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师实习生自我总结

设计师实习生自我总结

设计师实习生自我总结

设计师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总结反思与改革进程同行。学期初,通过全体教师大会总结反思,学期内,通过班子会议总结反思。其中不乏迷茫与担忧,因为改革的成与败,事关学生的发展,只许成功,不准失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大胆推行中,应谨慎对待每个环节、每个问题。

二 管理之中求新

课堂教学改革在整个教学管理中不是孤立进行的,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灵感,要求我们在做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力求配套管理创新。

三 备课设计与环节求新

第一,小学语文学科:(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自学探究、整体感知;(3)反馈成果、形成认知;(4)精读深思、深入理解;(5)分层作业,拓展练习;(6)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第二,小学数学学科:(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自学探究、讨论交流;(3)反馈成果、形成认知;(4)分层练习、理解运用;(5)实践应用、拓展延伸;(6)总结评价、课外作业。

第三,小学英语学科:(1)热身复习;(2)激趣导入;(3)自主探究;(4)趣味操练;(5)拓展活动;(6)检测评价;(7)总结作业。

第四,小学科学学科:(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做好准备、自学探究;(3)理清结论、汇报交流;(4)分层作业,拓展练习;(5)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第五,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1)引发兴趣、导入主题;(2)自主活动、体验生活;(3)情感交流、明理升华;(4)辨析实践、引导生活;(5)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第六,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1)引发兴趣、导入主题;(2)自主活动、亲身体验;(3)交流讨论、强化观点;(4)联系实际、辨析导行;(5)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第七,小学音乐学科:(1)组织教学,初感音乐;(2)故事导入,创设情境;(3)唤起共鸣,自主感悟;(4)艺术表现,自由创作;(5)轻松小结,回顾评价。

第八,小学美术学科:(1)引趣导入;(2)观察感知;(3)亲身探究;(4)展示交流;(5)小结延伸。

第九,小学体育学科:(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2)娱乐热身、充分准备;(3)合作探究、掌握技能;(4)巩固技能、练习提高;(5)辅助活动、愉悦身心;(6)整理放松、总结评价。

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学环节的提法发生根本变化,再用老调重弹,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课改要求不一致,应欢迎有经验的教师有更好的环节设计。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要求必须符合“三维目标”要求。教案中“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栏目,“学生活动”部分以前教师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填写非常简单。我们要求教师重点设计“学生活动”部分,“教师活动”部分一定要详细写明方法。

通过检查,发现教师们的教案流程设计发生很大的变化,许多教师“学生活动”部分填写十分充实。这些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驱动教师理念上的变化。

四 作业设计与要求求新

为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机械性与局限性,使作业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领地,我们推出了“分层作业”和“自主作业”形式。“分层作业”是教师布置的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至少布置两个层次的作业,“自主作业”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及搜集的新颖的课外作业,“自主作业”要求教师进行引导,优秀的学生“自主作业”内容和质量要求高一些,差点的学生要求低一些。语文数学至少每个月两次自主作业,其他科一个单元一次,自主作业内容以开放、新颖为宜。作业的改革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得到尊重与鼓励。实践证明,分层作业与自主作业深受师生的欢迎,据教师反映,许多孩子都很喜欢作业,作业的兴趣浓、质量高。

为了配合中高年级“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课型改革,在中高年级推行了“预习作业”,每个学生各科都有一本保存完整的预习作业,教师要及时布置预习作业,根据学科和课型不同,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学科、不同类别课型的预习常规,新课改预习是重要环节,只有预习的好,自主性强,学生才会积极活动,课堂实效强。我校预习作业已实施一年时间,今后将继续巩固成果。

五 宣传总结与记录求新

从2009年3月《课改前线》校刊应运而生,至今已经编辑印发了四期。校刊记载了我校课改工作的每一步进展与探索历程,设置工作指南、会议检查、学习提升、教学活动、一线拾零等版块,图文兼备,成为宣传交流的窗口,就像我们甩在课改路上的脚印,与课改相伴而行。

六 品秋实、明不足

设计师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设计精彩与否决定了授课效果的好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和趣味性,因此,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课程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与学生根据专业需要、课程性质、学生兴趣特长等共同设计学习任务,体现了学生价值和学习兴趣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呈现出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气氛更为轻松愉快,教师授课效果良好。本文主要对任务驱动教学的任务设计过程等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对农林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 农业推广;任务驱动;设计;学习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95-01

作者简介:杨文秀,女,讲师,主要从事农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赵维峰,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邓大华,男,讲师,主要从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一、任务驱动教学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中注重知识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即通过在专项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以任务为驱动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获得的满足感以及成就感,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设计的原则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应该由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或目标设计提出,并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其实,这种理解不全面,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在教学开始前可以与学生代表进行探讨,综合考虑专业教学的需要、课程本身的需要、社会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需要,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层次现状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使任务具有探究性、创造性和生活性。

三、农业推广课上师生共同设计任务

1.农业推广课程性质。农业推广学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营销学、传播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学科,主要研究农业推广人员如何对农民进行组织、教育、咨询、服务,使其改变行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扩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学科。农业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现,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的专业。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农学、茶叶栽培、设施农业、作物栽培、园艺等多个专业均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3.职业院校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的目的。农业推广课程主要包括农业推广的涵义、发展史,以及农业推广的原理和方法、组织管理等。高等职业院校开设该课程旨在培养农业推广机构基层推广及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使得农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加深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学会灵活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实际推广工作水平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

4.农业推广课上师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

即教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

(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5.师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的学习效果。教师依据课程需要设计了整体学习任务,学生则根据兴趣爱好设计了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设计的任务集结了教师与学生的智慧,学生探究未知及价值创造充分得以展现,颇有成就感。

自我价值得以充分肯定的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愿意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知识,愿意自己认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愿意与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协作来圆满完成任务,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写作、语言、心理等综合素质。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将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帮助,并随时成为“教师”。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整门课程在师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并实施的过程中呈现出轻松、愉快、活力四射的气氛。

参考文献:

[1]刘增厚,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8,(3).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3]刘晓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开设农业推广学[J]. 黑龙江农业,2003,(1):36-37.

[4]王贵彦,陶佩君,王慧军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3).

设计师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1.备课阶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所以复习课的备课要充分考虑学情,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整合。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一课,学生通过新课学习了解了林则徐、魏源作为开眼看世界先行者向西方学习的基本史实。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基础知识回顾板块,提出了三个问题:①林则徐为何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魏源《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和影响。③区分林则徐《四洲志》和魏源《海国图志》的历史地位。让学生结合书本自主学习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在学生解决基础知识后,教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设计了以下问题:①林则徐敢于挑战国人传统心态,直面现实“向西方学习”,是受到明清时期哪位思想家的思想影响?②鸦片战争前国人“盲目自大,天朝上国”的心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③与维新派及新文化运动学者学习西方的内容相比,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存在什么样的局限?④魏源《海国图志》为何仅仅在思想层面起到“引导、启迪”作用,而没有付诸实践呢?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升了学生的能力,达到了一轮复习的教学目标。

2.课堂设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的课堂设计要尊重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一种教学资源,能激发教师有关备课的思考,课堂设计要循序渐进,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出发组织课堂,分层次地设计问题,让各层次的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的良好习惯,在参与中树立赢在高考的坚定信心。

本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知识点的复习,我分两个层次进行了问题设计,第一层次是基础知识类:①中学、西用分别指什么?②“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③结合必修二相关知识,概述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第二层次是深入理解类:①促成洋务派将“师夷长技”付诸实践的内因和外因。②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来形容洋务运动,如何理解其中的“花”和“柳”的内涵?③有人说洋务运动是“移花接木”“隔靴搔痒”,由此可见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问题分层设计较好地触发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其中基础较弱的学生强化了基础,基础较好的学生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

3.巩固练习:教师学生双主协调互动

在夯实教材主体知识和考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答题能力的训练是一轮复习不可或缺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对试题进行反复筛选,选择有价值的题目精讲精练,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

本课在康有为维新思想部分,我提出了以下问题:康有为为何借助孔子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试题呈现后尽可能让学生结合已复习的内容自主解决,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地方教师要适当点拨。

4.课堂总结:回归以学生为本

课堂总结是一轮复习课堂的必备环节,高效的课堂总结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而且跟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知识联系紧密,如何让课堂总结环节承上启下,关系着本节课的教学品质。课堂总结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把一节课的重难点单独提出进行思维强化,也可以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对本节课复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罗列。

为了提高本节课课堂总结的效果,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放在西方资本主义崛起的世界背景下,同时结合必修一列强数次侵华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来看待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及思想不断解放的表现。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目的。最后教师做如下归纳:伴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的崛起,近代中国面临着一次又一次外来侵略……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次将进一步深入到思想层面。下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设计师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一、设计好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和“学”是教学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只有合理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苏教版《我心中的语文》的精心教学设计为例,设置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和感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由宏观框架具体到细节,一步步趋于成熟,由此来探讨初中的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

教学设计中,首先课堂导入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始一堂课就好像一幕剧拉开帷幕一样,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让学生走入表演的情境中,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碰撞学生的思维从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活动能够进行得活泼有趣。由此在导入部分先展示一段乐曲,紧接着课件展示一扇门的开启,教师加上旁白:你们还记得刚上七年级的时候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吗?那时是怎样的情景呢?曾记得我们学的是《为你打开一扇门》,那时语文课堂为你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我们一起和语文走过了三年的初中美好时光,现在,语文学习即将结束,在此刻,你心中的语文是什么样的呢?相信你有更深的感慨,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心中,去回顾、总结和思考我们这三年来学习语文的酸甜苦辣吧。设计这一导入场景,教师进行巧妙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首先为学生创设情感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很自然地就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争先恐后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精神。

二、设计好学生的自我评价

导入之后进入自我检测、评估的环节,教师出示初中三年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对照着各个学期的目标提示衡量自己这三年来语文的学习情况,并作出自我检测和评估,完成课本中的评估题。同时课件出示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认真思考,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估,再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巡视。同学评价后教师随机抽出十名学生统计其评价分数,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这一环节的进行,旨在让学生对自己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基本情况进行回顾,小结自己取得的成绩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融入到教师设计的环节中去。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根据课标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成果形式栏的基本标准,再综合学习感受以及成果形式的相关情况来评出分项评价,完成自我评估表,并总结归纳同学们这三年来学习语文普遍性得失。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初中三年来的语文学习情况有一个清醒的了解和认识,能为自己的语文学习有正确的客观的评估,由此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为自己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改进机会。

在谈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结合《别了,语文课》与《最后一课》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所体现的共同情感以及主人公对语文课的态度变化不同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对语文的感悟,走进语文,理解世界上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珍贵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好语文的重大意义,并且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情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三、设计好学生的自我总结

设计师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1 课程学习能力自我测评的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够把学生的能力、潜质等特征性的东西描述出来,并予以引导,鼓励其发展自己的特长。

教学测评的多元化尝试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开展评价活动,要求评价既体现共性,更关注个性;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的多角度,注重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习不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还包括对学习的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考查。一句话,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习的发展状况。

在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中,我们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测评设计了“课程学习能力学生自我测评”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客观地为自己做一个能力测评。

2“信息安全技术”学生测评分析

我们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编写了以实验实践为主线开展教学的教材1,全书通过一系列在因特网环境下学习和实验练习,把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到了实践当中,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和实验练习包含了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的各个方面,涉及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备份技术、加密与认证技术、防火墙与网络隔离技术、安全检测技术、访问控制与审计技术、病毒防范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与灾难恢复、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内容。全书共设计了可选择的25个实验、1个实验总结和1个课程设计。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测评方案是:

课程成绩= n×实验成绩(70%)+课程设计成绩(30%)-平时缺勤/迟到扣分。

其中,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此课程时,一般减掉课程设计环节。

在学期末,我们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总结,根据自己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填写学习能力测评表,即在表1“测评结果”栏中选择合适的项打“P”。

3 “数字艺术设计”学生测评分析

“数字艺术设计”(又称“艺术设计概论”)一般是为计算机专业数字媒体方向的学生,或者是动漫、游戏设计等方向的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我们为该课程设计了一系列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实验练习(共17个实验、1个课程实验总结和1个课程实践)2。实验练习内容涉及熟悉数字艺术设计,基本要素、美学原则与文字图案设计,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网页艺术设计与Fireworks Web图像制作,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等数字艺术设计知识的各个方面。

该课程的教学测评方案是:

课程成绩= n×实验成绩(90%)+课程实践成绩(10%)-平时缺勤/迟到扣分。

本课程学生学习能力测评的分析内容以及两轮课程自测表中各项指标的平均分值见表3。

4“电子商务概论”学生测评设计

为“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练习涉及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基础、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电子商务与现代企业管理、网络银行与电子支付、网络建设与解决方案、移动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系统管理等电子商务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21个实验和一组可供选择的课程设计。3

为《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设计的学生课程学习能力测评表如表5所示。

5 测评数据的方差分析

如前所述,一方面,教师主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实验和实践(例如课程设计等)成绩求和得到学生课程成绩,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通过表格量化处理得到该课程学习能力的自我测评数据,我们利用Excel软件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教育统计中的方差分析主要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总体间是否有显著差异。根据分析因素的数目可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例1:2006/2007学年“数字艺术设计”公选课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06/07“数字艺术设计”公选课学生自测方差分析

假设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别,显著水平α取0.05。由图1可知,P-value值为0.922722 ,F统计量为0.009449,远小于F0=3.91755,表明假设成立,教师与学生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别。

例2:2007/2008学年“艺术设计概论”专业选修课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07/08“艺术设计概论”专选课学生自测方差分析

假设教师与学生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别,显著水平α取0.05。由图2可知,P-value值为0.78886,F统计量为0.072264,远小于F0=3.977779,表明假设成立。

例3:2006/2007学年“计算机安全技术”专业选修课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假设教师与学生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别,显著水平α取0.05。由图3可知,P-value值为0.263693,F统计量为1.260845,小于F0=3.915138,表明假设成立。

例4:2007/2008学年“信息安全技术”公选课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假设教师与学生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别,显著水平α取0.05。由图4可知,P-value值为0.528862,F统计量为0.398359,远小于F0=3.901761,表明假设成立。

图306/07“计算机安全技术”专选课学生自测方差分析

图407/08“信息安全技术”公选课学生自测方差分析

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对该课程进行学习能力测评,学生自我测评和教师主观打分的平均结果相当一致。

6分析与体会

除上述课程外,课程学习能力的学生自我测评还体现在诸如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网络管理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人机界面设计、信息资源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均有相关的具有实验实践特色的课程主教材或实验教材)。

实践证明,在教学测评环节中引入学生自我测评,为实现教学的多元评价增加了积极的评价因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审视自我学习状况,提高对课程学习和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评价数据来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和评价尺度 (尤其当教师评价数据与学生自测数据有较大出入时),分析学生由此反映的教学意见。

同时,通过教育统计的方差分析等手段,也可以指导教师参考学生自我测评数据,来调整教学测评的结果。这样的课程测评设计在多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苏. 专业课程教学测评的创新实践. 北京: 计算机教育. 2008,(4).

[2] 周苏. 从公选课随堂问卷调查得到的启迪. 北京: 计算机教育.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