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餐饮工作目标

餐饮工作目标

餐饮工作目标

餐饮工作目标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我县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餐饮业油烟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1604-2018)》和委县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的原则,强化行政执法,强化日常监管,强化社会宣传,鼓励公众监督努力构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和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推动我县城市建成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二、工作目标

认真落实《河南省城市建成区餐饮服务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与运行维护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确保安装规范、保养及时、管理到位。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的巡查检测力度,月巡查率不低于20%,每季度检测率不低于25%,确保餐饮油烟达标排放。

三、防治范围及任务

(一)防治范围

县城中心城区内从事餐饮业经营的服务单位,包括餐馆(含酒家、酒楼、酒店、饭店)、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企事业单位、学校餐厅、社会团体职工食堂、大型商业设施等城市综合体内的中央厨房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

(二)防治任务

1.加强油烟净化设施的规范化安装。各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及我省相关标准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所安装的油烟净化设施应经国家认可单位检测合格,油烟净化设施应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

2.加强新建、改建、扩建餐饮服务业油烟防治管理。餐饮服务项目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油烟污染防治设施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禁止在住宅楼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禁止在未经审批、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以及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新建、改建、扩建餐饮服务项目,项目单位应依法取得环评手续。

3.加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日常监管。各大队应加强对大型餐饮服务单位或重点区域的餐饮服务单位、屡查屡犯的餐饮服务单位加大检测频次与密度,月巡查率不低于25%,每季度检测率不低于30%。建立健全检查记录档案。餐饮服务单位要做好清洗和更换维修记录,建立完善的管理、清洗、维修台账。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委托第三方专业清洗维护单位进行油烟净化设施的清洗维护。

4.加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科技防治水平。预计2020年5月底前完成中心城区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大力推进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工作,确保对餐饮油烟排放实时监控到位。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中心城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是我县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一个重要方面,治理成效关系到全县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各大队要把城市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内容,统筹考虑,统一部署,抓实抓好;要切实按照《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河南省2020年城市建成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有关规定,要进一步细化量化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确保此项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

(二)强化督导检查,层层压实责任。加强月督查季通报制度,局纪检监察室将不定时对中心城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对防治工作开展不力的大队进行通报、督办和约谈。加大对辖区街道办事处工作的指导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层层传导压力,压实监管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好防治主体责任。

(三)加强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各大队要制定巡查台账,建立巡查记录,确保完成月巡查率不低于20%,每季度检测率不低于25%的省定目标。要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安装设施不规范的及超标排放的,要限期停业整改,整改不达标的不得营业;对油烟净化设施不正常使用,或擅自拆除、闲置油烟净化设施的,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从重处罚,情节恶劣的要公开曝光。

(四)重视业务培训,按时报送信息。各大队要持续开展餐饮油烟治理业务技能和行政执法培训,熟练掌握餐饮油烟净化及检测新知识、新技能,推进餐饮油烟治理规范化、技术化、科学化。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按规定的统计项目、内容、逻辑关系,统计报表于每月22日前向市城市管理局报送(见附件1、附件2)。日常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经验做法,要及时上报;各大队的年度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工作总结于2020年12月9日前上报。

附件:1.中心城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统计表

2.中心城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巡查、检测情况明细表

附件1

中心城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统计表

城市管理局综合执法     大队                                                               年   月   日

餐饮服务业

单位数

安装油烟净设

备餐饮服务业

单位数

安装率

达到排放标准餐

饮服务业单位数

合格率

在线监控平

台数(个)

安装监控设施餐饮服务业单位数

月巡查率

每季度检测率

书面下达整改通知(份)

行政处罚(件)

曝光数(起)

约谈数(个)

总数

大型

中型

小型

总数

大型

中型

小型

总数

大型

中型

小型

总数

大型

中型

小型

审核人:                                                                                           填报人:

附件2

中心城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巡查、检测情况明细表

城市管理局综合执法     大队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巡查、

检测时间

餐饮服务单位名称

详细地址

餐饮服务单位

负责人及电话

餐饮服务单位规模

巡查情况

检测情况

整改情况

备注

大型

中型

小型

净化设施

安装情况

净化设施

使用情况

达标

排放

未达标

排放

已安装

未安装

正常

使用

未使用

餐饮工作目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问题及对策

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2012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是今后食品安全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分为动态等级和年度等级[1]。本文对餐饮业实施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问题进行相关探讨和建议。

1存在问题

1.1部分餐饮服务单位对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认识程度不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从2012年在原来食品量化分级的基础上,开始《餐饮业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就当前情况看,餐饮服务单位对申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主动性不够,似乎是食品安全机构召集宣传培训后,被动地接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缺乏市场经济动力,不是积极主动配合,需以强制力来保证。突出表现基层低等级C级占绝大比例,但低等级的餐饮经营单位不愿挂牌,对餐饮食品安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审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1.2量化赋分标准运用不恰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动态等级评定表[1]评定项目主要包括:许可管理、人员管理、场所环境、设施设备、采购贮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和检验运输9大项和58个小项,每大项10分。其中4分项2个;3分项8个;2分项10个;1分项36个。涉及关键监督项目12个,其中4分项2个;3分项1个;2分项2个;1分项7个。在许可管理、人员管理、加工制作3个大项中各有2个关键,其他五大项各占1个关键项。按规定:有2项关键项不符合要求,不评定动态等级;检查项目和检查内容可合理缺项。在人员管理大项中:8.是否聘用禁聘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管理;10.从业人员中是否存在无健康证明的人员;11.是否安排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这当中出现了包含性,其实在餐饮服务单位中无健康证明的人员和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都是在禁聘之列的人员。在场所环境、设施设备、加工制作3个大项中各设10个小项,不论是否是关键项每项小项各1分。由于量化分级工作涉及的项目较多,要求较高,专业性较强,且被量化单位存在问题多,因此监督员在标准的理解和掌握上有较大差距。

1.3评分表中评分内容不细化、不严谨在58个评分项目中出现的评分内容定分都是简单使用“是否”来判要求目前还没有一个定。其中有40项是用“是否符合要求”来定分的,没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认可的标准。只有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2]这个规范文件中推荐的餐具清洗消毒方法;推荐的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及工具清洁方法;推荐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等。评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依据和支持不足。

1.4基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员指导不到位基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参观学习的机会较少,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等先进的管理理念知之甚少,业务能力不强,不能正确地理解餐饮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标准。由于单位存在的问题差异较大,增加了指导难度,检查发现部分餐饮单位没有按照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加工顺序予以布局,没有做到由清洁区向非清洁区过渡;有的餐饮单位将主食仓库设在厨房的最里面,蒸汽湿度大,不易通风。这与监督指导不到位有关。

1.5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积极性不高监督机构将取得不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誉度的餐饮服务通过发文以及媒体告知,并在餐饮服务经营者显著位置挂上不同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誉度的标识,但是消费者的参与性不够,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往往注重价格、品牌、服务,只是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了才注意餐饮服务经营者的卫生状况,远未达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本意。

2对策

2.1加强宣传力度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监督管理部门要向社会广为宣传,使各级政府、各类企业、消费者都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目标,自觉承担起在保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中的责任。重点要使餐饮服务单位的被动性接受变为主动性的行为要像申办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一样,成为自觉的行动,促进经营者提高自律。为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大力度、广泛的宣传,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要求告知餐饮单位和消费者;另一方面公示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信息,通过宣传好的、信誉度高的单位,引导居民享受好的餐饮卫生服务,同时,对不积极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餐饮单位予以行政处罚或曝光,以此加强管理、扶优济强,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选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2建立健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机制首先是健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队伍,培训现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员,采取走出去进修,请进来培训的轮训制度,考核成绩合格上岗,不合格者待岗自学,定期给予复考机会,再达不到标者实行待岗。第二,向社会招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员,招聘食品安全知识与法律知识兼备的人才,采取笔试、面试等方式,选择有志于食品安监督事业,又知识丰富的人才。第三,大专院校要设立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专业。培养专门的人才。其次为了保证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有效实施,要制定以下制度作为保证:

2.2.1领导小组会审制目前,我国的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是以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为行政执法主体,中国各级政府成立了卫生监督所或食品药品监督所,作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隶属单位,具体承担公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执法工作。成立领导小组会审制,分别负责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计划、组织、评价等工作,处理工作中重大问题,制定相关方案、制度、程序标准。领导小组划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负责资料及建筑卫生评价、关键项目评价及一般项目评价。

2.2.2实行审评组长负责制审评组长要切实负起责任,并明确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做好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2.2.3建立审评考核监督制度按照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审评考核做到标准公开、尺度统一、过程透明、结果公正。所以要建立和健全审评考核监督制度。要突出对依法履行职责、完善监督制度、创新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等方面的绩效考核,确保各项监管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2.3完善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按类别、规模进行修改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使大、中、小型餐饮单位,都有可操作性强的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相关要求细化量化分级评分表。

2.4承前启后,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鉴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在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制度的基础上推行的,创新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工作方法,必须要和当前和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力求通过该制度能对餐饮业进一步规范管理,逐步走向正规,使其更加充满活力和竞争力,力求通过对监督项目量化有助于减少监督检查中的随意性,增加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我们必须认识到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是食品安全监督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在摸索阶段,各地的饮食习惯都有所不同,沿海开放城市和内陆城市、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应根据地区的不同情况、民族特点及各种不同类型监督的需要,制定出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经常性食品安全量化标准。这些量化评分标准的制订要向社会公开,对各餐饮服务单位单位软硬件要求应互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同时要保证量化分级评级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目前我国餐饮服务单位者的情况十分复杂,不仅存在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同时伴随有大量的农民进城开店以及一定数量的非法无证经营等社会问题。从目前全社会公民的卫生意识、食品安全监督人员数量、装备和监督管理范围、监督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情况来综合考虑[3]。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食[2012]5号.

餐饮工作目标范文第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十小行业小餐饮卫生整治和规范工作的通知》(浙卫办监督[*]12号)精神,现根据《*区“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行动方案》(浔政办发[*]72号)及《*市小餐饮店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实施方案》(湖卫[*]239号)文件规定的主要工作任务和部门职责,我局决定从*年开始,开展为期三年的农村小餐饮店、家庭式农家乐、政府统一规划区饮食小摊点和幼儿园及中小学学校食堂(以下统称小餐饮)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规范工作,特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区餐饮业专项整治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从关

注民生、切实提高餐饮消费安全信誉度,营造餐饮消费良好信誉环境入手,把保障餐饮消费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小餐饮”专项整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专项整治,实现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长效管理、扶优治劣结合,以块为主、突出重点、堵疏相济、注重实效,以农村小餐饮店普遍存在的食品卫生问题作为整治重点,力争通过三年的整治,树立一批小餐饮食品卫生示范单位,规范一批小餐饮食品卫生达标单位,取缔一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小餐饮单位,着力提高农村小餐饮店的整体卫生水平,改善餐饮消费环境,保障餐饮消费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小餐饮专项整治,全面摸清全区小餐饮店的基本情况,以镇为单位建立完整的基础档案,达到小餐饮店“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齐全,制度基本完善,卫生基本达标”的总体要求,有效解决小餐饮无证经营和“脏、乱、差”的问题。

通过整治,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管理,提高一批已持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水平,整改一批经过努力能达到发证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取缔一批卫生条件差的无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严格执行餐饮原料进货登记制度,严厉查处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行为。促使小餐饮店、小农家乐、小食堂做到:证照齐全并上墙;环境整洁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明示并有效执行;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原料进货台帐并进行进货验收;有专用的垃圾桶;餐饮工作人员持有健康证并穿戴整洁。

*年目标:以镇为单位摸清全区小餐饮店基本情况,建立小餐饮店档案;参照《*市小餐饮卫生许可发放条件》制定切合我区实际的小餐饮店整治和规范基本卫生标准;确定旧馆镇为我区小餐饮专项整治试点工作示范镇。试点区域内达到“四个100%”的目标:即小餐饮建档率100%、无证照经营及使用违法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行为的查处率100%、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100%、食品原料(猪肉和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台帐建立率100%。

*年小餐饮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如下:

1、*年7月1日—7月30日日主要工作任务建立餐饮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宣传发动,制定小餐饮整治工作方案及*区小餐饮店卫生标准,制定工作制度,召开小餐饮专项整治工作会议,部署工作计划。

2、*年8月1日—8月30日以镇为单位在辖区开展调查摸底,有证无证店分类造册登记,建立基础档案,报局专项整治办公室。

3、*年9月1日—9月30日开展整治试点工作,先择一条卫生条件较好,管理相对规范的街区开展整治,做出样版,召开现场会,对社会进行公示,对无证小餐饮店要根据开设时间、规模大小等情况上门开展服务指导,提出限限期整改意见后,根据办证、整改情况区别对待,分类处置。

4、10月1日—10月31日检查复核,验证贴花。对通过整改符合卫生要求的,办理卫生许可证,加贴食品卫生量化分级C级以上信誉度等级标志,D级单位提出限期整改警告,由经营业主“承诺”期限,经整改仍不合格或拒绝整改的小餐饮店实施行政处罚,注销卫生许可证。

2009年目标:在08年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小餐饮店专项整治工作。对于基础条件好的小餐饮单位,要通过扶植引导,帮助其提升水平,起到示范作用;对于基本条件较差的小餐饮单位,要通过督促改造,达到基本卫生要求;对于条件简陋整改无望的小餐饮单位,要通过关停并转等形式,动员其退出小餐饮领域。对无证经营且经督办仍未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的,或存在严重卫生安全隐患且不主动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小餐饮单位,要依法予以取缔和打击,以进一步净化农村餐饮消费环境,规范农村餐饮市场秩序。

2010年目标:巩固和深化农村小餐饮店专项整治成果,杜绝无证经营隐患,力争使全区小餐饮店达到“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齐全,制度基本完善,卫生基本达标”的目标要求。

三、整治重点

本次专项整治的重要区域:县城、城乡结合部、中心城镇和小餐饮集中的区域;整治的重点对象:200㎡以下餐饮店、家庭式农家乐、政府统一规划区饮食小摊点、幼儿园及中小学学校食堂。整治的重点内容:无证经营和厨房“脏、乱、差”。

四、组织领导

小餐饮专项整治工作是我省“十小”行业专项整治的重点工作之一,建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公共卫生科长为办公室主任,卫生监督所、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小餐饮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专项整治的组织、协调、信息收集、报送等日常工作。区建设交通局、区城管执法局、区环保分局、区食品药品分局、*工商分局为配合部门,协助做好小餐饮专项整治工作,并确立一名联络员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五、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摸底建档和试点阶段(*年6月-12月):由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对辖区范围内的小餐饮店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并分区域类别建立基础档案,特别是对无证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地址、负责人、联系方式、无证原因等情况要全面了解帮掌握。在此基础上,选择旧馆镇开展小餐饮专项整治试点,树立专项整治示范街、示范店,召开现场会,总结整治经验,为09年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提供经验。

第二阶段:全面整治和规范阶段(2009年1月-12月)。在08年试点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业主动员会、张贴专项整治公告等形式营造专项整治氛围。各镇分阶段开展对辖区内小餐饮进行全面整治和规范管理。整治方法可采用联系乡镇,实施卫生监督员责任制,以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形式,全面开展小餐饮专项整治。对条件较好的小餐饮店,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树立“五公示”样版店,向社会进行公示,以样板示范店带动行业整治;对条件相对较差的小餐饮店,要采取帮扶措施,通过监督指导,实施限期整改,通过“承诺”时限达到整治标准和要求;对条件差,卫生隐患严重,且整改无望的小餐饮店,通过关停并转等形式,动员其退出小餐饮领域。对于无证无照,拒不整改或屡次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联合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和打击,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和评估阶段(2010年1月-12月)。进一步完善监督员责任制、店内公示制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小餐饮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提高专项整治效果。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评估验收,对专项整治过程中成效突出的乡镇、小餐饮店和责任监督员进行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小餐饮专项治工作是我区今年“十小”行业专项整治的重点工作,事关食品安全,社会公众健康,和谐社会构建的大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督机构领导务必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建立领导小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与合作,认真开展小餐饮店专项整治工作。

(二)摸清情况,分类指导。各镇在小餐饮专项整治工作,调查摸底工作要做到深入到位,实现到边、到底的管理目标,切实做到情况明,底子清,不留死角。

(三)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小餐饮专项整治工作任务重,面广量大,历时时间长,工作难度大,要加强协调沟通,开展联合整治。要根据小餐饮整治总体方案和基本卫生要求,按照划片定职,责任到人的原则,层层分解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

(四)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专项整治过程中,要围绕卫生城镇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平安建设等工作,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分类治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专项整治与创业、就业、便民、利民的关系。要以帮扶指导为主,规范小餐饮经营,提升小餐饮业卫生面貌。

(五)健全制度,长效监管。要建立健全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完善卫生监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卫生监督员个人工作台帐制度,推行卫生监督员联系乡镇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责任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情况,督促业主及时整改和办证。

餐饮工作目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餐饮服务;宣传引导;示范区

1餐饮服务集中区的概念和建设思路

餐饮服务集中区指统一管理、餐饮单位相对集中且数量达20家以上的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和餐饮特色街区等。餐饮服务集中区的建设思路是以具备一定管理基础的餐饮服务集中区为示范,通过强化依法监管与主动服务相结合,强化主体责任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强化舆论引导与主动宣传相结合,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实现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以示范建设为基础,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推进社会共治平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促进餐饮服务集中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1-5]。

2餐饮服务集中区的建设内容

2.1建立食品安全工作服务站

依托餐饮服务集中区现有管理机构(如综合体管理运营方、景区管理方等),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搭建由政府部门、经营者等组成的第三方管理平台,设立食品安全工作服务站。通过食品安全工作服务站建设,聘用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等,协助监管部门延伸监管触角,服务好餐饮服务经营者,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2.2统一餐饮服务公示模式

区内餐饮服务经营者全面实施“明厨亮灶、阳光操作”,统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示内容、格式及位置,将关键环节操作现场直接呈现给消费者,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接受社会监督。有条件的餐饮服务集中区可在聚集区广场等明显位置通过电子显示屏,对集中区内餐饮服务经营者食品安全信息、后厨监控及原料采购情况等进行统一展示。同时,鼓励区内餐饮服务经营者开展量化分级脸谱公示外置化工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式样将脸谱在店面门口醒目位置或通过电子显示屏等形式进行公示。

2.3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力度

加大餐饮服务集中区食品安全检测力度,及时公开检测结果;建立不合格食品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处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维护餐饮服务集中区的社会声誉和信用品牌。鼓励规模较大的餐饮服务经营者配备快检设备,加强企业自检;有条件的餐饮服务集中区可建立集中区食品安全快检中心。

2.4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集中区内具有共性的食品安全难点、热点问题已得到解决;区域内各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有效规范,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得到提升。

3餐饮服务集中区的建设成效

常熟市的餐饮集中区建设最早启动于2017年,历经4年建设,目前,共有7座餐饮集中示范区通过苏州市级验收,有效推动了餐饮服务集中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在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三大重点”。

3.1发挥工作站优势,良性运转促进质量提升

将工作站的运转与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相结合,提升餐饮集中区“四个率”:①“明厨亮灶”实施率。提升“明厨亮灶”覆盖面,目前,集中区内93.2%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②量化优秀等级率。在实现餐饮服务集中区内餐饮单位100%量化分级评定的基础上,不断提档升级,实现60%以上的餐饮单位量化等级达到优秀,消灭一般等级,进一步完善餐饮服务量化分级公示制度,统一公示量化分级管理信息。③优质现场管理方式实施率。163家餐饮单位推行“4D”“五常”等先进管理体系,持续保持良好运行,有效促进集中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④快检覆盖率。餐饮集中区全部配备快检设施,快检覆盖率100%,自行开展对瘦肉精、农药残留和煎炸油极性组分等重点项目的快速检测,发挥初筛功能,及时公示检测结果。3.2明确工作站职责,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建设7座餐饮集中区均明确工作站建设标准、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定《管理工作站职责》《信息采集制度》《宣传培训制度》《工作台账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联合检查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在运作过程中完善联席会议、考核奖惩、宣传培训及食品安全值守等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工作站的“三个纽带”作用,真正成为监管部门与集中区运营方的纽带、餐饮集中区运营方与区内单位的纽带及餐饮集中区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

3.3强化工作站管理,不断构筑食品

安全防线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工作站的辅助管理职能。7个餐饮集中区均加强对集中区内餐饮单位检查,督促餐饮单位开展自查,落实主体责任。监管部门为工作站提供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食品安全工作站定期组织区内餐饮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工作站为提升自我管理开展的组成人员的业务培训,共组织对738名负责人及从业会员开展培训。

4餐饮服务集中区的建设体会

4.1组织领导到位

常熟市在餐饮集中区建设过程中,实行领导负责制,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动员、亲自抓落实,进一步充实推进方案,细化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同时,加强对工作推进的督促检查,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从而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2宣传发动到位

常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从市局到基层分局,从监管部门到餐饮集中区运营方,从餐饮集中区到区内每家餐饮单位,都明确示范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进度安排和任务目标,凝心聚力,全面有序推进示范建设工作。

4.3协调保障到位

常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同当地政府和餐饮集中区的沟通协调和交流指导,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特别是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建设列入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后,进一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全面发动区域内餐饮单位积极投入到示范建设中。目前,苏州市已下拔餐饮集中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点专项奖励奖金,常熟市共获得奖励奖金14万元。

5餐饮服务集中区的建设思考

5.1进一步注重长效管理

对已评定的示范点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做到边提升边巩固,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动作用。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建设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确保人民群众有真切的食品安全获得感。

5.2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

在下一步工作中,还需借鉴苏州市其他先进地区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积极探索,主动创新,融入自身特色,不断拓宽餐饮集中区示范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如将工作站管理模式延伸至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等新领域,将食品原料追溯、远程视频监控、量化分级信息等进行整合以二维码形式统一展示等。

餐饮工作目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高校餐饮

Abstract:Thecontentanditsthesignificancemanageswhichthroughtheanalysisuniversitiesdiningsupplychain,thisarticleproposedtheestablishmenthighlyeffectivediningsupplychainmanagementshouldtakeseveralquestions.

Keywords:Supplychainmanagementuniversitiesdining

高校餐饮改革作为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既有尊重教育规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属性,又有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尊重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的产业属性。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餐饮管理如何面临挑战,适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餐饮管理,建成符合高校后勤特点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成为重要命题。

当今世界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维化,这种变化促使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点的和线性空间的思考向面的和多维空间思考转化,管理思想也从纵向思维朝着横向思维方式转化,供应链管理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对搞好高校餐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的研究最早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2、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二、供应链管理在高校餐饮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高校餐饮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组成部分。餐饮管理供应链指从食品的采购、加工到最终销售的链状结构,包含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制作管理、客户服务、会计核算、人力资源、餐饮营销等内容,它以服务师生为核心目标。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社会功能看,高校餐饮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属性,高校餐饮供应链必须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求得一种平衡,餐饮供应链管理过程也就是二者最佳价值结合的追求过程。(2)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功能特点来看,作为服务行业,餐饮供应链的核心是为高校消费者提供优良的餐饮服务,因而围绕服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饮食服务,包括内在质量和外在环境,以及卫生、环保等,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动态处于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位置。(3)从高校餐饮供应链流程管理来看,餐饮供应链管理由对供应链各节点的环节管理转向面向供应链流程的系统管理,即转向餐饮供应链的组织决策、配送管理、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绩效评价管理等。

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区别。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调控主副食在低成本价位上运行。第二个管理目标是优化定置管理。根据主副食生产加工的规模和产量的要求,把餐厅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及用具放置、场地生产空间安排与劳动者的组织分布进行优化,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第三个管理目标是根据最佳人力输出,较高的加工效率,最节省的能源消耗,科学确定标准当量、标准器皿或盛量工具,实现计量方法标准化管理。第四个管理目标是对餐饮主副食加工生产的微观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从程序和顺序上解决最佳生产物流的效果问题。当然,在大学餐饮供应链管理中,如果没有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决策系统,也可以完成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意图和要求,只是在精确性和效率上受到一定的影响。三、建立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应重视的问题

要成功地实施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后勤餐饮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生产和现代管理技术,将餐饮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对餐饮供应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方式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因此,对高校传统餐饮管理模式的改造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餐饮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设计。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已经成为制胜的重要砝码,管理同技术结合的餐饮供应链系统设计在餐饮管理中尤为重要。除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日常的内部服务获取效益外,在整个餐饮现代化系统运用过程中,对餐饮各个点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汇集、传递和反馈,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实现为企业增效的目的。餐饮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增效的关键点之一,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管理理念,对原料及供应商进行采购跟踪,并根据厨房及各部门领用的每个环节生产所需时间长短的报表,实现对库存量的实时监控,防范餐饮企业日常管理的漏洞。

通过对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产生餐饮管理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在系统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加强对各个环节点的监控和管理。

2.适应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系统重构。现行企业的组织既然都是基于职能部门专业化的,基本上适应可制造性、质量、生产率、可服务性等方面的要求,但不一定能适应于供应链管理,因而必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流程重构问题。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最优的效果,必须根据供应链的特点优化运作流程,进行企业重构,确定出相应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应采取的结构形式。

3.研究适合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质量标准和绩效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因而其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也应有所不同。新的组织与激励系统的设计必须与新的绩效评价系统相一致。在餐饮管理中,质量标准存在于采购、库存、加工卫生、就餐环境、制作标准等环节,最重要的是保障餐饮卫生安全。

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对物流的绩效评价,一个是对人的绩效评价。物流的绩效评价是对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优化是再造的过程,不断降低成本控制。人的绩效评价就是结合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质量效益评价,不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餐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参与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即使科技水平飞速发展,餐饮企业的服务也不可能完全由机器所替代。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顾客希望享受到富有人情味、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对餐饮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是餐饮服务的实施者,只有较高素质的满意员工,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现代餐饮企业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

高校餐饮工作经营头绪多,工作也比较繁琐,为此,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来解决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餐饮供应链管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思路,在这里谈到的仅是对一些顶层设计的探讨和研究,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君.餐饮企业人本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56-58.

[2]袁苹.餐饮经营管理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45-47.

[3]马平均.高校餐饮便捷式管理初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5,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