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翻译

旅游翻译

摘要:该文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指导,对旅游汉英翻译的三元关系进行了阐释,通过举例分析“伪对应”问题,即译文表面形式与原文一致而实际意义却完全不同的对应,提出译者要采用语言双层处理方法,即从语境宏观把握、从词义微观入手,避免“伪对应”以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旅游;汉英翻译;伪对应

翻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译入语中找与译出语相对的话语[1]。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有时候翻译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话语,这是正常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翻译中“伪对应”问题,即看似形式完全一致的对应,在文化语境中的实际意义却不同,甚至会引起读者一些不好的联想意义,导致交际过程中信息的错误传递。本文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指导,对旅游汉英翻译活动中的三元关系进行阐释,通过对“伪对应”问题的举例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1.关联理论框架下的旅游翻译

Sperber和Wilson[2]提出的关联理论最初是为认知科学提供理论基础,其基本原理指出,话语和语境之间存在着关联性,人们基于不同的语境假设进行推理,对话语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为了取得语境效果,就必须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关联理论研究交际中的认知,而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这使关联理论在探索翻译本质方面有极强的解释力。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3],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通过原作和译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套用这种三元关系,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可以概括为两轮交际过程。(如下图所示)[4]

1.1第一轮交际过程

通过将中文旅游资料与语境相结合,译者力图理解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尽管目前大多数旅游资料英译的工作者是以中文为母语的,交际双方互明区域大,应该说这轮交际的成功率比较高。但仍有少数翻译工作者由于自身文化底蕴不足且欠缺认真的文化考证态度,导致了第一轮交际的失败,造成了翻译中的“伪对应”问题。第一轮交际失败了,第二轮交际就无从谈起。

1.2第二轮交际过程

译者要对外国游客的期望与认知环境加以考虑,这样他们所发出第二轮明示刺激才能既最佳地传达原文意图,又达到外国游客的期望值。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文旅游资料撰写者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交际是间接的,译者在第一轮交际中是听话人而在第二轮交际中是说话人,他们对明示1做出的推理1以及产生的明示2对整个交际过程是否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译者再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生成译文文本并传递给译文读者,完成整个翻译推理的交际过程。反之,译者要是没有充分考虑外国游客的文化语境,就会导致第二轮交际的失败,造成“伪对应”问题。

2.“伪对应”问题译例分析

下文将对旅游汉英翻译中几个“伪对应”例子进行分析。

2.1理解原文失当而引起的翻译失误

由于译者没有真正理解原文,造成三元关系中第一轮交际失败,导致“伪对应”问题。

例1)原文:韭菜合子

译文:ChiveBox

烙合子是我国传统的东北面食小吃,在面饼中间放上自己喜欢的馅料,对折粘合,然后放在锅里烙,取合家团圆的意思。其中韭菜合子最为有名,让许多外国朋友也赞不绝口。然而其英译名却让人费解,何为“ChiveBox”?

首先,韭菜合子是一种食物,“合”字有合家团圆之意,而“box”一般指盛放东西的容器,含义完全不同。韭菜合子形状多为扁状半圆形,“box”一般是方方正正的,例如telephonebox(电话亭),两者所指形象相差甚远。笔者曾看到有的中文菜单上写为“韭菜盒子”,可见译者对其中文含义就未曾真正理解,看到“盒子”就直接对应了”box”。其次,韭菜合子的馅是韭菜,与”Chive”所指的是相似但不同的植物。“Chive”指的是细香葱,多用于调味,我们吃的韭菜应该是leek。由此可见译者在翻译菜单时对这种传统小吃本身还不够了解,在第一轮交际解读原文时失败,造成了“伪对应”问题。

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不禁想到了”dumpling”一词,其所指不仅限于“饺子”,还可以指其它食品,如:粽子,水饺,锅贴等,虾饺可译为ShrimpDumpling,素菜锅贴可译为VegetableDump1ing[5]。此类英译名现已广为接受,而韭菜合子的形状与饺子相似,体积较大,看似扁平,dumpling一词也可适用。综合考虑韭菜合子的制作方式,制作原料,笔者建议译为FriedLeekDumplings。

例2)原文:轻流九曲,绿洲棋布。

译文:Gentlestreamsandninemelogies,studdedwithoasis.

此翻译看似完全对等,其问题就出在翻译的亦步亦趋,字字对应。这八个字出自杭州西溪湿地的一段介绍,原文为“西湖游罢西溪去,沐香雪,轻灵絮。自古谁知花解语,轻流九曲,绿洲棋布,梦绕魂牵处。”中文写的很美,但其英译却不尽人意。了解西溪湿地的人应该知道西溪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水域,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绿地,形成了其独特的湿地景致。所以诗中的“九曲”并非指九种旋律,而是对水流蜿蜒曲折的生动形容,“绿洲”指代的就是一块块的绿地,而非我们一般说的沙漠上有水有植物生长的绿洲。由于译者没有考虑“曲”的一词多义,又没有结合西溪湿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轻流九曲”被译成了”gentlestreamsandninemelodies”,使得这一信息在第一轮交际中被错误信息取代,导致译文读者曲解“九曲”的真正含义。另外,看到“绿洲”就想当然地对应“oasis”,也是由于译者在第一交际阶段没有去体会分析原文的真正所指造成的。第一轮交际的失败,直接造成了第二轮交际的失败。笔者试译为:Streamsmeanderslowlywithgreenlandsdotted.

2.2把握译语文化不当而造成的翻译失误

译者理解原文后,没有充分考虑译语文化为译语读者提供适当的明示信息,造成三元关系中第二轮交际失败,导致“伪对应”问题。

例3)原文:老字号

译文:oldandreputable(restaurant)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老字号让中国人为之骄傲,也给来华的外国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遗憾的是他们大多只记住了食物好吃,却记不住店名。原因在于这些老字号在中国有响当当的名号,却没有好的英语对应语,简单机械的拼音翻译枯燥无味,很难让人记住。现在中科院科技翻译协会等单位已组织了“迎奥运-传神诠释老字号”公益翻译活动。可是“老字号”一词本身应该如何翻译呢?笔者发现有些旅游宣传资料中将其译为了“oldandreputable(restaurant)”,其实这也是“伪对应”,问题主要出在“old”一词上。“老字号”中的“老”字旨在说明历史悠久,带有褒扬的感情色彩,这一点译者应该明白,但问题出在交际的第二阶段,译者没有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语境。“old”一词在英语里指的是“notyoung,notnew”,含义大大不同,甚至有点贬义的色彩。英语中在提到“老人”时,一般都不会直接说“oldman”,而会委婉的表达为“seniorpeople”。如此一来,外国游客在看到旅游资料上写着“oldandreputable”,印象一定好不到哪里去,更不会去光临了,与宣传的目的背道而驰。笔者参考老字号公益翻译活动的网站,试译为Time-honoredbrand(restaurant),即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历史悠久的。

例4)原文:农家菜

译文:Farmers’Dishes

许多现代人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旅游业中“农家菜”受到了游客的欢迎。那么如何将其介绍给我们的外国游客呢?若译为Farmers’Dishes,在译入语读者的认知环境来理解概念就变得很模糊。原文真正要传达的信息是一般农民家里自己烧自己吃的菜,所以译者在第二轮交际过程中要给读者更为明确的提示以帮助其推理,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一本食谱“Old-TimeFarmhouseCooking:RuralAmericanRecipesandFarmLore”,译为Farmhousecooking.

3.语言双层处理方法

通过以上“伪对应”问题的举例分析,我们不得不考虑译者应该如何处理好翻译过程的两个阶段。译者既要当好第一轮交际中的听话者,又要当好第二轮交际中的说话者,双重角色赋予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和挑战。为了避免“伪对应”问题,译者必须对两种语言从两个层面严格把关,即从语境宏观把握、从词义微观入手。

3.1从语境宏观把握

胡壮麟先生将语境分为三个层次:“1)语言语境(linguisticcontext),亦称上下文,指语篇自身的结构及逻辑连贯;2)情景语境(situationalcontext),指的是语篇所涉及的具体场景、事件及参与者;3)文化语境(culturalcontext),即语篇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6]旅游资料的翻译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手段之一,译者应尤其重视文化语境的作用。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7]

译者在第一轮交际过程中一定要当好合格的读者,把自己置身于中国文化这个大文化语境之中,尤其要抓紧学习与翻译资料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译者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母语是中文就认为对中国文化了如指掌,想当然地按照自己有限的知识去理解去翻译。这就关系到一个译者责任感的问题。翻译既是一种职业,就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英国学者纽马克说过:“翻译是一项崇高的求真的职业”。作为译者,我们要对翻译文本负责,对翻译委托人负责,从更高的层次来说,当翻译旅游资料向外国读者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时,我们更要对引以为豪的中国文化负责。

第一轮交际的顺利完成,译者对于自己要传达的信息了然于胸了。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在第二轮交际中如何把这些信息传达给译语读者。译者要充分考虑译入语的文化和其读者的接受程度,尤其要警惕一些文化陷阱。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不加考虑地进行词汇的简单对应。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最能体现文化差异。语义学把词汇意义分为概念意义、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词汇本身所具有的语言意义就是其概念意义,而词汇的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就构成了词汇的文化意义,亦即联想意义。表达同一概念意义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就会蒙上不同的文化色彩,从而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词语的文化内涵是词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以民族文化为比照所呈现出来的本族文化的映射。上例3)中分析的“老字号”的翻译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3.2从词义微观入手

林克难曾说到,初学翻译者一个常见的毛病就是把翻译对等词误以为是词的定义,从而把翻译对等词看作是完全对等。实际上,根据Catford在《语言学翻译理论》一书中的论述,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是由一系列子系统组成的。单词的含义是由它在这个系统中的位置决定的[8]。两个互为“对等”的词由于它们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位置不尽相同,它们的词义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习惯于通过查双语词典来确定词义,还常常把第一个或者最常见的那个含义当作是某个词的全部含义,这些都是造成翻译或生硬或不准确的根本原因。词典是我们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必要工具,不可将其全盘否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种工具。李运兴指出:“词汇的意义不是由词典决定的(当然,词典为译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词义),而是由语境及上下文决定的。”[9]译者应该由此得到启发,翻译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运用词典帮助我们把握词义,但是词的意义是不固定的,它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具有关联性。译者应该在特定的语言和社会环境中去寻求它特有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就是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翻译选词时更应该慎重。比如说“楼”在英语中有许多个对应语,并不是可以随便调用的。浩然楼译为HaoranMansion,是因为这是一座公馆大楼式的建筑,岳阳楼译为YueyangTower,因为其形状类似塔,而天安门城楼是众所周知的类似检阅台、主席台的建筑,故译为theTianAnMenRostrum[10]。这就要求译者充分理解原文本的信息,真正的理解不是“纸上谈兵”,而应该对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学习,有条件的最好作实事求是的实地考察。否则译者本人就是一个失败的读者,传达给译文读者的信息必将是扭曲的。上文例2)中分析的“曲”字的翻译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旅游汉英翻译三元关系的两个阶段,任一阶段的交际失败都会导致“伪对应”问题。要避免问题的产生,译者要采取语言双层处理方法,即从语境宏观把握、从词义微观入手。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举了几个常见的“伪对应”译例,希望可以小见大,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平兴.“近似对应”与“伪对应”——谈对外新闻中的一些翻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7,(3).

[2]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Oxford:Blackwell,1986,1995.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24(3).

[5]黄芳.中餐菜单译法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7,(1).

[6]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7]Nida,Eugene.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sin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2001.

[8]林克难.从语境宏观把握,于词义微观入手[J].中国翻译,2003,(1)

[9]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0]叶苗.旅游资料的语用翻译[J].上海翻译,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