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工具教案

交通工具教案

交通工具教案

交通工具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通工程;综合性实践;教学方法;工程案例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78-02

一、引言

在应用型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由于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性,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课程的重要性,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应用型大学的教育成果与社会需求达到无缝衔接,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确立

在《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饱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使课程的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应一味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探索出适合课程自身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方法。

由于《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不同,其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如果只是照搬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理论讲解为主,辅以实践教学,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跟随老师的示范操作完成指定的实践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也很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地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在保留传统教学方法优点的前提下,突出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创新意识和系统化、工程化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基于以上因素,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以工程案例法为核心,演示教学法为辅助”的复合式教学方法。通过针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分析及实施的能力,使其具备自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教学前期设计

(一)工程案例的选择

在以工程案例法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中,工程案例的选择具有重要性,应根据实践课程的任务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工程案例,以满足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根据对学生不同方面专业能力的培养需求划分了多个实训模块,每个模块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工程案例。以“交通建模与仿真”模块为例,本模块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进行道路交通路网仿真模型建立和交通控制方案设计以及对交通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和综合评价的能力。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本课程的工程案例。由于在城市道路中,十字道路交叉口及其周边区域是城市道路布局中最为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路网区域,对其进行交通仿真和交通控制效果评价具有典型意义。因此,本模块选择了北京市某个核心区域的十字道路交叉口及其周边交通路网作为实际工程案例。

(二)教学内容设计

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内容设计,基于工程案例法的教学内容设计既要体现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又要根据工程案例自身的特点进行细化和扩充。例如,由于十字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式存在多种类型,因此在交通信号控制方案的设计中可能包含多种信号控制方案的设计内容,以便通过交通仿真进行方案的选择和综合评价。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加以分析,最后确定了“交通建模与仿真”实训模块的以下教学内容:(1)利用交通仿真软件建立实际工程案例的路网仿真模型;(2)路网的交通管理;(3)十字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设计(定时控制、感应式控制等);(4)路网的交通需求OD矩阵的建立与反推;(5)仿真运行及仿真结果分析。

四、教学实践过程

由于“交通建模与仿真”实训模块采用TransModeler3.0作为交通仿真软件,学生在前期的课程学习中没有涉及到这一软件的使用,因此,在完成实际工程案例的仿真前,应首先学习并掌握这一软件的基本使用操作技能。在这一软件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因此采用演示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一边演示TransModeler软件的使用操作,一边讲解软件的相关知识,如:用户界面、菜单栏和工具栏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道路路网交通仿真模型中各种交通对象的概念、作用、相互关系,路网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管理、交通需求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方法及仿真实现方法。学生们边做边学,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提问,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学生们基本掌握了这一交通仿真软件的使用操作技能,为后面独立完成工程案例打下了基础。

在学生们掌握了TransModeler3.0交通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技能后,学生们开始针对工程案例进行系统地分析、设计及仿真实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工程案例法进行教学。学生针对工程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基于通过交通调查获得的路网几何数据和十字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数据、饱和流量数据等,综合运用前期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案例中十字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设计,并由不同同学相互配合完成了交叉口不同信号控制方案的设计,包括定时控制方案、感应式控制方案等。此外,还完成了用于路网OD矩阵反推的关键路段流量数据的计算工作。在完成工程案例的相关设计之后,学生们通过TransModeler交通仿真软件完成了路网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各种交通管理设施的添加,十字交叉口不同交通信号控制方案的仿真数据输入以及路网交通需求OD矩阵的建立、反推及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每个组的实训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保证了实训的顺畅进行。

在完成上述实训内容后,学生们开始运行仿真,并对不同控制方案下的仿真结果进行数据保存和分析。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对不同交通信号控制方案下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比不同的交通性能指标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最适合该路网实际交通需求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并将仿真分析结果写入实训报告中。

五、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的教学,学生们既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相关交通仿真软件的使用操作技能,又面向实际工程案例,积极、主动地以分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了相关工程案例的实训内容。在实训中,教师发挥了指导和监督作用,在教学中起着良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则通过工程案例法教学获得了相关的工程设计经验、具体实施能力以及项目评价能力。同学们在实训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实训的各项任务。在最后的课程考核中,各个小组都按时提交了自己的实训成果及仿真结果分析报告,顺利通过了考核。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结束语

本文在对《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课程所采用的“以工程案例法为核心,示范教学法为辅助”的复合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这一教学方法既发挥了教师作为指导者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综合实践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贞.基于实践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3,(23):44.

[2]田帅,张大宁,张铁志.交通工程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多维教学方法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91-95.

[3]张兵,秦鸣,艾瑶,王淑芳.基于工程案例的交通工程专业开放实验教学探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128-132.

交通工具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活;体验;感悟

【学习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出行做好计划与安排。

2.培养学生收集社会信息、处理社会信息、分析社会信息的初步能力。

3.激发学生处理问题的自主意识,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能运用上网查询、报纸查询等方式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

2.通过出行前的讨论交流、查找资料、对比分析,安排好出行方式,使学生会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要求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与安排。

【教学准备】

1.课件:襄阳古隆中、武汉黄鹤楼的视频介绍以及相关的图片。

2.学生前置作业:

(1)家住宜昌的小明想利用暑假到四川重庆去看望打工的爸爸,你知道他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吗?帮他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2)收集襄阳到武汉的交通工具,时间、票价以及主要景点。

【学习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走进“巧安排”。

1.师:谈到出行,我们免不了要乘坐交通工具,同学们,你们都熟知哪些交通工具呢?(飞机、轮船、火车、汽车)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这些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3.小结:看来啊!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将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方便着人们的出行。如何选择交通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出门之前巧安排”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课程的资源,用学生熟悉而又喜爱的话题“旅游”导入新课,由生活引入课题,把教材内容引发为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活动二:情境呈现,感知“巧安排”。

1.课件出示案例:家住宜昌的小明想利用暑假到四川重庆去看望打工的爸爸,你知道他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吗?帮他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幻灯片出示):组长做好分工、交流的顺序,并选出一名代表准备班级交流。

2.小组内交流前置作业第一题。

3.派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师:对于大家的建议,小明一定会慎重考虑,希望同学们下次出行前也能从经济、舒适、快捷几个因素出发,选择最佳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教材是个例子。怎样用好这个例子?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状况、知识能力等进行适当的改变,实现既不脱离教材,也不唯教材。】

活动三:角色体验,探究“巧安排”。

1.(准备角色分配):嘉宾2人;其他4~6人一组组成若干个旅行社。

嘉宾陈述:大家好!暑假快到了,我们想利用假期进行一次出行活动,要参观襄阳的古隆中、宜昌的三峡、武汉的黄鹤楼,但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更好,请各个小组帮个忙,选择一下路线和交通工具,设计一份合适的出行方案,我们将择优选择,获胜的方案设计小组就为金牌设计组,同时评出金牌设计小组两个,最佳设计小组三个、优秀设计小组四个。

(主持人边陈述边播放这几处的景点视频。)

(幻灯片出示:嘉宾:商议对方案质疑的侧重点。旅行社经理:组内做好分工,确定好记录人、发言交流的顺序,做到组内有序的交流。)

2.各小组合作分别设计一份他们最满意的出行方案(参考前置作业第二题。)

( )小组设计方案

出发地:_________

目的地:_________

选择交通方式:_________

行车时间:_____________

与其他交通方式比较,它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与其他交通方式比较,它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深入每个小组(旅行社)辅导。

【设计意图:郭思乐教授说,“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将路线定位“歇马、襄阳、武汉、宜昌”四地之间,既增加了与本土的联系,也将出行路线、交通工具变得多元化。】

活动四:方案展示,深化“巧安排”。

(幻灯片出示要求:嘉宾:注意倾听,针对方案进行质疑,最后评出金牌旅行社。

旅行社经理:交流方案语言有激情,思路清晰,说理充分。

旅行社成员:对经理的交流进行恰当的补充。)

1.各旅行社推荐一个发言人展示方案,嘉宾质疑。

质疑要点预设:从旅客的哪个角度考虑设计的?达到什么目的?给旅客提醒一下注意什么?

2.嘉宾商议确定金牌旅行社,教师采访小组的同学心情怎样。

采访要点点拨:设计时的心情;完成方案后的心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金牌设计小组谈获奖感言。

【设计意图:展示“出行方案”,其实是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出行方案的思维过程,也是展示自己是如何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交通工具和旅游线路的,更重要的是,在组长阐述制定出行方案的理由时,让大家认识到了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势和不足。】

活动五:运用导行,延伸“巧安排”。

1.引导小结:今后什么样的安排才是巧安排?点“巧”。

2.露一手:以小组为单位,抽取时间和目的地,每个人为自己设计一条出行路线,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3.为亲人安排暑假的旅行计划。

【设计意图:为自己设计一条出行路线,为家人设计暑假出行方案,让孩子对如何安排出行路线更加明确,养成出行前进行合理安排自得良好习惯,积淀知识,享受成长的快乐。】

交通工具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网络时代 德育案例 传播 应用 研究

[作者简介]施伟萍(1962-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德育和传统文化。(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教科院“十一五”立项课题“网络时代高职校德育工作案例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D201001,主持人:施伟萍)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39-02

国务院总理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今天担负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除了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育人德为先”,道德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以及作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思想教育统称为“德育”。“新网络时代”区别于前十年已经习惯称为的“网络时代”,它是指以2005年为起点的十年,是全球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第三个十年,也是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德育案例”是指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学校各部门行政管理人员等全员育人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价值性、可行性的真实事例,教师总结撰写并通过网络来实现传播应用的一种策略体系;重点是个案资料的积累、研究,并通过实践、传播、分享、应用这些案例,从而使高职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新网络时代”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面前,更好更快地应对,游刃有余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以,网络德育案例信息库和交流平台的建立,对教师转变传统德育教育观念,适应新形势发展,借助多媒体网络研究新时期的德育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复杂化

新网络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不如高中、大学紧张,业余时间学生们喜欢上网聊天、看新闻、发微博以及在BBS上涂鸦、贴图、上传视频、玩网络游戏等,学生们大面积“触网”,使得他们接触新信息、新思想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对传统德育方式的效果提出了挑战。当我们还停留在对个案的“孤岛式”研究的时候,学生已经走在了教师的前面运用网络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普通大学、中学相比,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网络,负面情感、事例的传播在一个学校与另一个学校之间,比正面的还要快。因此,对于德育工作案例的传播与应用,我们如果还停留在开会交流学习或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为载体的阶段,显然是不行的,也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也正在年轻化,对于网络他们可能并不陌生,但相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师,他们掌握的速度很慢,同时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践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有许多青年教师主要是专业教师,对学生既要传授专业技能,又要提升学生修养,往往有些不知所措。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尽快地保留与传播给新教师,使他们间接地接受学习;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出现的新问题以案例的形式收集起来,进行实践研究,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所以,要使青年教师能够承上启下,快速成长,其关键在于利用网络,建立以校为本的德育工作案例制度,把学到的理论与对德育工作案例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反思,来同化并形成新的德育理念,从而推动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教师传统培训的理论化、简单化

传统的在职教师教育,都以理论、经验的课程培训为主,老师们很难做到“听了能懂,懂了会用”。传播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于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相对立的不协调信息,反而积极接触与之协调的信息。青年教师对不协调信息易于排异、歪曲,难以重构。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大多要嵌入于情境活动之中,需要边做边学,才能学会。所以青年教师在德育工作上的成熟,更是依赖于老教师的传帮带和自身经验的积累,这与飞速发展的新网络时代已经不相适应。通过网络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不受时空限制。

建立以校为本的德育工作案例制度,并利用网络开展校与校、地区之间的分享交流,达到传播与应用的效果非常迫切。通过德育案例积累,教师把实际工作与研究相结合。重点围绕德育教育的个案进行分析,撰写案例报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寻找同类个案,通过对同类个案的比较研究,从中可以发现新问题,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这将为教育行为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 新网络时代德育案例传播与应用研究策略

为了使德育教育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德育教育真正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学校要建立开发德育案例研究的机制,并加以传播、应用。在行动中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推广优秀案例成果,制定德育工作案例共享机制,使之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让青年一代教师在案例中学习和总结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再将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通过案例变为德育工作行为,通过问题的解决将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德育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优秀的德育工作案例资料的积累,德育工作案例资料学习与应用

首先要建立网上德育信息资料库,为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搭建好交流平台。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中撰写德育工作案例,将典型事实用记叙文的形式写出来,并上传到网上,经过部门负责人的审核,才能公开。其原则是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即案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有据可查。但是要隐去当事人的姓名和班级,重要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德育职教网络平台,旨在加强各校德育交流,高职院校德育网络平台为彰显各校风采,可以分级设置:一级版块以学校名称建立;其下的二级版块以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案例、德育活动案例、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社团活动、学习资料为分类。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为本校版块管理员,负责审核本校成员注册信息的正确性和发贴的合法性。当各校不断有德育案例上传,网络的资源就会越来越丰富,加入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德育研究交流就会蔚然成风。德育工作的创新成果也会不断出现。

(二)形成德育工作案例的传播交流机制

如果利用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就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边学习边运用,迅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德育的新内容。网络可以使学校德育内容得到扩展,极大地丰富德育资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案例的积累,有赖于各校结合自己的德育工作案例,及时反思,积累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形成研究学习氛围,学习别人,探讨实践,总结反思,共同提高。这会产生以下作用:

1.更新德育观念。高职院校通过德育案例的传播共享,德育工作者会积极深入地研究德育在网络时代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网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改变旧的思维方式。教师将采取变堵为疏、积极参与、正确引导的做法,将德育渗透到媒体教育和信息教育之中。教师也会利用网络开展自身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如利用家校路路通平台跟学生的家长积极沟通,教师建立QQ群与学生交流。有一位教师就利用QQ解决了一个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

教师利用网络德育案例的交流,可以着重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网德教育”,形成青年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要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自律的习惯。学校在传授网络技术的同时,增强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从而改善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状况。

2.提升网络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又懂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紧迫。“新网络时代”要求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学会运用网络,把德育渗透进去,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这支队伍应当具有深厚的德育理论水平,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责任感;具有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答难的能力;会利用网络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运用现代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为教师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德育案例的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三)通过德育案例应用进行自我反思

德育工作者需要经常反思,在反思已有德育工作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中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经验与理念的共同引领。所以当自己的德育案例受到别人的关注时,也要多关注与自己相似的德育案例,取长补短,并不断地完善。

在反思理论性的德育工作与现实的差距中完成向行为转移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同伴互助。教育工作者不能是孤立的,在德育案例的交流平台,把自己应用的心得告诉别人,并与他人进行思想的碰撞,这样可能会有更创新的方法。遇到困惑借助德育案例交流网络还可以向同伴讨教,这样的策略可能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有帮助。同时在反思德育工作行为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规律的揭示。这一过程是需要专家引领下的行为反省。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甚至普通人的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的研究,要以“案例”为载体,采取“德育工作实践—案例形成—案例积累—传播分享—案例应用—总结理念—前瞻性探讨”的校本教研途径,采用理论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开发与传播共享研究等方法。在研究中,坚持实践性原则,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根据不同的问题,还可以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各研究课题小组及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发展。在具体实施时面向全校,或一个地区同类几所学校构成一个整体全面的运作体系。

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的研究,更应注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案例,教师要帮助学生多开展职业生涯的规划活动,并在各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所学的专业,各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案例可以充分地在网络上分享,并真正地运用到德育活动中去,这样正面的活动开展的多一些,学生的院校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德育案例的交流研究就更加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敬春.互联网发展与高校网络德育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交通工具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电工基础》;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M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84-01

一、关于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由教师提出一种陷入两难情境,没有特定解决方法的案例,然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学员能够在此过程的研究与发现中来进行自主学习,寻找不同的解决办法,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时刻应用到这些知识与技能。

案例分析法首先具有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具有他人的分析和评论,其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要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案例分析法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并深入到案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来体验案例角色。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应用,并且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来得出多元化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探索能力,启发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老师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并且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从而帮助老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促使老师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发展老师的创新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品质。这样老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就可以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

2.案例教学法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通过测试才能得知,而且这样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首先进行阅读和消化,然后查阅相关资料和理论知识.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对讨论结果缜密地思考串联和总结,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讨论、研究、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研讨,达到取长补短,实现双赢的目的。所以说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双向交流,教学相长。

3.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一味的告诉学生怎么做,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案例教学则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研究思考,去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寻求最佳解决办法,这种学生学生参与式的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且在案例教学中,会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和方法,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精神始终维持保持在最佳状态。

4.案例教学法使课文内容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典型且具体的实例,然后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5.案例教学法可以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针对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和思考,有利于调动众人的智慧,集思广益,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学生如果仅仅重视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就会培养出许多眼高手低的高分低能儿,这样的人具备很多的理论的知识,却无法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而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1.巧用案例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枯燥无味,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抽象且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故事情境香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研究和剖析其中隐含的知识和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参与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具体有趣的实际案例创设一定的情境,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确定具体的步骤更好的实施案例教学法。首先学生要做好准备工作,提前拿到药分析的案例进行详细阅读,并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然后结合资料对案例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组织小组做好讨论准备,将学生分好组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各组的学生在组织内部进行意见的交换和统一,之后组织小组间进行集中讨论,各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作出相应的解释,然后由老师总结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组织各小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讨论,探讨最佳解决方式,最后由老师来对这次讨论做一个总结,提出重点的理论知识。

四、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已经被广泛采纳,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解决,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有利于中职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实践活动中,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将案例教学法更好的应用于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眭玲.〈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导学式教学法[J].机械职业教育,2007,01.

[2]纪姝.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法琐谈 [J].科技风,2008,05.

交通工具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讨论探究;交通工程;课程改革

本课题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交通工程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1、前言

对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般高校来说,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提升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和知名度的必经阶段。交通工程学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改革中采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于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该教学方法在国外知名大学已经成为最普遍的方式,而在我国一般高校教学课题中,讨论探究式这种教学方法还没能推广开。通过初步试验可知,学生非常喜欢此教学方法,这对于下一步实施会很容易推进。

国内有关交通工程学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资料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实践课教学体系方面上,没有人提出针对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交通工程学课程中采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及其有关定性定量考核评定方法[1、2、3]。

国外大学在教学方面研究的文献资料体现的主要是是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应该怎样教,如何教得更好,同时提供有效的方法[4]。

2、方法过程

主要研究内容:制定交通工程学课程的讨论探究式教学可行方案以及相应定性定量考核方式和方法;在交通工程学课程中实施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方案检验并不断完善。

研究目标:通过对交通工程学课程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交通运输专业其他专业课程采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提供参考蓝本,为我国其他一般高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实施教改提供实践例证。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交通工程学课程的讨论探究式教学可行方案制定;在讨论探究式教学课堂中及时准确的记录相应定性定量化指标。

研究方法:在全面把握专业现有师资、试验仪器设备和交通工程学教学现状,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的基础上,收集国内外有关大学专业课教改文献资料,制定交通工程学课程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可行方案,确定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定性定量考核指标,最后给出课程教改可实施方案,并在在交通工程学课程实际教学中进行实施检验并不断完善,及在交通运输专业中进行推广。

3、方案制定

3.1现状条件

交通工程方面师资的薄弱,仪器设备简单。交通工程学教学主要靠课堂讲授,方法单一。学生交通感性知识非常欠缺,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3.2方案制定

针对现状条件,制定课程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可行方案,具体如表1所示。教材的选取是结合多年各个版本的交通工程学教材,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以培养学生技能、增加知识含量、拓宽知识面为主,自己开发教材。

表1 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方案表

注: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没有把交通工程学各个章节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案都放上面,只是节选几个章节。

4、考核指标确定

考核指标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考核指标: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组织配合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总结概述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绘图设计技能等。

定量考核目标:高质量地完成小文章数量、高质量地完成交通实验次数、准确翻译有关外文资料字数、根据所学交通工程学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个数、正确高效地完成作业数量、数量、申请或参与科研项目数量等。

定量考核方面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试验成绩、作业、小论文成绩、卷面成绩,这些方面给出具体的分数比例和评定办法。

5、教学实施检验

交通运输专业的2010级、2011级两个班级《交通工程学》课程采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效果及完成成果:校园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及应用研究;对校园停车场进行了设计;市区交通拥堵交叉通组织、实际调查交通数据资料、初步翻译了英文版的《交通工程学》教材。

6、结论

从我校交通运输专业2010级、2011级两个班级中的授课实践情况看,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收到很好的成效。交通工程学课程中采用了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后,对于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检验学生实践环节中运用情况更加灵活多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面对面”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于枯燥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实践中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课堂讨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讨论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探究专业技术的前沿,让学生对对未来工作充满了极大的憧憬和动力。最重要一点是本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考研继续深造提供了巨大的专业实践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 孙耀东等;交通工程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6年01期

[2] 朱明轩等;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