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健康教育;问题分析;有效对策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面临着成长期所带来的诸多烦恼。其中,初中女生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她们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较为鲜明,而开展健康教育可以为她们答疑解惑,正确面对生理上的改变,消除怯弱、紧张和害羞等心理,进而促进身心发展。当前,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不高,还存在较多问题,而采取有效对策加以妥善解决是确保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现具体论述如下。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师资力量匮乏

当前,各级主管领导及中小学校长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的开课情况很不理想,上课效果也较差。有统计显示,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约为29.5%~99.93%,总体上并不理想。这一方面是由于主管领导和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我国农村地区约有85%的中小学从未上过健康教育课。此外,我国从事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健康教育的需要,也难以满足中小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2.对“健康”的认识不够准确

健康是人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对健康的认识方面,有的人流于片面,有的人比较肤浅。很多人认为,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病,不需要去医院,这种认识是不够准确的。而对健康概念的准确理解对于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进而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3.中小学生缺乏健康意识和必要的健康知识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约有23%的中小学生存在着不吃或漏吃早餐的现象,有63.5%的学生有滥吃保健品的习惯,有三成以上的学生喜欢吃洋快餐或烧烤等垃圾食品,有45.6%的学生视力下降情况严重,超过2/3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等问题。另外,有的女生健康知识比较缺乏,出现女生第二特征后觉得紧张、焦虑和不安,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和处理,长期下来容易出现身体及心理问题。

二、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充分重视健康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各级主管领导及学校管理人员应积极转变教育及教学观念,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健康教育落后的现状,努力提高开课率,在课时上加以保证。另外,还要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一方面,要提高这些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他们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真正提高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的质量。

2.实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日后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必须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校体育教育是在我国学生的整体健康状况较差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在开展学校体育教育的时候要积极转变观念,使学校体育教育成为培养“健康人”的重要平台。在教学实践中,要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3.采取多项措施上好初中女生的健康教育课

开展健康教育除了要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水平之外,还需要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整体提高、重点兼顾。初中女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她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开始出现女性第二性征,上好健康教育课对她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初中女生健康教育课的质量:其一,充分了解初中女生的生理特点,鼓励她们多参加体育活动;其二,系统全面地讲解生理卫生知识,提高她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其三,根据初中女生的特点,开设诸如健美操、艺术体操、踢毽子、排球等特色体育活动,提高她们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质量。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健康概念认识不全面、缺乏健康意识及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良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促进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针对初中女生等特殊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真正提高中小学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中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残缺或疾病,而也指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正常状态。”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有义务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努力。为此,本人对5所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寻求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研究时间:2009年9月―2011年9月。

2.调查对象:从郑陆片6所学校随机抽样各1000份,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等。

3.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1)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从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分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初中生差,高中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忧虑、焦虑等方面与初中生已构成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就已表现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表现的更明显。(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我对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初中女生在人际关系、恐怖和忧郁方面问题比男生更突出,而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等方面男生问题比女生突出。

综上调查问卷分析表明:中学生心理异常者占35%,有心理疾病者占5.3%;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分布上,高中生多于初中生,女生多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学校开展防患于未然的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给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扰,甚至还可能影响到社会。许多研究表明,诸如敌对、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引发攻击、暴力冲突的原因,甚至是青少年犯罪等行为和精神失常的内部原因。

2.引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针对引发问题的根源不同,所采用的解决手段与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以便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地引导与帮助。调查表明,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原因:主要是社会理想与信念的紊乱,中学生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柱;其次是错误的传媒导向,使中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自我;再次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怪异的社会价值观,使中学生一时难以选择。

(2)个体原因: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18岁,属于“青春期”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变化,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疾病。独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也会产生异常或病态的行为。

(3)家庭原因: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由于“代沟”的存在,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使孩子的心理朝畸形发展。另外,单亲家庭也会造成中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

(4)学校原因:由于课业负担很重,考试频繁,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

四、应对措施

在充分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有针对性而又持续不断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措施主要如下:

1.紧抓课堂机遇,培养健康心理。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教育就应该包括对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这样来评价师生的教学活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如何教人做人应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住课堂契机,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曾在此进行过多次尝试,如:新生刚入学,就帮助学生树立整个初中阶段的高尚目标,进行理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教育;充分认识代沟问题,并商讨如何解决代沟问题。

2.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健康心理。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3.开设交流信箱,培养健康心理。中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决定了他们内心的矛盾性与冲突性,这种矛盾与冲突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为此,我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向老师咨询,以寻求解答。由于此项活动绝对保密,很受学生欢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促进了心理健康的发展。

4.转变家教观念,培养健康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为此,我以家长会的形式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分析利弊,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由原来怕开家长会,现在则成了盼开家长会。转变家教观念,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又开辟了一方乐土。

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初中 随迁农民工子女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14-02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到20世纪80年代末,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形成。相应地,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也同时产生。农民工子女是指“有承包土地,户籍身份仍为农民,但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随着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的加剧,到90年代初,随迁农民工子女渐成规模。作为农民工子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迁农民工子女是指随监护人(主要是父母)在流入城市居住6个月及以上,并在当地入学就读的未成年人。国内的研究发现,受处境的影响,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然而,国外的相关研究发现,迁移过程的各种遭遇可能锻炼随迁儿童的心理素质,使其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当地儿童。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变化最剧烈的一个时期,其心理健康更易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城市初中随迁农民工子女经常会受到各方面变迁的影响而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威胁。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健康成长,进而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4所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初中,在任课教师的帮

助下,对500名在校初中生进行当场问卷调查。共收回464份有效问卷,其中随迁农民工子女322人,当地初中生142人。322名随迁农民工子女中,男生156人,女生166人;独生子女85人,非独生子女237人;初一140人,初二93人,初三89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周步成教授于1991年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问卷由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共计100道题组成。要求被试根据各条目是否符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是”计1分,“否”计0分。效度量表得分高于7分,表明测试结果不可信,应予以删除;各内容量表得分高于8分、总量表得分高于65分,表明被试存在相应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该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研究结果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

二 研究结果

将城市初中随迁农民工子女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上的得分人数与正态分布下的理论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初中随迁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惧倾向6个分量表和总量表上的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但在另外2个分量表上的问题检出率则与普通人群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初中随迁农民工子女与当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这6个分量表和总量表上均具有显著差异,而在另2个维度上则差异不明显。

为进一步了解城市初中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城市初中随迁农民工子女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上的得分进行群体内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性别变量上,女生在“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但在另外6个分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独生与否变量上,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在年级变量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随迁农民工子女仅在“身体症状”维度上存在差异(初三显著高于初一),而在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三 讨论

1.结果分析

通常认为,在普通人群中,心理健康状况呈正态分布。本调查显示,城市初中随迁农民工子女除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维度外,其余各维度的问题检出人数均显著高于常态下普通人群的问题检出人数。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心理健康状况除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2个维度外,其余各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当地初中生。这表明城市初中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与国内多数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随迁过程中的环境变迁及其作为弱势群体的社会认知对其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对城市初中随迁农民工子女群体内各人口学变量的统计分析显示,其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仅在少数维度上具有人口学变量的差异。这进一步说明城市初中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不是少数的个别现象,也不是某一部分群体的少数现象,而是这一群体的整体特征。这种状况与个体的内部心理因素(如预期的歧视、应对方式、自我效能、随迁前的心理准备等)和外界环境因素(如亲子关系、社会支持、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密切相关。为此,对这一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2.对策与建议

第一,家庭方面。家庭对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家庭沟通的缺乏和家庭关爱的缺失是导致城市初中随迁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父母需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注意观察孩子随迁后的变化,了解孩子随迁后的想法,与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给予孩子更多关爱,以降低环境变迁给孩子心理健康带来的冲击。当孩子对迁入地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适时,父母应给予必要的指导,积极鼓励,以消除其自卑、自责、封闭、焦虑等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尽快适应迁入地的生活,健康成长。同时,父母也应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家长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在孩子面前呈现消极负面的心态,以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第二,学校方面。学校对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创造有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其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应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掌握其心理健康的发展状况。其次,学校应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不仅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网络。努力培养随迁农民工子女的抗挫力、适应力和自我调节与矫正能力。再次,学校应根据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帮扶措施和激励机制,有针对性地对随迁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习辅导,以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其尽快融入校园生活。最后,学校应鼓励当地学生积极主动地与随迁农民工子女进行交往,鼓励随迁农民工子女积极参与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使其在与当地同学的交往中不断找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社会方面。社会对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社会各界要努力为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首先,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民工租住地的环境建设和管理,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努力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为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积极的正能量。其次,社会各界应更加关心和爱护农民工子女,消除其不平等的社会认知,使其感受到社会的友爱和温暖。最后,要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社会心理辅导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心理健康保健的有关知识,以促进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

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参考上述研究成果,为了全面了解江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笔者所在的研究组于2015年6月开展了一次调查,旨在为下一步规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共100题,测定了受试者的8种焦虑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

(二)被试

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在江门市的4个县级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台山市)、3个区(蓬江区、新会区、江海区)和市直属学校,各地区乡镇小学、初中各抽查1所,城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中各抽查1所,共抽取了45所学校。其中鹤山市818人,开平市753人,恩平市779人,台山市791人,蓬江区663人,新会区779人,江海区490人,市直学校298人。男生2584名,女生2787名;独生子女2131名,非独生子女3240名;小学生1856人,初中生1822人,普高学生990人,职高学生703人。

(三)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371份,有效率95.9%。根据周步成等人编制的全国常模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了描述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6]

二、调查结果

(一)总体水平和各因子均分

(二)心理健康水平和检出率

根据MHT筛选的原则,总分大于等于65分代表个体存在“总体焦虑倾向”,某项因子大于等于8分即代表个体在该因子上存在焦虑倾向。

从表2可以看出,在5371个样本中,存在“总体焦虑”的学生有192人,占比3.57%,说明江门市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在某些方面,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14.02%的学生有自责倾向,常把不属于自己的错误归咎于自己;17.65%的学生存在恐怖倾向,比如怕黑、怕高;12.21%的学生有冲动倾向,经常会被情绪左右,不顾后果地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11.68%的学生存在对人焦虑,他们害怕生人,担心有人在背地里说自己坏话;13.63%的人存在身体症状,当焦虑急剧袭来时,感到将要死去,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喘不过气,出虚汗,头晕,知觉异常。

(三)性别比较

从表3的t检验可以看出,女生在多项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比男生更容易焦虑。

(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

根据表4的t检验显示,除了冲动倾向之外,非独生子女在其他7个因子和总分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

(五)单双亲比较

根据表5的t检验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3个因子和总分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学生。

(六)地区比较

根据表6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所有因子上差异显著。其中,市直学校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等4个因子上分数最高,新会区的中小学生在总分、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4个因子得分上比其他地区高。

(七)学段比较

根据表7方差分析显示,除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两个因子外,总分和其他6个因子的分数呈现随学段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职高学生>普高学生>初中学生>小学生。

三、问题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江门市中小学生心理状况总体良好,但通过比较不同因子,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一)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预期相反

“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独生子女”,是一直以来社会普遍认为的观点,而本次调查推翻了这种刻板看法:除了冲动倾向因子外,非独生子女在其他7种焦虑倾向上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表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如独生子女,与一般的社会预期相反。

为何事实与人们的预期截然相反?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媒体过分放大了独生子女某些特点如“不会分享”等问题,却忽视了独生子女的优点如自信、综合素质高等;二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多为有稳定工作的人群,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而非独生子女的父母多为商人、私营业主、农民等,独生子女享受的家庭资源普遍优于非独生子女。大部分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高,懂得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擅长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更为民主;相比之下,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不太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与子女沟通不到位。另外,家庭负担重的父母很少聆听孩子的倾诉,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后,很难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孩子会更焦虑、自责、过敏。

(二)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年级学生差

除了冲动倾向外,职高与普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和其他7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通过调查及访谈发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随着年龄增长,学生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小孩,他们日趋成熟,开始对自己未来从事什么职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初步思考,但正是处于由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学生许多问题没有想明白,也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引发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多;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各个学段开课程度不一致,小学阶段开课率较高,高中阶段开课率偏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第三,普高学生面对高考压力,职高生面对就业压力,这也是他们在心理测验中得分较高的原因。

(三)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对其他学段的学生,职高学生在焦虑总分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因子得分最高。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从职高学生的生源质量来看,职高学生较普高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家庭对其期望值也不是很高;第二,职高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特殊的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教师教学态度、课程设置、学习难度与普通中小学有较大差异,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往往对刚接触的专业课感到接受不了,对于解决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矛盾没有经验;第三,职高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与就业期望值落差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就读职业中学前途不佳,对自己缺乏信心。

(四)单亲家庭学生的孤独感、冲动倾向远高于双亲家庭学生

除了学习焦虑外,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和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等3个因子上得分较高。原因在于,单亲家庭孩子上学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不主动参与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缺失父爱或者母爱对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之产生孤独感,甚至产生心理偏差。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

(五)初中生的冲动倾向得分高

初中生的叛逆性较强。曾经有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叛逆的阶段。初中生好冲动,做事往往被情绪左右,做决定不经大脑,老是做出事后后悔的事情。本次调查再次印证了这一说法。

四、对策及建议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以笔者所在的地区为例,参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科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做到心理认知与活动体验相结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构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合理安排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内容。

(二)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结合本校特点,创新活动形式,全方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要把心理健康档案、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中。同时,根据学校的特点,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基点,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根据校园环境布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提示语、图片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二是结合校团委、学生会和各种社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让不同学段、不同群体、不同性别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关爱,引领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学会真诚地对待生活。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关注特殊群体,结合班级学段,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心理教师在专业引领中的作用,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业指导,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组织班级进行测评分析,提出专业化的建议,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使他们在日后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抓住容易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学习内容,巧妙利用,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

(三)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目前,我市只有部分学校设有专职心理教师,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但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为低下。要提升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一是要大力引进专业教师配备到基层学校;二是要建立市、县(区)、学校三级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师徒结对、区域帮扶等活动,全面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作用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习、情绪调适、人际交往、人格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扰,教育难度大,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解决,需要家庭、社区的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逐步健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网络化体系,整合教育资源。一是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家访和家长来访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来访等各种渠道,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家长们了解学校教育动态,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以科学的方式去赢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二是善用周边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为依靠,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五)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包括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减少(即消极情绪的减少),同时还包括心理品质的提升(即积极情绪的增加)。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发现,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需要教育工作者敏锐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引导孩子发扬优点,克服消极情绪,愉快地度过人生的起步时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浠水;中学生;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身体素质状况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我国历来重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7年4月正式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本文以浠水县的关口中学、大灵中学、胡河中学、兰溪中学、竹瓦中学等三个年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在2012年9――10月进行了体质测试,从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三方面研究分析。

二、浠水县中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指标的测试实验

(一)浠水县中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抽样有效数据1793组,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分别是298人、683人、812人,其中男生1001人,女生792人;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仪

表1浠水县中学生身高与全国中学生身高均值比较(单位:cm)

浠水县中学生的身高测试数据与全国2010国民体质监测中年龄在7――19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标进行对照,初一至初三男生身高平均值分别低于全国同龄中学男生身高平均值。初一和初二女生身高平均值低于全国同龄中学女生身高平均值,而初三女生的身高平均值与全国同龄中学女生身高平均值相差不大,详见表1。

表2浠水县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体重均值比较(单位:kg)

备注:本文全国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

浠水县中学生的体重测试数据与全国青少年体质指标对照,初一至初三男生体重平均值分别低于全国同龄体重平均值。初一至初三女生体重平均值分别低于全国同龄女生体重平均值。详见表2.

表3浠水县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等级情况

由表3可见,浠水县中学生 “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所占比例是14.33%、48.91%, “超重”和“肥胖”所占比例为7.26%,正常体重学生所占比例为29.50%。

(二)浠水县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

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13――18岁的中学生耐力素质测试指标,男生采用1000m跑,女生采用800m跑,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表4 浠水县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1000m跑(男生)/800m跑(女生)均值比较(单位:s)

由表4中可以看出,浠水县中学生耐力跑水平在提升,大大优于全国均值。但是,表中还体现一点,初二男生的耐力跑水平优于初三和初一,初一男生又优于初三,女生情况也如此。初三面临中考,学习压力较大,平时锻炼少所至。

表5 浠水县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立定跳远均值比较(单位:m)

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爆发力,据表5的结果,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与全国同龄指标进行对照,男生各年级组立定跳远成绩均低于全国水平,女生各年级组均值均高于全国水平。说明浠水县中学男生下肢力量较差,而女生下肢力量较好。详见表5。

表6浠水县中学生实心球均值比较(单位:m)

从表6可以看出,初一男生实心球处于最低水平,初二男生相对较高水平,初三男生处于中间水平,这说明初二男生的上肢力量发展水平高于初一和初三。初一女生成绩较低,初三达到最高。

(三)浠水县中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

肺活量是反映人的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下面表7是肺活量测试结果。

表7 浠水县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肺活量均值比较(单位:ml)

由表7可见,浠水县中学生肺活量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男生女生整体水平都高于全国均值。详见表7。

(四)浠水县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初中部分的评价指标,本文的研究选择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掷实心球、立定跳远、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共5项指标,对各年级学生体质评价百分位数进行对比分析。浠水县中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数据偏低,肺活量体重指数较高,说明学生的心肺功能状态良好;在身体素质指标方面,男女生耐力素质相对较好,男生下肢力量素质较差,而女生下肢力量素质较好。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身体形态方面来看,浠水县中学生的身高、体重均低于全国同龄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偏向于较低体重及营养欠佳,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不理想。

2、在身体素质方面,测试样本中男生下肢力量素质较差,而女生下肢力量素质较好;男女生耐力素质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初三学生的耐力水平低于初一、初二学生;初二男生的上肢力量发展水平比初一、初三好,女生上肢力量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

3、在身体机能方面,学生的肺活量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学生的心肺功能较好。

(二)建议

1、浠水县中学生身体发育水平低于全国同龄均值,农村学生许多饮食结构不太合理,许多营养不良,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都应重视;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不能忽视。

2、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有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保证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贯彻实施,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根据测试指标,有针对性地加强浠水县中学生的身体锻炼形式,如体育课内课外内容、多开展群体与竟赛活动,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4、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加大乡镇学校的经费投入,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基层体育教师的认可度,同时我们体育教师应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于学校体育教育事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s/ol].(2002-07-04)[2011-10-22].

[2]叶露.上海市徐汇区中学生体质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4:18-19

[3]周福利,杨明.襄樊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