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

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

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

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道路交通运输是连接各个城市的中介,也是各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其具有灵活、便捷和通达性好的特点,是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有赖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的通达性展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的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给道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道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运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情况不同,但是其共同作用便是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道路运输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纵观全国各地的发展,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多数是一些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而对于一些沿海地带或者国家的中心城市来讲,其公路四通八达,为当地带来众多的效益。国家对任何一个地方的开发,都要先保证其交通便利,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道路运输作为各种运输方法中的一种,是最为普遍,而又常用的一种交通方法,具有灵活、便利等特点。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道路运输网得到了完善,其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道路运输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很多城乡、偏远地区,“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随处可见,这是发达国家和我国国内各个发达城市的历史所验证的。公路交通运输是否便利、完善直接影响着本地区与外交流的程度,影响着本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很多时候,道路的建设只是为了目的地的资源开发,但是我们却发现道路的建设带动着各个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道路运输的超前建设,将会加强沿线地区对外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一个封闭的地区,就算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没有便利的交通,依然继续落后,即落后的道路建设,将会严重的阻碍本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一个地区的道路运输状况良好,就会吸引跟多的外来投资者,从而带动本地区周边地区的发展,加强各个地区的之间的联系,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

由前面的理论介绍可知,要对变量直接进行回归并进行协整分析,有可能存在“伪回归”问题,所以首先要对变量进行稳定性检验,本文采用 ADF 检验法对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和 GDP 进行单位根检验,ADF 统计量的临界值来自软件 Eviews5.0,并且都是在 5%水平下的临界值,单位根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1 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在水平值的情况下,三者的 ADF 统计值都大于 5%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三者时间序列的水平值都是不平稳的,存在单位根,但经过一阶差分后,三者的 ADF 统计值都小于临界值,从而形成稳定的序列,所以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和 GDP 这三个变量是一阶单整的,可以进行协整分析。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与 GDP 回归方程的最小二乘估计如下:

从上面的结果可知,回归方程的各个系数的t值都显著,但是DW 检验值较低,这说明回归残差序列存在着一阶自相关。接下来,用EG 两步法检验两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经过对两式残差的检验,公路里程与 GDP 的回归残差序列的 ADF 检验值为-2.224031,此检验值小于 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1.952910,所以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也就是说残差序列是平稳的,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由于上式的DW 检验值较低,为了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下面用 Johansen 法再次验证,验证结果如下:

表2工业总产值、货物周转量及价格指数 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

上述结果可知,GDP 与公路里程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从而所建的模型是可行的。

可见,公路里程和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里程也在迅速延伸,这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公路作为中短程运输的主要途径,与铁路运输和航运等远程运输方式之间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公路里程的增加,会使得货物(旅客)流动的灵活性和即时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回归方程显示出,公路里程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弹性为 2.54,即为公路里程增长一个单位,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54 个单位,从中可看出公路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为公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需求,进而带来公路里程的增加。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道路运输作为宁夏自治区发展的基础,必然要进行一些改革,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是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道路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必然存在着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道路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道路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健全的运输市场机制,才能够促进市场中的经营机制的转换。

三是现代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道路运输经济管理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必须要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革措施

3.1 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道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的核心为现金流控制,基础为成本控制。只有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企业的中心目标与利润与全面预算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根据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第三,要同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相结合。围绕实现企业预算,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

3.2 完善道路运输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体系、行政职责的职能体系和制度规范运作体系的总称。它关系到能否实现有效的分工协作以取得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良好绩效等问题,其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内的管理四大环节。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是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确保道路运输经济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据。

3.3落实客运的改革措施

一是积极推进以西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通达、通畅工程,稳步推进东中部地区县乡公路改造、连通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建设和渡口改造力度,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

二是认真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同步实施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桥梁工程,加强重要县乡道和县、乡、村客运站点改造建设。

三是继续加强农村公路项目库管理,组织做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学化水平。

四是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完善农村公路运行管理机制,推进管养体制改革,落实地方政府管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暂行办法》。

五是推动建立农村客运公共财政保障政策,开展引导性试点工作。改进和完善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补助工作,提高油补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是积极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研究建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

七是加强重点地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研究制定农村客运通行条件、车辆选型技术要求、线路设施与运营安全适应性评估等相关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

八是推进农村物流发展,总结和借鉴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结束语

道路运输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明确优先发展运输业之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担负着一个地方道路运输市场“发展规划、市场准入、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职责,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作用,要立足本职,找准定位,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能,不断促进道路运输市场快速健康发展。道路运输作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运输方式比较,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为机动灵活,通达度高,覆盖面广,运输组织多样化,运输装备品种多,运输服务产品齐全。站在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道路运输既是一种独立的运输方式,可通过干线公路发挥“大动脉”的作用,又有为其它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通过支线公路起到“微循环”的效果,承担和延伸其他运输方式的服务,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运输管理; 概论;问题;机构与职责;队伍建设

0引言

最新颁布的道路运输主体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一条指出:“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我国现阶段道路运输管理的总目标。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道路运输管理概论

1.1道路运输管理概念

道路运输管理,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代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使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活动。道路运输管理的要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

(1)道路运输管理的主体。

道路运输管理的主体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执行机构。

(2)道路运输管理的对象。

道路运输管理的对象是道路运输市场领域中的各种经济活动,按道路运输行业划分为道路客运、道路货运、道路装卸搬运、机动车维修和道路运输辅助服务。

(3)道路运输管理的性质。

道路运输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延伸,具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属性。从行政管理类型划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属于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具有代表政府管理道路运输行业的行政功能。

(4)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

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正确实施;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通过适度调控实现运力供给与需求平衡,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

(5)道路运输管理方式和手段。

道路运输管理方式是依法行政管理。按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道路运输管理必须由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管理向侧重于间接管理转变。与之相适应,在管理手段上,应以经济、法律管理手段为主,并辅以行政管理手段。

1.2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任务、特点及基本方法

(1)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

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取决于道路运输的范围。根据国务院对交通部“三定”方案的职责规定,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是: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搬运装卸、车辆维修、运输辅助服务等5个方面。

(2)道路运输管理的任务。

道路运输管理的任务是由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和职能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其基本任务是对道路运输的发展、经济关系、经营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发挥政府管行业、管市场的行政功能。

(3)道路运输管理的特点。

①微观放开,宏观调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管理要放开,而对宏观经济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有机结合实施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对道路运输资源的配置功能。

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是按部、省(市、区) 、市(地) 、县(市区) 、乡(镇)五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全国形成从上到下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

③统一规范,依法治运。道路运输业由于具有生产门类多、行业结构复杂、队伍庞大、经营分散的特点,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规范,对其各项政策、各项活动、各种关系、各种行为进行依法调整,才能促进协调发展,建立有效的运输市场规则,保证运输各方权益,维护正常秩序,推动运输生产的发展。

④关系复杂、协同管理。在综合运输体系中,道路运输不仅自身单独承担了大量的长途、中途和短途运输,而且还担负着其他运输方式其起点、终点处的集疏运任务,因而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在横向管理关系方面,它既是一个独立的专业经济行政管理体系,又同工商、财政、税务、物价、统计等综合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的管理职能密切相关,横向管理关系相当复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应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协同工作。

(4)道路运输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道路运输管理实践中,常见的有三种管理手段、三种管理方法,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源头管理法、过程管理法和目标管理法。

①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采用价格、财政、税收、利润等与价值范畴相联系的经济杠杆来管理道路运输事务的方法。

②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依据国家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法律监督和法律诉讼来调控道路运输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处理经济矛盾,解决经济纠纷,维护运输生产和经营秩序,保障道路运输经济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道路运输经营者在进行运输生产经营活动时,除应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以外,还必须遵守交通行政管理法规、规章。

③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采取行政许可、行政认定、行政监督检查的管理方法,依法对管理对象所作的行政决定具有强制力。源头管理法是指道路运输管理要从当地管起,以管好当地道路运输经营者和在籍车辆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实践管理工作中,要切实有效地运用源头管理法,必须使其与过程管理法有机结合,以源头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所谓过程管理法,是指在道路运输生产、作业过程,也就是在道路运输经营活动过程中,履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能的工作方法。所谓目标管理法是相对过程管理法而言的,即当确定了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之后,我们可以严格验证经营者是否合格、达标,而不要过多地去关注或干预经营者采取何种方式(当然是合法的)来达到这一目标。这不仅是进一步落实企业经营自和政企分开的需要,而且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需要。道路运输管理既要综合运用三种手段,又要注意与三种

管理方法相结合。

1.3道路运输管理的规范化

(1)规范化管理的涵义与基本特征。

道路运输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就是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标准、规范对道路运输经营者和管理者以及对他们的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组织、监督与协调,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道路运输市场管理规范有以下基本特征:程序化、标准化、统一化、定量化。

(2)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道路运输管理规范化的内容主要有:经营资格规范、市场行为规范、经营服务质量规范、运输价格规范、运输证、照、牌、单规范、规费缴纳规范、商务活动规范、监督处理规范。

(3)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业务培训、监督检查、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等。

2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与职责

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体系、行政职责的职能体系和制度规范运作体系的总称。它关系到能否实现有效的分工协作以取得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良好绩效等问题,其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内的管理四大环节。

2.1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

当前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在交通部1987年的《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基础上,根据《国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参照各省、自治区的有关《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按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盟、州) 、县(市、旗、区) 、乡(镇)五级管理层次设置的组织机构。

2.2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

道路运输管理的五级机构、三个层次以及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能及有关工作制度,构成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基本体系。根据国务院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的“三定”方案和交通部《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条例》,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确定的职责、任务和职权,规定了各层次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能。

(1)决策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部、省级)的主要职能是对全局性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进行筹划与决策。

(2)中间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市、地、州、盟级)的主要职能兼有决策和执行两种层次的职责和职权。

(3)执行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根据上级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的有关指令,做好道路运输管理的具体业务工作。

3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执法权力和从事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对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效果,而且关系到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因此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政策水平高、懂业务、会管理、作风硬、适应道路运输管理需要的队伍,就必须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的建设,从队伍的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入手。其具体作法是以下几方面。

3.1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

3.2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有:从严把关、加强培训、严格行政执法监督、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3.3强化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对从事一定职业者的一种道德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道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道路运输管理存在体制不顺、职责不清、行政效率低、办事不公平、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1)道路运输管理政出多门、分工不明确。

道路运输管理涉及到交通、工商、税务、公安、城建等很多部门。从实际工作上讲,这并不完全错。而现实工作中的不合理是由部门利益的存在和宏观制度上的不协调,所产生的政出多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

(2)道路运输管理职责不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行业管理理论提出以来,对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责进行了较大改变。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人们对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责依然认识不清,由此造成了许多问题。

(3)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4)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运作缺乏效率。

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范文第3篇

确保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开展法制建设有利于公路工程建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到长足发展,而且,在严格遵照现有法律制度的前提下,为了使公路工程建设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应积极探索与公路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不断的趋于完善。

2、推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对公路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公路工程建设与时俱进的要求。为了实现公路工程建设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要尽快完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改变以往陈旧的管理模式,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促进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长远发展。不仅要深化公路工程内部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且要进行公路工程外部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3、加强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者的行业素质培养

树立一切以公路工程建设为重的观念,加强责任意识。还要对他们公路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进行提高,可以通过开办学习班的方法对道路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适应公路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还要充分挖掘他们的工作潜能,增加道路施工人员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福利,以调动公路工程建设人员的劳动积极性,确保公路工程建设快速有序的展开。还要实行公路工程建设责任制度,把每个公路工程建设人员的工作和职能划分清楚,人员与岗位要分配到位,让公路工程建设人员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卦能动性,以实现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发展的目标。

4、对公路工程实现成本控制

完善对公路工程的财务管理。我们都知道,要想对公路工程获取经济利益,就一定要注意公路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问题,要在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条件下,降低公路工程建设成本。比如,和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而且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合理可操作的施工计划,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进行筛选,各个部门之间要树立团队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等。

5、完善对于公路工程内部的经济管理

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于公路工程的管理和建设人员实行奖惩制度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保证公路建设成本预算的全面性,另外,在整个项目预算的过程中,要对权力、责任、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要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单位,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确保公路建设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公路运输建设在保证公路建设质量的基础上,要对公路建设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建设在投入使用之后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公路建设成本的预算管理,这也是确保公路运输经济效益管理的重要措施。在对公路建设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情况进行核算,要对施工中涉及到的各个项目成本进行管理。

6、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必须要实行技术管理

因为所有管理的实行必须要技术先行,技术是其他管理环节得以实现的基石。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的技术管理包括:对公路工程的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公路工程所需要的原材料以及设备进行有效的监管,对施工图纸的设计以及修改进行书写和修改等等。这在施工过程只重视十分必要的,关系到公路工程的进度以及经济效益。要想通过技术管理实现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对整个公路工程有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对原材料和设备的成本控制,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次,要认真贯彻并执行国家公路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在对公路实现技术管理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法律要求来执行。最后,在技术人员进行图纸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之前,要和投资方就资金、设计等问题进行洽谈,避免发生因双方意见不合,导致公路工程的建设无法实施等问题的发生。

7、进行必要的合同管理

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合同管理体系,完善公路工程的合同内容。投资方和施工方在公路工程确定下来后要签订合同,需要设计的内容有很多,包括施工预算、原材料以及设备的采购、施工人员的确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双方合同管理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有效的接洽,避免在签订过程中的失误导致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发生资金不足、工程更改等问题。这样会延长公路工程的建设周期,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给经济效益带来负面影响。

8、总结

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管理

1、道路施工技术的特点

1.1对高级道路的要求

随着世界各国技术经济的进步,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要求的提高,对高等级道路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道路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通行能力、承载能力及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

2)对道路整体线形、路容、路况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山区公路及旅游区道路,其路线与周围的环境的协调性成为重要的评定条件;

3)对道路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如对行车污染和噪声的限制等;

4)对道路的施工速度、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施工中普遍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快速施工作业。

1.2道路施工的特点

道路是一种人工构造物,是通过设计与施工消耗大量的人工、材料和机械而完成的建筑产品。道路施工与一般工业生产和其他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如房屋建筑)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道路工程是线形建筑物,施工面狭长,流动性大,临时工程多,施工易受到其他工程和外界的干扰,施工管理工作量大。

2)道路施工系野外作业,受水文、气候、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3)道路经过的地形地貌差别很大,致使工程数量很不均匀,给各施工项目之间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

4)道路是永久性建筑,占用土地较多,一般不可能拆除建筑,再加上道路暴露于外界,常年经受行车荷载及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对工程的质量要求尤为重要。

与一般道路工程的施工相比,高等级道路施工具有如下特点。

1)填土高度增加;

2)深挖或高填路段多;

3)工程地质情况复杂;

4)路线中的立体交叉、桥涵和通道等特殊工程多;

5)路基防护与加固技术要求高;

6)高等级道路建设项目复杂;

7)高等级道路建设配套设施多。

2、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通常一个成功的项目至少必须实现如下的预期目标:

1)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建设,及实地实现投资目的,达到预定的项目要求。

2)在预算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费用消耗,减少资金占用,保证项目的经济性。

3)满足预定的实用功能要求,达到预定的生产能力或使用效果,能经济、安全、高效率地运行并提供较好的运行条件。

4)能为使用者接受和认可,同时又照顾到社会各方面及个参加者的利益,使得各方面都感到满意,企业由此获得良好的声誉。

5)能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6)项目实施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变更较少,不发生事故或其他损失,较好地解决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困难和干扰。

7)与环境协调一致,及项目必须为他的上层系统所接受,这里包括: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没有破坏生态或恶化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与人文环境的协调,没有破坏或恶化优良的文化氛围和风俗习惯;项目的建设与运行和社会环境有良好的接口,为法律所允许,或至少不能招致法律纠纷,有助于就业、社会经济发展。

3.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高等级道路施工因为前述特点,决定了它的施工规律。只有研究并遵循这些规律,科学地组织高等级公路施工,才能圆满地完成施工任务。目前,高等级道路施工技术正向着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和工厂化方面发展,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管理措施:

1)在道路施工方案的拟定和选择方面,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其他现代先进手段,综合考虑材料、机具、工期、造价等因素,进行方案优化,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在施工工艺方面,土石方综合爆破、稳定(加固)土、旧有沥青及水泥混凝土再生、工业废料筑路及水泥、沥青、土壤外加(改性)剂等工艺要合理运用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

3)在施工机械方面,尽量使用一条龙的单机配套机械进行流水作业和多功能的联合施工机械;尽量使用电子装置和激光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遥控监测。

4)在施工检测技术方面,尽量使用能自动连续量测动、静两种荷载作用下的路基、路面弯沉仪和曲率半径仪,使用冲击波、超声波测定道路结构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并研究使用雷达波、同位素方法等测定密实度和厚度,以及使用电脑自动连续量测路面抗滑性能和平整度的仪器。

5)在施工作业方面,大量使用预制结构,使路基、路面施工,特别是人工构造物的施工,实现标准化和工厂化。

6)在特殊路基的处理方面,应充分应用生化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材料。

7)尽量提高各种环保和交通工程设施如声屏墙、减噪路面、绿化工程等的施工技术。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发达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公路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取决于参与施工各方的努力。本文从公路工程的特点入手,细致地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并详细阐述了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今后我们还要加强养护和运营管理的措施,包括养护管理、交通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其目的是提高道路的使用功能,保证行车安全舒适,改善道路状况对环境及人文景观的影响,是我们辛苦努力建成的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力。

参考文献

[1]王燕.公路工程施工员培训教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2]筑龙网.道路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指导与范例精选[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3]黄晓明.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6

[4]宋金华.高等级道路施工技术[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9

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安全管理;经济效益;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决定着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它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同样,在公路建设施工中更是如此。由于施工质量与安全都需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来进行保障,因此,要做好公路安全管理,就必须根据公路建设工程的具体施工现场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此来建立健全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与预防施工危害的应急安全措施,从而提高公路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水平,继而保证施工的每道工序都能够顺利进行,最终达到确保公路工程能在预期之内竣工的目的。同时,这也是公路施工单位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在我国公路施工中,公路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一直都是对立统一、两者兼顾的。因此,公路施工单位要想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一、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概述

(一)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分析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早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日益重要。特别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公路运输通道的高速公路,在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公路的需求,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支持公路建设。公路建设是一项特殊的工程,它与其他的修建工程相比具有鲜明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公路建设不仅施工的周期特别长、涉及的范围特别广,而且基本上都是在露天作业。除此之外,公路建设还极易受地质因素、气象因素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并且其安全隐患不仅多而且复杂易变。由此可知,公路建设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行业。因此,在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就必须严格对其进行安全方面的管理。公路施工现场安全方面的管理是公路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公路施工单位就必须加强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

(二)加强公路安全管理的措施

由于公路建设工程的特殊性以及危险性,因此必须对其的施工安全系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公路施工单位必须不断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强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同时,在制定措施时还必须遵循公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即责任制原则、预防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动态管理原则、奖惩原则、系统性原则以及效果性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加强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强化全体公路建设工程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观念,并加强安全文化方面的建设;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的能力;充分考虑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与其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并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人,从而建立健全公路施工建设的安全管理体系;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推进安全系统工程的建设与完善,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层次;在不影响施工技术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改进并完善安全设施的配置工作;施工安全管理的负责人必须能够及时地洞察到公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害,找出其安全隐患,并及时制定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的预案,等等。

二、公路经济效益的概述

我国对公路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评估参数就来自于科学、系统的公路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而我国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部分是公路经济效益分析。现在从不同的角度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大致分为三类:即按效益发生后受益的范围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两大类;按效益作用的方式与效果来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大类;按效益表现的形态可以将其划分为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两大类。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即运输成本降低的效益、运输时间节约的效益、运输事故减少的效益、运输里程缩短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效益、提供就业机会的效益、治理环境污染的效益以及提高运输质量和信誉的效益这八个方面组成。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具有以下几种特点: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对其与之利益相关的部门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对于整个运输系统的经济效益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其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在发展方面,由于公路建设的特殊性以及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因此必须积极主动地发展;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被投资者以外社会的其它人无偿取得的外部效益和难以用货币衡量的无形效益。

三、公路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只要是企业,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同样公路施工单位也不例外。公路建设作为一种高危作业,虽然对施工安全系数的要求很高,但是不能忽视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公路建设施工之中,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是完全一致的、相辅相成的。安全管理会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而经济效益又可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换言之,安全管理就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又与安全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公路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安全管理体制时,一定要先科学、全面的分析施工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样做,公路施工单位才能做到施工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从而能够确保公路建设施工科学、有序的开展。

(一)公路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决定着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它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在公路建设施工中更是如此。而施工质量与安全都需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来进行保障,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管理。虽然公路施工单位在进行安全管理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加强时,必定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这增加了公路施工单位的建设成本;但是这却为以后的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确保了公路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公路建设工程中,经济效益与安全管理是紧密相关的。若是公路建设的安全管理没有做到位,常常出现安全事故,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度与施工的质量,而且还使得成本增加,投资效益受到损害。同时,在进行安全管理时,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要适度、适当,否则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换言之,公路施工单位既要保证安全施工,又要经济适当,两者都要兼顾到。

(二)公路安全管理中的经济效益

公路施工单位在公路建设的施工中要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要做好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就必须根据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这样做,可以确保公路施工的每道工序能够正常进行,从而提升并巩固了施工单位的信誉,继而也提高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施工单位若是安全管理做到位不仅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又能够保证施工的进度与质量,从而确保工程能够在预期内竣工,这样就能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三)公路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统筹发展的措施

公路施工单位要做到公路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统筹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与预防施工危害的应急安全措施。同时,还必须定期对参与公路建设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及施工安全意识。要做到这些,公路施工单位必须加大公路安全管理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除此之外,还必须对公路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估,正确处理公路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公路施工中,公路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一直都是对立统一。因此,公路施工单位要想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公路施工单位既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证安全施工,又要投入的资金适当确保经济合理,两者都要兼顾到。

参考文献:

[1]宁晓.浅谈公路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4:24-25.

[2]李玮,段晶萍,赵晓强.浅谈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J].陕西煤炭,2011,03:131+130.

[3]肖富昌.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安全性评价与安全管理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01.

[4]李婷婷.山区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与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03.

[5]闫立平,侯鹏.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