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书法家协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范文第1篇

这个由中国书法家网策划的大型艺术对话访谈栏目,曾经采访了冯骥才、莫言、周有光、吴悦石和陈传席等文化名人和艺术名家。它的主持人就是丁剑和白锐。

丁剑与我早就相熟,也算半个同行。他是知名网络人,也算半个媒体人。白锐是谁则让我一度有些好奇,然后就想当然地以为她应该是一个喜欢写文章的艺术粉丝。

后来偶然得知,白瑞是一位美学博士,也是一位书法家。她不但字写得好,学问也很好,还在中国艺术圈的最核心中国文联上班。这让我顿时肃然起敬。做网络访谈,据我所知是没有回报的,只能凭着对文化对书法的一腔热情去埋头苦干。做了十多年媒体,我深知做采访表面风光,可以和艺术大家接触,实际背后十分辛苦。从经常被约专栏,被一些媒体称为书画投资理财专家后,反正我自己是越来越不乐意做专访这种苦活了。白锐愿意去做,并且用业余的时间去做了,还做得挺好,让我挺感动。这导致我有些自责,为什么没能早点认识她?

白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妇女委员会委员,北京书协理事,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助教,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胡抗美书法工作室助教。她的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项展览,获全国第二届草书展三等奖。

跳过这些简介式的介绍,在我看来,白锐的书法,温婉中带着豪放,这是其最大的特色。白锐书法的气息就像一个古代女侠,既有女性羞涩的含情脉脉,又有女侠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收放自如。她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十足地表达到了宣纸之上,并打动了许多人。

在书法创作上,白瑞不但实践,也爱思考,做了很多学问,终于脱颖而出。她是中国人民大学郑晓华教授的得意门生,读博士期间除了进行书法创作,更是对书法理论、中西哲学、中西美学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她的专著《唐宋〈兰亭序〉接受问题研究》获第三届全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还获得第四届全国康有为书法理论奖。她还有数十篇书法理论文章发表于各大专业报刊。更有趣的是,她写的文章《坚守传统审美:书法艺术与世界对话的可能性》甚至被选为河北衡水2014年高考模拟试题现代文阅读,一时间传为佳话。这一方面说明出题专家对她的书法见解高度认可,另外,她的文字的优美也堪为学生学习的范本。

难怪中国书协副主席胡抗美先生评论说,白锐书法的特点,是书法创作与理论钻研同时进行,于创作,她心中始终有个清醒的追求目标;于理论,她笔下坚持针对性和时效性。这在当今年轻一代书家中实属难能可贵。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书法成家得有悟性,肯下苦功,还得有学养。悟性,决定了书法的高度;下苦功,锲而不舍才有成功的可能;学养,则决定了书法的后发的有力。很显然,这三点白锐都具备。而且,她对书法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并且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雕琢并且不断完美自己的喜好。

白锐也用她对书法的真诚,打动了许多前辈书法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她前几年在北京办书法展,大腕云集,展名还是恩师沈鹏老先生亲笔题写。这些前辈的言传身教,都让她受益匪浅。

话也说回来,有一点我们没法回避,女艺术家做艺术很难,但真正成名之后,所能取得的“回报”也比男性书法家要多。要不,为什么咱们的主席送韩国美女总统一副女性书法家的字?为什么收藏家更愿意收藏女艺术家的作品?当代书坛,男星多如牛毛,女星实在罕见,因为她们要付出更多,才能取得与男书法家同样的成就,也因此更受人关注。可喜的是,在周慧B、林岫、孙晓云、胡秋萍等女书法家继续在书坛发挥能量的同时,白锐等年轻女书法家也在快速崛起,并且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画廊和收藏家的眼光是最敏锐的。一些画廊已经盯上了白锐,开始她的作品。在这些画廊看来,才华横溢的美女书法家,写得一手好字学问还好,市场前景还差得了吗?

中国书法家协会范文第2篇

当今书法艺术的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自2002年首次评选至今已举办了两届。两届创作奖共评出创作奖和创作奖提名得主120人,这120人像120颗璀璨的兰亭星座撒满当代书法的星空。其中,有24人属于河南,总人数居全国首位。

本次展览征集了中原“兰亭星座”中23位作者的近期力作,每人4件作品,共92件作品。这些作者都是活跃在当代河南乃至全国书坛的佼佼者,此前已多次在全国书法展赛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据悉,本次展览是“兰亭奖”评奖活动的延续,是河南书法家协会推新人、推名家的一项具体措施。

随后,又召开了中原兰亭星座作品展览座谈会。刘恒、周俊杰、李强、胡秋萍、陈春思、王荣生、西中文和获奖作者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周俊杰主持。

“中原兰亭星座作品展是展览”的一种形式,所反映的只是河南书法的一个侧面,远不能涵容当今河南所有的优秀书家。目前,“九届国展”已经启动,此展的举办,对众多有意参加“九届国展”的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些参展作者的成功经验和探索轨迹,无疑也为书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6月1日下午,来豫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的中国书协主席团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原兰亭星座作品展”并参加了座谈会,中国书协主席团成员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参展作者在形式的运用、个性的张扬、创新的探索等方面紧扣时代的脉搏,充分体现了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

(记者 谷松章 谷国伟)

附:两届“兰亭奖・创作奖”获奖及获奖提名名单

第一届

获奖:米闹、张文平、刘颜涛、贾长城、王晨、陈晓宇

获奖提名:张永乐、宗志远、刘森堂、李彬、郭全忠

第二届

一等奖:吴行

二等奖:王晨、王煜、樊子阳

中国书法家协会范文第3篇

著名书画家,黄山学院资深教授,安徽休宁人,2013年病逝,享年97岁,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黄山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黄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新安画社名誉理事长、黄山市书画联谊会副会长。

2、叶森槐。

男,安徽歙县溪头镇蓝田村人,1942年8月出生于歙县,现任中国文联全国书画院创作交流协会副主任,黄山市书画院名誉院长,黄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黄山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3、俞宏理。

1954年7月生,祖籍婺源,生于屯溪长于歙县,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现为黄山市书画院院长,黄山学院艺术系兼职教授,黄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4、姜林和。

男,1942年12月生于安徽歙县。高级工艺美术师,第一届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5、汪观清。

中国书法家协会范文第4篇

本届书法大赛是在第五届“银河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活动举办四年后,集蓄了各方面的成熟条件,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气氛中,顺时而动的一大举措,由全国青少年书法级别评定委员会、河南美术出版社和《青少年书法》杂志社承办。大赛从酝酿举办,到登出启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大家感觉到,此次书法大赛,当是历届大赛中最隆重的一次。

从2007年9月份发出征稿启事始,大赛办公室的电话铃声便一直不断,工作人员细心地接听着来自各方面的询问声,并耐心地一一解答。投稿者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对于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大赛办的工作人员都尽量给以满足。至12月底,共收到参赛作品9869件,其中少年组4870件。一些书法学校(或书法培训中心)组稿比较细致,多次来电话要求延长时间,对此大赛办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照顾。

少年组的初选工作比较艰辛,要在近5000件作品中挑选出500件进入复评,十分之九的作品都要被拿下,这对孩子们来说未免太残酷了。有的学校集体投稿,水平都很高,并且水平近似,谁上谁下评委们非常慎重,对作品都要进行反复比较、评点,对每一个细节也都作了认真的审视,不让一件好的作品落选,力求做到公平、公正,让作品说话,以水平为准。在评选过程中,发现一些很有才气的少年,不但字写得很有灵气,而且学书的路子也很正,评委们深感后生可畏。在众多来稿中,有很多学龄前儿童,年龄最小的只有三四周岁,他们还都是父母怀中的小宝贝,字却写得老道、熟练,没有稚嫩之气。个别幼小的女童,却能写出擘窠大字,给人以大气、浑厚之感,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由于好作品太多,评委们对每件作品都进行了细致的评审,决不让评选有遗珠之憾。

中国书法家协会范文第5篇

今年“五、一”期间,我又回到了笔架山,徜徉在它的山间、树下,欣赏它美丽的景色。

进山的地方,有一片大理石铺成的广场,广场上耸立着一栋高7米,长9米的牌坊,四个立柱支撑起一块匾额,上面锩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范曾题写的“王羲之碑林”五个怀素体的大字,整个牌坊全部用汉白玉雕刻、组装而成,在青山的背景下,白色的牌坊掩映在绿树中,显得格外端庄、秀丽。

过了牌坊,就来到了上山的通道。我们沿着用各色石板铺就的登山台阶,在道边盛开的山楂花的簇拥和花椒花的幽香中,一步步向山上走去,景区的美景也就渐次的展现在眼前。

笔架山不高,它的美,不在高,也不在大,而在于它的灵气。整座山的主峰由三个相邻、相连的山头组成,成“品”形排列,中间的山头比两边的稍高,象极了中国传统书法文房四宝的“笔架”,由此得名“笔架山”。山不但山青水秀、景色宜人,而且人文景观,历史传说颇多,亓诗教故居、神仙洞、明慧泉等都在此处,相传,被誉为中国书圣的王羲之也曾在此习练书法,人借山气,山假人名,笔架山也就平添了一些灵气。

笔架山不高,它的美,不在高,也不在大,而在于它的野气。整座山的植被山里人祖祖辈辈地呵护着,除了山腰下的几道窄窄细细的梯田,山上漫山遍野的丛生着松、柏、野槐、山楂、花椒、柿树,还有很多叫不上名的野树、杂草,基本保持着原始的完整的自然风貌。进山一游,尽可领略它的野气。

笔架山不高,,它的美,不在高,也不在大,而在于它的秀气。整座山的四季都被绿色所簇拥和掩映,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你看到的都是满目的苍翠。且不说三月里漫山的桃花和杏花,也不说前几天遍野的梨花,我们回家的时候,正是山楂和野槐花开的正盛的几天,簇簇的山楂花,串串的野槐花,就把整个的绿山点缀的象待嫁的盛装新娘,一袭翠绿的旗袍,缀满了粉白的花束和花边,这山也就多了一份秀气。

上行几许,就到了一处新建的人文景观“王羲之碑林”。在山道的正中,耸立着一座高3。5米、重10吨的花岗石王羲之雕像。他头戴网巾,身披长袍,左手拿一书卷,右手握一管毛笔,睿智的双眼傲视前方,仿佛在思索如何运笔挥洒这满胸的豪气。塑像的左右两边,是由我的家乡——庞家庄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建设的中国王羲之碑林长廊,廊内排列着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负责收集王羲之及古今名人雅士书法作品,碑刻300多方,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碑林,其中,就有那幅被尊为中国行书之王的《兰亭序》。

由碑林向上的路,就是依山傍势的林间小道了,没了大理石的雍容华贵,却增加了青石板的自然情趣,间或还会有一段碎石铺就的“健身路”,有时竟还有一两只形神兼备的石牛、石猴、神龟或蹲或立在树荫下、小道边,就那么鬼斧神工,全无雕凿的附雅,给你一点惊喜,一些神叹!

走到这时,刚才还浑身的“燥热”早已被过山的春风所劫掠,随便找块青石坐下。身后,是松柏掩映中依稀的山脊,是绿树镶边的蓝天、白云的剪影,是郁郁苍苍野树杂丛中寺庙的黄墙红瓦;眼前,是错落的农舍,是如带的公路,是整齐的麦垄,是盘绕的绿水;脚下,是岩间含笑的嫩草、野花;闭上忙碌的双眼,聆听耳边的松涛,婉转的杜鹃;嗅着沁人的槐花的甜,野草的香,倍觉心旷神怡!

游,就该是身在其中,乐在其中;心在景中,景在心中。

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