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市场细分的定义

旅游市场细分的定义

旅游市场细分的定义

旅游市场细分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台湾客源;旅游资源;细分市场;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6―0045―06

1 引 言

台湾同胞赴大陆旅游,已成为发展趋势,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需求市场。江苏省作为旅游大省是台湾游客青睐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自新世纪以来,赴江苏旅游的台湾游客数量一直以10%以上的年增长率迅速增长。据《2006年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仅2006年江苏接待台湾游客就达到了78.56万人次。可见台湾旅游者已成为江苏省乃至整个大陆重要的客源市场。

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已开始逐步认识到台湾客源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比如,从旅游吸引资源的角度出发,郑耀星从海峡两岸“地缘”、“亲缘”、“神缘”、“俗缘”、“兵缘”的角度着手,指出开发名人旅游资源对于吸引台湾客源的重要性,提出闽台名人文化资源要注重深度开发和合理保护,提高“五缘”品位,将还原为名人文化,设计跨区域旅游路线,抓住台湾客源。从市场细分的角度而言,黄福才和张进福利用有关机构的统计资料对台湾旅游者年龄、职业、性别的构成以及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停留时间的长短问题进行了分析。也有学者从某类旅游企业的角度进行针对台湾游客的市场营销分析,比如,陈秀惠对福建地区旅行社如何开发台湾散客旅游市场进行了研究等等。

前人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具有启发性的参照系统。但是,目前国内很少有学者针对台湾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感兴趣的程度进行直接的样本采集、处理,中观、微观层面上的深入分析,也较少有研究成果划分出细分市场,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发展的策略。现有的相关成果关注的是外在信息的归纳梳理,而对于旅游者特别是台湾游客的需求剖析尚不充分,可能导致“把所有游客都看成是‘类似’的这样一个严重的错误”。本文将通过大样本调研,利用一手数据对台湾客源进行市场细分,找出核心细分市场,分析其对旅游资源的态度,针对台湾客源提供旅游业发展建议,供业界开展产品开发和营销活动,并为大陆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2 核心细分市场的辨别

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旅游者特点及其需求的差异性,将一个整体的市场划分为两个或以上具有相似性需求特点的群体的活动过程。对赴江苏旅游的台湾游客进行多维度的分类,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政策的制定都有实践意义上的重要帮助。针对台湾赴江苏旅游者,可从各细分市场旅游的人数和平均花费水平来考量该细分市场对于江苏旅游业的重要性。依据此原则,笔者经过大样本问卷调查,从人口统计特征的角度出发,以期找到赴江苏旅游的台湾客源主要细分市场,并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在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前提下,避免芜杂混乱的市场细分掩盖住台湾旅游者的主流需求。

2.1 市场调研过程

课题组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期间设计问卷,针对台湾客源市场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采用李克特表的5分制来表示被调查者对于所回答问题的同意或赞同程度,1至5分代表:完全不赞同、基本不赞同、一般、基本赞同、完全赞同。

在江苏省旅游局的协助下,笔者与南京、苏州(包括昆山地区)、无锡、常州、扬州这5个江苏省省辖市的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取得了联系,请5地的22家大中型旅行社和31家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帮助发放和回收问卷。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笔者赴各个旅游企业进行了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的说明,并采取定时和随机相结合的方式赴相关旅游企业了解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同时检测问卷填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此外,课题组还赴台商集聚地昆山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635份,回收率81.75%,皆为有效问卷,全部为台湾旅游者填写,经检验有效性较高,可用于分析操作。

2.2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本文应用SPSS12.0相关功能,将调查样本特征统计整理如表1。由表1可见,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分析赴江苏旅游的台湾同胞的构成,可得到以下结论:

赴江苏旅游的台湾同胞,男女比例接近,男性略多,但无明显差别。

从年龄角度而言,25~44岁的台胞赴江苏旅游的比重最大,其次是45~64岁,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及18~24岁之间的青年人赴江苏旅游的比重都在10%左右,相对而言,18岁以下青少年比重较低。

从学历角度测量,赴江苏旅游的台胞文化程度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旅游者占到了65%,特别是大学本科学历人数最多,而初中及以下仅为8.4%,高知人群所占比例很大。

从职业的角度分析,无疑企业管理人员是最重要的客源构成,教育工作人员所占比重也较大,公务员、服务人员、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在8%左右,农民所占比重最少。

2.3 平均消费额统计

在江苏旅游期间消费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细分市场重要性的关键,本文从性别、年龄、文化和职业4个角度对台湾客源进行分类,逐一调查分析其平均消费水平,并借助SPSS12.0软件的卡方检验功能验证消费额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表2可见,男性与女性台湾旅游者在江苏的平均花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男性、女性赴江苏旅游的人数没有明显差别。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研究台湾赴江苏旅游的消费者需求而言,没有从性别进行区分,将其视为市场细分主要依据的必要。

从职业角度分析,台湾游客在江苏的平均花费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0),其中企业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人员平均花费最高,加之这两类人群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我们可以从职业角度将企业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人员视为主要细分市场。

不同年龄阶段的台湾游客在江苏的平均花费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0),其中45~64岁年龄阶段人群消费水平最高,其次是25~44岁人群,结合这两类人群是赴江苏旅游的主要台湾客源(占台湾赴江苏总旅游人数的67.4%)的事实,有必要将25~44岁、45~64岁两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视为以年龄为维度划分的核心细分市场。

不同学历的台湾游客在江苏的平均花费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0),而且很显然学历与平均花费呈正相关,学历越高平均花费也就越多,其中由大学本科和硕士以上组成的高知人群消费水平较高。因此,从学历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台湾大学本科和硕士以上人群视为核心细分市场。

2.4确认核心细分市场

上文从各类型台湾游客赴江苏旅游的规模和停留江苏期间的平均花费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而某一细分市场的目的地旅游人数和消费水平,恰恰是决定其是否是目的地核心细分市场的关键。因此,从这两大因素着眼,笔者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得出表3中的细分市场,并确认它们为江苏旅游产业需要把握的几大核心细分市场。

当然,本文的分析结果并不意味着对其他细分市场的漠视,事实上台湾客源的不同细分市场对于江苏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只是从科学考证、定量分析的角度需要找到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细分市场,以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分析江苏的旅游资源。

3 针对核心细分市场的旅游资源研究

我们首先应该对旅游资源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对旅游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的方式,广义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及有关旅游的一切服务和设施”;狭义旅游资源指“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能满足旅游者愉悦的目的,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所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类似于饭店等媒介性因素,就不构成旅游资源”。本文使用狭义的旅游资源定义,将江苏旅游资源界定为江苏省“使游客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现象”。

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典型性和特色性兼备,既拥有长江、古运河、太湖、云台山、紫金山等优秀自然资源,也具有水乡文化、吴文化、六朝文化、饮食文化等深厚的人文底蕴。旅游资源多样性和资源的高品位在全国居于比较突出的地位。但是针对台湾游客,究竟台湾客源特别是台湾客源核心细分市场关注的是什么样的江苏旅游资源,我们应该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哪些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这才是具有实践意义的首要问题。为了剖析、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30个相关题目,经过后期的因子分析,剔除掉相关性很大的变量,并通过指标筛检,结合德尔菲法对数据获得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最终提取11个资源指标作为测试项,分析台湾客源特别是台湾客源核心细分市场对其感兴趣的程度,以期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苏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策略。本研究给出了各细分市场对于不同旅游资源的平均兴趣值(数值越接近“1”,表示感兴趣程度越高),同时还对同组数值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用“P值”的形式加以明示。

3.1 针对年龄细分市场的旅游资源兴趣度分析

笔者首先从年龄细分市场的角度分析针对台湾游客的江苏旅游资源。从表4可见,各年龄细分市场在对江苏“名山”是否是重要旅游吸引因素的态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65岁以上及18―24岁人群对于“名山”资源较感兴趣,而本文重点关注的25-44岁及45~64岁两大核心细分市场的人群则没有对“名山”资源表现出明显的热情。25~44岁人群将“园林”列为首要旅游吸引物,其次是高尔夫资源和节庆资源;45~64岁人群则将“节庆”资源视为首要旅游吸引物,其次为“中医资源”及“园林资源”。

3.2 针对学历细分市场的旅游资源兴趣度分析

采用差异性检验法,从学历细分市场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结论,本科和硕士以上学历细分市场首要关注的是“园林资源”。学历细分市场在对江苏“古镇”是否是重要旅游吸引因素的态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对“古镇资源”的兴趣,随学历提高而增长。高学历人群即“大学本科”和“硕士及以上”人群对于古镇资源有较为浓厚的兴趣,选择率仅次于“园林资源”。

3.3 针对职业细分市场的旅游资源兴趣度分析

从职业的角度而言,各细分市场在对江苏“名山”是否是重要旅游吸引因素的态度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农民、服务人员和公务人员对于江苏名山较感兴趣,其他职业人群则选择率较低。

本文主要关注的教育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都将“园林”视为首要旅游吸引物,“古镇”资源的选择率则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一样,对于文物古迹资源同样具有较高的兴趣。

4 结论及建议

上文中笔者已经从年龄、学历、职业的角度划分出六大台湾客源核心细分市场,这六大客源市场出游人数多,消费水平高,最能体现台湾游客需求,也最能发挥对于江苏旅游的建设性意义。结合上文对于台湾客源核心细分市场的分析和其对不同江苏旅游资源的感兴趣程度,且兼顾江苏旅游资源本底、旅游发展长期远景等要素,经过综合考虑,本文将江苏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先度和针对的不同细分市场用表5加以明示。

现针对六大细分市场所关注的江苏旅游资源,提出如下旅游发展建议:

1 针对年龄为25~44岁以及年龄为45~65岁的台湾游客细分市场,江苏旅游产业应该牢牢抓住此类人群易被园林资源、节庆资源吸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开发和市场营销。比如,江苏作为园林之乡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但是相关景点景区在旅游营销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市场细分的意识,没有考虑到主要的细分市场从而进行有效营销,在以后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这应该是我们值得重视的问题。

此外,25~44岁的台湾游客细分市场对于高尔夫资源有较为浓厚的兴趣。高尔夫是新兴产业,目前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力度还很不够,针对此类细分市场,高尔夫俱乐部和相关企业也应该打造更为适合此年龄阶段的产品,提供切实的服务。

45~65岁的台湾游客细分市场还比较关注中医药资源。对于中医药资源的重视,体现出这一细分市场的鲜明特点。由于中老年人对自身健康关注,台湾地区民众对祖国大陆传统中医药的热爱和信任等原因使得此细分市场游客易被中医药资源所吸引。毋需讳言,将中医药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的工作目前在江苏省尚未完全展开,面对这一核心客源细分市场的要求,无疑我们应该制定相应措施,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

2 大学本科和硕士以上学历台湾游客细分市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审美品位,这一群体对于古镇资源、园林资源最感兴趣,这是因为无论是江苏历史悠久的古镇还是江南文人式园林的营造都是丰厚的民间文化和高雅文化相互交融、长期渗透的外显,是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完满的结合。对于此类台湾游客,我们应该关注其文化素养高、知识储备量大的特点,打造高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变为难能可贵的旅游产品,抓住这一专项旅游市场。

3 教育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是从职业的角度划分的台湾客源两大核心细分市场,他们同样对于古镇资源、园林资源最感兴趣。江苏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需要对此类旅游资源进行展现方式上的进一步思考,摆脱单纯的“博物馆”式静态展览,综合利用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段或者结合节庆、民俗等其他旅游资源以多元的方式动态地加以展现。

旅游市场细分的定义范文第2篇

“一日游”,顾名思义,就是时间长度在一天左右的旅行。通常,“一日游”的旅程会被安排在大城市周边,价格相对便宜,也比较受到游客的欢迎。可是,相比于其他旅游产品,“一日游”市场却一直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在不少旅游经营者看来,“一日游”利润空间不大,通常一名游客的利润也就十多元人民币,这就导致了很多正规旅行社不提供“一日游”产品。可是,“一日游”市场的需求却很大,以北京为例,不少游客去北京都想用一天时间看天安门、爬长城和去十三陵。正规产品不多,市场需求大,这就催生了“一日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黑旅行社和黑导游。这些黑旅行社和黑导游基本都属于无证经营,以低价拉游客报名组团,承诺纯玩无购物,中途向游客加价,擅自偷换行程景点,要求游客逛店购物等,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的不力,都促使“一日游”市场长期陷入混乱状态。在这种混乱状态下,行业巨头和正规旅行社处于成本的考虑,通常对“一日游”市场不太感兴趣,这就留给了创业者切入市场的机会。

挖掘空间巨大的细分市场

正是看到了这片市场中蕴含的商机,2014年8月,国内首家专注于“一日游”市场的OTA(在线旅游服务商)丫丫旅途网在北京宣布上线。用创始人兼COO郑磊的话说,“一日游”是在线旅游行业的细分市场,目前OTA行业内并没有一个专业的服务商来规范这一无序市场,丫丫旅途网瞄准的正是这一巨大的市场空白。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市场空白呢?前文我们就已经提到,业界大佬对“一日游”并不重视,也没有OTA专门对其进行服务。可是,在大佬忽视的背后,“一日游”市场却有着巨大的需求。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30多亿人次的旅游者中,1~3日的城市周边短途旅行占据了七成以上的份额,而在这七成之后,又有一半以上是周末出游,仅在华东地区,每月就有3 000万人次的短途旅行需求。所以,1~3日的短期旅行,客单价在100~300元人民币的短途游客都可以算做是“一日游”的潜在用户。

而且,在这个崇尚自由和个性的时代,很多人都向往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在现实情况中,“说走就走”只有“一日游”可以真正做到,毕竟长途旅行一般都需要做较长时间的规划,对于普通上班族而言,旅行的费用成本能否承担,有没有假期等因素都需要认真思考。同时,相对于长途游和出境游来说,“一日游”是一个购买频次极高的细分领域,每次几百元人民币的费用,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承受。

虽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郑磊也坦言,由于利润极低,做短途旅游市场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办法盈利,不过却可以作为一个积累用户数量的切入点。待用户数量有一定突破之后,盈利自然会水到渠成。

烧自己的钱,暂不融资和找“干爹”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深入挖掘行业价值,《丫丫旅途》团队对“一日游”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

旅游市场细分的定义范文第3篇

我国海岛众多,海岛环境独特,风光旖旎,海洋文化、民俗丰富而独具特色,因而海岛旅游对生活在陆上的人们有较强的吸引力。旅游业是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之一,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海岛旅游首先要重视市场需求,调研旅游市场,针对游客的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使海岛旅游健康发展,而不至于因盲目开发产生有产品无市场现象,甚至造成海岛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在传统概念中,旅游市场是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双方买卖旅游产品的实际场所;经济学意义上的旅游市场则是指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市场营销学将旅游市场定义为:在一定的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存在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本文所研究的海岛旅游市场是指市场营销学的定义,指的是对海岛旅游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旅游者。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海岛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对海岛旅游市场认识不清晰,忽视对海岛旅游市场的研究,与国际海岛旅游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本文以在青岛旅游的游客为例,研究海岛旅游市场的特征,希望对其它地区的海岛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海岛旅游研究是随着海岛旅游地兴起而展开的,由于国外海岛旅游发展较早,相应的海岛旅游研究自然较早。DavidEdgell研究了海岛旅游的市场及其营销问题,提出相关问题的同时也指出了市场营销对于海岛规划和管理的意义。TomBaum和RamMudambi以百慕大群岛为例,运用李嘉图模型(Ricardanmodel)分析预测旅游需求,以更好应对海岛旅游的季节性问题。CatalinaJuaneda和FranciscoSastre研究了海岛旅游的市场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细分问题。ReidarJ.Mykletun通过对波罗的海附近海岛地区的游客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地域分布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最大因素之一。加拿大捷夫瑞•华尔博士对海南的旅游业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海南在观光体验、旅游供需关系、市场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F.M.DiazPerez指出必须对海岛旅游产品进行持续性的市场细分研究,只有以此为依据,根据市场需求,才能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准确的形象设计、产品创新。目前,国内关于海岛旅游的研究,集中在海岛旅游开发与保护、海岛旅游管理、海岛居民旅游感知等领域,海岛旅游市场的研究较少。赵飞、彭华、李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广东南澳为例,主要研究了南澳旅游市场规模、旅游市场地域结构、需求类型、客源市场时间变化,并对南澳岛旅游市场发展制约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张志宏、李悦铮以长山岛为例,主要利用SPSS统计软件相关方法研究了长山岛旅游市场需求和预测。夏林根通过对上海、海口、三亚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远洋海岛旅游市场需求的特征。

三、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探究海岛旅游市场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在青岛旅游的游客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海岛旅游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并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本次调查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在2010年9月完成,调查地点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栈桥三处景点,调查对象为进入该三处景点的旅游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由调查员向被调查者仔细讲解每一个问题,然后由受访者填写,并收回问卷。根据游客是否到过海岛旅游,把问卷设计为两部分,即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部分和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部分。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86份,其中第一海水浴场441份,第二海水浴场231份,栈桥14份。

四、海岛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一)海岛旅游市场人口统计学特征本次总共调查686人次,其中男性406人,占59.2%,女性280人,占40.8%。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为34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9.9%,其中男性为225人,女性为117人,分别占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的65.8%和34.2%。可见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中男性多于女性。表1海岛游客年龄构成年龄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Valid缺失值10.300.3016~254713.7414.0426~3513038.0152.0536~458926.0278.0746~553510.2388.3055以上4011.70100.0总计342100.0如表1所示,海岛旅游以中青年市场为主体。其中,26~45岁阶段的游客占64%,这一群体是海岛旅游的最大市场;46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人数较少,但到过海岛的游客占这一年龄阶段总人数的比例较高,说明此年龄阶段的游客较喜爱海岛旅游,也是海岛旅游重要的目标市场。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在这些游客中,拥有大专、本科学历人数最多,有235人,具有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人数有55人,拥有研究生学历人数有34人,三者占93.7%,这些游客的职业主要为公司职员、公务员、自由职业者、科研人员,占到受访者的78.9%。受教育层次较高的旅游者,收入相对较高且稳定,他们是海岛旅游市场的重要目标市场。

(二)东部地区为海岛旅游主要客源地如表2所示,在受访的游客中,山东省的人数最多,其它人数较多的省市基本位于山东省周边及东部沿海地区。人数超过十人的省市游客总数为589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5.9%,这些地区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为297人,占这些省市被调查人数的50.4%。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东部地区的游客到过海岛旅游的比例较高,说明东部是海岛旅游主要的客源地,海岛旅游者数量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

(三)海岛旅游人均消费低,消费潜力大如表3所示,海岛旅游价格水平与陆地价格水平相比,认为海岛旅游价格比较高和非常高的游客占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32.16%,认为海岛旅游价格水平在一般以下占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的66.67%。如表4所示,从最近一次到海岛旅游的花费可以看出,海岛游客旅游花费小于2000元的占到总数的61.70%,小于1000元的占游客总量的近50%,可见海岛旅游整体消费不高。由于海岛旅游产品、功能单一、档次相对较低,造成海岛旅游价格偏低,海岛旅游整体消费较低。在家庭月收入方面,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大于7万元的占到44.8%,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大于7万元的仅占23.3%,可见到过海岛旅游的高收入家庭数量高于没到过海岛旅游的家庭数量。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相对较高,说明海岛旅游者有较强的旅游购买力,到海岛旅游的消费潜力较大。

(四)海岛旅游市场处于观光旅游层次针对海岛旅游目的的调查显示,有45.3%的游客认为海岛景观是影响他们选择海岛旅游目的地的最主要因素。在海岛旅游者感兴趣的海岛旅游项目中,选择海岛观光的有216人次,选择宗教朝拜的有16人次,选择渔家乐活动的有168人次,选择海上运动的有111人次,选择休闲垂钓的有86人次,选择海岛度假的有115人次,选择其它的有6人次。以上统计数据说明,海岛游客的旅游兴趣集中在海岛景观上,观光旅游是海岛旅游的主要目的。这说明海岛旅游市场仍不成熟,处于观光层面,旅游产品单一,与国外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形式的海岛旅游有一定的差距。

(五)海岛旅游者获得信息渠道状况旅游者获取海岛旅游信息的渠道由多到少依次为网络、亲戚朋友、报纸杂志、电视、旅游广告、旅行社,其选择次数分别为172、133、104、92、53、48人次。从信息获取渠道上来看,海岛旅游者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数量最多,利用电视及旅游广告了解海岛的数量较少,从旅行社获取海岛旅游信息的数量更少。

(六)海岛旅游者旅游满意度情况旅游者对海岛旅游最满意的是优美的海岛风光,占52.3%,这与大多数旅游者把海岛风光作为最感兴趣的旅游项目相一致,此外有26%的受调查者对独特的海岛环境较满意。游客对渔家特色风情、海上运动项目、完善的旅游度假设施满意度较低。旅游者对海岛旅游需改进之处涉及海岛旅游的各个方面,其中以海岛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质量为主。

(七)海岛旅游市场潜力大在对344名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调查中,有89%的游客表示会考虑到海岛旅游。海岛旅游最吸引他们的地方主要为:海岛景色(143人次)、与陆地相隔的海岛环境(82人次)、海岛渔家风情(32人次)、海岛度假(25人次)、海岛文化(21人次)、坐船出海(13人次)、其它(28人次)。从统计数据看出,海岛旅游对大多数人有吸引力,最吸引他们的是海岛景色和与陆地相隔的海岛环境。可见,海岛旅游市场巨大,海岛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潜在海岛旅游者对海岛景色和环境最感兴趣。

五、结论与建议

(一)保护自然景观,科学开发海岛旅游在开发海岛旅游过程中,需要根据旅游者的偏好编制旅游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旅游项目。大多数旅游者认为海岛最具有吸引力的是自然景观。因此,旅游规划、建设要以保护海岛景观、环境为前提,不能破坏海岛自然环境和海岛特色文化。在保护自然环境、海岛景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建设相关旅游设施,避免旅游设施的建设破坏海岛自然景观,最大程度地保持海岛景观的独特性、原生性。

(二)突出海岛特色,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旅游者到海岛旅游主要目的是观光,大多数游客在海岛停留3天以内,这就决定了游客的旅游花费不高。说明海岛旅游除观光旅游外的旅游项目较少,特色不足,对游客吸引力不强,难以吸引游客在海岛长时间停留,难以打动游客更多消费。从调查中发现,海岛旅游者对海岛文化、海岛民俗并不太感兴趣,而海岛文化、民俗资源正是海岛区别于陆地的重要特色之一。因此,发展海岛旅游,应深入挖掘海岛文化、民俗,开发旅游项目应体现海岛的特色文化,推出能吸引游客的海岛文化旅游产品,开拓海岛旅游文化市场。游客对海岛静谧的环境、特色的景观特别感兴趣,据此应重视海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引导以观光为主的消费观向海岛度假消费观转变,创造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

旅游市场细分的定义范文第4篇

在我国,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1986年被列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1988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作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之后,旅游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我国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指导的旅游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先行”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在我国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从最初地理、历史、建筑、经济各相关专业广泛涉足、邀请国际专家编制旅游规划到以城市规划编制要求为蓝本出台我国第一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旅游规划编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我国旅游规划不断向专业化、正规化方向发展。经过30多年发展,大范围的旅游规划已基本完成,之后更多的是修编规划以及更加精准的专项规划,中小尺度的旅游规划工作将更加频繁,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旅游规划理念与具体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探索细分的旅游规划编制显得十分必要。

一、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

“中小型景区”相对于“大型景区”而言,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中小型景区”的概念界定莫衷一是,对其范围界定存在模糊性,研究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对其明确的概念界定必不可少。

(一)中小型景区概念定义

建设部1999年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对风景区按照用地规模大小进行了划分:小型风景区面积在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范围在21-100km2,大型风景区范围包括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一般面积在500 km2以上。王星在《中小型景区的旅游体验营销探析――以四川安县寻龙山为例》一文中参考风景区面积标准界定“中小型景区”,大型风景区一般指部级和省级风景区,通常覆盖面积在几百平方公里以上,中小型风景区一般指县市级风景区,其面积小、资源单一、产品单一。这一划分标准将旅游景区完全等同于风景名胜区,从概念定义上大大缩小了旅游景区的内涵。

胡红梅在《试论中小型景区的创新发展》中结合国家A级景区划分标准进行区别: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为大型景区、1A、2A、3A级和一些新开发、未定级的景区为中小型景区。这一划分标准同样存在问题,国家A级景区评定是综合交通、游览、旅游安全、购物、卫生、经营管理、邮电、资源环境保护、市场吸引力及旅游资源吸引力等方面因素而评定,其划分标准与资源吸引力及景区各项设施的完善程度息息相关,仅以资源吸引力低、各项设施不完善定义“中小型景区”不够全面。

曹伟在《小规模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将“小规模景区”定义为:那些投资规模在一千万以下,年接待游客三十万人次以下,特别包括那些个人投资新开发的景区。对于这一划分标准,景区投资和游客量对于尚未开发的景区无从统计,且各地对于中小型景区的信息收集未必完善。同样,这一评定标准也存在缺陷。

赵小远等在《洛阳市小型景区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定义:大型景区指部级和省级的景区,通常覆盖面积几百平方公里,设施完善,游客接待量较多;小型景区规模小、服务设施落后、游客接待量低;中型景区介于二者之间。这一划分标准同样泛泛而谈,对于中小型景区定义存在模糊性。

综上所述,“中小型景区”概念定义仍然不能明确。本文在吸收借鉴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概念界定。首先,参照国家风景名胜区及前人对大小型风景区的面积划分,“中小型旅游景区”主要指那些面积在20km2以下的县市级旅游景区。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范围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其具有相对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各旅游区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同时,为了更加形象的定义中小型旅游景区,摆脱单一的面积评定法的局限性,具体从其资源、开发属性、内部环境等多方面综合界定其内涵。从资源方面看,“中小型旅游景区”内部资源相对单一,类型有限,且其中并不涉及国家规定要求保护的重点资源类型,如湿地、重要地质景观、重点森林片区等;从开发属性看,这类景区一般以个人投资为主,开发资金相对有限,对项目规划期限、可操作性要求较高;从景区内部环境来看,景区内一般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落后,知名度低、发展历史短或是新开发景区。

(二)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

“规划”即对未来事务发展的预测、谋划,卢云亭(1991)认为“旅游规划是(对)旅游未来状况的设想,或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长远的、全面的计划”;吴必虎认为:“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某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产品开发、宣传促销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要事项的总体安排,它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宏观指导和动态调控的作用”。马勇、李玺(2006)提出:“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寻求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贡献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综合学者前期研究可以看出,旅游规划即对旅游系统进行的规划,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区域特色,对规划区土地、资源、景观、人力、资金等进行的优化配置。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即以中小型景区内旅游系统各组成部分为规划对象,对区域内土地、资源、景观进行详细规划,合理安排资金、人力、物力等各有效因素,通过详细具体的规划设计吸引游客,推动景区发展。

二、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市场实践

在当前规划市场上,面对中小型景区的规划要求,分别编制三层次规划显得费时费力,规划成果的实用价值也会大大降低。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一些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就中小型景区规划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通过编制一个“1+1的复合型”规划,即“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控规+近期建设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形式,满足甲方一步到位的规划要求,完成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这一规划编制体系在保证规划内容尽可能完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是对当前规划编制的一种创新,但这一编制形式明显不符合《通则》要求。

当前我国旅游规划编制主要依照于《旅游规划通则》,其中规定“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初,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言外之意,一般而言,旅游区规划需要分三步:编制总规、控规、修规三项规划,而且相互之间是上下统属、前后递进的关系。小型景区可以不编总规,直接编制下一阶段规划,但没有总规的方向指导,控规和修规的可靠性便会受到质疑,若规划方向不恰当,控规和修规的编制将毫无意义。反观现实规划案例,复合型规划明显不符合通则要求,三项规划中选取其中两项进行编制,另一项编制内容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造成规划内容的不完善,从而影响规划效果,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整合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类编制形式,探索一种更加全面的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体系,推动《通则》要求完善,是符合当前规划市场实践与理论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要求

从中小型景区特征来看,其规划面临着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局面。简单在于规划区范围较小,区域内资源本底相对简单,决定了这类型景区规划是一个“小”规划,这就要求规划编制要“小”而“精”,以较少的组织配备完成规划编制,尽可能减少各项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其复杂性就在于这类型景区对规划成果要求较高,规划内容建设周期较短,规划成果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从这一层面来讲,规划内容就要更多的侧重于修建性详细规划。

同时,按照原有通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据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二)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

(四)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编制过程中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并征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意见。

(五)旅游规划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

(六)旅游规划编制人员应有比较广泛的专业构成,如旅游、经济、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中小型景区规划不仅要符合一般旅游景区规划的编制要求,对规划编制思想、基本原则、编制手段、技术人员等严格控制,同时要结合中小型景区特色进行规划编制,从规划内容、规划形式等方面探索更加符合其要求的规划编制体系。

四、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创新研究

结合《通则》规划要求与当前市场上出现的编制创新形式,本文提出“三规合一”的综合性规划编制体系应对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体系,并不是单纯的将原有三项规划内容拿过来合在一个规划中,也不是完全背离原有规划编制体系,否定原有规划另起炉灶,而是在综合原有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践情况,立足更加实际的指导景区开发建设这一中心,对原有三项规划进行横、纵两方面整合。横向整合“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三项规划编制体系于一体,纵向对原有三项规划体系中的各自内容有所取舍,适度整合,创新规划编制体系,形成一项综合性规划,将三项规划内容集合于一项规划中。“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的提出主要针对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融合规划要求的刚性约束与规划内容的弹性需求,达到规划与设计、发展与建设的双向需求。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作为一种全新的规划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规划主体的一致性

在“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体系中,整个项目从前期的规划定位、方向构思、规划布局到确定各地块技术控制指标以及具体项目景观设计,均由一家规划编制单位完成,这就避免了原有三项规划中由不同单位编制完成时造成的规划理念不一致、思路衔接问题等矛盾,能够很好的保证上下位规划之间的对接,同时又能大量节省规划时间,保证规划的实效性。

(二)规划形式的整合性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在形式上整合了原有三项规划的编制过程,将原有规划过程中需要重复进行的资源调查、方向讨论在一个规划过程中完成;将各规划结果评审以中期专家论证的形式予以承接;将原有三项规划中各自的文本、图件、附件及说明书的规划成果统一整合于一项规划成果,在规划形式上实现三项规划的整合。

(三)规划内容的全面性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从内容上涵盖了原有三项规划的精髓,汲取总规、控规、修规中主要内容,将一些重复、不具有可操作性、空洞化的规划要求省去,在包含总规的空间布局、控规建设控制的基础上,以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重点进行编制,规划内容全面,实践操作性更强。

(四)规划成果的实用性

“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整合后,规划成果更加全面且准确,委托方能够迅速理清规划方向、规划主体与重点项目,短时间内完成规划编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景区开发建设中,大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成果实用价值更高。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体系的提出,对于整合当前市场上各类规划编制形式,形成一项对中小型景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编制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将三项规划编制集中于一体,大大避免了一个规划项目分属于不同编制单位时产生的项目理解、规划构思与项目认知方面的差异;“三规合一”综合性规划能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实需求统一协调规划内容,保持规划思路的完整性,有效组织规划编制。同时,“三规合一”旅游规划融合总规、控规、修规于一体,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重点,在一项规划中实现了方向引导、建设控制与重点项目设计的统一,规划形式更加简洁,规划成本更低,规划可操作性更高。这一新型编制体系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通则》相关标准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旅游市场细分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西红色旅游    市场定位    营销策略。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的结晶。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史册中的一项专项旅游产品。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对广西红色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进行探讨。

一、广西红色旅游资源及营销现状概况。

(一)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简介。

1.以百色市为中心的右江流域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市为中心的桂西右江流域地区,能够成为旅游景点的主要单体红色旅游资源就达53处。主要分布在百色市右江区、乐业、凌云、田阳、田东、平果、靖西、那坡等地区,其中包括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田东县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乐业县红七军红八军会师纪念馆等景点。

2.以东兰县为中心的红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区。该旅游区主要红色旅游资源集中于红水河中上游的东兰、巴马、大化、都安、天峨等县,共20多处。主要有东兰列宁岩、魁星楼、韦拔群烈士墓、韦拔群纪念馆、东兰革命烈士陵园、巴马瑶族自治县红七军二十师师部旧址、河池市红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金城江革命烈士陵园、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都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大化瑶族自治县中共右江地委桂西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天峨县拉号岩等景点。

3.以龙州县为中心的左江流域红色旅游区。左江流域红色旅游资源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主要以龙州、靖西、大新等地分布较多,共10多处,包括龙州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司令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八军狙击战场旧址、龙州起义标语,靖西县红八军攻城遗址、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农民协会培训班旧址(1934)等景点。

4.以兴安县为中心的湘江流域红色旅游区。该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以中央红军长征文物和红七军过桂北文物遗址为主,红色旅游资源共60多处。主要有:兴安县的界首红军堂、华江千家寺标语楼、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老山界、光华铺烈士陵园、界首红军烈士墓;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坪红军楼、审敌堂、太平村红军洞、平等红军烈士纪念塔、潘寨红军桥、光明岩红军标语、龙坪红军军委旧址;灌阳县的文市、水车红军标语、新坪狙击战战场旧址、红七军司令部旧址、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全州县红七军前委会旧址、脚山铺阻击战战场遗址、易荡平烈士墓、资源县凤水村红军标语,等等。

(二)广西红色旅游营销现状。

自国家启动“红色旅游工程”以来,广西先后印发实施了《2005—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编写了《广西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重点红色旅游市县也编制了各自的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几年来,红色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广西左右江红色旅游区已成为我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广西红七军军部旧址、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红八军军部旧址、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成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南宁—崇左—靖西—百色线成为中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广西已基本构建“两个红色旅游中心、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大红色旅游主题、四大红色旅游品牌、五大红色旅游区、15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的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框架和布局。两个中心是以百色市和桂林市为中心,建设了“左右江红色旅游区”和“重走红军长征路”红色旅游区,充分发挥百色市和桂林市作为广西发展红色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两条精品线路是“邓小平足迹之旅”(南宁—崇左—龙州—靖西—田东—百色—乐业—凤山—巴马—东兰—河池—南宁)和“重走红军长征路”(桂林—兴安—灌阳—全州—资源—龙胜—桂林)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大红色旅游主题是依托广西左右

江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和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等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伟人足迹”、“长征之旅”和“抗战文化”三大红色旅游主题。

重点培育发展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为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品牌,主导和带动广西红色旅游发展。加快建设了右江红色旅游区、左江红色旅游区、桂北红色旅游区、南宁红色旅游区、桂东红色旅游区,重点加强了右江红色旅游区、左江红色旅游区和桂北红色旅游区三大红色旅游区建设。围绕红色旅游品牌和重点红色旅游区的建设,重点建设完善15个红色旅游景区(点)。科学保护和深度开发以下15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百色起义纪念地(馆、碑、革命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乐业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会师旧址,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田东经正书院,田东百谷红军村,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东兰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地及碑园,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老山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截至2009年12月底,广西共接待红色旅游人数近4 00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55亿元,红色旅游发展5年来直接就业人数近6 500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45 0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但是,从总体上看,广西红色旅游营销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政府热,企业冷。由于国家重视旅游对地方形象及财政税收的作用,红色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县、市多掀起红色旅游经济热。但是红色景区及相关旅行社大多数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或多头管理的企业,普遍存在着“等政策”、“等资金”、“等游客”的思想,其作为也多是“雷声大,雨点小”。二是媒体热,民众冷。尽管各级政府的舆论工具对红色旅游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宣传、报道,但游客旅游首选的仍然是具有“绿”、“古”、“奇”、“险”等的休闲、观光旅游。三是游客多,效益少。有些景区的游客多,但由于缺乏当地居民参与,尤其是活动项目策划不够,游客逗留的时间短,加之其他娱乐、休闲设施跟不上,经济效益不明显。四是节庆活动多,常规营销少。个别地方为了促销,花费不少资金举办多种推介会、纪念日或会馆落成日等节庆活动,但在产品宣传、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的常规营销活动较少,因而出现忽热忽冷、冷热不均等现象,当地经济状况也未得到较大改观。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固然与资源优势差异、区位条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一套基于市场细分和市场行为分析等基础之上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二、广西红色旅游的市场分析及市场定位。

(一)地理细分。

广西红色旅游因资源类型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按客源的集中度大小可将客源市场细分为区内、区外和海外市场三个部分。一级市场拟为区内市场,居于首要地位的重点市场,首先是景点所在地及周边地、市、县。二级市场是居其次地位的开拓市场,主要是区外市场,即与广西红色旅游有历史、地域关联的湖南、云南、广东等省和经济发达的福建、浙江和江苏等省。三级市场又称机会市场,主要为国内其他地区及海外市场,包括革命先烈后代、科学考察旅游团及回广西祭拜的老兵及其亲属、想了解那段历史的国际友人,这是广西红色旅游的重要特色,应继续巩固这一市场。

(二)人口细分。

在性别构成比例方面,以发展男性市场为主,女性市场为潜在市场。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少年市场需求十分稳定,学校把红色旅游作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因而成为红色旅游的市场主体;中青年市场由于这一群体具有精力充沛、收入稳定、消费限制条件少等优势,是进行市场开拓的重点领域;老年市场也不能忽视,老年人对红色旅游的需求欲望高,出游可能性很大。从知识结构上看,主要包括专业修学旅游者和知识层旅游群体,作为一种基于红色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产品,红色旅游能够为大多数知识层游客所接受,但由于目前对红色文化核心价值挖掘不深,因而专业修学旅游者比例不高,中高学历的知识层旅游群体为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主流。

(三)行为细分。

按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时间、旅游方式看,绝大多数是单位组织或个人自发、集中在周末和黄金周及寒暑假期或者是一些革命纪念日来瞻仰革命胜迹、学习革命事迹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游客一般多以学校、集体组织形式,以接受教育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观光旅游,一般选择近距离1~3日游为主,停留时间短,支付能力有限,消费水平不高,偏爱价廉纪念品。中老年旅游者多出于怀旧情绪或增长知识、休闲放松等目的,以知识界、政府

部门等游客为主。一般收入较高且稳定,比较注重身份,且有不少公费、公务、商务游客,偏爱有地域特色的书画和土特产等。

(四)市场形象定位。

旅游地市场形象定位就是在综合分析内部产品要素和外部市场要素的基础上确定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旅游地形象。这是旅游地市场营销的重要步骤。形象定位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形象、宣传口号、名称、标志、代表性景观等。由于广西红色文化遗产基本上都是“静态”、“单体遗产”,因而尚难有统一的市场形象和宣传口号。根据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及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同时考虑旅游市场的消费倾向,可将“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突破湘江、长征丰碑”、“抗日救国、民族团结”作为广西红色旅游主题形象。 转

三、广西红色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1.深挖红色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红色旅游属精神文化产品,为了扩大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满足中高学历层次游客需求,须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持历史原貌,客观反映历史事实,注重真实性。二是与党史专家密切合作,加大收集、整理与抢救历史文献资料力度,使红色景点成为资料和研究中心。三是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与相关学术团体建立密切关系,使之成为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四是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如百色精神、长征精神、民族团结精神和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等,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五是创作、制作相关影视作品,使之更形象、具体地反映历史真实。

2.注重产品新颖性与参与性。静态陈列参观方式已难以吸引现在的旅游者,应将历史沉淀的“静”的东西活化。一是学习借鉴先进的国内外战争遗迹和历史文物展览技术,利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使展览形式丰富多彩,以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对不同的红色旅游地以不同资源特色为主线设计旅游产品,组织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如组织团队游客进行“种棵吉祥树,怀念邓小平”、“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以红军战争为题材的现代战争演练以及射击、攀岩比赛、户外拓展等活动。三是突出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产品差异性,重点突出周边省(区、市)少有或没有的资源,开发出差异化产品。

3.加强产品的组合营销。一是实现“红”(红色旅游)与“绿”(自然山水)、“古”(国家历史文化城)、“俗”

(地方民俗风情)、“蓝”(滨海文化)等各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从传统单一的“文物展览”向现代模式“彩色文化旅游”的新跨越,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增强红色旅游的持续吸引力。二是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系列产品,走集约化经营路子,实现红色游览与红色餐饮产品、红色购物、红色娱乐等产品的有效组合。三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区域内外“红”、“红”联手,“强强联合”,达到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双赢、共同发展。四是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点)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以及旅行社等的紧密结合,并从中体现红色旅游精神与特色。

(二)价格策略。

1.低成本策略。基于红色旅游的竞争格局,广西的红色旅游应以低价格甚至实行部分景点免费来吸引旅游者,以迅速打开红色旅游市场。

2.阶段定价策略。采用渗透价格策略以迅速打开市场,待产品进入到成长期和成熟期,旅游产品和服务较完善后再适当提高价格,逐步转为正常价格。

3.折扣定价策略。对团体实行价格优惠策略,以稳定和扩大此市场;对组团旅行社实行优惠,以剌激旅游团队的发展;对学生、教师、老年人、公务员及当地居民实行半票优惠等,利用季节折扣价策略以分散游客购买时间,在旅游旺季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

4.系列产品定价策略。对于“红”、“绿”、“古”、“俗”、“蓝”等各色组合旅游产品实行组合定价,使参加“彩色”游的游客得到充分的优惠,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领略广西的山清水秀和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

(三)渠道策略。

目前,广西的红色旅游应以直接渠道为主,间接渠道为辅。特别是针对政府参与组织的单位团队游,应以直销为主,形成单位组织的团队游带动社会组团游的良性循环,不断扩大直接营销渠道中的散客客源,待市场成熟后,再转向由旅行社间接销售,发挥旅行社密集的销售网、庞大的销售队伍的作用,以增加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

(四)促销策略。

1.广告宣传促销。主要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直邮广告等媒体进行促销。应持续不断地做好旅游宣传品发放、新闻媒体广告宣传、召开旅游推介会等常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建立主题鲜明的“广西红色旅游网”,使之成为红色旅游景区(企业)和旅游者信息交流的平台、国内外了解广西红色旅游的一个窗口。同时,应高度重视口碑的宣传效应,口碑是旅游宣传中毋需费用但最有价值的宣

传方式。

2.营业推广促销。包括:(1)向旅游消费者散发红色旅游宣传品。(2)赠品销售,即向旅游者赠送能够传递企业及其旅游产品信息的小物品,如印有企业名称、地址、电话号码、企业口号、景点等的日历、小手巾、纪念卡、纪念币等,以刺激旅游者的购买欲望。(3)有奖销售,即旅游者购买红色旅游产品后发给一定量的兑奖券,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量时,公开抽奖,或购买一定货币量的旅游产品后,当场摸奖等。

3.公共关系促销。一是利用党史研究专家、学者对历史事件进行论证的机会(研讨会等)或组织党史研究专家、学者对红色旅游地进行考察、论证,以更好地树立红色旅游的形象,向市场推出红色旅游的价值。二是对历史人物(如老红军)或其事迹进行报道,或组织历史人物的后代缅怀革命遗址遗迹的活动。三是将革命事迹拍摄成电影、电视剧,或争取涉及广西革命斗争的电影、电视来广西拍摄,让广西的革命事迹、革命遗址和遗迹为全国人民所熟知,进而影响广大海内外旅游者。

4.人员推销。人员推销作为一种直接的促销方式,可以直接接触游客和挖掘潜在游客,不但有利于向游客介绍红色旅游产品,还能迅速得到来自游客的较为准确的信息反馈。因此,可组织专门营销队伍、优秀的导游员,深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老年协会等,开展各种广泛的交流式、讨论式、演讲式促销活动。

[参考文献][1]张俐俐。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建平,伍先福,黄玲。红色旅游的三大功能[j]。学习导报,2005,(5)。

[3]方世敏,阎友兵。红色旅游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周刚,杜靖川,吕本勋。红色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江苏商论,2006,(7)。

[5]唐文林。红色旅游营销对策的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6,(4)。

[6]林龙飞,唐峰陵。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探析———以韶山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