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设计教学

机械设计教学范文精选

机械设计教学

机械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

针对工程机械教学与课程的重要性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简要讲述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及总结当前课程设计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利用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通过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在继承原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对高校的课程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程机械;课程设计;关联矩阵;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课程设计是工程机械体系教学的关键。高校在课程设计时大多数是局限课本上的题,虽然书本上的题是经过严格的逻辑设计的,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量的有限和对专业的认知等因素,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是不能将课程与整个体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用来干什么,怎么用。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更好地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僵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发掘课堂上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认识不清,不能将整个课程体系结合起来的问题。首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将以前的照套课本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兴趣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是在课程设计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实践课程来设定相应的题目,既不脱离教学中的知识点也联系了实践理论,最后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中对于一些关联性课程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应当做简单地阐述,以培养贯通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一、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

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的类型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其中也有的是理论加实践,如表1所示。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没有实践训练,只是依附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有实践训练的课程,这些实践缺乏创新性,内容比较简单,甚至与理论知识缺少内在的联系。同时机械类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以齿轮减速箱为设计的对象,虽然设计所涉及的面广,但是内容缺乏创新性,每年的课程设计大多都是相同的,所以设计的内容老化与社会实际联系较少,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当前的教学与设计并不能构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二、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

目前,为了更好地使关联性课程与教学相融合,在此利用关联矩阵法的原理,建立一种简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确定关联性课程的重要性,在设定关联性矩阵时每一门关联性课程对整体教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种影响程度可以通过学生对兴趣来确定,这样不同的关联性课程就对应了不同的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就组成了一个体系,如果关联性课程体系为,那么对应的影响因子就为,通过关联性矩阵原理可知,影响因子体系应当满足:通过关联矩阵的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

三、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

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必须要以现代工程教育的实际背景为前提,根据学科的特点在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在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现有的实验室和企业实习的经验对教学体系进行整合。(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有的实践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定,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对整个实践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自己动手去做去分析,并在做完后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继承并更新以往的设计题目,通过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来发掘新的思路,可以通过一个实践引出多个题目,分层次的进行。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适应21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求。(3)开展仿真实验:目前对于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无处不在,它具有进行大量数据的运算、三维物体的动态模拟等功能,能够高效的解决实际运算中的繁琐问题,在实践教学前先通过计算机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对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4)课程设计联系工程实际:为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时,我们可以从在工厂参观学习的车间中选出一些覆盖面广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零件作为设计的对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实际工程问题有叫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邀请工厂里的工程师走进教室,对学生的设计提出实际性的问题及触发学生的灵感。

四、总结

课程设计与教学体系的设定是高校工程机械体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教学体系的设定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以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为前提,加强教学和课程设计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毕业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

[2]王鑫.王静.工程教育体系下机械设计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

机械设计教学范文第2篇

一、教学内容要进行改革创新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讲解,虽然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是并不能作为唯一。特别是在CAD软件教学当中,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软件的性质、命令以及一些使用的方法,学生通过多媒体大屏幕看教师进行操作示范,但是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理论教学的内容过多,但是对于实际操作的内容来说几乎是没有的,在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几乎没有,完全是听教师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设计存在很大的缺陷性。因此,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多加入一些实践操作的部分,让学生能够进行操作练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扎实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并学会实际的运用。另一方面就是教学实训内容的安排上,要强烈的体现出学科的专业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就是利用这款软件来进行机械制图,那么在课堂中进行实际训练的内容也应该偏向这方面,教材中的内容只是起到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在保持和教材内容同步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专业性质学习内容的安排,适当的补充一些课外的延伸资料。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利用CAD软件主要就是将纸质的图纸转化成电子形式的图纸,另一方面还要学会三维模型的创建,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熟悉电脑做图的各种指令信息,熟悉软件界面,了解基本的用途,能够快速准确的绘制出相应的图纸和模型,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关键的还是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不当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畏惧和厌烦排斥的感觉,所以说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由于CAD是一款和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软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板书教学的形式已经不适用了,而更多的是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进行演示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实际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一边给学生展示操作的方法一边讲解原因,在讲解的过程中每个命令都会得到相应的实际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知知识从理论转化成实际操作的过程。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示范讲解一段时间,然后留出时间来交给学生对刚学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在这段时间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如果只是追求讲解的速度,从课堂开始一直讲到结束,这样其实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追求速度不追求质量,那么学生到课堂结束的时候也只是掌握了那么一小点内容,之前学的基本上也就忘了,让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够有效的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很多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化的讲解,并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制图习惯以及方法,只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出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讲解和练习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体现,将教师之前讲解的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作为一个内容,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也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课堂学习也不会显得那么枯燥乏味,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形式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三、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

为了提升CAD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有效的教学资源,本身学好这一学科的要素就是要有足够的资源。首先就是要有硬件资源,也就是有配备专门的多媒体教室,CAD是一门计算机画图软件,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演示那么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下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除了要有教师演示的计算机之外,还应该给学生配备多台学生机,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其实就是软件方面的资源,也就是一些教学资料的提供,除了教师以纸质形式提供的学习资料以外,学校还可以专门建立校园内的局域网,建立服务器,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余时间内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阅相关的资料信息,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平时学生只需要登录相关网站,输入查询的关键字,就能够找到相关方面的资料信息,这给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巩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另外教师还可以组建班级内的QQ交流群,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操作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难都可以在群里进行询问,因为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的跟随着自己,课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会更加的方便快捷,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和分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还能够建立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机械设计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机械专业;教学改革;项目驱动

0引言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完成全部学习课程以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性的设计。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不少学生缺少工程应用经验,对所要设计的题目一知半解,不知如何着手设计,以至于对毕业设计题目失去兴趣,且毕业设计中经常出现:设计出来的零件不一定能加工出来,能加工出来的零件不一定能装配到一起,装配到一起了,整机又不一定能运行。因此,这些“纸上谈兵”的毕业设计达不到巩固学生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也不符合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开展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研究,经过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毕业设计模式。基于项目驱动的毕业设计模式是以问题为先导,将毕业设计项目模块化,让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在接近实际生产的情况下完成毕业设计。此种毕业设计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架构

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机械专业的综合毕业设计项目交于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完成收集信息、设计方案一直到实施项目及最终的评价,而老师会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分解,设计出各个任务的项目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主体,教学和项目的实施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的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统筹规划、自我培养、动手实践、工作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在实践中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起辅助和促进作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多局限于某一门课程。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引入到高等院校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科研项目中开展毕业设计,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工制造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并加以修改和完善。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定毕业设计的质量。

2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流程

2.1项目的选择

教师选题时,要结合时代的变迁更新观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让学生的设计项目与生活实际相贴近并将设计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采用了两种方式提供项目:一种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为毕业设计项目,进一步的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和更好的发展;另一种是选择实际生产为主的毕业设计项目,为以后的工作需求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奠定基础。

2.2项目分析

在项目驱动模式中,项目分析是项目设计的前提条件。拿到一个项目,首先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全面技术的分析论证,结合实际的生产应用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设计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项目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可行性分析在项目设计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3项目设计及分解

在项目驱动模式中,项目的设计是关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老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并联系实际应用,制定具有实际意义的可行性综合项目。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将一个综合的项目模块化,划分为若干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子项目,再将子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包括所学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要遵循科学实用的准则,以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向导,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考虑到每个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项目的操作与学习中去,每个小组以4~6人为主。因此,每个班将有6~8个项目同时进行,尽量做到项目不重复,以保证每个学生不仅通过自己的项目得到锻炼,同时在与其他小组交流与展示过程中获得各个领域与行业直射的积累。

2.4组建学生项目团队

将一个综合的项目模块化划分为若干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子项目,再将子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根据学生的基础特长的不同以及子项目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不同的子项目任务去完成,借此把学生凝聚成一个拥有共同个目标的团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培养良好的团队能力和精神。打破以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毕业设计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辅助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工作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加快了毕业设计的进度。

2.5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为了在评价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查看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阶段性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通过一轮一轮的反思和修改,明确自身优缺点,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进步。

2.6项目的实施

具体项目的实施分为CAE仿真分析和实际制作两类,CAE包括工程数值分析、结构与过程优化设计、强度与寿命评估、运动、动力学仿真等。通过CAE仿真平台,可实现无差错的设计与制造,发现设计缺陷、优化零件尺寸、优化性能等,并及时进行综合探讨答疑,从而提高设计项目的综合性能,缩短设计周期。实际制作则是通过具体的实际零部件加工、并组装成实际的装置,通过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进一步发现设计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再进一步的改进,并提高同学们的设计、制造、创新和实践能力。

2.7项目过程管理

整个项目驱动的毕业设计的管理过程,严格做到分工明确,要求具体,规定每一个进度的完成时间,集中时间进行探讨答疑,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全方位协调进行。大多数的同学都非常积极主动,争取能够早日完成任务,有的设计内容则需要多次修改,从完成一直到完善。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服从集体的能力,而且能更好的与客户、其他项目组及内部人员沟通协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效果

“项目驱动”的毕业设计模式是在机械专业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出现脱轨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改革研究措施,是一项综合性强、互动性高、适应范围广、知识量大的改革研究。经过实践表明,该模式打破了常规的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辅助”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个体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答辩评价,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很多学生由此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职业目标和就业方向,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2007级到2011级的毕业生,以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总共指导过42名学生,在最终的毕业设计评定中,其中有54.76%的学生获得优秀,38.09%的学生获得良好,7.14%的学生获得中等,及格率100%,远远高于传统毕业设计的平均水平。通过该实践结果可知,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4结语

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成功应用,与其自身的特点分不开。该模式不仅明确整体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注重科学选题,因材施教,对于个别创新型、应用型学生可提前进入毕业设计,为毕业设计的完美度保证充足的时间;此外毕业设计期间,指导老师与学生要经常进行交流,能够及时答疑。在该模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的社会实践及综合职业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基于项目驱动的毕业设计模式,使我们培养出的机械专业毕业生,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以后的研究生学习中,都能表现出良好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获得认可,达到了工科院校的最终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世通,侯信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2014(17):111-113.

[2]董克权,陈英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119-122.

[3]张颖,丛蕊,戴光,等.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J].石油教育,2003(2):84-88.

[4]张汉年,于宝明,孙刚,等.高职电子类专业毕业设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探讨[J].纺织教育,2011(3):236-238.

机械设计教学范文第4篇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量对外进行扩招,导致学校人数增长过快,一个教师有时要带几十个学生,工作压力增大,在写生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省略很多教学步骤,课堂教学达不到效果,学生进行风景写生时由于写生能力差,很难交出教师要求的写生作品。教师疲于教学容易导课堂教学形式化,一些教师在带学生去大自然写生时甚至让学生只带照相机或速写本,根本没有进行合理的教学用具说明,学生在外无心学习,回校后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进行照片临摹,这样一来,学生的观察和创作能力不仅得不到提高,也减少了风景写生作品该有的生动性,也让风景写生课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旅行。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风景写生课教学实践与创新

1、引导学生把握风景写生课的教学意义

刚接触风景写生课程的学生对于这门课还缺乏了解,在户外练习风景写生时也常常会有学生不按照老师的教学方法写生或偷懒逃避练习;有的学生由于绘画基础较为薄弱,写生时的作品达不到教学要求,为了应付教师就随意对风景进行描画,导致专业课程落后,教师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就要在开课前给学生讲解风景写生课程的教学目的及意义,让学生意识到风景写生对于提高自己色彩感知能力、把握事物变化规律和提高风景色彩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自身学习态度,无论是在课堂理论教学还是户外写生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对风景写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练习,让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及色彩表现能力

自然界的风景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其所呈现出的景物也是千姿百态,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风景写生课程时,要让学生学会观察风景色彩,在下笔之前先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户外进行风景写生时,尤其要注意光线以及色彩变化的处理问题,不能只用素描色去处理画面关系,而是要有层次感的表现出风景的色彩变化。教师在课堂上对于色彩的把握讲解要打破传统色彩描绘的概念,让学生寻找色彩的变化规律,使自己的作品能够拥有较好的表现力。同一处风景在不同时间段所呈现出的色彩是不断变化的,学生在使用色彩去对风景进行描绘时也应该注重不同色彩所构成的不同画面感。画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从画面中的构图及色彩的表现中可以看出,画家并不是单纯的对实物进行仿造,而是加入了自己创作的灵感和想象,由此可见,想象力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让作品得到真正的升华。因此,在风景写生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创作灵感得到激发,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3、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

学生在风景写生课程中所接受的都是理论性知识,老师在课堂让学生进行临摹的作品也大多数是一些照片或者图片,当学生真正走出教室在户外时难免会找不到写生的重心,很多学生在进行写生练习时只会将风景硬搬进画中,而没有加入自身对风景的理解和创造,教师没有让学生自主选择风景写生范围,学生在取景时容易对景物进行概念化处理,画面中的色彩处理也容易发生偏差,导致画面结构混乱。因此,教师要格外加强学生对于画面空间的表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独创能力,用自身对大自然风景的感悟去进行绘画的联系,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融入进图画中。景物的取舍与绘画的构图结构是相互关联的,要想获得成功的写生效果,就要学会收集理想的风景。学生在构图过程中学会打破传统绘画手段的束缚,采用多样性的构图模式,大胆的对色彩进行创新尝试,只有这样,风景写生课程才能真正让学生表达出自己作品中的独创性。

三、结语

机械设计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机械设备;数字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其构造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机械设备中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一旦设备中部分构件出现一些小故障,容易导致不能及时进行发现、解决,继而极易引发各种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机械设备发生瘫痪,产生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出现人员伤亡事故。由于煤炭采矿机械设备一直在井下进行工作,其工作环境非常复杂、恶劣,所以,对煤矿井下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专业老师,应注重对煤矿井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向学生强调井下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煤矿企业工作时,能够掌握一些知识,对井下设备进行有效管理。为提高煤矿井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对煤矿井下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几个教学要点进行相关阐述。

一、煤矿井下机械设备的教学要点

1.煤矿应具备专业化井下机械设备管理队伍

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对井下机械设备管理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没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井下机械设备管理队伍,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严重缺乏专业化井下机械设备高技术人才,导致产生很多不安全因素,严重扰乱了煤矿井下机械设备的管理次序。实际上,很多煤矿井下工作人员都是特种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在上岗之前,他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安全培训,只有牢固掌握井下机械设备操作要点,树立较高的安全意识,才能获得下井工作的资格,同时对井下技术人员的换岗、调岗必须要严格控制。只有选用技术全面、工作思想认真的工作人员,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井下机械设备管理队伍,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采用分区分片的管理方法,才能对煤矿井下机械设备进行妥善管理。煤矿企业应加强管理井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严格监督、管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井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应认真执行自身的安全职责。

2.煤矿应提高机械设备改造更新速度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企业对开采规模越来越大,井下挖掘深度越来越大,只有妥善解决当前煤矿设备问题,才能有效推动井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井下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井下机械设备运行不够妥当,即使煤矿井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工作做得再好,也是没用的。在对矿井进行新建、扩建时,应从矿井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开采方法、规模、地质条件等,井下机械设备的配置应合理,充分、有效地发挥出井下机械设备的作用。在教学过程,老师应向学生强调煤矿加快改造更新机械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二、制订有效的设备验收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除了要具备较好的井下机械设备,还需要有效管理井下机械设备。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对全部的井下机械设备建立相应的台账,妥善保管好重要、大型的技术性档案,制订有效的设备验收管理制度,以便有效监督、管理重要大型井下机械设备的相关环节,如购置、安装、施工、验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老师应向学生强调制订有效的设备验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三、关闭一些拒不改造更新井下机械设备的煤矿企业

过去,我国有很多煤矿企业,分布非常广泛,但是井下机械设备呈现出明显良莠不齐的现象。而且很多中小煤矿企业因井下设备过于落后而导致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在这些中小煤矿企业中,不但缺乏较为先进的井下机械设备,而且煤矿企业中的井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没有较强的安全工作意识,继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我国应针对这些中小型煤炭企业出台相应的政策,强令这些企业必须要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井下技术。

四、煤矿应安全检查、评估井下机械设备

在煤矿井下安装机械设备时,会受到很多影响,如机械设备质量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安全结构因素、设备材料因素等,机械设备性能会受到很多的影响,为此,加强煤矿井下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煤矿企业应定期检查、维修机械设备及其安装情况,这样才能使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更为可靠、安全。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有效的检查方法,如逐项检查法、仪器检查法等,同时为有效确保机械设备一直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各个设备应确定相应的检查频率,如抽样检查、持续检查、定期检查等。其次,机械检验工作人员应评价正在使用中的机械设备、检修以后的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如果评价结果没有达到安全要求,则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处理。最后,分析评价机械设备的检查结果数据时,应注意各种设备的评价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向学生强调煤矿安全检查、评估井下机械设备的重要性。

五、建设数字信息化的煤炭矿井

建设数字信息化煤炭矿井是当前煤炭企业的发展趋势。尽管煤矿企业已经运用了很多高新技术,如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煤矿采掘技术、监控技术等,但是在煤矿井下机械设备方面高新技术的应用却比较少。我们不仅要及时更新改造井下机械设备,还应采用一些现代化技术来管理煤矿井下的机械设备。目前,我国有一小部分煤矿企业已经实现了井下皮带运输机的数字化管理,将视频探头、传感设备、监控中心联网等安装在运输机的重要部位,进而将井下全部的生产图像、生产数据变为数字信号,然后传输到监控中心,这样监控工作人员便能及时得知井下运输机的工作情况。因此,建设数字信息化煤炭矿井,能够有效促进煤炭企业不断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向学生强调数字信息化煤炭矿井建设的必要性。为提高煤矿井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对煤矿井下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几个教学要点进行相关阐述,希望能够为学生在将来工作时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振普.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