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论文

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论文

一、教材编写生活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①因此,新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背景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新教材在每一册专门增设了“数学广角”单元,多以“操作实践”为主题,旨在使小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数学知识,并在理解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模型的基础上,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更为凸显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变革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中。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常用的环节,也是每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见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实现。我在教育实习期间,听了一些小学语文课,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教师不是一味的“讲知识”,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也参与到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多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理解知识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学生拥有了“话语权”,而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重视。因此,教师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对话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过程首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很重要的影响。情感的教育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来实现,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过程更能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把握学生理解的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能多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创造性和抽象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教育评价指导思想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效率的功能。教师以学生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他们学习能力好坏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而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取得更好的分数,剥夺了他们大部分的课外时间。这样,不仅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发生了变化,而且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行,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也发生着巨变,其明显表现在考试制度的改革上。第一,考试功能的转变。改变传统意义上考试选拔的功能,考试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改善教育教学的质量。第二,考试内容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更强调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更注重对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查。教师在考试中应创设更具有真实性的情境,适当地增加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题目。第三,考试形式多样化。从目前中考、高考考试改革可以明显看出,考试形式突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形式,同时,还将纸笔考试评价和非纸笔考试评价相结合,出现了多种新的考试形式。在试卷考试中,除了闭卷考试外,还有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其题目的类型也从单一的记忆性问题扩展到运用型、理解型、评价型等。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此轮新课程改革所取得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汲取国内外改革的一些经验,扬长避短,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朝着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优化课程资源、教学生活化和课程评价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王莉芳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