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灾害防御论文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精选

灾害防御论文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1篇

海洋污损和溢油灾害

2000—2010年,浙江海域共记录到海洋污损事件504起,累计污染面积超过410km2(表2),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过28900万元。引起海洋污损的主要原因为有陆源排污污染、养殖污染、农药及危险化学品泄漏和溢油。如,2003年11月,台州市椒江、路桥两区沿海滩涂发生重大渔业污损事件,水产养殖受灾面积大约为32.0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00多万元。海上溢油灾害主要是海上作业和航行过程中的溢油造成的海上污染灾害[4]。自2000年以来,浙江海域发生的溢油(含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累计51次,累计污染面积超过310km2(表3),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过4000万元,溢油(含危险化学品泄漏)量累计超过2500t。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溢油灾害造成的海域污染面积、经济损失和溢油量绝对不止表3中列出的合计数值。因为2000年、2002年、2009年和2010年均有溢油事件发生,但污染面积缺失;同理,2000年、2009年和2010年溢油造成的经济损失和2010年的溢油量数据缺失;2006年,现代独立轮特大溢油事故造成近400t重油泄漏,舟山海域成灾面积约300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而表3中仅以1000万元计。浙江海域的溢油灾害主要发生在舟山—宁波海域,这与宁波—舟山港本身的战略地位是密切相关的。宁波-舟山港拥有镇海、岙山、大榭、册子岛等四大25万吨级以上油码头和储备基地,年卸油能力8400万t,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和海上交通枢纽。溢油灾害对浙江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7-20]:①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溢油事故产生的油膜覆盖大面积海域,造成海水严重缺氧,使大量藻类、鱼虾贝类和海鸟死亡,或使经济鱼、虾、贝类因富集石油烃而产生异味。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海上油膜阻断光合作用和“海-气”交换,从而降低海洋初级生产力,破坏海洋生态平衡。③海岸带严重受损。溢油抵岸,玷污海滩,不仅危害滩涂动植物资源,还将影响海洋水产养殖,造成海产品污染;而清除其污染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另外,溢油污染还将对沿岸风景、红树林、滨海度假旅游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沿岸旅游业的经济损失。

生物入侵

浙江沿海的主要入侵生物为互花米草。20世纪80年代,为了研究互花米草的消浪保堤保滩功能,浙江省开始在玉环县桐丽五门滩涂试种互花米草。2000年之前,互花米草在浙江主要分布于温州沿海,面积约392.1hm2[8]。2000年以后,互花米草的分布区域逐渐扩大,分布面积也随之增加,到2007年其面积已经扩大到4812hm2,主要分布于温岭、黄岩、苍南、平阳、瑞安、温州市区、西门岛、西沪港以及杭州湾南岸(三北浅滩)[9-12]。据资料统计,到2010年,互花米草在浙江沿海的分布面积已经扩大到6924hm2,主要分布于苍南、温州湾、乐清湾西门岛、台州湾、三门湾[13]、象山港和三北浅滩。互花米草具有极强的入侵性,对芦苇、滩涂底栖生物、养殖生物和红树林的生长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繁殖能力极强,能够与芦苇等本土植物争夺光照和营养物质,威胁当地的滩涂养殖和生态系统健康。互花米草发达的根系能够拦截随潮水而来的鱼虾贝类,潮水退落时,鱼虾贝类被拦截缺水死亡,从而威胁渔业生产,宁海市就有好几千公顷滩涂深受其害,每年损失超过5000万元[12]。至2010年,乐清湾西门岛上的互花米草分布面积已经扩大到1705hm2,仍在不断入侵岛上有限的红树林,严重威胁红树林的生长。而互花米草的清除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难以根除。

海洋生态灾害防灾减灾对策

1浙江省已经实施的海洋生态灾害防灾减灾对策措施

1)省、市、县三级海洋监测体系建设

浙江省的海洋环境监测业务化工作起步于2001年,至2007年,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基本具备实施全省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灾害预警报的能力。至2010年,省、市、县三级监测机构已发展到26个,包括1个省级中心、5个市级中心(站)、20个县(市、区)级站。业务化任务监测已经覆盖全省近岸海域,监测预警报业务涵盖9大类21项,包括全省海洋环境质量与趋势性监测、入海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赤潮监控区专项监测、海洋功能区监测、应对气候变化监测、涉海许可监督检测、专题监测、监测质量保证。此外,2008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编制出台了《2008—2015年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能力建设规划》,确定了全省海洋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省级机构为龙头、市级机构为骨干、县级机构为基础的省、市、县三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体系。

2)赤潮、油污染等海洋生态灾害防范措施

浙江省历来十分重视赤潮、油污染等海洋生态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从方案、预案的制定、监视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效。①方案、预案。制订了《赤潮防灾减灾工作方案》《赤潮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浙江省海洋灾害应急预案》。②监视监测系统。监控范围由2002年建立赤潮监控区,至2008年扩大到全海域;监测手段从调查船、飞机到卫星遥感,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监测系统;建立赤潮志愿者队伍,至2008年受聘志愿者达三百余名;防污染专项行动,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实施船舶油污水排放口铅封。③宣传力度。省级赤潮灾害信息通报,市级赤潮灾害信息通报,县级赤潮监测简报、报告。

2今后的海洋生态灾害防灾减灾对策措施

浙江省虽然在海洋环境监测、赤潮灾害防范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并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在溢油、海洋污损和生物入侵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欠缺。浙江省又拥有宁波—舟山港这样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和海上交通枢纽,一旦发生重大溢油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浙江的海洋生态灾害防灾减灾形式依然十分严峻,今后的对策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政策方面

加强海洋生态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22];制定严格的陆源排污监督制度,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推进涉海环保协同监管;建立海洋生态灾害分级评估制度,研究制定客观、科学的分级评估标准;加快制定海洋生态灾害防灾减灾规划,尽快制定海洋生态灾害经济损失评估规则;制定海岸带发展规划,加强对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湿地和滩涂的生态环境保护。

2)技术方面

进一步加强现有海洋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和健全海洋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和赤潮灾害预警系统,建立重大海洋污损事故应急处理体系,提高海洋污染重大事故和灾害应急处理能力[23];加强国际国内地区间监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海洋环境监测、观测信息共享;逐步开展生物入侵业务化监测,充分利用3S技术,及时监控海洋动态变化过程,逐步建立海洋生态灾害数据库,客观地评价海洋生态灾害;做好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2篇

一、开展灾害趋势预测

*灾害防御协会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组织民政、气象、地震、防汛抗旱、林业、农业、治蝗灭鼠、地质、卫生防疫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召开了《*年度*自然灾害趋势会商会》。根据上一年度的灾情,进行了预测回顾,并对*年的灾害形势提出预测意见。在会后编制了《*维吾尔自治区防灾减灾白皮书》,提出了*年度综合灾情趋势预测意见及防治对策,上报党委及政府有关部门,为自治区领导全面掌握灾情,了解灾害发展趋势、及时进行减灾工作安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开展学术交流介绍前沿科技成果

*年组织举办了多期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动员学会会员和灾协成员单位参加区内外的重大学术交流会等活动。如《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大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等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先后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教授给*地震学会会员进行讲座和学术报告,互相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如请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李宏研究员作《地应力测试技术与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工作构想》学术报告、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谢富仁研究员作《岩石圈与地震》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在地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在美国雷舍利尔理工学院斯蒂文·洛克教授在*开展第二期天山地震动力学合作研究期间,邀请洛克教授为我局科研人员做了专场学术报告。通过举办学术活动,使科研人员了解最新成果、技术前沿的发展状况,开阔了眼界,拓宽了工作思路,这对我区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借鉴,会员们通过学术会议展示了专业研究水平,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更广泛地扩充了新知识。

三、以“大手拉小手、科普进校园”等形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积极利用“科技宣传日、宣传周”,以展版、悬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努力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年在“世界地球日”、“国际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纪念日,把防震减灾知识送到社区,在中小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使*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了新的扩展,提高了防震减灾事业在社会的认知度。在暑假期间组织*地区营员参加了中国地震学会《第五届海峡两岸地球科学夏令营》、《*年访欧地球科学夏令营》及《第二十二届全国青少年地震科技夏令营》等活动。通过夏令营活动,同学都感到了普及科学知识、增强防灾意识的重要性。

四、发挥协会、学会的桥梁、主渠道作用,及时向学会内部通报各种信息,同时积极向外界推荐、展示地震研究人员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

协会、学会办公室以下发文件的方式,动员全疆各地震台站、地方地震局办、研究事业单位,推荐各单位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青年科技奖的评选,向自治区科协推荐地震系统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本年度向科协推荐1名青年科研人员参加《自治区第三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评选和三篇科技论文参加《自治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的评选。并动员我区青年科研人员参加自治区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

五、注重信息交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合作

作为自治区科协的组成部分,积极参加自治区科协组织的各种工作会议,并完成自治区科协学会在我协会、学会的调研工作,并上报相关的学会调研等信息,积极为自治区科协提出搞好学会(协会)科普工作和充分发挥社团桥梁纽带作用的见解和建议,从开展减灾及科普工作的方面积极争取自治区科协对我协会(学会)工作的支持。积极参与科技厅科普基地联协作组的工作,并向自治区科协推荐地震专业科普专家。由协会、学会办公室上报的科普基本数据、科普内容项目资料,真实的反映了多年来我们在防灾减灾、地震科普方面所做的工作,今后一段时间拟进行的科普内容主题。

*灾害防御协会作为中灾协的合作单位,协助中灾协完成中灾协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选举等工作,并积极参加了全国减灾社团经验工作交流会。*年编辑发送了四期《*灾害防御简讯》共480份,以报道我区灾情、政府减灾决策、动态,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并通过简讯方式与协会会员单位、区内外协会,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协会会员单位、区内外协会、学会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协作关系。通过互相沟通,我们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学会的认可。

六、抓好组织建设工作

*年,根据*灾害防御协会章程,开展了会员会费交纳工作。根据民政厅《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细则,完成了对“*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学会”两个社会团体年审,并根据民政厅更换社团法人后,需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要求,主动请挂靠单位*地震局纪检监察审计处对协会(学会)财务进行了年度审计。

*7年工作设想

*7年*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学会在自治区科协的领导、帮助、指导下,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发挥社团组织作用搞好灾害预测

近年来各种灾害有突发加重的趋势,*灾协(地震学会)将接合我区实际,继续做好综合减灾防灾研究;协助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好突发自然灾害研究及预测。以专业研究为基础,提高学术研究质量;在单学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承揽重大综合性科研项目,进行跨学科、跨行业研究,从宏观上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意见。

2.立足科学技术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搞好科普宣传,增强全民灾害防范意识一直是协会、协会的一项重要内容。*7年重点做好*灾害防御科普宣传网站的建设工作,集中宣传*各种自然灾害防治科普知识,让广大的民众掌握基本的防灾手段和知识要领。继续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利用电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广泛深入地向广大公众进行防御、减轻灾害知识宣传;围绕“国际减灾日”、“国际气象日”、“世界环境日”、“7.28地震纪念日”等主题,大张旗鼓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进行相关科技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对中小学生、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使其能了解地震知识、理解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建设安居工程的必要性,尤其要从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知识中提高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并学到危急时刻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使地震科普宣传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受益终生。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3篇

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坚强领导下,气象事业紧紧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这两大主题,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搞好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具有特点的气象服务体系,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防灾减灾水平明显增强

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全市建成195个乡镇气象工作站、2736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197个乡镇电子显示屏,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基本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村。市气象局与农业、林业、水务、电力、交通、国土资源、卫生、环保等8个部门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期间,全市9县区均建立了车载式流动火箭增雨作业点,宕昌县和武都区共修建标准化高炮防雹作业点11个,适时、科学、高效开展了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市县气象灾害防御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正在加紧建设。

(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

期间,全市气象部门切实加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了集“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监测预报预警和公共气象信息”为一体的市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和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电子显示屏、村村通大喇叭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平台。开通了“10630121”气象预警信息专用代码,全市气象服务手机短信用户达45.1万户,占本地手机用户总数的51.9%。在电视台开通了有主持人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完成了《气象》频道在本市的落地和播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率达90%。专业气象服务领域覆盖农业、林业、水务、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等行业。开展了针对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畜牧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气象服务。

(三)气象预报预警准确率明显提高

以强化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为农服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为重点,建立完善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以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为平台的短中期预报预测业务系统、精细化气象要素城镇天气预报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县级综合业务平台等业务系统、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监测预警预报业务平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业务平台等;充实完善了农业气象、城市气象、交通气象、能源气象、医疗气象、城市环境气象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和专业气象服务系统。期间,精细化要素预报最长时效达到7天,0—120小时预报准确率的温度预报质量提高了31.0%,晴雨预报质量提高了11.5%,降水预报质量提高了16.8%。

(四)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市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陇政办发〔〕57号)和《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陇政办发〔〕33号),成为全市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了全市气象应急响应队伍,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服务流程逐步完善,应急处置培训、应急服务演练等工作逐年加强。气象应急响应和决策服务内容更加注重敏感性、时效性、针对性,实现了从单纯提供预报向提供预报加决策建议的转变,在年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年7月17日大暴雨、年8月12日特大暴雨以及历次公共事件应急、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日臻完善

期间,全市共建乡镇自动区域气象观测站85个,全面完成了9县区七要素自动气象站建设,9个气象台站建成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接收系统9套、实景监控系统9套、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9套,建成L波段雷达一部,大气电场仪一部。市县台站全部建成气象视频会商系统。所有发报台站配备了无线通信备份线路,升级改造气象广域网设备,市局到省局由2M升级到4M,县到市由64K升级到2M,全市高速气象数据通信系统初步形成,传输可靠性大大增加。

(六)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期间,市气象局进一步完善了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了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截止年底,全市气象部门有硕士学历2人,本科28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人,工程师61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比“十五”末提高了63%,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18篇,其中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0篇,另有4篇论文入选相关论文集。

(七)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台站面貌极大改善

期间,全市气象台站的工作条件和业务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累计投资5027.8万元,实施市县局部分业务办公用房维修配套设施改造建设项目17个。依托灾后恢复重建开展了综合观测、预报预测、公共服务、信息网络与技术支持保障5大业务系统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市县气象台站水、电、路、暖、消防、办公条件、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5·12”汶川地震受灾较重的台站通过灾后重建,办公条件、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和单位形象全面提升。

(八)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在加强业务、服务工作的同时,坚持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为重点,加强科学管理,气象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不断优化,市政府及办公室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通知》(陇政发〔〕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陇政办发〔〕3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陇政办发〔〕124号)等一系列文件,有效促进了气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依法开展气象行政执法,规范了防雷行政许可服务,防雷装置检测行为得到有效规范,气象观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社会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十二五”气象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

国家相继出台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经济社会、关中—天水经济区等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十二五”经济社会各领域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和迫切,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二)气象防灾减灾的客观需要

位于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特殊的地理区域使气象灾害具有多发、重发等特点,是全省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冰雹、高温、高温干旱和低温冰冻等极端天气事件呈明显增多和强度增强的趋势,特别是“5.12”大地震后,山体松动,暴雨衍生的山洪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极易发生,强度愈来愈大,灾害造成损失越来越重,增强和提高气象灾害及气象次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消息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气象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发展“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特色农产品;推进工业跨越式发展,发展壮大有色冶金、农林产品加工、水电能源、医药化工、建筑材料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打造五大精品景区,提升四大名牌景区,建设“2225”精品旅游线路;交通建设、城镇建设、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加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适应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更高要求

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光照、热量、降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多样,太阳能、风能、空中云水资源、山区气候资源等具有很大的合理开发利用价值。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效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强气候变化问题研究,揭示地区气候变化事实,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提出气候变化防御对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清洁能源,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监测、详查和开发利用评估,努力把潜在的气候资源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亟待增强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特别是突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防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还存在差距;服务信息传播覆盖面有待提高。

(二)预报预测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预报准确率、预报精细化程度不能满足需求,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单一。多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水平还不高。临近预报、精细化预报以及集合预报等新技术在天气预报业务中未得到广泛应用。卫星、雷达、区域站等多种观测资料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有效应用不足。

(三)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基础薄弱

气象信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农村发展、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对重大气候事件的演变特征、规律和成因机理的研究不深。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定量评估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区域气候变化监测能力不足,缺乏气候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估技术和系统模型。

(四)气象综合观测和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能力有待提高

气象观测站点分布密度不够,不能准确监测中小尺度降水分布;新一代天气雷达覆盖率仅为71%,亟待提高;应急移动气象观测系统装备明显不足;专业气象观测网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五)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支撑能力不强

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与气象业务服务需求仍有一定差距,科技成果向业务转化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现代气象业务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亟待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需要加强,气象科技领军人才缺乏,人才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4篇

㈠、气象科普宣传

科普宣传是学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2005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1.隆重纪念“3.23”世界气象日暨建局50周年

一年一度的“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是我会科普宣传的重点活动之一,今年又正值省局建局50周年大庆,在双喜临门的日子里,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在3月23日上午召开大会,纪念3.23世界气象日暨湖南省气象局成立50周年,省会30多个部门、单位120余名代表与会。省局祝燕德局长作了题为《继往开来,奋发进取,努力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的主题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湖南气象事业5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与基本经验,介绍了“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及其行动意义,并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加快湖南气象事业发展和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展示了新的蓝图。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道沐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我省气象部门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给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同时要求各级人大、政府要更加重视气象、关心气象、支持气象、用好气象信息。省气象局党组纪检组长、省气象学会事长费中运主持会议并致辞。省参事室副主任程不吾、省农科院研究员杨光立代表来宾单位致了贺词,省政协副主席阳宝华和省委副秘书长段林毅、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吉芳以及部分部办委厅局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为了更好地向与会领导宣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我省气象部门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向中国局征订了500本《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掠影》宣传画册和3.23世界气象日纪念邮封,与此同时省局还组织编印了《湖南省气象局宣传画册》、《湖南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彩色宣传册,分发给与会代表。下午,省局现代化业务平面对外开放,展出大气探测、气象通讯、气象卫星、天气预报制作、人工增雨、台风、暴雨等宣传展板;播放纪念气象日主题的影碟。活动期间还组织长沙市一中、湘钢一中等校的近300名师生前来参观学习。湖南卫视、经视、省教育电视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日报、中国气象报等10余家新闻媒体对此给予了集中宣传报道。

各市(州)、县气象部门也以不同形式结合活动主题和各自的中心工作开展纪念活动。全省14个市(州)局、气象学会都及时利用这个机会,向当地党政领导和社会广大公众宣传气象。益阳市气象局和市气象学会联合市科协召开了全市学会工作会议暨纪念“3.23”世界气象日报告会。市人大、市科协领导和市直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秘书长60余人和全局干职工参加了会议,益阳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到会进行采访,同时,还向公众开放气象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并在科学技术协会网站开设世界气象日专题栏目。常德市局召开座谈会,市人大、科协、水利局等部门有关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常德市电视台、鼎城区电视台、常德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长沙市局组织了2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以“科技下乡,为三农服务”为主题的科技下乡活动,市局领导亲自带队到长沙县和望城县设点服务。科技下乡组的同志给农民朋友们带去1000本《湖南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气象知识、96121宣传单等资料,共向乡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发放200余份气象服务满意度和需求调查表,同时带去了农民最急需的春播期间气象服务资料。下乡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欢迎,有三家市级媒体对整个活动进行了跟踪采访。郴州市气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集中宣传活动,市局统一制作了28块宣传牌,印制了包括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中国气象局8、9、10、11、12号令、《人工影响天气条例》、《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湖南省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和气象信息、气象科普知识在内的宣传资料8万份发放给群众。永州市气象部门和当地通讯部门联合起来,市、县区两级联动开展了宣传活动。全市11个县区均在繁华地段设立宣传点,纪念气象日和宣传手机气象短信服务。湘潭市气象部门向市民宣传介绍了相关气象灾害、湘潭气象事业发展现状和气象服务水平。张家界市政府汪业元副市长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助力张家界和谐社会建设》的署名文章在《张家界日报》全文刊登,另外《日报》还大篇幅刊载了张家界市局宣传市气象事业和战略研究成果的文章。娄底市气象学会积极组织队伍上街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娄底电视台的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湘西州气象局在繁华街道设置了宣传咨询台,通过电视VCD进行滚动播放气象科普知识教育片,展出了十块彩色展板,州局领导、专家在咨询台前为过往群众进行了现场气象咨询。纪念活动共散发3000余份宣传材料,并通过《团结报》、湘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

永兴、蓝山、东安、祁阳、双牌、江华、道县、麻阳、南县、澧县、安仁、永兴、嘉禾、临武、宜章、汝城、资兴、桂阳、安化、桂东、汉寿等县(市)气象局或与当地人大、政府领导进行座谈,宣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气象事业发展成就;或联合移动、联通、电信公司进行街道现场咨询,悬挂气球和标语,印发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知天在信”气象短信服务和96121;或台站对社会公众开放,发放中国气象报专刊、湖南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等宣传资料,宣传气象,扩大气象工作的社会影响;或送科技下乡,直接为三农服务;或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气象影视栏目、兴农网站广泛宣传气象日活动主题;祁阳县局通过点播8集气象题材电视连续剧《北极光》,以感谢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气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全省气象部门,以不同形式,多视角、全方位开展纪念气象日宣传活动,使今年的活动主题家喻户晓。

2.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

根据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的统一部署,2005年湖南省科技活动周于5月14-20日隆重举行。今年活动主题是“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我会参加了活动周启动式暨科普进社区、长沙市科普旅游启动仪式。

学会秘书处联合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省气象台一道,设立气象科普展区,不但有气象科技人员现场咨询,更有琳琅满目内容丰富的气象科普展板、20余种气象仪器、计算机播放的气象科普电视宣传片以及科普宣传资料。展板内容包括天气预报的制作、气象与防灾减灾、气象与国计民生的关系、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生产生活中的气象知识等等;20余种气象仪器都是目前气象和有关部门正在业务上使用的仪器,包括测量地面和高空气温、气压、湿度、风等气象仪器;播放的气象科普电视宣传片有“走近天气预报”、“二十四节气”等电教片10余种;气象科普资料有“气象知识”、“气象仪器介绍”、“湖南省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宣传册等。气象科普展区以其形式生动,内容丰富而深深吸引了过往群众纷纷前来参观、咨询,索要气象科普宣传资料。省人大副主任唐之享也前来参观气象科普展区。湖南卫视、湖南教育频道等宣传媒体记者也纷纷前来采访报道。由于气象科普展区内容丰富,深受群众的欢迎和湖南省科技活动周组委会的好评。在2005年湖南省科技活动周总结表彰大会上,省气象学会被评为先进集体,杨治惠同志被授予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常德市气象学会组织办公室、气象台的相关会员和市直其他单位一道,积极参与常德市科技活动周及四下乡活动,市气象局和桃源县气象局联合开展了气象科技咨询,向前来参加科技咨询活动的群众发放气象科普宣传资料2000多份,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3.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纪念活动

6.29全国科普日,我会邀请省湘雅医院健康教育专家杨放如博士前来我局作健康科普知识讲座,省局离退休老同志和众多在职职工参加了听讲,讲座深受大家的欢迎。

为响应省科协号召,湖南气象系统隆重组织开展科普日纪念活动,省气象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对社会开放。9月17日,省气象台、省气象科技开发中心现代化业务平面免费开放,接待了湖南师大、省农大参观师生近百人,基地单位专家的热情讲解得到了全体师生的高度评价,师生们离开基地时,再三致谢!

各市(州)气象部门积极响应,开展“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长沙、衡阳、怀化、永州、益阳等市气象学会和沅陵、蓝山等县气象局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参加了当地科协统一组织开展的集体宣传活动,设立气象科普展区,放置气象科普展板,设置咨询台,发放防雷减灾和气象知识等宣传资料。各单位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达到了树立气象部门形象、普及气象知识、宣传气象法制、扩大气象部门影响的目的。

4.编印《湖南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彩色宣传册

应省局业务处、办公室委托,学会秘书处设计编印了《湖南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彩色宣传册,该宣传册发至全省各市(州)、县气象局,深受大家的好评。

㈡、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又一重点工作,全年我会不仅邀请专家来湘作学术讲座、发动会员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交流,还要求全省在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作一次年度学术报告,同时认真办好我会会刊《湖南气象》,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主力军作用。

1.组织开展全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术报告

为充分发挥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促进我省气象部门学术活动的开展,活跃我省气象部门的学术氛围,推动气象科学技术的进步,去年,省局委托学会秘书处制定了《湖南省气象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报告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落实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报告制度,学会秘书处于去年12月底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04年度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报告的通知”,各单位都精心安排,认真组织落实。今年初,将57名参加学术报告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测评意见汇总报省局人事处,同时收集了他们的论文汇编成册。今年底,针对首次全省性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报告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学会秘书处正着力研究,采取措施,使此项工作更加完善。

2.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全面活跃我省学术氛围

为了加强科技交流,推动气象科技进步,开阔我省气象科技业务人员的视野,省局积极举办气象科技讲坛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来我局作学术报告。

4月8日,由省局科技处、省气象学会秘书处联合邀请加拿大北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科学系首席科学家唐佑民先生作“厄尔尼诺预报的不确定性”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对广大科技人员来说是一次开阔视野的好机会,使大家对目前国内外该方向的研究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对我省的短期气候预测技术的提高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术报告由省局副局长汪扩军主持,省气象台、科研所、人影办、省局业务处、科技处等单位40余名科技业务人员参加。

4月15日上午,气科院农业气象专家王石立研究员、马玉平硕士应我会农业气象学委员会的邀请,来湘做学术报告,省局副局长汪扩军研究员主持,省科研所、省局业务处、科技处、省气象台、长沙农试站等单位的3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了报告会。王石立研究员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领域项目“农林重大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为例,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灾害影响评估、灾害防御技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研究进展,以及WMO农业气象委员会管理组会议的有关情况,从国际社会对减灾的主要关注要点等方面介绍了2005年1月18-22日在日本神户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以“美国干旱国家政策”为例介绍了国家防灾减灾政策。马玉平硕士的报告题目是“基于遥感信息的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型及其模拟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冬小麦遥感-动力估产模型研究”的研究内容,介绍了世界粮食研究中心根据荷兰的SUCROS作物模型而开发的WOFOST(WorldFoodStudy)模型及其本地化研究。本次学术报告,使大家对目前国内外该方向的研究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对我省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农业气象在防灾减灾中大有作为。

8月5日下午,美国海洋大气局气候预报中心研究员杨崧博士应邀前来省局做“亚洲气候监测与评估预测”学术报告,杨博士的报告从气候变化的发展、短期气候预测、科研领域等方面阐述了当前的国际前沿和国际热点问题。通过学术报告促进了科技人员对气候监测与评估预测的科学认识,开阔了科技人员的视野,对提高该领域科研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8月12日,应衡阳市局、市气象学会邀请,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博士生导师杨修群教授,到衡阳市局做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围绕“气候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和“气候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以及短期气候可预测性问题展开,同时与广大业务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周边湘潭、邵阳、株州、永州等四个市气象局也派员参加了听课。学员们就“暖冬”、预测时效性、“温室气体与寒冷期增暖差异性”和“限制人类排放量”等研究领域提问,杨教授都逐一进行了解答。杨教授学术报告会使大家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衡阳市六大新闻媒体对此次学术报告进行了报道。

10月17日下午,由省局人事处、科技处和省气象学会邀请,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王钟睿博士来我局作了题为“大气环流与海温异常对江淮梅雨影响的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的

学术报告。王博士就江淮梅雨参数及其与环流特征的关系,

江淮梅雨的多尺度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大气环流的联系,

印度洋、南海和东南沿海海温异常对江淮梅雨影响的分析及数值模拟,

海温异常对江淮流域入梅的影响,

海温异常影响江淮流域入梅的数值模拟,

江淮流域入梅期和梅雨量的年际变化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江淮流域梅雨量与海温和大气环流对应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和与会人员进行了热情交流。省台、省气科所的科技业务人员和机关有关管理人员以及省会周边市局的部分业务人员参加了听讲,大家一致认为受益匪浅。

11月8日下午,中国气象科学院陈联寿和徐祥德院士应邀来我局作学术报告。长沙、株洲、衡阳、常德、娄底、邵阳、岳阳、益阳等市气象局的科研业务人员,省局直属单位工程师以上人员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约120人参加了听讲。徐祥德院士不仅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季风特征及其相关灾害的研究成果,还从组织机构、国际背景、总体目标、设计思路、站网布局、资料共享平台构架、重点观测分区和计划实施基础等8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国气候观测系统(GCOS-China)总体实施方案。当提到以湖南长沙为重点关键区的洞庭、鄱阳两湖水系生态观测区时,听讲人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陈联寿院士从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触目惊心的巨大损失出发,阐述了这些自然灾害的可预报性,并重点介绍了台风预报研究成果。陈院士最后还就现代气象预报员应该具备的能力,给我省预报员们提出了殷切希望。

3.发动会员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交流

10月13-14日在海南举办的泛珠三角气象学术研讨会上,我会领导高度重视,会员积极参与,有10篇论文录入会议专辑,5人参加了会议交流。其中我会副理事长汪扩军研究员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基于GIS的农业气候分析服务系统”的专题学术报告,反响强烈。

10月25-27日,在苏州举办的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上,我会有13人参加会议,有4人作了会议交流,省局局长、我会常务理事祝燕德的《略论天气风险管理栏目设置》等15篇学术论文收入学会论文集。

11月,在贵阳召开的第14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上,我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在“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与检验方法”;“室内实验与催化技术”;“天气、气候、水资源”;“黑碳、消雨、消雾、气溶胶、闪电、综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及指挥系统”等5个专题的12篇论文被文集录用,两位科技工作者在大会作大会报告交流,展示了湖南人影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进展。

4.各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

我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成功举办“南方夏季对流云人工增雨技术研讨会”。11月22日,来自安徽、福建、山东、湖南、江苏、江西、浙江、贵州等省以及《气象科技》22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特邀国家气象中心人影室周毓荃首席研究员作专题报告。研讨内容涉及空中水资源分析、人工影响天气催化技术和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建设等多个领域,包括南方夏季对流云特征及时空分布、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对流云风场结构、对流云的数值模拟、南方夏季对流云催化技术和对流云地面作业指挥系统等。

5.办好《湖南气象》,充分发挥学术园地作用

《湖南气象》是由省局和学会联办的以学术为主的综合性刊物,也是我会的会刊,为了使《湖南气象》能客观地反应我省气象部门和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水平,成为我省与兄弟省市气象部门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真正成为我省气象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园地,我们十分注重利用这一阵地宣传我局的两个文明建设的风貌。本年度《湖南气象》编辑、出版发行4期共3200册约40万字,发表交流论文60篇,宣传报道39例,所为作者职称评审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广大科技人员的好评,期刊质量稳定。另外,正在为农业气象学委员会编辑出版1期增刊,28篇论文约20万字。汇编2004年度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报告论文集1期,约60万字。

㈢、承接政府职能

自省局下发了“关于湖南省防雷专业技术和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资格认定转变管理方式的通知”以来,省气象学会按照省局要求,相继制定了“两证管理办法和考试办法”,下发了“两证”考试大纲,召开全省气象学会秘书长会议,就“两证管理”工作转、接进行周密部署。在各市(州)气象学会、省雷电防护专业委员会、省气球办和学会秘书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开展顺利。重新认定换发防雷专业从业资格证451人,气球作业人员资格证758人;组织防雷专业从业资格证考试3次,有163人参加了培训考试,审批发证137人,所有取得资格证的人员重新建立了档案,名单都在湖南气象学会网页上公布。目前,学会秘书处正在认真总结经验,使“两证”管理工作更趋规范,以做好来年的年检、培训、考试和审批工作。

㈣、旅行社工作

今年初,省局华云气象旅行社转由省气象学会管理,学会秘书处先后增加了两名工作人员。经过全处人员的共同努力,形势喜人。先是接待了河南电力会计培训班四期共445人次的旅游业务,后来又为省局办公室、业务处和省气象台操办的全国性会议以及省气科所工会共91人次提供旅游服务。秘书处认为,旅游市场还有潜力,来年将加大开发力度,特别是各职能处、直属单位承接全国性会议以及各市(州)气象局工会活动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做,华云气象旅行社的业务还大有潜力可挖。

为了加强旅行社的管理,学会秘书处制定了“华云气象旅行社内部管理制度(试行)”,并准备尽快制定奖罚制度,采取激励措施,大力推动旅行社的发展。

㈤、其他工作

1.顺利通过社团和期刊管理部门的年检

根据省民政厅的要求,由湖南天平有限责任会计事务所对本会2004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专项业务费146185元,办公费2688元,审计认为,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应了我会2004年度财务状况,会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经社团业务管理单位省科协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省民政厅年检合格。

4月,省新闻出版局决定对全省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进行年度检验,《湖南气象》编辑部对照文件要求,进行认真自查,及时上报材料,管理单位认为我刊严格依照了《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办刊,批准通过了年检。

2.理顺了长沙市“两证”资格培训等管理工作关系

学会秘书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长沙市五区两县(长沙县、望城县)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培训等管理工作交由省雷电防护技术委员会承担,施放气球从业人员资格培训等管理工作交由省气球办承担,长沙市气象局本级和浏阳市、宁乡县的防雷专业技术人员和施放气球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等管理工作由长沙市气象学会负责,从而理顺了关系。

3.召开全省气象学会第一次秘书长会议

2005年4月25-26日,我会组织召开了全省气象学会秘书长会议,省雷电防护专业委员会、省气球办代表列席会议。理事长费中运在会上作了“学会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重要讲话,法规处处长陈胜华就加强资格管理与行政管理、积极发展防雷和施放气球科技服务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会议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学会秘书长杨治惠介绍了2004年省气象学会工作总结和2005年活动计划;自治州、湘潭、永州、邵阳、岳阳等地代表介绍了当地学会活动情况。二是,邀请省科协学会部部长谢鲁生作“学会组织管理和学会改革”等业务知识讲座。三是,学会秘书长杨治惠介绍了“防雷和施放气球”有关管理办法,并组织了对“两证”管理的讨论。会议对规范学会管理,特别是“两证”资格管理的规范化操作上达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学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应抓住目前“两证”管理这一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强学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学会社会地位。会议决定,为加强对社会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施放氢气球从业人员的监督,将获得的“两证”名单在湖南省气象学会网页上公布。

4.完善湖南省气象学会网页

我会作为气象部门联系社会其它相关部门的社团组织,也是气象部门联系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起着与社会各部门广泛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其工作的社会性和开放程度较高,因此在湖南气象网站主页建立了湖南气象学会网页,并对网页结构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按照省局网站管理部门的要求,对网页内容进行了充实。更新内容50余条,益阳、衡阳、邵阳、长沙、株洲、常德、永州、湘潭、娄底、自治州等市州学会都向本会网页提供了更新内容。我们将更进一步充实网页内容。

5.指导市(州)学会工作

本年度有衡阳、常德、邵阳、娄底等市气象学会召开了换届选举大会,我会秘书处应邀为他们给予了指导。

6.获得的荣誉

在湖南省科协七届四次全委会上,省气象学会获得2004年度学会工作先进集体,杨治惠获得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这是省气象学会连续三年获此殊荣。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5篇

一、今年以来全县水利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有效。

*年我县防汛抗旱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防汛抗旱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的工作目标,做到防御与抢险并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在防御今年第13、16号台风中,责任落实、提前准备、科学调度、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减少台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取得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安全责任制度。及时调整县防指成员,落实各成员安全责任,明确职责。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县政府与各镇(区)签订了防汛防旱工作责任状,会后各镇(区)按照会议精神对各自安全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在汛期及防台最关键时期,市县主要领导及省、市防汛部门多次对我县重点地区和重要水利基础设施的防汛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研究部署防汛工作。

2、提前准备,防范未然。一抓防汛检查。3月上旬分别对各镇(区)、县管海塘及城防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对部分防汛设施进行了试运行,结合省、市防指督查整改要求抓好各项安全度汛措施的落实。二抓物资储备,共落实抢险队伍157个,总人数4023人,落实抢险车192辆,储备抽水设备215台套,柴油发动机49台,编织袋29万条,土工布6890平方米。三抓防汛值班,县防汛办从4月15日至10月15日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防台关键时期,县防指领导坚守阵地,科学指挥抗台工作。四抓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在防御台风“韦帕”、“罗莎”的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效益。五抓超强台风及强降雨的研究。我局综合分析了超强台风的破坏性以及目前在防御超强台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早做好相关工作,并以建议的形式向县政府作了汇报。六抓《预案》的修编工作。修订完善防汛防台预案,做实做细出海船只、人员转移等基础工作,重点抓好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嘉兴东段围垦、黄沙坞治江围垦工程的预案编制和度汛措施的落实,两工程的度汛预案均通过市级审查,其中黄沙坞围垦工程度汛方案通过省级审查。

3、以人为本,科学调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防台工作中始终把人员安全转移作为中心工作。今年历次防台共转移人员1.2152万人,其中渔民324人,危房转移11362人,84艘渔船全部回港避风、850艘内陆船只全部停运,做到船只回港不漏一艘,人员转移不留一人,确保了今年防汛防台零伤亡的工作目标。

4、快速反应,措施得力。受13号、16号台风影响,我县洪涝受灾较为严重,针对这两次台风的特点及出现的险情,县防指迅速启动城防工程进行开闸排涝,同时要求有关单位组织人员,投入设备,迅速排除城区内涝积水,要求各镇(区)组织人员全力排涝,保证圩区安全运行,及时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并对全县海塘、城防工程进行全面排查,投入专项资金修复水毁设施,同时认真做好总结工作。

(二)加大投入,规范运作,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我局着眼四大水利工程,支持我县经济发展,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发展水利循环经济建设滨海新城出力。

1、整体推进河道整治工程。此项工作被列入20*年县政府工作大纲,我县采用“规划推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三级互动”的方式,不断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受到了县人大主任会议的充分肯定,并获20*年度临港产业启动年优秀项目。一是狠抓建设、管理。通过抓质量、抓进度、抓管理、抓验收,年内完成河道整治201.9公里,疏浚土方241.65万方,修筑护岸10.624公里,完成投资3568万元。同时,各镇(区)以水域调查为基础,围绕“由点到线,由线成片,整体推进”的思路,编制完成《河道整治工程整体推进工作方案》。二是突出抓好示范工程建设。*年示范工程实行自主申报,县择优选择的办法集中力量抓好12个示范点的建设,大部分示范点选择了示范村或整治村。在示范工程建设中力求创新、实效、生态,完善设计方案,做好施工图设计,严把建设质量。三是继续抓好已整治河道的长效保洁管理工作。加大保洁补助力度(由每年每公里300-500元提高到500-700元),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管理手段,实施巡查和抽查(每季度一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各镇(区)因地制宜,以多种形式开展河道长效保洁,从实际效果看,以镇建立保洁队实施河道保洁的效果较好。各镇(区)普遍提高配套保洁经费,部分镇保洁费用已达2000元/公里,保障了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抓好标准件园区河道整治。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我局主要任务是对园区内的古荡河、大曲港、团结港进行河道整治工作。根据这一要求,我局及时组织现场踏勘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并通过招投标,此项目现已开工建设。我局规划建设科被评为20*年度县农业技术推广先进集体。

2、大力发展治江围垦工程。积极实施治江围垦,拓展土地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和滨海临港型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是我县水利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一大亮点。我局切实履行黄沙坞治江围垦工程的行业管理职能:一是抓好安全责任制落实。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配合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多次到围垦工程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二是抓好防汛安全。今年黄沙坞围垦工程防汛形势严峻,县围垦指挥部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修订完善防汛预案,在防御第13、16号强台风中,认真落实各项抢险措施并进行科学安排,做好险工险段和工程薄弱部位的加固处理,提高工程的防台度汛能力,黄沙坞围垦工程安全度过汛期。三是抓好质量与进度。县水利局落实专门领导和技术人员对围垦工程做好日常的管理和指导工作,配合上级做好质量检查,尤其是省围垦局一年两次的专项检查。今年黄沙坞围垦工程的工作重心是标准海塘建设,年内已完成2.2公里标准海塘的前坡护面结构施工,其余标准海塘基础基本完成,共完成土方305.5万方、石方43.38万方、浇筑砼9.4万方,使用钢材2982吨,完成投资18221万元。四是抓好协调工作。主要是开展了与*市关于*山矿区界限政策处理及黄沙坞桔园受淹政策处理。

3、继续深化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继续加大“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安全饮水的保障率。今年完成沈荡、西塘等在建项目的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两项目共完成投资2051.6万元,新增受益人口2.497万人,新增管道331.8公里。认真指导秦山镇供改水项目,该项目已得到省水利厅批准,争取资金124万元,武原镇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初步设计通过审查,正在争取省级立项。我县澉浦镇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资金的规范使用得到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20*年度被嘉兴市水利局授予“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2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4、不断加快“小农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小农水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验收。出台文件,提高“小农水”补助标准。下达并完成了20*年度建设计划,全县共完成田间渠道130公里,新建单灌桥6座、过水两用桥3座、标准化机站36座、水闸3座、排涝站2座(24KW),完成总投资802万元并通过验收。圩区整治在2005年摸底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抓好武原镇姚桥圩区的整治建设,这项工作被列入县政府实事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土建、电气安装、设备调试等工作,在防御“罗莎”所带来的强降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建设的规范操作得到省水利厅民办公助项目检查组的好评。此项目获得20*年度*县农业丰收一等奖。同时认真做好20*年度小农水工程计划的上报,在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2015年)》初稿。

(三)加大力度,落实责任,水利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1、抓好水资源工作。一是积极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严格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制度,积极开展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坚持把水资源费征收纳入水行政管理的统一范畴,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征费,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征收水资源费324万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140万元)的231%,如数上交财政。同时在案审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桶装水水资源费征收工作。二是不断推进以“封井”为核心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共封井6口,了解各镇情况,再次核实15口战备用井。三是认真做好每年企业取水许可证换证工作,本年度新增取水许可3份,核定水量7653万方。配合上级部门开展了水价调查工作及全市饮用水安全调研工作,做好水资源公报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配合市水利部门定期做好9个点的水质取样和监测工作。完成对16家年取水量50万方以上取水户进行智能水表安装工作,并对购买的72套智能水表进行质量鉴定。积极开展太湖引水前期有关工作,并形成材料向县政府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全面完成我县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统一在我县范围内的重要河道和水源地岸边埋设安装水功能区界碑20块,并对各点进行了GPS定位和数码照片拍摄,为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环境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开展陆地水域调查工作。年初完成全县的数据录入工作,经过反复调试、数据核对及多次修改后定稿,并通过专家组审查,此套数据成果为今后我县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水域提供了基本依据。

2、加大水政监察执法力度。一是加强河道的管理和巡查工作,共外出巡查65天/211人次,主要巡查杭浦高速、涉河码头及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项目,在巡查中纠正违章3起,要求限期恢复河道原状。加强了对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检查和监管,参加了市县联合检查。杭浦高速公路检查情况在《*政务》上刊出后,引起了县领导、市县高速指挥部的高度重视,督促各施工单位整改、与相关乡镇签定协议、交纳保证金,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遏制了杭浦高速的水土流失,提高了杭浦高速(嘉兴段)防洪灌溉安全及防汛能力。查处在县城城区范围内未经审批擅自开挖水井的行为二起,封闭废井二口。二是加强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从严控制占用水域项目的审批。共办理涉河审批项目13件,其中不受理一件,按要求收取永久性和临时性占用水域补偿费43.79万元,围堰拆除保证金16万元。三是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抓好《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组织对林龙码头、核电三期生活区、通河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水保项目的专项检查,重点督查*建昌、*联房、*盈都、浙江美林等4家房地产开发商及华润雪花啤酒扩建工程。年内编制完成《*县水土保持规划》(20*-2020年)。被嘉兴市水利局评为20*年度水土保持先进单位。

3、强化水文基础工作。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和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了水尺零高的校测,对全部仪器进行了维护保养和试运行,及时更换于城水文站老化的报汛机,增添一批水文仪器,认真做好水文测验、资料整编及电算等日常工作。做好武原巡测基地建设的前期工作,于4月份完成了报告书和建议书,并与发改局联合报告向省局申请资金,经过反复筛选,并请省局专家确定,目前选址南洋村。加强水文职工的事业心教育,积极进行人才培训。在防御“韦帕”“罗莎”台风中,水文职工工作负责,紧急时期正点1小时观测雨量,20分钟观测水位,几天没有休息,向省市防汛部门发出洪峰警报5次,暴雨1次,圆满完成了报汛任务。

4、加强水利安全管理。进一步确立“大安全”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安全生产全局,以“打牢基础,抓住重点,落实责任,依法监督”为基本思路,制定了加强水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全局本年度11项重点工作之一,列入各单位年度考核内容。重点抓好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全县防汛防台安全、水资源安全、资料信息安全等。同时抓好消防、人员、财产管理,开展业务培训,不断规范完善安全生产系列制度,加强检查,排除隐患,投入专项资金重点进行了局机关大楼消防设施的重新安装,并通过县消防大队的验收。20*年度全县水利建设中无一人死亡,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在县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一等奖,市水利系统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获优秀。

5、设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经过努力,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我局成立了*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市水利水电质量监督站同意并批复了我县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现已完成项目法人登记等有关审批手续,*年质监站将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以规范我县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行为。

(四)建章立制,加强考核,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深入。

1、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在全局范围内深入开展以“端正作风、规范执法、奉献水利”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及“树创”活动,结合防汛检查、河道整治、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了蹲点调研及为民服务活动,深入一线为基层水利服务,努力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使“作风建设年”活动充分凸显*水利特点。

2、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把党廉工作和队伍建设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认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建立了分级分层监督和管理体制,与每位中层干部签订廉政承诺书。加强制度建设,使制度建设真正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和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年被评为规范化党支部。

3、全面开展水利宣传工作。以“世界水日”确定的“应对水短缺”,以“中国水周”确定的“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为活动宣传主题,以宣传贯彻执行水法规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水法宣传工作,特别在台汛期间,密切配合新闻媒体,设计载体,以人为本,通过有线广播、电视新闻、报纸报道、网络宣传、手机短信等各类媒介上台风警报、防御措施、防台常识等信息,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掌握台风动态,提前做好防台避险工作。同时建立信息长效机制,制定了机关信息考核相关制度,不断拓宽信息宣传渠道,及时报送信息,反映我局的工作动态、经验和做法。年内在省水利网信息40篇,市水利网96篇,*门户网共信息235篇,《南湖晚报》、《嘉兴日报》经常有反映水利工作文章刊登,县里政务信息保持较好态势,我局信息在五县两区水利系统中名列前茅。20*年被评为省水利信息先进单位一人获省水利信息先进个人,在全市水利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考核中我局是唯一获得优秀的单位,1人获市水利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4、不断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一是以水利学会为平台,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年初订计划,明确重点调研课题,平时抓落实,领导率先垂范,全局21人次论文在省市县相关论文评选中获奖(其中局党组成员10人次),5篇论文在全国或省级有刊号杂志上发表。县水利学会被评为20*年度县科协系统先进集体。二是认真上好党课,在“全县水利培训班”上,局党组每位成员联系分管工作给全县水利系统工作人员上课,此次培训班列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全县八镇两区水利站工作人员及全体水利会员共65人参加。三是抓好继续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称晋升,并建立好档案台帐资料。根据工作对人员业务素质和资格的要求,及时组织各类专业和资格培训等,共有16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三是全面完成水利志的编撰工作。经过五易其目,四易其稿,三审定稿,历时4年的《水利志》通过终审并送出版社出版,全志共46万字、2.3万多个数据,我局被评为20*年度*县史志工作先进集体。

5、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及县长公开电话。确保议案办理质量,明确建议和提案的办理由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同时根据内容确定分管领导和牵头科室,落实具体责任人员,明确任务和责任要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代表、委员积极沟通,承办的5件人大代表议案已全部办结。及时做好12345县长公开电话办理,截止目前,共收到13件,全部办理完毕。

6、认真做好资产及财物管理。全面抓好局属资产的管理和清理核对,建立资产管理台帐,按规定结合实际需要做好合理的调配。重点抓好出租房产的管理,在确保出租房消防、治安的同时,大力抓好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保证局各项财物安全无差错,及时准确做好每月的工资发放,对符合条件的干部职工做好工资晋升、调资等工作,抓好各类报表的上报、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报帐及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等各类年检。同时在党组的领导下开展好内部审计和考核办法的修订工作,及时为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数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被评为县部门预算编制先进集体,1人评为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