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制度论文

班级制度论文

班级制度论文

班级制度论文范文第1篇

一、班级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目前人们使用频率较高而又颇有争议的一个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给文化提出了一百六十多个定义。根据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理论,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便产生了物质文化;人类活动作用于社会,便产生了制度文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本身,便产生了精神文化。

据此,我们认为,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它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凝聚功能。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制约功能。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4.激励功能。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班级文化的建设

1.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2.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

(1)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为依据,必须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制度本身应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情况的具体变化,规章制度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状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规章制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进行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规章制度永远充满活力。

(2)抓好制度的实施。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如何,要看班级制度能否被班级成员所接受。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3.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是在一定群体中,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班级制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集体;特色

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可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可见,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学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套价值体系,也就是班级在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一种大家共有的行为,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即在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延续性的共同人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和激励功能,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一个班级,只有有了文化的引领,才能“实现领先,获得优势”,也才能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里,不论换座位,还是收作业、交作业等,都讲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是来自于他“依法治班”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就主要从这三方面着手。

1. 以班级物质文化为载体,强化班级文化构建的氛围。

通过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在优美高雅的班级环境的陶冶下形成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逐步养成文明的言行习惯,使优雅的环境内化为学生优美的心灵。

(1)美化教室环境。教室环境是班级文化的一种外在表象,是班级文化特点的重要体现。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教室布局要求做到:班级墙面布置温馨、宜人、简约、大方,特色显现;黑板报、班级园地、公告栏布置主题突出、设计合理;课桌椅桌面整沽无痕,摆放有序;设立“图书角”,发挥教室的文化功能。教室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印记着学生自主发展的足迹,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2)构建班级网页。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构建班级网页,开通班级博客,使之成为班级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内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文化活动,实现课外生活的多元化。班级网页设置有班级动态、学习园地、就业信息等栏目,富有班级特色。

(3)建立班级QQ群。班级QQ群主要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些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敢表现自己,但是在QQ上却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新型的联系方式。而且,班级QQ群还可以在学生长时间外出实践活动时,持续班级管理。

2. 激活班级制度文化,强化班级文化构建的力度。

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环境熏陶学生,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创新。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在制订班级公约时,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全班学生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3. 丰富班级精神文化,扩大班级文化内涵。

一个班级需要一种精神。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包括班级精神、道德观念、班集体舆论、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班主任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让班级精神充满生命力,使班级成为学生情感教育的教化基地和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1)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的各项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它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引发和推动作用,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班级应根据学校工作目标的指引,结合本班实际,在班集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具有一定高度又有可行性的目标,引导集体和个体由一个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2)建设正确的班级舆论。舆论对班集体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定要有正确的舆论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和辨别善与恶、正与邪、美与丑,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把握班级的集体舆论和心理倾向,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注重把好的、积极的集体舆论保持下去,使其持久地发挥作用。同时,对一些不良的集体舆论及时制止。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班级活动是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主要载体,活动本身就是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活动对学生自我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则应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班级活动,挖掘积极因素,扎实开展活动,打造班级文化特色品牌,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赞赏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成功中找回自信。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汇演、广播操比赛、班际篮球赛、大课间活动、演讲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建设好班级专业文化。如结合专业特点,搭建学生个人展示台。我们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举行了舞蹈、唱歌、乐器、美术、书法、手工、说课等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班级制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打造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班主任要善于营造班级氛围,充分依托网络力量,寻求多样载体,进而拓展“三维空间”,努力营造好班级文化。

关键词:初中;班级文化;三维空间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7-2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进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心理品格的形成。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成了新课改以来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是班主任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组织全班学生通过自主化的建设才能形成。为此班主任要善于从班级显性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三个维度切入,努力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的“三维空间”,切实彰显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善于营造班级氛围,“拉长”班级显性文化的育人性

班级显性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外在物质呈现,是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长期以来,由于受过重课业负担的影响,很多班主任都按照常规要求布置班级环境,未能突出本班学生个性。良好的班级显性物质文化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班主任要善于“拉长”班级显性文化,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1.班级布置,处处体现育人功能。传统的班级布置中,整齐划一是各班特色,但它缺乏活力和个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班级是他们共同的“家园”,班级布置应让他们做主,让他们精心设计和布置自己的教室,引导他们“开垦”教室四周的墙壁,力求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例如,我们班的同学们对教室进行了这样的布置:第一,班级后面的墙壁分为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青春的梦想”,第二板块“青春的誓言”,第三板块“青春的印记”,第四板块是“青春的荣耀”。这四个板块充分昭示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四个阶段;第二,班级前面的墙壁上,居中是“净、静、竞、精、敬”五个字;第三,正对黑板的后墙上方,悬挂了“自信自强 青春飞扬”八个大字,它表明全班同学都在自强不息、执着奋进、全力拼搏,这样的布置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班级标语,时时都能催人奋进。班级标语是班级显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集体的文化核心,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标语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其育人功能不言而喻,这一标语可以从同学中征集,由老师遴选,然后让学生书写、装裱上墙。如,我现在所任教班级的班级标语为“快乐学习每一天”,这一班级标语就来自学生的创作,它反映了学生的心声,体现了他们健康的心态,激励着同学们每天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二、充分依托网络力量,“拓宽”班级制度文化的时空性

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班级文化的规章制度建设也应不同于传统的班规建设,它存在着比较大的可变性。这主要根源是现代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等多种特性。我们班主任可以根据这些特性,取长补短,发挥现代信息的优势,博取他人信息之内容,补充和完善各项班级制度,创设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这就是“拓宽”班级制度文化的时空性。

1.班级消息。班级消息是利用QQ群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途径。班主任可以以群主的身份登录,按照预先在班级课堂上的安排,及时将各类班级新闻、活动安排、学习制度、考试讯息、复习资料等用留言的方式到班级QQ群共享,方便学生登录查看,及时了解班级的最新情况,还可按讯息提供的资料进行预习和复习。

2.讨论和公布班级规章制度。在班级里经过同学们讨论的班级规章制度,可能还会存在一些不足,比方说,有些意见,学生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不便提出,或者他们当时没有想起来而事后又想到了,又或者当时觉得正确的意见,事后想想又觉得有些欠妥。这类问题班级QQ群就可以解决。我们还可以将班级规章制度的讨论稿到班级QQ群里面,让学生们以正常或匿名身份登录,自由对班级规章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可及时收集这些信息,再适时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以便最合理有效地修订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规。

3.组织班级在线讨论会。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在线讨论。如可以就班内的规章公约、管理办法、学习娱乐等方面选任一专题,选定合适时间,组织学生登录班级QQ群自由发言,集体讨论。这个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网络式的班会。它可以充分弥补传统班会的课堂时间不足、讨论不充分的缺陷,为班内学生提供一种更舒适、自由的发言空间。

4.在线更新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得分情况。QQ群可以在线更新班内学生的每日行为规范得失分情况,以便学生对自己一天学习生活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争做一个优生的中学生。这种方式较之传统的班级张贴栏来更加及时、快捷。这一注入信息技术的制度建设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班级制度建设可能遇到的诸多麻烦,有利于有效地建立起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从而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更加便利,更加有力地推动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三、设计多样活动载体,“挖深”班级活动文化的实效性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开展各种班级文化活动,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和人格健全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积极开展适合本班学生的各类班级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来“挖深”班级活动文化的实效性。

班级制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应该如何入手,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行之有效?通过实践,本人认为:制定“以德育为核心,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和谐生动的育人环境”的培养目标,形成了“有特色”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班级文化 班级制度 班级环境

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村转居民的家庭较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呈现出离异单亲家庭、吃低保家庭、子女寄养家庭多等现象。学校无形之中就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学校承担了许多“问题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这些学习、思想、行为习惯都相对较差的学生,最大的共性就是患有“文化缺乏症”,表现出来的不懂规矩、我行我素、无视教育等行为,具有很强的劣根性。

一、加强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文明习惯、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娱乐活动方式、学习风气等。良好的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我根据学校“文明班”的各项要求制定班规,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讨论,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后,又将制度公布在制度栏,征求更多的意见。试行一周后,正式将其列为我班的班级制度,这样就能保证制度的相对稳定。

其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竞争机制,主要通过评比各种“先进、优秀”等形成制度。保证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稳定性及持续性,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第三,一定要抓好制度的实施。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我除了注意到让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还将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我就制度分类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汇总、公布、评比,使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第四,我还建立了本班大事记,将我班在不同层面取得的成绩分门别类作以详细的记录,形成电子版,定期将其公布于众,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渐渐产生以班为荣的意识。将来毕业作为资料留给每个学生。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形成本班的文化,使班级管理工作如鱼得水。

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师生经过不懈努力希望达到的最理想的班集体形式。集体的舆论越正确,班风越良好,就越能激发集体成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如果一个集体没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就像一盆散沙一样,人心涣散,无凝聚力,无荣誉感。集体舆论健康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班主任不能随意地批评某一个同学,力求每一件事情都调查清楚,正确地批评、表扬,树典型;让学生参与班风评比,让学生自己对一些“错”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我们应该尽量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注和监督,自己的言行与集体息息相关。当学生进步或为集体做贡献时,老师可以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讨论、分析其行为对集体及他人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导向和榜样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是班集体对我的关心和表扬,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与集体溶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联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有了进步,他会赢得全班同学鼓励的掌声,得到同学们的肯定。相反,犯了错误,他会感觉到全体同学谴责的目光。产生:“我犯错误了,真对不起集体”的思想感情,从而自律。如果在一个集体里,学生们都能我以集体为荣的观念,还会担心它没凝聚力吗?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班级文化形成的保证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就是帮助人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课本和作业本乱扔,桌椅摆放歪歪斜斜,桌面柜桶的用品乱七八糟、垃圾乱扔,上课坐姿不端、语言不文明……,针对这些现象我从新生班抓起,把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

首先,我从坐姿抓起。在班里找表现好的学生示范,其他学生从模仿、学习中掌握正确行为方法。像“大家看,李某某的坐姿可真美,把风貌和气质都体现了,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还有哪个同学能像她一样吗?”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下,很快班级同学良好的坐姿便形成了。

其次,训练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如果在课堂上或课间听到学生的粗言秽语我马上阻止,然后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或班会课,通过幽默或情景扮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当学生作为听者或旁人时,感受到听到粗俗语言的尴尬,于是在语言表达上注意了,经过一段时间,粗俗语言在班里大大减少了。

再次,训练学生摆放桌椅和用具的习惯,每天早读和放学后我会检查值日生是否把桌椅摆放好,课间进行抽查,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能保持最佳的状态,分等级给予表扬加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整个班物品的摆放是井然有序的,良好的班貌就展现出来了。

因此,注重班级的环境建设,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逐步形成良好习惯。

四、创造专业化特色,彰显班级文化的个性化

个性化班级文化与传统的班级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打破传统的大而全的、几十年不变的班级文化模式,以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内需,培育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班级文化。

班级制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充分了解掌握学情

每一次新生入学后,班主任都要对班内的学生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如学生的爱好、特长、兴趣、经历、家庭情况等,结合班主任自身优势,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来确定本班的发展方向和班级文化特色。如我所带的09级美术四班,近七十名学生当中,有四十四名同学来自农村,并且学生成绩普遍偏低,各类问题也较突出。在确定班级特色时我与学生讨论制定了“踏实做人,勤奋做事”的口号,突出“勤奋、朴实、立志成才”的品质,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农村学生的特点,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导。有的班级可能以城镇学生居多,就要考虑城镇学生的特点,以“个性、活跃”为特色,侧重培养他们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另外,像我校突出艺术体育办学特色,有的班级以体育爱好者为主,就要侧重培养他们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奋斗的精神;有的班级以音乐特长生为主,就要侧重培养他们独特的个性和高雅的气质。总之,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全班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否则,再响亮的口号,再个性的文化也只是无本之木,难以成功。

二、制定班级文化目标

凭借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依托所选择的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为今后开展各类活动的依据,使整个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展开。由于所带班级女生多,农村学生多,“勤劳、朴实”的品质在他们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也很迫切。于是,我把“勤奋、刻苦、立志成才”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并制定了相应的班级文化目标:高一侧重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高二强调要自我管理,敢于拼搏,敢于面对挫折;高三要有高雅的气质,自觉的行动。在两年的班级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把“踏实做人,勤奋做事”作为班级主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谐共处,团结进步的优秀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全员参与文化建设

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最基础部分,包括教室布置、各类标志(班旗、班徽)等,实践证明,一个积极、温馨、向上的被学生认可接受的教室环境,将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个经过学生精心设计的班级标志,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班级精神文化的发展水平。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尽量动员全体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群策群力,创造个性独特的物质文化,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

2.制度文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一定要有相应的班级制度作为约束。(1)制定。新学年伊始,通过自我演讲,民主推荐等方式,一批有能力的学生充实到了班干部队伍中,商量讨论制订了班级公约,岗位责任制度,值日监督制度,卫生制度等,并向全班同学公示,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最终完善确定,为今后学生自主管理搭好平台。(2)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制定好的班级制度一定要在具体管理中不断修订完善,最终获得全体同学认可并自觉遵守。(3)落实。再个性的制度,得不到落实,其实就是一句空话。既无法保证制度的权威性也不能有效发挥班级制度的功能,对班级建设而言,落实制度,以法治班才是最科学的。

3.舆论氛围

一个班级的整体舆论倾向,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认知。所以,在完善班级制度的同时一定要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营造一个具有高尚价值观的集体氛围,并慢慢使个体受其感染而自觉认同,以此端正自己的言行。在具体操作中,我与学生一起讨论商量,通过看专题片,看励志电影,周记交流,班级生日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4.集体设计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方式,班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班级活动,从中不断凸显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全体成员在活动参与中受到熏陶,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班级文化目标。为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动员全体学生一起设计符合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使其都能乐于参与,勤于参与。在具体实践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班级生日”,“感动094故事会”,“手工制作比赛”,“感动家长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班级认同感。

5.一起反馈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