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字: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关系

一、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对工作和居住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要实现人们生活发展环境的提高必须建立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协调发展模式。实现建筑环境与其周边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环境艺术”属于较大的范畴,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就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造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环境设计属于较为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具有较广的内涵形式,具备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二战后的欧美等国受到了重视,随着二十世纪的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过程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相结合的发展产物。环境艺术的设计能实现实用和审美功能的有机统一。建筑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载体和体现方。环境的艺术设计是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而言,而建筑设计的侧重处理建筑与第一环境的关系。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各自分工,但却也难以实现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良好结合,只有实现了建筑者好艺术家的能力的综合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

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应具有综合的素质,从而避免了建筑设计师侧重单体、规划师忽视细节、艺术家忽视建筑设计的实用性等缺陷。从而实现了建筑设计的“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也就是使环境建筑设计融入风物,从而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者是现代文明的聚焦。环境艺术所蕴含的巨大体量和丰富信息,并且存在的时限相对长久,从而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直观的表征。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将在适当的时机将感情融入相应的设计中去,从而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追寻到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和情感追求,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情味,把创造环境上升至创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出民族风格,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是环境设计的主旨。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通过对建筑设计实现对人们的庇护。人造环境无论多自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环境造成了破坏。而环境艺术设计是在人造环境的过程中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以人为主、物以人用的环境艺术的设计。从而相应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

二、建筑设计的价值

建筑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的紧密结合的艺术门类。体现为城乡建筑环境、各种类型房屋、陵墓、园林、建筑小品和某些纪念性建筑及其他建筑设施的总体和个别设计、风格、艺术价值,也指建筑作为一门艺术的形式和手法。

建筑艺术主要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各门相关艺术的结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也通过合理的实用功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显示其艺术水平。建筑的造型主要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除了其中包含的形式美法则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某种特定的具体内容,特别是纪念性建筑,往往都有特定的象征主题。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

所谓实用性,也是说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以实用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欣赏。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而其他各类的艺术形式可以欣赏的美学价值为唯一或是主要的目的,然而建筑设计必须使实用的。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就是在一定层面上,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物的欣赏的观念,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

即使是艺术比重大的建筑,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建筑的物质功能性还表现在它的群众性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另一表现是在于它的耐久性。建筑是巨大的、造价可观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除非是破坏性的毁坏如地震、火灾等,它都会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人遗忘或丢失,从而形成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纪念碑。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较早实现了城市的空间设计,实现了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联系和设计。西方建筑师将空间和城市的建筑比喻成图底的关系。以建筑为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若以建筑为背景,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

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计只是一方面,只有将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进行一起设计,才会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与简简单单的建筑的设计方面,而是,周围的环境与其环境艺术设计。简单来说,也就是生态环境艺术,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

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范文第2篇

摘要:人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人,环境,室内设计本身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未来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人 环境 室内设计 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意识日益充斥着生活每一个角落的今天,人们开始越来越密切地关注自己生存空间环境的品质。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个性密不可分的设计领域也获得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一、人・环境・室内设计之间的联系

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说过:“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这句话也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一种参照。环境,人生存的根本处境,而意识来源于人,人的意识只有和环境密不而分的时候,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室内设计未来赖以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遵循人感官意识的舒适性,而不能一味的追求视觉感官去发展。

人是环境的创造物,同时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经济发达和社会繁荣,也导致了世界范围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满为患、气候变暖,能源枯竭,臭氧层被破坏、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沙化、一些生物濒临灭绝等等,人们与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代室内设计运用各种设计材料、手法创造了赏心悦目和舒适的室内人工环境,但这是以地球资源和能源高消耗为代价的;这些都反映了工业化时代“人类中心论”“征服自然”的思想。是的,室内环境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需求为核心,然而并不是说以人为中心就可以忽略大自然的生态规律。以人为本是说在合理利用环境变化满足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从而确保人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因此室内环境设计师始终要把满足人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放在首位,从人体工程学、空间组织、色彩和材料的搭配、灯光的布置,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直至精神感受,创造一种和谐的既体现科学生活又具有艺术气质的室内环境。

总之,人与环境以及室内设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室内设计本质就是实现室内设计对人对环境的把握,处理好人与环境的最佳关系。

二、怎样处理人・环境和室内设计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室内环境与人的关系,使人的感知效应达到最佳状态需要室内设计师的精神创造。室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人们的环境心态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对空间的形式进行精神创造时,赋予形式以情感的意识。室内环境可以引起人们的不同内心活动,使人们在情感上与空间进行交流,建立起空间形态的感觉效应,满足人的心理选择。而这些都取决于室内设计师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体系中对室进行人性化的处理与创造。

其次,保护环境、关注生态是我们每一个设计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探讨未来的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必须考虑保护环境。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综合设计和整体设计在未来的室内设计中越来越重要,室内设计新的发展趋势也会集中在通过高质量的设备、材料、构造和构件之间的全面协调,装修形式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平衡,以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原生能源和灰色能源的使用,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地让人们接近自然。

所以要处理好室内环境和人的关系就需要有环境保护意识,有一定的精神创造力,并将人的意识与环境的保护有效的结合起来。

三、实现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90年代初起始于欧美国家的“绿色设计”,从环境保护出发,旨在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态环境。针对空间环境设计领域,未来的室内设计应该是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和可持续设计,是利用科学技术,将艺术,人文,自然进行整合,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合乎人性的生活空间的一门设计。

1.室内设计的科学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室内环境设计应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新成果。包括新材料的使用以及先进的结构形式、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及创造良好科学的通风、照明、空调、消防系统的设施和技术。高新技术产品等大量绿色装修材料替代木材、石材等不可再生的资源,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良性循环,既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是社会生活的进步。同时对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利用,可以更加符合人们心愿地来组织空间,设计界面、搭配色彩和光照,使室内环境设计更符合人的心理选择,从而更合理,更科学。

2.室内环境设计应有的文化内涵

室内环境设计除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发展,同时创造出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也是设计的根本所在。设计师应该研究人们对室内环境的不同心理感受和使用要求,从空间、尺度、结构、材质、色彩、灯光、工艺,甚至民族、人性、文化、传统等诸多内容,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最精练的设计元素,以极其挑剔的线条、材质、色彩的搭配,最大限度地表现室内环境的功能要素,传达富有情趣的意境。

3.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

绿色环保不仅仅指狭义的选择无甲醛、无苯、无辐射的装饰材料,真正的绿色环保应该是指环境资源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设计中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环保复合型装饰材料,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施工工艺,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通过实施室内环境全面绿化,加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净化空气和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利用像太阳能这样的洁净能源,满足生态型室内环境的要求。合理有计划地利用材料、设备,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创造“恒温、恒湿、新风、低噪、节能”的室内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四、结 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室内设计面临的课题越来越多因素化与复杂化。室内环境氛围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们生存空间的理想化程度。为了创造人们心目中理想而又美好的室内环境,需要室内设计师与人们心灵的沟通,需要室内设计师的艰苦创造。这也是21世纪赋予设计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泉涛.意念空间 空间的构思与表现[M].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4

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域特征;环境艺术设计;内在关系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一向以地大物博著称,广阔的地域面积以及不同的地域环境决定了我国各地拥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从而进一步决定了各地的地域语言以及地域文化的不同。从一定程度上讲,地域文化也就是地域特征,它是经过长期演变而成的,地域特征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性、生活信仰以及生活方式,可以说地域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财富。不同的地域,环境艺术设计者所采取的设计方法以及设计风格不同,但无论怎么样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当地的地域特征,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当地的地域特征有密切的联系,设计者们往往会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将地域特征通过实物完美的体现出来。

一、地域特征的概述

地域特征是综合性的地理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要素总和。地域特征是伴随人类劳动进步以及生产力的提高而形成的地域表现形式,可以作为人来改造自然的象征。地域特征往往具有其鲜明的文化标志,最为常见的便是建筑与典籍。通常情况下,地域特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综合。具体分析看来,自然要素涉及气候、地形、植物、水文以及建筑的地域性,而人文要素会涉及到当地的宗教、风俗习惯、文化资源以及当地的历史等等。

自然要素中的气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范围,而各地的气候差异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范围的不同,像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就不同,因而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居住的房屋结构不同,依靠的主食不同等等。自然要素中的地形要素也造成了各地的地域差异,像我国不同的地形造成了不同的地理形态,有平原、有丘陵、有高原、有盆地、有沙漠等等,各地的建筑物也都是在依据地形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因此不同地区的建筑各有特色。另外,水文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影响巨大,典型的就是我国的周庄与乌镇,这两个小镇都是以水为特色而出名的。其它的自然要素,像植物以及建筑等的地域性,在我国一些其它地方都得到了体现。

二、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制约

1、审美观的不同制约着作品的设计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其主体往往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者,而设计者本身就来自不同的区域,自然而然的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风俗信仰,受各自所在地区不同文化环境的熏陶。事实表明,不同地域的设计者在面对同一环境时,所表现出的审美观不同。因此,当某处的环境设计需要执行固定的方案时,设计者们往往会持有不同的观点,设计想法差距大时,还有可能出现一定的矛盾,以致于设计思路长期得不到统一,无形之中使得设计延迟甚至中断。从一定程度上讲设计者的思路决定着整个作品的设计以及观众的审美实践,这也是很多地方的特色建筑以及雕塑等等选用本地设计者进行设计的原因之一。

2、设计者的地域来源的不同制约着作品的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讲,本身就具有对环境升级改造的意味,是人类设计者发挥创造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而作用于环境的结果。环境艺术的设计中的主客体在整个环境设计过程中以相辅相成的形式而存在,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贯穿于环境设计的整个进程中,且由内而外不断进行着。可以说,最终一个环境设计作品的完工,是环境艺术设计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过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此种相互作用最为凸显的就是地域特征的制约作用。如若从我们所熟知的城市建筑风格入手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将西方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移植到我国的南方水乡地区,那么由于地域特征的不同,移植过来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地域特色会显得格格不入。如果一个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者来到中国,首先映入眼帘的地域环境的不同,包括建筑风格,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结构的构建等等,对于一些中国老百姓最为普通的审美事物,在西方环境设计者看来是比较陌生的,而当他的一个设计方案最终得到认可,并落实到地面上时,那么我们能够断定这个设计风格的建筑一定是杂糅的,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纯粹意义上的建筑。

三、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

1、地域特征的创造性作用

所谓的地域特征其实是一个十分庞大且复杂的概念,对其认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域特征,就不能将其孤立起来分析,而应对其进行外部与内部的有机解读,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构。从一定程度上讲,地域特征的解构与重组是为了更好的发掘地域文化的起源、发生以及发展中存在的关系。事实上,从地域特征的解构与重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共性以及个性,进而能够将本区域的文化与其他区域的文化普遍的联系起来,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博采众长,设计出既符合地域特色,又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作品。

2、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共同性

从一定程度上讲,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改造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从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两方面来考虑,在结合地域特色与当地人喜好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特点的作品。很多情况下,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手段与工具而存在,由于其具有手段与工具的身份,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自由,因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艺术设计活动,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既不能完全从审美的角度设计,也不能完全从实用的角度设计,而应该兼顾多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得设计出的作品既符合地域特色,又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效。但是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有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些地域中的地域文化与当下该地域的历史进程存在较大差别,有可能在某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设计,而在另外一处则需要转换思维,转换设计方式,结合地域特征进行设计。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进程中实现共同发展。地域特征为环境艺术的设计提供了载体,环境艺术的设计丰富了地域特征。

3、地域特征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灵感

一名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必定欣赏过无数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他们通常会游历世界各国的山川名秀、著名的风景点以及名胜古迹。通过不断的游历,他们的知识会得到增加,思维会得到开拓,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无形中得到提升。因为不同的地域有其独特的地域风貌,所体现出的建筑物也具有本地域的地域特色,通过了解各地域的地域特征能够为环境艺术设计者之后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灵感。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创意往往来自于不同地域理念的相互碰撞中,当前后现代的环境设计理念十分强调“不均衡性”。对“不均衡性”涵义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是不同地域特征在同一个设计作品上的整合。此种设计理念是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不同设计者思路的对接,以此来使设计的作品出现惊艳的效果。我们可以在世界各地发现“不均衡性”的代表作,像波兰的斜屋以及荷兰鹿特丹的立方地住宅等等,这些都是“不均衡性”在建筑艺术设计上的佳作。“不均衡性”可以创造出优秀的建筑以及艺术作品,事实上,地域特征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以及融合力。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鸟巢”,可以说是地域特征融合力的代表作,“鸟巢”的整体设计理念十分明确,一方面体现着我国华夏文明的原始特性,另一方面又在吸收、借鉴西方建筑新理念的基础上,彰显着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

四、地域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相应的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改革开发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社会的行列,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所涉及的范围广,包括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以及环境艺术方案的制定等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有差距,尤其是在技术与设计理念上,差距更大。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者指出,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存在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问题上。当今时代,我们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可以观察到,大部分的建筑物采用“玻璃幕墙方格子”的构造,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如若此种建筑风格得不到改变,那么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地方的区域特色将会逐渐被淡化,甚至消失。

五、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关系

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间的联系既体现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又体现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中。环境设计工作者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地域背景的不同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环境艺术的设计。但是二者也可相互借鉴,地域特征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创作灵感,环境艺术设计丰富地域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讲,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就如历史与创新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所指的传统,往往是指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而成,具有浓厚的艺术价值,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下来,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其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环境艺术设计者在对待外来文化时,也应采取正确的态度,我们可以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但是一定不能够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应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将不同地域的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现代生活离不开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贯穿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地域建筑是环境艺术设计者最常设计的内容,地域建筑的设计一定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包括气候、水文以及地形等自然要素。地域建筑的设计往往是在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以及新型材料而建设的。长期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所设计的建筑往往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应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进行创作,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环境艺术作品,从而也能够更好的彰显地域文化。

结 语

总而言之,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地域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创作灵感,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丰富地域特征,发展地域文化,二者间的联系是内在的,是始终都存在的。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辩证的看待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制约作用以及促进作用,进而使得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和谐共存,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郑炜.《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艺术研究,2012-03-11

[2]徐争.《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研究――以皖江铜文化应用为例》.华中科技大学,2008-06-01

[3]陈良梅.《在民间艺术中探寻现代环境艺术的传承与再开发》.南京林业大学,2008-06-01

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范文第4篇

首先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看我国传统环境自然观。从古代的建筑与园林设计就可以看出,对人与自然的协调较为看重,并在此过程中强调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追求虚实相互照应,以达到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境界。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文化对环境艺术的影响非常深刻。其一,看似人做,实由天开。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思想就是自然,园林艺术就是要遵从自然发展的道理,是自然生成,并非人为创造。园林中的山水就是对自然环境的概括,因此必须按照山石的走向与水的源头组织风景。如果园林尺寸不能从大范围上体现出自然的美,那就只能仿照自然的某一部分抽象地表现出来。我国传统园林的美始终遵循“山水美”,这一点在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可以看出。其二,寄情山水,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园林的建造产生深远的影响。诗情画意、绘画艺术与诗文充斥着中国古典园林,与此同时园林、文学、绘画相互影响、相互发展。中国山水画,重视写意,看重意境的表达。画者在画画的过程中要观察自然之美,而建造园林就需要从立意构思的具体技法开始,全面借鉴于绘画以增强其艺术表现力,是山水画的真实三维空间的形式再现。其次,从民居建筑看建筑与环境[1]。传统的建筑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根植于本土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地域建筑文化与其他的建筑文化互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在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民居建筑的覆盖范围,就可以将其与人民的生活、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出来,同时民居建筑还可以体现明显的地域特点与浓厚的民族特色。我国的民居建筑形式与特点体现出多种多样,同时也显示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再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民居建筑材料、构造技术、方法、环境防御都有相应的要求,进而体现出差别。同时宗教也会对建筑的形式产生影响。

2地域特征与时代审美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环境设计发展如何已经成为困扰设计师的最大难题,同时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重要问题。

2.1历史、个性与科技、创造

首先,整体性。我国具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有着丰富的建筑语言,传统的建筑经验应当吸收,并从中获取相应的营养,同时经过转化应用自己的方式对其进行保存。在此过程中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一点,从别人那里借鉴,并非抄袭。建筑师应当在更深层领域中,综合人性、原始的过去进行探索。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整体设计的规划,大可大到国家、整个民族,小可小到城市、整个村镇。其次,创造性。针对传统的,既要看到特殊性与历史性,又要看到其中的普通型与超越性。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任何国家文化的发展都会包含糟粕与精华两部分。将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发扬,同时还应当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化实行糟粕摒弃。但是取其精华应当注意避免功利性的态度,尊重民族文化的群众性、广泛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谨慎对待。

2.2现代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审美关系

尊重建筑所处的自然文化与文化环境。在对地域环境、文化条件从深层次方面对建筑环境的本质与规律性的理解,才能够将人、建筑与自然形成为有机体。地域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域自然属性。通常情况下,每个地方的地域条件都是难以被改变的。而正是由于地域特征的不同造成地域建筑的多样性特点。如西南地区雨水较多,阴热潮湿,进而促使建筑要通透、廊线连接。同时当地的植被品种较多,在自然色彩丰富,建筑大部分采用天然的原色。由此就可以知道,建筑师不仅要具备传统建筑文化,还需要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才能够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品[2]。

3结语

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范文第5篇

一、人体工程学的起源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http://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并伴随着人类技术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

二、人体工程学的涵义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关于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首先是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然后是整理形成的设计技术,包括设计准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这些设计技术再和特定领域的其他设计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就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这些产品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三、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人体尺度:8w+gl = c~ 。人体尺度,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设计人员要根据人体尺度来确定门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间距、楼梯平台、家内净高等室内心尺寸。

1.常用的室内尺寸如下:室内隔墙断墙体:厚度0.12m;大门:门高2.0m~2.4m,门宽0.90m~0.95m;厕所、厨房门:宽0.8m~0.9m、高1.9m~2.0m;室内窗:高1.0m,左右窗台距地面高度0.9m~1.0m;玄关:宽1.0m、墙厚0.24m;踏步:高0.15m~0.16m、长0.99m~1.15m、宽0.25m;扶手宽0.01m、扶手间距0.02m、中间的休息平台宽1.0m。

2.常用家具尺寸:(1)单人床:宽0.9m、1.05m、1.2m;长1.8m、1.86m、2.0m、2.1m;高0.35m~0.45m。(2)双人床:宽1.35m、1.5m、1.8m,长、高同上。(3)圆床:直径1.86m、2.125m、2.424m。(4)衣柜:厚度0.6m~0.65m、柜门宽度0.4m~0.65m、高度2.0m~2.2m。(5)正方型茶几:宽0.75/0.9/1.05/1.20/1.35/1.50m,高度0.33m~0.42m,但边角茶几有时稍高一些,为0.43~0.5m。(6)书桌:厚度0.45m~0.7m(0.6m最佳)、高度0.75m。(7)书架:厚度0.25~0.4m、长度0.6m~1.2m、高度1.8m~2.0m。(8)椅凳:座面高0.42m~0.44m、扶手椅内宽于0.46m。(9)餐桌:中式一般高0.75m~0.78m、西式一般高0.68m~0.72m。(10)方桌:宽1.20/0.9/0.75m。(11)抽油烟机与灶的距离:0.6m~0.8m。

四、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及作用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一样,彼此相互依存,人是环境的主题,在理想的环境中,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正确认识,是一切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需要,进而使人与环境达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