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设计原理

机械设计原理范文精选

机械设计原理

机械设计原理范文第1篇

园林设计、施工与管理三方相互脱节的主要原因

设计方面的问题(1)园林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未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只以甲方提供的原始图纸和有关设计说明作为依据,造成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与基地现有条件和施工现场不符,导致施工方无法施工。(2)园林设计人员有时对工程项目不够重视,采取随意应付的态度,造成设计漏洞多、相关绿化指标模糊不清,容易误导施工方并使其无法施工,以实现园林设计意图。(3)园林设计人员对施工工艺和工序不熟悉,在园林设计布局时对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考虑不周,导致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面对施工现场而无法施工,而施工方按实际调整和多次更改,使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面目全非。(4)用精致的效果图掩盖了质量不高的园林设计,致使设计图纸与效果图相差较大。

施工方面的问题(1)施工方不熟悉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或未充分领会和理解设计方案的目的、设计意图,而急于施工。(2)现场施工人员不按照有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3)现场施工人员不按照园林设计的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如园林植物的配置与种植,设计人员为了使园林设计达到某种效果,采用过多的珍稀而又价格昻贵的树种或是外来植物,但当选购遇到困难或有其它可变因素时,经常被随意替换,从而使原有的园林艺术效果和园林空间的美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现场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不熟悉园林工程的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工艺或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不熟悉在建工程所需要的园林植物,放样随意、种植不按园林设计的施工图纸,特别是一些价格昻贵的树种或是外来植物,而又随意布局并种植,给人们产生一个错觉。

设计、施工双方的问题不论是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作品,还是一个优良的园林工程,必然是设计、施工双方协调、共同合作的结果。若要使园林设计作品或园林工程获得业主的满意,施工方的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和园林设计人员必须到施工现场进行会商,从园林植物的配置、选购、种植等多方面予以介入。但在事实上,仍有设计、施工双方相互之间不协调、不够合作的问题。(1)施工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和园林设计人员未按要求到施工现场进行会商解决相关问题,或者说技术交底不清晰、不够明确。(2)当施工方发现园林设计的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与基地现有条件和施工现场有较大的误差时,仍按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设计方也存在主动性不够、设计变更不及时等问题。(3)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双方缺少沟通,施工人员只凭经验或主观想法施工,与园林设计的意图相差甚远。

园林设计、施工建设与管理三方协调的主要对策

设计意图应贯穿园林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园林工程的施工就是把园林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的园林景观,所以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达到园林设计人员的预期效果,施工方必须深刻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严格按图施工并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作品或是优良园林工程。如清远市区金海湾豪庭居住小区的园林植物配置和种植,设计、施工双方共同参与小区所选用园林植物的采购、放样种植,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了居住小区园林景观效果。管理同样也要贯彻园林设计的理念,要正确理解管理重点。要有创新管理模式的潜在意识,这是打造一个成功园林设计作品和创建优良园林工程的基本条件。又如清远市区某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有园林植物搭配作景,也有园林建筑小品点缀衬托,园林植物的层次感只有通过合理的种植、合理的修剪造型,科学的养护管理,才能使居住小区各个功能区域的园林景观效果较好地表现出来,以体现和延续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

园林设计与施工、管理三方要协同工作、互相配合(1)对设计方面的要求。设计单位必须全面、正确了解和熟悉园林工程的施工工艺和工艺流程,合理设计,以充分体现甲方对园林设计的要求;必须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管线分布及地势走向,合理分布园林植物的种植放样;在技术交底时,应将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向施工方交代清楚;施工前,设计单位应指派本项目的主要设计人员多到施工现场,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要多与施工方进行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减少误会。(2)对施工方面的要求。在接受设计方案或进行技术交底时,施工单位必须了解和熟悉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设计意图;按图施工若是遇到较大误差,应及时与本项目的主要设计人员多些交流和沟通,争取妥善处理。(3)对管理方面的要求。施工单位首先要以科学管理理念的贯穿园林施工的全过程,要想方设法满足正常的工具类、消耗性材料的供应,并在施工现场予以严格控制,以降低工程成本;其次要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方法,以精湛的技术和采用必要的养护管理措施,确保各种乔灌木和花草等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从而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预期效果。

合理做好在建园林工程的资金安排设计、施工双方编制在建园林工程的资金使用计划时,应将预算管理结合到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资金使用过大或资金使用不足的现象发生,而且还可以促使设计、施工和管理三个方面的资金使用计划有序、开支清晰明了。设计是园林工程质量好坏的基本条件。对设计方面的要求:要根据园林工程资金的安排把握好设计档次,合理选用园林工程所需的材料并做好工程成本控制,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程。对施工方面的要求:作为施工方,要事先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对选购园林工程材料、特别是选购工程所需要的园林植物,要控制资金使用过大。

结语

机械设计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施工;协调管理模式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对日常生活及工作环境的绿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园林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园林设计与施工中不协调性产生的原因

1.1设计意图往往忽略实际施工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首先,设计绿化工程时,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很容易忽略施工现场的可实施性,只看到表面的施工环境。园林设计师为了能够创造良好的景观,应追求物种的多样性,力求通过对灌木、乔木等植物的合理搭配和精心设计,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然而在此基础上设计,不能深入探究地质情况,设计图纸中的物种不符合施工现场地质状况等现象,往往导致施工人员很多时候无法完全按图施工,造成园林设计与施工的不协调。其次,一味地追求绿化实时效果,一些本应该重修剪的苗木没能适当地修剪,以致于在追求景观和绿化效果的过程中,苗木成活率不高。总而言之,这种忽略实际施工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的设计意图,不仅导致园林设计与施工的不协调性,还导致工程施工成本大大增加。

1.2设计师过度重视效果图而忽视工程效果

园林设计过程中,在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考察的基础上设计的效果图,尽管拥有迷人的图片效果,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难度过大、不符合实际,因此,工程效果不够理想。例如,在改造道路绿化的过程中,要求设计师在现有道路绿化状况的基础上,丰富植物层次,因此,实际是将中层灌木和2排乔木应用于现有道路绿化中,实现了色叶物种和常绿搭配,这种设计虽拥有迷人的图片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例如,种植灌木,必须大规模破坏原有的模纹,导致连续性在现有模纹当中遭到破坏,无法实现园林设计的预期效果。

2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

2.1在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基础上进行园林设计

园林景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招投标、设计以及施工等,每一个环节对工程整体质量以及园林绿化的效果都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各个环节也处于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针对设计和施工来讲,现阶段,要想提升园林工程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必须增加对该工程实际施工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的考虑。因此,设计师应做好充分的现场勘查工作,全面考虑当地植物市场状况、植物生长环境、地形等因素。同时,同施工专业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在充分了解园林工程实际施工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设计的可行性。因此,设计人员在开展工作前,应当首先进行现场调研,单纯依靠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片以及现场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升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2.2应用设计指导施工

园林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首先深刻掌握设计图纸以及设计理念,同设计师充分沟通,正确理解设计师的意图,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拥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审美水平等,同样的设计图纸会创造出完全不同的园林景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对不同的植物树种、色彩以及大小等进行搭配,从而造成施工同设计目标之间的差异。因此,现阶段,要想提升园林设计与施工的协调性,应积极应用督导制协调管理模式,设计师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充分了解施工进程和某一阶段的施工质量以及创造效果,并根据设计图纸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以及施工途径进行指导,促使园林施工同设计理念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设计师在深入施工现场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给予施工人员相关建议,同施工人员沟通,并及时纠正施工中的错误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应用督导制模式的过程中,设计师同施工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升园林工程的艺术性,为构建出具有意境美的园林工程做出贡献。设计师同施工人员只有同时身临施工现场,才能够从整体上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以及所营造出来的艺术效果。

3结论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对于日常生活及工作环境的绿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园林工程要想实现绿化以及美化环境的效果,必须能够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实现高度的协调性。施工专业人员参与设计,促使设计师充分掌握工程实际限制性因素,从而提升园林设计的可行性。设计人员也应适当参与施工,保证实际施工能够真正体现出设计意图。

参考文献

[1]刘泉.浅谈园林设计、施工与管理三方面的协调工作[J].绿色科技,2014(4)

机械设计原理范文第3篇

人民法院承担着打击刑事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职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独特的、其他部门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80%在基层,80%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基层,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主要是基层法院。因此,基层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人民法院正确应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查找、研究、分析、解决现存问题,显得十分必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基层人民法院要实施好“五个三”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抓好“三项建设”

基层法院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主要有三项,即队伍建设、审判业务建设、形象建设。其中,队伍建设是根本,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决定性因素;审判质量是关键,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本质要求;形象建设是效果,是审判质量和队伍建设成果的直观体现。为此,我院以“三项建设”为“抓手”,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法院工作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县委和上级法院的工作要求。一方面,严格落实了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共计条款近500项,把队伍建设、审判和执行工作、司法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涉法信访、对外联络等各项工作全部量化细化,实行“千分制”考核,并规定凡在工作中出现错案、执法过错、超审限、信访上访案件等重大案件质量和效率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评优获奖。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的实施,使我院各项工作实现了“人管人向制度管人,制度管人向自我约束”逐步转变,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队伍管理体系,不但队伍未出现任何问题,而且涌现了多个服务大局、优质高效办案的先进集体和多名勤奋工作、甘于奉献的模范干警。今年以来,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170,结案1862件,结案率达到85.81%,同比提高了6.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审判工作中把好六道“关口”,确保审判质量。从立案到结案、从程序到实体,严把立案关、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裁判文书制作关六道“关口”,使我院今年的案件质量又有大幅度提高,发还改判案件仅15件,发改率为0.8%,较市要求目标低2.2个百分点,未出现一起错案和执法过错。队伍建设和审判业务建设的加强,使形象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今年以来,我院已收到群众表扬信42封,锦旗27面,表扬电话15个,其他书面及口头感谢180余次。

二、搞好“三项服务”

“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是人民法院必须面对的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基于此,我院坚持搞好“三项服务”,即为全县的经济建设服务,不脱离这个中心;为全县的社会稳定服务,不脱离这个大局;为维护全县群众的合法利益服务,不脱离这个宗旨。我院以此为着眼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在服务全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我们按照县委的要求,以为全县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为已任,把为全县重点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和金融部门服务列入议事日程,并就法院如何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搭建诉讼绿色通道、降低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仅今年以来,我院就审结涉及我县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案件512件,标的额达5158万元,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为全县社会稳定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我院除依法从重从快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外,对群众关心的“三费”案件、“三农”案件、人身损害赔偿以及医患纠纷、劳务纠纷、相邻关系等热点案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今年以来,我院各审判业务庭和执行局先后成功处置涉法信访案件26件,执结积案23件。同时,本着“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加大了民事案件调解力度,今年审结的1233件民事案件中,调解结案711件,调解率达到57.7%,较去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另外,针对刑事自诉案件取证难、矛盾易激化的特点,大力开展调解,调解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地方党政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实现“三项目标”

我院党组认为,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其职能是平纷止争,使诉争的当事人服判息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因此,我院提出了“三项目标”,通过实现目标发挥最佳的审判职能。一是保二争一创辉煌的目标。2004年度,我院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成为近十年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对此,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提出了“保二争一创辉煌”的宏伟目标,并脚踏实地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二是为构建和谐滦县服务的目标。制定实施了《关于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构建和谐滦县的决定的实施方案》,订立了工作目标,出台了工作措施,力争为构建和谐滦县做出积极贡献。三是实现“四无”的目标。“四无”即无违法、无违纪、无错案、无超审限案件,从而促使干警自我加压,勇于拼搏,树立形象。

四、深化“三项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前进的阶梯。为进一步抓好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我院以积极的态度,探索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各项改革。一是深化机构改革和人事改革,营造工作协调,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解决好涉诉信访案件,保护群众权益,经请示县委,于今年初成立了信访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信访接待及案件处理等项工作,使今年头8个月的信访量同比下降了25.5%,信访案件解决速度也大幅度提高。同时,以干部调整的方式,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大胆重用,对不适应工作的中层干部调换或免职,建立了动态用人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今年5月底,我院共提拔调整31名干警,其中提拔使用11名,从而营造了人心思进、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二是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为审判工作提速增效。坚持严格选任、认真培训、科学管理、善于使用的原则,认真落实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今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已陪审案件7件;严格坚持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制度,依法公开审理率和公开宣判率均达到100%;积极探索提高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93%,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平均审限缩短15天;实行了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听证制度,对案件进行“阳光审查”,使群众明明白白打官司,今天已召开听证会12次;落实了证据交换等项制度,确保当事人充分实现诉讼权利。三是深化执行改革,消灭“法律白条”彰显公平正义。为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缓解执行压力,进一步完善了债权凭证制度。今年以来共发放债权凭证78件,涉及标的额84万元。同时,为全面提高执行局应急出警的速度和效率,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等问题,于2004年11月设立了“执行110”。今年以来,“执行110”共接警106次,出警106次,出警率达到100%,共执结和部分执行案件97件,执行标的额161.93万元,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

五、落实“三项措施”

机械设计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

1机械设计的技术分析

1.1初期计划设计

当客户订单被传送到设计师手中以后,设计师需要及时开展初期计划设计工作,要求设计师充分分析机械部件特点、结构等因素,对相关部件的作用以及运行环境等进行充分的掌握是提升设计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关键,也是机械产品质量和性能提升的基础。

1.2设计方案

在实际加工机械产品以前,对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和优化是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才能够提升机械设计、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可以促使机械产品在加工的过程中效率更高,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机械产品进行制造,可以更加符合客户需求,同时功能也更加完善[1]。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在展开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全面阐释机械设计产品的性质以及具体运行原理;其次,对设计产品的结构进行优化,提升结构合理性,在这一过程中,还必须保证相关机械部件的外观符合要求;再次,保证较高的契合度产生于机械产品结构和运动方式之间,二者的高度一致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机械性能;第四,在对机械零部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相关饲料的合理性和清晰性,从整体上对机械产品零部件进行把控;第五,对设计思路进行理清,并在此基础上对机械产品设计图纸进行设计,确保设计图纸内容拥有较高的逻辑性,同时可以同客户的需求高度相符;最后,设计机械产品以后,应加大检查力度,将机械产品的性能、结构作为检查的重点。

1.3机械设计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机械设计技术飞速发展,其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极大的推动了机械设计领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各个领域在对机械产品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这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充分应用的背景下,极大的转变了传统的机械设计,而创新成为相关设计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现阶段,机械产品已经逐步开始向系统化、微型化、智能化以及模块化等方向发展,相关产品的功能也更加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实际设计前,设计师需要对计算机进行充分的应用,通过模拟设计展开对产品的预设,在对产品运行进行模拟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特别软件进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产品的性能以及运行原理可以得到有效模拟和推理,设计师可以对机械产品实际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观察,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设计进行完善,将产品的性能以及质量进行提升,在对这一设计方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提升了机械产品加工的效率,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节约,重复加工的现象可以有效避免,机械加工的成本有效降低。

2机械制造的技术分析

2.1机械制造技术特点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多个领域中都开始广泛引用机械制造技术,因此机械制作技术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机械制造领域发展的过程中,该领域相关技术已经接近成熟,并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但是从我国该领域内部发展条件来看,不匹配的现象产生在了机械制造技术与机械产品之间[3]。新时期,我国机械进行制造技术领域在发展中,必须努力实现对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创新,通过淘汰老旧制造技术,不断实现机械产品的创新和功能的完善。在推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应将其同工业技术进行紧密的融合,实现互相促进的目标。相关机械制造技术研究人员应从工业发展的规律出发,不断在机械制造技术中融入新兴技术,促使生产效率在机械制造中有效提升,高效完成机械设计目标。在对机械制造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充分整合多项机械技术,机械产品的系统性对其性能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努力完善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途径和具体产品性能,为提升我国相关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和科技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领域正面临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在对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中,我国已经取得了“制造大国”的称号,在世界的机械领域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在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的研究过程中,还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努力促使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等特点在机械产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确保我国这一领域始终处于先进地位,提升机械制造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量[4]。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应努力引用先进技术提升机械产品质量,延长其使用时间,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技术、设计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工作人员应加大实践力度,在实际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综合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对械制造产品的可靠性以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有效提升机械设计技术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合理设计,可以优化机械产品结构,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也将反过来推动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二者拥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刘朝阳.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122.

[2]徐彬,姚会存.关于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应用关系技术探究[J].东方教育,2015(5):424.

[3]张宪民.荟萃常规与现代设计精华引领现代机械设计新潮流———评《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8):247-248.

机械设计原理范文第5篇

当前,市场经济竞争的实质,是行业人才的竞争,具体来讲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而高职院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地与摇篮,理应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职业水平。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在教学中片面重视专业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人才质量的优化,因此必须大胆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更优质的机械设计人才。文章就注重机械设计教学改革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

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0引言

创新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源动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机械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专业,而当前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从而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改革机械设计教学方式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1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是高职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基础课程,教材内容繁杂、概念很多,对学生来讲有很大的学习难度。因此,为了实现让学生学会、想学、易学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摒弃以往的以教室为场所、以教师为主体、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积极营造出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敢于回答、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应强调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心理方面,还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机械设计知识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从而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融为一体。在高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依照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恰当选用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或启发式教学。比如,在学习机械设计课程中与“带传动”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讨论式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充分讨论之后,每一个小组会选派一个代表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大家,教师应及时总结、点评小组的讨论学习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为所有学生都提供了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可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思考与分析教学内容,从而可从全新的视角看待与分析教学知识点,可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提纲为教学主线,将知识点作为教学中心,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获得结论的教学流程井然有序,不仅完全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机械设计课程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改革实践教学,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及实验演示教学,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因此,机械设计课程教师应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积极转变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提供新途径。

2.1建立模型,机械陈列室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且鲜有机会接触机械,因此他们对机械的认识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机械概念,并使得他们对机械创新有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及模型教具进行演示教学外,还应在实验室中建立专门的模型、机械陈列室,将典型的、能彰显出创新意识的机构实物、机构模型、机械等摆放其中,让学生在拆装与观察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掌握机械的主要结构,并能较为精准地掌握机械的关键技术、运动方案及工作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造新机械的愿望。

2.2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是机械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其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演示试验,且都属于验证性试验,这种单调、乏味的实验形式难以激起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更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化。为了真正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学以致用能力、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大胆创新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把实验分成创新型、综合设计型、基本型3种。其中,综合设计型与基本型实验是为所有学生设计的,而创新型实验是为有能力、有需求的学生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多种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3改革课程设计方法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课程设计是教学的最后环节,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借助实践能力与设计能力来展示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实践能力及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大胆改革设计题目,除了保留传统的“减速器”设计题目外,应添加“简单机械设计”题目,引导学生结合题目到实训中心或机械厂观摩小型机械,探索机器的运动原理与结构,把优化设计、CAM/CAD设计应用到课程设计过程中,因为设计题目和工程实际结合较为紧密,再加上先进设计方法的引入,就可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创作空间,可较为容易地激起学生的设计热情,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快速培养。

3结语

经过几年的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获得了一些成就。机械设计课程教师应坚持教学改革,将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最终使得学生都能成为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露,武卫,郭晓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36-37.

[2]张明容,王丽,李长玉.“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证研究—基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视角[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