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SNS社区高速发展过程仍在持续。同时,其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普及率也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比例。而门户网站、传统的BBS论坛及其他各类网站,以及资本市场、行业专家等均看好SNS的前景,并积极拓展或投资SNS服务。

然而,SNS在迎来高速发展时代的同时,也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各类SNS类网站不断涌现的同时,却面临着盈利模式的探索和获取收入以支撑发展的难题。为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SNS站点/频道发展状况,深度洞察、挖掘SNS发展前景,辅助SNS市场参与各方的运营和营销决策,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与互联网社区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康盛创想(Comsenz)、中国站长俱乐部共同推出了《2010年中国互联网中小网站运营调查报告》。

2/3站点年收入万元以下,凸显严峻生存状态

DCCI中国互联网SNS发展状况调查中,网站营收及盈利情况结果显示,在被访的站长中,其所在网站实现收入的比例占57.8%,而无收入的比例为42.2%,可见近6成站点实现了收入。站点盈利来源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比例高达50.1%,其次是占比为12.7%的游戏收费盈利模式,此外,11.6%的网站以电子商务形式盈利。可见,广告是网站收入主要模式,其他被访站长所采用的盈利模式丰富多元,但还未有与广告相媲美的模式。

中小网站营收有待进一步改善,三分之二站点一年收入万元以下。DCCI调查结果表明,66.3%被访站点2009年全年营收在1万元以下,17.8%的站点年营收在1万-5万,年营收在10万以上的站点仅7.3%。被访站点生存状况依然严峻,中小网站营收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Note:本报告所调查的站长均为使用过SNS软件的中国范围内的中小网站站长。

SNS服务成中小网站标配社区游戏为最热门商业模式

六成站长表示SNS平台对拓展网站用户数量的作用明显。在被访的网站站长中,71.5%的站长表示已开通SNS服务,SNS服务俨然成为中小网站标准配置。整体来看,SNS平台对网站价值多元,各种作用较为平衡,60.9%的站长表示其拓展网站人脉、增加网站用户的作用最为明显;提供站点趣味性居次,占55.9%;增加网站粘性、使网站用户联系更紧密分别占53.8%和53.6%。

关于站长对所属站点SNS商业模式认可度调查显示,社区游戏成为站长最认可的SNS网站商业模式,但不能忽视相册相关的盈利模式。62.5%的站长认可基于SNS网站人际关系推出社区游戏是SNS商业模式;其次,59.6%的站长认为SNS服务仅是网站的辅助模块或频道,为主站增加粘性而已。另外,电子商务和广告投放,也是站长们认可的两种SNS网站商业模式,而虚拟物品销售认可度在各类商业模式中占比较低,仅为37.8%。

但本次调查发现,SNS用户经常使用的两大SNS功能分别是日志(68.9%)和相册(58.4%),音乐(51.3%)和游戏(49.0%)的游戏娱乐类应用分别排在SNS用户最常使用的SNS功能的第三和第四位。站长们对游戏模式的高认可度与SNS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并不一致。其中,音乐涉及版权问题,中小站长可能无法大力发展,但相册却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相册的发展有待站长们的重视。

游戏娱乐类应用普遍手机类型未来呈井喷态势

对SNS第三方应用类型使用情况分析可知,游戏娱乐类SNS第三方应用使用最为普遍。86.3%的站长表示正在使用游戏娱乐类三方应用,而内容分享的使用比例仅39.8%,不足游戏娱乐的一半。测评和实用工具类三方应用分别以34.7%和29.3%的使用率分居第三和第四位。

然而,对网站最希望使用的第三方应用类型统计显示,42.4%的网站表示未来最希望使用手机类第三方应用,理财、交友类、资讯和使用工具分别以32.8%、32.3%、31.9%和31.4%的比例居网站未来最希望使用的第三方应用第二至第五位。这与当下游戏娱乐类应用居首位的特点截然相反,对未来预期中,游戏娱乐与测评处在垫底位置。手机类第三方应用虽然得到站长们的认可,但在SNS用户中手机类应用却并未得到较多的认可。这并不意味着手机类应用未来前景黯淡,以手机较电脑更高的普及率、手机智能化的趋势等因素相比,未来SNS用户对手机类应用的需求,必将出现井喷态势。

此外,功能、操作性和智能化是网站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DCCI 2009中国互联网SNS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62.5%的站点表示全面的功能、灵活定制和第三方应用扩展是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59.6%的网站表示操作方便、快捷及用户体验和界面是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而是否是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升级运营的可用性是另外56.7%的网站考虑的主要因素。

不同流量站点选择SNS的功能及考虑因素差异化明显

高流量站点重视软件操作和用户体验,低流量站点最重视软件功能。不同流量的网站选择SNS软件考虑因素侧重点存在差别。日均PV在10000以上的网站中71.7%看重SNS软件是否操作方便和用户体验,其次是软件的增值产品体系;而日均PV在1000-10000和1000以下的站点最为看重的是软件的功能、第三方扩展,占比分别为59.1%和65.4%。

高流量网站倾向计划使用实用工具和交友类应用,低流量网站更喜欢多媒体类应用。日均PV10000以上的网站中,计划使用实用工具、交友类和理财类三方应用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1.5%、56.4%和43.6%。而日均PV在1000以下的网站,计划使用多媒体类(50.6%)、交友类(47.4%)和实用工具(46.8%)几类三方应用的比例靠前。很明显,日均PV在10000以上的高流量网站倾向计划使用实用工具和交友类应用,而日均PV在1000及以下的低流量网站更喜欢多媒体类应用。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报告 披露 调查

一、导言

    199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Internet的用户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1998年初Internet用户突破1亿,1995年5拢澜缟贤耸汛?.7亿多。 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达890万,WWW站点数约15153个……不久前,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财富》论坛第六届会议将2000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网络经济”,与会的500强企业巨子们纷纷表示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网上,有些还拟出了精确的时间表。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对自己在线和非在线客户有所区别,对前者实行各种优惠倾斜政策。这些制定未来市场游戏规则的巨头们的行动,以及各国政府加速出台的网络化进程计划预示着网络经济的全面启动。使用Internet为工具来交流公司信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让信息使用者们感受到的影响和变革之一是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变。

    在国外,1995年美国证监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查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条件。之后许多国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这方面的动作。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发展很快。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以某种形式其财务报告。为能很好地适应网上报告的发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度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它委托有关学术团体专门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的研究报告,被认为是IASC进行网上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先导。

    在中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披露其1999年度的财务报告。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 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Internet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沪深两所网站的访问人次和年报的点击数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对网上披露方式的关注和认可。可以预见,通过Internet披露财务信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和技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响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改进经营;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信息,支持其决策。因而,了解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现状,查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乃至财务会计发生怎样变化的任务已现实而急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调查问题和数据收集

(一)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在有关上市公司排行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调查对象,按网上搜索与观测渠道的不同分为三组:

1.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简称“沪市最佳”。

2.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简称“上证30指”。

3.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简称“大陆百强”。

(二)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使用条件与水平。了解调查对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具备使用互联网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条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视程度。了解调查对象对在各自网站中披露财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公司利用各自网站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4.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

5.审计信息的披露。了解调查对象如何进行审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利用网上财务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数据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网上测试和观察方法进行。

1.分别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 China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速查手册》提供的网址,对调查对象在线网站进行检测。

2.通过28项指标对上述六方面调查内容进行分项检测,指标设计见文中调查表。

3.本次调查网上测试时间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调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网址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联接、沟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通过“网址”与“进入网站”两项指标的测试,说明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与水平。

    1.网址。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发现沪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仅为30家,占83.33%;通过Sohu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 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有网址公司仅24家,占24%。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国95%(Delletal,1998)、英国92%(Lymer,1997),除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两组调查对象还低于爱尔兰37%(Nianih Brennan,1998)。

     2.进入网址。根据调查对象网址,测试能否顺利进入各公司网站。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有网址,但无法进入;部分公司有网址,却无法找到公司网站(可能网址有错);能够顺利进入的比例三组分别是:沪市最佳组75%;上证30指组33.33%;大陆百强组20%。

(二)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设置“网上信息的主要类型”、“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两类指标,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在自己的网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财务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对在互联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1.各公司网站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新闻、股票与投资、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信息反馈、企业文化、人才招聘、网站图、娱乐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简介)、产品或服务介绍,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网上信息即为财务信息。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财务信息,具体比例是:沪市最佳组55.56%,上证30指组80%,大陆百强组50%。

     2.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醒目程度关系财务信息在“争夺眼球”之战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本次调查将在公司网站首页中有独立财务信息链接或经1-2次点击即可发现财务信息标识的列为醒目。结果发现:沪市最佳组为29.63%,上证30指组为30%,大陆百强组为30%。而不易发现或很难查找的多为网页中没有单独体现财务链接,如海尔公司将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股票信息栏中,还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资栏或新闻栏中。

(三)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

    我们发现三组调查对象中,部分公司按现行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沪市最佳组7家,占46.67%;上证30指组4家,占50%;大陆百强组5家,占50%。其他公司则大大缩减披露信息的数量,对信息披露形式也进行了重新选择: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多为原报载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贝);有的公司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如前述海尔公司仅在股票信息区列出主要财务指标表,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东权益”“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虽以往的研究均说明财务报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但本次调查未见有公司单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公司财务情况。许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将报表略去,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财务信息。这种在无强制要求和监控状况下进行的网上报露,反映了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自然心态”,但大大简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导致竞争劣势的考虑,或单纯简化或便于下载之目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公司同时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财务报告。

(四)网上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

    对现有网上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主要通过“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审计信息”、“有无信息安全说明”。“是否可比”等指标进行检测。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会计规范要求为准,我们认为,大大简化和省略的财务披露将有可能对用户准确理解和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形成阻碍,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或发生潜在问题。第二,“有否披露审计信息”和“有无信息安全说明”主要针对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检测结果,渡蠹菩畔⒌墓驹?3%以上,其中:沪市最佳组11家,占73.33%;上证30指组6家,占75%;大陆百强组8家,占80%。信息安全说明在三组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说明网上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仍无保障,存在应用财务信息的风险。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财务信息,有的则没有提供。总的看来,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径基本一致,后者则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网时间不一之故,新建网站公司有些没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审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项检测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审计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简要说明”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审计信息,其中:沪市最佳组有7家,占63.64%;上证30指组有4家,占66.67%;大陆百强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则采用简要说明或提示的方式说明所被露信息已经经过审计。另外,各组均未见有任何提示提请读者关注信息传送安全问题。

(六)利用情况

    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此主要从用户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们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检测:1.便于浏览。主要观察财务信息有无明显标识、必要的链接、是否能在网上打开浏览等。从实际观测看,三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便于浏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如无醒目的路标或网站图;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因而在浏览报表时可能发生不便察看有关报表附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须下载后方可打开阅读等。2.便于分析。主要观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无在线分析工具、能否下载等。调查结果各组的比例是:沪市最佳组为40%;上证30指组为50%;大陆百强组为50%。那些不完整或经过大量简化的财务信息加上没有提供任何在线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载,这样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少价值值得探讨。3.方便下载。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财务披露一般均能较方便地下载,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文件较大时,若不采用pdf文件,则须花费较长下载时间。4.便于反馈。沪市最佳组为60%,上证30指为62.5%,大陆百强组为90%。

四、总结、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现状的实地研究结果。文中就调查内容所实施的检测揽括了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1.目前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大胆地在自己的网站中自愿披露财务信息。这使财务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更迅捷、广泛地传播,使公司财务信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产品。Internet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变传统纸质报告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财务信息各方中流动的状况,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cnnic每年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已成惯例,但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概括性地描述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而此次开展对网站短信息和宽带服务的专项调查,则是对互联网市场上出现的新业务、新应用的专项调查,使得调查能够更深入、更具体地反应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两份报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据悉,cnnic对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调查方法设计、样本的抽取、数据的采集、整理以及报告的撰写均与每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相同,由此,其工作量可见一斑。

报告显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10.9条,58.4%的用户每月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花费不超过10元。另外,70.8%的宽带用户是通过adsl方式接入的,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其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

调查显示,对于网络短信息,在使用网络短信息的人群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8%;其次是25-30岁的用户,为29.1%;31-35岁的用户占15.8%;35岁以上的用户占16.6%;可以看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大部分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使用网络短信息主要是为了与朋友沟通。

另外,本次调查还就网站短信息使用者的基本特征、网站短信息服务使用情况、用户满意度以及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有意思的是,对于拥有手机但是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其原因多种多样:因为"不需要"而不使用的人最多,达到34.6%;其次是"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知道怎么使用"以及"收费太贵",分别有13%、12.2%和11.6%的用户选择;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操作繁琐"、"不了解该服务"、"上网不方便"等原因而不使用的用户各占5%左右;3.7%的用户担心"不安全/不可靠";"没想过"、"不习惯/不喜欢"、"内容太乱/不真实"、"担心网络病毒"、"手机无此功能"等也是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这让我们一方面感觉到网络短信息的市场容量还远远没有饱和,另一方面,在网络短信的市场开拓与市场培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宽带方面,报告对我国的宽带使用、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30岁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用户占据相对主要地位,而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是adsl,所占比例为70.8%。而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100元,采用包月或者包年制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另外,针对现在宽带服务,有一半的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肯定会或可能会使用宽带服务,因此我国宽带服务的前景比较乐观。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市场美国的现状印证了这个趋势。克里夫兰公司的报告说,由于网络广告迅速增长,预计规模将在2011年前超过美国报纸广告,网络广告将以每年逾21%的速度增长,在2011年规模达到650亿美元。该公司资深专家汉贝・德姆勒博士指出:“网络广告崛起的速度超出预料,全球范围内广告支出正在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及数字媒体转移。”对美国网民的调查证实,2009年上网时间已首次超过阅读报纸的时间。

在金融危机的重创下,越来越多的公司舍弃费用较贵的广播、电视、印刷等传统广告,而选择网络。业内专家指出,传统广告业务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网络传媒。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近的调查报告指出,互联网超越电视成为广告主体己不可避免。统计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客户广告青睐互联网而非电视。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加上高速宽带的扩大应用,网络广告正迎来欣欣向荣的时代。2009年,互联网广告在美国已占11.55%,欧洲、亚洲和南美的形势也十分喜人。目前的迹象表明,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网络广告再度成为IT行业业绩增长的亮点。

竞争优势明显

传统媒体是二维的,而网络广告则是多维的,它能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传递多感官的信息,让顾客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务。网络广告的载体基本上是多媒体、超文本格式文件,广告受众可以对其感兴趣的产品信息进行更详细的了解,使消费者能亲身体验产品、服务与品牌。这种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广告形式,将大大增强网络广告的实效。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把大笔的资金投向互联网。大小企业将通过多种网络渠道做广告,其中包括即时广告、关键词搜索、电子邮件等。

另一方面,交互性强。交互性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的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通过链接,用户只需简单地点击鼠标,就可以从厂商的相关站点中得到更多、更详尽的信息。另外,用户可以通过广告位直接填写并提交在线表单信息,厂商可以随时得到宝贵的用户反馈信息,进一步减少了用户和广告客户之间的距离。同时,网络广告还可以提供进一步的产品查询需求。

令用户感兴趣的是,网络广告可以将文字、声音、画面完美地结合之后供用户主动检索,重复观看。而与之相比,电视广告却是让广告受众被动地接受广告内容。如果错过广告时间,就不能再得到广告信息。另外,显而易见,较之网络广告的检索平面广告的检索要费时、费事的多。

网络营运商坚信,网络广告在未来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网络本身不断创造出许多新的商业营销平台;与传统商业广告相比,这些全新商业平台最终能帮助厂商更轻易地接近消费者,当然也为网站自身创造更多的广告收入。同时,技术的进步使得广告客户可以有更大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将更新颖优秀的广告形式呈现给用户。

在许多国家,表现手法独特动画正逐渐成为网络广告的新宠。对美国的调查表明,去年美国网上动画广告市场约25.5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将急增至35亿美元。

就目前看来,网络的快速成长与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及的能力仍使许多投资者坚信,总有一天他们会获得回报,当然在此之前,他们还必须不断向网站注入资金。实际上,许多门户网站已经拥有功能齐全的搜索工具,这对于吸引广告客户十分有利。

互联网行业的明星

目前的情况表明,尽管金融风暴来势凶猛,但2010年仍将是网络广告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年,网络广告将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明星。专家预测,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网络速度的提升以及网络设备的改进,全球互联网产业都将从中受益。

尽管世界经济疲软,但在线广告市场仍然增长强劲,为了获得新的广告格式比如在线视频的优势,许多国家的商人把广告投资转移向互联网。到2012年它们用于广告的费用将从去年的5亿美元增长7倍达到38亿美元。其间年复合增长率几乎达到50%。报告指出,宽带访问的普及、更快的线路速度和更多新颖的内容将进一步推动在线视频广告的应用,而许多观众也能更加灵活地选择观看在线视频广告。

用户普遍认为,在公众日益关注网站的情况下,网络广告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目前在美国,广告客户游览者每次点击其网络广告内容而支付给网络的平均费用为32美分,而其支付给电话黄页公司的广告费用平均到每名受众头上却需要1美元。据一项统计,获得1000名美国受众的成本,网络广告仅为电视广告的1/50。

据英国实力传播公司最近的调查,未来5年全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年均增长将达16.5%。尤其在亚洲,年均增长将达20%,其中东南亚仍将是网络广告潜力最大的地区。

看好中国网络广告市场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2006年7月25日世界著名的调查机构尼尔森的《中国互联网杯羹世界杯》主题调查报告指出:“随着意大利队幸运地捧走大力神杯,全球瞩目的世界杯足球赛终于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盛会不仅仅独属于足球、体育,更属于将体育盛况传播给全球十几亿球迷的各种媒体。而互联网媒体用4年时间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力量,证明了自己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独特魅力。”

遥遥领先的竞争优势

从1998年至今,新浪先后3次成功地深度报道世界杯。凭借着既有的用户基础、优秀的营销策略和庞大的采访队伍,新浪建立和保持了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赢得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认同。

据Alexa、iResearch、Chinarank、CR-Netratings等多个第三方数据机构的监测报告,新浪体育频道的月均覆盖数、日均覆盖数、独立访问者、流量等参数,无论是网民的日常点击浏览还是在重大比赛时段,新浪都稳居体育类网站榜首,相对于网络媒体竞争对手形成了很明显的领先优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的“世界杯球迷信息来源与互联网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指出,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互联网报道中,73.8%的网民主要访问新浪网查看信息,新浪在网民首选网站和品牌忠诚度两项指标调查中均获得第一。同年尼尔森的《中国互联网杯羹世界杯》调查报告评价说:“新浪世界杯频道,以其丰富的资讯量和快速的更新速度以及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成为众多中国网民不可缺少的世界杯伴侣。”

强大的受众拉动力

新浪在3次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凭借专业、丰富的媒介资源与独特的营销策略,在既有的用户基础上,拉动了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将目光转向了赛事报道即时、丰富的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全面性与高互动性,进一步激发了网络球迷参与赛事讨论的热情,满足了球迷抒感的心理需要。

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新浪成为中国足球队独家互联网合作伙伴。据艾瑞的调查数据,30%以上的网民把新浪作为其浏览世界杯足球赛新闻的首选网站。在世界杯足球赛比赛期间,新浪策划了20余场中国队教练、球员嘉宾聊天活动,创下了1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视频嘉宾聊天的纪录。除此之外,网络球迷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的新闻跟帖达到了49万条。

2006年德国世界杯,新浪对网络球迷的巨大拉动力再次得以印证。新浪的德国世界杯网站创下了中国单一体育赛事访问量新的纪录,据Nielsen/Netrating第三方统计,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有超过5768万的独立用户访问了新浪网世界杯网站。比照CNNIC当时对中国网民数量的统计,访问新浪世界杯网站的独立用户数接近中国网民总数的一半。与2002年韩日世界杯相比,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有25万多网友在新浪撰写世界杯博客,文章超过110万篇。新浪网民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的新闻跟帖超过了230万条。

不断加大的网络广告投放量

奥运会给了众多企业一个综合提升品牌形象的机会,通过各个项目的比赛卷入不同的受众,满足受众的个人偏好,使品牌宣传效果达到影响范围的最大化。相比之下,世界杯足球赛的内容更为具体,赞助商可以更准确地表现品牌内涵,凸显品牌个性,有利于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因此,赞助商在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同时,针对带有明显消费特征的球迷进行营销的策略与手段也要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