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在线课堂开放教育论文

在线课堂开放教育论文

一、对电大系统转型升级的认知

当下中国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改革与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变革转型,等等,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电大发展关注的焦点也集中到了转型。可是,电大转向哪里,是转向开放大学吗?然而,开放大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型大学,我们似乎还并不很清楚。国家开放大学严冰副校长在很多场合都提到“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的问题,就是说,电大转型不是从一所大学转向另外一所大学,而是指电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面临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包括电大教育服务对象的新特点,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性、公平性等,建立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基础之上的开放大学,应该以一种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式应对新的教育形势,即电大转型是一种发展方式的变化,是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那么,电大教育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明显地表现出阶段性。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精英高等教育,到1998年高校扩招从而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教育部提出的目标是2020年达到40%。国际上通常认为,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正处在大众化阶段的中后期。此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其发展速度明显要慢下来,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能力和教育水平受到相应制约,再加上社会对扩招后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普通高等教育势必从规模扩张回归到质量提升上来,走内涵发展之路。回过头来看电大,电大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明显的政策依赖性和对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性、辅助性,进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电大从对精英教育的补偿阶段到对大众高等教育的补充助力阶段,这段时期电大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职成人,所以电大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定位于成人高等教育,主要任务是对在职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的补偿与提升,“在职成人”也因此成为电大教育的标识。然而,随着普通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普通高中升学率大幅提升,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多层化、公平化,电大教育的受众主体——在职成人的年龄结构、从业结构、岗位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年龄主要集中于18~25岁,从业领域集中于第三产业,学习者从业岗位以普通工作人员为主。相关研究还表明,电大学习者的学习动因不仅仅是学历提升,首要目的是提升职场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就业和谋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电大教育必须重新思考其价值取向,重新定位,电大系统转型应该从政策依赖型转向用户依存型。用户依存型与政策依赖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展方式的变化。一是电大教育要走向市场,不再是普通高校教育的同质化追随;二是电大教育要主动适应学习者,而不是让学习者适应电大;三是电大教育要把平民确定为服务对象,依据平民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状态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把平民生存与发展状态的优化作为价值取向和质量评价标准。电大教育的中心工作依然是教学,30多年的电大教育实践表明:“面授+网络”的混合教学模式得到较广泛的认可。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两个课堂,一是基于实体学校的“在校课堂”;二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课堂”。至于这两个课堂如何混搭,谁多一些谁少一些,要视客观条件、课程性质与内容、学习目标与要求而定,不能一刀切。对此需要重点探讨的是:这两种课堂如何构建以及怎样组织实施才是最有效的。在我们看来,这是长期困扰电大教育的瓶颈问题,同时也是事关电大教育或者说是开放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二、基于知识理解的开放教育“在校课堂”

“在校课堂”即是以组班形式由主讲教师在课堂授课教学。凡是学校都有在校课堂,问题是远程开放教育需不需要在校课堂?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电大系统中曾引起不少的争论。理由是:电大实施的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提倡的是自主学习、网上学习,因此不应该有传统的面授课堂。笔者认为这是对“自主学习”极大的误解。我们的实践表明:“自主学习应该是主动而有主见的学习,包括自主选择、自主识别、自主控制以及自我培养的学习。”电大进入用户依存型发展阶段,不能还像政策依赖型阶段那样,习惯于设计一些标准让学习者去达成、去适应,适应了就是远程教育,不适应就不是,而不考虑学习者的需求与选择。这有悖于自主学习的逻辑,也不符合开放教育宗旨。当然,电大系统现在已经达成了一致共识:电大的面授辅导课堂是必要的,各级电大应重视面授辅导教学。接下来的问题是,开放教育应提供什么样的面授辅导或者说是“在校课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开放教育学习者与辅导教师对“在校课堂”的期望。有学者对开放教育教学模式调查分析后发现:“学生认为,能够理解知识是最大的帮助,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辅导讲授课程知识,其次是学习方法传授。教师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提供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作用,其次是知识的讲解。”这说明学生更想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教师更想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和教师的认识都没有错,但存在偏差,无视这种偏差的存在自然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现代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我们认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材质”,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水平;二是教学用的“教材”,也就是教学内容。如果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那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同时很好地实现两者的诉求,作为教师应首先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知识理解诉求,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事实上,依笔者从事电大课程教学20多年的经历,也确实体验到电大课堂教学经常面对的两难选择,不得不舍其后者而保全前者,这是电大课堂教学的特点使然。广州电大在2013年针对来自企业的电大学生做过一次“你要求电大为你做什么?”的项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学习时间方便”;其次是“课程教学有针对性、效果好、好过关”;再次是“教学支持一站式服务”;最后才是“学费可分期、可融资、可减免”。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电大“五统一”的教学制度设计,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基于知识理解的教师主讲模式是开放教育“在校课堂”的有效模式。基于知识理解的教师主讲课堂,与普通大学课堂相比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其核心在于教师的教。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课程内容要点,以学习知识为中心,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辅以直观实用的多媒体技术,高效达成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实现考试过关目标。简单地说,电大教师要具备让学生听得懂的能力,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痛苦”,作好学生的“知识厨师”,把不好吃但有营养的东西,变为既有营养又好吃的东西。教师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具备宽厚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较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更要具备高效驾驭课堂教学的手段、方法及艺术。这些能力的具备因人而异,很难统一标准。根据笔者从事电大“离散数学”课程教学10多年的经验,以下课堂教学规划及讲授方法,相对而言,较切合电大的课堂实际。

1.课堂教学设计的“情景规划法”任何一堂课,讲什么,怎么讲,教师事先都得规划,即备课。现代企业管理领域有一种新型的战略规划方法:“通过分析新生事物的驱动力与限制因素,找出其中关键的不确定因素,开发出可能出现的若干情景,从而更好地应对潜在的挑战。”这就是“情景规划法”。其要点是把自己的战略放到不同情景中进行测试或推演,继而优化、改进其战略选择。电大的“在校课堂”,学生来校听课的驱动力是什么?是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限制因素是什么?业余学习,到校上课时间很宝贵;关键不确定因素是什么?担心课程考试不过关。那么,我们的战略选择是什么?以“离散数学”课堂教学为例,笔者经过测试与实践得出“二八选择”课堂教学策略,即“花100%的精力,只讲80%的重点知识,达到80%的理解程度,得到64分的考试效果;而不是花100%的精力,讲授100%的全方位知识,只达到60%的理解水平,得到60分的考试效果。”比如,“离散数学”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必修统考课程,4学分,正常课堂教学应为72学时,笔者经测试与实践,只用25学时即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到课率达90%以上,统考合格率达90%以上。

2.“以教导学”的讲授法如果把教学过程分为教的过程、学的过程以及教学交互的过程,那么,“以教导学”突出的是教的过程。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引导者,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接受教师施教的内容和方法,慢慢地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参与。“以教导学”的课堂,教师是主体,强调对知识的认知过程,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依笔者的教学经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以认知主义与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把握以下原则是有效的:一是“讲史求源”。即讲知识的背景及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讲知识的演变史及问题的形成过程。知道来自何处,才能明确走向何方。二是“以简御繁”。任何知识的形成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把简单的、基本的知识构成要素讲清讲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重点和局限,主题少一点,学生会学得多一点。三是“情景合一”。把学生生活经历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多种情景,从不同情景、案例中寻找同一论题的证据和论证。比如“离散数学”课程,学生网上评教最多的评述有:“很喜欢您讲的课”、“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现在第一次对数学有点认识,您的讲解生动而容易理解,现在我觉得数学并不难学了”、“现在数学课的课堂气氛很好,学了不少有趣的知识”、“邹老师激起了大家学习特别是数学的兴趣”,等等。从学生这些评述中可以看出,“离散数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效果是好的、成功的。

三、基于知识点的开放教育“在线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仅从教育的任务和类别来讲,把电大教育统归于开放教育,甚至把电大就叫“开放大学”可能更合时宜些。当然,笔者在此无意探讨电大的称谓问题,作为电大教育工作者,更关注的是电大教育或者说开放教育的“远程、网络、在线”课堂到底是怎样的?为叙述方便,在此把这些课堂统称为开放教育“在线课堂”。

1.什么是“在线课堂”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明确“在线课堂”的作用是什么。一般来说,“在线课堂”首先应该有教师的教,比如说课程视频;其次应能满足学生在线个性化的学;最后应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所以可以这样说:“在线课堂”就是学生在线接受教师的讲解,通过自己的消化、理解、练习,实现对课程知识、技能的掌握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与“在校课堂”强调课堂里的教不同,“在线课堂”突出的是学的过程。因此,只要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在线课程都可认为存在“在线课堂”或者说就是“在线课堂”。比如说,国家开放大学的“电大在线”平台课程、网络课程、MOOCs、视频公开课、微课……我们自然会问,既然拥有这么多种类的“在线课堂”,有没有一个可供推广应用的有效范式?答案是“困惑!”。国家开放大学的“电大在线”平台,从开通运行到现在已有10多年了,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可使用效果还不够理想。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课程模式“一头热”。单纯地把线下学习的教学文件、教材等文本资源,录像、录音等音像资源搬上网,没有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对所有学习者进行的是毫无自主选择的、无差异性的单向填鸭式教学。二是教学过程“想当然”。习惯于居高临下、命令式地要求学习者,“你要去看、你要去学、你要去练、你要去测、你要去互动……”师生多数时候都处于被动应对状态。2003~2010年间,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4000门国家精品课程,有学者通过对其中3582门本科类、高职高专类课程的调查发现:国家精品课程的能访问率不高、视频资源质量欠缺。

2、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在线课堂”如上所述,开放教育“在线课堂”应该说已经丰富多彩了,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以罗列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提供方的思维模式跟不上信息时代要求,我们总是习惯于“高大上”“短平快”“自上而下”的中国特色思维模式,缺乏“市场化”“用户体验”“自下而上”的互联网思维。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化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获取的方便、快捷,更带来了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互联网思维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一是关注用户体验并持续改善;二是能把一个很贵的东西做得很便宜,一个收费的东西做成免费,一个很难用的东西变得非常简单;三是勇于自我否定,敢于放弃一些既得利益;四是能够网聚人的能力,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现今大学生已是离开网络就无法生活和学习,我们的“在线课堂”,如果无视他们的体验、不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不适应他们的学习习惯,肯定会被他们“拍砖”的。因此,开放教育“在线课堂”的设计与建设必须建立在用户体验基础上,按照互联网思维模式,遵守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简单方便原则。即在线课堂的组织结构清晰明了、教学布局简单合理,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拓展什么,依类分区,互不干扰。二是以学习为中心原则。即“在线课堂”的教学内容突出以学习为中心,各模块功能是什么,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达到什么要求,等等都要有针对性的明确标识与引导,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文本)的选取以及知识点的确定要与学习者的驾驶能力相匹配,必须、够用即可。尤为重要的是“视频讲解”或者说“视频课堂”,其时长、语速、动画、PPT等相关教学要素的使用,与在校课堂有很大的不同,值得研究。三是一站式服务原则。是指“在线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视频讲解、学生的作业训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能在一个账户下直达目标,一站式完成。

3.一站式“在线课堂”案例“在线课堂”的建设与使用在开放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各级电大为此付出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并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上线。至于社会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试水在线教育更是风起云涌!形势所迫也好,内在驱动也罢,总之,电大系统要实现向用户依存转型,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化建设适合自身用户需求的“在线课堂”是当务之急。广州电大基于50多年的电大教育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电大发展特点,于2013年决定:依托校本部教育资源,依靠校内知名教育机构——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的信息技术支撑,成立“广州电大实验学院”,开展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与行业、企业及工会系统等合作,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助力职工成长发展,提升开放大学为企业职工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办学和教学能力。采用“全网络在线学习”模式,开展现代远程开放学历教育,并已于2013年秋季启动,首批招收学员1500多人。一年多的实践表明:教学过程严谨、有序、顺利;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学员、教师、学者、专家、领导的普遍认同和称赞。笔者有幸参与其中,主持开发了“经济数学12”课程的“在线课堂”建设与教学辅导,体会颇深,总结经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简单明了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课堂整体划分成三个区:一是中心主体“学习区”,分为“基础学习(20分)”“难重点学习(80分)”“拓展学习(选修)”三个模块;二是左侧辅助“学习指引区”,主要包括课程简介和学习工具项目;三是右侧辅助“师生交互区”,主要包括教学答疑与在线辅导项目。学生进入课堂,学什么、学多少、做什么,一目了然。二是基于知识点的视频讲授。视频讲授是该课程的核心,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按教材章节编排顺序,精心选取必须、够用的知识点,依线性结构组织方式,视频从“点”(知识点)开始讲授,依次进入“面”(节),再到“块”(章)。每个知识点配有“巩固练习”,每个知识块配有“模块测试”,与平时线下学习习惯一致。全课程共设130个知识点(讲),46节(课),每个知识点讲解视频时长不超过15分钟,所有视频覆盖该课程5个学分的全部内容。三是积分鼓励的一站式支持服务。课程在每个学习发生点(包括观看视频、完成章节练习、模拟测试等)都设有计分功能,学生完成学习,网络就即时完成打分并提示,借此积分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取得该课程形成性考核(30分)成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工具,求得课程辅导老师、班主任、技术支持员的及时帮助。

四、结语

广播电视大学从政策依赖型向用户依存型转变,期间会遇到许多困难,带来不少困惑,有来自政策层面的,也有社会层面的,笔者认为更多的还是来自自身的不适应。我们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开放教育经验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已有实践经验,真正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化电大系统教学改革,探索教育与技术高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以认知主义与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依照互联网思维模式,以用户需要为导向,扎实推进基于知识理解的开放教育“在校课堂”以及基于知识点的“在线课堂”的建设与实践。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构建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形成线下、线上有效融合的“自循环O2O”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办好开放大学的理想。

作者:邹自德李文斐王学珍单位: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