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管理模式

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精选

经济管理模式

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1篇

1.1以营销为导向的管理经营方式

企业的管理方式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单一式的管理方式与科学理论相结合生产出新的产品,但是面临的新问题是产品生产出后,有些产品通过一些业务渠道推销出去了,但是有些产品卖不出去,与自身的付出不成正比。例如,在上个世纪三十年初期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许多的企业为了拓展更为广阔的销售路径,努力的寻找产品的卖点,将自身的产品卖出去,从而占领一定的市场赢得先机。

1.2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着以买方市场为主的形式,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市场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在经营模式上不断地做出改变,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简单的说就是以市场为重心,在满足当前市场的各种的需求的基础之上再谈企业的经济收益,进而盈利,从而达到企业健康发展的经营管理目标。

1.3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期全球经济出现了深刻的大变革。在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产品、新的产业等一系列的新兴事物不断地涌现,使得原来的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在这种形势下,优胜劣汰的经营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的企业经手不住竞争的激烈纷纷的关门,然而,有些企业适时地转变的自己的管理策略,在竞争中赢得生存的先机,在稳定成长后把握全局的高度,关注市场的走向动态、需求意向,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体系,进而强化自身的优势。加快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的步伐,促进战略性的经营管理方式。

2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要求

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式下,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在企业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势必将经济管理模式变革到了知识经济的轨道上。知识经济的特点是它的盛行以及被各界推广是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积累到发挥能动作用的有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

(1)管理目标,在经济管理模式下企业更加的注重强化自身所投项目的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与此同时也要做好产品的售后受理服务,在服务中不断地总结科学的管理方法。

(2)管理思想,在当前的经济管理模式下,管理者需要转变原本的以“物”为重心的管理思想转化为以“人”为核心的思想观念。新的管理思想能够不断的提升管理意识,创新管理方式。另外,能够不断地为企业创收经济效益,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

(3)管理组织,建立一只高效而富有活力的管理团队,注重团队的价值建设以及协作能力,做好管理的部署与安排。

(4)管理策略,企业不仅要做好管理系统中的资源结构的对应工作还要强化重视信息手段,合理运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信息资源,完善信息资源技术,更好的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

3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措施

3.1引进先进人才

当今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前进,离不开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人才的素质高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对企业文化的丰富,也是丰富企业资源的一大关键。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断地培养和储备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在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

3.2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个良好的企业团队对于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的重要,认真做好管理安排,注重企业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做好精细化的组织模式发展,从而建设一支灵活、高效的组织团队。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风险与决策机制,给员工一个公平合理的表达平台。管理者要做到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能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3.3优化企业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健康生存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套好的人资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健康快速的成长,有利于企业的团队的不断壮大。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发展方向,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人资管理培训机制,放眼全国引进高层次的人才,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4制定专业化的培训措施

专业化的员工培训能够较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快速成长,更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根据部门的不同科学合理的组织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考核的形式促进员工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相互融合,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3.5利用科学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产品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在现在企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的管理策略中,在做好基本的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更加的注重信息技术的引进,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完善信息资源,把它作为企业的技术支撑,为企业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论知识。

4结束语

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电子商务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双重作用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并且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使得电子商务也随之发展起来,其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性,节省了更多的实践,还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出现和进步发展。尤其是交通方式的逐渐多元化,更是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人们在网络上达成交易,购买产品,然后通过物流收取货物,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不但更新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还有效促成了物流行业的更新和进步。

一、物流经济管理的模式

网络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变化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然而网络并非是全能的,有许多事情网络并不能帮我们完成,我们更需要的反而是物流。现在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更新特别快,从而诱发了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多变性。

(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是网络发展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商务形式。现代化社会中有许多业务的资金往来都是通过电子支付完成的,这种支付形式的衍生直接造就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之处,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未来还会继续发展,有着很强大潜质。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向电子商务靠拢,从而形成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其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对物流经济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定额管理模式。

定额管理模式是在企业初始阶段产生的,适合那些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源需求量较小的企业。在物流经济中,使用定额管理模式,根据运输产品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运输方式,能够为物流企业减少更多的消耗,对物流经济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推行,主要是为了减轻公司内部的压力,从而促进企业的进步发展。企业将运输的业务交给物流公司,而企业只需要切实做好内部业务就行。这样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省成本,还能为企业缓解内部工作压力。物流公司则是利用其自身的便捷性和合作性等特性,帮助公司实现经济效益。这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企业和物流公司双方都来了经济利益。

二、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其管理模式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缺乏技术支持。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飞速,然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物流行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早已涉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可是物流行业在管理方面,却未形成专门的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设备的不健全,再加上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较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从而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物流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现阶段,部分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它们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并未意识到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及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作用。甚至许多物流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单纯地运输产品的阶段,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进步发展。

三、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

物流行业一直是维持业务和经济往来的重要桥梁,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所以为了保证物流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强对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视。

(一)加强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相融合。

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前提,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体系,保证其开放性和透明性,实现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相融合,能够为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克服在物流运输和信息处理中出现的困难,保证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企业加强合作提供条件,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能够加强物流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促进其快速发展。而且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跨区域合作,更进一步扩大企业的涉猎范围,以此推动物流行业的经济发展。所以,我国物流行业十分有必要使信息技术融合到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去,以便于优化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从而加强对物流企业的有效管理,进而促进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注重提升物流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最基本的是定额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物流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特别高,需要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现阶段,虽然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十分快速,并且经济发展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物流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却不是特别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的,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许多人认为物流行业是不需要技术能力的,甚至有的从业人员也同意这一说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企业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工作人员,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完成工作的必要前提。所以,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经济管理人员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得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得到有效的更新和发展。

(三)选择与物流企业相适合的经济管理模式。

不同的物流企业需要的经济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我国的物流经管理模式具有多样性,但是又具有针对性。因此,物流企业在选取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重依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是其在经济管理上存有一定的缺陷,这就要求企业要吸取更加专业的管理人才,以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出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在促进物流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完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使其在实际运用中得以变化发展。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管理人才,也需要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行有效改善,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完善。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行业是在经济发展下催生的产物,并已经成为实现许多企业业务的主要载体。而物流经济管理是物流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其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不同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对物流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而选择具体的物流管理模式,需要从物流的具体特点出发,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恰当的模式,才能有效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地位,必须要对物流经济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这样才能使得物流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金中.中原经济区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3,5

[2]陈聪.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战略选择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8

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管理模式;事业单位;新时期

引言

经济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确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质量,有利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保障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效果。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需求产生较大改变,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剧,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经济政策的变化,进一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建设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以此稳固事业单位经营发展,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水平。

1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管理是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是对单位财务活动所展开的重要管理措施。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是平衡事业单位内部收支,维持事业单位经营稳定性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改革意义重大。具体来说,新时期社会进入改革时期,为适应改革时期的经济环境,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案,满足事业单位经济需求,合理使用国家财政补贴,优化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另外,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多为国家财政,其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缓解财政压力,稳固事业单位经济水平,使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高效率的解决民生问题,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贡献[1]。

2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

2.1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在新时期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内外部经济环境愈发复杂,其经济活动中的日常开销逐渐增多。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借助经济管理工作合理控制内部开销,应对内外部环境中隐藏的风险问题,降低事业单位财政风险,节约各项经济事务中的资金成本。一方面,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会严格控制内部成本,从单位内的各个环节中科学限制资金使用,完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机制,挖掘各类经济活动的实际价值,确保事业单位经济规划、成本管理方案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会通过分析成本管理风险,解决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成本管理透明化,从而落实成本监督管理制度,最大程度的保障事业单位经济效益[2]。

2.2投资管理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中,投资管理尤为重要。事业单位会通过制定经济管理制度,确定下一季度、年度的投资管理方案,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资产进行投资运营,从而为事业单位获取经济效益,优化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比如事业单位可利用股权外放的方式,增加事业单位收益,扩大事业单位规模,完善事业单位基础设施。随后,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案中适当增加外部投资比重,并通过投资风险管控的方式,使内外部投资收益最大化,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确保事业单位投资方案的科学性。

3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3.1经济管理人才缺失

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体制逐渐改变,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会使单位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效率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方案难以落实,且内部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尚未完善,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较少。多数事业单位会由内部财务人员进行经济管理,但根据事业单位新时期的经济管理需求可知,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出现较大变化,财务处理要求提高,财务内容更为复杂[3]。若事业单位没有积极推进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内部人才培训,则会使得单位内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甚至因经济管理中的疑难问题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不利于国家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3.2经济管理机制不健全

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加,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改进传统经济管理方案,从而有效应对市场风险,满足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需求。但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机制尚未健全,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且随着市场经济环境下各行业的变化,事业单位所沿用的传统经济管理理念过于落后,无法提升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不仅如此,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中仍坚持以管理层个人经验为核心,忽视对经济管理需求、市场风险的分析与管控,使得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实效性不足,存在突出的经济管理决策风险。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效果、成本管理质量,容易造成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3.3会计核算不规范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财政支持下的公共服务机构,其会计核算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质量,关系着国家财政支出的平衡。但在当前时期,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度”较为复杂,财务管理难度增加,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无法准确获取财务信息,维持事业单位内部收支的平衡。所以在国家财政资金尚未拨付时,事业单位需要预先垫付,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不准确,无法准确的评估未来经济管理需求,继而影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质量[4]。

4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4.1落实柔性管理理念

在构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时,为避免经济管理人才流失,夯实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基础。事业单位应落实柔性管理理念,完善经济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事业单位应换位思考,从员工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宣传教育、鼓励激励政策,转变员工经济管理思想。增加员工的岗位责任感,引导员工自觉的遵守单位经济管理制度,执行经济管理方案。在此期间,事业单位可结合经济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人才管理方案,针对性的挖掘、分析员工潜在价值,并通过尊重、平等沟通、相互学习的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基本优势,保障经济管理质量。另一方面,为使员工适应新时期经济管理工作环境,事业单位应加强员工素质建设,通过专业培训、组织学习等方式,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其经济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在处理经济事务、管理财务信息过程中,懂得引进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并结合新时期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经济管理方案,全方位的优化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措施,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突出单位经济管理价值[5]。

4.2健全经济管理机制

健全的经济管理机制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形成的主要内容,首先,单位管理层应树立正确的经济管理理念,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投资管理理念创新经济管理方案,重视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评估。管理者应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原则,积极构建经济风险预警机制,并根据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的竞争风险,调整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指标,增强单位经济实力。其次,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还应构建内部监督机制,加强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审核、财务监督,用宏观调控的方式管理各个经济事务的资金管理流程,合理把控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例、规章制度处理经济管理中的不当行为。最后,事业单位应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经营管理中的经济风险、经济决策需求,制定可执行、可落实的经济管理制度,将经济管理期间的岗位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各部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6]。以此强化内部员工的责任意识,发挥经济管理制度的引导作用,确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方案的落实。使事业单位可以稳定经营,有序的处理社会公共服务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奠定经济基础。

4.3优化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在构建经济管理模式时,需要进一步优化会计核算方法,合理编制预算报告。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所颁布的《新会计制度》,改进单位内会计核算流程,依据该制度中的会计核算规程,调整会计核算模式,确保会计核算质量。在新时期,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还应加强风险防控,全过程的管理内部资金使用,安全、完整的管理事业单位的内部资金[7]。另外,为确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结果的可靠性,事业单位还需科学调整会计核算计量基础。事业单位可结合《新会计制度》变革单位内的会计核算体系,将权责制度融入会计核算模式内,以此转变会计核算思路,准确的运用会计核算结果反应资金使用情况,便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平衡内部资金收支。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在将“权责发生制”应用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时,还应坚持以新时期经济政策、《新会计制度》为导向,不断细化会计核算流程,减少会计核算偏差,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效率。

4.4加强经济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在经营发展中往往需要不断进行基础建设,采买单位公共服务、办公所需的材料设备。所以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中,事业单位仍需通过合理的预算,规划事业单位不同时期的经济开支,确保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对此,事业单位应加强经济预算管理,在购买基础设备、材料时,严格控制资金支持,并通过透明化的管理模式,评估预算信息、资金数据,从而避免资金浪费,减少财务预算风险。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可定期编制财务预算报告,用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控制财务收支预算,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流程。在此期间,事业单位还应完善预算制度,要求内部员工根据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执行预算方案,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支出资金,资金使用前期还应确保支出手续的完整性。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而言,其在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预算规划时,应持续优化预算方案,编制合理的预算报告,科学预估不同经济活动中的资金需求,为事业单位合理的节约成本,防范资金风险,确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4.5重视财务风险防控

随着新时期事业单位运营效率的提升,其内部财务控制、经济管理环境愈发复杂,整体财务风险增加。而财务风险会导致事业单位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失效,继而无法实现经济管理目标,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建设。因此,在构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时,事业单位还应重视财务风险的防控。首先,事业单位应正确看待市场风险,主动分析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组织经济活动时存在的风险因子,为员工、领导树立风险意识。随后加强风险防范力度,建设风险控制、风险预警、风险应对体系,使得事业单位具备处理财务风险的基本能力,可以在风险来临后解决风险问题,减少风险损失。其次,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还需正确认知风险,了解风险来源,科学对财务风险进行分类,多层次的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财务风险处理的有效性。之后,事业单位需结合风险产生因素,分析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继而控制风险来源,降低经济活动中财务风险的发生频率,从而使事业单位的经济决策顺利执行。最后,事业单位还应在防控财务风险时,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定完整、可靠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中的岗位职责。借此通过有效的资产管理,预防财务风险,减少资产损失。对此,事业单位应细化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人员分工,引导员工定期汇总固定资产信息,了解资产管理相关数据,使其严格按照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处理日常资产管理事务,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管理提供助力。

5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构建经济管理模式时,还应积极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同时根据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环境,加强财务风险防控,推进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从而通过健全的经济管理机制,有效的落实新型的经济管理模式,确保事业单位经济规划方案的可靠性,夯实事业单位经济基础,维持事业单位财政收支,以此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基本需求,促进事业单位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利红.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纳税,2018(6):27-35.

[2]吴晓玲.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17):238-238.

[3]王丽.针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探讨[J].2021(01):105-106.

[4]刘春阳.浅析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20(01):55-58.

[5]常宝强,高航燕.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9(06):11-12.

[6]白静.分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J].信息周刊,2020(07):18-20.

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4篇

所谓企业经济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及控制的一项活动,其旨在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来作为管理依据,企业经济管理也不例外。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活动高效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合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主要经历了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其管理模式是企业依靠国家划拨资金来进行生产和经营,一切盈亏也都是由国家负责;第二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而逐渐萌芽的。现如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在此条件之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也较原来发生了巨大改变,当前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以生产为中心,在遵循企业经营目标和方针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内外部环境和经营战略战术,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而形成的。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虽然有部分企业已经发现了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在积极建立经济管理模式,然而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仍然不够完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有所欠缺,即使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但却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其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问题,并且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也对经济管理这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导致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2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样,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然而目前,我国有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重视技术人才,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管理人才,因此导致企业在各方面管理包括经济管理上非常缺乏专业人才,只能依靠企业领导来进行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领导的个人感情、认知和喜好是进行经济决策的最大依据,如果领导过于刚愎自用,那么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并且一旦更换领导,还会引发一系列的人员变动,严重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3企业组织不够灵活

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很多企业还并没有完全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甚至仍然还要按照以往的计划经济组织结构来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就导致了企业组织缺乏灵活性,不能很好地对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进行变通,久而久之,必将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再者,还有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一味追求高利润,而忽视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性和科学性,进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善措施

3.1更新管理理念

一个优秀的管理理念是开展经济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企业应当走出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大胆进行理念上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当具备全局意识和危机意识,要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前景,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条件和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

3.2完善管理制度

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企业若想完善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必须要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因此企业必须要先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引进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同时不断加强企业内原有人才的综合素质及其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尽可能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进而依靠人才来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

3.3健全组织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不再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企业组织结构势在必行。当前企业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在遵循高效、科学以及人性化等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身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灵活和变通。

4结语

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5篇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常见问题

第一,管理人才流动性大。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的完善和落实离不开相应的管理人才的政策制定和措施落实,但结合目前国内的管理人才流动性来看,企业内部的管理人才并不充足,流动性较大。一方面,企业并没有对管理型人才加大投入,相关福利机制尚缺乏,另一方面,管理型人才倾向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找寻自我价值的实现,跳槽现象较常见。第二,管理理念落实力度较小。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并没有将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其经营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和相应的战略管理意识都没有进行较好的融合,而基于其对经济管理模式正确认识的缺失,现代企业的经济发展大多处于滞缓状态。第三,经济管理模式的制度制定尚存在问题。制度制定在目前企业的发展中大多得到了重视,但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经济管理模式的制度还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企业并未开展针对经济管理工作落实的监督,其后期工作反馈和工作质量得不到控制,二是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并不切合企业的发展实际,有较大的出入。第四,管理措施并未得到较好的完善。企业在落实经济管理决策时,上下级之间的执行力度并不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也较弱,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管理体系并不完善,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工作落实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二)推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举措

第一,加强制度完善,明确部门责任。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措施的落实需要有较为完善的制度支撑和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需要综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内部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内部运行的顺畅,减少因管理模式的缺失带来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其内部部门之间的责任进行明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问责制和绩效考核制对于推动管理措施落实十分有效,企业需要加大奖惩力度,推动该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企业需要整合其内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培养。管理型人才储备需要企业管理者从其内部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和工作模式两方面实施相关工作。转变企业用人中的任人唯亲和以学历为杠杆的模式,加强对人才的全面考核,确保人才具有较好的新理论接受能力和较好的自我规划。在人才培养中,企业需要定期开展管理工作培训,规范管理团队的工作,确保其科学性。针对企业内部的相关福利制度,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减少人才的流动。第三,加强管理工作反馈和监督。企业管理者需要对经济管理开展适当的监督,强化其管理模式的作用。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市场条件和目前的市场条件进行比对,根据比较的结果制定出有市场前景的业务项目和年度规划,确定其基本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经济管理工作情况反馈,确保其后期重大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以考评体系为依托,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企业发展的整体状态。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