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法制教育

初中生法制教育

初中生法制教育

初中生法制教育范文第1篇

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要充分调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针对我国青少年的现状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学校教育是重要实施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接受科学教育后具备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价值观,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初步形成民主和法制的意识等十分重要。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因此,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结合环保、禁毒、防艾滋病、保护多样性等内容,加强以纪律、守则、规范、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纪教育。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二、初中生物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途径

探索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这个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我国的《教师法》中关于“教师义务”部分规定,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宪法做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想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根据初中生物学学科特点和法制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的教育。

1.法律意识的教育。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实践证明未成年人的坏习惯一旦养成,要通过说教法进行校正是很不容易的,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帮助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能够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和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在生物学中可以体现为认同爱护植物、保护植被的重要性,激发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观念,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同法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强化参与环保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案例:在人教版七年级上的第六章的《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是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在教学环节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明确保护植被的最主要措施是依法保护,并积极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的活动,增强爱好植被的意识。对于如何依法保护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分析,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达到“理越辩越明”的自我内化的效果。这里的案例可以是反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这里还必须指出课外的活动是课堂的重要延伸,是实践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爱绿、护绿入手,逐步形成自觉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情感与意识,也认同法律在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2.行为准则的教育。行为准则就是个人、集体或社会的行为所服从的约束条件。行为准则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应该”型行为准则,二是“不能”型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具有丰富多彩的具体内容,其中有一点就是严格遵守社会规则。例如,公务员要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提高遵纪守法和执行法律、政令的自觉性,严守纪律、严守机密;依法执行公务,不得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徇私枉法。第二个重要内容是高度认同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任何人类行为都是在一定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完成的,要想使人的行为具有更高的价值效率性和目的性,更好地符合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认同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更好地符合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就是了为追求“真”、拒绝“假”。初中生物就指出教育的情感价值观目标之一是“认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三节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情感目标就是确立保护生物圈意识,这可以在学习好“资料分析”中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域的角度分析生物圈的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在具体的典型例子的分析中真实地理解生物圈的一个生态系统的变化会影响着其他的生态系统。同时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整个生物圈的各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产生珍惜和保护地球这个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家园的意识。从知道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到具体行动,比如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践减碳行动,这就是从意识的认同,实现指导生活中个人行为准则的践行,这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课堂教师的分析引导就是让学生达到意识的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课堂效果的反馈检验也是重要教育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调查,比如设计表格,让学生记录自己在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中个人所做出的努力,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肯定和表扬,从正面的角度给予学生学习的案例。这是对学生的行为准则的肯定,也是能让这种行为延续形成习惯的有效方法。

3.法律法规的教育。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在初中生物学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法制教育的相关目标有认识我国颁布的保护植被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强化依规守法的意识,初步具备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决策的意识。关注噪音、光污染、动物饲料添加激素等社会问题,强化社会公德心,主动参与社会决策意识。关注传染病流行事件,初步具备预防意识和决策意识。这些目标应该在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教育,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案例:人教版的七年级下册的第二章的“合理应该与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环节是“关注食品安全”,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和广泛的问题,也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当地食品安全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通过课外学生收集食品包装,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配料表,初步学会关注营养和健康。在理解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解读和讨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学生意识到作为消费者,可以利用法律法规进行维权;第二,让学生知道从事食品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据法律法规,不能从事违法经营,如违规加入食品添加剂等。知道这些法律法规是规范经营和保证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

初中生法制教育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人类面临21世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的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以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指出了当前形式下,中职生网络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特点,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遍布全球的公共设施,它是一个比传统媒体传播和使用信息更高效、更方便、更自由,普及面更广的媒体。但从负面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点可能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广泛性等功能特点,使那些在传统媒体和现实生活中无法作案的人在网上找到了实施其违法犯罪的空间和手段。中职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是网络的主流群体,青少年已占据网络半壁江山。由此导致的负面影响是中职生网络犯罪逐年增加。 

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自控能力较差,往往经受不住网络世界的诱惑。性情较为冲动,容易犯下错误。因此我们在探讨中职生网络法制教育这个命题时,其实质也指向整个青少年群体。 

 

一、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危害 

 

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公民提供了一个便利而民主的平台,这极大的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是随之也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因素的产生,不良信息的传播,包括色情、暴力信息的传播,对难以分辨是非的青少年造成误导,使之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进来年,每届人大代表会议将网络犯罪都提上日程,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产生,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仍有许多网站打着擦边球,变相的渲染色情暴力,这是导致青少年走上网络犯罪的主要因素。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其次,由于网络虚拟游戏的普及。许多网络游戏运营商大肆推广许多游戏含有暴力因素,使得青少年容易陷入其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心里健康。近几年,都有媒体报道由于青少年沉迷与网络游戏,甚至将自己当作游戏中神话的对象,甚至出现杀害自己亲人的悲剧。还有的青少年,由于对网络游戏的沉迷,无钱上网,便走上抢劫、盗窃的犯罪之路,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二、中职生网络犯罪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学校对中职生的法制教育与学校监管程度是构成中职生网络犯罪的主导性因素。当前形式下,由于中职学校对学生法制教育重视意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容易走上法制的死角,从而犯罪。 

2、社会方面。学生作为网络主流群体,一般是以网吧为寄居点。虽然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上网,但是仍然有许多网吧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变相引诱未成年人上网,如大幅游戏宣传海报,或者下载色情片存于硬盘里。网吧作为社会群体,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漠视也是够成青少年容易走如犯罪迷途的原因之一。 

3、家庭方面。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导致其生性懒散。自控力往往较 

弱。同时由于许多单亲家庭孩子与留守孩子,缺少父母的照顾,性格孤僻,容易走上极端犯罪的道路。 

 

三、网络犯罪对策分析 

 

由上分析,当前中职生网络犯罪主要受网络本身的、家庭、社会与学校四者之间的影响。因此,在对中职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时候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中职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之中,应当揣摩其心理特征。分析出一套具有中职生特色的网络法制教育之法。 

1、家庭方面。应当加强孩子独立思维的培养,积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培养孩子的情操。家庭应当担当家庭监护的责任,在为青少年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应该有所管辖,做到适时适度。另外,家庭是青少年第一教育学堂,作为父母,应当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身心都能健康的成长。由于青少年相对叛逆,长大后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容易与父母产生代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监护人应当注重方式方法,多了解孩子的心里特征,对症下药。 

2、国家政策方面。由于网络本身侵害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当严密监控网络,分析青少年上网走向,并相应的出台一系列政策。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网络的监管,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发故意政策。但是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考量,在力度和范围上更应该加强。缩小网络的负面影响,积极弘扬和宣传网络的正面作用。在网络监管方面,如继续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限制,对网站信息的合理监督,出台相应政策限制活着取缔不良信息的传播,如宣扬暴利色情的游戏等。在游戏上,也应当限制个别网络游戏的蔓延,如增加对游戏营运商新开发游戏的审核力度,增加游戏运营商税收等。 

初中生法制教育范文第3篇

一、初中生法制教育缺失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

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还处于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时期。在法制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初中生往往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人身安全,还会无意识地犯下过错。现在的初中生受到一些帮派电视剧的影响,会比较重视义气,从而导致初中生群体斗殴事件的发生,而由于缺乏法律观念的约束,在斗殴中缺少分寸,往往会造成一些人员的伤害甚至死亡。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也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初中生,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受害的初中生往往无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身,也使得罪恶得到纵容,导致初中生的受害群体不断壮大。这些都是因为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教育不到位而引起的。因此,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本,从初中就实施法律法规的教育工作,将法律的思想植入初中生的理念之中,甚至将法制教育宣传到各个角落,让初中生能更好也更方便地接受法律知识,从而约束自身的行为,杜绝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也避免青少年长大后违法乱纪。在受到犯罪分子侵犯后,也能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法制教育从初中开始,因为初中正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关键阶段。

二、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措施

1.法制教育知识的丰富

成立专门的法制教育知识编辑小组,收集和丰富切实与初中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网罗具体的案例分析,将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地进行安排编辑。尽可能地赋予相关法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形象,使初中生能够有效地吸收和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会运用。

2.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

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制教育,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任务安排,加大对法制教育执行力度的监管,将法制教育课程安排同学生掌握情况相结合,对一线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所有相关部门、人员都应对法制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实现初中生法律相关知识的有效培养。

3.有效利用传媒手段,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

除去在思想品德课本中融入相关法制教育知识外,要充分利用传媒手段,加强和扩大对法制教育知识的宣传。在策划板报时,专门设立法制教育板块,报纸、网络、电视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要明确案例分析,条理要清晰,且有层次感。在对犯罪案件分析时,要严肃认真,决不采取避讳的态度,清晰地分析犯罪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并给出法律层次的判断和结论。

4.围绕初中生生活进行举例分析

法制教育可从小事抓起,对于初中生生活中极易发现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如对青少年打架斗殴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将事件造成的对受害人、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庭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告知学生,促使学生自行思考,敲响警钟,从而防微杜渐,严格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5.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初中生法制教育范文第4篇

一、民初法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民初,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实现了由封建帝制到民主共和的转变。在辛亥革命民主主义精神的指导和鼓舞下,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既继承和发展了清末学制的合理部分,又批判和改进了它的不合理部分。经过此后逐步深化的教育改革,1922 年诞生的新学制———壬戌学制, “奠定了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基础”。[1]由于民初学制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先天不足导致理工类生源奇缺,文科类却因政体变革的特殊需要形成法政专业的一枝独秀。其发展之迅猛,与清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黄炎培深有感触地说:“光复以来,教育事业,凡百废弛,而独有一日千里,足令人瞿然惊者,厥唯法政专门教育。尝静验之,戚邻友朋,驰书为子弟觅学校,觅何校? 则法政学校也;旧尝授业之生徒,求为介绍入学校,入何校? 则法政学校也;报章募生徒之广告,则十七八法政学校也;行政机关呈请立案之公文,则十七八法政学校也。”[2]黄炎培的这番话生动地描绘了民初法学教育遍地开花、盛况空前的局面。据统计,1916 年8 月至1917 年7 月,全国共有专门学校65 所,其中法政科就高达32 所,占49. 2 %.[3]与此同时,为适应民初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法学高等教育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

在1912 年10 月教育部颁布的《专门学校令》中,高等学堂被改为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4]为宗旨。其中,法政专门学校得到了充实,分为法律、政治、经济3 科。但旧教育向新教育的转变,难以一蹴而就。民初法学教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民初法学教育的兴旺仅仅表现在量的增长上,其教学质量却相当糟糕。当时各地法政专门学校承清末旧制,多于本科、预科之外办有别科,还有不设本科而专设别科者。从民初教育部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来看,法政学校泛滥的程度相当严重。例如广东省的法政专门学校“多办别科,有本科者殊少;且学生程度亦参差不齐,非严加甄别,恐不免冒滥之弊。”[5]民初法学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其教育部制订的法政专门学校规定相违背,严重制约了法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针对民初法学教育貌似繁荣实则混乱的办学局面,1913 年10 月,教育部下令法政专门学校应注重本科及预科,不得再招别科新生,该年11 月,又通知各省请各省长官将办理不良的私立法校裁汰。1914 年9 月,教育部又责令各省将严格考核公立、私立法政学校。在政府的严令限制下,民初法政教育“遂若怒潮之骤落。其他专门教育机关,亦多由凌杂而纳于正规。”[6]1916 年,法科专校已降至学校总数的42. 1 % ,学生数降至55. 7 %.[7]尽管如此,法政学校的数量仍高居各种专门教育之首。

民初法学教育具有鲜明的性,其一枝独秀不是偶然的,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客观原因:

1. 民初政治法律制度的革新迫切需要新型法律人才。民国肇建,百端更新。资产阶级在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后,迫切需要对在职官员进行法律培训,使各级政府人员更新旧有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从而征集一批具有民主共和新知识的各级官员。尤其是在订定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法律的高潮中,更迫切需要从西律制度中去寻找依据,急需大量的法律专门人才。可以说,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是民初法学教育兴盛的根本原因。

2. 受到官本位传统观念的推动。民初法政专门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其宗旨在于“造就官治与自治两项之人才”, [8]但由于法政学子入仕做官具有相当的优势,众多学子受官本位传统观念的淫浸,出于功利考虑,竞相投身其中。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学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9]民初北京政府鉴于“改革以来,举国法政学子,不务他业,仍趋重仕宦一途,至于自治事业,咸以为艰苦,不肯担任”的现状,提出“法政教育亟应偏重造就自治人才,而并严其入宦之途”的整顿方针。[10]显然,民初法学教育兴盛有其深厚的社会和思想基础。

3. 法学的学科特点,为其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民国肇始,教育经费严重短缺,若兴办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类大学,现有师资、校舍和实验仪器设备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开办法政专门学校则不然,所需经费较少,不需多少仪器设备,校舍可因陋就简。在当时一般人看来,法政学校与理工类学校不同,其主要靠教师之口授和私室之,每班人数略多也无妨。

加之,在自清末兴起的留日热潮中,大部分留学生进入的是法政类学校,其中一部分已学成回国,此时比较容易凑齐办学所必需的师资队伍。这些都为民初法政专门学校的兴盛提供了客观条件。

综上所述,由传统律学教育向现代法学教育的转化,是民初社会转型的本质要求和历史进步的伟大潮流。同清末相比,虽然民国时期无论在法政专门学校的制度、教育规模、学科标准、教育质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但法学教育仍过度膨胀,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仍存在诸多。此外,民初法学教育的大发展,虽与近代中国社会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总趋势相符,但也折射出千百年来的习惯势力不可能一下子失去作用。中国法学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必将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痛苦的转型过程,其对民初法制现代化的影响,给我们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二、民初法学教育对法制现代化的推进

从总体考察,民初法学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变革、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对正在兴起中的法制现代化起着促进作用,这是它的积极方面,也是它的主流。这主要体现在:

1. 民初法学教育有助于普及法律知识,并培养了一大批新型法制人才。民国建立伊始,孙中山就明确指出:“现值政体改更,过渡时代,须国民群策群力,以图振兴。振兴之基础,全在于国民知识之发达。”[11]民初法政专门学校的普遍设立虽有急于求成的功利色彩和量多质不高的问题,但也有部分法校办得卓有成效,造就了一大批懂得近代法律知识的人才。清末民初法学教育的骤然勃兴,对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可以说,这一时期旧教育的崩溃和新教育的生长,促进了西方法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清末新式“学校的种种办法与其课程,是移植的而不合中国社会的需要,但西方文化的逐渐认识,社会组织的逐渐变更却都植基于那时;又因为西政的公共特点为民权之伸张,当时倡议者为现行政制的限制而不能明白提倡民权,但民权的知识,却由政法讲义与新闻事实中传入中国,革命之宣传亦因而易为民众承受,革命进行亦无形受其助长。所以西政教育积极方面最大的影响,第一是西洋文化之吸收,第二是中华民国之建立。”[12]而民初壬子—癸丑学制,原以癸卯学制为蓝本,自然民初新式法学教育也继承和发展了对西方法文化传播的传统。民初法政专门学校的普遍设立虽有急于求成的功利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的法制化进程,对中国社会法律知识的普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民初法学教育促进了法制建设,推动了西方法律制度的移植。清末,以日本学制为楷模而订立的癸卯学制,已在法律形式上基本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民初法学教育则进一步深化了从清末开始的法学教育改革,批判和改造了它的不合理性,继承和发展了它的合理性,充实和发展了清末法学教育的和体系。在西法东渐的大背景下,西洋法学对民初法学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民国仅仅继承了大清帝国为数有限的法律,而又无法读懂西洋法律书籍,这便很自然地转而求诸日本人大多以汉字写的西洋法律著作??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为例??学校所用教材的70 %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的”。[13]由此,民初法学教育的发展加快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律制度的建设和西方法的移植。

3. 民初新式法学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立法,促进了近代中国教育法制现代化。民初政策的制定者和法学教育工作者继承清末新式法学教育的传统,大力引进西方法学教育制度,推动了教育立法。1912 年10 月,教育部颁布《大学令》,[14]大学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1913 年1 月,在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规程》中,[15]法科又细分为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三门,并详细拟定了各学科的科目。自此,大学学科门类有了比较完整明确的划分,课程设置的规定也大体适应甚至个别超前于民初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针对私立法校办学质量的低劣,1913 年11 月,教育部又为此专门颁发了《1913 年11 月22 日教育部通咨各省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酌量停办或改办讲习所》,[16]进一步调控法学教育的规模,整顿法学教育秩序,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

民初法学教育立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和趋势,适应了民初社会生活及其主体的利益需要。在新式法学教育立法的带动下,民初陆续制定并颁布了涉及教育行政、学校教育、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一批教育法规,从而建立起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教育法律体系。其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毕竟对民初资本主义教育起到了确立、规范和积极推进的作用,为民国教育法制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法制教育范文第5篇

曹秀芹

(上虞市城北实验中学,浙江  上虞  312300)

摘  要: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屡增不减,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既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彻底。许多学校认为法制教育就是思想品德教师或班主任的责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毫无干系,这一想法是极端错误的,只有将法制教育融入到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法制教育,才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简要分析法制教育对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重要性,探究应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法制教育;初中数学;违法犯罪;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不断加大青少年的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形成高尚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才能不断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入城市打工,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儿童的家庭教育成了非常严峻的问题。而在城市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给予孩子过多的溺爱,逐渐使儿童形成了自私、偏执、任性、自我为尊的性格特点。这些问题都使青少年的思想品质越来越低,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多。

一、法制教育对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性

    曾有学者提出,预防犯罪最根本的方法是完善教育,而完善教育又是最为艰难的方法。所以说,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必须从教育着手,全面、规范的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渗透进每一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有效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

开展法制教育,向学生讲述各种类型的违法犯罪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让青少年看到任何不恰当的行为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从而使学生形成趋利避害的心理,有效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心智还不成熟,他们采取违法犯罪行为不一定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物质利益,更多的是在采取这一行为过程中所享受到的快乐,而对惩罚又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开展法制教育要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出发,给学生建设更多的心理暗示,抑制违法犯罪心理的产生。

开展法制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法律知识的宣讲,在宣讲中讲究一定的策略和说话技巧,努力激起青少年的兴趣和求知欲,并有意识的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提高其法律意识,预防违法犯罪。

开展法制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无论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还是自私、偏执的独生子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思想品德修养低,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社会上的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很容易使他们养成坏习惯,不辨是非,逐渐形成青少年“黑社会”。而开展法庭旁听审判、法制讲座等形式的法制教育可以让青少年正确认识到法律的公正性,使青少年增强法制信仰,逐步促进其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从而有效预防违法犯罪。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单纯依靠家庭教育来预防违法犯罪现象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学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法制教育渗透进每门学科的学习中,让学生无时无刻都在接触法制教育,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开展内容深刻的法制教育,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有效预防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当然,在学科教育中渗透进法制教育并不是说要学科教育让位于法制教育,而是从学科教育的点滴中体现出法制教育,既促进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解题技巧和知识的单向式传授,几乎没有任何法制教育的影子。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法制教育的渗透

许多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深入法制教育会使得数学教学不伦不类,违背了数学的公正客观性、逻辑严密性,会影响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这种思想是极端错误的,初中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法制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第一,法制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可行性。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的单向式传授,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丧失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将法制教育渗透进数学课堂之后,可以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数学来源于生活,法律也是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将生活中的实际法律案例用作数学教学案例,可以丰富数学课堂,也可以促进学生提高法制素质。

第二,初中数学教师要养成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法制教育是所有教师的责任,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增强责任心,要对青少年负责,主动的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并随着教学改革促进法制教育的改革,在提高自身法制素质的基础上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元化的法制教育,促进学生法制素质的提高。

(二)教师要在生活中留心收集整理与法制内容相关的数学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教师只要在生活中留心,就可以发现大量含有法制内容的数学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既能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又能将法制教育完美的渗透进数学教学中。比如说:初中数学在教习正负数时,可以将我国的一些食品安全与健康、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渗透进来,并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案例来让学生思考法律,如:商场里的秤不准有哪些后果,应负哪些责任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法律小案例的渗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从而逐步提高法律修养。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法制素质,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我们在看家庭教育时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就是“言传身教”,青少年的心智不健全、是非观不明确、模仿性高,他们往往会模仿身边人的一些言行、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原则等。教育不仅仅是言教,初中数学教师要看到身教的巨大作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个人魅力,使学生喜欢听课,并愿意跟随着教师的步伐前进。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和法律修养,学习最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数学教学,开展形式丰富、内容深刻的数学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从说话方式、工作作风、着装仪表等方面来增强个人魅力,多表扬少批评、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诚信、关爱他人、耐心、热心等优良思想品格,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法制教育的顺利进行,抓住一切时机开展法制教育。

(四)在游戏教学法中渗透法制教育

初中生年龄小,他们思想活跃、爱玩,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新知识,在游戏中复习旧知识,不断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游戏必须要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才能顺利开展下去,而且所有的学生都要遵守游戏规则,这样才能在游戏中感受的乐趣,并学到知识。而从游戏规则的制定和遵守中我们又可以渗透进法制教育,制定规则后,要每个人都遵守规则,这就涉及到遵纪守法的问题,可以向学生讲解为什们要遵纪守法,怎样遵纪守法以及什么是违法犯罪,从而促进学生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在游戏中,如果有的学生不遵守游戏规则,那么游戏的开展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为了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在讲解游戏规则时教师就要向学生讲解为什们要遵纪守法,让学生从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要遵纪守法,从而促进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并不断提高法律修养。

(五)在案例教学法中渗透法制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非常多,许多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案例,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案例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法制素质。比如说:判断一起交通事故中的责任。首先,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不能单纯的从一个题目上来说,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件着手,在某某路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汽车撞倒了一名行人,行人没有走斑马线,经现场测量,刹车距离为2米,而该路段的最高时速为30km/h,而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关系是已知的。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通过计算,分析这起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人是谁?根据《道路交通法》,行人在过马路时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过马路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从简单的案例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这样既能使学生逻辑清晰的分析案例,提高解题技巧,也能增强学生的法制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自主开发与法制教育有关的应用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自主开发一些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提高法律修养。比如说:某初中去年9月份开学时有500人,初一占40%,初二占35%,初三占25%,期中考试时,初一有5个人辍学、初二有15个人辍学,初三有10个人辍学,计算每个年级的辍学率以及全校的辍学率。另外,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查阅《义务教育法》的有关内容,分析学校应如何处理辍学现象,并试想一下当这些辍学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在这个题目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义务教育法》的内容,逐步使学生提高维权意识,还能使学生看到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初中生思想活跃,他们很乐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喜欢参加群体活动。初中可以举办的课外活动很多,如:植树活动、6月5日世界环境日社会调查活动等。在这些课外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促进学生法制素质的提高。比如说:植树活动中渗入法制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再比如说:在世界环境日里,教师带领学生去调查某地水污染情况,让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水污染的原因、现状以及不良影响,然后在根据有关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渗透促进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并逐步增强环保意识。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看到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不断增强个人教学魅力,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转变教学理念,开展多元化形式和内容丰富的数学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增强法制素质,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参考文献:

[1]金文玺.加强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2]傅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3,(2).

[3]王友爱.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法制渗透[J].大江周刊(论坛),2013,(8).

[4]王纯金.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导学,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