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灾害防御论文

灾害防御论文

灾害防御论文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灾害防御;危机系

国外高校灾害防御机制有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研究,高校灾害防御已经成为一种防御文化和应对素养,心理干预成为灾害防御的重要课题。日本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浓厚的灾害防御氛围、注重精神救助及科学的课程设置(社会研究、道德教育及特殊活动)。美国建立灾害防御体系、重视信息库建设和针对性培训,美国怀特最早对灾害适应进行系统研究,卡波尔森等人证实风险沟通可以强化或削弱人们的灾害感知研究。海耶斯等人开始探讨风险感知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生活各种因素的影响。

国内灾害防御起源于安全教育,但从19世纪50-80年代研究甚少且未挖掘根源,90年代中小学安全教育得到重视。一是谢晓菲等人从灾害心理学方面探讨风险认知问题;二是李景宜等人从灾害学角度构建感知灾害能力的测评指标体系。“非典”促使大学生灾害教育得到重视,只限于气象、生物、洪涝、心理方面的知识,但高校灾害防御机制研究很少。

1.河北高校大学生灾害防御现状

危机系指组织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对组织生存具有严重损害性的情境或事件;校园危机系指凡发生在校园内或发生在学校外却与校园成员有关,突然发生或将要发生,对学校成员造成不安、压力,威胁学校正常运作,可能给学校全体或个人带来危害的事件,包括意外伤害、校园暴力、师生冲突、、管教冲突,以及波及到校园的流行疫情、政治、社会危机等。

此次调查在河北省地理位置(北部、南部、东部、西部),学历层次(本科、专科),学校层次(省重点、普通二本、三本),主管机构(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等各种类型的高校展开;且考虑到性别差异、年级差别、生源区别、经济差距、人数规模、城市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以期望得到更加科学、准确、价值的信息。总共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回收314份。

(1)本次调查人群结构合理。防灾科技学院作为北部、二本、中央部委、小城市、人口少、经济欠发达、男女人数持平等考虑因素的代表,河北师范大学作为西部、一本、省属、省会城市、人口多、经济发达、男多女少等考虑因素的代表,燕山大学作为东部、一本、省属、中型城市、人口中等、经济发达、男女人数持平等考虑因素的代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南部、专科、省属、中型城市、人口中等、经济落后、男女持平等考虑因素的代表。

(2)灾害防御宣传效果差。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有一半左右的同学认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在大学校园里的执行情况不是很理想,仅有4%的同学认为执行得很好。

由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现如今河北地区大学校园里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做得不是很好,但近几年来有所好转,同时同学们对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性地客观地看待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3)防灾减灾法规关注程度低。调查中发现,高达58%的同学表示从来不关注防灾减灾法规,只有2%的同学表示经常关注。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防灾减灾法规被大学生关注的程度不容乐观,进而可能造成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同时还发现,高年级学生对防灾减灾法规的关注程度要高一些,很有可能由于各年级知识储备的多少和学生阅历的差异而导致。

2.大学生灾害防御中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的灾害防御水平总体较低,对灾害防御知识的了解层次较浅,现行的灾害防御教育方式和内容与学生的期望有较大偏差。高校大学生肩负着防灾减灾责任与学生灾害防御能力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整体来讲,灾害防御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缺席,陷入“无意识”状态。在实践中,整体上,高校未形成重视灾害防御机制的氛围,未形成灾害防御的立体化网络;对气象、安全、消防、心理、学习、交往等研究较多,对高校灾害防御研究较,专著文献非常少,资源严重不足。防御方式上,应急、阶段性灾害防御为主,死亡、心理灾害防御较少;对灾害防御的内容、过程、目标与策略未形成针对性强的实施体系;河北省大学生灾害防御评价和心理救助尚未形成。研究方向上对灾害防御前瞻及总体性研究少,缺乏灾害防御机制总体性构架,缺乏深层次原因、实践模式和发展历程研究。

(1)对灾害防御心理的平衡把握薄弱。高校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危机,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后果亦有所不同。有些能顺利渡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有些渡过了危机但留下了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有些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出现自伤自毁;还有一些未能渡过危机而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近年来学校不重视教师良好师德的培养,忽略了协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因教师课堂管理不当,如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或体罚殴打学生等,导致学生离校出走、自杀,或报复性打人杀人事件也有发生。当前因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学生学习繁重,或因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善人际交往,不懂如何正常的与他人相处等引起的心理疾患呈上升趋势。而心理失衡达到一定程度,则往往导致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

(2)对灾害防御行为的形式开展不足。在访谈中,大学生表达了强烈的亲赴灾区救灾的意愿,然而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教育资源,或是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没有有效地利用课堂之外的广阔讲台,没有把课外教育深深融入到社会灾难频发的现实中去,对灾难教育的宣传力度、投入力度不够大,致使课外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节,与学生需求相分离。开展灾难教育的课外教育内容、方法亟待创新。

3.大学生灾害防御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灾害防御机制的构建,着眼于网吧、交通、租房、兼职、餐饮、自然灾害等外部环境的建设,宿舍、食堂、教室、体育场、实验室、图书馆、自然灾害等内部环境的建设及学生心理、学业、交往、恋爱等自我发展和约束机制的构建。

围绕灾害防御制度、认知、心理、意识及行为等方面,从政策、法律、现实、技术、应用等层面人手,应用灾害防御转移、反向、升华、抵留、补偿及潜移等机制,建立大学生灾害防御认知评价体系,健全灾害防御制度,明确灾害防御主体,巩固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灾害教育体系。

(1)积累知识模块,进行高效灾害防御知识设置机制构建。灾害防御知识是首要内容,包括灾害产生等科学性知识、防御政策等人文知识、求助等救助知识、精神等精神资源。通过灾害防御知识的学习,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灾害的种类、产生的原因、防御的措施与应具备的心理条件。网吧不安全因素包括熬夜、火灾等方面,交通不安全因素包括行人逆行、机动车违法和危险时段及路段的问题,租房不安全因素包括人员复杂、财产损失和人身危险等问题,兼职不安全因素包括皮包公司、欠薪、人身安全等方面,餐饮、食堂不安全因素包括偏食和食物卫生等问题,宿舍不安全因素包括盗窃、防火等问题,图书馆、教室不安全因素包括盗窃、踩踏等问题,体育场不安全因素包括打架、运动损伤等问题,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包括用电、盗窃等问题,学业不安全因素包括有用性质疑、动力不足、目标迷茫、自卑、压力大等问题,交往、恋爱不安全因素包括动机不纯、方式不当、定位不准等问题,还有地震、泥石流、气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强化心理塑造,进行灾害防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灾害防御心理是核心内容,侧重日常心理健康和突发心理干预,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的技巧,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在灾害发生时,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急心理处理能力,对保障自身、他人及学校的安全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熟悉并身体力行的实践所经历的灾害,积累丰富实战经验,比如正确分析、看待和解决人际交往、恋爱、学习、兼职、宿舍、校内外公共区域及自然灾害等问题,养成辩证的心态和健康的应对心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灵活的处置能力、较强伤痛复原能力、强大的心理重构能力;同时能够通过咨询、治疗等方式,转移、升华、抵留、补偿等手段,达到保持心理健康和心理重构的作用。

(3)引起意识提升,进行灾害防御意识塑造体系机制构建。灾害防御意识是重要内容,着重培养忧患意识,着重推动认知、情感、态度和三观,着重树立应灾观念。灾害防御意识的提升是做好预防的重要素质和先决条件,日常生活、学习中做好灾害防御演练,熟悉校园常见灾害问题,掌握预防和应对灾害的手段和措施,养成良好的忧患意识;构建科学、全面的灾害认知体系,通过形成概念、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灾害常识、灾害专业知识;灾害防御情感作为态度中的一部分,包含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部分,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对灾害防御过程中的人、事、物及己的不同感情和态度;树立正确的灾害防御三观,对灾害防御和人与防御灾害的关系有正确的把握和科学的判断,对灾害防御的意义有理性的思考和客观的认知,对灾害防御的价值有量化依据和衡量标准,树立积极的应灾观念。

(4)推动行为实践,进行灾害防御行为保障体系机制构建。灾害防御行为是关键内容,从模仿及演练等着手,做好灾害防御预防;从逃生、自救、互救等着手,做好灾害防御的应对;从处理好应急和长远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着手,处理好灾害防御的重建。模仿盗窃、抢劫、火灾等场景,熟悉灾害发生时的现状和场景;积极组织应急疏散演练等灾害防御演练,力图掌握知识、熟悉流程、摸索防御路径、实施灾后重建等灾害预防行为。从掌握逃生通道、方法、技巧,具备灾害自救、灾害互救意识、能力、方法等几个方面做好灾害防御应对。用全局的观念、系统的方法、长远的规划,构建好灾后重建。

4.结论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2篇

一、开展灾害趋势预测

*灾害防御协会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组织民政、气象、地震、防汛抗旱、林业、农业、治蝗灭鼠、地质、卫生防疫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召开了《*年度*自然灾害趋势会商会》。根据上一年度的灾情,进行了预测回顾,并对*年的灾害形势提出预测意见。在会后编制了《*维吾尔自治区防灾减灾白皮书》,提出了*年度综合灾情趋势预测意见及防治对策,上报党委及政府有关部门,为自治区领导全面掌握灾情,了解灾害发展趋势、及时进行减灾工作安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开展学术交流介绍前沿科技成果

*年组织举办了多期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动员学会会员和灾协成员单位参加区内外的重大学术交流会等活动。如《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大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等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先后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教授给*地震学会会员进行讲座和学术报告,互相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如请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李宏研究员作《地应力测试技术与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工作构想》学术报告、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谢富仁研究员作《岩石圈与地震》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在地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在美国雷舍利尔理工学院斯蒂文·洛克教授在*开展第二期天山地震动力学合作研究期间,邀请洛克教授为我局科研人员做了专场学术报告。通过举办学术活动,使科研人员了解最新成果、技术前沿的发展状况,开阔了眼界,拓宽了工作思路,这对我区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借鉴,会员们通过学术会议展示了专业研究水平,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更广泛地扩充了新知识。

三、以“大手拉小手、科普进校园”等形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积极利用“科技宣传日、宣传周”,以展版、悬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努力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年在“世界地球日”、“国际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纪念日,把防震减灾知识送到社区,在中小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使*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了新的扩展,提高了防震减灾事业在社会的认知度。在暑假期间组织*地区营员参加了中国地震学会《第五届海峡两岸地球科学夏令营》、《*年访欧地球科学夏令营》及《第二十二届全国青少年地震科技夏令营》等活动。通过夏令营活动,同学都感到了普及科学知识、增强防灾意识的重要性。

四、发挥协会、学会的桥梁、主渠道作用,及时向学会内部通报各种信息,同时积极向外界推荐、展示地震研究人员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

协会、学会办公室以下发文件的方式,动员全疆各地震台站、地方地震局办、研究事业单位,推荐各单位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青年科技奖的评选,向自治区科协推荐地震系统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本年度向科协推荐1名青年科研人员参加《自治区第三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评选和三篇科技论文参加《自治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的评选。并动员我区青年科研人员参加自治区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

五、注重信息交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合作

作为自治区科协的组成部分,积极参加自治区科协组织的各种工作会议,并完成自治区科协学会在我协会、学会的调研工作,并上报相关的学会调研等信息,积极为自治区科协提出搞好学会(协会)科普工作和充分发挥社团桥梁纽带作用的见解和建议,从开展减灾及科普工作的方面积极争取自治区科协对我协会(学会)工作的支持。积极参与科技厅科普基地联协作组的工作,并向自治区科协推荐地震专业科普专家。由协会、学会办公室上报的科普基本数据、科普内容项目资料,真实的反映了多年来我们在防灾减灾、地震科普方面所做的工作,今后一段时间拟进行的科普内容主题。

*灾害防御协会作为中灾协的合作单位,协助中灾协完成中灾协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选举等工作,并积极参加了全国减灾社团经验工作交流会。*年编辑发送了四期《*灾害防御简讯》共480份,以报道我区灾情、政府减灾决策、动态,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并通过简讯方式与协会会员单位、区内外协会,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协会会员单位、区内外协会、学会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协作关系。通过互相沟通,我们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学会的认可。

六、抓好组织建设工作

*年,根据*灾害防御协会章程,开展了会员会费交纳工作。根据民政厅《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细则,完成了对“*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学会”两个社会团体年审,并根据民政厅更换社团法人后,需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要求,主动请挂靠单位*地震局纪检监察审计处对协会(学会)财务进行了年度审计。

*7年工作设想

*7年*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学会在自治区科协的领导、帮助、指导下,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发挥社团组织作用搞好灾害预测

近年来各种灾害有突发加重的趋势,*灾协(地震学会)将接合我区实际,继续做好综合减灾防灾研究;协助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好突发自然灾害研究及预测。以专业研究为基础,提高学术研究质量;在单学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承揽重大综合性科研项目,进行跨学科、跨行业研究,从宏观上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意见。

2.立足科学技术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搞好科普宣传,增强全民灾害防范意识一直是协会、协会的一项重要内容。*7年重点做好*灾害防御科普宣传网站的建设工作,集中宣传*各种自然灾害防治科普知识,让广大的民众掌握基本的防灾手段和知识要领。继续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利用电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广泛深入地向广大公众进行防御、减轻灾害知识宣传;围绕“国际减灾日”、“国际气象日”、“世界环境日”、“7.28地震纪念日”等主题,大张旗鼓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进行相关科技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对中小学生、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使其能了解地震知识、理解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建设安居工程的必要性,尤其要从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知识中提高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并学到危急时刻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使地震科普宣传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受益终生。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3篇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制定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县气象局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加快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和气象雷达、卫星信息利用工程建设,逐步完善暴雨(雪)、大风、冰雹、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的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加大自动气象观测网站密度,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积极建立水务、国土、环保、交通等行业气象资料共享机制,形成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综合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县气象局要组织跨部门联合监测,特别要做好乡村、河流、山区、景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工作。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雨(雪)、大风、干旱等灾害中短期预报,着力做好突发性局地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三)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和专业信息网站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体系建设,拓展气象灾害信息渠道,增加气象灾害信息内容和播报频次,及时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完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和预警设施建设,在全县分两批布设气象预警设施,首批在十个乡镇和部分山区村、中小学校及景区安装气象灾害电子显示屏等预警接收设施。加强对公路、铁路、厂矿等行业和领域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乡镇(街道)自动气象站和气象信息进村入校工程建设,进一步畅通乡村、山区、学校等预警信息渠道。

(四)加快移动气象站建设。新建移动气象站,提高对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县委、县政府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科学手段。

三、全面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一)抓紧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各乡镇(街道)、有关单位要根据我县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普查结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切合实际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和职责分工,统筹规划气象灾害防范体系建设。

(二)大力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国家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结合本辖区自然灾害特点,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全面调查历史上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引发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情况,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风险区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措施。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隐患排查,特别要加强对学校、医院、宾馆及其他人群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深入查找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

(三)加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雷电、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各乡镇(街道)、县直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大防洪设施、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防雷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完善建筑物、设施和场所防雷装置。重点抓好建筑、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交通、金融、广播电视、文物、医疗卫生、教育、旅游等重点行业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以及定期检测工作,要将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纳入当地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

(四)认真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县气象局要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各类开发区规划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行业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对气象灾害作出风险评估。各有关单位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

四、大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种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并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一步制定相应的灾害应急预案。

(二)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县气象局要在干旱缺水季节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努力缓解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紧张状况。进一步完善人工增雨作业布局,加快人影作业装备升级,做好人工增雨工作。

(三)加快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快暴雨(雪)、雷电、防汛抗旱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乡镇气象协理员队伍,开展教育培训及实际演练工作,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县气象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将灾害应急队伍建设作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强对各乡镇、各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的指导培训。

(四)增强气象灾害抗灾救灾能力。在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后,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及时分析预警灾害的影响,按规定适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科学、有效的防御措施,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南部山区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认真落实减灾救灾各项措施,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五、不断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保障体系

(一)提高气象灾害科技保障能力。县气象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开展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县水资源、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我县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二)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制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灾害防御和预警监测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完善气象灾害以及防御技术方面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规范,促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三)加大对气象防灾减灾资金投入力度。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急指挥、灾害救助及防灾减灾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县气象防灾减灾中心项目建设,不断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4篇

昆明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一条 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暴雨、连阴雨、寒潮、低温、霜冻、暴雪、冰雹、雷电、大风、大雾、高温等所造成的灾害。

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鼓励气象灾害防御研究及技术创新,将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纳入政府综合考评体系,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域和防御规划,制定防御对策和措施,并组织开展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中小学科普宣传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气象灾害防御意识。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气象主管机构设立气象工作站(服务站),配备专(兼)职气象信息员,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教育、气象设施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传递、气象灾情报告等工作。

第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气象灾害防御捐赠物资和资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第七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在气象灾害易发区和其他需要重点气象保障的区域,覆盖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提供专项气象服务保障。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侵占或者擅自移动、关停气象探测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播发的设施设备。

第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水务、农业、林业、园林绿化、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民政等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汇交气象探测和气象灾情相关资料。

第十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设集约共享、全媒体融合、按需推送的气象灾害防御信息平台,其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利用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媒体等方式,向公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十一条 气象灾害预警由低至高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的信息内容和结论,不得编造或者传播虚假气象信息,不得传播非法渠道获取的灾害性天气信息和气象灾害灾情信息。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做好抗旱应急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在重点经济作物主产区、林区、生态保护区、重点水资源保护区,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

农业、林业、水务、民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农业抗旱、森林防火、库塘蓄水、抗旱物资保障等工作。

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开展城市内涝、洪水灾害、地质灾害的防范以及交通疏导、抢险救灾等工作。

水务、滇池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防汛期前,组织疏浚河道、维护防洪设施设备,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险段的巡查。

第十五条 寒潮、霜冻、道路结冰、暴雪等预警信号生效期间,公安、交通运输、城管综合执法等行政管理部门和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单位,应当疏导交通、清除道路积雪积冰,指导生产经营维护单位采取防寒、防冻、除霜除冰(雪)措施,保障城乡交通和水、电、气的正常运行。

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引导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种植、养殖业的保暖、防冻工作。

林业、园林绿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

第十六条 大风季节和风灾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住房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督促高空作业、建筑工地的施工单位加强防风安全管理,加固临时设施。

城管综合执法管理部门应当对广告牌等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管理责任人立即排除安全隐患或者拆除。

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检查船舶航运等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采取避险措施。

第十七条 大雾预警信号生效期间或者大雾天气出现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实施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机场高速路限速、限行、封闭等安全管制措施。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在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交通要道等建设大雾监测设施,及时与相关部门共享监测信息,实时大雾警示信息。

大雾橙色以上预警信号生效期间,学校、幼托机构应当停止户外教学活动;用人单位应当减少或者不予安排户外作业;必须进行户外作业的,应当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或者采取限时轮岗措施。

第十八条 在易受冰雹灾害影响的烤烟、林果等主要经济作物主产区,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冰雹灾害的调查和研究,为人工防雹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设施。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科学布设人工防雹作业点,适时开展人工防雹作业。

第十九条 高温天气出现后,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防暑降温措施有关规定,重点帮助老、弱、病、残、孕、幼人群高温防护。用人单位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减少或者停止安排户外作业。

第二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并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一)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纳入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监管;

(二)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区(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以及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由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三)公路、水路、铁路、民航、水利、电力、通信等专业建设工程,由各行业管理部门进行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第二十一条 雷电防护装置投入使用后,其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委托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其中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和场所的雷电防护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

被检测单位应当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及时报送行业主管部门,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中发现的防雷安全隐患进行限期整改。

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机构,应当依法取得资质证书。

第二十二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报送情况、防雷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和通报。

第二十三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水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制作和由气象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病虫害等次生及衍生灾害(风险)预警信息。

第二十四条 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推出适合本市气象灾害特点的气象指数保险险种,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保。

气象主管机构依法、据实提供保险理赔所需的气象灾害证明材料。

第二十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第二十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气象灾害发生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消除灾害影响、恢复正常秩序,同时做好灾情调查评估、灾后救助等后期处置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救援资金投入机制,完善本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储备、调运、分发、使用制度,保障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实际需求。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和其他气象灾害防御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者未采取气象灾害预防措施的;

(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未执行响应流程的;

(三)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未按照规定处置或者处置不当,导致重大损失的;

(四)未按照要求汇交气象探测和气象灾情相关资料的;

(五)发生气象灾害事故隐瞒、谎报的。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更改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的信息内容和结论的、编造或者传播虚假气象信息的、传播非法渠道获取的灾害性天气信息和气象灾害灾情信息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损毁、侵占或者擅自移动、关停气象探测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播发设施设备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xx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无资质或者超出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由气象主管机构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5篇

一、汛期旱情险情

2019年1~9月,截止9月下旬累计降水量404.7毫米,较历年同期平均值456.3毫米偏少11%(属偏少)。2019年夏季平均气温正常,降水量正常略偏少,日照时数偏少。6月份、7月份降水日数多,但雨量分布不均,未出现伏旱。秋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有干旱少雨时段,无明显秋旱。今年我县分别再8月2日、9月19日发生洪涝灾害2次,造成13个乡镇22116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231.8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92.03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051.13万元,基础设施损失338.9万元,家庭财产损失2万元。

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一)汛前准备

一是做好汛前安排部署。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县水务局向局属各单位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渭水发[2019]116号),向各乡镇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函》(渭水函发[2019]15号)。同时,召开全县水利工作会议,对做好2019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乡镇、各基层单位根据文件精神,全面开展了汛前检查工作。二是认真落实防汛责任。为了加强水旱灾害防御组织领导,我局全面贯彻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制,水库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重点河沟道堤防工程防汛责任人、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全部落实到位,在汛前进行了公示。签订了石门、峡口水库和峡城电站水库的市级防汛安全责任书。县水务局与22个基层单位签订了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书。公示责任人778 人,其中水库2座、“户户知”平台1个、河沟道10条。三是完善预案编制。我县目前编制完成的各类预案有《XXX石门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XXX峡口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XXX抗旱预案》、《XXX山洪灾害防御预案》、《XXX突发水害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和《XXX防汛抗洪应急预案》,以及各乡镇和各村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预案。根据防汛抗旱应急职能调整,我局组织人员对水旱灾害监测工作规程等相关预案和工作规程进行了完善修订,增强预案和工作规程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从而更大程度的保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四是做好水毁修复。2018年共下达我县防汛补助资金125万元,共完成农村供水工程维修管道4211米,建筑物45座;维修渠道2498米;维修堤防工程70米;维修水库泄洪渠20米,清淤河道1.3公里。五是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改。4月10日,我局组织对水库度汛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水库运行调度责任人、水情通报机制、值班巡查制度、抢险物资储备和抢险人员进行了督促落实。筹措资金10万元对水库大坝、泄洪设施、机电设备和监测设备进行了全面维护。同时,根据省水办防发〔2019〕9号《关于抓紧做好2019年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维护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协调原施工单位对山洪灾害监测预系统和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组织各乡镇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人员信息进行了核对录入,落实设施设备管护人、乡村社山洪防御责任人、预警信息员。各级河长全面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巡河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限时整改到位。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县级河长巡河33人次,乡镇级河长巡河1208人次,水务局及各水利站人员巡河876人次,全县各河流、沟道水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六是加强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按照水旱灾害防御需求,对全县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清查整理。并制定了物资管理和调运制度,为做好我县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物资保障。

(二)防范应对

一是严格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水务局及各站所严格按照国家防总关于防汛值班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按要求、依程序、高标准及时做好值班记录和各类信息的接收、登记和处理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确保汛情、汛令第一时间传达到位。二是切实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接收到雨水情信息后,及时向县应急管理局和各有关乡镇、村社发送汛情信息,并加强水雨情预警跟踪工作,确保水雨情、汛情、险情预警到位。2019年共计通过企信通预警34次2.7万条,县级预警平台预警25次,短信2.1万条,涉及责任人756人。三是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工作。以渭水发[ 2019 ] 167 号《XXX水务局关于调整XXX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抢险应急队伍的通知》对山洪灾害防御抢险队伍进行调整,切实加强水旱灾害防御抢险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抢险队伍严阵以待,充分做好应对灾情、险情的准备工作。

(三)水工程调度

我县现有小(1)型水库两座,分别为XXX峡口水库和XXX石门水库,2019年汛期两座水库在保证人饮供水的前提下实行低水位运行,严格执行定市防指发〔2015〕1号《关于XXX石门水库汛期防洪调度计划的批复》和定市防指发〔2015〕2号《关于XXX峡口水库汛期防洪调度计划的批复》,蓄水位均在汛限水位以下,未出现超汛限水位。同时2019年两座水库完成灌溉面面积3000亩,截止目前完成向水厂供水 398.7万方。

(四)山洪灾害防御

我县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从2012年的山洪灾害防止非工程措施建设开始,通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共建成自动雨量站47处,自动水位站1处,无线预警广播217处,简易雨量站130处,简易水位站12处,图像站1处,视频站点2处,发放手摇报警器450个,铜锣462面,16个乡镇配备应急救援工具16套,卫星通道1处,XXX水利业务专网和视频会议会商系统1套,完成1个县级16个乡镇,217个行政村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制作警示牌198个,宣传栏214个,发放明白卡8.16万张,宣传手册8万册,宣传光盘888个,开展培训7场次,培训人数3205人次,开展演练69场次,演练人数11040人,2017到2018年自动雨量站站点位置更新10处,更新改造自动雨量站太阳能板及充电控制器改造26处,遥测终端8处;无线预警广播站更新蓄电池32处,太阳能板及充电控制器25处,主机10处,喇叭30处;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巩固提升1个县。累计下达投资1111万元完成投资965.726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67.9800万元,完成地方投资97.7466万元。

目前我县水旱灾害防御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具体职能由XXX水务局水政水资源股承担,我局严格按照国家防总关于防汛值班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监测到预警信息后在第一时间向相关乡镇、村社、有关部门发送预警;目前山洪灾害预警发送方式通过XXX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网关发送,主要向各有关部门、乡镇、村社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和信息员。

(五)堤防巡查防守

我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党委、政府负责人担任河长和派出所所长担任河道警长的“河长+警长”河道水环境管理体系。各级河长全面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巡河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限时整改到位。同时,我局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已修建的堤防由所在地水利站作为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各段河堤的巡查工作。

(六)行业监管

加强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我局全面贯彻落实水库安全运行责任制,两座水库水情预测预报措施、洪水调度方案、抢险避险预案“三项重点措施”和安全度汛行政责任人、抢险技术责任人、巡查值守责任人“三个责任人”全部落实到位。强化水库维护。今年,县财政拨付水库运行管理经费10万元,两座水库运行调度工作站对水库大坝、输水设施、泄洪设施及启闭机、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加强汛期水库调运工作。汛期两座水库严格按照市防办批复的控运计划运行,水位严格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在汛前,汛期,节假日等不定期的开展督查检查,今年共检查水库7次,同时每天8时向市水务局和省水文局报送运行情况,每15天向省水库管理部门报送一次运行情况;非汛期实行旬报制度,每10天向市水务局报送一次水情,水位严格控制在设计正常蓄水位以下。督促全面执行水库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水库巡查工作,收到气象部门强降雨信息后,增加水库监测和巡查频次,由平时的巡查一次增加到每天2次,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我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长巡河检查及河道专项整治,对行业乱点进行了整治,水务局和各乡镇水利站排查阻挡水利工程施工,河道内乱占、乱堆垃圾、水域安全等“乱点”问题22次,排查出问题15项,其中销号整改9项、2条正在整改,正在调查处理4项;整改“河湖清四乱”未销号问题1项。于8月份对全县堤防险工险段进行排查统计,共计排查险工险段23处。

(七)宣传情况

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宣传,提高广大群众防御洪灾的意识。利用3月22日至3月28日世界水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开展了山洪灾害防御常识的宣传活动,悬挂横幅8条,制作宣传展板4个,印发宣传手册6000本,宣传材料6000份,利用手机短信、QQ、微推送宣传信息40条3.2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防洪意识和防御能力。

(八)机构改革

根据XXX委办公室《关于调整XXX水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渭办发[2019]94号)文件精神。将水旱灾害防治职责划转到县应急管理局,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责划转到县应急管理局。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防汛抗旱预警预报和汛期水利工程调度等职责划入县水务局。水务局内设机构中撤销防汛抗旱办公室,其承担的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常工作、水旱灾害防治职责划转到县应急管理局。设立水政水资源股(加挂XXX河长制办公室牌子),组织编制水旱灾害专项规划并指导实施;承担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洪水影响评价工作;组织编制重要江河和重要水利工程的防御抗御旱灾调度方案,按程序报批并组织实施;负责有关防洪论证工作;承担水情旱情预警工作;组织协调指导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管理、运用补偿工作,组织指导防御洪水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工作。

职责划分后,县水局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要求,组织编制洪水干旱灾害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工作。组织编制全县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方案,按程序报批并组织实施。承担防御洪水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工作。承担洪涝灾害防御期间重要水工程调度工作。县应急管理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县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指导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组织协调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并按权限提出建议或作出决定。承担全县应对重大灾害指挥协调工作,协助县委、县政府指定的负责同志组织重大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组织编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指导协调相关部门的森林和草原火灾,水旱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防治工作。会同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水务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合,建立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健全自然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依法统一灾情。开展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指导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负责森林和草原火情监测预警工作,森林和草原火险、火灾信息。

(九)旱情监测

2019年1~9月,截止9月下旬累计降水量404.7毫米,较历年同期平均值456.3毫米偏少11%(属偏少),降水量正常略偏少。今年我县整体未形成旱灾和因旱导致人畜引水困难。截止目前我县建成固定墒情监测站1个,移动站5个。水利部门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充分利用水源,积极组织水利设施全面投入农业灌溉工作,2019年完成灌溉3000亩,同时为加快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做到饮水安全工作精准到村、到户,我局积极主动对未接通自来水且具备入户条件的未脱贫贫困户免费提供入户材料,对其他户由农户自行购买材料等措施接通自来水,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共完成自来水新入户1857户(其中贫困户750户)。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1、水毁堤防工程维修经费严重不足,无法对水毁的堤防工程进行维修;

2、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力量薄弱,无专业技术维修人员,严重影响山洪预警系统正常运行;

3、水库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严重影响水库安全运行;

4、水旱灾害防御抢险物资储备品种单一,专业抢险队伍建设滞后,技术力量薄弱。

5、我县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职能划入水政水资源股,没有设立专门内设机构负责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设立的水政水资源股无人员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