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农业经济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精选

绿色农业经济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1篇

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经济的必然趋势。绿色农业经济相较于传统农业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1.1综合效益更高绿色农业经济是绿色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其发展目的主要是将地方农业经济水平与社会效益、生态环境相结合,从而实现3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同时,绿色农业经济还能推进我国综合效益增长型农业建设的整体进程,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1.2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绿色农业经济要求在发展过程中遵循农业生态的发展规律,利用清洁、节约的新型农业技术,对多种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相较于传统农业发展而言,可以更高效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1.3产品成本较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可降低农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最大限度地降低处理污染所需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使产品的整体成本水平显著降低。由此可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可有效降低农产品成本,间接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绿色农业经济的现状及其问题

2.1发展现状近几年,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可将其发展现状所表现出的特点总结为2个方面。

2.1.1实现规模化生产自2004年我国首个绿色农业经济生产基地在黑龙江省试点并取得良好成效后,各地相继在自身区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基地的建设,并以此为主要依托,发展优势最为明显的绿色农业经济。目前,我国已有592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年收益超过2.5×107万元,且农民合作社已逐步成为近年来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主体,绿色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2.1.2品牌效应日益显著绿色农业经济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使得我国绿色产品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多。有调查显示,我国的绿色产品不仅在国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其品牌注册范围也已扩大至芬兰、英国等多个国家,全方位的绿色农业经济品牌模式正逐步形成。

2.2存在问题

2.2.1市场体制落后由于有关经验的缺乏,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生产、销售、流通渠道等市场制度均存在较明显缺陷,不同地区间的绿色农业经济水平差异显著,整个市场的发展水平低下。政府的有关监督机制执行力度较差。绿色农业产品尤其是绿色食品产品良莠不齐,容易出现未达标产品,给顾客造成较严重损失。

2.2.2后继动力不足资金和技术层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绿色农业的整体发展。由于缺乏有利政策和充足资金的支持,造成不同地区绿色农业经济的市场投资和综合技术水平出现明显偏差,从而导致我国的整体绿色农业经济出现明显发展停滞现象。

2.2.3带头作用不明显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年限短,不同地区或企业间尚未形成较大差距,各绿色农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基本相似,产业间缺乏具有带动效应的龙头单位,使企业间的生产、经营过程缺乏规范性,进而导致绿色农业产品的质量低下。此外,相关企业领导人缺乏较高的品牌意识水平,也是导致高实力龙头企业缺乏的重要原因。

3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绿色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模式实现有利改革的主要动力。加强绿色农业经济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针对我国现阶段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和有关文献资料,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归纳如下,以期实现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整体腾飞。

3.1优化产业发展结构科学的产业发展结构在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有:对农作物种植业、林木种植业及家禽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可扩大烟叶、药材等较高经济效益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加强生态林、经济林等林业种植模式建设,并在家禽畜牧业方面增大财政投入,提高水产品等农产品在整体农业产品中的比例,更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打造生产、加工、销售等产品一体化产业链,例如水果产业链、药材产业链等。产业链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的资金损耗,间接地降低农业产品成本。此外,产业链的成功构建还能显著提高整个生产销售过程的规范性操作,从源头上减轻环境污染,很好地实现绿色农业。

3.2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研究绿色农业技术是绿色农业经济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的根本保障,提高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力度势在必行。应结合地方特色和发展绿色农业的技术需要,构建全方位、层次化的农业科技研究体系,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和社会联合投资的方式加大技术科研投资规模,为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奠定必要的经济基础。应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推广新型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实践,可先将某一农业生产基地作为绿色农业技术的试点地区,取得良好效益后将这一试点地区作为农业发展范例,鼓励各地区在发展农业经济时积极应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从而顺利实现区域绿色农业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应大力实施农民培训项目,通过授课、讲座等方式,向农民传授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理论知识,提高农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相关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过程更为顺畅。

3.3进一步完善法规建设法规建设是确保整个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市场健康、正常运营的根本基础。因此,政府应针对当前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在现有法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相关政策,使绿色农业经济实现规范化发展。为了进一步落实绿色农业经济法规,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多渠道宣传方式,向农业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宣传绿色农业政策及相关技术知识,更好地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实现健康发展。此外,还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绿色农业经济的健康长足发展。

3.4提高产业集中效应龙头企业的带头效应可有效提高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市场的竞争力度,实现各绿色农业相关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因此,地方基层政府应鼓励农民形成合作社等组织,使地方绿色农业实现集中化发展,形成龙头产业,带动周边企业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地方农业的整体绿色农业经济水平。龙头企业在发挥带头作用的过程中,也应严于律己,在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进一步确保各绿色农产品的质量符合售出要求,不仅可为农民提供发展绿色农业所必需的技术等资源,还能为农民提供更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为农民自身利益提供更可靠保障,真正实现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4结束语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

(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

(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

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3篇

近几年随着湖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长株潭一体化以及衡阳承接产业转移区的建设,衡阳市及其周边衡南县、衡阳县、蒸湘区等县区绿色现代农业园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衡阳市充分利用武广、湘桂高铁、在发挥大湘南中心城市优势,整合社会资源,突出发展特色等方面,重点建设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然而,衡阳市现代农业园区也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1、政策扶植力度不强

政府相关配套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大。如在现代农业园区企业的税收优惠、三农财政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政策仍不够完善。同时,在引导上、下游联动方面,没有形成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且在给予绿色产品的绿色通道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2、人才储备不足

绿色经济视角下现代农业园区运作的人才储备不足,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不多,经营管理机制滞后。高校、科研机构在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不多,对农业园区的经济模式、生态模式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园区的生态链和产业链比较短,也还没有形成相关得理论知识,这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农业产业工人、农民、政府公职人员、消费者等都缺乏对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系统学习。

3、没有形成区域特色

衡阳城区、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以及周边衡南、衡阳县等农村地区,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和目标,园区建设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和科学的总体布局,项目建设重复较多,布局的随意性太大,甚至项目因人而定,造成同质产品泛滥,市场差异化程度低,竞争力低下,造成了区域性的优势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优势。

4、服务体系不完善

相关软、硬件服务体系不完善,硬件建设不多,软环境建设较差,招商引资能力不足。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密切的相关产业服务体系还尚未形成,行业间、部门间、企业间的沟通不畅,缺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不长,难以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二、衡阳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经过多年实践,衡阳市在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并尝试适合区域经济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农户主导型等模式。

1、政府主导型

政府在总体规划、发展方向、政策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委托完全市场化的主体开展具体的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此模式的优点在于农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与政府的发展目标相稳合,农业开发区可以摒弃眼前的利益,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例如,衡阳市各县区设立的农业开发区是由有关职能部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市场主体,全面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各项事务。

2、企业主导型

依托由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建立的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政府部门坚持“围绕产业扶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紧紧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统筹安排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一手抓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一手抓扶持产业化经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祁东县黄花集团、香芋集团、金鹏草席集团等。此模式是比较适合于资源丰富、旅游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园区。

3、农户主导的合作生产模式

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的主要方式,或者提供自己的劳动力。此模式农户负责园区的基础设施、土地使用费及经营管理,通过以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出资,或者把其他周围农户的土地使用权租赁过来,实现规模经营,既保证了农村土地在农民自己手中的流转,又保证了生产效率。例如,衡阳县角山镇的水稻园区生产的水稻,该品牌以水稻农业合作社为依托,将20亩以上的大户和零散的农户相结合,以农业合作社为平台,打造“角山米”这一大米品牌,促进水稻的销售。

三、绿色经济视角下衡阳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策略

1、完善软环境与硬件设施,搭建现代农业的公共行政信息平台

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利用衡阳市及县市区的绿色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合理规划现代农业园区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乡一品,一县数品”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格局,避免项目重复、恶性竞争发生。运用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流入,对于区域内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给予重点扶持,完善人才吸收机制。政府、企业搭建现代农业的公共行政信息平台,让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全方位、零距离。

2、注重产品多样化,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联结机制

农业产业园区应根据区域自然资源条件、人力资源、区位优势吸引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农业企业或机构,实现企业规模和种类的多样化;同时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联结机制,以一家核心龙头企业为主体进行产业链设计,带动其上下游产业聚集和发展,不同利益主体通过独资、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参与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经营,将某种环节以某一利益主体,而又不与其他利益主体在某一功能环节以合同契约进行联结。如衡阳市雨母山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区域的整体产业链及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3、加强市区与周边郊县的良性互动

从生态经济角度出发,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市区、城郊、县域地理环境不同的农业区域的比较优势,现代特色农产品在城市的商业规划、行政管理、企业发展、产业一体化中,系统地进行规划,重视市区和周边区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避免基础设施和农业项目的重复建设,以防出现同质产业园,同时避免恶性竞争导致本地区经济利益受损,应当发展本区域有特色、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实现绿色经济和农业园区的双赢局面。

4、建立“公司+园区+农户”的组织形式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4篇

这次农业局全体职工大会,主要是贯彻县委中心学习组、县政府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理清今年下半年的工作思路,有针对性的研究探讨抓落实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前面几位副局长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就做好当前的工作讲了具体的意见,提出了要求,可以说,目标明,决心大,信心足,措施力,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上半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局党组、行政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为主线,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以落实粮食“332”工程和“三百”科技示范工程为动力,以实现“三增一提高”(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县委的总体部署和我局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强服务、壮产业、调结构、创品牌、增投入、夯基础,扎实推进了全县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成绩:

(一)常规工作上台阶

一是粮食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全县2005年小春粮食播面31.9万亩,比去年增加2.99万亩,预计小春粮食总产98355吨、比去年增加4986吨,增长5.3。大春生产基础扎实,全县玉米种植面积26.5万亩、比去年增加1.4万亩、增5.6,水稻种植面积23.2万亩、比去年增加4.9万亩、增27,已栽红苕16.8万亩,超市下达计划27,整个大春生产呈现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提高,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强,育苗早、足、壮、健,移栽规范程度提高,管理及时、精细,病虫防治较早的局面。

二是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快了主要农作物种子的更新换代,引进优质水稻、玉米、小麦、薯类(洋芋、红苕)、蔬菜品种30余个,落实优质、高产新品种展示片1500亩,并建立健全种子推广体系,提高良种普及率,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

三是先进技术推广进程加快。以“南江农业信息网”为载体,通过设立科技咨询服务台,举行科技培训、技术讲座,承办科技之窗等栏目,利用电视、报纸和印发农技宣传资料、植保情报进行科技宣传,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加强农作物病虫测报,分别在高山、中山、低山建立了三个病虫害监测点,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及时有效地指导了我县大面积病虫害防治。开展科技下乡活动30余次,印发资料10万余份,并通过电视讲座宣传科技知识和农村政策及农村财务管理规定,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政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四是绿色经济迅猛发展。我们以赤溪乡活水、空山、庙梁为重点,建立金银花标准化专业示范村。今年春季新植金银花9300亩,全县累计栽植金银花面积达14.2万亩,投产面积近6万亩。预计今年可产干花400万公斤,已加工银花茶22万公斤,可实现总产值8720万元。2005年4月,南江金银花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专家审查。南江山银花中的灰毡毛忍冬种进入《中国药典》2005版。茶叶产业上,以元顶子茶场为龙头,狠抓黄草坪、红顶、黑潭、兴马等重点场园建设,今年全县产茶叶65万公斤,其中名优茶15万公斤,产值2650万元。

五是示范点建设影响深远。以粮食主产乡镇、干环线公路附近重点村社为基础,规划落实“三百”工程示范面积28万亩。其中水稻示范片10万亩;玉米示范片12万亩;玉-苕-豆示范片6万亩。帮扶龙头企业3家,落实订单水稻15万亩、订单玉米10万亩。示范片点实现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培训技术、统一技术规格、统一行动时间,优质良种、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秧、杂糯间栽、三围立体超高产栽培、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中心示范片良种统供达100,玉米地膜覆盖达100,水稻旱育秧达90以上,规范栽培达100,科技入户率100。在长赤镇抓的1000亩水稻稻瘟病防治综合示范现场,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顺利通过了省农业厅、市农业局领导的检查与验收,并受到好评,为项目争取奠定了基础。光雾山旅游观光农业现场和寨坡乡水田坪村、长赤镇龙池村、赶场镇西坝村的旱作节水农业—薯玉豆综合示范大样板,以其“规模大、质量好、科技含量高”先后受到国务院总理和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厅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得到了农业同行、专家们的好评,有力地推动了依靠科技增粮增收的措施落实。

六是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15人次,执法车辆48台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市(摊点)328个,查处违法生产、经营种子案件3起,查处不合格种

子2480公斤;查处农药违法案件37起,各类不合格农药2600余瓶(袋);取缔无证经营摊点48处,查处未登记肥料案件3起,涉案物11000公斤,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和农民负担管理工作,强化“农民权益义务监督卡”管理制度,印制了农民权益义务监督卡14.2万份;加强来信来访工作,组建专门班子,抽调业务骨干,依法妥善处理了关坝乡关坝村二社、坪河乡梁山村二社、八庙乡方家坪村、赤溪乡活水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

七是农技农资连锁运转正常。

(二)项目工作创佳绩

一是项目意识不断增强。项目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支撑,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促进我县农业发展,全面实施“赶超”战略,我局坚持在干中争、争中赶,以一流的工作成效和一流的工作业绩,积极争取农业部、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促进了我县农业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项目倾斜力度逐渐加大。重点抓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粮食“三百”工程、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南江大叶茶建设、南江金银花中药材基地建设、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编制、申报、规划和实施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三是项目争取效果明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经省财政厅立项并上报财政部,拟在我县实施7700亩的中低产田造任务。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省农业厅已确定在我县启动。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拟在长赤、红光、正直、乐坝等7个乡镇11个村2000户农户中实施,工作中,行动快、工作实,做到了“三到位、三结合”。

四是项目实施稳步推进。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粮食三百工程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

(三)先教工作有特色

我局4个党支部62名党员参加了第一批次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学习动员阶段,我们深入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组织了专门的学习讨论,召开了党外群众和退休干部参加的恳谈会,确立了先教活动的教育主题口号和目标,形成了以“五个表率”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和“五个方面”的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的书面成果,做到了参学“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学习动员阶段满意度民主测评满意率95以上。在分析评议阶段,广泛征求整改意见,把搞好党性分析材料作为“保先”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组织党员开展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支部及时进行了集体评议,总结了每个同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整改的方向,实事求是地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和评格。在整改提高阶段,突出让群众得实惠,充分发动干部和群众献计献策,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围绕问题抓整改,拟出初稿后又交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下属单位认真修改完善,并报上级领导审阅修改。提出了以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解决群众提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严格工作纪律为重点的整改方案。重点落实了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植物病虫害防治电视预报、农技110服务台、优良品种推介、金银花产业茶叶产业服务、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快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加强农民负担管理等9大便民服务措施。针对内部职工提出的楼房排危、职工集资新建和改造宿舍楼遗留问题、种子公司改制、旱厕处理等问题,坚持边学边改,情况简单的立说立改,历时较久、情况复杂、一时难以办到的,向职工和群众说明原因,积极创造条件,并一一落实了责任人,明确处理时限,实行承诺公示,接受监督。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教育活动,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转变了为农服务的观念和措施,增强了团结合作,建成了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解决了单位职工关注的内部热难点问题。

上述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农业局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得益于全体职工的辛勤努力。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始终困扰着我们前进。一是遗留问题较多;二是机关运转经费吃紧;三是繁杂的事务压力很大。

二、下半年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农业局的过去有过精彩,有过遗憾,值得我们高度警醒,深刻反思。

之所以精彩,一是因为这里是南江农业走向辉煌的指挥部,令人羡慕;二是因为这里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走出了一批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好干部;三是因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现场和样板;四是因为近几年我县粮油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农民心里踏实,农村稳定了。

之所以遗憾,一是因为近几年农业局沉默了,没有了声音;二是因为近几年农业局干部萎缩了,没有出过人才;三是因为近几年农业局的工作无亮点,没有了地位;四是因为近几年农业局干部内耗严重,没有了形象。

(二)农业局的现在矛盾重重,步履艰难,要求我们直面矛盾,勇往直前。

当前我们面临着三大压力:经济压力(县级财政财力不足,部门经费紧张,保运转与促发展的矛盾异常尖锐),政治压力(中央一号文件把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部门承担着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持农村稳定的巨大的政治任务,推广农业科技、抓点示范、建设文明新村、整顿农资市场、发展绿色经济等重重任务摆在面前),社会压力(当前农业局正处在走出折腾的爬坡时期,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和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的领导在期待,兄弟同仁单位在关注,社会各界在希望)。我们怎么办?一是需要我们精诚团结,勇敢地直面矛盾。首先是领导成员之间要相互沟通,达成共识,在局领导班子内不允许发任何杂音,其次职工必须讲团结,各单位中层干部要承担起责任,切实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努力创造和谐型机关。

二需要我们大胆开拓,果断地处理矛盾。由于历史的积淀和各方面因素所致,农业局当前遗留问题较多,有的已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影响到工作和稳定大局,对历史造成的东西和前届的工作,我们不能作出任何评价,不能有任何怨言,只有勇于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要成立遗留问题处理领导小组,针对社会和职工反响强烈、严重阻碍我们工作前进的问题,分清轻重缓急,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梯次解决,力争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三需要我们求真务实,真心地缓解矛盾。做事讲原则,工作讲方法,用心说话、用心做事、用心待人,对历时较久、情况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向职工和群众说明原因,积极创造条件,成熟一个解决一个。

(三)农业局的未来机遇多多,希望巨大,更需我们同舟共济,再创辉煌。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推进农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农业经济管理作为我国农业改革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改革成效。需要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关注度,选择合适的着手点,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经济有序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经济持续运转的前提。必须科学发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性,促使农业经济高水平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在农业经济过程发展中,应当深入探究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及时剖析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与新状况,最大程度体现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农业经济管理应当与国家惠农措施相结合,构建出具备可行性的制度体系。

2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人多地少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自然耕地非常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新农村建设能够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助力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1]。

2.1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

对于有限的自然资源而言,提升利用率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通过对农业生产污染源头的控制,合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资源的使用率,为后续农业发展提供力量,有助于提升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

2.2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农业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方案。就市场需求而言,要明确农业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可以通过市场采集样本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确定适合本区域的农业发展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区域发展,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扩大农业生产效益[3]。

2.3建构多方投融资体系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符合时展需要的举措,为吸收外来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政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开辟相应的绿色通道,充分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加大农民的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发展不仅受到国内相关人员的关注,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外来投资者的青睐。这样一来,我国农业发展拓宽了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局面,也从侧面反映出新农村建设的前景。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财政扶持、降低税率以及设立绿色基金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4]。

2.4加速农业的整体发展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水平和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应用科学技术时,需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特色。根据内部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农业发展方向,及时对生产方案进行调整,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应该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政策,积极吸收外部资金和资源,提升发展规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现代农业整体发展[5]。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3.1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就日常的农业生产而言,需要加强农民对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加强技术指导,针对性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充分挖掘各地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发展农业,既要保证生态效益,也要保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可以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积极开发农村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开展绿色旅游满足人们的需求。从生态生产线扩展到生态旅游线,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扩大经济效益。开发农业旅游,既能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发展农业经济,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2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应用新兴技术还是建立现代管理模式,都需要人才的支持。利用政策效应吸纳人才,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可以通过人才研讨会,结合民生、社会、农村、环境、文化及经济等方面研讨,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提出好的方案,更好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建立并完善基层信息收集渠道。新农村建设工作势必会遇到各种问题。只有保证信息收集渠道畅通,才能及时接收农业工作人员提出的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反馈,保证农业工作人员保持良好心态应对日常工作。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分工,确保行政工作及时、有效、公开、公正,提高工作透明度,有效避免贪污、腐败等行为滋生。在出现利益纠纷或者责任问题时,明确职责划分有助于找到相关负责人,了解事件经过,避免浪费时间导致问题扩大化。针对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机制,维护农业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利益维护机制平稳、有效运行,在维护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提升其生活水平。

3.3联合当地企业,加强绿色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由政府部门牵头,全面关注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停止高污染的工程项目,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积极推广宣传当地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吸纳社会资本,打造绿色品牌,助力企业绿色发展。严格把握生产流程,确保品质,杜绝破坏品牌形象的情况出现。企业与政府合作维护区域品牌形象,充分发挥区域品牌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信用贷款模式能解决传统信贷存在的问题,降低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通过信用贷款,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贷款人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培养并引导信贷参与者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3.4提高农村内生驱动力

首先,要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采取一系列惠农措施以及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激发农民对农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吸引农村年轻生力军主动回乡建设。其次,对于回乡建设以及留乡创业的有志青年,政府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搭建渠道,创建机会。只有让农民真正看到乡村发展的前景,农民才能鼓足干劲,继续奋斗。相关部门一定要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以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着手点,实现增产增收。再次,新农村建设中一定不能缺少农民参与。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全面提升村民对农村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政府部门需要组织一批专业人士定期下乡,为农民提供知识普及、文化传播以及宣传表演等。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村民提升文化生活水平,使农民成为有理想、有素养、有目标的新型职业农民。

3.5做好普惠金融宣传

用户良好的金融素养是营造良好金融环境的基础,也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根本途径。受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影响,普惠金融发展受限。乡村地区要提高金融教育供给,提高农村居民对普惠金融的认知。首先,合理规划农村地区金融教育,有序开展金融教育。乡村地区发展存在差异,居民金融知识掌握也存在差异。各地区需要主动摸查农民对金融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序、高效开展金融教育。其次,做好普及性金融知识教育。乡村地区要构建完整的金融教育体系,邀请专家开展金融知识宣讲,逐步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适当增加基础教育中关于金融知识的比例,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金融素养,继而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再次,全面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教育作用。信用合作社及乡镇银行要开展金融宣传及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渠道与方式提高用户风险意识,夯实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

4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助力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要提升对技术的应用水平,创新管理,加强产业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安世岭.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研究[J].新农业,2021(5):84-85.

[2]赵伟,蔡冬梅,刘霞.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营销界,2021(8):137-138.

[3]潘建宏.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再谈[J].中国产经,2021(3):69-70.

[4]魏学成.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8):44-4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