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工作要点

科技工作要点

科技工作要点

科技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2019年金山市科技局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握新时代科技组织的新使命,以深化科技系统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科技组织建设和工作创新,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学懂弄通做实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

2.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科技事业发展。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科技系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切实加强科技系统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管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科普场所建设。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履行领导班子“一岗双责”、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四个亲自”和“三个带头”。

5.严格落实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上好党课、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二、持续推进科技系统深化改革

6.深入落实《金山市科技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加强科技局组织建设,在全市辖区范围内部级、省级开发区以及有条件的企业成立科技组织,通畅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最后一公里”,科技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

7.深化学会治理结构改革,推动市级学会逐步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三、深入落实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8.深入落实省科技局《南洋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细则》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取得实效。全市组织专家不少于500人次,辐射贫困人口超过5000人。

9.继续推进“银会合作”工程。联合邮储银行,继续支持地方中小农业企业、农技协等实体经济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就业。

10. 扎实做好扶贫“双包”工作,党员干部定期走访联系贫困户,积极帮扶支持绩溪县庙山村脱贫出列。

四、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11. 深入实施《金山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切实履行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发挥好“全民科学素质”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展。

12.大力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举办第三届金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9年金山市青少年飞行棋大赛,开展2019年 “农村少儿爱科学”、科普大篷车展教等系列活动,组织参加2019年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校科学营等赛事活动。

13.大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开展“科普惠民乡村行”、“智爱妈妈行动”等活动,组织参加2019年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积极推进农技协工作,做好市农技协联合会换届工作。

14.着力提升科普活动影响力,高质量完成“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品牌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好2019年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

15.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抓实科普公交展播、科普手机报、科普频道、科普e站、V视快递、市科技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不断加强科普中国应用推广。

16.继续推进科普阵地建设。继续开展市科技馆(科普中心)建设相关工作,鼓励未建科技馆的县(市)建设综合性科技馆。做好市级科普示范社区、示范农技协评选命名工作,积极组织推荐参加省级评选。

五、积极助力金山创新发展

17.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积极申报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深化与省科技局战略合作,引导国家、省级学会创新资源融入我市产业链,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18.大力引进科创团队,推动金山科普基地建设。

19.继续推进科技信息企业推广应用服务子站建设项目,举办专题培训班。

20.组织参加第十届金山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

六、深入落实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21.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评比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邀请市领导慰问一线科技工作者,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集中宣传活动。

22.积极搭建科技工作者才华展示舞台,举办2019年金山市科技局学术年会。

23.畅通科技工作者诉求渠道,征集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七、强化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

24.切实加强科技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举办“2019年全市科技系统干部培训班”,努力增强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不断提升科技局系统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水平。

25.加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切实发挥市科技局“四大”代表微信群作用,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网上联系、网上服务、网上引导、网上动员。

科技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创建全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总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托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牢固确立企业主体、市场需求、效益至上“三个导向”,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多元化的科技金融合作创新机制和社会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制“四个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为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8%,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95%,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80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300家;专利申请量达17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件;新增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15家;柔性引进院士10名、教授博士100名,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

三、主要任务

1、实施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完善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机制,年内重点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5家,新认定省高企80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300家。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开展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需求、研发投入、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提高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2、推进“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工作,备案入库企业500家。启动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促进一批成长期小微企业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年内“小升高”企业突破50家。积极采取科技信贷、股权投资、知识产权质押、扶持“新三板”上市等方式,围绕“专、精、特、新”,集成支持10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属于行业“单打冠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以市场为纽带的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推动面广量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向高成长、新模式与新业态转型,加速成长为行业有影响的科技型领军企业,带动企业创新集群发展,年内形成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30家。

3、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以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带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按照“稳定规模、提升质量、发挥作用”的方向,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鼓励企业引进诺贝尔奖得主、外籍院士共建研究院,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15家,组建企业院士工作站10家,规模以上企业新建研发机构361家。

4、着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各类创新主体紧密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紧密衔接。围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在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组建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瞄准产业高端,支持企业牵头组建联盟联合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制订技术标准,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新增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新增产学研合作“校企联盟”20个。

5、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股权投资、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重点支持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端技术、高端产品的产业化。加快推进超导应用、特种纤维、高性能温合金、机器人等一批处于科技前沿的战略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组织实施用户示范工程,采取政策引导、政府采购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使科技成果惠及百姓生活。

6、加快建设产业(企业)技术研究院。探索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新模式,按照需求引导、多元共建、统分结合、体系开放、接轨国际、水平一流的要求,加快建设产业(企业)技术研究院,通过会员制、合同研发、项目经理制等市场化手段,构建新型产业(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等战略层面的有机融合,实现产业重大核心技术的突破攻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7、加快推进创新国际化进程。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中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建设,着力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深化我市企业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合作关系,支持企业引进国外高水平科学家来澄开展以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合作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及国际发明专利申报,培育知名品牌,实现以品牌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转变。实施高端研发机构集聚计划,鼓励支持海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等在我市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组建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鼓励企业设立或并购收购境外研发机构,就地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8、深入实施人才强企“330”计划。充分发挥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和“科技镇长团”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的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支持其创办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落实人才扶持政策,支持企业重点引进能够带来核心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中介服务领军人才。建立柔性人才库,继续深入推进院士集聚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和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拓宽人才流动渠道,柔性引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年内柔性引进院士10名,引进培育省创新团队1个,引进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5名。

9、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布局。高新区以建设部级创新型特色园区为契机,重点在物联网、新材料、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快落实一批产学研重大研发机构,建设完善“”物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百桥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佰翱得医药蛋白筛选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快速提升区域创新力,全力打造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临港开发区以创建部级开发区为目标,着力构建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临港产业特色。靖江园区重点发展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业,扬子江船厂年内争创省重点实验室。各镇、街道要围绕“一镇一品”,加强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和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型乡镇、创新型社区建设步伐,年内力争培育创新型乡镇2个,创新型社区3家。

10、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认真落实《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工作方案》,争取2014年进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行列。实施知识产权创造提升计划,重点在高新技术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获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确保2014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4600件,专利授权量达8800件。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运营计划,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全面推行企业知识产权规范管理,实现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贯标全覆盖。进一步健全价值评估、市场交易、投融资等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机制,促进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11、完善科技金融合作创新机制。以建设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发挥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产品,发展风险投资,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年内科技贷款授信额度力争突破1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2000万元。重点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年内择优选取10家科技成长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继续发挥小贷保证保险风险补偿资金、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股权投资风险补偿资金等风险补偿资金的保障作用,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12、加快推进民生科技示范工程。重点围绕生命健康、生态文明和公共安全三大民生领域科技需求,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重大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全面提升科技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高标准推进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促进更多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园区转化和产业化;加大力度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超市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培育建设省级分店2家和便利店2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科学致富。

13、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抓手、工作成效等方面谋求创新突破,不断提升科技管理服务能力,努力为企业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强化高企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的落实与兑现,全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力争超6亿元。深入基层挖掘培育项目源,加强项目申报的辅导跟踪,及时主动向上级科技部门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到国家、省和市科技计划中,2014年争取市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超300项,争取各类扶持资金超过1亿元。深入开展科技“三服务”活动,主动对接服务企业,力争每位机关工作人员和科技助理每年服务企业100家次以上。同时办好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和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大力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

科技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达万元,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产品40只,高新技术企业20家。

2、推动“药港”做强做大。制订发展规划。与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省高技术投资集团合作,举办一次“药港”发展听证会,争取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广泛咨询专家意见,扩大“药港”品牌的影响,并完善和形成“药港”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向区委和区政府提出决策建议。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合作。建立实验动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中科院生物医药研究中心项目启动运作,推动同济大学研究院生物医药实验室的项目进展,探讨合作建立“药港”本外埠产业化基地的可行性。研究建立生物医药环保公共服务平台的可行性方案。加大生物医药招商力度,创造条件引进一批重点项目,促成一批项目落地,推动一批项目做强做大(爱博哈特诊断中心、干细胞国际治疗中心、药明康德分析测试中心、南大小动物产业化项目、维桢原料药产业化项目、迪马胰岛素项目等)。申报部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继续申报部级医药服务外包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

3、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跟踪节能环保、低碳、电子商务、智能电网、物联网,培育一批骨干企业、项目,启动国家建筑节能特色产业基地申报。

二、加大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力度

以科技项目为抓手,通过对上争取、科技贷款、政策优惠等办法,加大科技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达万元。

1、建立完善区本级科技计划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科技项目财政扶持办法。

2、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对国家专项、国家、省成果转化项目、省创新创业团队等重点项目,加大组织申报工作,加强工作协调力度,力争在项目申报数量、质量和争取资金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全年对上争取总额突破1亿元。

3、推进政策兑现力度。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经费加计抵扣政策等优惠政策兑现有新的突破,全年减免额增长30%,资金总额超过2亿元。

4、加强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信贷力争超过4亿元,其中小额科技信贷力争超过5000万元,VC项目投资力争超过1亿元;设立区本级科技金融专项,与有关银行合作,对微型科技型企业加大力度。加快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对科技型企业投资,提高投资能力。

三、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全力打造创新创业首选地区,打造全国一流创业环境。

1、形成争创全国综合性科技孵化(创业)基地的整体思路和方案。总体思路和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培育形成3-5个有一定规模、有骨干企业、有竞争优势、掌握产业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群;形成完善配套、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技术、人才、资本高度统一、功能完善的综合孵化和服务能力;形成产业分工明确、高密度、高质量的孵化器群;形成资源配置高效、运作科学合理的市场化运作平台和模式。协助区政府召开科技创业园工作会议。

2、加快推进现有载体规划建设。强化现有载体资源的整合,建立科技创业园运行绩效评估办法,推动产业合理分工定位和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3、提升科技孵化服务能力。完成2家部级孵化器的申报。打造公共技术、中介服务、技术检测、公共实验室等各种公共服务平台。

4、加强孵化服务品牌建设。做大做强科技创业园部级品牌,探讨并形成与镇区合作的新的模式和机制;举办高层次的全国孵化器高端论坛;组织高水平的科技创业大赛;举办高质量的资本项目对接。

四、加快科技人才集聚

着力抓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加大投入,健全政策,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1、继续做好和省市领军人才的项目申报。其中国家入围者力争实现零的突破,省市领军人才计划入围数量、项目质量有明显提升。

2、做好区本级领军人才的引进、项目推荐和评审等工作。全年评审两次,立项支持20个左右;跟踪做好已立项项目的后续服务,推动项目的快速发展。

3、建立稳定的引才引智渠道。建立并运行好致公党省委“引凤工程”基地;发展与美国硅谷“中创协会”的合作,拓展新的、长期稳定的引才引智渠道。

4、举办生物医药高峰会。组织开展科技型企业家的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培训,提升领军人才管理能力。

五、强化产学研合作

1、继续深化两院院士行活动。举办两次集中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和技术对接活动,新建一批产学研联合体。

2、进一步深化中科院、北大、清华大学的合作。配合区政府以茶会友综合招商活动,发挥科技部门的引导作用,协助引进或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重大研发或孵化平台1-2个,合作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不少于50个。重点跟踪中科院的重大产业化项目,争取1-2个制造业重点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实质性启动与北大的项目合作。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北大科技投资管理公司的注册和基金的设立,推动北大的技术成果与企业的对接和转移转化。

3、继续支持骨干企业承产学研合作。更多建立研发中心家,院士工作站2家,引进一批人才和团队,建立一批产学研联合体,承担各类科技项目。

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1、实质性运行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全年集聚投资基金规模超过20亿元;集聚骨干服务机构不少于5家;科技服务业务总量确保8亿,争取10亿元(包括对上争取科技或产业引导资金、争取科技信贷或科技项目投资、争取政策性税收优惠等);常态化举办各种对接活动;形成稳定的运作模式和机制;形成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立对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运行绩效评估考核的办法。

2、全区科技企业数据库入库企业和项目数量达到2000个左右。并实现动态化管理,真正发挥其综合统计、要素集聚、项目发现,价值培育和服务对接的功能。

3、积极寻找有实力、有能力的合作伙伴。筹备建立专注于初创期、种子期、成长期项目的VC基金;

4、发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继续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形成全区小额科技信贷服务办法。

七、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1、确保全年专利申请7000件。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明专利占比达到或超过30%。

2、建立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成果,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长效机制。

3、举办专利师事务所揭牌仪式。启动运行专利师事务所业务,提升知识产权业务服务能力。

八、推进科技惠民工作

继续保持农业科技在的领先地位,培育一批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科技示范样板工程。

1、实施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围绕全区农业示范区和“六个一”工程目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示范项目。

2、推进农业优良品种培育和品牌建设。重点支持能明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的培育,加强地方名特优品种的保护开发与品牌建设工作。

3、大力推进民生科技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的民生科技工作,围绕节能减排与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等领域,启动实施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民生科技示范工程。

九、科技宣传、科普、科技统计工作

加强与统计局、经信、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最新数据,提升统计监测、综合分析能力。

十、内部建设

科技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二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成绩喜人。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特色产业基地开展科技创新,以基地建设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目前,全市4个部级和4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为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输配电设备、印刷包装、医疗信息化等6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

三是技术创新专业镇建设成效显著。继续围绕我市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特点,开展技术创新专业镇试点工作,引导和扶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南澳县深澳镇、龙湖区龙祥街道、金平区大华街道3个镇(街道)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增至26家,数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组织认定了龙湖区金霞街道、潮阳区关埠镇、金平区东方街道、澄海区莲上镇、莲华镇5个镇(街道)为xx市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市级专业镇增至12家.

(二)鼓励优势企业搭建创新平台,提高行业创新的服务能力。一是支持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加大对现有的轻工装备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以科技立项扶持平台的创新能力建设,xx轻工装备研究院的“节能减排技术实验室建设”、“轻工装备智能测控技术实验室建设”两个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得扶持资金320万元。新启动建设由澄海区与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共建的“玩具快速成型技术服务公共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对于研究和解决澄海玩具产业面临的新产品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组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积极引导行业优势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提高行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

2009年,新组建了高效节能换热设备、现代电源、中药、金属包装容器、再造烟叶、led半导体照明、糖果凉果及烘焙食品、智能型电动玩具8家省级工程中心和13家市级工程中心.

至2009年底,全市拥有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基地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4家,市级国有科研机构16家,市级民办科研机构3家.

(三)培育科技创新的主体队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民营科技经济。2009年,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壮大我市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一是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择优选择部分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重点加强引导和支持,通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形成各种类型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2009年,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xx超声仪器研究所、广东金明塑胶设备有限公司列人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现有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其中,广东东方错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西陇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试点验收,被认定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二是按新标准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以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出台及实一/2010xx科技契机,在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过程中,敦促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规范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实现创新资源的科学配置

2009年,我局进一步创新

2009年,“xx农村基层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蔬菜产业)”列入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建设项目.

(三)开辟工作新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

在巩固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关系的同时,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的科技合作,寻求农业高校的技术支持。牵头联系华南农业大学,作为潮南区东华村的技术支撑单位,做好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新农村示范点工作,帮扶东华村发展成为具有粤东濒海平原种养业的示范典型。加强地区间的横向农业科技合作,积极建立与我省粤西海洋大市湛江市的合作渠道。进一步深化对台农业科技合作,推动台湾龙鱼进口项目落户我市。此外,积极组织引导我市农业科技界加强与xx台商的合作,以联合攻关项目,共同促进农业科技的提高.

(四)组织科技下乡活动,普及农村实用技术。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组织了在澄海区莲上镇兰苑村举办的“科普惠农兴村—送科技下乡”,以及在南澳县举办的“龙须菜栽培技术培训班”两次大型科技下乡活动。同时,通过科技立项,支持xx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开展龙须菜品种的引进和技术推广工作,组织开展龙须菜栽培和加工技术培训.

五、加强科技发展环境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

2009年,我市科技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市上下发展科技的意识得到增强,鼓励自主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部署工作.

(四)抓好队伍建设,强化管理提升服务.

认真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

局领导班子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结合实际工作,带领有关科室(单位)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推动学习活动走向深人,进一步明确科技、信息化的 (三)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和专业镇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切合“三大经济带”的规划建设,谋划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新布局。推进xx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加强省级民科园、软件园等科技园区建设,着手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把科技园区建设成为立足xx、面向粤东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继续扶持特色产业基地、专业镇建设,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经济,探索一条具有xx特色的集群经济发展新路子。继续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建设公共科技研发机构,力争在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上有新突破,提高行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掘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对xx经济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推荐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继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促进我市产业调整和优化升级:对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加强自主创

三、抓好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加速产学研紧密结合。

强化与省部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联系,依托省部产学研合作平台的资源优势,挖掘和利用国家部属高校强大的科研和人才资源,推动产学l/2010xx科技·13技工作研紧密结合,开辟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我市经济建设的新途径和引进科技成果在我市实现推广转化和产业化的新渠道。在巩固和加强现有科技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深人推动各级政府与重点高校建立从产业规划、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等全方位的新的战略合作关系。选择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省部合作中有关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择对口院校引人科技特派员指导和推动行业和企业技术创新。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能够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具备一流专业技术和顶尖科研攻关能力的高校,与我市相关行业、企业缔结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实施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和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与高校采取合作共建科研机构的形式,开展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弓{导高校到产业聚集的地区建立行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加速区域科技合作进程。

发挥我市与台湾、福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的优势,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科技合作。大力争取省科技厅支持,建立广东福建茶业产业带,筹划举办“粤闽台园艺科技学术论坛”,扶持引导我市茶叶产业的集聚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对台科技合作,建设“粤台(xx)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其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推动xx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科技的发展.

(三)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推动《xx经济特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贯彻落实,扶持着眼于xx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产品开发创新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加强技术市场建设,不断拓宽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渠道,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为企业引进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搭建平台。引导、扶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在汕转化和产业化。把科技成果转化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形成自主技术开发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技规划。

深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的决定》精神,抓住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的机遇,通过调查研究,在《xx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4一2010)》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比较科学可行的农业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思路、发展目标、发展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产业导向.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建设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大人才、技术和资金投人,开展资源保护、种质开发、环境修复和海藻加工技术研究,扶持海洋渔业的科技创新,促进粤东乃至广东的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创建一批省级农业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农业健康基地、星火技术产业带和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支持茶叶、特色果蔬、水产、林木种苗等农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为这些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聚提供科技服务,推动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成为农业专业科技园.

科技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专利资助转化力度,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学技术普及率,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准确定位、固本强基

1、紧紧围绕食品加工、精细磷化工、机械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做好“十二五”期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工作,挖掘、储备和培育好战略性新兴产品项目,增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支撑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提请市委市政府制定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2020);

3、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二十二条意见;

4、建立并完善动态业务数据库;

①项目库(申报项目、储备项目)

②规模以上企业库及特色现代农业企业(基地)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库

③专利分类库(含专利申请人信息)

④人才库(各级各类专家、创新创业人才、科技专干、老科技工作者)

⑤研发单位基本信息库

⑥企业届别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信息库

⑦市内各级主要学校、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库

5、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和培训。深入学习中省德阳市和我市两会关于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精神,深入研究解析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法律法规政策,完成科技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动态汇编;围绕全局业务工作的完成编制好学习、考察、调研计划;

6、建立并完善相关部门、服务对象联系联络机制;

三、深钻业务、细化措施(重项目、强管理、抓对接、搞服务)

1、按照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要求,积极推进“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工作,加强科技项目的监管服务。特别是强化对项目经费和实施的监管力度,保障项目资金安全并按规范顺利实施运行;

2、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高新企业;

3、加强向上对接和争取工作,积极争取中、省和德阳市在项目、资金、政策上对我市的支持。加大对本市产业的调研和摸底工作力度,整合包装优势项目,引进、推广重大科技成果,重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见效一批,特别要加强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我市产业优化升级;

4、依托市农村科技中心,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提供一个优质的展示平台;

四、强化宣传

1、强化两办信息报送、政务信息公开任务分解落实;

2、加强内、外宣工作。拟定并落实宣传工作方案,重点对上级、单位和服务对象宣传、普及科技政策和我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最新动态;

3、充实优化《科技创新》月报内容,扩大发送范围,充分发挥其载体作用,宣传科技政策和科技工作;

4、拓展科普宣传活动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注重宣传实效;

五、规范管理

1、完善并执行机关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