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管理方面

(1)结合部管理不到位易形成风险管理盲区。通常,结合部越多越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和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专业结合部,由于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所掌握跨专业知识不足,存在因结合部管理不到位而发生事故的情况,如列车抱闸运行,小则造成耽误列车事故,大则造成列车脱轨甚至颠覆事故。造成事故主要原因如下:作业人员未松开车辆人力制动机;车辆制动机故障;机车换挂后改变列车管主管定压时操作不当引起车辆缓解不良,而这种原因长期以来未被大多数单位管理和作业人员认知。《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旅客列车、特快及快速货物班列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为600kPa;其他列车为500kPa。长大下坡道区段货物列车及重载货物列车的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由铁路局根据管内相关实验结果和列车实际操纵需要可提高至600kPa”。由于各铁路局线路坡道、曲线半径、牵引定数等差异较大,对货物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规定不一,存在600kPa和500kPa2个值,因而出现货物列车在一些车站换挂本务机车后,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需要由600kPa改为500kPa,如果摘机前未对列车主管实施1次170kPa的最大减压量操纵,则会造成列车管主管压力小于副风缸压力产生制动缸缓解不良,进而导致车辆抱闸开车。目前,部分铁路局间、铁路局管内不同线路间、调车机车与本务机车间普遍存在货物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规定不一致的问题,加之跨铁路局机车交路多、技术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危及了铁路运输安全。

(2)技术管理漏洞易产生安全风险。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技术管理归电务部门,使用管理归机务部门,行车组织归调度部门,数据涉及部门则更多,传统的管理规定没有要求所有在双线区段运行的机车必须安装LKJ反方向数据,而且由于跨铁路局轮乘交路长、本局不掌握相关铁路局反方向数据,以及受LKJ车站号码资源限制和LKJ芯片存储容量限制等因素影响,目前双线区段运行的机车未安装反方向数据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是长交路跨铁路局轮乘的机车。当双线区段正方向发生设备故障、事故救援、自然灾害等情况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行车时,调度部门必须按规定组织反方向行车,当未安装LKJ反方向数据的机车反方向行车时,LKJ装置无法依据线路坡道、曲线半径、断电标、合电标及反方向进站信号位置等参数控制列车,必然存在冒进信号、超速运行、电力机车带电过分相或掉入分相区等安全风险。机车反方向进入区间救援时,同样存在上述风险,而且还存在与区间被救援列车(车辆)发生冲突的风险。

(3)作业组织方式变化易伴随安全风险。目前,全路开行的货物快运列车编有行李车、客车、货车,车上配有货运车长、装卸工、客列检等人员,并配有装卸机具等设备,到发量较小的车站以随车人员为主承担装卸作业,到发量较大的车站以车站人员为主承担装卸作业。这种作业组织方式对铁路各部门、各单位而言属于新生事物,具有全新的规章制度、设备、作业环境等,如果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必然带来安全风险。

1.2设备设施方面

(1)行车设备功能缺陷隐藏安全风险。据调查,目前部分铁路局的部分区段使用ZP-89型移频轨道电路,该制式在电化区段不具备断轨检查功能,而且在断轨后存在列车占用丢失的安全隐患,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由于职工违章、违纪,技术设备不良或其他原因。在上述设备区段,当发生上述故障且列车停车后,如果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没有及时发现并拦停后续列车,后续列车的列车乘务员又中断瞭望,极有可能发生性质严重的事故。因此,使用ZP-89型移频轨道电路存在安全风险。

(2)使用行车安保设施带来的安全风险。《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中间站停留车辆,无论停留的线路是否有坡道,均应连挂在一起,拧紧两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并以铁鞋(止轮器、防溜枕木等)牢靠固定”。由于电气化区段中间站到发线使用车辆人力制动机存在劳动安全风险,目前普遍使用人力制动机紧固器进行车辆防溜,但是部分车型使用人力制动机紧固器时,会造成人力制动机轴链与人力制动机拉杆加强筋间产生一定的夹角,造成人力制动机拉杆加强筋形成向下的力矩,当人力制动机紧固时,拉杆加强筋可能越过拉杆托架滚轴而被卡滞。如果出现卡滞问题,撤除人力制动机紧固器后,制动机链条看似完全松开,但是车辆仍处于抱闸状态,这种现象不易被调车作业人员发现,进而导致列车抱闸开车。目前,人力制动机紧固器尚无其他替代品,只有依靠调车人员人工确认车辆缓解状态,从而增加了调车人员的作业环节,也随之带来漏检造成的车辆抱闸开车风险。

(3)设备制造缺陷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动指示标识及职工培训教材都显示,客车车辆涡轮蜗杆式人力制动机,顺时针转动手摇把为拧紧方向,逆时针为松开方向。但是,一起旅客列车车辆长时间抱闸滑行,最终导致列车脱轨事故,彻底否定了这个定论。经过对事故车辆的人力制动机反复试验和解体检查发现,逆时针转动手制动机,制动机链条完全松开后,再持续转动时,制动机链条又会越拧越紧,最终使闸瓦与车轮踏面密贴。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制造车辆时未严格执行设计文件,造成设备缺陷长期潜伏。目前,采用涡轮蜗杆式人力制动机的客车存在上述问题,但由于运用客车数量有限,车辆只有在厂修时才能逐辆改造,因而只有全部车辆改造完成,使用手制动机引起的列车抱闸运行风险才能消除。

2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2.1消除安全隐患

(1)科学实验、精确计算,统一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要彻底消除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转换造成的列车抱闸运行风险,有关主管部门应组织车务、机务、车辆、调度、技术规章制度管理部门,以及科研单位等组成试验小组,制定科学严谨的试验大纲和方案,在不同铁路局不同线路条件下进行科学实验和精确计算,合理确定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并在全路统一标准。在没有统一标准前,相关铁路局应开展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不一致问题的专项排查,查清不一致的线路区间、机车换挂车站,并进行公布,告知车务、机务、调度等相关作业人员。同时,完善相应的技术规章制度,规避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转换造成的列车抱闸运行风险。

(2)升级LKJ硬件设施,根据运输需要安装反方向数据。为彻底解决双线区段运行机车安装LKJ反方向数据问题,首先应对LKJ硬件设施进行全面升级,以满足数据存储需要。其次,各铁路局应公布双线区段LKJ反方向基础数据,抄送相关铁路局,并尽快组织安装。在未完成安装前,铁路局应修订完善相应的行车组织办法和安全措施。

(3)完善技术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针对货物快运列车开行可能带来的风险,有关部门应明确相关工种的岗位安全职责、作业标准和流程;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结合部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预案,如制定货物安全检查及装卸作业办法,列车火灾、货物偏载、装卸机具固定不牢靠发生位移,以及列车发生非正常情况等应急处置预案;做好作业人员培训工作,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备品等,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4)彻底改造ZP-89型移频轨道电路。为彻底消除该设备功能缺陷产生的安全风险,必须彻底改造设备;在未全部改造之前,有关部门应组织设备管理、设计和设备生产单位共同研究对策,如电务部门采取调整设备电气特性参数、工务部门采取加大线路设备探伤频次等措施;同时有关铁路局应细化和完善列车占用丢失后的应急处置办法和行车安全措施,规避风险。

(5)结合设备实际修订完善作业流程。车务部门应制定使用人力制动机紧固器进行车辆防溜的作业流程,撤除紧固器后必须检查车辆制动机缓解状态,同时督促设备生产企业对紧固器进行技术改造或研制新的防溜设备。在客车涡轮蜗杆式人力制动机改造之前,车辆部门应在制动机手摇把处涂打提示标识,列车途中使用人力制动机后,车辆乘务人员须逐辆确认车辆缓解状态。

2.2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为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应以管理规范化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各级管理部门(岗位)的安全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安全管理职责就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某个部门(岗位)应该“管什么”;工作标准是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具体要求,是依据规章制度和现场管理实际,对安全管理职责进行逐条分解,是要求“管到什么程度”;工作流程则是对完成管理工作任务的具体步骤及其关联关系的动态分解,是确保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的重要载体,即“怎么干”才能达到既定的工作标准。例如,双线区段机车安装LKJ反方向数据,必须明确牵头和参加部门、每个部门和具体负责人的职责、每一项具体工作必须达到的工作标准,以及数据审核、提报、公布、安装等相应的工作流程。

2.3开展安全风险动态排查和管控安全风险无处无时不在,有显而易见的,如天气不良、设备故障等非正常情况下办理行车业务;有潜在的,如产品设计缺陷和功能缺陷;有的是随规章制度、设备、人员、季节、生产组织方式等变化而产生的;有的是管理漏洞;有的涉及专业性很强,其他专业根本无法排查等。因此,安全风险管理首先应进行认真的风险排查,尤其是做好动态排查,并不断修订完善防控措施,随时公布风险排查结果和防控措施。其次应落实好防控措施,如果某种风险涉及多部门,必须明确牵头和参加部门,共同组成风险排查小组,共同研究防控措施。

2.4加强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信息源于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类管理、作业、设备、环境等方面不利于铁路安全的问题,有上级和本单位检查发现的、下级单位上报的、车间班组自查发现的、职工反映的、兄弟单位互通的,以及人民群众提供的等等。安全信息管理是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收集、处理、筛选、分析、统计各类安全信息,是铁路各级管理机构随时掌握现场生产和安全管理现状,快速消除和降低安全风险的重要途径。目前,铁路各级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含安全例会制度)和事故专题分析制度比较到位,但是对每日的交班分析会重视不够,而这一管理漏洞恰恰容易错过消除或降低风险指数的最佳时机。因此,铁路各级单位和部门应开好每日交班分析会,随时掌握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安全情况,处置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每一件事故、故障和安全信息的真实原因,纠正偏差,发现和消除安全风险,从而及时制定、完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2.5加强结合部安全管理结合部是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多个部门或单位共同负责、共同管理,形成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的区域和环节的纽带,是内耗最大、问题最多、事故概率高、影响范围广、相互矛盾较为突出、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和事故的薄弱环节。为管好结合部,各单位、各部门应树立大安全的理念,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主动为对方着想。在此前提下,制定完善的结合部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章制度,明确结合部管理牵头单位或部门,明确结合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工作标准和流程,实现安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安全管理工作共管,消除结合部安全风险,促进铁路运输安全。

3结束语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铁路营业线;施工风险;分析与管理

一直以来,铁路营业线工程施工始终在安全生产和质量效益之间进行权衡,并且将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因此,积极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到铁路营业线施工过程中去,通过对于营业线施工阶段风险因素的分析,提出对于风险进行辨别和分析,以促进营业线工程各施工风险管理效益和质量的提升。

1 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概况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对于营业线施工风险有着较强的辨别能力的时候,才能够有预见性的采取措施去进行风险管理,这是促进风险管理理论应用的第一步。通过对于当前铁路营业线施工过程的总结和归纳,其营业线施工共有风险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内容:安全管理人员擅离职守,安全防护工具不全;施工调查工作不严谨,设备人员分布不科学;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下去;大型设备维护保养不善;封闭施工区域警示标志缺乏;轨道电路安全隐患;施工工具遗留在轨道上;营业线安全协议未达成;施工材料质量问题。另外,营业线专业工程风险的辨识也应该被纳入到风险管理体系中去,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基础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电力工程等。依据上述不同工程高度特点,对于其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也是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下图为铁路营业线施工示意图。

2 当前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结合自身参与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工作经验,对于当前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此工作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的地方。具体来讲,可以将其归纳总结为以下内容:其一,当前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权责不明确,很多情况下都是等到风险事故发生之后,才会意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去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事后补救,这不仅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得施工成本不断提升,还造成了极为负面的社会影响。其二,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经验不足,难以使用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去引导实际的风险管理工作,由此造成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益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其三,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落后,与当前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工作规范,没有风险管理效益评估体系,没有将风险管理工作效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去等,这些都使得风险管理工作质量难以提升。其四,缺乏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无论是当前风险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还是实际风险管理经验,或者是风险管理人员职业道德,都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这对于切实的做好铁路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工作来讲,是很不利的。

3 铁路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策略

3.1 树立铁路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意识

铁路营业线施工过程涉及到很多工种,工序复杂,牵涉到众多的风险管理因素,一旦处理不善,就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无疑会加大铁路施工企业的经济负担,对于铁路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讲,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该树立铁路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意识。一方面,总结和归纳铁路营业线施工经验,总结和归纳可能出现安全风险的环节,实现对于风险的辨识,以便采取对应管理措施;另外一方面,强化教育和宣传,使得全体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3.2 实现对于营业线施工风险分级管理

考虑到营业线和临近营业线施工的专业性质,作业点空间关系,作业设备类型,现场条件等因素,改变以往的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模式,以分级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简单来讲,就是实现对于两者的项目风险,编写专项施工方案,并且有铁路局和建设指挥部实现有层级的审批和管理,以保证彼此项目工程的独立性。首先,分析两者项目的风险因素,将其界定为施工因素和器械因素,对于其风险比重进行界定;其次,从施工点与营业线距离的角度去衡量营业线影响程度;最后,严格依照申报审批的程序来进行,保证审批独立性的同时,保证其风险管理方案的分级管理。

3.3 注重实现营业线施工风险制度建设

首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的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制度,以此为依据去促进风险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积极建立风险管理效果评估体系,对于风险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界定,并且将其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去,以此激发其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最后,以岗位责任制度去明确风险管理职责,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善后处理,并且对于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3.4 培养专业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队伍

针对于当前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应该积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高度重视对于社会人才的招聘,将参与过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工作的人才纳入到风险管理体系中去,给予其提供良好的待遇和薪酬,以最大化的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其二,高度重视营业线岗前培训工作的开展,使得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觉醒,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以发挥其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效能;其三,不断组织开展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经验交流会议,使得好的风险管理经验可以得到共享,以实现施工企业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树立施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到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过程中去,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保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铁路营业线施工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将会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莹.某铁路营业线车站扩堑控制爆破施工技术[J].交通标准化.2011(24).

[2]顾卫华,王凤英.精细管理在铁路营业线施工中的运用[J].铁道技术监督. 2012(07).

[3]刘娜.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营业线施工作业中的应用[J].安全.2014(03)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提高铁路行业运行水平及效益的有效措施,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铁路运营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安全隐患,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以及风险控制等,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辨识,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并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这可以有效的维护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可以减少安全运营事故出现的次数。在经济市场中,存的风险比较多,企业为了更好的运营,必须制定出风险管理的方案。本文对铁路运输行业运营中存在风险的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高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

2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

2.1安全风险管理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铁路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客运高速与货运重载,由于运输形势更加复杂,而且有着较大的安全威胁,对铁路行业的生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铁路安全事故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生产运输环节中,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铁路运输各个环节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铁路行业在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时,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做好管理技术的创新工作。铁路企业应制定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为四位一体的防控机制,形成“纵深防御”的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在风险管理时,首先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对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出管理的方法,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还要立足于全局角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做好细节优化工作,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工程更好的展开,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效果的最大发挥。

2.2加强科学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

在铁路行业,还要做好安全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这可以调动人员发现安全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这对铁路行业运营的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在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这有利于强化铁路职工的安全意识。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这为安全风险管理奠定的基础,在安全文化建设时,首先要设置安全文化的导向,编订安全文化手册,加强宣传,还要制定安全管理的措施,从而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快达成。安全文化建设还要与铁路行业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保证安全理念与铁路部门工作理念相融合,这可以对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的经验,最好与专业的咨询机构合作,这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2.3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层级及机制

在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工作机制,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铁路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制定岗位资质管理机制,保证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操作。铁路部门目前正处于管理转型期,为了保证其长远的发展下去,管理者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制定出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包括分级管理、动态检查、过程控制以及评价考核等,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级管理人员应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充分的发挥职能,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机制。

2.4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这一理论提出的时间不长,将其应用在铁路行业管理制度中,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水平,还降低了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在应用与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完善工作,相关部门应合理应用管理方法,保证其效用价值最大化发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铁路行业应用的管理技术越来越先进,一些监管的设备性能也比较高,这可以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在现代化的铁路部门中,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更新工作,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运输的安全性。设备都有限定的寿命,铁路部门的技术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设备安全评估工作。还要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系统的配套升级和全面整合,使信息可以被综合利用并产生放大的效能。另外,可以运用科学的生产组织手段,把握生产的客观规律,强化计划和统筹,实现均衡生产保安全。四是开展技术创新,引入如气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分析手段,提高科技保安抗灾能力,实现“人防”、“机防”与“技防”综合治理。

2.5建立持续开放的内、外部评估体系

安全评估作为确保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铁路运输生产、项目建设、设备验收等方面得到了长期应用并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手段促进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改进,仍是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制度化、专业化的内部评估制度和主动开放地接受外部评估,包括由政府法律法规强制的安全评估、行业组织的安全评估和积极自主引入的第三方或同行安全评估,综合利用这些评估手段,可以使安全风险管理各环节不断完善。

结语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铁运营 安全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综述: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地铁作为同样人口密集场所,它的安全问题又一次成为群众的关注焦点。

背景:

近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36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包含地铁、轻轨、独轨、有轨电车、磁悬浮等形式,不含APM),其中19座城市的85条线路已经开通运营,总里程达2509.52公里,设置车站1653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大国。城市轨交地铁具有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的优点但与此同时,由于地铁建设于地下,具有封闭性强、运行速度高、起停频繁、客流量大且人 员复杂、应急疏散难度大的固有特点,如果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而且会造成乘客的伤亡,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后果极其严重。

现状:

以上诸多事故的发生存在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地铁运营的风险部外乎人为(乘客及工作人员)、技术(车站通风、疏散及车辆情况)、制度(管理及应急机制)和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四个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经验还很不足,为了减少与控制地铁运营期间的安全事故,降低地铁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水平,我国各地铁运营城市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进而规范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北京和上海市的管理规范,如《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和《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等。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讲,各地铁运营城市对于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规定并不统一,而且有些规定只是笼统的规定了责任,并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更没有建立系统的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体系,不能量化各子系统的风险等级,使得安全管理工作目标性差,效率低。因此,建立一整套统一的、系统的、全面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地铁营运系统的风险与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在地铁各子系统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之上,给出地铁的总体安全水平,发现地铁的安全薄弱环节并编制出地铁安全应急预案,为地铁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国外应用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措施,知道危险源控制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常用的风险评估理论主要有不确定性理论、概率及数理统计、模糊数学、决策理论等,主要应用的风险评估技术主要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此外,目前系统工程理论,模糊控制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正被引入风险评估中,使得风险评估正在向动态系统评估的方向发展。国外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经验比较丰富,与国内相比其比较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总结地铁事故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

此外,在对地铁系统具体安全管理方法研究方面,国外也处于不断的探索研究阶段。Marek Sitarz 提出地铁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考虑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进而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他提出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包括运营阶段还要考虑设计阶段和地铁设备实施的维修部分,以及对地铁专用线路的规划管理部分,并针对各部分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Chris J.Baker 指出传统的计算地铁系统风险水平的方法不能量化信息不充分系统的风险水平,因此他提出了将三角模糊数应用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的权重,并在评价过程中通过指标系数降低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构造事故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矩阵,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

我国在地铁安全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北京地铁始建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已经运营超过 40 年,截至 2011 年底,已经建成运营路线 15 条,线路总长 372km,根据中期规划,到 2020 年北京地铁运营线路总里程将达到 516.5km。在 40 多年的运营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北京地铁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创新管理方法,提出“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安全运营,基础取胜”等一系列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创新实践了“人、机、环、管理”四大因素和“治、控、救”的安全控制体系。强化事前和源头管理,最终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方面,提出了以控为主,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以救为辅,严格考核和奖励机制的管理方法。

上海地铁自 1994 年 1 号线通车以来,目前通车里程已经达到 400km,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规模轨道交通,为了能更好的发挥网络的整体效益,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开展综合研究,各项管理工作以安全运营为中心,重点强调运营质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网络,在员工中强调了“安全乃企业立身之本”的观念,在运营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项措施。通过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系统、隐患数据库系统等,加强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评估,采取各种施,是运营安全处于受控的状态,运营质量不断提升。

广州地铁通过多年的运营实践管理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合本身特点的管理体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全方位、全面的运营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有效的“治、控、救”管理机制,广州地铁、安全关前移的管理目标。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全网的线路覆盖,能过实时掌握个系统所处的状态,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异常状况,并采取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考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平台,实现了事前预防。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铁建设;土建工程;CRD法施工

1.工程概况

某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全长35km,其中有长0.6km过渡,16km高架,而地下段为35.2km,整段线路有7座站,3座高架桥。该工程线路是该市重要的骨干交通线,该工程线路贯穿于该市的主要干道、河流、桥梁、铁路等,且该轨道交通线穿越地区的周边环境比较复杂,有各类地下河床、工业园区、建筑物。

2.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识别

(1)地铁车站施工时风险识别原则地铁车站施工时风险识别主要包含以下原则:1)动态性原则。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识别以施工全过程为基础,对于施工的不同阶段,应该适时、定期地进行风险识别[1]。也就是地铁施工风险识别应该贯穿在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2)主成分性原则。地铁车站的风险识别要对施工期有可能存在的损失模式、风险因素等进行综合及全面的考察,并将地铁车站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的损失模式、风险因素等确定为风险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3)系统性原则。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识别要以风险系统为基础,对系统间的要素进行分析,再对损失模式、风险因素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判断及分析。4)科学性原则。地铁车站风险识别可以将风险识别理论、工程实际特点作为依据,以保证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及客观性。

(2)地铁车站施工时的风险识别过程1)收集及采集信息。收集采集及分析地铁工程建设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文与社会区域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信息;工程地质勘察、可行性分析、工程规划等资料;工程建设场地周边的道路、民防管道、地下管线等工程信息资料;工程风险的类似事故和相应的数据等。2)识别风险因素。以工程建设基本信息资料的分析为基础,再对地铁车站工程建设周边环境、活动、阶段、目标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加以深入分析。3)识别风险模式。以识别地铁车站的施工风险因素为基础,再与工程建设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有可能出现的损失模式、工程事故等进行判断与分析。4)建立初步风险清单。以风险模式识别及风险因素识别为基础,再列出有可能存在的损失模式、风险事故、风险因素等。5)风险筛选。对列出的损失模式、风险事故、风险因素等进行筛选,以确定主要的损失模式、风险事故、风险因素。6)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对风险模式及风险因素进行确定,然后进行相应的列表分类,汇总成为相应的风险清单,最终形成风险识别成果。

(3)一般地铁车站施工损失根据地铁的具体施工情况,能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施工损失:1)经济损失:如延误工期、施工事故、设计失误等让业主面对的经济损失,还有施工不当等造成的第三方损失等。2)工期损失:一般指发生了工程事故以后,进行重建、返工和事故处理等造成的施工延误损失。3)人员伤亡损失:包含第三方及参建单位人员的伤亡。4)信誉损失:主要是指由于工程出现风险事故后造成企业形象受损,让企业的业务受到影响。5)环境损失:主要是出现风险事故后对周边生活的群众、健康、自然环境等产生危害。(4)评价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分析风险因素下,结合工程具体状况,使用下文层次分析方法分级评价指标。

3.地铁土建工程建设中如何开展安全风险管理

(1)建立明确的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1)有效实施安全风险管控理念的基础就是创建资料处置和管理监测体系、风险预警和评价体系以及专家咨询体系。在建立各种体系前要做好市场调研,结合现有的地铁线网基础、已完工的地铁线路和正在建设的新线,有效监控和把握环境、地质、技术、建筑物等方面产生的风险。2)研究制订评价标准。划分风险等级是研究制定评价准则的重难点。地铁项目的建设中,出现风险的概率是波动的,建设中可能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施工中遇到的困难都较难把控,要将相关国家标准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研究本项目的评价准则、相关规范和法律依据。3)提前考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对工程周边范围的道路、桥梁、建筑物、重要管线进行掌握、了解和分析是引入安全风险管控的主要内容,提前拟定方案,尽量把开裂、沉降等问题控制在未发生时[2]。4)监控设备和仪器。监控仪器要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且要努力与先进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仪器相融合,对施工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严谨科学的对比处理,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2)正确处理“四种关系”,做到“三个结合”1)用合同明确业主与风险管理公司之间的法律和经济关系,互不干涉,独立工作。2)用业主和承包、设计者的项目合同来确保风险管理公司和承包、设计者的工作关系。3)风险管理公司负责项目环境安全的辨别评价和管控,而监理则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监控,两者虽侧重点不同,但都可对项目实施监督。4)风险管理公司和监理是顺从引导的关系。以上关系若能处理好,则能做到下面三个结合:首先,现有的安全管控并不能被安全风险管控替代,而是要将现有的安全管控体系和安全风险管控系统有效融合,让安全管控更加科学化、信息化;其次,目前地铁建设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工程安全,控制风险的最大化和主动性并不能决定风险存在的绝对性,所以,要将新线工程保险合同和安全风险管控有效地进行结合,最大程度地保障工程安全;最后,日常的检查和现场管控能确保安全风险管控体系顺利执行,所以要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风险管控在地铁土建工程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建立健全地铁土建工程中的监控、预警、评价、应急系统,就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地铁土建工程的风险;通过安全风险的排查、管控,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黄宏伟,陈桂香.风险管理在降低地铁造价中的作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