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诌议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对策论文

诌议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对策论文

【摘要】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的形势下,加强和改善研究生创新教育迫在眉睫,结合研究生创新教育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研究生创新教育实施举措。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教育

《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2005]1号文件中指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战线共同的重要任务,要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研究生、导师和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深刻改革、培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高校大批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无疑会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凸显研究生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就必须重视研究生创新教育工作。但是,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还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加强和改善研究生创新教育迫在眉睫。

一、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研究生创新教育是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即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人格,使学生成为能对社会做出极大贡献的创新性人才。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研究生创新教育理念从提高创新素质,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对教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做出了理性认识和判断,它提倡教育的个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动力系统,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树立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意识,可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二、影响研究生创新教育的不利因素

2.1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有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认为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的继续,自然而然的承袭了本科教育的一套理念,对研究生教育“统”得过死;有的认为研究生教育主要靠导师的“导”,学生应强调自学,实际工作中就“放”得很宽。结果在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就出现了“统”得过死和“放”得过宽的尴尬局面。问题的症结在于教育思想、管理理念上没有清醒认识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及功能,以致于被传统的教育思想束缚了手脚。

2.2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都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创新知识的积累。目前大部分院校所采用的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侧重点不够明晰,课程与论文之间的处理关系有待改进。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不利于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或其研究领域的需要形成完整的知识整体。如果能从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课题等因素出发,给予研究生在课程设计上的自由将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创新。

2.3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在教学形式上,大部分高校仍停留在采用“灌输式”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状态,这种停留在单纯教授书本知识的方式缺少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因材施教,阻碍了学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忽略了对研究生自我思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易使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缺少与其他教师学术间的交流,信息量的不足导致研究生创新知识积累不够,至研究生的论文内容枯燥乏味,创新不足。

2.4创新师资队伍相对落后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有一支有创新精神的导师队伍。目前,我国在导师队伍建设中还没有真正形成竞争和淘汰机制,以致有些导师当了博士生导师后反而进入了科研低谷期,一些年轻学者成了研究生导师后,就离开了实验台,遥控学生做实验。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阻碍了导师的前进步伐,加速了导师知识的老化。研究生水平相对不高也是影响实际创新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研究生生源虽然很多,但是优秀生源往往只进入了少数几所高校,造成有些学校或某些专业往往报考研究生人数比招生人数还少,因此在研究生招生中选优比较困难,造成研究生入学起点不高,培养创新能力较难。

2.5奖惩管理机制缺乏

目前我国对研究生的奖励只是停留在数额不高的奖学金和几张奖励证书。在一些具有风险性的科研过程中,导师和学生有时还需自己想办法解决经费问题,而最终获得的科研成果与给与他们的物质奖励远远不能成正比。这种境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不愿在具有挑战性科研事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而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研究生的惩罚制度几乎没有。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依然和本科生一样是“严进宽出”,淘汰率很低。只要修满学分,写出毕业论文,就可以拿到文凭。而学生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究竟有多高,很难考核。

三、研究生创新教育实施举措

3.1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创新

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民主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前提。首先需要转变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在于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型的合格公民,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其次需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创新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的功能在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然后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赋予学生真正的平等地位。只有在平等的地位上,学生才敢质疑教师的权威,提出富有创新意义的观点,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最后以传递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成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上来。我们要把研究生教育从学习场所转变向探索知识的场所,把重点转到培养探索与创新能力上来。

3.2教学方法、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

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新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以研究生自学,老师启发引导为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教学中还应以人为本,重视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给学生个性化的自由空间,建立宽松的学术环境,使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双向的交流,以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加大研究生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不断更新研究生教学内容,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应着眼于创新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着眼于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理论前沿,着眼于学科最新的技术、方法、工艺,跟踪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要重视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严格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方针优化课程体系。

3.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创新

首先完善导师的遴选,必须从实际出发,按需设岗。结合教师的实际能力,年龄等因素,尽量以量化的形式制定选拔标准。遴选过程中重视对导师思想道德,政治修养,学术风范等方面的考察。其次加强导师的培训与交流。学校需提供校内导师间的沟通的平台,特别是促进中青年导师向年资较长导师的学习;加强导师的继续教育,增加导师去校外、国外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帮助导师进行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最后需强化对导师的考评与监督考评应力求全面、科学、公正,并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对现任导师任职资格审核的最重要指标,这是保证导师队伍质量的动力之源。研究生论文的盲评工作和优秀论文评选是一种考核和提升我国指导教师的专业学术能力与水平的好方法,应结合对导师的人格特征、个人修养、学术风范等进行科学的评价考核。

3.4激励机制的创新

在努力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督和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形成一种激励创新、崇尚创新的育人环境和氛围。首先学校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研究生开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主的科技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前沿性和创新性的项目课题申报,学校对优秀的作品及课题组予以立项、奖励并推动优秀项目的成果转化。其次对创新成果奖获得者优先评为特优研究生和免试推荐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可通过评选优秀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学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根据刊物级别和质量给予物质奖励,对申请专利给予资金资助。最后组织“研究生创新课题”、“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等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在竞赛中开发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2]宋晨晖.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6,6.

[3]常宝英.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探索[J].文教资料,2008(6):185—187.

[4]夏欢.浅析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互动关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4):97.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高校社科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高校社科信息研究中心 ;河北省老教授协会

高校招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高校社科动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高校社科信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