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群众文化

基层群众文化范文精选

基层群众文化

基层群众文化范文第1篇

摘要:群众文化是文化的家园和坚实大地,是搏动着原始生命、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田野风景。尽管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受到忽视和抑制,甚至处于“亚文化”状态,但在多年积累与发展的基础上,一直处于边缘的群众文化活动正发生着迁动,重归它在文化谱系中应有的位置。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新突破已成为本世纪初的一大文化景观。各种因素天然凑泊,各种力量风云际会,基层群众文化由历来的冷风景一跃而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乔木,为中国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两个文明现状策略

一、基层群众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并且决定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面貌和走向,是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基层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成为中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最核心的动力是“三个代表”的提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此开辟了有关文化价值和功能的新的阐释空间。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趋于共识,重视指数明显上升。文化部曾提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基层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

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层文化。先进性,成为当代基层文化的闪亮的徽章。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思想上的一面旗帜;对国家来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绝大多数人的文化权利和根本利益的组成部分。

二、基层群众文化在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的作用不可忽视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民智的开发和人文的开发。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基层文化工作者当仁不让,也就不可能在这两个战略的实施中“缺席”,文化工作者也越发清楚的认识到,科教兴国,文化工作责无旁贷。特别是县、乡两级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和农村的文化大院,这些年来实际上是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课堂、对成人进行后续教育的大学校。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起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生活方式,使经济的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深厚基础上,其中心环节是提高人的素质,离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不可思议的。

在我国十二亿多的人口,九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农村文化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点工作。近几年,各级政府都程度不同的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行政部门和基层文化单位坚持“二为”方针,每年都组织专业人员编排思想进步、宣传科学、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群众喜欢的文艺节目,下乡演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文化下乡一是送戏下乡,二是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三是在基层吸收艺术上的营养。这些年坚持下来,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文化下乡”的过程中培养“乡下文化”,不只是“送文化”,而且要“种文化”,改变文化下乡单向传播的模式,努力形成乡下文化的再造机制。文化单位每年都走出去,下基层,深入到厂矿、村镇辅导,培训基层文艺骨干,指导演出技巧,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不仅拓宽了文化阵地,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使基层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培养了他们关于改革开放、搞活农村经济的意识。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纷纷推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各种活动。这不仅有力的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几年以宣传企业产品、塑企业形象的企业文化;以活跃校园生活,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兴趣的校园文化;以宣传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文化;以丰富群众生活,自娱自乐、健身强体的广场文化;以展示民族习俗、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和地域特点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以及各种节日庆典文化已经开展的蓬蓬勃勃、轰轰烈烈,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群众文化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三、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提高,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

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其需求面之广,量之大、质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群众的文化需求成为当前群众文化勃兴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基层文化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经历着选择、裂变、融通和创造。这是一片被文化激情燃烧的大地。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不断引发了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兴趣,从而造就了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召唤结构”。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各种重要的社会生活形态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对群众提出了以各种方式参与学习的要求,引发了他们不断接受再教育的潜在动机。物质生活的改善,不仅给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也激发起他们新的文化欲望。另外,工作节奏的加快需要文化娱乐调节身心,人际关系的松散需要共同的文化娱乐以满足群体需求。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可以令居民感到快乐,也能达到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得到尊敬这样的目的。

四、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文化建设更是当今文化事业链带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

而且,文化的真空地带是没有的,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在这里徘徊。有的地方基层文化建设十分脆弱,经不起不良文化的消解和颠覆;有的地方基层文化曾经崛起过、辉煌过,但由于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后续义撑,迅速衰落下去,成为当地群众记忆中的“流星”。文化式微,则经济不兴,扼住当地社会的发展命脉。曾在全国各地传播、漫延,给社会、给人民造成极大危害,许多无辜的生命成为的牺牲品。这一桩桩惨痛的教训都说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去占领阵地,反动的、迷信的、腐朽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成绩显著,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是关键。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没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不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一是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软目标”或“缓事缓办”的任务,其他事情—忙,就把文化工作给冲了;二是表面上看中文化,但只是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和短期效应,虽然热闹几天,给老百姓恶补几天文化大餐,但这种“做秀”给基层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有些基层文化单位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工作举步维艰,时时陷入困境。一些地方的社会方面对基层文化的漠视也令人心忧。

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基层文化工作者困于“守摊子”;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工作难以立项,有的进入施工了又成为“胡子工程”;乡镇文化站基础薄弱,许多站是“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张桌子、—间房子”的“四—式空壳站”;文化专干待遇不落实,专职人员调换频繁,人才流失严重而且得不到补充,青黄不接,出现严重断层;管理体制没理顺,有的乡镇文化站形同虚设。目前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活动阵地短缺,而且公共活动文化场所常被占用。文化活动缺乏经费保障,影响活动的展开。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对群众吸引力不大。个别地方文化市场违规现象严重,特别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应强烈,严重阻碍了两个文明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两个文明现状策略

一、基层群众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并且决定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面貌和走向,是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基层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成为中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最核心的动力是“三个代表”的提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此开辟了有关文化价值和功能的新的阐释空间。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趋于共识,重视指数明显上升。文化部曾提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基层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

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层文化。先进性,成为当代基层文化的闪亮的徽章。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思想上的一面旗帜;对国家来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绝大多数人的文化权利和根本利益的组成部分。

二、基层群众文化在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的作用不可忽视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民智的开发和人文的开发。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基层文化工作者当仁不让,也就不可能在这两个战略的实施中“缺席”,文化工作者也越发清楚的认识到,科教兴国,文化工作责无旁贷。特别是县、乡两级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和农村的文化大院,这些年来实际上是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课堂、对成人进行后续教育的大学校。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起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生活方式,使经济的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深厚基础上,其中心环节是提高人的素质,离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不可思议的。

在我国十二亿多的人口,九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农村文化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点工作。近几年,各级政府都程度不同的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行政部门和基层文化单位坚持“二为”方针,每年都组织专业人员编排思想进步、宣传科学、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群众喜欢的文艺节目,下乡演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文化下乡一是送戏下乡,二是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三是在基层吸收艺术上的营养。这些年坚持下来,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文化下乡”的过程中培养“乡下文化”,不只是“送文化”,而且要“种文化”,改变文化下乡单向传播的模式,努力形成乡下文化的再造机制。文化单位每年都走出去,下基层,深入到厂矿、村镇辅导,培训基层文艺骨干,指导演出技巧,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不仅拓宽了文化阵地,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使基层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培养了他们关于改革开放、搞活农村经济的意识。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纷纷推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各种活动。这不仅有力的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几年以宣传企业产品、塑企业形象的企业文化;以活跃校园生活,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兴趣的校园文化;以宣传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文化;以丰富群众生活,自娱自乐、健身强体的广场文化;以展示民族习俗、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和地域特点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以及各种节日庆典文化已经开展的蓬蓬勃勃、轰轰烈烈,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群众文化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三、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提高,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

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其需求面之广,量之大、质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群众的文化需求成为当前群众文化勃兴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基层文化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经历着选择、裂变、融通和创造。这是一片被文化激情燃烧的大地。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不断引发了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兴趣,从而造就了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召唤结构”。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各种重要的社会生活形态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对群众提出了以各种方式参与学习的要求,引发了他们不断接受再教育的潜在动机。物质生活的改善,不仅给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也激发起他们新的文化欲望。另外,工作节奏的加快需要文化娱乐调节身心,人际关系的松散需要共同的文化娱乐以满足群体需求。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可以令居民感到快乐,也能达到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得到尊敬这样的目的。

四、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文化建设更是当今文化事业链带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

而且,文化的真空地带是没有的,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在这里徘徊。有的地方基层文化建设十分脆弱,经不起不良文化的消解和颠覆;有的地方基层文化曾经崛起过、辉煌过,但由于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后续义撑,迅速衰落下去,成为当地群众记忆中的“流星”。文化式微,则经济不兴,扼住当地社会的发展命脉。曾在全国各地传播、漫延,给社会、给人民造成极大危害,许多无辜的生命成为的牺牲品。这一桩桩惨痛的教训都说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去占领阵地,反动的、迷信的、腐朽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成绩显著,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是关键。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没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不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一是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软目标”或“缓事缓办”的任务,其他事情—忙,就把文化工作给冲了;二是表面上看中文化,但只是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和短期效应,虽然热闹几天,给老百姓恶补几天文化大餐,但这种“做秀”给基层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有些基层文化单位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工作举步维艰,时时陷入困境。一些地方的社会方面对基层文化的漠视也令人心忧。

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基层文化工作者困于“守摊子”;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工作难以立项,有的进入施工了又成为“胡子工程”;乡镇文化站基础薄弱,许多站是“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张桌子、—间房子”的“四—式空壳站”;文化专干待遇不落实,专职人员调换频繁,人才流失严重而且得不到补充,青黄不接,出现严重断层;管理体制没理顺,有的乡镇文化站形同虚设。目前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活动阵地短缺,而且公共活动文化场所常被占用。文化活动缺乏经费保障,影响活动的展开。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对群众吸引力不大。个别地方文化市场违规现象严重,特别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应强烈,严重阻碍了两个文明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范文第3篇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概念

基层群众文化是将职工工作之外的生活进行组织开发,建立参与性、组织性和团体性的文化群众建设,在群众中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娱乐性及精神倡导性。其具体职能是提升思想境界、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加强职工内部管理、开展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传承文明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主要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展开,活动具有群众参与性和基层普遍性,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加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它是在长期发展和探索中日渐形成的一种人民精神力量,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赞誉。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社会意义

基层文化建设关乎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是为广大职工群众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的必要手段,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前进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日新月异,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让每一个国民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提高国民素养是时展的大势所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广泛性的社会意义:

1.丰富了职工生活,打造了多彩的文化氛围满足,提升了工作生活质量;

2.满足了社会的人才文化素质的需求,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加强了社会竞争力;

3.将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融入职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使工作、学习和生活三者平衡发展。提高企业向心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传播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引领先进文明植入生活,享受多元化的文化内容。

二、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层群众文化群众建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日益显现其作用,且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扩大,对当下职工需求的不断探究,得出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世达的大势所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发展。

(一)提升职工文化品质。

1.激发活力,打造职工文化展示平台

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提升职工文化品质,文化品质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洪流下不断提升与发展。目前,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出现倦怠的趋势,与职工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匹配,必须激发活力,打造职工文化展示平台。例如:认真贯彻《职工群众心理援助计划》,对职工群众的心理健康、心理关爱、职业发展等给予相应的关怀。其具体实施方案是在职工群众中建立“阳光行动”,活动定期展开,对职工的思想状况、生活幸福感指标、心理健康等进行心理辅导、精神鼓励、人文关怀、兴趣培养。在职工群众内部搭建精神家园网络社区,供职工交流、表现,激发职工的文化活力,努力提升自我,展示各自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及文化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

以人为本是整个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原则,对于基层文化群众的建设,其活动主体是人,处处以人为本是体现精神文化的需求的核心内容。例如,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必须切实考虑到职工的利益,从其利益出发,以提升职工文化素养为目的,以人性化开展方式为手段,以提高职工文娱生活质量为宗旨。从人性出发,树立人文素养的处事方法和亲民方针。

3.发挥文体团队的协作优势

精神文化的发挥主体是社会各界文体团队,有效的组建和开展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他们的协助与配合。企业应该与各界优秀文体团队团结协作,努力开展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如与出版社合作,创建职工文化刊物、定期进入企业开展文艺交流会、将歌舞剧搬进企业等,充分发挥与文体团队的优秀协作,丰富和提升职工文化品质。

(二)打造特色文化职工品牌

1.以劳模品质引领企业风尚

企业与职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缺一不可,打造特色文化职工品牌,需要以劳模品质引领企业风尚。例如:通过网络、纸质传媒、宣传册、海报等,打造企业劳模形象,宣传企业职工的先进性优秀事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内部精神文化的发展。对职工实时感召、关怀、赞扬,形成良好企业文化格局,打造出有特色的文化职工品牌,从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2014年湖北电力集团,在楚天都市报对集团内部电力超人予以劳模的光荣事迹宣传和弘扬,在公司60周年的文艺晚会上的劳模发言,取得大放异彩的轰动效果。

2.加强文化品牌运作

职工文化品牌建立后,需要后期强有力的运作,如何运作是关键。例如:创建企业文化品牌期刊,定期同步发售;打造职工节,一个专属于职工群众的文化节日,建立归属感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走基层”的文化活动格局,将基层群众作为文化职能发挥的主体;创建优秀的运作团队等。

(三)搭建文化建设载体

1.开展体育活动

开展体育活动能够加强职工的拼搏精神,在体育竞技中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增强集体荣誉感,是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创建企业内部体育锻炼操房,工作闲暇之时,定期开放,提供锻炼的场所;在职工群体内部组织篮球赛、羽毛球赛、游泳、长短跑、太极拳、体操等各类体育活动赛事,增强职工群众凝聚力和拼搏精神;定期组织体育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宣扬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开展体育文化知识竞赛和交流等。这些都很好的文化建设载体,在各类体育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体育技能,从而满足精神文化的需要。

2.开展职工文化大讲堂

职工文化大讲堂是在职工群众中开展学术交流、文艺汇演、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和体现方式,它是文化活动建设的载体,用以传达文化知识、文化元素以及文化学术。文化大讲堂可以定期举行,讲堂以大阶梯多媒体教室为最佳,能够容纳大量的职工群众,并配备专业的文化导师及嘉宾坐镇,提高文化讲堂的专业度。3.建立“职工之家”。“职工之家”是职工群众自由开展文化活动的机构,由企业或者社会出资建立,为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一个具体可以实战操作的开放平台。例如:提供心理辅导、职业生涯的正确规划、工作技能培训、心灵鸡汤等服务,给职工打造一个温馨的精神文化的“职工之家”。

4.建设文娱一体的职工休闲场所

文娱一体的职工休闲场所,是职工将工作、娱乐、学习融为一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方式,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较为受欢迎,也是顺应时代文化发展趋势的文化建设方式。例如职工书屋就是较为受欢迎的文娱一体的职工休闲场所之一。

三、结束语

基层群众文化范文第4篇

第一,我国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产生脱节现象。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尚不能提升文化事业的建设效率和管理。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较为贫乏。遏制了健康文化的发展。第二,我国隶属于一个封建国家,封建观念扎根于人们心中,在较为落后的地区,一些文化工作人员仍然持续性的受到旧思想、风气的影响,直接性的导致了基层文化的管理和建设出现了分歧。甚至很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认为文化建设和基层建设并没有关联,导致文化建设和人们生活、经济发展等社会活动出现脱节的状况。降低了人们和社会对文化的认可度,促使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呈现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第三,从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群众文化建设较为落后。基层地区的文化娱乐设施的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公共文化实施建设普及率低下,群众进行健身、运动的设施较少。第四,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经验有待提升。从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发展历程来看,从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重视,起步较晚。到了新时期之后,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缺少一定借鉴经验和措施。从群众工作人员对群众文化认识角度进行分析,文化建设和监督经验明显存在不足,直接性的影响了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发展进程。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从目前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新时期基层文化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但能够丰富我国的主体文化,同时还能够丰富群众生活、提高群众思维能力、增强群众幸福感。它直接性的关系到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文化工作者的难点和重点,是文化部门和工作者长期的责任。同时,因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多文化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文化生活匮乏。因此,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项策略。而且,从目前我国发展的形式来看。人民群众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然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竞争的保障。只有人民群众不断的通过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从整体上提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因此,必须要加强群众文化的管理和建立,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科学文化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的凝聚力,加强我国特色主义社会的教育,从而让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

三、加强基础群众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策略

第一,强化群众文化的认识。因为我国基层文化建设较晚,大部分的群众及文化工作人员对基层文化认识不足,并没有形成基层文化建设的紧迫意识。所以说,应该建立培训和教育活动,促进群众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文化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认识。将文化建设放置到议事日程中,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服务力度。第二,整合地区群众文化资源。将地方企业、学校、机关团体整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地方人才资源,维持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定期的举行相关的活动,使其能够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的名片。积极调动地方文化志愿者,利用各类文化培训场所资源,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基层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三,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调动经济文化的宣扬和发展。推动文化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使文化产业能够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保护民间文化的建设,通过相关的部门加以奖励和扶持,实现基础文化的共享,更好地发扬群众文化。第四,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管理中。将基层文化引领到群众中,让群众文化具有更强的文化号召力和生命感染力,从整体上提升基层文化构建的意识。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将思想道德教育、卫生知识融入到文化互动中,丰富文化内涵和底蕴,从整体上提升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第五,完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依据于群众文化建设和队伍管理,建设富有内涵、知识水平上档次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促进国家的繁荣和经济发展。第六,因地制宜的做好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的管理。依据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构建文化,发扬本地文化的特色,做好基层文化建设的管理工作。通过文化设施的构建,结合当地文化知识,从而享受文化生活。可以就当地的文化特色构建图书馆,配置相对应的文化活动,设立知识普及和文化构建,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本地文化的历史发展历程、了解本地文化的历史,从整体上提升对文化的认识和关注。

四、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范文第5篇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概念

基层群众文化是将职工工作之外的生活进行组织开发,建立参与性、组织性和团体性的文化群众建设,在群众中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娱乐性及精神倡导性。其具体职能是提升思想境界、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加强职工内部管理、开展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传承文明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主要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展开,活动具有群众参与性和基层普遍性,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加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它是在长期发展和探索中日渐形成的一种人民精神力量,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赞誉。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社会意义

基层文化建设关乎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是为广大职工群众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的必要手段,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前进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日新月异,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让每一个国民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提高国民素养是时展的大势所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广泛性的社会意义:

1.丰富了职工生活,打造了多彩的文化氛围满足,提升了工作生活质量;

2.满足了社会的人才文化素质的需求,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加强了社会竞争力;

3.将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融入职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使工作、学习和生活三者平衡发展。提高企业向心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传播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引领先进文明植入生活,享受多元化的文化内容。

二、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基层群众文化群众建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日益显现其作用,且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扩大,对当下职工需求的不断探究,得出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世达的大势所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发展。

(一)提升职工文化品质。

1.激发活力,打造职工文化展示平台

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提升职工文化品质,文化品质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洪流下不断提升与发展。目前,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出现倦怠的趋势,与职工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匹配,必须激发活力,打造职工文化展示平台。例如:认真贯彻《职工群众心理援助计划》,对职工群众的心理健康、心理关爱、职业发展等给予相应的关怀。其具体实施方案是在职工群众中建立“阳光行动”,活动定期展开,对职工的思想状况、生活幸福感指标、心理健康等进行心理辅导、精神鼓励、人文关怀、兴趣培养。在职工群众内部搭建精神家园网络社区,供职工交流、表现,激发职工的文化活力,努力提升自我,展示各自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及文化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

以人为本是整个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原则,对于基层文化群众的建设,其活动主体是人,处处以人为本是体现精神文化的需求的核心内容。例如,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必须切实考虑到职工的利益,从其利益出发,以提升职工文化素养为目的,以人性化开展方式为手段,以提高职工文娱生活质量为宗旨。从人性出发,树立人文素养的处事方法和亲民方针。

3.发挥文体团队的协作优势

精神文化的发挥主体是社会各界文体团队,有效的组建和开展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他们的协助与配合。企业应该与各界优秀文体团队团结协作,努力开展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如与出版社合作,创建职工文化刊物、定期进入企业开展文艺交流会、将歌舞剧搬进企业等,充分发挥与文体团队的优秀协作,丰富和提升职工文化品质。

(二)打造特色文化职工品牌

1.以劳模品质引领企业风尚

企业与职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缺一不可,打造特色文化职工品牌,需要以劳模品质引领企业风尚。例如:通过网络、纸质传媒、宣传册、海报等,打造企业劳模形象,宣传企业职工的先进性优秀事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内部精神文化的发展。对职工实时感召、关怀、赞扬,形成良好企业文化格局,打造出有特色的文化职工品牌,从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2014年湖北电力集团,在楚天都市报对集团内部电力超人予以劳模的光荣事迹宣传和弘扬,在公司60周年的文艺晚会上的劳模发言,取得大放异彩的轰动效果。

2.加强文化品牌运作

职工文化品牌建立后,需要后期强有力的运作,如何运作是关键。例如:创建企业文化品牌期刊,定期同步发售;打造职工节,一个专属于职工群众的文化节日,建立归属感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走基层”的文化活动格局,将基层群众作为文化职能发挥的主体;创建优秀的运作团队等。

(三)搭建文化建设载体

1.开展体育活动

开展体育活动能够加强职工的拼搏精神,在体育竞技中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增强集体荣誉感,是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创建企业内部体育锻炼操房,工作闲暇之时,定期开放,提供锻炼的场所;在职工群体内部组织篮球赛、羽毛球赛、游泳、长短跑、太极拳、体操等各类体育活动赛事,增强职工群众凝聚力和拼搏精神;定期组织体育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宣扬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开展体育文化知识竞赛和交流等。这些都很好的文化建设载体,在各类体育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体育技能,从而满足精神文化的需要。

2.开展职工文化大讲堂

职工文化大讲堂是在职工群众中开展学术交流、文艺汇演、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和体现方式,它是文化活动建设的载体,用以传达文化知识、文化元素以及文化学术。文化大讲堂可以定期举行,讲堂以大阶梯多媒体教室为最佳,能够容纳大量的职工群众,并配备专业的文化导师及嘉宾坐镇,提高文化讲堂的专业度。

3.建立“职工之家”

“职工之家”是职工群众自由开展文化活动的机构,由企业或者社会出资建立,为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一个具体可以实战操作的开放平台。例如:提供心理辅导、职业生涯的正确规划、工作技能培训、心灵鸡汤等服务,给职工打造一个温馨的精神文化的“职工之家”。

4.建设文娱一体的职工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