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环境设计

旅游环境设计范文精选

旅游环境设计

旅游环境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在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消费方式上存在很多问题。造成了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严重影响了景观质量。构筑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是解决武陵源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循环经济体系;模式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脉腹地,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等各具特色的风景区组成,总面积为398平方公里,核心面积为264平方公里。整个风景区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境内奇峰林立、古木参天,集“峰奇、水秀、谷幽、林深、洞奥”于一身。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旅游资源享誉全球,使其成为奇绝超群的胜景。1992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1]。2007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中国首批AAAAA级旅游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全世界的旅游者,2006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35亿元。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在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消费方式上存在很多问题,造成了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出现了水体污染、生活垃圾增多、景区人工设施泛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景观质量。构筑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是解决武陵源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是旅游产业拓展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后劲、塑造行业形象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和谐旅游景区的最佳手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首次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循环经济概念。20世纪90年代确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协调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循环经济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大力关注,发达国家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自1998年我国引入循环经济迄今,已有许多学者对发展工业、农业、生态城市的循环经济理论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是把循环经济引入到旅游业并对旅游循环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对我国旅游业建立循环体系进行了理论的指导。

笔者试图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实际调查基础上,探讨构建、实施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对策,以解决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促进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一、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验发展新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把经济发展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范围内。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循环经济的运行原则集中体现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上,简称3R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一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达到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从而减少污染。这一原则有利于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的生产和包装能够以循环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减少生产和消费中废物的产生。这一原则可以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资源,减少废物品最终处理量,缓解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压力。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3R”原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根本目标在于减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经济活动中避免或减少资源的破坏;在废弃物的处理上,尽量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循环经济是解决武陵源旅游发展与环境冲突的有效途径

旅游业发展必须解决“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问题,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武陵源景区在在旅游开发初期,由于环境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旅游规划滞后,导致开发中布局不够合理、资源破坏现象突出、过多招揽游客等问题,造成了景区废物、废水、废气的大肆排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污染。

武陵源核心景区建造宾馆、饭店、索道、升降机、公路、停车场、珠宝店、泡脚店等设施,占用了大量土地,损毁了自然景观面积至少10hm2以上。黄石寨索道的修建就毁坏了近1万平方米森林,打破了公园内原有的宁静和清新,使得许多原生动物逃而远之;天子山索道与百龙电梯的修建都大大加剧了对资源的破坏;核心景区内不合理建筑泛滥,严重影响景观质量,1999年底至2004年底,对核心景区的427户进行了房屋大拆迁,拆除房屋13.4万平方米,拆除建筑物2万立方米[7]。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是一种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其开发利用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就意味着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旅游源头控制资源的使用,降低生态成本,有利于解决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延长了旅游资源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共赢

武陵源旅游业发展初期,采用传统经济的线性发展模式,对资源节约利用、节能降耗问题考虑不足。随着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对电能、水能、物力、人力、土地等资源消耗逐年加大。到2006年底武陵源有230余家饭店,床位1.8万张,平均入住率43%,武陵源景区内仅游客耗费的水约113.04万吨/年;区内宾馆每天消耗的一次性用品就有7740套,一年就需要282.51万套。景区游客使用一次性雨衣、雨鞋、塑料袋也是资源耗费的一个方面,武陵源景区多年的雨天平均数约75天,年平均耗费135万套雨衣,加大了垃圾产生量。如果按照每人排放垃圾500克计算,一年产生的固体垃圾量达1412.55吨,尽管区内设立了1206个固体垃圾箱,并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但事实上没有进行分类回收,最终仍旧是集中填埋方式处理,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如此大的耗费不仅提高了旅游企业成本,同时增加了当地的环境压力。武陵源环保部门资料表明,2005年武陵源景区年废水排放量约203万吨,年处理污水量为109.5万吨,而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了水体,造成金鞭溪、索溪溪水被严重污染,溪中岩石变黑,枯水期水带腥臭。

旅游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旅游经济的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资源的最优化。武陵源景区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采用节能、降耗等科学方法与手段从源头减少资源的进入量,使物质在系统内被多次利用、循环,从而减少废物的排放,既节约了经济成本,保护了自然环境,还拉长了生成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三)循环旅游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佳选择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持续发展原则。但是武陵源区同很多旅游区一样,存在重经济利益、轻环境保护的问题,特别是二者出现矛盾时,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超容量接待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旅游旺季时日客流量达3.76万人次,远远超出了标准的日接待量1.8万人次,过多的游客不仅给景区内带来了植被的破坏、生物的消失,也使当地独特的文化受到冲击,纯朴的民风被金钱至上的观念所替代。在景区内除了猕猴、野猪仍有一定的数量外,原有的豹、麝、獐等动物几乎消失。长此下去其结果是逐渐破坏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就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人类对资源、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纠正以往人们只重视经济而忽视环境的错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武陵源景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模式探讨

旅游业与传统的工业相比,使用原料品种少,产生的废弃物相对单一,主要是电源、水源、食物、土地的消耗,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废水、废气。所以武陵源景区内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相对其他产业来说较为简单,主要从以下环节入手(见图1)。公务员之家

(一)在开发阶段,设法构建循环体系,减少生态成本的投入

在旅游开发规划阶段,就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减少水源、电能、土地、木材等物资、能源的使用,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材料、可再生资源代替污染严重的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景区游道、观景台、休息亭建设初期应全面使用节能设施和环保材料;景区开发时应合理规划用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使用和生态植被的破坏;在酒店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与装饰等方面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电能的使用在景区能源耗费上占有很大一部分,在景区开发中应充分利用太阳能代替其他产生污染或耗能大的电源,在景区内采用节能设施、材料代替耗能设备,如公共路灯、厕所灯可以用感应灯、无极灯和节能灯管。武陵源景区内酒店宾馆空调耗能巨大,可以安装节能器,减少电能的耗费。如深圳联创公司生产的节能器,把它安在一个大楼的中央空调动力系统上,能减少约20%-40%的电耗。如果在武陵源景区各酒店和大型场所安装节能器,一年可以节约42.38万度电,减少50.85万元的财政支出。

景区内可以设立雨水、降雪收集系统,对雨水、雪水进行收集,通过收集天然雨水和降雪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用天然水洗车、洗路、灌溉园林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在景区运营阶段,尽量对资源进行多次使用,减少废物的排放

在游览经营阶段,主要是资源的耗费和废弃物的产生环节,即接待旅游者耗费的能源和产生的生活垃圾,在此阶段应当遵循“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促进资源反复利用,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

武陵源景区的各大宾馆可以提倡旅游者自带洗漱用品或“一客一套”洗漱用品,被单毛巾等可采用“一客一洗”的方法,以节约能源和用水,并减少洗涤剂对水资源的污染;在酒店、餐馆使用多次耐用的消毒碗筷代替一次性碗筷,可以节约成本84.75万元,节约生物资源,减少污染物。景区可以采用出租雨具替代一次性防雨工具。这样就可以节约对135万套雨衣形成的垃圾处理量,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量。景区内酒店的办公用纸和景区政府的办公用纸可采用无纸化办公和网络化办公减少对纸张的耗费。对于游客丢弃的矿泉水瓶、易拉罐、胶卷盒等废弃物可以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后在景区内直接使用;对于不能处理的废弃物可以运输到周边工业地进行处理,在其他产业链中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景区内宾馆和居民产生的废水是景区的主要水污染源,对酒店游客和当地居民产生的废水可以建立污水处理场,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可用于清洗道路、浇灌景区的花草园林、冲洗厕所或用于洗车等,以达到资源的再利用。如深圳青岛朝日对污水处理后的达标废水进行回收利用,用于绿化及厕所冲洗,回收率达16%,利用达标的废水代替自来水洗车、冲地,每天可节约自来水300吨,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0.95万吨左右。武陵源景区每年废水排放量达200万吨,若按深圳青岛朝日对污水的回收量16%推算,武陵源景区一年可节约自来水32万吨,可节约成本64万元。这不仅可以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更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景区废水的排放量,减轻了污水处理的压力。

旅游者在景区购物的塑料袋可以用可降解塑料袋代替或推广可重复使用购物袋,并退还不使用一次性购物袋的顾客部分金额等手段来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按80%的购物人数计算,将会减少226万个塑料袋,减少22.6万元的支出。

武陵源景区餐馆剩余的粮食、蔬菜、水果也是可以建立循环圈进行有效处理,如可以送到当地农民养猪场做有机饲料进行处理或者建立沼气池后重新产生沼气减少其他能源的使用,产生的有机饲料和沼气又可以作为新资源进行使用,把景区内部的废物变废为宝。

旅游环境设计范文第2篇

环境艺术设计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利用科学和艺术性手段将乡村的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相黏合,有效解决了当前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设计层面、建筑环境、文化品质及特色选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特色小镇步入全新阶段,各地开始探索打造具有核心吸引力和主题的特色IP,当前主要形成了历史文化型、生态旅游型、时尚创意型、资源禀赋型等10余种类型。环境艺术设计的魅力正是在于将各地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风貌的独特性注入到钢筋水泥的混合体中,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宜业宜居及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以尊重自然为前提,打造高品位整体环境设计。特色小镇是产业、文化、旅游、生态及社区功能的叠加,其规划设计大到核心产业、建筑环境,小到一花一草、一砖一巷。生态优先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它主张尊重自然,与环境和谐共存,因此特色小镇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自然水体、土地植被面貌条件开展生态环境设计,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的科学合理搭配,做到迎山接水、依山亲水,并始终将生态品位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在建设过程中,提倡多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倡导清洁生产,室内装饰采用健康无害的建筑材料,室外则有简单绿化逐步过渡到景观化,强化视觉审美功能,打造生态互动的人居环境。如,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箭岭村在生态环境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深入挖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涵,用1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生态共治引领乡村文明建设的道路,将自身打造成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零污染”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

充分展现文化底蕴,打造高品位文化环境设计。特色小镇没有独特属性的标签则难逃同质化竞争的厄运,因此高品位的文化环境设计是特色小镇建设应重点考虑的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强调人文、自然及艺术的协调融合,可以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将文化底蕴融入到古建筑修缮或园林景观营造中,进而展示出不同地域的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如,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白马镇毕城村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精髓,用环境艺术设计激活了创意引擎,实现了村落文化资产的商业变现。毕城村艺术小镇建设提取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微景观营造和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使当地文化与小镇人们生活的整个空间环境建立起普遍联系,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兼具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创意空间。

坚持“点”“线”“面”结合,打造高品位建筑环境设计。高品位、富有特色的小镇应该是每一个单体建筑都极具生命力的小镇。山水一体的生态长廊、亲和宜人的居住环境及有体验感的旅游项目,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下可以实现统一。宏观的借景、对景应结合本地民居特色和山型水势做好整体景观设计和色调协调,微观的建筑小品设计、街道景观效应营造应展开精心设计,使单体建筑兼具多样性和艺术性,为小镇点睛。如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围绕“聚而合、小而美、特而强”的创建目标,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一批优质文旅项目。杨柳青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筑在高度、密度、体系等方面做到了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同时建筑单体呈现层次和造型的丰富多彩,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旅游环境设计范文第3篇

1自然形态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

1.1增加环境艺术作品的创意性

无论是用于居住还是办公,室内环境都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传统的建筑设计千篇一律,缺乏设计灵感。而将自然形态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可促进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对不同使用目的的居室运用适当的自然风景,可提高居室的创意性,降低城市喧嚣给居住者带来的压力,使居住者的个人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具有人文特质。

1.2使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环境破坏严重。高楼逐渐代替了自然绿地,给人们的生活和心情带来较大的改变。因此,将自然形态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建筑设计与自然形态的结合,体现了设计的自然韵味和人文关怀特征。应用现代手法的艺术设计更具自然风格,减缓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步伐,使人们获得愉悦感。总之,环境艺术设计中,自然形态的应用使建筑融于自然,增强人们的亲切感,从而获得人们的认可。

1.3有助于提高环境的趣味性

与古板的设计要求相比,自然形态具有多样性,通过合理的应用可提高居室的趣味性。如将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自然形态应用于环境设计,使其具有地方特征,用于旅游可提高观赏者的兴趣。将新颖的意象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可使人们耳目一新,获得新奇感。

2自然形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1直接应用

直接应用是指将自然中的景色挪用到环境设计中,如将大自然景色的照片或绘画作品悬挂于卧室或者办公室,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设计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具有更高的向往。直接应用使居室设计与大自然更接近,使居住者的心情更加愉悦。同时,将自然形态应用于居室或办公室环境设计,能够给人以美术的熏陶。直接运用设计与自然相融合的理念,具有缓解压力、增加新奇感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建筑设计选择将自然形态直接应用于其环境设计。

2.2自然形态的概括应用

概括应用是将自然形态进行夸张或修饰后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生命具有多种形态,将其进行夸张或修饰后用于环境设计,可增加环境的新鲜感,并且能够贴近生活。概括应用可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将企业经典形象用于环境设计,如迪士尼就将旗下最著名的米老鼠形象用于门的设计,将企业的大门设计成米老鼠的耳朵形状,满足了人们的视觉需求,增加了趣味性,进一步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题材。概括应用对设计师具有较高的考验,需要设计师巧妙地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结合设计应用目的进行巧妙的设计。

2.3自然形态的抽象应用

与概括应用不同,抽象应用是指将自然形态淡化或简化后应用于环境设计。抽象运用要求设计者抓住重点意向,正确体现自然形态的内在价值。抽象应用适用于美术工作室或者用于与艺术相关的居室设计中,通过自然形态的抽象运用,激发创作者的灵感。但与此同时,抽象设计要求设计者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敏锐的感官视觉和丰富的学科知识与设计经验。抽象设计并非单纯的模仿,只有将自然界中存在的风景或艺术进行有效地分割和综合设计,正确排列自然风景或意象,才能构造出全新的视角,从而发挥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积极作用。

2.4自然形态的意象应用

意象应用是指设计者将自然界中的某个片段或独立的意象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意象设计多数来源于设计者的瞬间灵感。这种设计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新鲜的感觉,但同时意象运用较为模糊,对设计者的观察力和思维活跃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设计者在观察事物时,应抓住其本质特征,并能够发现其与所设计环境之间的联系,意象设计切忌过于牵强。在西班牙海姆博物馆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合理运用了玫瑰花这一自然美丽的自然形态进行金属条设计,大大增加了金属条的美感,也使观赏者和使用者获得了美的享受,提升了所设计作品的高度,使其成为世界著名建筑。

3总结

旅游环境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作为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手段,设计总是处于永恒的变化过程之中,而设计教育的理念、模式与方法也是如此。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政策倾向与市场需求的变化,环境设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升级。若固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很难满足市场对本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所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处于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不仅需要找准人才定位、创新培养模式和改革教学方式,还需要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四川工商学院自2014年起就在应用型本科专业转型建设领域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多种实践,本文将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市场需求与环境设计课程发展现状的关系

环境设计专业,“它的定位、方向、特点、优势、瓶颈、盲区、作为和理由,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界定、不断调整、不断梳理、不断寻求、不断思索的问题。”[1]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为保证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养成具有竞争力的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获得更多的就业与发展机会,这对教学组织与课程结构都提出了更新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行业发展和技术革新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新。在不断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充分考虑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方法独特性、专业前瞻性、理念研究性、技能实用性以及发展时代性等特点,创建与之匹配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虽发展的时间不长,却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要求不断提高,专业设计人才缺口的问题也出现了。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均开设了该专业,并且在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下,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有效推动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然而,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却面临诸多问题,如专业覆盖范围过于宽泛等。因为不同院校的师资情况不同,办学环境不同,导致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并不相同。由于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建筑学知识,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将设计思维融汇到室内外设计的细节中。虽然环境设计专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不断增加,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虽然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但专业课程侧重点不一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就目前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增强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培养出的人才符合时展的需求。

二、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困惑与启示

根据近年来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呈现出普遍的困惑:“怎么现实中的工作与想象中的差距如此之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高校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但学校教育和市场实践之间的距离仍然很明显。从毕业生的困惑中得到了一些有关实践教学的启发。

(一)实践教学模式要真正缩短与“实践”的距离。构建以“课堂+工作室+企业+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性课程教学,推行“项目式工作室制”“赛教融合”等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检验,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和与市场接轨的重要平台。

(二)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创新探索。在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与时俱进,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上应结合市场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课程体系设置要基于工作岗位目标化,教学中以工作室为载体,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为根本途径,由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转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由理论灌输教学转为技能实践教学。要以项目设计为核心的参与性设计课程的建立为主导,充分挖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以求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具备快速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素质能力。

(三)要建立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开放性、职业性师资队伍建设为原则,以理论性、实践性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主导,以社会企业行业专家、技术性工匠为辅参与实践课程在现今环境设计专业发展中尤为重要。这种专兼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团队,一方面可以弥补青年教师在实际设计能力和扎实设计工作经验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在课程中得以有效的结合,用先进落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推动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要积极鼓励教师到大型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挂职锻炼,提高其技术实践的能力,大力支持教师参与一线科研实践和技术研发,不断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建设结构合理、业务精良、适应需求、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实践教学提供原动力。

三、四川工商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探索

为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在设置、组织、实施、考核以及过程中监管的科学性、合理性,让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操作性,保障学生技能养成,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和环境设计专业进行了一些颇具成效的探索。第一,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曾经因校外实训基地接纳人数有限,走马观花式参观性教学的实践活动效果都差强人意,对实践教学的推动意义不大。随着学校实训室的逐步建立,师资的引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与实训室的具体情况,开出相对应的实践项目,并将实践项目直接放在实训室中完成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且真实的设计工作的历练,提高业务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注重知识结构与学习规律,科学设置实践课程及实训项目。以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为例。大一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着重技法与思维的训练;大二开设《艺术考察与采风》实践课程,让学生与社会、行业、企业有初步的接触,了解工作的基本状态;大三《专业集中实践》课程,让学生有了项目考察与接触市场的机会,同时参与一些简单的设计工作,了解设计的流程、方法与要求,从而提高自我的设计认知与实操能力;大四进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习单位的历练,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室内外环境设计过程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2]提高业务能力、专业水平和社会适应的能力,为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第三,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践教学具有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需对创新模式加强管理。以《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为例。《艺术考察与采风》课程,对学生有明确的考察主题和目的的说明,同时细化相关学习任务和要求,并在考察之后进行总结汇报,避免将采风变成观光旅游。毕业实习期间,有专门的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借助第三方平台对实习进行过程性监管,需用周报、月报记录自己的实习情况;并有实结报告,能真实反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积极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毕业实习指导教师需对整个过程进行指导、监督、督促并完成周月报的批阅,保持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毕业设计阶段有明确的《设计任务书》,尽量将真实的项目设计引入毕业设计,作为对毕业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次设计工作的检验。整个操作过程完全以公司项目的工作流程来进行,并配有详细的评阅细则作为对毕业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评定标准。第四,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对学习经验有效性的评估是实现课程目标最好的检验。教学质量评估从本质上讲,就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3]目前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运行的“N+1”的评估方式能有效检验学习的持久性。其中“N”为多种评估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后作业、调研报告、课内实验、课堂演讲、课堂考勤等;“1”为终结性考核。“N+1”的评估方式可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监控,能有效实现教育计划的目标。

四、结语

旅游环境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场高速公路环境设计整治绿化工程质量

1前言

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在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特别注重于环境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平、纵、横断面的结合,而且还要考虑高速公路如何与自然环境、景观相结含、协调,不仅要考虑到线形的美观,回时,还要考虑到驾乘人员心理和视觉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文件中环境设计占了相当的篇幅,通过三维立体设计突出了某些关键部位、景点、居民区等的设计思想和意图。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高速公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据有关资料表明,良好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改善沿线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丰富沿线的紫观,充分挖掘旅游潜力,而且可以消除或减轻驾驶人员的疲劳,大大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我国,高速公路的设计及酋设肖处于起步阶段,环境设计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设计文件中,环境设计仅限于植树、种草,对于—些重要位览提出了一些环境方面的设计要求,而没有进行详细的环境设计戏景观设计。承包商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较详细的环境设计图和明确的施工要求,往往重视主体工程的施工,而忽视沿线环境的保护及改善。因此,虽然高速公路建成了,但是从美观性方面,从与周围环境结合协调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距离。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美化的耍求将愈来愈高,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必将受到广大道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环境设计可以说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2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于1995年6月28日开工,1997年6月28日建成通车,建设期仅两年。专家们评价:国内领先,届际先进,代表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新水平。之所以有这样高的评价,不仅是因为路面干整、整体质量好,还因为沿线环境优美、景观丰富、风危如画,实现了高速公路与沿线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一道色彩斑肩的高速公路风景带。驱车在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人人都有心情舒畅、流连忘返之感。

总结起来,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与沿线环境整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重点进行排水防护工程的变更设计

排水的防护工程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美化,传统的设计几乎千篇一律,缺乏对高速公路喧体美观的综合考虑,加上施工过程中沿线地形的变化,水系的变化,按原设计施工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排水防护工程全面的变更设计,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排水防护工程变更设计经多次研究确定了以下设计原则:

(1)3m高度以下路基采用植草防护,3m高度以上路基仅在3m高度以下部分进行防护。根据不同的高度,防护分别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衬砌拱及六角形空心预制块。

(2)通过排水能力计算,将原上口宽1.8m的梯形边沟改为上自宽1.5m,的边沟,并且要求先将隔离栅以内土地豌平后再做边沟,使边沟水力坡度与差平地势似持一致,边沟上口高度与整平高度保持一致,避免了边沟施工大填大拍、边沟如磋沟的现象,对于—些地势不够开阔的下挖圾,为保证良好的视觉采用了暗看式边沟。

(3)路堑防护因地制宜,尽可能减少浆砌片石全防护,增加草防护,以保护生态环境,体现自然美。为此,在路堑开挖的过程中,结合填挖平衡,尽量加大了开挖范围、减少了路堑边坡坡高,在不产生明显冲刷的前提下,能不防护尽量不防护,需要防护的则主要采用浆砌片石衬砌拱。石方段则采用二次台阶式,第—台阶采用挡墙,第二台阶以植草为主,力减少山坡水对防护工程的影响,进一步调查了山坡的走向以及排水途径,结合路堑边坡的煞治,并桶据排水量的大小对截水沟的大小卯设置位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尽量做成了隐式截水沟,避免了截水沟与路堑防护及周围环境的不协调。

(4)路基边坡因地制宜,结合地形、路基高度能放绣尽可能放孵,一方面能起到稳定路基减少冲刷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视觉和心理上使驾乘人员更加有舒盾和安全感。

通过以上工作,大大改替了高速公路与排水防护工程的协调,突庄了高速公路主体,既保证了功能要求,又改善了环境,回时也减少了排水防护工程工作量。

2.2全力进行机场路沿线环境整治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沿线征地较览上基左侧为1.8m,右侧为8m,所经大部分地区为微丘、地形起伏、水系复杂。在路基工程中,施工单位力抢工期,节省工程经费,基本上是哪里有土哪里挖,严重破坏了沿线地貌及生态环境,设计文件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征地范围内沿线环境如何设计、盖治的问题。因此,在路基工程施工近结束时,机场路沿线地貌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一片狼藉,弃土成堆,坑洼不平,积水难排,视线不通,严重地影响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及美观,必须花大力进行全面整治。为此,机场路建设指辉部有关人员,在对机场路沿线地形、地貌、水系等充分词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线环境整治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为体现“省门第一路”风貌,促证机场潞整休美观,使机场路沿线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体,并考虑隔离栅的埋设与美观,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机场路沿线环境整治。耍求做到:

(1)在征地范围必须进行土地平整,济一些影响视觉的弃土堆及,,山头在征地范围内推平戏调配使用,将一些废弃元用的塘、沟填平,重新进行高速公路排水系统以及农田排灌系统调整、理顺,使机场高速公路征地范围内地形形成平坦并绣磋起伏,视线开阔,视觉舒适的自然风貌。

(2)设计立体排水系统,即在一些两山之间的洼地沿路基坡脚设置纵向排水涵,然后再将洼地回填至适当标高及宽度,再设置高速公路排水边沟。这样,在视觉上一方面降低了路基填筑高度,另一方面保证了征地范围内地形及边沟一伏平缓及视觉上的连续性。

(3)对干一些破坏了自然环境,影响景观的山头取土坑,进行了适当的平整、修整,并设置遮挡土堤。

(4)结合全线煞平及填筑低洼地用土,适当增加控方范围,加大路堑宽度,并将路堑边坡修削整齐,这样可以开阔视野,增加视距,提高视觉舒适性。

(5)通过环境整治,方便隔离栅施工,使隔离栅整干后地形波浪起伏,并基本保持与路基间固定距离,朵本上避免了大起大落、错位、台阶等现象,使隔离栅与庙然地形及高蛊公路线形之间达到了相互协调、整体美观的效果。

(6)对于一些扼庙然景观较丰富以及高速公路结构物比较突出、美观的关键路段、加山头、跨线桥,服务区、互通立交等,重点进行环境设计与整治,一方面尽可能保留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留一些有特征的树、水塘、建筑物等,岳一方面通过整治,营造出,,些新的景点,并使之与自然环境充分协调,达到自然美的效果,

2.3搞好绿化设计,体砚以绳为主的方针

高速公路结构物的设计以及沿线的环境整治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绿化装点、树木花草的点缀,就谈不上高速公路的环境美,因此可以说绿化是高速公路的衣裳。为搞好南京机场高违公路的绿化美化T作,显现“省门第一路”的风采,根据南京地区植物生产特点以及机场高速公路的特殊要求以及沿线不同的地形,生长条件等,指挥部多次对绿化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四季常绿,三

季有花,层次分瘁,远近结合,锚落有残,郁郁葱葱”的绿化指导思想,并在1997年6月28日机场商正式通丰前基本完成了全线绿化任务,全线共种植雪松7500棵,水杉25000棵,红叶李15000棵,蜀桧2000棵,花木50000株,植草120万m2,

中央分隔带内种植丁一排蜀检,既能起到美化作用,义能起到防眩作用,此外还种植常绿类草高羊毛,分段种柏了不回季节开放的花木包括茶花、月季、箭兰、美人蕉等。

路基边坡人种生长能力强的狗牙根、高羊毛等草种,既能保持水土,又有一上可观赏性。

路基两侧预留带内绿化设计为沿边沟外侧种植了1季节开放的花m宽分不同卉,然后分别是炕叶李、雪松以及水杉,同时在预留带内种植了常绿类草三叶草。

服务区、收费站、互通范围内种植了具有观赏价值的马尼拉、高羊毛草类。

目前各种树木、花草长势良好,基本上达到了绎和花的海洋的效果,使机场路在不同季节色彩丰富、风景迷人,平整的路面,齐全的交通安全设施、先进美观的照明系统以及多姿的花草树木形成了机场路特有的景色。

2.4立交桥、跨线桥设计留式多样、美观大方、气势雄伟

南哀机场高速公路原6瘁跨线桥形式单一,没有特色。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到美观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格其中3座桥变更设计、1逮桥为江苏唯一的斜踩刚构桥,新颖别致,给机场路增添丁一景,另一座为中跨32m薄型连续梁桥,气势宏伟,设计合理,还有1座为独柱式多跨连续梁桥,感觉也气势不凡。风格各异的跨线桥结合周国的环境美化,令人赏心悦目。

机场互通九桥采用了连续刚构,不仅设计合理,造漳美观大方,而且施工质量,外观都比较好,雄伟壮观,视觉效果颇佳,再加七互通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为机场路又增添了一景。

2.5各项面子工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面子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的整体美,它也是环境美的重要组织部分。工程尚未开工,指挥部就把面子工程的盾量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求体现一个“精”宇,达到一个“美”字。行车左机场高速公路上,人们都有共同的感觉,各项面子工程,如路面、防撞护栏、标志标线、隔离栅、防眩板、栏水缘石、照明工程、交通工程二大系统,服务区建筑、收费站等无一不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基本无粗糙、伪劣之感。各项工程相互协调、布局合理、线型优美、设施齐全,充满了砚代化气息,使高速公路与当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3结束语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设计环境是一种社会化的趋势。高速公路的环境段计是—个新的课题,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高速公路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高速公岛本身各项工程良好的合理的设计以及质量的优良,更体现在与屑围环境的结合及沿线环境的综合治理方面,因此,环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环境设计的好坏也代表了高速公路的设计水平,然而要搞好环境工程设计并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设计、施工,建设单位的通力合作:设汁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既耍有丰富的经验,又耍有良好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素质,此外,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控制、指瘁也很重要。技术人员庆深人现场,栈据现场不回的地形地物结合防护,排水等工程,制定相应的环境整治方案,尽可能保留成不破坏自然环境,哉通过修整、重新整治改善自然环境,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与整治是在高速公潞硅设中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为今后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提供了一个范例,在进行环境设计与整治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整治工作量并不很大,工程经费也不需增加多少,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世要因为一是牵涉面广涉及农民庄稼、水系调整等问题,加之沿线群众对环境整治不理解,阻挠和紧要赔偿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承包寐认为工程量小,T作复杂,要进行多次反复整治,又要与老百姓打交上,故此不愿意接受工程任务或不能严格按设计要求做,讫就要求工建设单位领导重视,加强管理力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也说明增加全员环境意识是今后环境改善工作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环境设计与整治是一项综合工程、系统工程,,项工程的优劣将会给整体环境带来明显的影响。因此,从工程一开始就要罢抓各项主要工程的质量,包括路基、路面、桥粱,外观等、没有主体工程的外观美、感觉舒适,最好的周围环境也挤逊色,可以说高速公路美是环境美的主体,周围环境主要起衬托、协调作用,反之,加何没有周围环境美,高速公路质量、设计再好也谦不上设计水平、

更谈不上行车舒适。