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设计起源

设计起源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阐述立体构成在设计教学和应用领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上提出有关建议,对设计教学和实践具有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设计立体构成教学方法

目前,在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设计教育中,立体构成已成为设计和造型艺术的入门课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立体构成在设计专业教学和设计应用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显著作用。立体构成是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探索性的一门课程,是对平面、空间、材质、色彩、美感、技术的一种综合,具有明显的设计专业特征,是设计之舟的起航码头。

立体构成教育是设计专业高质量的起点和平台,它从根本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构造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策划能力、动手能力等,是使专业课程能顺利进行的前提。同时,立体构成教学要求学生将构想制出精美的模型,这对于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学生来说,任务是艰巨的。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真正掌握要领,达到预想效果呢?本文就教学实践中得到的某些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发出一些思考。

一、如何进行立体构成的构思与创作

学生在接受设计训练的初级阶段,重要的是加强创意思维训练和创造潜力的挖掘。因此,立体构成作为设计专业行之有效的基础训练,首要的使命就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即运用运动力学和精神力学的原理,通过各种途径将头脑中的形态构想表达出来,这既不是写实描绘和模仿,也不是造型的叠加,而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事物的能力。立体构成是以具象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事物、传达意念、交流思想等行为和活动,都是启发学生找到灵感的源泉。学生可以带着立体的观念去观察、去聆听、去综合、去表达,例如可以从自然形态的日月山水和动物花草、人工形态的各类物品或商品,偶然形态如打碎的玻璃或烧焦的纸张中找寻,按照视觉效果和规律创造出各种构想的形态。

其次,要鼓励学生引发联想与想象的习惯,要让学生体会到:对于形态来说,想象是物质感觉到非物质感觉的延续和拓展,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放飞思想、自由创造,不拘泥于惯性思维方式。他们可以从各种文化符号如象形文字等吸收养分,也可以从日用品如灯具中得到启示,甚至可以从树枝、树叶、石头中寻找灵感;再如,可以将巨大的物体(如地球、山林、建筑物、飞机等)缩小许多倍,或将细微的物品(像打火机、发夹、牙签盒等)放大几十倍。

再次,要让学生学会捕捉非物质空间。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立体构成不只是局限在构建一个物体本身,而是同时需要表达物体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所谓的环境就是一个空间概念,即包括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前者可称为物质空间,后者就叫非物质空间。在教学中,立体构成的空间概念是很重要的,每件构成作品只有存在于与之相对应的环境空间中,才能给人以全方位的感受,使人进入一种纯粹的、协调的而又宁静的神妙境界,乃至能听闻到情景的响声和味道,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灿烂,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精神满足。空间虽然并不是被设计的直接元素,但对于某些设计专业如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雕塑等)设计等来说,空间对于完善设计理念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被认为是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把它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来考虑。例如,一件雕塑作品的产生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状态的呼应,它的美感也因环境的存在而存在。为了使立体构成为将来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身处空间或环境的体验中。

二、如何营造立体构成的美感体验

立体构成是一门探讨怎样才能更为合理、更为完美地进行纯形态构成、使感性和理性达到高度统一的学科。因此,在立体构成的造型中体现形式感觉与美感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将点、线、面、体等形态的构成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相结合,或通过单个形态或几种不同的形态进行组合,使它们在大小、比例、方向和面积等方面协调发展,并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进行构造。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敏锐的立体感觉能力,也就是直观的判断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发掘美的形态构造的良好时机,可以加强他们对形态的全面理解和升华。学生对立体形态的感觉培养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构成作品的质量,具体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应该从立体构成量的美感着手,即体块感、重量感、数量感、范围感、强度感等。同时也应考虑立体构成的比例美感,即在构造设计中应合理地处理好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度量比例,使立体构成在长短、大小、粗细、厚薄、疏密、高低、轻重等方面产生优美的效果。还需考虑立体构成的运动美感,重在表现那些静止形态中的潜在动力变化。此外,还应考虑立体构成构造中所采用材料的肌理美感、质感的变化等,如金属材料的光感、木材的纹理、陶土的质感等,都是十分优美的。最后,必须综合考虑立体构成的强调美感、统一美感、节奏美感与平衡美感。具体说来就是使立体构成重点突出,所产生的视觉中心明确;在立体构成的结构、材料、制作手法等各种不同要素上达到整体风格一致的格调,产生统一的秩序美感;将立体构造的各类元素如形态、工艺、材质、色彩、光感、间距、方位、疏密、直曲、粗细、长短等进行有规律的变化,使之有韵律美感;在立体构成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面应把握重心,使之产生安定感和稳定感。

三、如何培养立体构成的动手能力

立体构成是通过形态要素研究三维形态创造规律的一门学科,最终需要通过材料工艺完成模型构造,创造出构想的形态。整个过程就是一种感性与理性兼备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完成立体构成全过程的学习后,会从对立体形态概念模糊变成有了想法,并付诸行动,制出模型。因此,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实践是教学的关键之一,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需要手脑并用,训练动手能力和技能,这样才能避免眼高手低。然而,做好一个立体构成是件极不容易的事,需要在不断实践和失败中取得经验,整个过程要经历多个不同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是很关键的,马虎不得,需要严格把关,否则有可能前功尽弃。

在立体构成的构思阶段,草图是必不可少的,它记载着思维能力与过程,并且还是草模制作的依据。接下来就是选择材料阶段,选择合适的材料是非常关键的,这会影响到立体构成的整体效果,同时还关系到制作的难易程度。学生应对各种可能选用的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如材料的可用性、材料的拼接效果、材料的强度、材料给人的视觉触觉和心理感受等。在构成训练的初期,最重要、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是纸材料,其优点是得来方便而且经济,在加工时易剪、易切、易弯、易折。除了纸材料,常用的还有木材、金属材料、塑料、石膏、陶土、软质材料等,它们特性各异,学生通过使用会得出很多经验。立体构成在确定材料后就该确定制作工艺了,立体构成的加工工艺技术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采用的有折屈折叠、弯曲卷曲、切割撕裂、捆扎缠绕、缝合粘合、穿插穿透、拼接焊接等。如加工卡纸材料时,通常用美工刀切卡纸,刀口需常换,并且要一下一下地切,这样卡纸的边缘才容易显得整齐。最后就是模型制作阶段,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动起手来,要比对着草图苦想有意义得多了。对于初学者来说,草模的制作是相当重要的。草模在整个立体构成的进程中是个试验品,它可以测试草图构想的可行性,从草图变成草模是非常困难的一个过程。因为有些细节在草图上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经历了草模才能被发现,草模可以使草图阶段考虑不周的缺陷暴露出来并得到重新修正,如比例、结构、稳定性、平衡度、整体效果等问题可以重新得到调整,这样就避免了做正模(或精模)时出错。实践证明,初学时强调做草模的理由是为了使正模的成功率得到保证,没有草模的正模往往会漏洞百出,如想做马的结果做得像头驴;先做了草模,做正模时的准确度和速度会大大提高,避免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结语

学生通过立体构成的学习,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鲜刺激的挑战,使其从理念上、精神上和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每一个细节都要用心去实践,不适合自己制作的构思方案,就要换一个角度去重新思考,或进行重新选择;模型制作是艰辛劳苦的,但能磨炼耐心和意志,有的同学不知疲倦甚至操作到凌晨两点多,当看到自己的作品生动地出现在眼前时,心中充满快乐和自豪,真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立体构成应用范围很广,几乎涵盖了所有设计专业。因此在命题时,应根据不同专业给学生一个广泛的选择,使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同时,要提醒学生千万别闭门造车,要多与他人交流,或可以由三至五人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加强了团队合作。

总之,立体构成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跨入设计创作领域的重要平台,是设计之舟的起航码头。对立体构成教学的探讨任重而道远,期望各方专家站在不同角度一起来探究和分享。

参考文献:

[1](英)艾伦·派普斯著.艺术与设计基础.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年1月.

[2]李超德著.设计美学.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年5月.

[3]詹和平著.后现代主义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

[4](奥地利)阿洛瓦·里格尔著,刘景联译.风格问题.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8月.

[5](德)沃尔夫·迪特尔·杜贝著.表现主义艺术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