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工程博士论文

机械工程博士论文

机械工程博士论文

机械工程博士论文范文第1篇

图 1 大会主会场图 2 出席年会的各位嘉宾年会围绕“后危机时代工业的创新利器”主题展开7月28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数学软件分会秘书长张云泉博士主持,中国力学学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理事长王泽玉研究员分别致欢迎辞和开幕词参加开幕式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计辅》主编钟万勰教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教授,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事业部凌天钧总工程师,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NVH总工程师庞剑博士,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碰撞安全总工程师赵会博士,同济大学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主任、《计辅》编委杨志刚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吴锤结教授,陕西省国防科技和航空工业办公室信息中心张林鹏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副总干事崔素荣女士,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秘书长沙峰副处长,西门子PLM公司生命周期仿真市场总监BUSH Richard先生等

开幕式之后的主旨报告由王泽玉研究员主持钟万勰院士作题为“力学与控制的CAE”的报告;庞剑博士作题为“汽车NVH-CAE的问题与挑战”的报告;吴锤结教授作题为“中国高性能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的报告;BUSH Richard先生作题为“仿真分析市场的发展方向”报告;英特尔公司工作站服务器产品市场经理罗一峰先生作题为“借助英特尔应对CAE领域设计分析和仿真带来的挑战”报告专家们的精彩报告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博得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图 3 中国科学院院士、《计辅》主编钟万勰教授图 4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庞剑博士图 5 《计辅》编委、同济大学杨志刚教授图 6 西门子PLM公司BUSH Richard先生每届年会的“CAE技术趋势论坛”都是重头戏,今年的报告更是精彩纷呈,组委会精心选择各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知名专家为大会演讲同济大学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主任杨志刚教授作题为“汽车空气动力研发――试验与仿真”的报告;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作题为“等几何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的报告;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岳中第研究员作题为“探讨两化融合,CAE瓶颈与破解之道” 的报告;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李春亭主任作题为“打造CAE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报告;LMS公司技术总监石银明博士作题为“设计验证阶段仿真解决方案”的报告;安世亚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掠虏┦孔魈馕“让CAE 仿真成为产品设计的驱动力”的报告……专家们的报告内容前瞻性很强,理论与实践并重,赢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赏

图 7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图 8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李春亭主任本届年会还设国防科技工业、汽车交通、先进制造科技与应用专题分会场,为航空、航天、兵器工业、汽车、船舶、通用机械、电子等行业的代表提供专业研讨和交流的机会

机械工程博士论文范文第2篇

由于高端装备制造的技术含量高,从事这一领域的企业往往很重视产学研结合,故相关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跟着导师做课题、项目的硕士生、博士生,并不是等工作了才接触到具体行业的。

导师带你入行

跟行业、企业联系紧密的大学、专业很多,例如想到自动化肯定会想到清华自动化系。

航天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总监卫战胜,他的前东家,也是中国铁路机车、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的两大巨头之一的中国南车集团,有着悠久的“产学研结合”传统。2011年南车还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签订《联合创新平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电机控制、电气传动、电能质量、柔性输电、新能源及高压变频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技术和资金就是这行业(高端装备装造)的两张皮,缺一不可。”卫战胜说。

高端装备制造是重资产行业,以大企业大资本为主,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开发出新产品,“学研结合”是既经济又实用的道路。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咨询事业部总经理黄磊将原因分析为:“因为一些新产品的开发,可能需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研发团队,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可能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常年备着这样规模的研发团队。企业完全可以跟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跟一些临近的、行业内比较有知名度的大学建立关系。现在这样的合作很多的,而且各个地方政府也非常鼓励。”

张继旺是西南交通大学2008级在读博士,专业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载运工具运行品质、安全和检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

按照专业划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五个重点子领域里的——轨道交通装备业、航空装备业。

西南交通大学与南车、北车——中国铁路机车、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的两大巨头有着良好的合作,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很多科研成果也都通过企业得到了实际应用,例如南京浦镇车辆厂的转向架称重调簧试验台、株洲电力机车厂六轴电力机车功率试验滚动试验台和疲劳试验台、株洲车辆厂的转向架疲劳试验台和参数测定试验台、四方机车车辆厂的整车称重调簧试验台……这些都是实验室的科研成果。

“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阶段,”卫战胜说,“导师会带你入行。”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很多学生毕业都去了国内各大机车车辆集团,如中国南车集团、中国北车集团、南京浦镇机车集团、长春客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集团等企业继续从事研发工作。依据自己在实验室的观察和经验,在企业做研究与在实验室做研究,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高校现在做的是偏基础理论一点,而企业是偏工程一点、实际一点,像设备生产运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就直接研究如何解决问题,而真正的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一般高校做得比较多。”

给自己的专业找一个应用点

除为期一年的留学外,张继旺本科、硕士、博士均“交待”给了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时他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前放弃了保研的机会,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跨专业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超长寿命疲劳。2008年至今,他一直致力于“我国高速车轴的选材”这一课题。当时的考虑是我国所运行的高速列车全部采用进口车轴,国内尚未掌握核心技术解决车轴选材、制造。

张继旺本科是学材料的,因为成绩好,本可以顺利保本专业的研究生,但他感觉当时学的知识和实际运用有一定距离。“我就想给本科学的东西找一个点,跟实际工程结合得更多些。我们学校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下属在部级的重点实验室下,本科期间就听说他们的科研能力整体比较强。于是我就换了一个专业,就到这边来读研了。”张继旺说。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可以上溯至1989年,2003年和2008年的国家评估中两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是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筹办单位之一。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以高速、重载列车为大方向,目前有博士后4人;在读博士生56名,其中硕博连读的占29名;在读硕士生118名。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学生的专业要求比较宽泛,因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实际是属于大机械类,因此机械、力学、电气等大部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生都可以报考。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张继旺介绍他们中有本科是学机械的,学电的,学力学的……基本是大工科里的偏工程专业。实际学习和研究中,力学知识是“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用到最多的知识,“力学、机械,包括数学,这几门课本科成绩一定要好,基础要扎实。”张继旺说。

张继旺的导师鲁连涛是研究高速列车结构疲劳的专家,由于该项领域在国内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资料,研究难度大,张继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试验上,以此获得更多的一手数据和资料。在开展车轴材料的变幅载荷下的超长寿命疲劳试验期间,张继旺为了得到更加真实准确的数据,他放弃使用超声频率的疲劳试验机,而采用低频率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这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加倍投入。

除8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检索论文外,张继旺还获得了一项专利——一种用于弯曲疲劳实验机的密封腐蚀环境模拟装置。说起这项专利,有点无心插柳的意思,“因为要做特定环境影响下的抗疲劳实验,当时我们使用设备又没法实现,我就只好自己琢磨,设计了一个类似‘环境箱’的装置,可以实现模拟实际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受的环境影响。”

取经东洋

张继旺的导师鲁连涛,在西南交通大学拿到工学学士学位后,在日本富山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拿到博士学位,后来回到西南交通大学当老师。所以张继旺对富山大学的了解很自然。

“国内各个高校的学生都可以选富山大学留学,但实际上当年只选5个人,能拿到该校提供的奖学金去日本。”张继旺说,“主要是看申请人的成绩,包括科研实践、论文质量,参加了多少学术交流会议等。”

由于科研成绩突出,张继旺获得了日本富山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奖学金并得到去该校留学一年的机会,成为那1/5。

此前张继旺并没有学过日语,为留学突击学了一些,但去了之后发现发音有很多问题,交流困难。于是他开始苦练日语。每天6点起床自己做早饭,然后去上专门为留学生开设的日语课,总是坐在第一排。冬天的富山会下过膝的大雪,张继旺便早起一个多小时步行到学校。三个月后的学习讨论会上,这位尚属“新面孔”的年轻人已经可以用日语汇报自己的研究了。

留学的一年中,张继旺不仅参加了日本机械学会年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日语在会议上发表;还提交了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用日语完成研究报告的工科短期留学生。

富山大学副校长盐泽和章教授希望张继旺能够继续留下深造,并表示愿意提供奖学金。但是张继旺婉拒了,遵循着导师当年走过的路又回到西南交通大学。

2011年10月17日,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紧张进行。张继旺对用英文撰写的毕业论文《高速列车车轴钢超长寿命疲劳可靠性及强度改善方法》做着严谨的全英文答辩论述。经过紧张的评议,他最终以95.5的实验室有史以来最高分通过答辩。

TIPS: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留学参考

日本富山大学(University of Toyama):机械知能系统工学科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又名查尔姆斯理工学院,查尔摩斯工学院等):航运及海洋科技

法国国立工艺学院(CNAM):机械学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Politecnico di Milano) :结构工程

日本九州大学(Kyushu University):机械航空学科

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Darmstad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博士论文范文第3篇

【吴利勋博士,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澳门地产发展商会会长、广东省汕尾市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委员(1993年―2007年)、广东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兼澳门地区秘书长、澳门建筑机械工程商会永远会长、澳门收藏家协会会长、澳门历史研究会会长、澳门汕尾市同乡会会长、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至第三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选举会议成员。2006年,获“法国五旬节国际大学”荣誉博士。】

眼光(一):

革命之后,拚搏濠江,诚以立业

吴利勋博士出生于广东汕尾一个革命之家。祖父吴年裳先生早年投身农民革命运动,支持彭湃领导的海陆丰革命活动;父亲吴丰淦十三岁参加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十六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抗日期间,屡立功勋;大伯父吴丰正亦为东江纵队队员,在开辟罗浮抗日根据地期间,与日寇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二伯父吴禹亦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壮烈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吴利勋先生便出生在这样的革命世家,家族的厚重历史,让他的爱国情怀与生俱来。十岁起,他随家人移居香港,后考入摩利臣山工专学院,修读建筑机械专业。毕业后,他学以致用协助父亲创办了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1974年,澳门知名地产开发商赵善觉开发“佑汉新”楼盘,希望能引进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遂邀请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来澳门承包“佑汉新”的机构施工工程。于是,吴利勋先生随父亲来到澳门。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是由于当时的华人建筑商不可能直接从澳葡政府手中中标任何工程,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一开始便是举步维艰。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吴利勋博士不但在澳门打下了稳固的根基,在父亲退休后子承父业,将基业发扬光大,成为澳门知名的建筑商人,而且还带领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澳门四大建筑商之一,承建的主要工程有澳门要塞信道的松山隧道口立交桥、建设澳门回归的第一桥――西湾大桥的引桥填海工程、凼仔大潭山开山工程,还有1984年建设的寓艺术于建筑的大型项目凼仔浮雕、丰淦山庄等。特别是位于澳凼大桥旁的巨型浮雕,更是成为澳门的标志建筑。

三十余年的春华秋实,吴利勋博士成就了事业的辉煌,参与了澳门的建设与发展。他的成就令人赞叹,他成功背后蕴含着的道理更是发人深思。如果言简意赅地概括吴利勋博士成功的原因,只能是:他有一双慧眼。

――当投标处于被动,他洞悉到科技的力量,大胆引进新技术,化被动为主动。吴利勋先生随父亲踏入澳门带来施工队伍和建筑机械,一开始便冲击当地以肩挑背驮为施工主体的落后格局。他率先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和技术,诸如天秤式起重机、滑模式范本装嵌和沉箱式地基技术等,一举改变了本澳建筑以人力为主的单一格局,大大加快了建设速度,填补了机械建筑的空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在佑兴大厦地基工程中,又史无前例地采用沉箱四周灌胶浆以阻挡地下水的办法。吴利勋博士一系列的创新之举,大大推动了澳门建筑业的发展,并逐渐成长为澳门建筑业的“领头羊”。

他的独具慧眼在于他认准了立业和发展的根本――诚信。不论是默默无闻的创业初期,还是声名鹊起的成熟期,他都将信誉作为人生的第一名片、公司的第一生产力。据了解,吴利勋博士曾立下这样的规定:只要公司签订了合同,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证质量按时完成任务,即使亏本也要履行好合同。有一次,澳门政府拟在路环岛修建养老院,当时他刚到澳门不久,不熟悉葡文,未细细考虑,便以300多万元的工程标价签订了合同。工程开工不久,他发现300多万元的标价远远不够,但他仍然遵守合同按质量完成了这项工程。结果整整亏损了100多万元。有人认为他“傻”,政府的工程可以酌情补偿,可他却不以为然,签了合同就绝不能再讨价还价。

俗话说“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吴利勋博士因而在澳门、内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树立了金字招牌。他自豪地说:“这么多年来,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修建了许多幢大厦和立交桥、码头等,至今没有发生任何质量问题。”正因如此,很多澳门有关建筑方面的社团都盛情邀请他加入,吴利勋博士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他先任澳门地产发展商会会长、澳门建筑机械工程商会永远会长,将自己的智慧与众分享。

眼光(二):

民族情怀,用心发掘,变“废”为宝

熟悉吴利勋博士的人,都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地产商人,更是一位杰出的收藏家,将此联起来的仍然是他高人一等的眼光。作为商人的眼光,是洞悉市场、为人处世的精准,而作为收藏家的眼光,则是他民族情怀、艺术审美的深厚。很早,吴利勋先生就跟随父亲从事建筑行业,对古建筑艺术一直情有独锺,自小酷爱搜罗有保留意义、有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从收藏到研究历史,他完全是出自一份热忱和兴趣,他尤其喜欢研究中国的近代史。

在澳门的收藏界、古玩界,吴利勋博士对物件,不避“出身”,不分“门第”的收藏习惯,成为一时美谈。他说:“凡是能见证中华文化历史变迁的东西,哪怕是一片瓦一块砖,我都认为有价值,我的收藏不以市场估价为评判标准。”因而,他的收藏来源极广,收藏物品有出土自建筑地盘、古玩市场、什架摊,当看到祖国的文化艺术遗产流失海外时,他痛心疾首,不惜重金也要把这些艺术品买回来。让吴利勋博士既有别于普通建筑商人,又不同于一般收藏家的是,他可以在从事建筑行业拆卸旧房屋过程的第一时间接触到大量旧东西,将很多被认为毫无价值的“废品”变成宝物。他说:“这些旧东西,看似无价值,却蕴含了我们祖先的文化传统,可追溯逾千年的历史文化,只要稍加修饰,便可以回复原貌,如果我们不好好地珍惜,这些古文化便可能逐渐湮没。”

每次涉及旧屋迁拆时,对于修复保存中华文化的热情都会让吴利勋博士第一个赶到现场,而艺术鉴赏眼光则令他成为旧房里留下的桌椅、茶几、门窗雕刻的处女伯乐。在一般人眼中的“烂东西”,经过吴利勋博士的把玩、鉴赏,都有可能焕发出艺术的光辉,成为无价之宝。奔走在废墟上“寻宝”,为了防止人为的破坏,对于很多暂时无法携带走的器件,他都会在上面写下一个大大的“留”字,时间一久,次数一多,吴利勋博士慢慢赢得了“留经理”的美名。

似火的热情、厚重的使命、敏锐的眼光、渊博的史识以及工作的方便,让吴利勋博士的办公室变成了一座小型的博物馆。放置的收藏品难以统计,陶瓷工艺品、书画文献、木刻、石雕、鼻烟壶以及象牙、金、银、铜器等应有尽有,墙面、台面、地面,充塞着文房四宝、铜鼓油灯、佩刀铁扇以及房屋地契、字画、圣旨、族谱等,有澳门人的状元捷报、科举试卷、考生入场纸等等,不计其数。走进吴利勋博士的办公室,历史厚重油然而生,让人很难不发古之幽思。

除了花重金买,到废墟里找,吴利勋博士还去各地“淘”。三十多年来,他四处搜集古文化艺术品、研究各地历史文化,令他成为澳门以至全国知名的收藏家,众望所归之下,他担任了澳门收藏家协会会长和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之职。为了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吴利勋博士每年都举办收藏文物展览,与他人分享收藏之乐。他呼吁说:“保护中华民族文化是千秋伟业,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传统文化。我希望中国每个县、市,都能用心去发掘文物,那中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一定能保存好,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能拥有最丰富、最灿烂的文化遗存!”

舍得(一):

一掷千金,收而不藏,与众同乐

刚刚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曹操墓穴,让当年陪葬的诸多文物重现人寰,而魏武意欲携带这些古物永享安宁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再次受到侵扰,远不及一个平民老百姓的死后安详。这不禁让人深思:无论秦皇汉武,还是唐宗魏武,他们都是丰盛的收藏者,但他们不是成功的收藏家。

吴利勋博士指出:“最次的收藏家就是拿自己的收藏品陪葬;其次的就是秘而不迷,一个人偷着乐,很多人自己死后了留下一堆国宝,但他的后人却视而不见;最好的收藏家就是能公诸同好,将收藏捐献出来,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收藏,他才能够算得上真的收藏家。一切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玩珍品,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属于国家的财富。”

多年来,吴利勋博士一直有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把收藏的艺术品捐献出来,舍得就是最大的收获,最大的收藏。所以,他一手收藏,一手捐赠,成为名符其实的“收而不藏”的收藏家。

为了保存澳门历史文化的见证,吴利勋博士有计划地对澳门收藏品进行捐赠。他曾数次将收藏的古建筑构件捐赠给民政总署,并捐赠花几、坐鼓等27件供展示;捐赠了清帝颁澳门官员圣旨等135件文物给澳门博物馆;他有幸得到一张由赵家珍存清代道光八年的“圣旨”,对于这份不可多得的“财宝”,他慷慨地捐赠给了澳门博物馆,成为了该馆镇馆之宝;1998年,捐献唐土名胜图绘、京师城内首善全图等四张文物资料给广东省博物馆;2000年,捐赠抗战时期日军侵犯冀热形势图等六件文物资料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000年,捐赠带缆桩等四件澳门海事收藏品给澳门海事博物馆;2001年,捐赠古籍、剪报等典籍文献一百余套给澳门大学国际图书馆;2004年,捐赠《钱伯斯百科全书》、《五十世纪中国历年表》、《本草纲目》等藏书二百余册给澳门中央图书馆;2004年,捐赠书画《李桂馨唐人诗意图轴》等两件给广东省博物馆;2001年,向广东省博物馆捐赠了珍贵的清代孔继勋的《殿试策》,民国《香山铁成张氏族谱》及清人手抄军机奏折,抗战时期委任状、聘书、关约及民国地图等26件文物及图书资料。

他向江门侨乡博物馆捐赠了清朝商办广东新宁铁路展筑至新会江门白石路线图,以及宋朝后人赵家族谱、张氏族谱等,让其侨乡后人得以瞻仰先人脉系;同年,他捐赠给澳门大学国际图书馆一批珍贵的古籍文献和文物,其中包括中国古代圣旨、科举考试试卷以及古书字画等,他还向澳门博物馆和江门博物馆等文物单位捐献过珍贵文物……前前后后,林林总总,吴利勋博士抛却一己私欲,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广东博物馆、江门博物馆、澳门博物馆、澳门海事博物馆、澳门民政总署、澳门大学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等都留下了他的“藏品”。

舍得(二):

仁者仁心,回馈桑梓,兼济天下

就像自己的收藏一样,吴利勋博士的社会角色亦是包罗万象:他是建筑界的佼佼者,是收藏家中的得道者,更是故乡汕尾的赤子,澳门众多社团的领袖,社会上的慈善家……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乡,他亦舍得付出。

当年离开汕尾海丰,吴利勋先生尚且年幼,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故乡的感情越加炽烈,很早便开始在家乡投资,为家乡的建设而尽力。1992年的吴利勋博士,事业正乘风而上,但他时刻牵挂着故乡,把投资目光再次移到家乡。他依据汕尾地处南海之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联合港澳、海外12家企业合资投资“金海湾度假旅游区”,把沿海一带建成“黄金海岸”。如今,深圳到汕尾高速公路全部开通,壮观的“黄金海岸”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其中,吴利勋博士功不可没。

当他听闻汕尾市决定重建凤山妈祖庙旅游区,计划在凤山之颠修建一座妈祖石像时,更是兴奋不已。在他回乡参加汕尾市政协会议后即到祖庙参观,当即拍板捐资138万港币建造妈祖石像。如今,那凤山之巅高约十七米的妈祖石雕像,给汕尾这座美丽的城市添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1996年内地水灾,吴利勋博士在香港参加募捐活动,当场筹得善款20万元,他全数捐给了他的家乡――汕尾市的灾民。

除了投资、募捐外,吴利勋博士还担任广东省汕尾市政协常委,积极参政议政,为民请命。2001年,针对港澳和内地往来的不便利、内地人只允许携带少量资金到港澳旅游等问题,吴利勋博士在广东省政协会议上提出,如果能够实现互相往来的自由,互为依托,互为平台,将会促进粤港澳经济的发展,形成并肩迈进的良好态势。

而在社会上,吴利勋博士俨然是“金字招牌”,成为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一面旗帜。他被业内人事一致推选为澳门建筑机械工程商会会长。一上任,就建筑机械是否应当交纳汽车入口税这一问题,同当时的澳葡政府据理力争,浇熄了有关部门盘剥建筑机械商的嚣张气焰,有效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建筑机械商的难题,增加了业内人士的凝聚力。为了扩大商会的影响,加强业内人士的沟通与交流,吴利勋提出购买永久性会址的建议,得到广泛的赞同和支持。为此,他带头捐资20万元,接着就筹集了300多万元,在凼仔购置了一处会址,迄今面积仍然居于全澳行业性组织的首位。

机械工程博士论文范文第4篇

学校承诺“春节前毕业”

记者昨天联系上了南京理工大学的相关工作人员,校方表示,目前周建伟博士毕业的事情经过机械学院的老师和他本人的沟通,已经圆满解决。学校承诺让周建伟在春节前毕业。这位工作人员说,并不存在导师不让周建伟毕业这回事,只是学生因为找到了工作后比较心急,要求立即答辩。学校的博士毕业也有一定的时间表安排,要按部就班地来。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周建伟的导师,这位博导还没有听完记者的问题,就在电话里咆哮着说:“我不想谈这个事情。”说完就挂了电话。记者还发了短信给这位博导,想听听他的说法,但直到记者发稿时,也没有收到他的任何回复。

读博只为逃避现实压力

据了解,周建伟从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先在南京广州路上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了五年,后因感到工作的压力太大,于是考上了南航车辆工程的研究生,3年研究生毕业后,周建伟又辗转到南理工的机械工程学院继续攻读车辆工程系的博士。

熟悉周建伟的同学说,周建伟的性格还算开朗,不像是那种想不开的人,平时大家聊天的时候,他聊过为什么要读博的想法。他说工作的压力比学习的压力要大得多,他本科毕业后每个月的工资近5000块钱,但他觉得在私营企业工作没有保障,5000多元的收入在付完房租、水电以及平常的应酬后所剩无几。

这位博士同学说,大家听了他的话后都觉得不能理解,博士的月收入连补贴加上导师发的工资,也就900左右,怎么能和5000元比呢?周建伟则有着这样的解释:900多块钱如果不谈恋爱自己开销也够了,博士毕业后如果能到高校里工作,除了工资之外,学校还会给安家费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5到10万元,这些都包括在收入之内,比在软件公司工作压力小多了。读博士也是对现实工作压力的一种逃避吧。

博士就是替导师打工

“现在大家都叫导师为老板,博士其实就是替导师打工的。”在《昨天理工大博士跳楼事件实拍》帖子被各大论坛转载之后,也有不少博士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周建伟也和千千万万的博士一样,拿着导师每个月给的300块钱工资为导师“干活”。在4年博士生涯中,周建伟所做的一切都在为最后的博士论文服务。前三年过得还算 “滋润”,博士论文的开题,发表小论文,做实物和试验他都干得很顺利。但到了最后一年,他开始焦虑,老婆整天催他赶紧写论文,好早点出来工作养家糊口。他花了六七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在这期间,他经常失眠,愁论文、愁毕业以及愁就业。

机械工程博士论文范文第5篇

断裂力学是专门研究含裂纹构件中裂纹的平衡、扩展和失稳规律的学科,是工业革命以来在无数次灾难性事故的总结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今,断裂力学已成为解决抗断设计、合理选材、预测构件疲劳寿命、制定合理的质量验收标准以及防止断裂事故发生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目前的断裂分析与设计仍囿于经典的二维断裂理论和经验方法的框架,仅能获得比较可靠的线弹性断裂力学应力强度因子K.

裂纹扩展属于典型的强不连续问题,一直是工程力学分析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裂纹萌生并不意味着构件的破坏,但其扩展却对整个结构的失稳或破坏起着控制作用.因此,对断裂及其过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十分必要和迫切.计算机仿真作为科学探索的第三大支柱,与实验、理论相并列,但现有的通用有限元软件(如ANSYS等)均将材料视为“无缺陷的均匀连续体”,其研究断裂的普遍做法是将固有裂纹与几何实体并行建模,为确保新的裂纹线或面与单元边界始终一致,在裂纹扩展中必须频繁重分和加密裂尖区网格,数据的准备工作量巨大,计算效率极低.

根据裂纹面切割和修正网格是过去几十年主要的断裂力学计算理论,该方法严重限制构件的几何复杂度.依该方法开发的专业软件有英国的ZenCrack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的Franc等,前者在进行裂纹扩展分析时必须借助大型商用有限元系统的求解器,对非结构化网格适应性较差;后者以边界元为理论基础,在分析大规模非线性、非均质的复杂问题时效率较低.但这种处理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材料撕裂过程“生动形象”,并且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通用有限元计算平台,不足之处在于难以直接、高效得到断裂参量(如K,J和G等).

无网格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裂尖区单元细分的缺陷,计算精度有所提高,一度被认为是求解不连续问题、多尺度问题和极端高梯度问题等的理想计算方法,但仍很难精准模拟新界面和裂纹面的侵入问题,且算法的健壮性和稳定性不足,而计算成本往往数倍于有限元法,因而在断裂工程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大大降低.最近,以BELYTSCHKO教授为代表的研究组通过富集经典有限元法的位移模式,进而提出扩展有限元法(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XFEM)的思想.XFEM保留常规有限元法的所有优点,是迄今为止求解不连续问题最有效的数值方法之一. XFEM与经典有限元法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使用的网格与结构内部的几何或物理界面无关,从而克服在裂纹尖端进行高密度网格剖分带来的困难,实现不需经繁琐的后处理而直接获得断裂力学重要参量的目标.在最新版本的Abaqus软件中,用户已可以选择尝试XFEM技术研究裂纹扩展过程,充分说明XFEM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然而,XFEM在模拟裂纹扩展时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与无网格法类似的不足,最根本的解决方案仍然是从理论上去掉网格或开发更健壮的网格生成器.

河海大学章青教授认为,计算力学的发展必须走向CAE.当前,工程结构的断裂分析领域还没有一个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和方法、采用先进裂纹扩展技术、鲁棒性高的高效计算机仿真系统,如果市场上能推出一款便捷、有效的高级专业断裂失效分析CAE系统,无论是对学术研究还是对工程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指标意义.2010年11月,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的中国科协第223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上,我国的科研人员展示一款三维裂纹扩展仿真与分析软件ALOFX.该软件以目前最先进、成熟的裂纹扩展算法XFEM为基础,利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虚节点法(Virtual Node Method, VNM),变革过去几十年在裂纹扩展分析中的“根据裂纹面切割网格”技术,使复杂结构中裂纹的高效率、高准确动态扩展仿真分析成为可能.ALOFX走的是专业化软件研发的道路.相信通过开源程序的合理利用和良好的市场运作,该软件必将取得成功,并最终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提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CAE软件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断裂力学是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和评估的下一代设计与校核理论.如果说20世纪下半叶是材料力学设计理论下有限元软件独步天下的话,那么21世纪上半叶则是断裂力学设计理论下疲劳与断裂力学分析软件大放异彩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