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运输公司工作计划

物流运输公司工作计划

物流运输公司工作计划

物流运输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目前应用的相关物流信息系统是为了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物流业务各个环节中,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其特点主要是具有固化管理、优化操作、资源和信息共享、数据分析传递快捷准确,且能够在动态管理中决策,使物流各个环节联系紧密高效等等。

1.1公司物流管理模式专业化采购管理模式:业务部门按照GW公司总部划分物资的60个大类来组建的采购管理模式。其主要职责是完成本部门执行所属大类的所有区域需求物资的采购并跟踪至办理合格入库手续。一体化采购管理模式:业务部门按照GW公司境内外项目部全球各大区域而对应组建的采购保障管理模式。其主要职责是执行所属区域(项目部)所有需求物资的采购,并跟踪至入库、出库、发运到指定项目部。

1.2公司常用采购方式一级物资采购:GW公司总部制定了一级采购管理目录,由总部授权所属单位集中采购管理小组实施采购。年度框架协议采购:GW公司总部一级物资(及以下)的物资,参照一级物资采购办法按年度进行招标或谈判签订年度框架协议的采购。其它常用方式采购:询比价采购、招投标采购、单一来源(谈判)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代储代销采购、网上超市采购、运输服务采购以及其它工程、技术、维修、租赁类采购等。

1.3常用的物资信息系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GW公司总部投入使用的在线价格查询、订单审批、入库和出库等业务物流数据系统。PS(PeopleSoft)系统:由GW公司投资开发使用的网页式物流软件。境外项目部通过网络PS系统向国内总部提报采购计划,国内业务与ERP系统切换,执行完后再集港发运,并通过PS该系统将相关信息反馈各境外项目部。GW公司总部合同审批系统:GW公司总部内部投入使用的合同在线审批系统。GW公司总部物采平台系统:GW公司总部内部投入使用的物资采购方案审批、寻源采购及信息同步与共享业务等在线系统。公司价格审批系统:公司对常用物资低于招标额度而投入使用的价格审批系统。公文网络平台:公司还利用公文办公平台传递与审批业务文件,包括供应商管理、考评、招投标方案审批和招标结果上报备案等。

2公司物资供应链及管理系统

2.1供应链与全球采购供应链: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E.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发展而来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由一些相互合作的企业所构成的整体,这些企业通过合作事先战略定位,增加运作效率。全球采购:全球采购是一种方法,他要求采购将整个世界看作是组成部件、服务以及最终产品的潜在来源。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进入新市场,或者获得同一个供应商的帮助使全球企业更具竞争力。尽管有局限性,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为整个世界既是一个市场又是一个供给源。

2.2公司物资供应管理系统GW为钻修井、测录试和井下作业的综合技术服务型石油钻探型企业,其供应链管理及相关核算系统具有典型的施工企业特点。

(1)计划立项系统:GW各项目部根据作业队伍物资需求信息编制物资需求计划。配件类由物管中心审批,固定资产及长摊类由规划计划处审批。

(2)采购系统:公司采购业务部门根据计划指令需求的规格及数量,以优质低成本完成的物资采购。公司负责GW境内外的装备类和二级(及以下)统购物资采购与运输;GW二级单位和境外项目部根据自主采购权限和范围行使补充采购职能。

(3)运输系统:公司运输保障部根据运输计划将物资及时发运到境内外各项目部。主要委托货运或货运公司操作;境外项目部配合目的港货物清关及之后的内陆运输,GW生产协调处是运输管理职能部门。

(4)仓储系统:公司仓储站负责妥善保管物资,正确及时完成入库、出库并形成相应记录。该部分由境内和境外两部分组成,境内仓库主要为境内作业队而临时储存的周转仓库,境外为当地仓库,包括项目部仓库和作业队仓库。

(5)生产协调系统:GW生产协调处牵头并由物资的需求单位和各境内外项目部组成,它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保障中心和生产协调指挥中心。

(6)会计核算系统:财务部门负责收集供应链管理各环节财务信息、材料核算与资金流动,是反映公司物资的周转和消耗等状态的系统,主要由GW财务资产处、二级单位财务科和项目部财务部组成。

3、管理模式优化

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简析人员管理和计划管理欠完善,尤其是供应保障管理模式问题最为突出。

3.1物资供应保障管理模式

物资保障管理模式优化前,境内外共设立了9个专业化大类采购部门(见表1),分别负责相应的大类物资的采购。

3.1.1境内项目部采购管理境内项目部由于供应商、物资业务人员和作业现场人员相对来说距离近,沟通方便。在作业现场遇到任何问题,从技术、人力、库存备货、设备回厂返修及各种应急设备和措施等诸多方面都有利于快速处理。对于供应商来说专业化的采购其数量是规模化和大批量,更便于他们组织提供售后服务。

3.1.2境外项目部采购管理境外项目部则不具备以上优势,且还涉及货物的国际运输、出口退税、到港物资清关、项目成本结转等多个复杂环节。境外物资需求弱化了专业化采购的规模批量优势,反而凸显个性化、区域化、紧急化与整体化等特点。由于境外后勤保障人员少,物资到货时间则越短越好,批次越少越有利清关和内陆运输。针对每个订单的包装、交货期和国家不同等差异性需求较大,专业化采购会由于各部门业务量、办事效率和业务人员不同,而容易产生很多物流环节上的瓶颈问题,再加上物资到货、验收和出入库以及运输集港、装船等业务与运输保障部人员的衔接等,更会直接降低物流时效,有些问题的滞后解决还会带来恶性循环。所以,对境外项目来说,一体化物资供应管理模式优势远远大于劣势。

3.2采购计划和运输计划

3.2.1采购计划信息不全面境外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物资计划提报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化工类和测录试两类物资采购计划,境外项目部一直按大类提报且比较专业。主要是这两个专业涉及的物料种类较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对所用物资的熟知程度较高。相对钻探类物资而言,物资种类庞杂,现场物资管理人员大都是机械师或电气师兼职,对所有跨大类物资属性并不一定全部熟悉,物资采购计划型号、技术规格及物资编码等会产生一些误差。采购过程中,有些物资信息需要反复确认,会使采购周期延长。还有作业现场人员对物资消耗无准确的前瞻性和规律性分析判断,未能实现科学化、系统化采购计划管理。

3.2.2运输计划信息不准确运输计划是运输部门执行运输任务的唯一依据,计划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反映计划提报质量的关键。计划提报不及时将给运输货物的箱单发票制作、实物包装、数量核对、询船、定舱、报关、报检、运输全程监控和定险定损等工作带来很多隐患,也会导致货物无法报关或清关或不能及时到达等问题。公司对提交运输计划的要求,成套设备应在预计起运35天前,配件和材料应在预计起运25天前。突出问题是为了市场开发需求,成套设备运输和公司统购物资运输计划,基本上都是刚采购完或在采购过程中就提交了信息不完整的运输计划,物资合同号、金额、包装、重量、尺寸等信息误差较大,给后续运输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3.3物资库存及周转方面

3.3.1境内物资仓储管理水平一般公司境内现场物资仓储功能主要由境内仓储站和临时库房来完成,各境内仓储站的布局需要根据项目和井队移动作业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整。境内需求物资采购后,先送达公司境内各地仓储站,再由需求单位自提或提交运输申请后由公司安排二次倒运到作业现场。由于二次短倒需求的特殊性,往往所承运车辆吨位与所承载货物量不匹配,时有车辆亏载而造成浪费的现象。

3.3.2境外需求物资国内周转库效率不高境外需求物资周转库收货是按照国内厂家货到后验收入库,其计划性不强。出库物资也是根据项目紧急程度来安排装箱和提交运输计划,缺乏全程信息共享和全流程货物动态的计划性和高效性,时有装好了货物又掏箱的现象发生。由于整个过程有物资入库、开箱查验、入出库、包装、分类装箱、提交运输计划、集箱与集港等多个环节,导致采购和运输部门无法准确掌控实时动态的准确信息,直接影响了货物的整个发运效率。由于仓储管理不到位,也会出现延迟收发货、货差或发错货物等现象;有些向境外周转的测录试临时储备物资和一些装备,无法及时核准到具体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库存和在途物资。

3.3.3境外项目部库存管理有待提高境外作业现场物资管理由项目部及作业队负责,库存周转率较低原因:

(1)物资种类繁多。主机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型号,相应所需零配件的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均不同,各种常用物资达4-5万项,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作业地点分散,办理入出库耗时费力,运输距离长,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还有对库存管理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信息化手段不强等因素。

3.4供应商管理不尽科学

目前公司入网供应商800余家,其中生产型的企业不足一半。按照目前GW境内外的工作量,供应商总数削减一半即可满足整个GW的生产需要。因大量低水平小生产商和中间商的介入,不但造成整个供应商管理工作量的增加,更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成本逐年增高。

3.5质量管理措施滞后

公司有专业的质量监督中心,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对货物的质量抽捡,合格率很低。公司无专业检测设施和手段,到货验收只通过目测检查进行质量把关,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化工类物资批批检验,配件类是箱箱打开逐个查验,在流转繁琐的程序中,经常遇到项目紧急需求物资,只能空运进行补救,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3.6物流管理人员配置不足

依据近期的调查结果,公司三分之一的海外钻修井项目未设立专职物资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职后勤保障管理人员。有些海外项目虽有物资管理专职机构,在专职人员定编配置上严重不足,也是供应链管理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因素。培训、配置和储备合理数量的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是供应链所有程序能否规范运行的关键。

4、优化后的机构、业务流程设置及优势

4.1业务部门设置

2013年公司实施采购专业化和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机结合的优化策略,境内业务保留了原专业化采购的9个采购部门(详见表1)。境外业务按照区域新增设了四个区域保障部(化工、测录试保留境内外专业化采购),境外保障部实行采购、运输、退税和结算业务一体化,即每一单业务都由一个业务人员从头至尾做下来,避免了中间环节因工作交接出现误差。国际贸易部负责保障业务以外的所有贸易类业务,运输保障部按照区域分设中东、中亚、美洲和非洲四个区域化运输业务小组,分别负责各自的大型装备运输和设备回运等运输保障业务及结算等工作。

4.2管理模式专业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4.2.1供应链整体优化方面综合分析GW供应链管理现状,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基础管理薄弱,尤其是过时的保障管理模式和流程是导致保障效率不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措施如下:

(1)完善公司技术管理部(编码科)职能,增加编码管理、供应商和服务商管理、建立成套设备台账和配套清单,落实原配套厂家相关信息等。

(2)整合生产经营部,使其负责计划、仓储、生产协调和经营管理。

(3)加强国际贸易部的采购职能,将一类集中采购物资、集团电子商务采购物资和第三国采购物资纳入国际贸易部业务范围。结合国际贸易采购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其专业化采购和国际采购能力。

4.2.2物资保障模式专业化与区域一体化优势互补物资供应链业务流应该是融合专业化标的物与通过公司供应链全流程的优化,质量控制、结算办理和招投标管理等方面的效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4.3采购计划管理方面

为了解决部分不具备条件的项目部未能通过ERP系统提报准确的采购计划,避免计划提报不及时、规格型号和物资编码不齐全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反复确认和数据重复录入,简化审批流程等工作,公司在采购计划管理上下功夫,从部门设置的源头上优化设置,且不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4.4采购业务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公司各专业采购部门组成,该体系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供应商管理,接受公司采购计划指令,按要求完成各项采购任务。境内保留专业化采购模式,境外按照区域一体化模式,力争同一批次采购需求计划按照统一的流转时间进行供应,避免了错综复杂的信息交替,使海外项目物资的信息跟踪、出口退税和境外成本核算得以顺利进行。

4.5运输业务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公司仓储管理站和运输保障部组成。该体系的主要职能是根据指令接收采购物资,负责物资的验收及库存管理,根据运输计划组织物资发运。通过统筹安排,加强各仓储站虚拟入出库的管理(直达料),靠前管控,最终提高了所需物资发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6生产经营协调体系

该体系主要负责完成物资需求计划汇总和流转,下达采购及运输指令,协调采购、供应、仓储管理等各个环节。GW层面主要由物管中心和生产协调处组成。公司整合了生产经营部,作为公司的物资调剂、采购、仓储、计划和生产保障协调体系核心。

4.7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质量和仓储管理体系

4.7.1供应商和服务商管理严把供应商和服务商准入关,定期开展供应商和服务商资质评审和产品服务质量评价。加强了供应商考察和资质认证工作,由境外项目或境内作业单位根据现场装备、配件及化工品的使用情况,推荐信得过的战略合作供应商,结合资质认证和使用单位质量反馈,将供应商数量逐步控制在200-300家以内,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管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

4.7.2质量管理、管控前移组织同类产品成本对标分析,确定合理价格,同生产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提高质量保证金比例,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加大处罚力度。不定期对供应商和服务商进行产品和服务定期检查或突击抽查,使供应商和服务商最终能够自觉控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基本实现了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关口前移至由供应商自己来管控。

4.7.3技术体系管理对所有境内外设备建立设备台帐和配套清单(含配套供应商),规范技术、技术协议、质量和检测标准库。建立物资生命周期表,完善物资编码库、合同价格库、优质供应商和服务商名录库,不断更新各仓储站的实际库存数据,强制执行单证备案和档案管理程序,以满足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技术信息需求。

4.7.4物流过程控制管理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在完成供应商和服务商资质认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可控的情况下,加大年度框架协议组织实施力度,缩短组织周期,优化结算程序,大大提高了框架协议物资的保障效率。如境外需求的化工品,通过框架协议减少了合同签订量,缩短并统一了各供应商的框架协议下物资的生产周期、质量和运输包装要求,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库存。

4.7.5扩大可行的虚拟入出库比例境内物资在具备直达施工现场的条件下,由公司国内仓储站人员到项目需求目的地进行现场联合验收并办理虚拟入出库,即提高了运送效率又节余了大量的周转时间和倒运成本。境外项目在保证公司统购物资和合理物资库存量的基础上,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逐步加大直达料的比例。业务员在给厂家下达订单时即可将包装要求和运装要求等一次性详细的规范下达,具备发运条件后即可直接将货物运抵提前确定好的货代堆

4.8利用信息化,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4.8.1完善物资编码管理公司组织人员按照“唯一和通用”的原则,对公司生产作业涉及的各种物资,进行统一编码,规范物资中外文名称,大大减少了由于名称不一致而造成编码不准确或一物多码的情况。

4.8.2强化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化推广在物资计划及采购环节中获取了以下良好的效果:

(1)物资需求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需经过多种传递路径和审批手续,实现了实时记录,便于信息使用部门及时掌握物资计划完成的时效性,避免了信息传递过程的不及时、不准确,提高了管理和决策水平。

(2)充分实现信息共享,解决了各部门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后只能存储在本部门的问题,冲破了“信息孤岛”现象。

(3)实现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简化了单据传递及会计核算流程。

4.9国际化物流供应体系的建立

公司在境外建立了两个子公司,全球物流供应体系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公司计划在全球其他合适的地区增设3-5处境外物流采购供应基地,实现物流的当地采购,就近供应,以降低物流成本。借鉴国际成熟企业经验,制定规范的物流基地管理标准,保证了公司国际化物流管理体系的高起点、高标准,较好地实现了保障供应、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依据经济效益原则,明确各境外物流基地的物资采购供应目录,规定并规范了各业务部门和单位的业务范围。

4.10发展GW自主品牌,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国际贸易的增长带动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顺畅促进国际贸易,两者相辅相成地发展。GW国内业务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国际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GW自主品牌,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展示平台将大大拉动公司国际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业务既是日常生产物资保障的补充,也是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

5、结语

物流运输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运输作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49-02

运输作业实务这门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运输作业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很多学校都会开设的课程,如何培养符合社会企业所需的运输业务人才,我们中职学生的学习定位应该在哪个层面,是我们必须探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

1、缺乏实践性训练。在现行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业务操作上都呈现出技能操作水平偏弱的现象。用于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薄弱,导致教学环境局限于教室,对于运输作业这门技能操作性强的课程,在这种纯理论教学的环境中,根本无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更谈不上有效教学和达到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

2、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课堂教学模式停留于课室,处于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实施的场所和教具、视频等,因此也就只能停留于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3、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运输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学校到学校,没有运输实践工作的经历,在讲授实务实训课程时显得很飘渺。甚至有些老师讲了多年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却没有真正填写过运输合同、运输单据、投保单据等单证,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没能满足企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

4、教学评价方法片面。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比较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给学生造成一些误区,认为卷面成绩高就代表学好了运输这门课程。

二、基于模拟公司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模式

1、“模拟公司”教学理论。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是指以模拟公司为载体,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主线,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体行事,在经营体验中构建知识、技能、情意,进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2、基于“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的实施。基于模拟公司的仿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模拟公司教学模式要确定学生能力的培养,选定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境,完善评价体系。

(1)确定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旨在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其必备的技能,确定教学内容如下:

①创建运输公司:体验运输作业、选择运输方式。

②公路运输业务:体验汽车运输、办理接单业务、计算公路运输运费、调度安排、配装货物。

③铁路运输业务:体验铁路运输、计算铁路运输运费、办理铁路货物接单业务、配装货物、处理铁路货运事故。

④航空运输业务:体验航空运输、办理接单业务、计算航空运费、处理航空货运事故。

⑤水路运输业务:体验水路运输、办理接单业务、计算水运运费、水运提货出货、处理水运货运事故。

⑥集装箱运输业务:认识货柜、计算集装箱运输运费、办理接单、装载货物、处理集装箱货运事故。

3、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下采用的教学方法

(1)模拟训练法:任课教师事先精心策划好的与真实公司运营环境极为贴近的各种模拟训练活动渗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吸取从书本上难于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来不断修正及磨练学生的行为使之逐步成熟。

(2)任务教学法:课程指导教师将在每一模块的实训中,根据需要选择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任务”下达给各公司,由此来“引导”及“控制”整个训练流程及训练节奏。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来掌握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3)角色扮演法:模拟公司内部设置不同的职业岗位,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开展相应的业务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根据活动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4)设计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的保障,不同的教学环境会对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不同的影响。运输作业的基本工作环境就是我们教学环境设计的依据。

运输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环境以运输实训室和校外企业为主。教师以物流企业运输岗位的工作流程为导向,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点,教学对象(学生)的情况整合优化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通过到物流企业顶岗实习,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的技能知识,更学习了企业的先进技能与理念。

(5)教学评价:①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侧向于以学生的操作技能。把物流企业评价员工的标准融入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中,从企业与社会的角度去评价学生。

②评价角度多元化: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素质等多角度多方向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③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应“嵌入”到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作业等职业素质的形成。

三、基于模拟公司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框架

教师必须根据真实物流企业的运输岗位设置与技能需求,以职业技能模块式组合,并在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各模块的项目任务、活动及其相应的工作事项等,即以“模块――项目任务――活动――工作事项”组合成对应课程的实训模块。在实训模块教学当中,要求学生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五个阶段来完成工作过程,直接在公司仿真环境中模拟各个工作岗位的运营业务活动。

下面以《运输作业实务》这门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为例来阐述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的应用。

1、准备阶段:(1)根据运输行业的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内容,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其进行提炼和整合,重组《运输作业实务》的教学内容,分为“创建物流公司”、“公路运输业务”、“铁路运输业务”、“航空运输业务”、“水路运输业务”、“集装箱运输业务”、“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七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计对应的项目任务、活动、工作事项。(2)建立“第三方物流模拟公司”管理中心:功能主要是对各“模拟公司”进行管理、联接、协调,保证各“模拟公司”严格按照操作规则办事,保证各“模拟公司”的业务交往能正常运作。(3)营造一个与现实第三方物流企业尽可能相似的仿真职业环境。

2、确定项目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先由指导教师把“任务书”下达到各模拟物流公司,并进行必要的前期培训。然后各模拟公司召开工作会议,认真解读、讨论、分析任务,明确任务目标及其要求等。

3、制定计划:由各模拟公司制定出完成任务及活动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流程和环节,教师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适时地点拨及指导学生。

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的角色,并按制定的计划开展工作。在这期间,指导教师要下到各模拟公司了解各模拟公司的运作情况,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及点拨。

5、检查评估:根据评价表,在各模拟公司实施计划当中,指导教师将组织一个由学生直接参与的评估小组有序地对各模拟公司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估,学生间互评,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6、归档或结果应用:各模拟公司在训练中会产生和形成不少的训练记录及训练成果,对这些记录和成果,很有必要把它们按一定的分类进行归档。

四、基于“模拟公司”的仿真教学模式的保证措施

基于“模拟公司”的仿真教学模式,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进行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模拟公司”的仿真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希望能够在中职运输课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 微.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物流运输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运输作业实务这门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运输作业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很多学校都会开设的课程,如何培养符合社会企业所需的运输业务人才,我们中职学生的学习定位应该在哪个层面,是我们必须探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

1、缺乏实践性训练。在现行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业务操作上都呈现出技能操作水平偏弱的现象。用于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薄弱,导致教学环境局限于教室,对于运输作业这门技能操作性强的课程,在这种纯理论教学的环境中,根本无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更谈不上有效教学和达到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

2、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课堂教学模式停留于课室,处于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实施的场所和教具、视频等,因此也就只能停留于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3、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运输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学校到学校,没有运输实践工作的经历,在讲授实务实训课程时显得很飘渺。甚至有些老师讲了多年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却没有真正填写过运输合同、运输单据、投保单据等单证,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没能满足企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

4、教学评价方法片面。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比较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给学生造成一些误区,认为卷面成绩高就代表学好了运输这门课程。

二、基于模拟公司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模式

1、“模拟公司”教学理论。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是指以模拟公司为载体,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主线,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体行事,在经营体验中构建知识、技能、情意,进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2、基于“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的实施。基于模拟公司的仿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模拟公司教学模式要确定学生能力的培养,选定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境,完善评价体系。

(1)确定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旨在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其必备的技能,确定教学内容如下:

①创建运输公司:体验运输作业、选择运输方式。

②公路运输业务:体验汽车运输、办理接单业务、计算公路运输运费、调度安排、配装货物。

③铁路运输业务:体验铁路运输、计算铁路运输运费、办理铁路货物接单业务、配装货物、处理铁路货运事故。

④航空运输业务:体验航空运输、办理接单业务、计算航空运费、处理航空货运事故。

⑤水路运输业务:体验水路运输、办理接单业务、计算水运运费、水运提货出货、处理水运货运事故。

⑥集装箱运输业务:认识货柜、计算集装箱运输运费、办理接单、装载货物、处理集装箱货运事故。

3、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下采用的教学方法

(1)模拟训练法:任课教师事先精心策划好的与真实公司运营环境极为贴近的各种模拟训练活动渗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吸取从书本上难于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来不断修正及磨练学生的行为使之逐步成熟。

(2)任务教学法:课程指导教师将在每一模块的实训中,根据需要选择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任务”下达给各公司,由此来“引导”及“控制”整个训练流程及训练节奏。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来掌握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3)角色扮演法:模拟公司内部设置不同的职业岗位,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开展相应的业务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根据活动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4)设计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的保障,不同的教学环境会对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不同的影响。运输作业的基本工作环境就是我们教学环境设计的依据。

运输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环境以运输实训室和校外企业为主。教师以物流企业运输岗位的工作流程为导向,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点,教学对象(学生)的情况整合优化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通过到物流企业顶岗实习,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的技能知识,更学习了企业的先进技能与理念。

(5)教学评价:①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侧向于以学生的操作技能。把物流企业评价员工的标准融入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中,从企业与社会的角度去评价学生。

②评价角度多元化: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素质等多角度多方向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③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应“嵌入”到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作业等职业素质的形成。

三、基于模拟公司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框架

教师必须根据真实物流企业的运输岗位设置与技能需求,以职业技能模块式组合,并在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各模块的项目任务、活动及其相应的工作事项等,即以“模块――项目任务――活动――工作事项”组合成对应课程的实训模块。在实训模块教学当中,要求学生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五个阶段来完成工作过程,直接在公司仿真环境中模拟各个工作岗位的运营业务活动。

下面以《运输作业实务》这门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为例来阐述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的应用。

1、准备阶段:(1)根据运输行业的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内容,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其进行提炼和整合,重组《运输作业实务》的教学内容,分为“创建物流公司”、“公路运输业务”、“铁路运输业务”、“航空运输业务”、“水路运输业务”、“集装箱运输业务”、“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七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计对应的项目任务、活动、工作事项。(2)建立“第三方物流模拟公司”管理中心:功能主要是对各“模拟公司”进行管理、联接、协调,保证各“模拟公司”严格按照操作规则办事,保证各“模拟公司”的业务交往能正常运作。(3)营造一个与现实第三方物流企业尽可能相似的仿真职业环境。

2、确定项目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先由指导教师把“任务书”下达到各模拟物流公司,并进行必要的前期培训。然后各模拟公司召开工作会议,认真解读、讨论、分析任务,明确任务目标及其要求等。

3、制定计划:由各模拟公司制定出完成任务及活动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流程和环节,教师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适时地点拨及指导学生。

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的角色,并按制定的计划开展工作。在这期间,指导教师要下到各模拟公司了解各模拟公司的运作情况,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及点拨。

5、检查评估:根据评价表,在各模拟公司实施计划当中,指导教师将组织一个由学生直接参与的评估小组有序地对各模拟公司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估,学生间互评,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6、归档或结果应用:各模拟公司在训练中会产生和形成不少的训练记录及训练成果,对这些记录和成果,很有必要把它们按一定的分类进行归档。

四、基于“模拟公司”的仿真教学模式的保证措施

物流运输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力物资 配送 GPS APP

一、背景

传统的电力物资配送模式是在发货通知单发出后,由供应商在系统外制定运输计划,该运输计划通过电话等方式确认后即可发车配送,司机送货结束后即认为完成整个配送过程。但整个配送过程处于失控状态,尤其承运商装车出发后完全脱离监控,直至配送到目的地经电话沟通后才获得物资配送情况,不能掌握完整的配送过程,现行的配送模式与电力物资配送的高要求极不相符。因此,采用先进的配送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结合电力物资配送的现状,设计和完善一套适应电力发展的配送管理体系被提上议事日程。

二、电力物资全程监控配送管理方案

(一)全程监控配送方案设计的出发点

电力物资价值高、电力工程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影响大,加上不同的电力物资对防震、防潮要求不一,尤其对所经过配送路线的公路等级、路面宽度、公路桥梁、桥梁限高、隧道、弯道半径、纵横坡度等是否满足要求都要有详细记录。

本方案基于物联网技术,对运输计划制定及审批、配送全程监控和配送结果分析统筹考虑,覆盖配送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建立PC和APP端的可视化监控平台,促进电力物资配送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

(二)全程监控配送流程

重新设计的电力物资配送管理流程,涉及物资公司、供应商和收货方三个配送相关方,流程从物资公司下达发货通知单开始,包含了制定运输计划、审核运输计划、发送配送轨迹、跟踪配送轨迹和配送结果考核等必要步骤,实现了配送相关步骤的完整覆盖。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三)制定、审批运输计划

运输计划是整个配送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检验配送路线设计是否满足电力物资配送高要求的先决条件。根据物资需求进度,物资公司把发货通知单及时下达给供应商,供应商接到物资公司发货通知后即可制定运输计划,对于由第三方公司负责的电力物资配送,该运输计划由承运商和供应商双方协做完成。

运输计划主要由基本信息和配送路线两部分组成,基本信息包括司机的指定和单据的选择,在满货日期要求下并考虑装载能力,可以对单据进行拆分或合并装车,运输计划创建如图2所示。

配送路线由各个站点组成,除出发站点和目的站点外,需包含沿途必经的公路、桥梁、隧道、收费站等重要站点坐标,配送路线创建如图3所示。

运输计划维护完成后自动传输到物资公司审批,物资公司根据不同电力物资的具体配送要求审批运输计划,对满足配送要求的运输计划予以审批。否则,需要供应商调整或重新制定运输计划。

(四)配送全程监控

配送全程监控是本方案的重点,整体思路是运用移动物联网理念,以先进的物流设备为载体,打造一套可视化的配送监控体系。

电力物资配送监控贯穿整个配送流程,监控步骤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装车开始监控。通过手机拍照把物资照片传输系统,物资部门可通过APP监控运输计划执行情况,确保物资和司机与预定的运输计划保持一致。二是配送轨迹跟踪。在APP可选择发货通知单号或物资唯一码选中关联的配送车辆,根据GPS实时传送的信息跟踪车辆的行驶进程。物资公司若发现实际配送路线与事先设计的有偏差,可及时联系司机,与其沟通,了解情况,并采取处理措施。三配送结果分析。配送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配送结果分析报告,物资公司据此比较实际配送路线和原设定配送路线的轨迹,分析考评物资完整的配送过程。上述全程监控可以在电脑和手机APP分别实现,现通过APP将前两个监控示意图展示如图4、图5。

(五)配送结果考核

供应商配送服务水平是电力供应商绩效考核的重要的指标,其结果是进行供应商奖惩的重要依据。配送结果考核主要从交货及时性、运输计划路线执行性、物资损坏率和服务质量等四方面进行。以配送结果分析报告数据为基础的考核分析,使考核更符合客观实际,并易于定量表示,从而提高综合考核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

三、应用效果评价

电力物资配送管理技术方案,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对信息安全的统一要求,实现多技术、多系统融合,并采用信息安全网络隔离装置保障移动终端设备的内外网信息交互,为电力物资配送工作带来以下成效:

第一,打通了配送全流程。该方案结合当下先进的移动物联网管理理念,通盘考虑了配送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步骤,从运输计划制定到配送过程监控至配送结果考核形成了配送过程的闭环管理。

第二,配送过程可视化监控。该方案建立了一套智能化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克服了传统电力物资配送依靠系统外沟通时效性差的缺点,对配送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前预警,并前瞻性地采取处理措施。

第三,配送关键环节形成文档,使配送过程的相关信息能够有效保存,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相关数据作为改善配送服务的可靠依据,保证了电力物资配送向着科学化和高效化逐步迈进。

四、结语

实践证明,在对电力物资配送实施全程可视化监控后,解决了配送相关三方沟通与协调滞后的问题。在对可能出现配送延误情况能及时判断调整,有效地提升了配送及时率和服务水平,实现了实现“管理、控制、考核”一体化,为电力物资配送管理水平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单位为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陈刚(1979―),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企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邵成艳.电力企业物资配送管理[J].电力信息,2016(02).

物流运输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赵杨 (2004-1-2 9:31:07)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家电行业价格战,一方面把家电这一原来百姓眼中的“几大件”变成了普及的物品,另一方面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也把整个行业拖进了深渊。成本的过快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销售额的增长,直接成为利润下降的罪魁祸首。以2000年为例,空调大战导致美的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从上一年同期的22.19%降至17.89%。彩电大战使行业老大、老二绩优不保,四川长虹、深康佳净利润分别下降40.69%及40.53%,毛利率分别降至17.34%及17.28%。深康佳甚至出现了大额的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各家电企业纷纷采取措施进行自救。由于能够大幅减低成本,物流成为了很多家电企业的“救命稻草”。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海尔公司为代表的通过成立物流本部,进行事业部层面的供应链整合,来提高物流效率。而另一种就是以美的为代表的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管理来降低物流成本。

五年三大步

供应链上物流的速度以及成本一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据统计,中国制造企业有90%的时间花费在物流上,只有10%用于制造; 中国企业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40%。中国企业本来在基于产品创新的超额赢利方面较之发达国家企业就不占优,而供应链上的支出又使得原本不丰厚的利润变得更加微薄。

中国有其特定的历史国情,落后的基础设施、破碎且混乱的分销体系、不成熟的3pl能力、地方保护主义、不稳定且不严格执行的法律都给中国企业供应链体系的成熟与完善设置了障碍。

在上市以后,美的公司(000527)为了既可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苛刻的差异化需求和愿意支付的价格,又可确立在接近饱和的中国家电业生存空间中的独特地位,在管理层融资收购改革(mbo)的同时,用五年的时间进行了一场 “低成本差异一体化”的物流完善之路,就是通过不断完善的物流设计保证公司总成本领先,又能实行适度差异化。根据pmg 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划分,我们可以把美的公司的物流完善之路划分为三层: “i级: 通过物流中心内部整合”; “ii级: 通过安得物流进行外部整合”; “iii级: 信息化上马完善整条供应链”。

首先,美的集团进行改组,使用“事业部制”和分级法人提高反应速度。各“事业部”均通过相对独立的后勤体系来覆盖市场。

98-99年虚拟物流中心

空调、风扇这样季节性强的产品,断货或者压货是常有的事。各事业部的上千个型号的产品,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00多个仓库里,有时一个仓库甚至就是只存两三种商品的“窗口”,光是调来调去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且因为信息传导渠道不畅,传导链条过长,市场信息又常常误导工厂的生产,造成生产过量或紧缺。

为减少无效物流,在保证事业部销售的前提下,美的在1998——1999年走出了物流完善的第一步:开始建立“内部虚拟物流中心”,通过物流中心内部整合资源。初步改善整合现物流环节中不合理方面,并为长期物流发展作准备的。内部虚拟物流中心以满足事业部所有日常销售的仓储运输要求为最高目标。

内部虚拟物流中心以各事业部原有物流人员与操作流程为基础,并分别运作以保证与现在工作的连续性。物流中心的组织定位是行政上隶属集团,业务上服务于事业部。

虚拟物流中心的主要工作

仓储整合: 开始进行本部和外部仓库的全面整合,并合理设计全国的仓储网络;

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集中的业务联系; 在不改变刚签定的物流合同的情况下,统一开展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实现统一标准管理;

物流业务流程及规范的标准化: 制定流程、规章、职责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内部虚拟物流中心对仓库管理进行全面的整合,包括统一租赁、管理、监控等。并且在不具备整合的it系统支持下(此时oragle系统正在上马),各事业部物流人员仍按照原有流程执行发货运输。发货计划也暂时没有整合。

00-01年

神来之笔般的安得物流

在美的重整供应链的一系列“润物细无声”的动作中,安得物流公司的成立,是尤其令人侧目的一个亮点。2000年美的通过建立自己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安得物流,不仅解决了别的企业为之头痛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还造就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安得物流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建立自己的平台,包括仓储平台和网络平台。美的把各个事业部原先分散的仓储资源整合起来交给安得,使安得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仓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在8月份也可以试运行。安得还掌管家庭事业部的全部运输业务和空调事业部1/3的运输业务。

安得的出现使得美的公司总部的物流工作量大量减少,工作趋向监督、管理。美的公司总部的工作就变为了整合、招标:

物流的全面整合集成化。包括发货运输计划整合和仓储整合;

集中招标管理第三方物流公司。对物流公司进行统一招标管理、评估及合同签订;

集成的it系统实施应用。it系统支持事业部各自的库存补货计划自动化,并根据不同的发货计划指定运输计划。

安得的出现还使美的公司根据安得的价格,可以去压外面运输公司的价,使得运输费削减了10%以上,一年下来可以节省几百万元。

同时,服务水平也提高了。家庭电器事业部的仓储业务以前也是外包,现在2000多万台产品的运输、仓储全部交给安得,安得24小时发货,做到货物先进先出,减少积压折价的压力,还实现电脑管理、信息反馈,这些是以前没法做到的。美的以前的装车时间需要60分钟,现在加快到每20分钟装一车,以前上午10点前能发车的很少,现在早上8点半就可以大批发车了。

由于储运资

源的整合,在物流公司投入运作的半年内,美的各事业部运输成本平均下降了10%,全集团的仓储成本也下降了10%。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有些运输公司与销售客户有着捆绑的关系,安得还不能把整个美的集团的储运业务全部整合,因此对运输的管理还不到位。在这个阶段,美的一般采取招标的形式来选择物流服务商,安得也是竞标方之一。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招标由总部和事业部共同完成,并按照公开、公平、高效的原则执行物流公司招标每年定期举行一次。招标小组包括三个事业部的代表,共同起草竞标要求,同时接受应标书,并按另行制定的严格评估标准进行审评。

02年以来

开创时代的第四方物流

2002年11月1日,美的企业集团旗下的威尚科技产业发展集团布下了其物流战略至关重要的一子,该集团旗下的安得物流公司在广州正式成立“安得供应链技术有限公司”。这家注册资金仅为160万人民币的新公司甫一亮相,就在华南物流界引起强烈反响。其业务定位在“为客户提供高端服务”的“第四方物流”——这在国内物流业尚属首次。

国内第四方物流还处在摸索阶段,供应链和物流大家都在谈,但核心的一点就是技术。“病人找医生看病,医生开了处方,然后病人拿着处方去药店抓药——第三方物流是药店,而供应链公司就是开处方的医生。”

第四方物流公司本身可能,或者说现在只是个概念。但这是一个信号,标志着美的公司将以高效高质,低成本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提供全方位最佳的客户物流服务(当然,美的公司自己可以先享用信息+物流的好处)。

从2002年中期,安得物流公司开始利用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使美的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产销信息的共享。有了信息平台做保障,美的原有的100多个仓库精简为8个区域仓,在8小时可以运到的地方,全靠配送。这样一来美的集团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了15%—20%。

同时从市场第一线到工厂生产的信息传递链条大大缩短,各事业部更有效地实现了订单生产,减少了生产环节不必要的浪费——靠制造环节降低成本,以物流增加收入,是分享第三利润源的共赢过程。

围绕效益这个考核的第一标准,美的展开了名为“供应链整合”的管理创新活动。各事业部内采用“成本倒逼法”,从产品最后的售价,推导出各环节的造价。在原材料采购环节,通过网上公开招标投标,杜绝了暗箱操作带来的成本黑洞; 在制造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增加合格率,降低消耗。降低成本往往在设计环节中就开始了。

在这个阶段,美的公司总部的主要工作主要集中在规划和整合方面。将仓库管理、运输管理及具体运作全权下放到少数几个优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美的公司总部只负责日常的协调监督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先进的物流规划——针对物流和零售发展趋势,如电子商务、现代零售业态的飞速发展等,探讨实践应对策略和方案包括: 物流规范及流程改进; 物流趋势分析; 物流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电子商务等的策划与实施; 集团it系统发展——在物流完善的情况下,依重要次序,开始相关环节的供应链整合,如计划预测衔接、客户服务衔接等。

物流改进方案比较

随着沃尔玛15亿美元卖出自己的配送企业,国内对如何完善物流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是将事业部进行层面的供应链整合,还是进行集团层面的物流整合呢?

事业部进行层面的供应链整合的代表是海尔,即成立物流推进部,内分仓储、采购、运输三大部分,把海尔内部的物流进行全面整合,平台搭建好了后再外包给社会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做比较平稳。

集团层面的物流整合的代表是美的,先让各事业部的物流业务各自社会化,再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整合,安得正是充当了这角色。

那么到底哪个途径的物流完善更好呢?

事业部层面的供应链整合:

前提条件: 新产品开发、采购、订单处理、生产、物流、计划预测、营销和客户服务等各部门功能运作正常,管理水平较高,各部门单独提高、改善的空间小。以上的完整供应链由一个实体(公司或事业部等)管理,可以行使权力并承担责任

整合内容: 新产品开发流程拓展; 考虑到供应链中下游的生产、销售、客户等需要; 采购模式考虑到产品开发及生产的需求,并进行定期评估; 订单信息自动更新,可作为计划预测的依据; 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仓储计划、运输计划等高度集成; 对物流配送环节的特别改进着重于用最低成本在合适时间到达合适地点; 销售预测综合考虑客户库存、促销活动、市场情况等以不断提高准确性。

整合结果: 高效运作的事业部; 更低的成本; 更好的客户服务; 紧密合作、高度协调的实体;

事业部层面的供应链整合优缺点:

优点: 整个供应链的全面整合是管理概念操作的一个飞跃; 进一步完善己成功运行的事业部体制,支持事业部的活力和积极性; 供应链由上至下的整合,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将会对企业现在薄弱的计划预测环节提供最大的帮助。

缺点: 供应链整合要在三个事业部重复进行,设计、培训、实施、投资等较大; 事业部供应链的各环节还都在管理上有很多单独提高、改进的机会,基础较薄弱; 整个供应链的整合需要较高的管理实施水平和良好的跨部门协作。

集团层面的物流整合

在集团层面的整合专注于物流方面的改进,以规模优势取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客户服务水平。

前提条件: 物流改进是现在供应链各环节上比较迫切需要的;

仓储运输作为后勤服务可以在集团层面上统一规划执行,并且有助于直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整合内容

统一各事业部在本部和外部的仓储管理; 集中安排各事业部的运输; 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集中、公开、高效地招标。

整合结果

以规模优势赢得更低的物流成本; 合理的仓储安排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在统一规范的物流管理和评估标准、物流远景规划、专业物流人才培养上倾注更多精力,脱离了繁琐后勤事物的营销公司可以更

专注于市场开拓。

优点

专注于物流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过早跳跃到整个供应链的整合上; 合理发挥规模优势; 显著加强物流职能。除日常仓储运输外,专职人员关注物流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运作水平,完善信息系统支持,并提供物流培训。

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