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辅导总结

数学辅导总结

数学辅导总结

数学辅导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校归属感;对策

一、归属感的定义

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是个体把自己归入某个群体,以及由个体和群体所组成的集体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既有对自己群体成员身份的确认,也带有个体的感彩,包括对群体的认同、投入、喜爱和依恋以及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和落实感。“学校归属感”这一概念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学校共同体感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受社会学“共同体理论”的影响,美国教育界就已开始关注学校共同体感,其后人们对学校共同体感的结构与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归属感的一般概念可以将辅导员的归属感看作是辅导员对于学校这个大团体的归属感,辅导员作为学校团体的成员,他们的主要工作都与学校息息相关,只有当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属于这个大团体并被团体所接纳时,他们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二、大理学院辅导员学校归属感现状分析

“大理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146名,其中本科生14382名,硕士研究生764名;有教职员工1283人,其中辅导员56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3%。这56名专职辅导员中,男性9人,占总数的16.1% ,女性47人,占总数的 83.9 %。职称结构如下:讲师10人,占总数的17.9%,助教46人,占总数的82.1%。学历结构如下:本科 6人,占总数的10.4%,硕士 40人,占总数的 71.4%。年龄结构如下:30-40岁27人,占总数的48.2%,20-30岁29人,占总数的51.8 %。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年限结构如下:工作5-10年的有5人,占总数的8.9%,工作5年以下的有51人,占总数的91.1%。目前这56名专职辅导员共带学生14382名,平均每人带257名学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理学院辅导员有以下几个特点:男女比例失调,女性辅导员明显多于男辅导员;辅导员工作队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状态,工作年限短;辅导员职称问题凸显,56名辅导员没有副高以上职称,大多数辅导员依旧是初级职称。

辅导员接受的管理部门多、工作涉及面广、自身角色定位不明、发展前途受限等因素,往往使其疲于应付,容易产生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在对大理学院56名辅导员进行调查后,结果显示,25%(14人)表示对学校极度没有归属感,30.3%(17人)表示没有归属感,32.1%(18人)表示有归属感但是不强烈,12.5%(7人)表示有很强的学校归属感。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理学院辅导员缺乏学校归属感。在对辅导员进行走访时,大多数辅导员都存在几个共性问题:1、认为自己属于学院的最底层,感觉不到学院的关心和重视,对自己供职的学院普遍缺乏归属感;2、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工作角色模糊,更多的像是在打杂;3、思想不稳定,总想着换工作岗位,或者考博,或者辞职

三、影响大理学院辅导员学校归属感的因素

(一)辅导员社会角色模糊,职业出路迷茫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是辅导员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里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第一条就是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可以用“杂、累、淡”三个字来概括,职责范围宽泛含糊,事务繁杂琐碎,工作中心不突出,工作绩效难以评价,加上身处学校管理机构的最底层,受多个职能部门的领导,辅导员很难获得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很容易被忽视,更多强调的则是辅导员的管理职能,辅导员也很容易沦为学校的边缘人物,得不到学校、社会的认同。甚至一些领导认为辅导员不是以一种专业人士的身份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模糊导致辅导员朝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就是空谈,职业发展动力不足,极不利于的专业成长,加上很难获得专业教师的同等身份和待遇,造成大多数辅导员心理上无归属感,工作上无成就感。据走访调查,大理学院70%的辅导员认为他们现在的岗位只是一个过渡,是通向管理岗位的干部身份或是通向教学岗位的教师身份的一个跳板,希望有一天可以顺利转岗,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这都极大的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辅导员工作负荷大,低成就感

在高校,由于近年来功利主义在高校教育中的蔓延,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被简化为学生事务管理,本应成为工作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而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许多辅导员甚至感觉成为了学生的“保姆”。由于辅导员工作范围和职责划分不明,辅导员往往在正常工作时间里疲于应付各部门交代的事务性工作,而与学生的谈心、下宿舍和团体思想政治教育却只能占用辅导员的业余时间。单一的提高工作要求,却不具体分析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和工作方式,管理体制不顺的高校甚至将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交给辅导员去处理,导致辅导员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这也大大降低了辅导员的成就感。另外,任课教师的绩效可以采用量化的科研成果、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来评价,行政人员绩效可以采用比较直观的岗位任务来评价,而高校辅导员是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年树人,百年树人”,在短期内很难体现辅导员工作成效,

(三)职业倦怠

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在特殊的职业要求、巨大的社会责任和自身素质局限的情况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日益凸现。近年来,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深入的大环境中,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有相当一部分还处于职业倦怠的困境中。对工作失去热情,缺乏动力; 自身职业发展遭遇困惑,心理负担过重;职业的厌恶感加重,工作不安心等等都是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

四、提高辅导员学校归属感的对策

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包括五个层次的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向上一层次的需要发展,辅导员学校归属感的建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只有为辅导员搭建职业发展的平台,提供更多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加强归属感,才能使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发挥体制优势,注重人文关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二十四号令明确规定: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在现实中,辅导员的工作除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更多的是从事事务性的琐碎工作,如各类评优评奖、学生资助工作、学生活动等等,二级学院不能总是给予工作和管理上的重压,要及时发现和处理辅导员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调查中发现,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时,绝大部分辅导员都希望“得到领导的支持与关心”,还有不少辅导员反映,学院领导的态度对他们在工作中得到的归属感影响也相当大。所以,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及管理方面还应以人性关怀为宗旨。

(二)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建立评价机制之前,首先应该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划定工作范围,强化工作职责。对辅导员的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和划分,逐步建立与辅导员身份相匹配的职责体制和工作制度,将辅导员从大量行政工作中分离出来,回归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来,才能将辅导员这一职业真正做到职业化专业化。因此,一方面,不断改善辅导员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关注辅导员福利待遇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把解决辅导员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与辅导员的情感交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舞台,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科学的评价机制应该重点从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实际工作量、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考核,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既要充分肯定成绩,提升思政辅导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又要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其提高。

(三)建立职业共同体,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

“建立一个辅导员行业协会或组织,可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这样的协会或组织应当兼具学术研讨、合作交流、娱乐互助等功能” ,其职责是维护和争取辅导员的合法权益,组织辅导员来共同讨论专业发展,营造适合辅导员专业成长的氛围,让辅导员在工作中有快乐可以分享、有烦恼可以排解、有问题可以探讨、有麻烦可以解决,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同时,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开展针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通过了解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使他们缓解工作压力,完善自我认知,从而增强学校归属感。

大理学院辅导员学校归属感的研究[本文为“大理学院2011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 朱影影,《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现状分析》[J],高校论坛,2014.2

[2] 陆佳宇,《高校辅导员职业归属感现状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2012.5

数学辅导总结范文第2篇

Abstract:student instructor in the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guaranteed that teaching order stable and so on aspects, has played the positive unreplaceable role. This article the question which faces to the LD institute instructor troop construction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propos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suggestion, only for everybody reference.

关键词: 辅导员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Key word:instructor troop construction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辅导员制度是目前大学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的改了制度。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在大学里,每200名大学生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与教育。因此,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管理的主力军。

目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对象基本上是90后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的显著特点是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学生辅导员队伍在综合素质、数量结构、职责定位、体制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面对教育对象出现的新变化,如何适应变化并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一、辽东学院辅导员队伍现状

(一)辽东学院辅导员队伍现状

LD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本科院校,现有在校生1.7万人。现有专职辅导员78人,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数量不足,并且结构不合理。从数量上看,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规定:专职辅导员岗位总体上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备。2010年LD学院学生为17000人,按照比例要求,应配辅导员85人,实际配备了78名,差额为7人。从结构上看,主要表现为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的不合理。在78位辅导员中,拥有副高级职称只有3人,占辅导员总人数的0.04%。特别是刚出校门又进校门的非专业年轻辅导员,既缺乏理论,又缺乏直接从事学生工作的经历和经验。

(2)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定位。目前,LD学院的辅导员工作没有明确定位。在工作职责方面,涉及学生的一切事物都由辅导员管理。在体制管理方面,他们既受到学校的学生处领导,又受到本院的领导。在待遇方面,由于受学校经济状况的影响。在职称晋级问题上,多数学校都注重教学与科研,而轻视学生工作,从而造成辅导员职称晋级问题难的局面。

(3)思想教育不细致。辅导员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天天在忙,却忙不出成绩来。学生的各项评比,上级有关部门的各项检查以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得辅导员整天陷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他们身心疲惫,哪还有精力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

(4)本专科兼管。LD学院既有本科生,又有专科生。从人数上看,本科生占学校总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的LD学院辅导员工作管理参差不齐,多数辅导员既管理本科,又管理专科。从教育的规律来看,这种管理是不科学的。

二、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对策

(一)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辅导员队伍现状

学校应从其它岗位或其它院校应届毕业生中引进素质高的人员充当辅导员,改变数量不足的局面。

(二)明确辅导角色定位

学生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党委、行政委派到基层院系并接受所在院系党政领导的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在高校,辅导员具有管理者、教育者与服务者三个角色。

(三)提高辅导员的待遇

在待遇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学校足额发放与国家配套的待遇;在职称晋级问题上,单设辅导员教师系列评审。

(四)加强辅导员的业绩考核

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把学校看成是企业,可以对学校的职工定期进行业绩考核。全面评估辅导员工作业绩、促进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对辅导员进行全面考评,考核分为辅导员自我评议、学生评议、学院考评、辅导员互评、学校评定五个环节组成,评议结果按比例综合后确定。3月底,学校将根据考核结果,授予成绩突出的辅导员“青岛农业大学2010年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五)加强辅导员素质的培养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辅导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

要设立市级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用于表彰、培训、科研和考察活动;建立学生辅导员培训基地,对学生辅导员实行岗前和在岗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优秀学生辅导员到国内外进行学习考察;建立学生辅导员协作组,每年举办辅导员论坛,定期开展工作研究和交流。

参考文献:

数学辅导总结范文第3篇

一、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促进传统型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育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招致批评,然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仍然会沿袭这一方式。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渐进的,不可能一夜之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抛弃。而且传统的课堂教育也有它的特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使之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创新教育的原则出发,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实施教学,其基本模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其中,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索性、发散性、针对性。分析问题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施策略、落实解答过程,在归纳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

然而这些要求对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软件,特别是课件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创意是最为重要的。制作技术是次要的。为了达到上述教育目标,软件制作者必须自觉地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作为计算机辅助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内容进行设计。例如传统数学学科教学对一些图形的教学很难从动态的角度进行,计算机辅助教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但是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作为一种动态的教具来使用是远远不够的。例如现在不少教师用立体的数学图形,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把图形生动的展示出来,把一些很复杂的点线面关系从不同角度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对培养学生识图形能力、建立空间概念是有很大幫助的。我们暂且不论这类课件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但光从课堂教学的结构改革的角度来看,它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只有把这种手段溶合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由于计算机辅助的整合,应从以下方面来考虑:(1)教师主导活动的设计;(2)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3)教育内容知识结构的设计;(4)计算机辅助的介入点的选取、教育内容的覆盖及教育内容的媒体实现;(5)教学结构流程设计。

二、以计算机辅助软件为平台,构建研究、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数学教育大纲》首次明确提出:在必修课内容中安排研究性课题,并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因此,从目标层面上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研究性课题学习本身,这些教学目标可以渗透到平时的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也必须打破原有的传统结构。

计算机辅助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一般可以分为课件型和平台型两种。课件型指的是把学科的某些教学素材,例如知识内容,知识技能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起来,用来传递教学信息。课件往往是针对几个问题,几个难点而设计的电脑应用程序。以它的使用对象划分,又有主动型(辅助学习型)和被动型(辅教型)两类。而平台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软件平台上的教学模式,这种计算机平台提供一系列教学素材,工具,在这个系统中通过这些工具的运用、素材的组织以及二次开发可产生新的学习素材与工具。它不是针对某一问题、某一情景开发的,它是面向某一学科,或者某些学科而设计的。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首先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有支配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某些问题的验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得到解答。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其次,这种学习是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者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开发者。系统也从原来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和学习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成果可以在平台上反映出来。综上所述,平台式计算机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把整个教学的整个过程构建在平台之从时间和空间上最大程度上发挥计算机辅助的作用。

数学辅导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对策

随着近几年高校人数的快速增长,辅导员工作内涵的扩大,使得高校辅导员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家庭事业的协调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才成长。本文以大理学院的辅导员为研究对象,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更好的维护和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对象

选择大理学院在岗35名政治辅导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调查发出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29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其中男被试7名,占总人数的24%,女被试22名,占总人数的76%。年龄在20-30岁(包括30岁)的辅导员23人,占总人数的79%,31-40岁(包括40岁)的辅导员6人,占总人数的21%。

二、调查研究结果及统计分析

1、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这里我们选择3分为问题分界点,高于3分作为检出标准,最后得出结果如下: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次研究我校辅导员队伍的症状因子检出率最高达到7.41%,总体症状检出率为3.7%;检出最高的因子是抑郁,为7.41%,强迫症、敌对、恐怖、偏执各因子均达到3.7%。与以往研究相比,我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不高。

2、心理健康因子的性别差异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辅导员与男性辅导员相比,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因子有较显著性的差异。女性辅导员除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低于男性辅导员,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女性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少于男性辅导员。

3、样本与中国常模各因子的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研究调查的29位辅导员SCL-90总分、阳性症状及各因子都高于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精神病性达到比较显著的差异。与同类研究比较,本研究的精神病因子得分相对较高。

三、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通过对大理学院辅导员工作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初步分析出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问卷显示,就工作任务的繁重程度上来看,63%的辅导员认为工作任务非常繁重,30%认为工作任务繁重。辅导员工作中的突发性和应急性等因素必然会引起辅导员的疲倦厌烦情绪,导致心理疲劳。

2、辅导员职业定位问题。

调查问卷显示,就是否愿意转到其他教师岗位的问题,81%的辅导员选择愿意转岗。

3、辅导员职业发展问题。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辅导员是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调查显示,67%的辅导员希望设置专门的行政职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系列。4、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对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问卷显示,78%的辅导员选择了心理学培训来减轻心理压力与焦虑感。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对我校辅导员的心理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就改善我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以下的对策:

1、辅导员自身要注重个人素质修养和理论水平的提高。辅导员自身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掌握心理保健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学会自我放松,合理调节情绪。

2、学校要为辅导员提供更多进修培训和交流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团体心理气氛。

数学辅导总结范文第5篇

1.制定实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规章,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德尔菲法、主观概念法、面访调查、模糊数学的先定性再定量的加权平均等方法进行试验。应用中以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准则。把方向性、导向性、科学性、可测性、反馈性的原则融入质量评价,其具体做法:

第一、各考评指标是从德、能、勤、绩等方面,把辅导员工作中所能体现出的基本状态,概括为六项二级指标后,又将繁琐、多元且有代表性的一些重点工作细化,通过评价标准中的诸多三级指标给予定性和定量的具体质量评价。

第二、各项指标的权重来源,是依据多年的实践,每次在应用Deilph法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同时,通过测评信息反馈,及时改正,弥补不足,使考核成绩能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第三、每学期的考核工作,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组织协调下,采用平时考评积累和期末集中考评的办法进行的。

2.辅导员工作的质量评价指标

3.各项考核评价指标的量化评议办法

(1)辅导员互评质量项的量化评议办法

辅导员互评的项目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学风建设、管理能力、个人素养、时间投入五项。每一个项目在等级上分成好、中、差三等,该项评价的满分为100分。每个项目中“好”等级的权重是20,“中”等级的权重是17,“差”等级的权重是15,参加互评的成员根据辅导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项目的等级,完成评价后,只要计算出所有项目好、中、差的总个数,就能计算出辅导员的得分。其量化法为:

第一、辅导员的互评,是每个人在学期末通过集体述职,在同级部中相互打分后计入总分。

第二、各项权重的确定,是将“好”定性为(100分)、“中”为(85分)、“差”为(75分)后,得到100÷5=20,85÷5=17,75÷5=15。

第三、在确定每个项目中的“好、中、差”时,只能选一,并分别把总个数统计出来。

第四、“每个人得分”是先去掉同级部中的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取其平均分,即为该辅导员的互评得分,其统计公式为:每个人的得分={(好的总个数×20分)+(中的总个数×17分)+(差的总个数×15分)}÷参加互评的人数。

(2)评委小组对辅导员评价质量项的量化评议办法

评委小组对辅导员评价的项目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学风建设、管理能力、个人素养、时间投入、相互协调和服从领导七项。每一个项目在等级上分成好、中、差三等,该项评价的满分为100分。每个项目中“好”等级的权重是14.3,“中”等级的权重是12.1,“差”等级的权重是10.7,评价小组的成员是根据辅导员的每个考评项目确定等级,完成评价后,只要计算出所有项目好、中、差的总个数,就能计算出辅导员的得分。其量化法为:

第一、质量考评小组,一般有五到七人组成,他们是熟悉辅导员工作的相关代表,通过听取辅导员述职,深入学生中调查了解,查看辅导员工作日志与计划和班级管理档案等渠道,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考证评价后,并计入总分。

第二、具体量化计算办法参照“3.1”中的第二、第三、第四办法。

(3)班级管理效果质量项的量化评议办法

所谓的管理效果,是指每学期某辅导员所管理的班级,在同年级部中所取得的班级积分成绩,积分是根据班级管理积分规定,通过系学生会和团总支执行后所给出的得分,其中也包括了班级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得分。该项评价的满分为100分。分数统计方法如下:

第一步:先算出每个辅导员所担任的每个班的基础积分,其公式为:每个班的基础积分=(班级行为管理积分×70%+班级思想教育管理积分×30%)÷班学生数。

第二步:再算出每个辅导员的“基本积分”,其公式为:基本积分=每个辅导员所担任班的每个班的基础积分之和÷该辅导员所担任的班数。

第三步:由于每个辅导员管理的班级“数”和“学生数”不同,为能体现公平性原则,换算办法如下:得分=每个辅导员的基本积分÷最高基本积分×100。在这里的“最高基本积分”是指在同级中,辅导员获得“基本积分”最高的一个。

(4)学生对辅导员评价质量项的量化评议办法

学生对辅导员评价的项目主要包括:“德”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服务意识、工作态度、为人师表和以身作则;“能”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紧急情况能力;“勤”的常规管理投入、学习管理投入、学生活动投入、非工作时间投入;“绩”的班风建设和凝聚力、思想教育效果、常规管理效果、学生威望。而每一个项目在等级上又分成优秀、称职、不称职三等,满分100分。参评学生可根据辅导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项目的不同等级,完成评价后,只要计算出所有项目优秀、称职、不称职的总个数,就能计算出辅导员的得分。其量化法为:

第一、考核时各班学生需全部参加自己班辅导员的期末考评,参加人数最低不少于全班总人数的80%。

第二、在确定每个项目中的“优秀、称职和不称职”时,只能选一,并分别把总个数统计出来。

第三、分数计算方法:

第一步、先算出每个辅导员所管理的每个班的基本分,其公式为:基本分=(优秀数×60%+称职数×30%+不称职数×10%)÷每个班参加考评的总人数。

第二步、分数换算参照“3.3”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公式。

(5)辅导员常规工作效率质量项的量化统计办法

辅导员常规工作效率统计是指在日常工作中,由考核执行办公室针对学校、系部的一些特殊要求,能及时记录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把按时、推迟、工作效果进行客观记录,统计时可用表格的模式将要记录的结果进行简单描述,并将加减分,如“+1”或“-0.5”及时统计,期末汇总计入总分。另外,在辅导员常规工作效率统计中,分数统计是这样规定的,“按时”是指按要求的时间进行了,每次加0.5分;“推迟”是指没按要求的时间进行,每次扣0.5分;“效果评价”是指:按要求圆满完成,就可评价为“好”,每次加1分;出现问题,但基本完成,就可评价为“一般”,每次加0.5分;假如根本就没去执行任务,就可以评价为“差”,每次扣1分。

(6)加减分质量项的量化统计办法

辅导员加分项规定:①每学期全勤者,即无迟到、早退、请假者,加5分。②学生工作的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加分最高不超5分。学生工作文章在院部发表或获奖,加分最高不超3分。③班级管理效果,在每学期各班管理效果积分,取得同级部前三名的,分别加3―5分。

辅导员减分项规定:常规管理考勤,请假一次扣0.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旷会一次扣2分,公假除外。

4.辅导员考核的奖励规定

在学年终评时,对于考核取得前40%的辅导员、班主任,其中前15%报请学院授予“院级优秀辅导员”称号,其他25%授予“系级优秀辅导员”称号并颁发证书、奖品或奖金。在评选省级以上学生工作的各种荣誉称号时,优先推荐考核名次列前者,职称评聘同等条件优先晋升。

5.辅导员班主任考核的处罚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称职:不能按照《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履行岗位职责者;因工作不到位或失职发生严重责任事故者;违反岗位职业道德要求,不能为人师表者;学生满意率低于参加学生人数的50%者;参加院系活动不足50%者。不称职者,可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扣发工资补贴及必要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者解聘其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工作。

6.未尽事宜的处理办法

在考核中假如发现新问题,需要修改考核办法时,就需在下一次考核前,经全体辅导员和班主任大会讨论通过,由考核领导小组审议,提交院系部学生工作委员会批复生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