材,绿色学校全部开设环境教育课。

4.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创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创模环保征文比赛和绘画竞赛活动,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绿色星期天”及创模主题班(队)会活动。引导青少年认识生态环境、关心生态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各种公益活动。组织高校环保志愿者深入社区和公共场所,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5.开展市级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评选工作,建设市环境教育主题公园。

(四)公众参与。

1.依托12369环保热线和环保渠道收集市民有关创模的意见和建议。

2.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学生代表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开展创模工作的视察、座谈和参观活动,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人人参与创模”的良好氛围。

3.广泛开展“我为创模做件事”活动。组织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学校师生等,开展保护母亲河、整治城市脏乱差等社会活动。

4.开展“环保形象大使”、“创模义务监督员”征聘和“绿色”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5.每年开展创模满意度调查,收集市民对创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市民对创模工作的认可程度。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成立创模宣传组,统筹协调创模宣传工作,研究解决创模宣传中的重大问题。

成员: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经济信息委、市教委、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商委、市环保局、市市政委、市文化广电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国资委、市园林局、市委党校、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日报报业集团、广电集团(总台)、主城各区人民政府和北部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

(二)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创模宣传工作,将创模宣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本部门和本系统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好该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和人员,并将所需经费纳入专项预算,保障创模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2.层层分解,加强考核。将创模宣传纳入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强化工作落实。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全市创模宣传总体部署和计划安排,制订本单位、本系统的创模宣传教育实施方案;主城各区人民政府和北部新区管委会要将宣传任务分解落实到镇(街)、社区,层层制订和落实宣传方案,形成市、区县、镇(街)、社区四级联动的创模宣传体系。有关区县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密切配合,根据创模工作不同阶段的重点、难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工作,确保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