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原理课程

机械原理课程范文精选

机械原理课程

机械原理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专业;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

自动控制原理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基础课程,是控制类课程的核心,该课程与机械工程实际密切相关,课程教学中必须与机械类专业其他课程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对该课程引起足够重视,使该课程成为机械类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为了掌握塔里木大学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各种问题,也为了获得学生对该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选取更实用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等,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机械类专业学生学好这门重要的控制类基础课程。为此,对塔里木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三个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进行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师以此为重要依据,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问卷调查内容的拟定。

结合机械类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际,设定如下的调查题目:大家认为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如何?大家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大家认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知识点?大家的自动控制原理作业是如何完成的?大家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时,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大家希望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大家学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大家自己是采用哪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请大家列出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收获?请大家列出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上这些调查题目,针对不同内容,有的给出了选项供学生选择,有的是让学生自行根据实际填写,通过问卷调查,充分挖掘学生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二)问卷调查的发放和回收。

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三个机械类专业已经学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班级发放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由学生自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三个机械类专业各发放30份调查问卷,一共90份调查问卷,教师督促学生全部交回调查问卷。

(三)问卷调查的分析。

1.课程重要性认识方面。

大部分学生都明白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重要性,都懂得该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控制类课程的基础,都能从心底里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感觉该课程理论性太强,感觉好像在学数学,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这些学生来说,对该课程重视不够,甚至对该课程有抵触情绪,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能重视这门课程,有学好该课程的强烈愿望。

2.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大部分学生表示,该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课程对数学知识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必须先要翻阅数学课本,重新温习微分方程、函数、向量、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反变换、傅里叶变换、复数、矩阵等数学知识,所以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往往由于数学的问题,导致该课程上课时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该课程。还要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在该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有结合图形分析,该课程的教学中,很多知识要通过图形讲解,分析问题也要涉及到画图,很多学生厌烦画图,所以学生感觉图形分析也是本课程的难点之一。

3.课程最难的知识点。

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根轨迹分析是课程最难的地方,因为根轨迹分析法比较抽象,概念不好理解,首先要画出根轨迹图才能进行分析,画根轨迹图必须要熟悉大量的绘制根轨迹的规则,学生对这些绘制法则比较模糊,理解不透彻,导致很难画出准确的根轨迹图,会影响对系统的分析。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另外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是系统的设计与校正,设计的步骤学生好理解,关键是系统设计中用到校正,学生不易理解校正的具体应用。

4.课程最感兴趣的内容。

学生普遍对该课程中自动控制的应用最感兴趣,学生普遍关注的是自动控制系统如何运行的,如何发挥出自身优势,如何能减轻人的劳动力。学生对自动控制的应用充满无限遐想,心里想着,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想办法引入自动控制,以提高效率,减轻人的劳动。

5.期望采用的教学方法。

考虑到自动控制原理的图形多、公式多、分析方法多等特点,学生们普遍表示,该课程的教学中不能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地讲概念、推导公式、介绍各种系统分析方法等,必须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表示,教学中要多举实例,每章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希望教师把每章的知识点能进行梳理,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对每章知识点进行视频表述,方便学生业余时间观看学习,在该课程的实验中,要改变单一的传统实验模式,可以在实验中引入仿真,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课程学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习该课程主要靠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大部分学生课后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完成以后就不再看书,对该课程的学习投入不够。将近一半的学生能进行课前的简单预习,极个别学生课前根本不预习。课程作业基本都是按照教师讲的解题方法或者参阅教材上的例题,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很少深入思考,极个别学生作业不会做,也不认真思考解决,为了完成任务而抄同学作业。

7.学完课程的收获。

学生普遍表示,学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懂得了自动控制的概念、组成、类型、应用、要求等,明白了自动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学好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因为很多的机械设备在工作中离不开自动控制,所以必须了解自动控制的最基本内容。学完该课程,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步骤,也学会了基本的判断自动控制系统能否稳定的方法等。学生在脑海里能把机械工程实际和自动控制联系起来,树立了机械工程背景。

8.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大部分学生建议该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讲课本理论知识,要多介绍自动控制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要把该课程与机械工程实际结合起来,要多讲解自动控制案例,在课程教学中要利用好板书和多媒体,两者要良好结合,在课程实验中增加最新的仿真软件,来学会用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把自动控制系统的前言知识和科研成果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扩展视野。

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针对在问卷调查中分析总结的问题,结合教师从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经验,对机械类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好该课程,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一)课堂教学采用案例讲解和微课教学模式。

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多查找机械工程实例,把课程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机械工程背景,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和学习热情。针对学生对每章知识点把握不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辅助,把每章重要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对微课很感兴趣,除了在课堂上每章结束给学生通过微课总结,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视频,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要针对学生学习该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对难的内容要反复讲解,教学中要及时给学生补充复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方法上,要给学生正确引导,要让学生每次必提前预习,特别是涉及到数学知识时,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先预习回顾数学知识,做到课堂听课时心中有数,能跟上教师的讲解节奏。要重视课程的作业,及时布置典型作业题,及时批阅,及时讲解作业题中发现的问题,使作业成为检验学生所学的重要依据。

(二)实验教学中增加系统仿真。

要改变传统的实验台接线验证实验原理的简单实验模式,在自动控制实验中增加计算机仿真,给学生提供新颖的实验模式,提高学生实验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仿真来进行系统仿真分析和设计。

三、结语

通过在机械类三个专业学生中进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问卷调查,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好该课程,为学生后续的机械专业课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买买提热依木•阿布力孜.民族班“自动控制理论”课程问卷调查及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2:23~24

机械原理课程范文第2篇

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普遍理科基础较差,畏惧数理化教学内容。在上“机械基础课程”前期没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课程基础做铺垫,没有基本的机械概念。

2.该课程仅安排了32学时,教学内容囊括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课程没有安排同程的实验教学环节。

3.同其他艺术类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相比,学生认为本课程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二、改革理念、思路及目标

课程改革理念、建设思路与目标如下:

1.明确教学定位,确立教学大纲。适应浙江省机械行业发展对工业设计的需求,确定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与深度,建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2.探索立体化教学模式和方法。鉴于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类特性,在教学环节中更需要精心设计为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教师讲授+基于团队的实验讨论互动课+基于团队的实验研究项目”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多方位的课程考核指标体系。

3.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体现理论、技术、实践有机融合的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以“课堂教学+讨论互动+动手实验+项目研究+课程设计”立体融合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4.将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并借助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设计的能力。

5.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分组进行教学,按组分配任务,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强化能力、过程考核,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生平时成绩比重,将期末考核转变为章节考核。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相互结合,形式上做到有机统一、相互渗透。

三、课程改革内容

首先,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对机械产品仅进行外观设计而非结构设计与功能设计。该专业需要了解机械产品的运动原理与设计原理,而非原理性的设计机械产品。因此该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应普及常见机械结构的运动原理及相关的实际产品形式。更多地体现对机械部件的科普介绍,而非进行机械原理的理论公式化推导。同时要灌输机械设计及机械产品质量的把关参数,如刚度、强度、安全系数等。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培养的教学思想。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团队配合,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机电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实际过程中,针对具体设计目标开放性加入工业设计元素,使学生真正体验理论与自身专业实践相结合,改善教学效果。

再次,在已有的实验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出相关的具体实践项目,结合项目实施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熟悉工程项目的一般流程,培养锻炼学生团队精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可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和知识创新,建立课堂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联系,展示“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和“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最后,体验型讨论课互动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机械类课程教学方式接近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形式,消除学生对数理化课程的枯燥感。基于团队的讨论互动课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基于已有的实验器件,结合实际运用需求确定项目主题,查阅资料、分组讨论,上台讲演、提问答辩和评价考核等环节,学生可主动参与教学,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成果。通过两个小组同题进行竞赛,师生互动提问答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知识的主人。基于以上课改内容,其重点大多也是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工业设计专业机械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是针对工业设计特点增加的教学环节,其教学模式教一般实验课程更具有开放性,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设计基础理论体系丰富,且具有很强的工程技术针对性,其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综合运用抽象与具体、逻辑与感性、演绎与归纳等多种思维方式。然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理论推导、抽象概念的接受能力相对薄弱。故而要求授课教师采用有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深入探究意识。

(2)开放式与项目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现有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实验课往往是验证性的课题,老师演示居多,学生模仿为主。这样的实验课对学生的锻炼与吸引力很差,因此需要在锻炼学生实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性与设计性的实验内容,这将是教师团体需要花费巨大精力的环节。所提出的新型实验还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与能够投入的实验经费等多种因素。

机械原理课程范文第3篇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实验、机械设计实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将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创新设计相结合,并与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更好地融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与制作相结合的目的。“1+2+3”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一条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主线;两种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三个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相互促进,课内设计训练与课外科技创新相互促进。为保证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主线,在硬件条件上,学校陆续投入一千多万元扩建一个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扩建后的校内实训基地有专用机械创新设计部分,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增加了多项综合训练性实验,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一方面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自己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项目;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筛选出能力强、兴趣高的学生进入课外开放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通过这些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担任科研助理工作,来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用以带动实践环节中更多的学生,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基础课学习期间就得到初步的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训练。近几年,辽东学院学生已经完成了《硬币分拣机》等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项;参与的教师科研项目有《渐开线指状齿内啮合球形齿轮传动设计及仿真研究》等5项。借助创新设计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课内设计训练与课外科技创新相互促进。

该院注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融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与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融合。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设计中利用机械原理课程学到的理论知识构思合理的机械传动方案,合理选用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等,并进行传动参数的计算确定;同时利用三维软件设计及仿真,3D打印加工等。充分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通过学生自拟创新设计题目,避免了多人一题、多年一题的传统设计,真题真做,并将课程设计延续至课外科技活动,这样避免了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计时间限制,也使学生得到从设计、采购、制作到调试的完整锻炼,全方位培养学生创造才能,提高了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学生研制的《弯扭组合试验机》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健身按摩椅》、《节能剪草机》等多项设计荣获省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钢丝矫直机》已经形成产品投入生产;《手动压塞机机头组合体》等多项设计取得了国家专利。这些优异的成绩更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有效地形成了“1+2+3”的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

机械原理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字:多媒体CAI课件应用

信息技术下如何借助现阶段的多媒体技术,从而是教育教学服务,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点。机械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必须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加强教育教学的效果成为当前机械教学改革的重大的尝试。

1多媒体技术对机械教学的优势

1.1可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作为当前信息技术的代表,通过其视觉、听觉等方面的综合冲击,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如PPT软件,作为幻灯片的制作,从而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可发挥其想象的教学平台。然而在实践当中很多老师只是简单的将其看成是一个板书的地方,让原本枯燥的机械课程变得更加的枯燥。通过PPT软件我们可以加入很多的图片和视频,从而给学生更为亮丽的课堂体验,如在机械教学中的焊接和铸造工艺讲解中,如果单纯的采用口头教学的方式,学生对该课程的印象不深,不利于以后的实践教学环节。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课堂跟更加的生动和形象,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2更为直观的呈现机械教学内容

在机械教学当中存在很多的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通常都很抽象,如果简单地采用讲解机械原理的方式,则很难让学生明白。但是通过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可直观的将原理转变为清晰的图像或者是视频,并结合具体的应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该原理,从而大大的加强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如在讲解平面连杆结构章节的时候,教师则通常准备会让学生作图,但是单纯的作图很难,需要对其原理等进行深入的理解,对此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查看其原理,从而知道其基本的性质和其死点的位置。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双曲柄的变速运动的全过程。

1.3可有效的化解其中的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针对机械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是机械课程教学的关键。对此,针对这部分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更好地实现和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是关键。如在讲解开线齿轮传动方面的知识时,其教学难点是渐开线的性质和形成及渐开线齿廓的啮合具有的特征。传统的方式则通过挂图的方式,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但是,通过多媒体则可直观的将渐开线的形成过程直观的体现出来。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再给学生详细的讲述渐开线的知识,从而使得该知识点更形象和具体。

1.4可有效的活跃课堂的气氛

多媒体课件可激发学生对机械课程学习的兴趣,并充分的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全心全意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对机械课程的学习当中,并积极的在课堂开动脑筋思考。而这些效果的取得都是采用多媒体技术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声、文、图等的冲击,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加的有趣、融洽,并使得原本枯燥的知识在这种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2CAI课件的制作

要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优势,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获取更大的收益,还必须要最好对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对此,本文对CAI的制作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2.1选题

设计作为任何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第一件事情,其关键在于做好对其设计主题的设计和制作。而在机械教学当中,我们要明白不是任何的教学内容其都要放到多媒体课件上面。因此,选题成为关键,如果稍微选择不当,则很可能出现宣兵夺主的可能,并在教学中带来反面的效果。在对课件进行设计的时候,其首先要充分的明确其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内容,深入的分析这部分的内容其是否有必要做课件,同时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可取得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追求多媒体而采用多媒体。通过对教学的总结,在机械课程当中本文以为以下几种情况适合:第一,抽象的用一般教具表现效果不佳的,如《机械制图》中的“旋转剖”、“斜剖”、“复合剖”、“圆柱相贯”;《机械基础》中的“液压传动”、“平面连杆机构…‘棘轮机构”;《工程力学》中的刚体受力断裂情景等。第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传统方法学生难以理解的,如《机械基础》中的“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以及各种机构的运动形式等。第三,受时间、场地、空间等约束的,如《数控车床的技术及应用》中数控车床的编辑、空运行、自动、手动、换刀、对刀等面板操作部分等。

2.2设计流程

课件设计的流程主要中其设计的环节。对课件的设计环节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根据选题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中的各个难点、重点等分成不同的细小的基础单元;第二,更具其不同的单元的内容,从而确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媒体进行呈现、呈现的顺序和时间等,并确定各个单元衔接的地方,从而形成一个交互的网状的课件。而对学生系统的设计,其主要包括教师、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等因素组成,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看成为一个系统的设计的过程。对课件的设计也必须要紧紧的结合目标、大纲和对象等设计,从而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当中的辅助作用。

2.3脚本的编写

脚本作为课件设计的主要的依据,编写的好坏将直接决定课件的应用情况。因此,在对脚本进行编写的时候,其必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并充分考虑教学的目标和独对象,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单元,然后将各单元要表现的内容划分为若干页,各页的内容可由图、文、声、视、动画等组成,最后根据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结构,设计各单元之间的链接,从而合成一个完整的课件。

2.4制作平台的选择

对CAI课件制作的软件较多,如我们常见的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irector,Actional,ToolBook、几何画板、方正奥思、宏图等。但是总结起来对平台的选择必须要满足以下的几点原则:第一,必须满足对课件设计的功能要求;第二则是操作要简单;第三则为可节省设计的时间;第四则是其必须要有很强的交互性。

3结语

总之,对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代表,对其应用要充分认识其定位,不要以为的为了多媒体课件而进行设计,要充分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杜机械教学的辅助的工具,其不能作为主要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多媒体。

参考文献

[1]孙艳红.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6:10-11.

[2]王利华.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机械教学当中的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2:51.

机械原理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拆装;实验室;设计;教学思考

1前言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研究油气和城市燃气储存、运输及管理的一门交叉性高新技术学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系统思维、国际视野,能够从事油气田地面集输与处理、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装卸、燃气输配以及相关行业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管理等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在油气储运过程中,设计泵、压缩机、换热器等设备及机械的应用和管理[1-7]。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校区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逐步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综合教育转变。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油气储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校区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油气集输教学拆装实验室建设的意义、方案,并对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探讨,以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2油气集输拆装实验室建设意义

油气集输拆装实验室建设的初衷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熟悉典型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的结构特点以及相应的工作原理,了解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各零部件间的配合及装配关系。典型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的拆装可以使学生直观感知、理性认识设备及机械结构的重要方法,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等实践教学环节,来提升油气储运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拆装学习提高学生对典型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的拆装操作技能、装配原理、设备及机械构造及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及读图等综合能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油气集输拆装实验室建设在油气储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意义重大。具体如下:

2.1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由于教学设施等条件限制,从未接触过现场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的学生在上课时,往往无所适从,对于典型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的理解认识不足。利用拆装实验室教学可以使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之前知识仅停留在纸面上的不足。区别于传统意义上“老师在课堂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的教学模式,拆装教学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动手解决问题,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设备及机械实际联系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2.2强化理论知识,夯实知识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通过拆装操作可以更好地对之前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从而使不同油气储运课程之间实现融会贯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再知识单纯的点,而是将之提炼融合为知识树,如学生通过典型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拆装实践加深对《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课程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油气集输拆装实验室建设方案

目前,油气储运工程设备及机械拆装是借助于其他专业实验室进行的,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该实验室以炼油化工相关设备为基础,而油气储运工程的主要设备及机械为各类油气站场的相关设备及机械,所需要的设备及机械多为各类油泵、压缩机、阀、计量仪表、炉等,所以拆装的对象存在较大差异;其次,在拆装的过程中要求不同,该实验室的拆装教学重在掌握各部件的具体形状尺寸及拆装检修,所以需要安排大量的拆装零件绘制课时;而储运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们掌握各种设备及机械动作原理分析,教学内容差异性大。为了使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同学们切实达到专业拆装实训的课程要求,满足校区对油气储运工程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现需要对油气集输拆装教学实验室进行建设。根据目前现有条件,油气集输拆装实验室安排在储运厂房,已到位拆装设备及机械有双吸泵、多级泵、IS泵、闸阀等,设备类型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掌握油气集输设备的拆装实验操作技能,必须增加新的设备及机械,采购计划明细见下表1所示。

4典型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拆装课程的教学方式

油气储运工程设备及机械拆装教学主要给学生展示油气储运工程相关设备运行动作原理,训练学生实操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基本目的是通过对典型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的拆装,充分掌握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典型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拆装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拆装实践交互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原理讲解、设备及机械拆装程序以及步骤演示等,循序渐进地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指导教师课前,需要根据具体的拆装设备和过程,记录拆装教学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指导,为拆装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撑。一般认为拆装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其中不安全状态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反映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方面的原因,包括物、作业环境潜在的危险,如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有缺陷(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面罩、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生产场地(环境)不良等。而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人为错误,包括引起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也包括应该按照安全规程去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不安全行为反映了事故发生的人的方面原因。不安全行为如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和不安全装束等。拆装作业的主要风险是: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为了课程的顺利进行,通常在进行拆装前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到拆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做到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安全地完成拆装学习。其次,学习和了解各种拆装工具的使用,尤其是对于某种特殊部件拆装的专用工具的学习,方便学生更好地完成拆装过程,同时增加实践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再次对于典型油气集输设备的拆装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先学习阀门的工作原理,通过实物现场演示了解阀门的工作原理,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发明的拆装原理及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再进行阀门的拆卸,尤其注意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拆卸的先后顺序。同时拆卸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合作能力,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拆卸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演示讲解,但主要过程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完成拆卸过程。完成阀门的拆装后,再完成塔设备、泵、压缩机等机械的拆装。

5典型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拆装教学思考及探讨

5.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拆装学习的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将教学流程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这种逆序创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8]。拆装教学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以及将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动手拆装之前,指导教师要首先对拆装设备的结垢、原理等内容进行梳理,引领学生集中进行理论知识复习回顾,把与拆装现场相关的、重点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根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将拆装内容进行分成设备(塔、罐、换热器等)、机器(泵、压缩机等)及阀门等三类。拆装教学之前,要求学生明确自己在每一个典型设备拆装环境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完成的学习任务,鼓励同学们分组合作,每一组形成包括设备、机械及阀门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的团队合作能力,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一人动手,全组观看”的现象出现。

5.2优化拆装教学内容,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拆装教学过程要求教师除了能熟练地掌握典型油气集输设备及机械的原理及结构特点外,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拆装教学的备课非常重要,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教师到设备检维修或者制造厂进行系统的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实操水平,使“双师型”师资力量成为教学的主流。另外,也可以通过企业聘任的方法,邀请有经验的现场工程师给学生进行授课,提高教学效果。

5.3结合仿真动画,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生拆装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仿真[9]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和了解设备及机械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零部件组成、装配关系等,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仿真不能代替现场的拆装教学,拆装教学可以让使学生通过设备及机械实物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作用以及如何与生产实际结合应用,从中了解到自己的知识盲区和应用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