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智能技术

教育智能技术范文精选

教育智能技术

教育智能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策略

人工智能技术是现代科技中的佼佼者,各个国家都在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试图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非常有必要。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信息资源大量积累的基础上,要想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分析

1.人工智能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是科技最前沿的代表,人们很早就希望机器能够拥有人的思维和行为,为人类服务。如今,人工智能已不再新鲜,相关理论、技术都渐趋成熟,但是机器设备始终无法超越人类智慧,完全理想化的人工智能技术还不能实现。从技术构成方面看,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一部分,该技术从智能的根本原理出发,实现了语言、图像的识别和处理,让机器拥有类似于人的反应。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智能语音机器人、智能家居、家政服务机器人等;人们网络购物、导航出行、玩游戏等,也都会用到人工智能,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虽然很多领域都能见到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但是中学生对人工智能还不甚了解,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人工智能就意味着科幻片里描述的场景,不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在这种情况下,渗透人工智能教育非常有必要。

2.信息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首先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源,进而应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这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这个角度看,信息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在设备操作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产生,但是近十年才得到发展,这都是由于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获得了巨大发展,正是因为这些技术,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操作才有了依托。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有必要渗透人工智能教育,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促进二者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二、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分析

智能时代,各国都在加紧培养信息化人才、研究最高端的智能技术,我国也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中学阶段融入人工智能教育,不断促进教育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引入最前沿的科技,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掌握其基本技术,从而提高整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人工智能教育可以丰富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掌握先进技术手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人工智能技术关系到国家发展,中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可以调动青少年的学习热情,促进个性化学习,为国家发展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来说,人工智能教育能够开阔学生眼界,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看待新事物,不断学习先进理念,将创新思想付诸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要在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知识。中学教师,应该以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根本目的,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增加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概念等内容,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并尝试构建简易的智能系统。

2.推动信息技术教学革新

人工智能教育能够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革新,丰富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推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如对信息的敏感度、搜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人工智能教育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相关素养,让学生综合学习数学、计算机、信息学、哲学等学科内容,增强知识迁移能力,这些都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还能直接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教学工作。在教学方案设计上,教师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采集全班学生的学习信息,综合分析学生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从而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及时反馈学生问题。人工智能可以进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教师可以将其应用于作业批改,加快批改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中学信息技术中渗透人工智能教育的途径

1.分层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对中学生来说,人工智能教育的渗透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结合,此外还要契合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之前,教师应该充分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理论,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做好教学设计,保证人工智能教育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一,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对人工智能技术有所了解,学习兴致高,但也有些学生基础较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较弱,缺乏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为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方案,采用分层教学法,照顾到每名学生,从而更好地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级,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设计相应的人工智能教学内容。A层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学生开展人工智能算法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引导学生编写程序,例如小游戏程序、错题本程序、背单词打卡程序等,这些都能锻炼学生,提高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水平。针对C层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人工智能概念理解、产品讲解等方面,让学生真正接触、体验人工智能,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语音识别等学习任务,不断激发学生兴趣。针对中间的B层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降低编程教学的难度,引导学生完成比较简单的项目,给予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

2.案例教学

理解所学知识人工智能教育的渗透不应该局限于概念理解、算法等方面,教师要拓展人工智能教学的内容,透过生活案例来解读人工智能,让学生掌握其应用原理,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能够增强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案例和教学内容的契合度,充分把握教学目标。例如某商城购物网站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客户的点击量、购买数据、浏览时间等,对用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用户的性别、职业类型、饮食喜好、购买能力、穿衣风格等,从而不断优化主页内容,为用户推荐适合的商品,并随时更新。还有一些短视频App,能搜集用户点赞数据、浏览时长等数据,科学分析用户喜好,呈现用户喜欢的内容。在拍摄视频的时候,智能技术能够对画面、文字等进行扫描,自动添加特效,呈现智能化的应用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这些App,浏览相关网站,并以这些案例为基础,剖析网站创建、软件设计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方法,带领学生学习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原理。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敏感性,将前沿科技与现实生活充分联系起来,促进信息素养的提升。

3.任务驱动

解决学习问题人工智能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内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彻底摆脱照本宣科的形式,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提出具体的智能项目设计任务,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创新能力,应用算法知识进行编程,增强实践操作水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发“校园人脸识别系统”,让学生了解人脸识别系统的构建流程、方法、操作步骤、所应用的具体技术等,通过人脸数据采集、程序设计等步骤,最终完成这一项目,并将其应用于校园管理当中。任务驱动教学法通常以小团体的形式展开,教师要将学生分成不同项目组,辅助学生做好方案设计,将整个实践项目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每个阶段都要形成开发设计报告;项目完成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开展系统测评,在使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学生不但要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掌握相关算法知识,还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研发,在研发中提高。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增加前沿科技,不断推陈出新,引入人工智能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原理,不断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人工智能教育可以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时刻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学习算法知识,并应用合作探究的模式,增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钱薇旭,董玉琦,杨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反思(下)—基于信息技术教科书使用的访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5):33-38.

[2]张鹏.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S2):82-83.

[3]甄宗武,冯玲玉,谢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分析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93-97.

教育智能技术范文第2篇

一、加强学习,不断进步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认真学习*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进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心保持高度一致,服从党组织安排,时刻以一名优秀*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法律知识。6月份,调进科技局工作以来,面对新工作、新任务,本人更加注重学习,能够很快进进了角色,特别是9月份组织安排我到济宁市委党校脱产学习了两个月,用新的知识武装了头脑,更新和扩大了知识面,进步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工作中注重结合自身工作,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将所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不断进步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进步了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进步了政治洞察力,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强化职能,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一)办公室中的各项工作按时圆满完成。

按照工作分工,本人分管办公室工作。办公室作为一个单位的窗口,在上传下达、做好领导的顾问和助手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本人既严格要求,又十分注重调动办公室职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热情支持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留意发挥其专长,避免其短处。留意搞好同道间的团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与同事真诚相待,和睦相处,努力营造人人心情愉快、生动活泼、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够得到发挥的工作氛围。9月份,为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会的成功举办,配合上级有关部分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坚持每周五下午组织全体职员集中学习,学习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创新学习方式,改变过往“一人读,大家听”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大家参与,每人主持一次学习的机制。11月23日,局工会委员会成立,作为工会主席,认真学习有关工会法律法规知识,使工会真正成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多做好事的“职工之家”。

(二)扑下身子,包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8月份包村工作以来,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的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按照驻王庄乡包村工作的十条规定,按时制订每周每月工作计划。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将《廉政承诺书》张贴上墙,自觉接受村民监视。扑下身子,踏实办事。每周二和周四到村工作,确保驻得下,稳得住,包得好。深进村办企业,协助解决企业碰到的困难。按时记录包村工作情况。二是加强政策学习和宣传。因地制宜,制订包村帮扶规划。利用村中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现有*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原村委大院年久失修,不能正常办公。本人积极协调帮扶资金2万元,对村委办公室进行加固整修、路面硬化、添置新桌凳。村委大院面貌焕然一新,办公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四是9月14日,全市新农村建设第一次调度会在王庄乡召开,所包村作为观摩现场之一,积极与村支两委搞好协作,及时沟通,认真预备,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要求和任务。五、为做好“三秋”和秸秆禁烧工作,根据科技局自身上风,编辑印刷了《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秸秆微生物高温快速沤肥技术》、《池藕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要点》等二千余份,向村民散发,先容利用秸秆的新技术、新方法,改变村民传统观念,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六是村支两委换届期间,为了让能干事、会干事年富力强的人选进班子,积极宣传发动,走访老党员,倾听*,顺利完成了村支两委换届工作,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强领导和组织保证。七为进步村民思想素质和致富能力,积极协调,由局出资七千余元,组织王庄乡所包七个村的7名党员干部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集中学习。八是按照市委农工办“七个一”的要求,严格落实。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固整修了村务公然栏和学习专栏,更换了新内容。1月4日,市委副书记郭庆海、市政协副主席颜世全在局和王庄乡领导的陪同下,对所包村军烈属、老党员和困难群众等进行了走访慰问,给他们送往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热和。

三、强化律己意识,树立廉洁勤政良好形象

教育智能技术范文第3篇

从历史上看,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手工业生产的结合产物,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导致产品制作生产的流程有了严密的分工,设计的预见性和工艺性也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建国后许多高等艺术院校和工科院校虽然都设立了工艺美术专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经济的发展仍显得有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对工艺美术的设计观念仍然显得淡薄。当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招生考试到学校的课程设置,设计思想和职业特点以及实践环节都存在着重艺轻技的问题,从画素描、画色彩到画图案、画装饰、画设计,对设计意识和设计制作实践能力的重视仍显不足。教学结构中条块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基础与专业的衔接、专业之间的衔接与渗透、课程设置与理论教育的结构,对实践能力、职业特点的培养等方面显然缺乏。其中对于“画”的课程既显繁多又显庞杂,当然笔者并不是说绘画的基础要淡化,而从某此专业方向应强化这种基础,但它不是本学科的目的。而属于技术的、工艺的、工程的、经济的,乃至深入生产、制作的实践课程却是少之又少,可见设计观念淡薄与生产环节脱钩的现象自在情理之中,关键仍是教育观念与教学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无论是以传统称谓的工艺美术,还是以艺术设计相称的现代设计艺术,专业特点与纯艺术专业相比其实践性是十分突出的。它不仅是在教学中穿插大量的实践或实际操作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对产品和商品性质的实践因素及其社会因素缺少足够的认识。这种实践不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实践,而是与社会生活与生产加工对应的实践体验,是设计艺术产品的直接载体,是设计实践中的产品流向的要求所导致的,也就是设计艺术的基本属性。也就是说,设计艺术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我们知道。工科教育注重工厂实习,医学教育重视临床实践,那么工学院设实习工厂,医学院设附属医院是情理中的事,而工艺美术或设计艺术的教育纸上谈兵难道不是一种欠缺吗,事实证明这种欠缺是巨而易见的。在高校即使是毕业设计的寥寥无几的实物作品也只是一厢情愿,很少考虑市场行情或社会需要的前提,至于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则更是无从检验。高校设计艺术类的工作室、实习设施、实习场地不仅少得可怜,即使有所准备也常常形同虚设,在纸上、电脑上、教室里仍然是老师与学生表现的场所和媒介,这种环境下培养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不脱离实践、不脱离生产、不脱离社会呢?这不仅是对“设计”一种误解,也是对职业特点的漠视,且不说我们的设计与现代高科技的给合差得太远,即使是一件轻工产品、服装饰品、广告招贴、产品包装和生活日用品的设计,也没能实现设计艺术所要达到的自的。

就我国目前设计艺术各学科的发展现状来讲,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脱节太严重,学科或专业概念与社会行业要求不明确。多年来重视艺术表现,轻视专业理论、技能操作和专业实践,基础课与专业课不衔接,专业课与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不衔接,缺少实际的项日课程。虽有虚拟的项目设计,但大多不遵循市场化、商业化和工业技术的要求和规律,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应用专业脱离太远。所以我们近二十年培养工艺美术专业的大学生究竟在多少从事相关的职业,又有多少毕业生具备适应社会会的能力呢,这是从事设计艺术教育的同仁们认真地思考的问题。

从事设计艺术的工作者,有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务实的设计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这显然也是由其职业性质所决定的。设计艺术并非仅仅是有样稿设计就能解决问题的专业,它需要设计者熟悉相应的工艺和材料,熟悉生产的流程和环节,了解市场和消费,并且符合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要求。对于设计艺术来讲,绘画性的效果图和制作图仅仅完成了其中的一道工序,设计观念的形成也是基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如果设计人员不接触或很少接触实际生产,很少了解人们的生活力式,不熟悉市场和消费信息,那么其设计只是一种绘画式的理想方案而己。这种不接触实际,不接触生活一生产的观念,其实还是绘画艺术占据了主导思想所致,反映出唯美主义的倾向是根深蒂固的,缺乏对艺术与技术并重的专业性认同。如果我们把本科教育确立为培养设计艺术家,那么高职教学则培养社会需求的设计艺术帅和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这种定位似乎更适合中国的现实。如果培养的专门人才不能适应从事相应的设计工作,我们就应及时检查或调整专业目录,根据学科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布局,在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一些大学都在力争多上学位点,扩大专业分布,其实有些专业需要基础研究层次的人才,有些专业则适合应用性专业人才和技能性较强的专门人才,不要片面追求上层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所培养的对象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设计艺术的相关专业大部分是在应用性的层面上发展,当然有的专业方向需要更高一些,总之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布局。教育的层次划分是根据专业的属性而定的,若盲目求高,应用性的专业谁办,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谁来培养呢,如果都在追求所谓的高层次发展,就会顾此失彼,其实仍缺乏对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总体把握。设计艺术院校与普通美术院校在培养目标的差别在于,美术院校是培养艺术家、画家或是普及美术工作者的摇篮,而工艺美术、设计艺术院校应培养艺术与技术升学的专业设计人才,既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但我们几十年形成的教育模式,使美术教学、师范美术教学与工艺美术、设计艺术教育拉不开距离,人们已习惯沿用美术教学的路子,或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发展,长此以往不可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社会所需的设计术的专门人才。

设计艺术的教育应划分的层次发展,普通教育应注重专业理论、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为主体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设计艺术专业的职业性特点个容忽视。目前我国设计艺术的普通教育大多重视“专业表现”,缺乏“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而刚刚起步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大多是普通教育的翻版,缺乏职业技能的培养内容,如果仅仅是改变一下名称,而不是从社会需求的相关职业考虑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的话,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只能成为普通大学教育的补充,失去了高职教育的实质意义,更起不到培养社会急需的一线技术人才的作用。其实,我国的工艺美术或设计艺术教育一直带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只不过在教学内容上多年沿用美术教学的路子发展,形成一种自以为是设计艺术教学的模式,但对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方面显然是欠缺的。而近二十年来工艺美术或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表明,有些注重艺术表现的倾向,而对设计理论与技能有所忽视。在技能、技术的培养应该说是专业的核心内容,如培养陶艺师不让学生体验泥的性质和陶的火候,其再好的设计也是纸上谈兵;广告设计的学生在学习创意方法和表现形式的同时若不了解市场消费知识,广告表现的材料与工艺,软件的知识与与应用,甚至印刷工艺等相关技术知识,其设计的广告只是脱离实际和唯美自赏的方案而已。设计是作品又是产品的方案,既是艺术的表现又是技术的载体,如果在现代设计上对此问题仍没有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培养社会真正需求的设计家和设计师。也就是说,我们培养人才的用意是好的,但培养的结果很可能把目标定错了位,从这些方面应该总结一些经验才有利于下步的定位与发展。另一方面,对于理论修养的培养并非仅仅指专业方面的理论,即使是专业理论也有层次之分。原理性的理论尽管晦涩难懂,但它是学科与专业发展的前沿和指导,正如恩格斯所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作为实践性的或技法性的理论一般能为学生所理解,但有时显得缺乏深度,如果仅仅局限于此,有可能陷入技巧表现而缺少创造性。除了专业理论,对于艺术或设计艺术院校师生来讲,对人文学科的教育也往往缺乏,包括历史、哲学、文学、心理学、法学等相关的学科和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的素养不仅对于培养一个人健康的人格心理素质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等具有重要义,而且也是设计艺术专业必修的基础。

尽管我们的设计艺术理论还比较薄弱,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也不容忽视,从另一方面来讲更需要有系统性、完整性较强的设计艺术理论作指导。在市场经济和条件下,按市场需求规律,学校的招生对象与教学培养日标如何定位,其实践性与技能性的原则应该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西方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企业加学校的形式,这是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它强调竞争,强调社会平等。在德国、奥地利、丹麦等国家较为典型。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教育模式为主,是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它解决了普教到就业之间的两道高门槛。德国“双元制”的学习只有60%-70%在企业,包括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中心而只有30%在学校进行。这种教育模式是教育针对性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它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式,其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考试考核也以职业资格为标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原则。相比之下在我国的设计艺术院校中,即使是职业教育等机构对于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教育也远远不够,而设计艺术教育则更是如此。表面看来院校的学生好像在设计艺术实践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热衷于技法、技巧的训练和设计艺术的表现,但这些实践都是虚设的,不仅缺乏针对性,而且缺少真正的实践环节,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就业时的“专业不对口”。设计艺术类的高职教育应注重宽基础,包括艺术的、技术的两个方面,同时应该认识到,设计艺术教育又带有鲜明的时尚性,它需要个断地补充教授内容,把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融入其中,并与时代文化的、艺术的、社会的知识同步发展。而且在我国虽然重视科研的投入,重视对科研的力量聚集,但在先进技术转化为个产力的过程中却是薄弱的,我国科技进步对生产力的贡献率仅在30%左右,而在西方却高达70%-80%左右。这不仅需要科研院所和高校教师转变观念,对于学生的教育也应鼓励社会参与,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的设计极早开发转化,而在于教育与社会的真正接轨,以减少、缩短中间环节,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这也是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教育的不可忽视的内容。

教育智能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智慧教育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增强现实、区块链、5G通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正在系统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人工智能塑造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作为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智能技术在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如何彰显价值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面向过程的动态挖掘与实时分析等技术,可以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的需求识别不精准、供需结构不合理、供给碎片化、供给方式单一等问题。基于分析大数据在创新创业教育需求识别与精准挖掘中的作用机理,破解大数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将技术嵌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技术路径,探索大数据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以期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为进一步深化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据IDC预测,全球数据量的总和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到2025年的175ZB,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大量数据,作为教育整体变革的内生变量,智能信息技术具有的赋能作用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准施策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人工智能究竟以怎样的路径嵌入到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之中,如何在教育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彰显价值仍然是一个开放的经验问题。同时教育也在决定着人才素养,影响着科技创新,所以说技术赋能教育是双向的过程,二者完美结合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从规划与机制服务等方面指明了智能技术推进教育改革的路径,厘清了教育生态系统中供需两侧的主体关联特性[1]。目前有关人工智能对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影响在学术、政策和实践层面的探讨和研究愈加热烈,尤其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领域,为了应对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对具体人才培养和实践活动的供给乏力,教育供给存在结构性障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精准化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乏精准性灵活性等困境,嵌入与融合大数据技术和思维的教育模式成为当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必然选择。

1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的现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时代。鉴于智慧社会转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应该积极探寻未来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新路径,引导学生创新创业为核心,在建立有效运行和保障机制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良性循环,努力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人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7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2018年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为实施智慧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飞速应用和发展[2]。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智能技术的介入可以缓解部分区域教育水平的限制条件,对教育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和动态监控,识别目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对供给侧配置进行精确调适的基础上,挖掘并分析教育需求,实现精准匹配供给策略,能有效解决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教育问题。将智能技术嵌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了教育流程的重组和再造,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果,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大部门分行业都依赖于人机协同,如何运用智能技术革新教育模式方式、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造智慧生态环境,提升教师的智能化教学能力,打造专业化高水平的双创教师队伍,建立动态、多元化的新型评价方式,提供精准便捷的教育服务,构建新型智能化的终身教育体系等是目前研究的重要领域。除带来的机遇之外,还应注意人工智能给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挑战,伦理的选择与重建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积极推进教育智慧化的同时,保持审慎、理性的态度,正确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技能技术赋能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机理,不难发现,这是在供需两端同时驱动,在要素、资源、服务优化配置、相互关联基础上实现整体重组过程。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优化教学流程,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加速教学方式的升级和教育理念的变迁,提升教育质量。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已经形成了智能信息化引领受教育者为中心的全新生态系统,包括建设智慧校园也成为了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已有研究涵盖了“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教育资源的精准配置、沉浸式学习环境的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方法的运用、区块链对高等教育的变革”等方面,智能教育供给模式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共享性等特征,是打破传统教育供给模式、构建高等教育新形态的推动力,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利用智能技术对教育资源进行收集、储存,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通过人工智能促使学生学习相关智能技术培养在人工智能理念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意识,开展各种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MOOC是近年来各高校广泛实施线上开放课程,基本服务是利用使用者的智能终端设备或者互联网平台上传课程的数据来获取资源,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更优质更有序的学习服务。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转型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是重要的工具和变量,各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是重要的建设者,目前中国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处于“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状态,如何利用智能技术在生态系统建设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能力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实践。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双重转型探析

人工智能赋能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多元主体间的复杂网络互动日益增加,这些互动最终都会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的根本动力。智能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手段,其具有无区域、无阶级、无阶层且无政治属性,基于人工智能建构的智能生态系统可以打破原有行政壁垒、行业壁垒的限制,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扁平化发展,增强教育信息数据的流动性和治理主体的关联性。通过构筑人工智能嵌入下教育生态系统双重转型的理论框架,揭示了教育生态系统转型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对引导智慧教育实践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1从“旧三螺旋结构”向“新四螺旋结构”演进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高校是最重要的基础,其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是核心内容,原有三螺旋理论中,高校和外部生态环境,包括政府部门等政策制定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公司等相互协调互动,共同合作,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构建面向受教育者多样异质化学习需求的智能教育生态系统以实现人机系统学习模式为目标,采用智能技术,为受教育者提供学习辅助、创新导师教学辅导,能够精准识别分析学习需求和学习意愿,利用多模式交互的思想和方法实现机器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已逐渐转向“受教育者-智能技术-教育供给主体-时空和社会环境”的智能生态系统框架,以智能技术为依托,实现对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互联,为受教育者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创新创业数据、创新创业服务、创新创业产品。人工智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主体中的应用尚需不断探索实践,在数智经济背景下,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政府、高校、企业)间资源互补、相互协调,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平台,打破主体间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协作,构建新的螺旋式互动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3]。

2.2从传统供给模式向智能教育供给模式转变

传统无差异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对创新创业具有不同兴趣及能力学生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给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结构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许多非结构化的数据共享成为现实,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受教育者通过智能生态环境获取知识和相关创新创业技能,教育主体创建智能化的教学空间,进行相关的教学和实践设置,更多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更加精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仍需要进一步探究。大数据、区块链等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推动着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产生深刻变革,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实现受教育者、高校与社会的互动。从需求侧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受教育者越来越希望以快速、全面、个性化的方式满足自身的需求,通过简单的操作获取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技能,这种多类型的需求采用原有的教育供给模式往往难以实现。而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形成的动态化和网络化的智能生态系统,将数智技术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将大数据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在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创业科研活动投入、创新创业成果产出、成果转化等方面能够创造并满足受教育者的多层次化、精细化的需求,进而重塑教育结构、回归教育本质,将“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将教育主体、客体与生态环境密切联系,三者不断互动,打破原有的界限,将教育不再局限于高校,实现智能教育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的动态供求平衡。

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系统探析

加强教育信息化产品的研发应用,提升智能教育服务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关键点是将其融入教育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过程中,打造智能教育服务平台,无缝衔接教育需求和资源服务供给,关联教育供求主体,优化教育供给结构,及时总结实践经验,破解当前教育发展与落后的教育供给体系和教育服务之间的矛盾。智能教育新生态系统是以AI服务教育为指导理念,利用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智能技术,营造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智能教育环境,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作为智能化的学习辅助,教育信息化产品,如智能手环、眼动仪、AI学习机、翻译笔、平板电脑等能够全方位、全时空识别追踪受教育者的各类行为状态,根据受教育者潜在的认知习惯和学习意图,采集汇聚学习数据,构建更新受教育者画像,分析预测受教育者学习需求,计算输送实时高价值数据,提供精准的智能服务。在教育供求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人工智能赋能“融合化、智能化、数智化”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系统,既需要在供给方式上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又要在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上把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机理和变化,从而更好地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发挥技术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形成完善的运行系统和实践系统,创造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利用智能技术对教育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及分析,受教育者在海量数据和智能产品之间进行多主体交互。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正向促进作用的同时需要注意避免技术的异化和滥用,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保障体系,提升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教师的智能化教育教学能力,加大智能教育资金投入,增强政策执行力,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此外,应当认识到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智能化面临着很多结构性困难和障碍,如教育数据安全性、网络安全性易受挑战,技术的异化和滥用,技术的伦理安全、信息安全,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各要素的主体能力、组织惯性和协同关系,进一步明确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引导激励机制,切实优化智能教育系统建设中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数据的动态流动、推动优质智能教育产品的普及使用,构建生态系统智能评价体系,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杨志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教育变革与中国教育机遇[J].教育研究,2021,42(3):4-11.

[2]贾同,顾小清.数据技术驱动的教育形态重塑:路径与过程[J].中国电化教育,2021(3):38-45.

教育智能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智能网络教室;基本功能;应用

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具有强大的连接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资料的功能,是目前集齐最新网络技术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而且能够随时集合更多的教育资源,让老师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氛围,让教学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有趣。因此,在教育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出更多的教学内容,而多媒体和网络智能教室的结合,也完善了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合理科学的应用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能够有效的提高教育的质量和丰富教学内容。

一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的基本功能

(一)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的教育方式

只是通过课本让学生了解知识,而利用多媒体智能网络教室,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更优良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查询更多有关课本的知识,这样可以形成课内和课外知识联合的情形,对于学生的学校滴十分的重要。[1]所以,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够有效的把音频,视频,图片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面的,从多方位角度展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和知识,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加大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要随时了解社会上的最新的知识,尤其是能够和所学知识有联系的。利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方式,而网络智能教学的建立,就为学生和老师建立了一个可以扩充学习量的有效的途径。利用互联网,可以找到和知识有关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衍生知识。而且人类的大脑对于文字的记忆也是有一定容量限制的,因此借助于图片和视频等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这就表示利用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能够有效合理的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改善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因此经常导致学生的不喜欢学习。而学校建立的多媒体智能教室,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主观能动性,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对学习是感兴趣。同时运用多媒体智能教室,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有关知识。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智能教学体现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而且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也是让学生真正的对学习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方法。

二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一)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科技的发展为教学的改革和进步提供了助力,因此,学校建立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可以运用更多的方式表达教学内容。可以把教学内容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内容要十分的精简,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能让教学方式改变,创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3]所以,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学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知识,这是多媒体网络智能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凡是,让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同时现代教育更需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掌握。

(二)改善了教学管理过程

建立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重要的是与网络的连接,也就是学生可以在教室进行网络学习。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电脑,观看和学习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尤其是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可以简化教学管理,可以完善教学管理,让学生成为网络教室的主体,而且这种管理过程,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可以借助网络,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跟踪,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的调整教学的内容重点和教学课程安排,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改善教学管理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能力得到提升,这是改善教学管理过程中得到的效果。

(三)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教育中,远程教育的重要性逐渐的显现出来。所以学校建立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的时候,其中包含了互联网,借助了卫星传输数据等,让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远程教育。尤其是当教课老师出差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借助网络智能教室与学生联系,让学生在线学习知识,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同时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做作业,老师在网络上为学生评价作业,然后可以为学生制定下一次的学习内容和计划。所以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收集,并且能够更直接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这种远程现代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对于发展远程教育,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接收到的高质量的教育。

(四)可弥补不同学校、地区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异

我国重视教育,但是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教育质量也是不同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是不同的,所以导致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也不同,因此想要缩短不同地区的教育差距,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通过不同地区的师资力量,来填补不同地区的教学的空白和短缺之处。可以让师资力量丰厚的学校,在适当的时机,借助于多媒体智能教室,向与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不高的地方开展教学,这样可以共享师资力量,可以缩短由于环境等原因导致的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因此,在现代教育中,能够充分的发挥网络技术来提高教育水平,尤其是建立多媒体智能教室,能够不受到地区的限制,可以随时的让不同地区的学生享受雄厚的教育资源。

(五)利用多媒体智能教室中的教学技术,解决一些困难的教学任务

教学是需要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工作,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改变的。尤其是现代的教学也经常会遇见的一些困难,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理解,就可以在多媒体智能网络教师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关的知识。比如生活中的建筑,日常用品都是由立体图形组成的,尤其是不规则的立体图形的构建的建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尤其是立体几何,很多学生对于立体几何中的直观想象不高,而有些复杂的立体几何模型也不好制作,因此可以运用网络智能教室,让学生通过多角度去观察几何图形,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更容易构建一个几何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一些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任务,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这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使用多媒体智能教室的重要作用,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让师生之间无障碍沟通学习的重要形式。

(六)有利于教师把多余的精力用于创造性教学,提升现代教育的质量

互联网资源十分的丰富,老师可以借助于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外,还可以节省教师精力,让教师能够把剩下的精力运用到创造性教学上,能够有效的减少教师的复杂繁琐的工作,让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简单,这样就能让老师精简课程以外,还能够不断的创造新型的课程,让学生通过最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和了解教学内容和知识。所以,多媒体智能教室能够有效的节省教师的时间,减少在黑板书写的时间,让老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课程,同时也可以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能够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所以,多媒体智能教室能够有效的节省老师的时间,让老师把精力运用到课题研究,以及教学内容上,这样就可以提高现代教育的质量。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网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教育方式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学校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能够促进教学的快速发展,也是让教学和现代技术手段连接的重要方式,能够让现代教学具有时代的气息,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最新的知识,这对于学生拓展视野十分的有帮助,而且能够让学生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发展的动态,所以,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在现代教育中的十分的重要,能够推进现代教育更快的发展,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长春.浅谈多媒体网络智能教室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0(09):102-103.

[2]张明.多媒体网络教室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优势[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20):145-146.

[3]范瑜.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08):105-106.

[4]刘建国,常生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2010(09):136-13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