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活动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艺术心理活动是歌唱艺术过程中,演奏者的复杂心理活动。声乐心理学在声乐艺术理论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不仅影响声乐艺术的发展,而且影响表演者艺术水平的发挥。众所周知,声乐教学涉及内容广泛,教学难度大,是学科教学的重点。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学的应用效果,直接(或间接)影响艺术教学的成败。因此,艺术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声乐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详细阐述艺术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问题:

一、艺术心理学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人的发声器官布满了神经,各个神经元之间构成联系网络,通过器官表层肌肉向大脑中枢传递信息。艺术心理反应系统是学生将教师的技能信息传递给大脑神经中枢,然后大脑神经系统向发声器官发出命令,贯彻实施神经中枢的意志。意志实施与贯彻的好坏,主要通过听觉传入系统向大脑传递信息,大脑将信息进行调整再发出,让相关器官准确执行命令。事实上,大脑经过不断地接受、调整和保存信息,才让相关器官准确地执行意志,这种心理系统是声乐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演唱是呼吸器官、语言器官、共鸣器官、表情器官等生理动作的综合作用,是由演唱者的心理意识支配。声乐教学事实引起学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心理反应又影响学生的生理动作。动作是学生演唱和发声的内驱力,动作的实施与贯彻需要学生的意识和意志完成。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演唱时打不开喉咙,教师采用反复训练、强化练习等办法,直到学生学会为止,这就是大脑意识和意志的贯彻过程。演唱动作属于高级生理过程,其受演唱者的心理意识和意志的支配,所以演唱者的一切行动都是大脑意识的表现。如果说演唱属于物理学范畴,那么音响、共振、泛音、高声、音长和频率就属于心理意识、直觉和意志范畴。《乐记》记载:“凡音由心生,人心使然之”。无论演唱属于生理范畴,还是物理范畴,其都属于表演者的心理活动。声乐演唱是演唱者感觉、知觉、意识、记忆、情感和思维等心理因素的共同结果。艺术心理学自始至终贯彻于声乐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支配着表演者技巧的发挥。因此,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巧妙、灵活地运用艺术心理学,达到预期的声乐教学效果。

二、艺术心理学与声乐技巧的关系

艺术心理学强调多种因素的协同活动,强调教学过程中心理行为控制。声乐教学需要建立在心理支配基础上,特别是技巧教学,否则就让学生处于盲目学习中。学生需要在听、视、感等方面建立联系,才能实现想象和内心的互动,提高自身的表演技巧。表演者要想将自身的技巧全面发挥出来,需要具备六个方面的能力:1.基础感觉能力,包括声音高低、强弱、长短;2.高级感觉能力,包括节奏、音色、音量和和谐;3.控制能力,包括音高、音强、时值、节奏、音色;4.想象能力,包括听觉想象、肌肉想象、创作想象;5.智慧能力,包括联想、反射和天资;6.感受能力,包括审美、情感和情绪等。上述能力都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说明声乐表演属于复杂的心理过程。教师需要利用艺术心理教学法,全方面启发学生去感觉、理解声乐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象,从发展的声乐教学中发展规律,并将这些规律与自身的心理情感融合到一起。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声乐教学,消除对声乐教学学习的畏惧情绪,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学生利用艺术心理理论,富有感情地演唱,增加生动的表现形式,以及丰富的形象思维,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更好地进行声乐表演。

三、艺术心理学的联想作用

声乐表演要求演唱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不仅要掌握音乐技能,而且要在表演过程中体现自身的综合素质。表演者的发声能力和技巧都具有心理特征,都受心理活动影响。联想和想象是声乐教学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思维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学习。联想指通过生动形象和感慨认识来掌握表演特点,虽然看似超出人的现实感觉,但也属于表演者对客观实际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声乐表演过程中的联想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诸如,音乐的感觉、音乐的创造等。一方面,演唱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产生联想,并依靠其进行表演思维。另一方面,表演者在处理歌曲的过程中,其自身对歌曲的联想又促进歌曲形式的表现,增强歌曲与表演者之间的互动。演唱者在表演前,要努力使自己进入联想已经,将歌曲情感意象化。简单地说,声乐表演者将歌曲中的情感联想成为一段美丽的动人画面,并在表演过程中展示出来。歌曲联想不是随意的,而是依据表演者的自身经历表现出来的。因此,当一首歌曲通过不同的表演者进行表达,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与不同的受众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下面就对艺术心理学在听觉表现、视觉表象进行详细分析:

(一)听觉表象

听觉表象就是表演者接受外界的声波刺激,在内心形成一种联想的图像,诸如,声音形状、声音运动等,并将其转化为音响。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听觉表象是感觉的基础,是声乐技巧的表现。因此,表演者要想获得美妙的歌声,需要在大脑中建立声音表象,然后按照表象去控制各个发生器官。听觉表象可能是按照表演者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意愿实现的,也可能是模仿其他专家来实现的。听觉表现通过音响信息进行反馈,表演者找出音响和声音表象之间的差距,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

(二)视觉表象

视觉表象是通过表演者的视觉能力和表演经验产生的,是表演者已知情景的再现。例如,《蒙古人》表演时,表演者就会回忆起蒙古草原的辽阔:“雄鹰在天上飞,马儿在地上跑,牛羊在河边吃草,河流蜿蜒过草原”。又如《坐上火车去拉萨》表演时,表演者仿佛是一位游客,坐着青藏专线火车,在青藏高原穿梭,美丽的心情表现在脸上。这些歌曲的视觉表象都是以上生活阅历的再现,引导表演者进行生动的表现。视觉表象是声乐表演的关键,直接影响表演者的情绪和内心的表达。表演者的联想随着歌曲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并进行听觉和视觉的不断转化,提高声乐的表演效果。声乐表演要求表演者在头脑中不断进行情景浮现,灵活、生动地再现歌曲情感。表演者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将声乐与自身的经历融合到一起,两者相互影响和丰富,最终通过声乐表演再现出来,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总之,联想渗透到声乐表演的每一个环节,帮助表演者更好地进行技巧展示。例如,呼气训练、吸气训练、吐字训练、发声位置控制、声音共鸣控制、声音运动等,都需要声乐学习者进行联想。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联想来启发学生进行声乐学习。

四、结语

虽然艺术心理学属于音乐心理学的分支,是声乐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但其对于声乐教育的作用非常显著。声乐学习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发声器官,而且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诸如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表现等。发声器官属于声乐学习的先决条件,心理素质属于声乐学习的后来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充分地展示自身的表演技巧。假如说,“声音”是表演者的生理表现,那么“情感”就是表演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没有“情感”的声音是空洞的,这就声乐学习中常说的:“以情传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艺术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进行声乐学习,提高声乐教育的效率。

作者:鞠銮升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