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基础课程

机械基础课程范文精选

机械基础课程

机械基础课程范文第1篇

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汽车行业急需具有汽车专业知识的人才。作为汽车行业后市场工作者培养的职业院校,也急需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学生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汽车工业不仅要求我们学生要懂得汽车构造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懂得汽车的维护、维修和检测,要求他们能从理论上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要能在实践中保障汽车的正常运行。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进入这一行业从而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首先是要懂得汽车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就是要懂得汽车的专业知识,包括检测、维修和保养。学习者必须学习关于汽车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的维修、维护及检测。对于想进入汽车行业的学习者,多是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先要巩固和加强。本本门课重在培养学生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2教法以及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读零件图和装配图时,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课前教师搜集一些生产上用过的典型零、部件或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实物图和图纸,让学生研究其工作原理、折装过程、装配关系、加工工艺、尺寸标注和表达方法,然后将这些原理应用到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还在培养之中,如果教师只讲述不演示,他们很难领会,不一定全能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把一些具体的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他们就能比较快地接受。例如在讲汽车常用四杆机构时,可以做四杆机构的模型,同时演示三种基本机构,同时学生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给学生演示实际的运动过程,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再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高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授液压原理时以液压千斤为任务开始讲授,促使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校不仅学习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会怎样学习。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基础知识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也应该是基础课向专业课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奠基。学校的经历对一个人来说毕竟是短暂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而已,目前汽车技术日新月异,出了校门不是可保持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老师教学生最终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独立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这门课来说怎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呢?首先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其次是针对不同机械实践内容结合生活中案例,引导他们主动去分析问题,得出原理,从而掌握知识并能应用,最后基础课与相关专业课的联系纽带,传统的“填鸭式”已过时,学生自觉的学习行动成为本课程教学探索的重点。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加快和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学会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单元一,我们以讲练结合为主,由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也可以由教师边讲边画做示范,然后布置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完成练习册相应的知识,同时学生在画图训练时,教师在旁边做指导,对没有掌握画图方法的同学随时集中辅导,学生学习积极性会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提高。

3重基础并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中机械识图部分的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投影作图、机械图样的表达和机械图样的识读,在教学中,不是泛泛的把书本知识从头到尾讲。机械识图部分的教学侧重点应在“技”而不在“理”,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装配图是本部分教学的目的,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为读图服务,需要对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以“够用”和“必需”为原则,以投影理论为线索,国家标准规定贯穿始终,再附以各种绘图、看图所规定的表达、标注方法加以强化说明,一定要避开一些难度大、学起来困难的机械专业学生才掌握的制图部分,比如相贯线是在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没有必要准确画出,可用简化画法代替。此外尺寸标注也是制图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没有加工实践经验,对标注认识不到,就应该将尺寸标注的教学从“标注”转移到“识读”上来。本门课所能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筛选,以便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汽车机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本门课程教学使用课本是经过征选之后选定的认为较为理想的教材,但其中仍然有内容在合并之后的取舍上,例如:单元一是机械制图,但合并之后改为机械识图,这是由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机械系的需要绘制机械图样的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看懂图纸,读懂图纸语言,掌握图纸技术要求,但不会画图能读懂图,就像认汉字只认识不会写,这样的层面还是有些矛盾。实践教学过程中单元一知识也没有仅让学生看图而不画图,而是采用边教学边演示边练习的学习过程,教学效果良好。另外,在单元二机构运动简图和示意图章节应增加各元件及运动副符号,包括空间运动副;在平面四杆机构处应先详细阐述其三大基本类型后再举其在汽车上的运用;汽车配气机构应改为凸轮机构,因为汽车配气机构采用的是凸轮机构,还应先讲凸轮机构再讲汽车配气机构。

4创新能力培养

指导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是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再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指导和点评。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复杂性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同时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和掌握的牢靠性。

5总结

机械基础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基础;现代的理论和技术;教学效果

《机械基础》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机构及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设计的有关标准、规范、选用机构及零件的类型,并能对机构的运动、零件工作能力进行简单的校核,从而具有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课程体系的调整,一方面要保证原有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领域出现的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都应该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这不但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积极研究该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在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内涵

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以来,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智能理论的挑战。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如何将素质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是当前教育的重点。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个完整教育理论体系,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人类智能的概念,为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并非以往我们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着的一种智力。多元智能理论(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是加德纳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至少存在8种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智力组成。

言语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能力。

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

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是指人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

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是指人们能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

人际关系的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来引导自己人生。

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icIntelligence):是指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它们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

加纳德的多元化智能理论比传统的智能理论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对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作用。

(二)多元化智能理论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启示

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等逻辑数理智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智能方面的教育。机械基础的教学目标,不仅应该只让学生理解机械理论概念,而且还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种素质能力,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把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设计内容引入到教学中,把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让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加纳德还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因此,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遵循学生的理念,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段对之进行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创新,鼓励探索。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标准,对学生科学评价。教学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学习的努力程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低,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个人的多元智能进行科学评价。二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作为一个崭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它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虽不具备多媒体的优点,但千百年的运用和改进,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实践证明,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在教学中切不可一味地追求“高科技”。比如,在讲机构基本特性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会利用教学模型结合板书进行分析。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摇一摇、转一转才能更直接和更深刻地理解,同时还能体会到死点的存在。这是电脑无法完成的。

三合理地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性强,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机械传动过程、机械零件构造、机构工作原理等难以用语言不描述清楚的内容。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易于接受的知识途径。在教学中采用CAI,十分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用课件时,要注意精选大量机械产品的应用实例,以便从实践中抽象出机构分析和零部件结构与设计问题。另外,在讲授难点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综合优势,如用CAI的动态图形画面再现渐开线的形成、齿轮的加工过程、机构的仿真演示。在黑板上也许半节课也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而多媒体仿真只花两三分钟就能给学生呈现一个直观的、形象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尽管在教学中多媒体的采用有很多优势,但并非使用了多媒体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

(一)将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引入教学

在机械设计课堂中引入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如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等内容,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教学中尤其是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现代设计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二)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

只有创新才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拘泥已成型的设计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论

《机械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多,课时相对较少。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机械设计的设计、计算、零部件的选用等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学习现代新技术、新理念、提高的综合能力。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为今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机械基础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启发式教学中职学生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涵盖了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毛坯成型、切削加工及产品装配,介绍了机械制造行业各个工种的工艺方法、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以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学好这门课对机械加工会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但因它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生疏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常常有意识地把握时机使用最直观的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

一、启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产生在需要的基础上的。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动力源泉,是产生积极性的基础。教师在讲课时,应使用自己积累的各方面知识,列举生动的实例,向学生们讲述机械产品的广泛应用和机械制造的发展前景,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汽车上的齿轮、传动轴,挖掘机、大吊车上的吊臂,电动机的机身,取暖用的各式煤炉,新式武器、医疗器械、建筑机具等,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将各个机械加工工种与学生今后的就业途径紧密结合。这些方式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意向、愿望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二、用熟悉的事例作引入,理解概念问题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全神贯注、精力集中地听讲。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恰当运用讲课技巧外,还要尽量找出与机械加工相仿的日常生活事例,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比如,在讲授铸造时,学生对“铸造是一种通过熔解金属、铸入模具去获得金属工件或毛坯的方法”这个概念的提出表示难于理解。但当列举出用小瓷碗装满沙子夯实、倒扣后可生成馒头形状的沙盘模型,用冰箱里自带的模具盒做冰棒,用成套橡皮泥商品中的塑料模具可以做出五花八门橡皮泥的模型等这些司空见惯的例子时,学生们对铸造就会产生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畏难情绪便可消失许多。此时再使用多媒体动画讲述齿轮毛坯的砂型铸造工艺过程,便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参观活动,启发学生思考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与机加工过程密切相连的课程,它的大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参观操作现场进行教学。在操作现场,学生们在真实的加工环境中可以得到直观的感受。教师在参观前将课题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参观过程中再适时地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如磨削外圆时有几种基本运动?若只有一种基本运动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双手摩擦时会产生热量,高速旋转的砂轮和工件之间接触会不会产生热量?这种热量有什么害处?怎样消除这个热量?车削细长轴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操作人员是怎样处理的?通过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能有效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提出启发问题,活跃思维能力

教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掌控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如熔焊是最基本的焊接方法,为了让学生了解操作方法,在讲课时可先提出几个问题,如将两张纸粘在一起,可以用糨糊或胶水,哪一种黏结比较平滑;将两块薄塑料板粘在一起,可用什么方法、以什么为媒介;你见过将两块铁板粘在一起吗;铁的熔点是多少,铁加热到不同温度会产生什么样的组织?学生们经过思考、阅读、集体讨论、相互补充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焊接概念的印象,又可以为下面内容的学习铺平道路。

五、启发总结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总结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知识复习巩固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了车削加工是通过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相对运动去除多余材料时,教师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运动形式做如下总结:加工的过程虽然看似复杂,但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形式不外乎是直线、回转、曲线运动,由于这三种运动,才能加工出各式各样的零件。总结不仅能让学生及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还使能学生对机械加工过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民主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见解,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要以恰当、学生们熟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或已掌握的理论去说明问题,把握好启发式教学的尺度,确保学生们的思维与教师的思路同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参考文献:

机械基础课程范文第4篇

1一体化教学的理念

一体化教学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利用理论知识使实际操作更加的熟练和专业,甚至以理论知识为支撑进行操作方式、方法的革新。简单来说,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与实践紧紧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倡导以学习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际操作为主导,利用专业知识支持技能的形成、解释动作要领、反映操作规范的实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也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操作,在实际训练中使他们做一个明白、通透的人。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不管侧重于哪一个方面,两方面的学习都将变得意义不大,因此一定要理实一体化,在同学们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让《机械基础》成为他们最大的帮助。

2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且精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于学习《机械基础》的同学们来说,他们的就业前景是广阔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他们丧失了学习机械的兴趣,要么就是他们精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再一个,落后的教材内容使他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就业岗位脱轨,导致同学们学习的知识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用处不大,而所学的这些知识又不知道往那里用。由此看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财力、物力和人力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同学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接轨,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并行,培养同学们自主创新的能力,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技术人才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3.1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书中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非常多,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效果将会非常差。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也没有太好的学习能力,本来对机械方面学习挺感兴趣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是教师的,学生只需坐在下面听讲就好,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按部就班的把教材的内容朗读出来,整节课堂教师和学生几乎是没有互动的。无聊的课堂只能导致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同学们在讲台下昏昏欲睡。如果把教师和学生单独拉开来看,画面也是成立的,他们就像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没有丝毫的关联。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甚至有的教师因为《机械基础》太枯燥、无聊而上课积极性不高,更不用说认真的备案,耐心的讲课了,老师都这么懈怠了,学生又哪来的动力去认真呢。即使有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态度把理论知识学的很好,但是实践的机会那么少,动手操作能力肯定也不理想,毕业进入社会也没有太大的优势。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以差动螺旋传动为例:在上课前,把相关的具体实物带到教室中,并利用投影仪播放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差动螺传转动,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接着简单、快速的讲解一下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利用带来的实物和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怎样用理论知识去完成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帮助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同学们对机械操作知其一,也知其二。最后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合作,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差动螺旋传动,让他们利用教室中有限的资源自己动手组装差动螺旋传动装置。在他们的讨论合作中,教师及时的给予他们适时地引导和纠正,对于他们的进步要大方的给予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定期的组织同学们到相关的企业车间中进行参观、学习,提高他们对机械设备的直观认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3.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理论与实际接轨

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在《机械基础》的教学方面安排两个教师,即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两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不同,再加上有可能他们不太经常交流,降低了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教材相对于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来说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很多教师对这方面的技术革新并不了解,他们只能按照课本来授课,使得同学们所学习的内容与就业要求脱轨,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往同一个教学目标上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定期的组织教师去车间实习学习,掌握最新的机械操作技术和技工需求种类,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进行课外拓展,使他们所学的知识时时刻刻紧跟社会潮流,与社会需求和就业要求接轨。

3.3机械基础教学课程的体系建设

机械基础课程是个高校根据机械基础专业培养目标所制定的教学内容,其中也包括机械基础专业的教学顺序,实现机械基础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制定与之相应的教学课程体系。实现机械基础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学课程体系可体现在几个方面: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以及教学大纲一体化。并不是所以的专业都适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机械基础专业综合性特点比较强,涉及到的行业有很多,如力学方面、物理学方面、电子学方面等等,同时涉及到理论性方面知识以及技术性方面知识。机械基础教学课程可大致划分成机械基础专业课程、机械基础文化课程,还有一个最重要课程同时也是机械专业的核心部分,就是机械专业技能课程,在机械专业技能课程中要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对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明确,高职院校依据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该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确定机械专业的大概发展方向,然后有目标的培养。第二,要对机械专业进行岗位分析,确定机械专业在各行业的用人要求,然后制定机械专业的的目标岗位。第三,把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为教学重点,实现机械专业理论结合实践操作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对教学课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任务不仅要有基础理论的分析,同时还要加强技能培训。

4结语

机械基础课程范文第5篇

目前,机械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先模仿,在通过实际的操作进行相应的工件的加工,经过反复的练习,最终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刚开始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到后面往往是学生缺乏主动性。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开启创新的源泉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与自己专业的关系。比如第一次给学生上课,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机械加工的零件或者组装的零部件,或者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做的模型,让学生对机械加工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其次,要向学生阐述本课程的意义及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机械类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断创新,并开发出新的产品,新产品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机械加工。2)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自学,不断夯实其基础知识。老师以问题的方式告知学生下节课的重点,让学生课后有针对性的预习,下次课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预习中未解决的疑问,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基本知识授课时间,增加老师发散性问题的教学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更深入理解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问题的相关知识,拓宽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2训练学生根据已有的零件图进行机械加工的能力

从现有的零件图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零件图,并且零件图为标准的图纸。让学生通过读图可以熟悉制图国家标准中有关图幅、标题栏、比例、字体、图线和绘图方法以及尺寸标注;掌握零件图的基本表达方法、画法与标注以及零件图的识读;掌握零件图尺寸标注、基准的选择、技术要求等。熟悉图纸后,进行工艺的分析,运用实训现场的加工手段,如车床、钻床、铣床、加工中心及相关工卡量具及刀具等,按照零件图加工实物,使学生能够读识常见零件图的类型,如轴类、盘类、箱体类的零件,能进行工件及刀具的正确装夹及量具的使用。

3增强学生对不同结构零件进行测绘的能力

准备一些不同结构的零件,让学生进行现场测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不同零件的测绘方法及使用测量仪器,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零部件的方案,搞清楚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在测绘和加工过程中弥补自己所欠缺的知识,如公差与配合的知识,如何标注及使用技术要求等,同时对量器具也增加了原理及如何使用的了解。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会有较大的收获。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全都按要求完成零件的草图,校核无误后,绘制完整的零件图。这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锻炼非常有实际价值。

4采用互换式分配任务的形式

在完成零件图纸后,采用互换式分配任务的形式:即不同组之间图纸进行互换,然后按照图纸进行实物加工。不同组拿到图纸后,首先检查一下零件图的基本内容;图形、尺寸标注、技术要求以及标题栏是否齐全。然后检查零件图的图形完整性,该图形能否完整地表达清楚零件的全部信息,是否有不清楚的结构表达;尺寸标注是否完备,有无多标或漏标的情况;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标题栏中是否缺少内容。发现问题,找相应的零件图绘图者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零件图完善之后,图纸再在实践中校验,然后实际地进行加工。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图纸中的错误,对于图纸中不清楚或者不完整的情况,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是无法进行加工的。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要及时地沟通,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查阅相应的机械手册或询问教师,变学生被动地听课为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效果将十分突出。

5加工后的实物与原零件之间进行对照

零件加工完成后,学生根据加工的零件与原始测绘零件做一对比,观察两者之间的异同。寻找最终问题是出在测绘上、图形的绘制上还是加工上。各组之间可以进行相应的讨论,发表对出现问题的看法。通过讨论不仅增强学生对零件图的理解与实践加工的联系,也可以相互学习到知识。

6考核方法

可以将每一个项目过程写成相应的报告,针对自己在过程所做的工作、出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自身的体会等所有有关这次实践加工的情况写成书面的报告,交指导老师评阅。教师要对学生的报告给予相应的评价,并按照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期末成绩。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既要客观公正,又要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有对学生给予厚望、尊重、理解,同时再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评价,学生才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创新才能得以发展。

7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