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范文精选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一)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问题

1.行政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

我国国有企业实现绩效管理的起步时间较晚,因此,就现阶段我国的国有企业而言,大多数行政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普遍认为绩效管理相当于绩效考核,并且认为制定绩效计划与目标是企业领导的职责,自己只需服从命令并且执行命令,按照领导制定的绩效计划行事。此外,更存在着很多行政管理人员认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与行政部门无关。这些认识都是相当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正常发展于运行。

2.国有企业绩效机制不健全,设计形式不科学

国有企业绩效机制的不健全与不科学体现在绩效计划跟不上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与企业战略目标严重脱节,不仅员工的工作表现没有与企业战略通过绩效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更体现在我国国有企业没有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来对企业的绩效管理和绩效指标进行调整,导致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不能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我国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导致国有企业办事效率低,组织效益不高。

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缺乏持续的改进,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绩效沟通、绩效反馈与绩效申诉这三个工作环节的重要性,忽视了沟通与反馈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够到位,员工绩效管理得不到有效改进。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正确合理的绩效管理理念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的职业素质,就是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只有通过树立正确合理的绩效管理观念,才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使用好绩效管理这一工具。就现阶段而言,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的开展不够,导致绩效管理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行,影响其管理效果。同时,由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机会,导致管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的内容和作用,对绩效管理不够重视,没有树立正确合理的绩效管理理念。

2.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不合理

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上,必须从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以此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有效引导和约束组织和员工行为。导致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绩效管理的设计不合理,没有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经营情况,建立起科学并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标准体系。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在设计上没有形成有机整体,绩效计划的设立、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结果和应用等各个环节没有紧密联系起来,容易导致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严重脱节。由于行政管理工作难以量化,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价标准难以量化,导致标准难以界定。

3.人力资源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欠缺

国有企业绝大多数的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专业素质欠缺,没有同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再加上国有企业对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其从事绩效管理的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升,不能根据国有企业的相撞制定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制度。

二、完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从企业战略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

国有企业为了完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企业绩效管理,强调行政管理人员提升组织绩效,促进企业内部合理运转。为此,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学会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如何提升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促进企业绩效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而不能仅仅将绩效管理视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国有企业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性质管理岗位的特点,设计出更有针对性更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使其能够满足各部门各工作岗位发展的需求。

(二)加大对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的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各级员工的绩效管理观念、技能、知识等方面存在着缺陷与不足。技能的不足导致国有企业绩效管理落后,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大对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各层级员工的培训力度,培训的核心内容,应该从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的观念开始,针对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指导行政管理人员如何更好地进行绩效管理。只有当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得到了专业的绩效管理专业培训,树立起正确合理的绩效管理观念,掌握全面系统的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与技能,更加清楚绩效管理的本质,保障绩效管理体系的顺利执行。

(三)重视心理契约在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推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许多中小企业没有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所以导致财务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1-2]。如果中小企业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继续得以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在财务管理方面有所改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机构设置

财务管理机构是组织和管理企业资金流动的部门。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主要有会计和财务组成,也就是将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组合在一起,虽然这样的组合关系简单,但是不便于分工,通常以会计核算职能来划分内部职责。

2.岗位设置

中小企业通常是家族企业,财务岗位往往出现职权划分不明和岗位交叉的问题。由于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往往将其家庭财产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混在一起,导致财务管理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和作用,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

3.职能效率

由于企业忽视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一味的追求外部的生产效益,导致企业的整体效益无法提高。尽管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决策效率比较高,但是决策的过程和结果的质量比较差,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3]。

4.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大多数为私营企业,这一特点也集中体现在资金的筹集方式上,主要靠企业主自身长期的积累以及亲友借贷或者合伙筹资组成了企业的初始资金,筹资的渠道和方式都比较单一。

5.流动资金管理

我国多数的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占比较低,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资金缺乏,融资困难,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很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并且目前的经济形势也不稳定,导致企业库存积压过多。为了减少库存,打开销售市场,多数企业选择赊销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企业的销售渠道,但也造成企业资金短缺,流动资金少的问题。

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项目投资缺乏科学依据

许多中小企业片面追捧“热门”产业,不注重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常常忽视自身的客观条件和能力,导致投资行为比较盲目。甚至有一些企业认为国家政策针对什么,就做什么,完全忽视了内在和外在的现实条件。企业对项目的投资规模以及资金结构、来源等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筹划,对项目未来可能需要的资金流没有准确的预测,就积极紧张上马。当国家的经济政策转变,无法获得银行信贷,出现项目资金短缺,就会使企业面临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企业会因此倒闭。

2.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如果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就会导致企业长期处于高风险运营的状态,如果出现财务危机将后果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过度负债。企业需要不断的扩展业务,壮大规模,不可避免需要负债经营。但有些企业由于自身经营问题,导致资金紧缺,在没有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就想方设法的不断从银行获得贷款,甚至出现借钱还债的情况。企业在获得贷款后往往没有考虑如何才能将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而是得过且过,仅满足于现状,在所借款项耗尽后又不断采取各种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如此一直恶性循环下去企业必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4]。其次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企业想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有很大的难度,但有些企业为了获得贷款,随意篡改贷款的用途,将短期借贷用于回收期较长的项目投资,使得企业财务风险增加,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企业面临支付危机。最后是企业相互担保。企业为了融资和贷款,将财产重复抵押或不断投资新项目,形成了关系复杂的债务链。这些问题给银行和财务监管部门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其无法正确的进行财务状况判断和财务监管,企业的负债率也在不断上升,财务成本和经营成本也相应增加,企业的偿债压力和支付压力增大,资金链随时都可能断裂。

3.财务控制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的资金管理比较松散,导致资金的长期闲置或是资金紧张,减少了企业的盈利。其次是赊销制度存在问题。由于企业的赊销制度不够严格,没有有效的催收措施,导致应收账款成为呆账或死账,资金回收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再次是存货控制问题。由于存货控制制度薄弱,导致资金呆滞。甚至企业的存货资金高出营业额很多倍,使得企业周转资金出现问题。最后是不重视材料管理,浪费严重。许多中小企业对材料和成品以及半成品的管理不到位,导致损坏、丢失的情况屡有发生,资产浪费严重。

4.财务工作流程不规范

首先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和分录、科目和账册设置存在许多问题,会计工作不规范,制度不严格,导致财务问题诸多。其次是财务报表的编制没有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甚至违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导致财务信息失去其本身的真实性,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对企业材料和工时等消耗没有实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分析管理,导致成本核算的数据与实际消耗有较大差异。最后是企业内部没有审计部门或者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其作用,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增加了财务风险。

5.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对财务管理不重视

虽然现在各企业财务管理的从业人员比较多,但是总体的素质水平不高,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更有待提升。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对生产技术人员和销售管理人员非常重视,但是却对财务管理人员不重视,在工资待遇、培训等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并且由于工作任务多,财务人员常常超负荷工作,导致其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专业能力提升和深层次的学习,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企业重视核算工作,而不重视对日常的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没有发挥其在企业中的参谋决策的核心作用。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加强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财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使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可以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企业管理者和各部门领导也要增加自身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

2.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部门应该职责划分明确,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增加对经营的核算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资金的闲置和浪费,合理分配企业的盈利。完善各项会计制度,如报销制度、财产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和工资制度等,对财务行为进行规范,实行问责制度,并且要实行专岗专人,岗位不相容制度等对内部财务管理进行控制。

3.财产管理

健全财务监管体系,对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减少漏洞。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对应收款项和存货的管理,减少库存,对应收款项进行管理,定期核对,进行信用调研,及时清理到期款,减少呆账和死账。

4.优化外部环境

企业外部环境需要政府经济部门完善保障中小企业良好发展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有关政策,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金融服务体系进行改革,严格贷款程序,健全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体系,减低企业贷款的成本等。

5.扩展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所以政府应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从财政支出和贷款发放等方面给企业予以帮助。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解决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限制和建立中小企业基金等措施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6.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在进行财务监管的同时,还需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企业的管理要以人为本,要实行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留用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的提升。企业平时要增加财务人员培训的机会,让他们随时了解最新的财务知识和国家经济的最新法规,使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不断更新,能与新的经济形势相适应,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完善内部财务制度,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发挥其在企业经济决策中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琛.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16):154.

[2]杜龙龙.试探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情况[J].中国商论,2016,05(14):43-44.

[3]丁悦晨.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6,30(39):17-19.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正在被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公司所采用,也成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开发工具,对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显著的支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地阻碍和削弱了绩效管理应起的作用。根据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对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1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1.1绩效管理目的不够明确

强大的思维定势使多数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失之偏颇,往往把绩效管理的重心不是放在改进员工工作能力、激发人力资源潜能上,而是放在监督、控制、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上,不是放在完善企业沟通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而是局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业绩结果目标的评价上,从而带来了“重过去轻未来、重评价轻开发、重约束轻激励、重考核轻奖惩”的弊端。

1.2绩效管理操作不够规范

首先是绩效考核标准不具体,绩效标准应是以企业远景为蓝图,以岗位说明书为基础,辅以目标管理确定的,而很多企业只是在“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制定一些宽泛、通用的评价标准,没有做到对具体岗位进行具体分析,影响了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其次是绩效考核方式不灵活,企业中岗位种类繁多,情形千变万化,如果只是拘泥于一种定式,业绩考核当然得不出客观、公允的结论。第三是绩效考核结果不落实,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欲望,绩效管理正是了解员工的需求并使之得到满足的有效手段,如果绩效考核结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和应用,不仅使考核失去意义,也容易造成员工需求愿望与需求状况之间的差异,影响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1.3绩效考评不够客观、透明

有些企业各个部门自定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每个部门自己实施评估,考核结果也是各部门自己定,考核体系缺乏客观性。企业各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更是规则的制定者,致使绩效管理“走形式”、“做做秀”,在操作过程中敷衍了事,应付交差。同时,绩效考核缺乏透明度。其一,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或难以准确量化。其二,考核的项目和标准缺乏公开化和明确化,员工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更不知道自己在绩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

1.4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脱节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对员工个人的绩效进行管理,而且要对员工所处的工作团队的绩效进行考核。从目前许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来看,员工绩效和团队绩效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或衔接得不够恰当。

2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1把绩效考核等同绩效管理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

2.2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

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而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战略的目标方向。

2.3绩效管理操作过程中存在误区

第一、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

现实中企业在年底考核时,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最主要的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

第二、绩效管理形式化。

中小企业,每年都在考核员工,而且还建立了员工绩效档案,只不过绩效档案的水分太大,报喜不报忧,欺瞒公司、欺骗员工,结果给中小企业带来大量的问题和麻烦,最终导致绩效考评流于形式。

3改善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

3.1更新绩效管理观念

绩效管理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理念的认识不够清楚,理解不够透彻。落实绩效管理必须先解决管理层的认识问题,将管理层的认识统一到绩效管理的层面。必须认识到绩效管理不仅仅是指绩效考核,它是一个不断闭合的循环管理过程,其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持续不断的提高组织绩效,使员工的能力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薪酬、奖金、晋升或降职只是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一个方面。

3.2进一步明确企业绩效管理的目的

绩效的评估和反馈沟通是绩效管理中最难以直面处理的环节,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的确定不难,绩效过程的管理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对每位员工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难的是如何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如实反馈给员工,难的是绩效反馈和沟通能够起到实实在在的激励作用,使经理和员工最后都能够心情愉悦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去。

3.3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绩效管理是对企业绩效的管理,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PDCA闭环管理过程,最终达到提高绩效水平的目的。但是由于绩效管理的复杂性,导致企业绩效管理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不全面,且考核指标很多没有量化。例如在绩效考核指标确定时,没有详细调研岗位实际,没有全面考虑考核指标,很容易造成员工工作重点的偏移,不利于整体工作绩效的提高。其次,考核指标的不明确也不利于绩效管理的全面开展。企业制定的考核指标不明确,具有较大的可改变性,可能导致因为考核者的个人因素而影响到实际的绩效考核结果,而且很容易出现“人情分”。第三,缺乏良好的考核沟通体系。许多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员工并不清楚考核的是自己哪部分的内容,通过何种方式考核等,这种自上而下的考核方式,被考核者只是简单的承受,没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空间,同时员工也很难知道,如何才能够满足企业的绩效要求。考核的过程和结果没有充分公开,也会导致企业绩效管理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提高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措施

提高企业绩效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要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措施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每一个过程,宣传发动到位、组织协调到位、跟进督导到位,形成正面、积极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

1、绩效管理要注重考评的整体性

绩效考核应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制定出全面的考核管理指标。重视绩效考评主体的客观多样性,根据岗位和职位的不同,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基层的工作任务,制定出适合操作员工的考核指标,而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不但要提出具体的考核指标,还要注意制定的考核指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

2、绩效管理要注重指标的科学性

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不断地调整考核指标,构建多层级指标体系,完善对标评价机制,并随着指标变化动态调整单项指标的考核权重。定性指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形成统一的考核标准,容易出现不公正的现象,因此需要尽量减小绩效考核的定性指标,多提出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同时,选择能突破的关键指标与先进指标对比,通过具体的数值来完成绩效的精确考核,利用量化考核的方式提高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形成自我提升的竞赛模式。

3、绩效管理关键是指标控制监督

强化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使绩效考核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按照考核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分级管理,通过指标细化,责任细分,将绩效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每名员工,使之明确自己承担的指标对所在班组和岗位的影响,将企业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建立跟踪评价机制,通过每月排名、分析、考核,对创出的新指标、高纪录进行公示,对落后指标进行分析整改,达到鼓励先进、警示后进、传递压力的目的。

4、建立常态化的绩效沟通机制

要注重畅通沟通渠道,帮助员工理清工作思路,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实现绩效考核过程公开、结果透明,提高员工对考核结果的认同程度,使员工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方向一致,保证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5、改进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方式

由自上而下的考核方式逐渐转变成自我评价和上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我考核的方式,更好的促进员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进,促进每个员工主动思考“做什么”、“怎么做”,形成“企业—部门—岗位”全员目标管理的完整链条。通过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行管理、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实现企业生产力和竞争优势的获得。

三、结论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政预算;事业单位;资金绩效管理;策略探究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顺应时展,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一般情况下财政预算以年度为周期,如何强化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将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打破入不敷出的局面,缓解财政透支的恶性循环,已成为当下事业单位财政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强化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1.从国家层面上,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落实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强化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深刻变革和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各级政府在实施新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决策部署的有效途径。

2.从社会经济层面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的预算收入却并未相应的出现高速增长,相对支出的刚性增长与预算收入的缓慢增长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我国财政部在2020年公布的报告指出,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20年前三个季度同比下降6.4%,而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同比下降1.9%。上述数据显示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的矛盾,在国家对预算资金管理的规范化与透明化逐步加强下,高效合理的利用预算资金则更加重要。现阶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为优化财政预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预算会计改革的完善,对财务预算的编制、内部控制以及监督等方面变得更加高效与透明,即提高了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水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怎样把财政绩效工作落到实处,成为当下财政部门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某省水库管理局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现状

1.单位简介。某省水库管理局成立于1977年,隶属于某省水利厅,正处级建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黄河某段库区管理工作,承担该河段的河道治理和防汛、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同时承担省水利厅委托的水利行政执法管理工作。

2.现状分析。在对某省水库管理局调查中发现,项目业务管理人员对财政预算意识不强,只是以项目完成为主要目的进行任务考核,未形成对项目全过程绩效细化管理。目前,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无法完全适用于新的工作制度中。还有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足,款项未严格按照已有预算执行,打乱财政预算,使得财政资金仅存在于形式上,没有导向和约束力,有效利用率低,单位资金紧张,国家资源浪费。

三、某省水库管理局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管理实践而意识为先,在意识理念方面。由于单位近年来机构改革原因和项目缺乏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在项目实施中设计上与相关要求较低,同时程序也相对简单,导致项目管理人员在认知方面存在欠缺,相应的在决策上则造成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无法达到实际要求。在预算编制完成后若?不能确认预算方案及管理活动的价值,进而频繁变更项目预算执行,则会导致部分财政资金不能按照预算路径投入使用,造成预算管理浮于表面,不能发挥预算编制的导向与约束作用。同样,在项目预算编制中,编制人员的意识不到位问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问题、责任心淡化问题,同样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依据不充分、实际操作存在困难等现象,进而导致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活动价值降低。

2.管理体制。2011年,财政部取消了某省水库管理局中央级财政预算户头后,业务主管单位对防汛、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特大防汛费等项目与单位签订了委托协议,资金通过业务主管单位直接拨付到某省水库管理局,再由某省水库管理局向业务主管单位开具正式发票。项目资金的使用由黄委负责监督审计。该模式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某省水库管理局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带来不必承担的税金问题;二是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定位为“既不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也不属于承接主体,不得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活动,因履职需要购买辅助性服务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有关规定执行。”相违背。同时签订委托协议后,各单位职责不清,权限不明。所属的县级水管单位仍承担运行观测、编制实施方案、监督检查、初步验收、资料整编等任务,但不承担财务管理职责,项目管理职责也相应弱化和不明确,在监督检查中项目参建各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工作力度也大打折扣。从而也造成项目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在监管上有所降低。

3.资金预算管理编制不系统。系统预算管理编制是完好的呈现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利用率的基础,是一切预算管理的前提。而目前在某省水库管理局,项目预算编制方式过于简单,无法与单位现状、实际工作需要充分结合,前瞻性低,对后期预算参考价值不大。日常工作中经常无款可用,限制了已规划业务的开展,使得资源浪费。目前,编制评价标准也不够完善,使审核难度增加,监督难度增大。

四、强化某省水库管理局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策略

1.提升意识。要引导和支持项目管理人员从意识层面做出改变,以便于提升非财务人员的认识,保障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一,从财务部门着手,及时向业务部门或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下发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的相关文件,通过业务部门或项目管理人员参与文件学习,带动全体人员了解特定阶段的项目进展和工作部署;第二,根据每个项目预算的特殊性,制定相关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并要求做到监督有法、检查有依、整改有力,形成上下联动的有效的监管体制;第三,行政事业单位以领导人员带头开展全程化管理工作,在财政资金过程管控中鼓励并组织各岗位人员持续参与,实现预算方案顺利落实及动态调整的目标。通过上述动作达到积累有价值的评估信息,提高资金利用和绩效管理质量。

2.增加培训机会。创造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业务部门或项目管理人员认识到财政预算的重要性,定期学习了解阶段性的经济管理预算以及财政预算,利用网络渠道,定期单位相关决策,单位主要负责人积极参与项目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绩效考核管理,并强化业务部门或项目管理人员支持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使预算方案能够顺利实施,为后续绩效管理工作积累有效信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和绩效管理质量的稳步提升。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聘请上级预算执行管理或绩效管理专业的人员,讲解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方法,提高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保证本单位每年年度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顺利进行。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与其他单位互换方法与思想,多多交流,做到遇到问题、提出问题、攻坚克难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年轻职工和年老职工沟通、交流工作,以老带新、以新帮老,为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写下新的篇章。

3.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编制质量。突出绩效导向,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编制要围绕合理化,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中心思想,在编制过程中需考虑全面,因为本事业单位所涉及到项目内容繁多且相互关联,应对每个项目预算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具体细化,做到在编制范畴内囊括所有项目的收入和支出款项,强调编制的考核指标明确化,精准化,并对漏款漏项进行考核。通过精准化和明确化设计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考核指标,以保证绩效管理的结果质量。注重事前绩效评估。事前绩效评估是在申请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预算前,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开展的绩效评估,通过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以及筹资合规性等方面的论证,以实现具体细化量化绩效目标内容的目的,具体执行中定量表述数量、质量、成本、时效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不能以定量形式表述的,可采用定性表述,但应具有可衡量性。设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如期实现。绩效评估结果随同预算同步报送财政部门,作为预算安排的必要条件,从而使预算编制科学性、准确性得以全面提升。

4.建立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各部门对预算管理制度的落实,建立项目绩效运行监控体制,对项目日常运行及年度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行跟踪、监测和管理,具体包括:对项目的目标实现(或完成)程度、目标保障措施、目标偏差和纠偏、预计产出、效果、满意度的实现进度与趋势、预算资金执行(包括资金拨付情况、项目单位实际支出情况以及预计结转结余情况)情况等。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目标实现程度“双监控”,在项目实施中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目标信息采集,分析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绩效目标完成等情况,对监控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纠正,促进绩效目标如期实现。总体来说,从长远发展来看,呼应国家决策,不断强化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策略是必要的。在工作中,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其他相关人员的相互配合和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绩效管理不仅是一种制约,更是一种保护,把资金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编制、严格监督,使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具有科学性和使用合规性,以成为工作中各个部门的基石和后盾。

参考文献:

[1]史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优化问题研究[J].环球市场,2018,000(030):181.

[2]刘松松.刍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00(008):P.154-154.

[3]赵建新,赵圆苑.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绩效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8,No.322(0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